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电话通信技术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07 15:15:33
电话通信技术论文

电话通信技术论文第1篇

①通过在电力自动化系统中应用现代电力通信技术,能对电气自动化系统和电气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当检测出故障后,能及时、准确地采取措施处理,迅速将故障排除,以保证电力自动化系统和电气设备的准确性、稳定性和安全性,尤其是现代电话通信技术具有的远程遥控、维护和诊断等手段,可有效推进电力自动化进程。②与常规的遥控方式相比,不需要设置专门的传输通道和线路,能利用用户电话交换网络、无线移动电话网络和有线固定电话网络等具有的便利性,以及电话通信网络不受遥控距离限制的条件,进行全天候、跨省市甚至是跨国的传送和控制。③利用移动手机、办公电话和住宅电话等,可对电力自动化系统和电气设备进行远程诊断,对于实现使用简单、安全可靠、造价低和降低维护费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在电力自动化中的应用分析

2.1移动手机短信通信技术的应用分析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航天技术和电话通信技术的结合,移动手机通信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手机短信遥控电路技术是移动手机通信技术在电力自动化中的典型应用。以往,移动手机通过短信控制太空中的卫星和读取卫星上的传输数据,而装上蓝牙系统后,可采用无线方式接收和发射信号,且可有效控制卫星对电力自动化进行监控。其原理为:手机短信遥控电路技术集合了过滤器、短信内容提取和来电显示等模块,在移动电话控制模块内输入具有相应权限的手机号码,并编制遥控指令的短信内容后,仅具有相应资格的手机号码和正确的短信内容,才能接收短信,从而实现对电力自动化的遥控,否则,无法驱动遥控对象,将拒绝执行短信遥控命令。

2.2DTMF拨号遥控技术的应用分析

DTMF信号是一种稳定性、可靠性相对较高的实用通信技术,最早应用在程控电话交换系统中。DTMF信号包括以下2种:①高音组。包括1633Hz、1477Hz、1336Hz和1209Hz。②低音组。包括941Hz、852Hz、770Hz和697Hz。共8种频率信号,DTMF拨号遥控技术选用8选2的方式,分别在高音组和低音组中选择1个信号组成复合信号,进而形成16组特定编码的遥控信号系统。DTMF拨号遥控技术在电力自动化中的应用原理为:在远端电话控制模块中设置具有遥控权限的电话,并保证电话号码具有相应的身份遥控功能;当拨号验证通过时,通信系统能提供相应的提示,并进行相应的DTMF编码拨号,驱动相应的遥控对象动作;对于没有相应权限的电话,则不予以接听和拨号。DTMF拨号遥控指令编码方案主要包括9种:①第一路开关。遥控开启拨号编码为1*,遥控关闭拨号编码为1#。②第二路开关。遥控开启拨号编码为2*,遥控关闭拨号编码为2#。③第三路开关。遥控开启拨号编码为3*,遥控关闭拨号编码为3#。④第四路开关。遥控开启拨号编码为4*,遥控关闭拨号编码为4#。⑤第五路开关。遥控开启拨号编码为5*,遥控关闭拨号编码为5#。⑥第六路开关。遥控开启拨号编码为6*,遥控关闭拨号编码为6#。⑦第七路开关。遥控开启拨号编码为7*,遥控关闭拨号编码为7#。⑧第八路开关。遥控开启拨号编码为8*,遥控关闭拨号编码为8#。⑨第1~8路开关。遥控开启拨号编码为9*,遥控关闭拨号编码为9#。

2.3电话振铃遥控技术的应用分析

电话振铃遥控技术的振铃遥控由提取来电显示号码、号码过滤器和振铃电压等模块组成,将具有相应权限的固定电话或移动电话设置在远端电话控制模块中,以保证电话号码具有相应的“身份证”。电话振铃遥控技术的远端控制模块仅接收具有相应权限电话的振铃信号,并驱动相应的遥控电路,进而根据相应的状态信息回传给远端电话,振铃遥控信号的回传。此外,还需要采用不同的传感器连接,比如采用单片机电路,电路接口用下沿触发,触发电平自高而下,从5V至0V。对于没有权限的电话,则不予以接收振铃信号,进而也无法驱动遥控电路。

3结束语

电话通信技术论文第2篇

1.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

(1)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原理与现状

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整合而成的计算机通信网络技术可以实现数据的传输,处于不同位置的计算机可以通过路由器、交换器的连接形成一个通信网络系统,使不同的地区进行信息交流,实现资源的共享。计算机通信网络除了能够满足当地学校、企业等单位对数据传输和文件处理的要求之外,还能满足全国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对数据和信息的需求,除了数据和信息的处理之外,还能为网络通信用户提供图像、语音等服务,促进了信息技术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世界各地已经形成了数据库通信网络,建立起相互联系的网络设备,信息处理和服务行业已经离不开计算机通讯技术和数据库处理技术,计算机网络用户已经实现了联机,实现了信息的自由交换和交流,信息流量大大增加,信息更新的速度大大加快,使信息能够创造价值。计算机网络通信给信息的本文由论文联盟收集整理利用和处理提供了很大便利,标志着信息社会的建立,对于信息的传输与处理有着重要作用。

(2)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方式

根据计算机通信传输方式和连接方式差异,可以将计算机通信网络分为两种方式:直接连接式、间接连接式。如果两部计算机是通过点与点之间或者是多个点之间直接相连,这样的方式是直接式,如果利用计算机进行通信的过程中,在传输数据时只能通过网络交换才能实现,那么这种方式就是间接式。

(3)计算机网络通信的类型

计算机网络通信的方式有很多,主要的类型是根据计算机网络的覆盖范围来划分的。

根据通信网络覆盖范围进行划分,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式、广域式和城域式。

所谓局域式,又叫局域网,在学校、大中型企业、机关单位等组织比较常用,这些组织单位一般都占地面就比较广,在其所占用的地域范围内建立起来的计算机通信系统就构成局域网。局域式通信的覆盖范围一般在直径为数公里的范围内。

网络覆盖范围涉及一个城市的计算机通信网络就是城域式的,覆盖范围一般直径为数十公里。

广域式计算机通信覆盖范围更加广泛,一般覆盖到数百数千公里,乃至上万公里。往往是覆盖多个城市、一个或数个国家,直至全球各地。

利用通信线路将多台计算机进行连接而形成的通信网络可以实现资源的共享,确保计算机效能得到充分利用。

2.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概述及其应用

电话机虽然可以实现远程通话,但是也只是能提供语音服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信息需求量的增加,单纯的语音服务已经难以满足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需要,计算机电话集成(cti技术)应运而生,推动电话通信向新的方向和深度发展。

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不仅提供语音服务,还有数据服务。利用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可以推动使用行业和部门的服务的个性化和有效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效率。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可以满足人们对语音、图像、文字等多角度信息的需要,通过视觉、听觉等多感官信息的获得,提高信息融汇和提取的效率,提高服务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已经在各行各业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其不断的开发和应用,已经得到了很大发展,产生了多种计算机电话集成技术和辅助程序设备。例如,有mstapi设备,这是一种编程接口设备,可以实现电话应用之间的互联,实现开放式服务,这个接口设备的接口有两个,一个是服务提供商接口,一个是应用编程接口,可以实现开放式的服务。

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电话集成技术,对电话进行监视和控制,

转贴于论文联盟

实现电话与计算机之间的协同工作。利用开发的noteltapi2.0,可以实现呼叫转移等基本的通话功能,同时还可以对拨打的号码进行识别,对网络标识进行识别,实现交互式语音交流。

电话通信技术论文第3篇

关键词 可行性分析;干扰率;屏蔽;布线;老化;滤波

中图分类号:TN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17-0114-01

随着辉县供电公司城网光纤综合业务通信网的建成,各变电站、供电所的通信可靠性大幅提高,为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由于行政和调度电话采用光传输PCM延伸的方式实现,而吴村变、洪州变、北郊变、冀屯变等变电站离中波发射台较近,这几个站点的办公电话存在不同程度广播干扰,电话耳机中广播声较大,严重影响正常通话,给生产和生活带来了不便。降低PCM二线话路的广播干扰成为电力通信维护工作的重要课题。

1 选题理由与技术小组的确立

根据《调度通信专业管理制度汇编》,电网通信系统话路干扰率不得高于10%,吴村变等4站由于距中波发射台较劲,电话耳机广播声较大,严重影响正常通话。技术小组应以通信专业方向人才或领导担任协调和指导的组长,总领小组研究事物,制定研究方向。确立总的活动时间,确保人均接受TQM教育的时间大于60小时。根据组内人员专业水平,将人员职责分为总策划、组织策划、实施、检测、资料整理等,各岗位应有专人担任,其中检测与实施均应有两人以上担任,其他岗位可兼任。

2 现状调查及目标可行性分析

我们于2012年2月至3月对冀屯变电站、吴村变电站、北郊变电站和洪州变电站4个站点的电话话路进行主观通话测试。我们将干扰现象分为严重干扰与轻微干扰。前者指用户拿起电话听筒不拨号时,广播声比拨号音声音大;通话时,广播声比通话声音大,通话比较困难。后者指用户拿起电话听筒不拨号时,听不到广播声;通话时,广播声比通话声音小,能通话但有影响。话路干扰测试统计中,吴村变干扰率62.5%,冀屯变56.25%,北郊变81.25%,洪州变75%。

按照相关规整要求,将目标定为PCM二线话路的广播总干扰率由68.75%降低到10%,从而实现用户运行要求(通信系统的话路运行不受影响),其余变电站干扰率均不超过10%。经过相关技术资料与典型案例对比,可以确立这一目标。

3 因果分析及要因确认

为了找出干扰原因,小组成员通过现场调查、测试,认真分析仔细查找,从设备本身、施工材料和施工工艺三个方面进行查找干扰原因,查找到的原因为对策分别为:音频电缆没有屏蔽,将音频电缆在配线架一端做屏蔽层接地;用户线未使用屏蔽线,用户线更换为屏蔽线;用户线没使用五类双绞,将用户线更换为五类双绞线;音频电缆屏蔽层接地没有处理好,将音频电缆的两端屏蔽层在配线架和分线盒分别接地;用户布线不规范,我们针对性地对干扰比较大的变电站布线进行了规范施工,仍然存在干扰;用户话机抗干扰能力差,在用户端用四种品牌的话机轮流测试,没有明显差异;PCM部分元器件老化,在用户A、B线上各并一个4700pf电容到地。

对于情况1,音频电缆没有屏蔽,在吴村变电站进行测试。测试方法为将音频电缆在配线架一端做屏蔽层接地,结论非主要原因;对于情况2,用户线未使用屏蔽线,在吴村变电站进行测试。测试方法用户线更换为屏蔽线,结论非主要原因;对于情况3,在北郊变电站进行测试。测试方法将用户线更换为五类双绞线,结论非主要原因;对于情况4,音频电缆屏蔽层接地没有处理好,在北郊变电站进行测试。测试方法将音频电缆的两端屏蔽层在配线架和分线盒分别接地,结论非主要原因;对于情况5,用户布线不规范,在冀屯变电站进行测试。测试方法针对性地对一家干扰比较大的用户布线进行了规范施工,结论非主要原因;对于情况6,用户话机抗干扰能力差,在吴村变电站进行测试。测试方法在用户端用四种品牌的话机轮流测试,结论非主要原因;对于情况7,PCM部分元器件老化,在北郊变电站进行测试。测试方法在用户A、B线上各并一个4700pf电容到地,话路干扰声音明显减小,结论为主要原因。

4 制定对策

针对找出的主要原因,利用电容滤波特性,当电容容量一定的情况下,容抗的大小与信号频率成反比。经分析中波发射信号干扰频率为639 kHz和1604 kHz两个频点,而PCM本身音频信号频率取上限为4000HZ,由此可见中波发射信号干扰频点频率是音频频率的160倍和400倍,也就是说旁路电容对音频信号的阻力是对干扰信号阻力的160倍和400倍,由此可见在广播高频信号进入PCM电路前用电容将它旁路到地,可以消除二线话路广播干扰。

试验过程如下:在配线架上做实验,先在用户A、B线上各并一个4700pf电容到地,发现干扰的声音减小了。说明并电容的方法对解决这种高频串音是有效的。尝试加大电容的容值,在A、B线处各并两个0.1μF的电容到地,广播干扰基本消失,几乎听不到,通话正常。考虑到在配线架加装电容不好固定,而且不美观,我们将旁路电容移到PCM的二线用户板上,在用户板的背面找到每路用户AB线的相应焊点就近和地线之间焊上旁路电容。由上试验总结出我们的对策是:在PCM二线用户板上的16个用户AB线出口各接0.1μF/200V高频电容到地,旁路广播高频信号,不让广播高频信号进入PCM电路,避免电路解调出广播音频信号,从而消除广播干扰。

5 结束语

本次技术活动有效解决了PCM话路干扰,提高了光纤系统运行效率,将此项措施列入《辉县电力通信网现场运行规程》。在小组活动中,小组成员互相协作,分工与配合井然有序。使每一位技术人员都发挥了自己的作用,提高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也增强了大家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今后的工作中,应当继续加强业务技术和全面质量管理的学习,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去分析、研究、改进,使得技术活动继续下去。

参考文献

[1]廖晓滨,赵熙.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系统技术.应用及演进[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2]Tagg R C,Push M.Enzyme catalyzed cellular transaminations[M]//Round A F .Advances in Enzymology,vol 1.3rd ed New York:Academic Press,1954:125.

电话通信技术论文第4篇

关键词 VPN;企业用户;构造发展

中图分类号:TN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03-0096-01

VPN主要是基于公共网络的一种设施,一般是利用了隧道技术方法从而实现私有网络的一种传输数据。在企业内部虚拟专用网是一种对网络的扩展需求,通常情况下,如果远程或者是移动用户需要以拨号的形式对公司进行远程访问时,这种网络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如果应用以往相对传统方法进行远程通话,所应用的资费是非常高的,并且在进行传输数据时速度较慢,也不能确保安全性,存在一定的漏洞。在电信行业以及在IT业当中,IP是一个非常响亮的概念,从它的自身上来看,就知道它是解决网络技术的名词。我们知道,IP技术的主要原理是在语音的压缩设备上再处理压缩编码,并且把这些数据再通过协议对其打包,再通过IP网络传送到数据需要的目的地,通过对语音数据包进行一定的串联,最后对其进行解码处理,把语音信号还原,达到最终的传送目的。由于在当前的信息技术下,IP电话已经逐渐成为最新型的一种业务,并且应用在全世界当中,所以这项技术已经对原有的电话业务造成了一定的威胁,电话形式无论发展成什么样子,IP电话将成为最广泛的市场,并且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1 VPN技术

在电话通信系统当中的VPN技术一般指的就是在公共电话的系统网络平台上为用户提供一个专用的通讯功能,从而可以帮助用户可以在同一个交换机上进行工作,例如,主要包括了编号方案、网内的通信以及呼叫等待等相关业务,在语音业务当中可以应用到VPN这项技术。

1)电话网的应用一般是在电路交换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提供语音服务的同时,可以利用公共交换电话网从而达到电路交换的技术,在成功连接以后,就可以在通话时建立一条专属路径,用于连接双方的通话。

2)在当前,由于VPN技术已经在广泛的使用当中了,并且很多运营商也都在推广这项技术,可以作为一个比较典型的应用技术。一般可以在VPN技术的基础上建立一个专属网络。同时可以把企业内部所需要的固定电话统一编制成专用的一个网络,并且满足所有用户都可以应用短号码进行呼叫,从而享受到通话的优惠,达到智能和便捷的理想目标。

3)使用电话网时,它具有方便和简单的扩容性,并且可以利用它这种特点,在交换系统的设计当中,主要包括在软件与硬件方面的应用,可以增加模块,并且达到扩容的目的。因此,在电话网当中的VPN技术就可以利用软件与硬件当中的模块,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只对软件的配置进行改变也可以达到目的。

4)在电话网当中的一些所需核心设备,主要会应用一些专属集成电器路的冗余技术。一般应用程控交换机可以帮助检查故障,并且对其及时的进行定位与检测,排除故障,所以VPN持的可靠性是非常高的。

2 IP技术

与传统电话相对比,IP技术还是存在很多不同的应用系统。在传输过程当中,对于语音媒介会存在不一样的应用,由于IP电话必须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传统的电话只是作为一个交换网来使用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二者的交换方式是不相同的。在当前,由于IP电话有着迅猛的发展,也就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它可以节省电话费,最为显著的就是可以节省国际长途电话的费用,并且可以节省很多,传统电话是通过电话网,相对IP电话则是通过互联网,因此会更加便捷。

1)与传统电话相比,由于IP电话占的带宽相对是较低的,因此在电话费的成本方面也就会少很多。

2)从传输技术来说,电话网是采用电路交换方式,即电话通信的电路一旦接通后,电话用户就占用了一个信道,无论用户是否在讲话,只要用户不挂断,信道就一直被占用着,因此用电路交换方式时线路利用率很低,至少有50% 以上的时间被浪费掉。因此,利用因特网传送语音信息要比电话网传送语音的线路利用率提高许多倍,这也是电话费用大大降低的重要原因。

3 企业内部基于VPN技术的IP转换

当前,在很多企业当中都已经建立了私有网络系统,并且建立了IP网,由于企业在拥有自己的网络下,就可以应用IP语音系统,它可以在总部和分部的二者之间建立一个话音综合网,并且在二者之间再为企业形成一个电话网,只限于内部使用,这样方便企业内部的沟通,并且节省了很多的话费,也降低了对外联系的话费。此外,在建设IP网络的同时,也可以更加完善公司的管理业务,可以提升办公自动化的管理水平,更为有效的利用企业资源。

由于IP语音系统设备,主要是通过把语音信号转变为数字再通过互联网进行传送的过程,此外,也可以通过互联网把语音数据转变为模拟语音再传送到电话交换机上,这也就达到了一个IP电话的使用功能。在企业内部,可以先选择一个局域网,再根据不同的办公地点与VPN相连接,再通过电话机的程控交换机把信号传送至IP网络,此时,网关就会把语音信号的编码再经过压缩传送至路由器;此时,VPN就会自动判断应该把信号传送到哪个应用办公室,并且跟随VPN隧道再传送信号至路由器。如果是远端的VPN则可以把信号传送到IP网关,需要一个连接的过程,再通过把IP网关传送信号到相应的电话机上或者是交换机上。在此期间,应用这种技术需要的设备有几种,包括了必须要为企业申请ADSL的网络设置,并且为企业内部的办公地点安装一个VPN路由器,还需要安装一个IP语音网关。都安装好后便可以在远程的协助下,在办公室之间进行自由随意的进行通话了,并且不用支付话费。通过远程,应用VPN可以把不同地点的局域网相连接,方便传输数据。

4 结论

应用VPN技术在当前的发展过程当中,主要还是基于电话网,也是在传统的IP网络上的技术。由于VPN主要是基于公共网络的一种设施,一般情况下主要是利用了隧道技术方法从而实现私有网络的一种传输数据,所以如果是远程或者是移动用户需要以拨号的形式对公司进行远程访问时,这种网络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于这种应用技术的发展还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赵新宇.综合VPN业务的实现与技术研究[D].南京邮政大学,2012.

[2]刘洁.IP网络技术及标准的发展[J].广东通信技术,2000(10).

电话通信技术论文第5篇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手段;通信网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和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通信网已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现代社会重要的关键基础设施,通信产业也成长为国家的支柱产业。高校将《通信网》课程列为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专业必修课,部分高校将其确定为专业核心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现代通信网系统的概念,掌握现代通信网的基本概念、组成、通信网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掌握现代通信网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体系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为学生从事相关专业的工作打下基础。

1.课程存在的问题

以往《通信网》课程主要的教学内容是以电话通信网和电路交换原理为核心,展开介绍各种电信网的组成原理和主要技术。目前,电信业务已经从话音通信时代过渡到信息和多媒体通信时代,通信网的网络体系架构产生了较大改变,所以要对《通信网》课程的教学内容以及配套教学方法进行调整和改革。

2.教学内容调整

《通信网》课程的教学内容决定了学生对通信网络的理解和认知,而通信行业自身的特点是发展速度快,所以我们要随时对课程内容进行调整。

教学内容的改革,采取“由大到小”的方法,即先建立通信网的基本概念,再详细介绍通信网中主要技术的细节。整体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各种业务网和支撑网的网络拓扑结构,体系结构、控制机理等关键技术,旨在给学生建立全程全网的概念;这部分内容以电话网为核心,作为《通信网》课程的入门网络,由于学生对电话网的并不陌生,所以很多抽象的知识点可以通过相关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学生对电话网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和认知后,“传输网”部分的内容可以结合电话网中的PDH技术引出SDH技术,“接入网”强调光纤接入技术以及HFC技术, 然后介绍“支撑网”的内容。

第二部分主要介绍各种主流的交换技术,包括电路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ATM交换技术,IP网的交换技术,MPLS交换技术,光交换技术等,旨在详细地介绍各种交换技术。

第三部分着重介绍分组数据网的内容。目前,数据通信已经超过了电话业务成为现代通信网的主要业务。在教学内容上,应适当缩小电话通信网和电路交换技术的比重,增加大IP 技术的授课学时,以适应现代通信网的发展趋势[1]。

3.教学手段改革

传统课堂理论教学主要采用板书的形式,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丰富,理论教学采用以多媒体手段为主 ,板书讲授为辅的方式,形象而且直观地将现代通信网的最新科技成果和发展趋势引入到教学中,保持新鲜的教学内容,启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多媒体教学中的教学内容主要以动画、图片、视频和文字的形式展示,切“忌板书搬家”现象的出现。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观察学生的表情、动作等来感受学生的理解程度,及时地做出调整,保证学生能及时地消化课程内容[2]。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典型通信网的发展趋势采用讲座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网络教学,搭建了通信技术课程群网络教学平台,利用其中一个模块作为《通信网》课程教学区,任课教师将与课程相关的视频、参考材料以及试题库等信息源加载到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生可以通过此平台在线浏览或下载材料。该平台具有资源丰富、内容新颖、人机界面良好、交互性强、灵活多样、更新及时、使用方便等特点,如图 1所示。网络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更有利于能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加工、分析、创新、利用、交流能力;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4.结论

通过对《通信网》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的优化改革,解决了课程的教学内容较新技术滞后和知识点结构混乱的问题,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接触到最新的通信技术并轻松地掌握相关知识点,网络教学平台的利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娟,廖亮.通信工程专业通信网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6(9).

[2]赵泓扬.《现代通信网》课程教学网络建设与教学研究[J].教育技术,2011(6).

[3]邱恭安,章国安,杨永杰.基于项目设计的现代通信网教学模式探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

[4]秦岭,杜永兴,杨立东,高鹭.现代通信网课程体系的改革[J].科技资讯,2008.

电话通信技术论文第6篇

论文摘要:基于规制理论的分析表明,规制政策对电信产业效率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本文利用DEA方法对电信产业的规制效率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我国目前的政府规制对电信产业的效率影响并不显著,并指明规制影响不显著的原因。

从经济学的视角看,电信产业的魅力在于它处于网络产业规制改革的前沿,因此,它也是所有网络型产业中较早实行规制的行业。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的发展,经历了由政府的严格规制到逐步放松规制、由低强度的成本加成机制到目前逐步实施的价格上限规制一系列的规制政策的变化,对电信产业逐年来的效率研究最能充分反映规制政策实施的效果。本文主要侧重于从技术效率的角度考察电信产业规制效率变化。

一、文献综述

对电信产业规制政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大多数经济学家将A-J效应视为成本加成规制下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缺乏的反映,认为ROR规制是低强度的规制,这不利于促进电信产业的发展。价格上限之所以具有潜在的激励作用,主要是因为它具有激励长期固定价格契约的特征,可以使企业在合同期限内获得成本降低的全部收益[1]。

但是,1992年Sherman在对电信行业的研究中认为,在ROR规制下,如果规制者不对被规制企业施加额外的价格限制,被规制企业不会经营缺乏需求弹性的业务,并且即使所从事的业务缺乏需求弹性,规制者和消费者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也不会允许价格上升。因此,在ROR规制下的企业也会发展增加需求的业务并会降低运营成本,并且也会规避风险[2]。在高强度规制政策下,电信产业主要致力于降低运营成本投入、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和加速网络现代化[3]。

Shin和Ying以及Ai和Sappington发现运营成本的增加将会引发总投入成本的增加,同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网络现代化的发展则会降低总投入成本[4-3]。既然网络现代化也意味着资本密集,那么,此发现也是对ROR规制下存在A-J效应的暗示。Cabral和Riordan在1989年比较了在收益率规制和价格上限规制下的创新,他们的结论证明了价格上限规制的优势。Vogelsang认为在不变成本和需求条件下的规制会导致有效价格(包括接入价格和使用价格)。Kridel等在1996年通过调查发现高强度规制会提高生产率、促进基础设施投资、提升利润水平和促进新服务的提供。Noel通过对美国主要电信本地交换运营商1988—1998年的数据分析,认为价格上限规制的实施似乎没有对生产效率的增长产生很大的影响[7-8-9]。高强度规制政策能否实现其理论上的优势是一个需要实践检验的主题。

国内学者在分析规制政策对电信产业不同环节效率的影响中,普遍的观点认为中国电信产业目前的生产效率不高,网络效应较低,应该继续引入竞争并加强互联互通。刘戒骄通过对电信产业20多年来数据的比较分析认为,电信产业的总体经济效益没有多大变化,许多企业一直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其原因虽然复杂多样,但肯定与以个别成本为基础的价格形成机制有很大关系[11]。在受规制的电信产业中,企业利润主要不是来自成本节省,而是来自凭借垄断力量提高价格的能力,规制带来的X非效率会扼杀生产效率。干春晖、李雪运用圆周城市模型(Spatialcompetitionincircularcitymodel)分析电信产业中存在网络效应下的两阶段选址定价模型,证明了在存在弱网络效应时,网络效应增加了消费者剩余和社会净福利水平;而在强网络效应下,厂商数量越少则社会净福利越大,最优市场结构为独家垄断[12]。他们认为我国电信行业网络效应较低,产权结构仍比较单一,电信行业整体国际竞争力低下。孟庆国和陈剑利用博弈论分析了激励机制对电信网络运营商互联互通的利益分配的影响[14]。2004年,梅洁在对我国电信产业互联互通的绩效分析中认为,互联互通不仅是电信产业绩效提高的关键,也是电信运营企业的一项新业务,中国电信产业互联互通的不畅主要是经济利益问题。董保民、冯陶陶[13]在Laffont和Tirole[5]框架内对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福利效应进行了研究,认为当存在网际价格歧视和呼出方付费时,如果需求弹性较大,则非对称价格规制会导致福利损失,认为保护竞争者而不是保护竞争过程的政策不能很好地服务于“仁慈的”规制者的目标。

国内学者对电信产业的规制效率大多是从理论模型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主要侧重于规范分析方法的应用,对于电信产业的规制效率究竟如何的实证分析文献较少,本文利用DEA方法,对电信产业的规制效率进行分析。

二、研究设计和数据来源

对生产效率的分析可以看出规制政策是否可以促进被规制的电信产业引进新技术,努力提高自身的效率水平。规制对电信运营商效率影响的测定主要是基于运营商被规制服务的生产率的测定,由于对电信产业的规制主要是以通话业务为规制对象,这样需要测定的业务包括本地网服务、长途通话服务和本地接入服务三个方面的内容。

1·模型的选取

由于对企业进行效率分析所涉及到的企业投入产出数据很多,都属于企业自身的保密数据,除非有一些合作项目,一般很难得到。本文在研究规制对电信产业效率的影响时考虑到所获得数据的单位并不统一,并且各个电信运营商的数据较难获取,同时还要排除非技术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分析时选用了DEA分析模型,主要采用C2R模型来分析电信产业的技术效率:

其中,hk是一个标量。λ是每一个n*1向量的系数。hk的值即为每一个时期的效率值,它满足hk≤1。1为边界点所以也是最大效率值。因此对每一个时期而言都要求得一个hk值。采用BC2模型来分析电信产业的规模效率和纯粹技术效率问题,也就是分析规模报酬可变时的技术效率以及规模效率:

由上文的分析可知,技术效率是规模效率与纯粹技术效率的乘积,因此,各DMU的规模效率即为(1)式与(2)式相除。

2·样本与数据

本研究以电信产业历年来的数据为研究对象,所用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和信息产业部的数据①,数据来源可靠,但这些数据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对本文的研究也会产生一些影响。电信产业原属邮电部管理,后邮电部取消又归信息产业部管理,管理部门的转换使得部分统计数据的管理有些混乱,没有统一性。并且随着技术的进步使得在统计中增加了不少新的统计项目,合并或分开或取消原来的一些统计项目,这些都使得统计数据选取的难度加大,并且对效率的分析也会产生影响。虽然这些数据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但仍不失其准确性,具有分析的价值。

(1)产出数据

产出数据包括三项:本地服务、本地接入服务和长途服务。本地服务可由本地固定网通话次数和移动本地通话时长表示;由于主要考察政府规制对国内电信的效率影响,所以长途通话服务方面不考虑国外长途服务的问题,用国内长途通话次数表示;本地接入服务主要是指用户线和接入交换机(或称本地交换机)连接而形成本地接入,本地用户可直接通过本地交换完成相互通信,当本地用户和非本地用户建立通信连接时,就要通过汇接局交换机完成和目的地交换机的连接,因此,本地接入服务的产出也被计入本地通话次数和长途通话次数中。综上,产出共包括三项:本地网通话次数(包括本地网内区内通话次数和本地网内区间通话次数)、移动本地通话时长和国内长途通话次数。

(2)投入数据

在对电信企业的投入分析指标选择上,考虑以下因素:劳动、资本和原材料。

劳动即劳动力,也就是电信行业的职工人数。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劳动统计年报》,由于2003年以前电信业和邮政业的数据合并在一起,所以无法得到单独的相关数据,并且2003年以后的职工人数也是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的综合数据,因此,在职工人数上为保证统计口径的一致性,所使用的数据是电信和邮政的合并数据。同时,因为DEA分析法所得到的效率是一种相对效率,所以只需历年的数据统计口径一致即可,因此采用总的职工人数对最终结果的影响不大。根据国家统计年鉴对我国电信主要通信能力的分析指标以及有关文献的实践分析参数,在投入的资本方面选用的数据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的数据,包括局用交换机容量、长途交换机容量、用户交换机容量、移动电话交换机容量、光缆总长度②等方面的数据指标。

对于电信产业所使用的原材料的相关数据较难获取,再加上设备的折旧和摊销费用等方面的费用,因此以主营业务成本代替计算这方面的数据。

三、实证结果分析

根据上述投入产出数据,运用matlab软件进行资料包络分析,先以C2R模型求出技术效率,而后以BC2模型求得纯粹技术效率,技术效率除以纯粹技术效率即可求出规模效率。

通过上述实证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到,经过DEA分析显示,我国电信产业所实施的规制政策对电信产业的效率提高没有显著影响,而技术非效率主要来源于规模非效率。利用DEA方法对电信产业的技术效率、纯粹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三种效率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不论是对本地服务业务的效率计算还是对长途服务业务的效率计算,都没有明显数据显示我国对电信产业所实施的收益率规制确实提高了电信产业的效率。同时对电信产业的技术效率进行了总体的计算分析,所得结果也基本一致,亦支持目前所采用的激励规制对电信产业的效率影响不大的结论。我国目前的规制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规制政策对中国电信产业效率提高的影响并不显著,电信产业存在着生产非效率。这主要是由于电信产业中的信息不对称以及对国内电信产业的规制强度不够从而导致规制效率变化不大。这说明我国电信产业应继续深化改革,提高其规制政策的激励强度。

四、结论

我国目前电信产业的规制效率变化并不显著,这主要源于目前所采取的规制政策。2005年9月之前,我国在对电信行业的规制是采取收益率规制和价格上限规制同时并存的规制,这导致价格上限规制中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无法发生作用,收益率规制中产品(服务)的质量保障机制也无法发生作用。因此,这种规制政策对电信产业的技术效率影响也不会很大。2005年9月2日,信息产业部的《关于调整部分电信业务资费管理方式的通知》尽管说明电信规制正向着高强度的价格上限规制转变,但对电信产业的低强度规制政策并没有产生本质影响。在我国电信企业即将面临国外强大对手挑战的今天,如何快速提升企业的效率、增强核心竞争力是当前我国电信业最紧迫的问题,因此,采取高强度的激励规制政策,促进企业提高自身的技术效率和经济效率,是目前电信产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T·P·LyonandH·Huang·LegalRemediesforBreachoftheRegulatory“Contract”[J]·Journalofregulationeconomics,2002,(2):107-132·

[2]L·R·Blank,V·W·DavisandC·E·Reed·TelecommunicationInfrastructureInvestmentsandStateRegulatoryReform:APrelmiinaryLookattheData[C]·PapersfortheNationalRegulatoryResearchInstitute,1994·12·

[3]C·AiandD·E·M·Sappington·TheImpactofStateIncentiveRegulationontheU·S·TelecommunicationsIndustry[J]·JournalofRegulatoryEconomics·2002,(20):133-59·

[4]R·T·Shin,andJ·Ying·Costlygainstobreakingup:LECsandtheBabyBells[J]·ReviewofEconomicsandStatistics,1993,(98):357-361·

[5]J·J·LaffontandJ·Tirole·CreatingCompetitionthroughInterconnection:TheoryandPractice[J]·JournalofRegulatoryEconomics,1996,(10):227-256·

[6]D·E·M·Sappington·TheEffectRegulationonRetailTelephoneServiceQualityintheUnitedStates[J]·ReviewofNetworkEconomics,2003,(4):355-375·

[7]NoelD·Uri·Technicalefficiency,Aallocativeefficiency,andtheimpactofincentiveregulationintelecommuni-cationsintheUnitedStates[J]·StructuralChangeandEconomicDynamics,2001,(8):59-73·

[8]NoelD·Uri·Theeffectofincentiveregulationonproductiveefficiencyintelecommunications[J]·JournalofPolicyModeling,2001,(23):825-846·

[9]NoelD·Uri·IncentiveRegulationandthechangeinProductiveEfficiencyofLocalExchangeCarriers[J]·AppliedMathematicalModeling,2001,(25):335-345·

[10]NoelD·Uri·TheadoptionofincentiveregulationanditseffectontechnicalefficiencyintelecommunicationintheUnitedStat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oductionEconomics,2003,(86):21-34·

[11]刘戒骄,赫从喜·重新认识网络产业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问题[J]·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02,(2)·

[12]干春晖,李雪·网络效应与自然垄断产业的分拆:以电信业为例[J]·上海管理科学,2003,(6)·

电话通信技术论文第7篇

一.电信一体化的概念

为方便本文的讨论,电信一体化的概念是首先需要定义的。电信一体化的英文表述为“convergence",其基本含义被一体化。根据牛津现代高汉双解词典,一体化是指“自四面八方向一点汇合;收敛;聚集”。特殊到电信这一领域,“convergence"被赋予了专门的含义,笔者在本文中暂且将其称之为“电信一体化”。

根据《电信、媒体及信息技术领域一体化及其对法规的影响的绿皮书》1,电信一体化被表述为下列两方面的内容:

(a)不同网络平台实现在本质上相近的服务;.

(b)电话、电视和电脑等个人消费设备的一体化。

英国电信办公室2在其向议会选择委员会提交的第二版报告3中将电信一体化表述为音视频通讯以及广播领域的下列的活动的混同:

(a)电信(包括声音和数据服务);

(b)电脑(包括接入公共通讯网络的硬件和软件);

(c)广播等其他基于网络的声像服务;

(d)上述内容的组合(例如互联网的互动服务)。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电信一体化是指对于不同产业,特别是电信、广播、媒体以及信息技术的融合的表述。

二.电信一体化产生的原因

对于电信一体化产生的原因,国际上有广泛的共识,那就是电信一体化产生于技术层面。由于电脑、网络以及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原属于不同产业的传统的和新兴的通讯,不论是声音、数据还是图像,都可以通过不同的网络提供,并最终导致了电信一体化的产生。根据笔者的理解,电信一体化产生的技术原因如下:

1.数字技术

数字技术在电脑及电信产业等产业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微电子技术、软件技术以及数字传输技术。通过数字技术,信息被转换成计算机可执行的格式。简单来说,计算机会根据一系列的“开关信号”来作出反应并运行程序。这些“开关信号”要么是开要么是关,是二进位信号,被表述为:“0”或“1”。本质上,任何形式的信息,无论是声音、文本、照片、声音还是图像,都会被转换成一系列的二进位的指令,4待对方接受后,再还原成原始的信息格式,并根据需要进行处理。数码技术的高效性和高保真性远胜于模拟技术,从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信息的数码化构成了电信一体化的技术基础。

2.网络和压缩技术

通过新的铜导线、光纤以及无线技术的应用,网络的带宽已增加了很多。网络带宽的增加使数字数据能够被高速和高效的传输和接收,从而为高质量的声音和图像信号在不同网络间的传播提供了物质条件。此外,压缩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减少了需要传输的数据量,从而提升了现有的网络的传输能力,使原先认为只能在更高效和昂贵的宽带网络上才可能提供的服务也能在现有网络的基础上提供。网络的普及,网络能力的大辐度提升,网络使用者的增加以及网络应有软件和程序,特别是压缩程序的广泛应用,在电信一体化的进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网络和压缩技术的发展是电信一体化在事实上成为可能。

3.计算机技术

作为网络终端,个人计算机在互联网的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到现在,个人计算机已经成为功能强大、高效、多功能的数据处理中心,有能力处理不同的声音、图像信号,甚至模拟3D环境。在强大的个人计算机的支持下,用户才能够真正体验到电信一体化带来的诸多好处。并且,个人计算机的价格也由于技术的进步以及竞争的日趋激烈而大辐下降,使一般消费者都能够负担得起。对消费者来说个人计算机已经不再是奢侈品,而是生活必须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电信一体化提供了应用空间。

上述技术特点为电信一体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在这样的环境下,任何形式的信息都可以被数字化并且通过任何网络进行传输,并在一个或多个终端上复原到最初格式并加以利用。

三.电信一体化对于现存法律体系的挑战

在广播、电信以及信息技术等原先被认为是完全不同的产业并且广播以及电信甚至有其专门的法律体系的情况下,电信一体化的出现打破了现存体系的结构,这些产业原先清晰的界限已经模糊了。并且,电信一体化同时带来了一系列的产业的联合和合并。这样,由于法律指向的对象已经不在存在,现存的建立在不同产业区别的基础上的法律体系面临着电信一体化带来的巨大挑战。

另外,新的服务的出现以及现在服务的发展将很可能创立一个唯一的信息市场。新的信息市场的出现会导致一系列的全新的问题的出现,例如说垄断、价格控制、网络互通、公平竞争、消费者保护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等等。这些新问题都是立法者所需要面对的。

1.对于法律一致性的挑战

在电信一体化的情况下,通过任何网络来提供日益增加的各种类型的服务是完全有可能的;但是现有的法律体系则是建立在按照不同的服务各自的特点进行区分的基础上的。比如说,尽管电影、音乐和文本现在都可以通过数字格式进行传输,它们仍然由不同的法律法规进行管辖,特别是以这些数据不同的传输方式为基础的法律。在很大程度上,这种基于传输方式的法律管辖势必会导致对不同服务的歧视,而这种歧视又会成为公平竞争、投资以及服务本身的限制。再如传统的广播电视正受到新兴的基于互联网的网络电视的挑战,网络电视实际上实现的是与广播电视同样功能,提供同样的服务,只是由于传播方式的不同,就可以免受法律法规对广播电视的诸多限制,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对传统的广播电视并不公平。

2.全球化的挑战

由于国际互联网打破了国家的地理界限,全球化已经不再仅仅存在于想象中,而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事实。在新的全球化的环境中,服务能够在全球范围内提供,这样对于某一地区的投资也就在很大程序上取决于这一地区对于网络和服务的规范程度。某一地区对于网络和服务的过度或不适当的规范不仅会在技术上面临很多的困难,而且会经济活动的外流,从而会影响该地区的信息化。

3.充裕度对于以稀缺度为基础的法律体系的挑战

基于对辐射频率及其内容等资源的稀缺性的反映,现有的法律规范通过许可制度来管理网络及资源的分配,但是这些法律规范正受到电信一体化的挑战。现在的市场及技术发展趋势,比如说网络传输能力的根本性提高,不同内容和服务在各类平台上传输的可能性,竞争性线路的增加以及数字压缩技术的提高,已经表明在完全数字化的环境下,稀缺性已经过时,显得不再那么重要。这样现有的法律体系也就需要重新加以评估。

4.对于公众活动和私人活动的挑战

现有服务根据其是公众活动还是私人活动由不同的法律规范。电信一体化意味着公众活动和私人活动的界线已经模糊不清。举个例子来说,原先的电话话属于公众网,现在由于网络互通,公众网和私人的网络已经混合在一起,共同组成国际互联网,在使用中无法加以区分;原先认为是公众领域的邮电、广播等产业也由于电子邮件、互动广播等方式的出现而淡化了其公众活动色彩。因此现在的基于公众活动和私人活动的区分的法律体系在技术调整发展的今天可能需要重建。

5.对于立法结构的挑战

在电信一体化的范围内的立法机构的分列性、复杂性以及多样性是一个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基于对于法规重复规范以及需要应付多重立法者的风险的考虑,经营者可能要求对现有的立法结构进行重新调整,以使其合理化,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行政障碍。

四.电信一体化对于几个相关领域的挑战

为进一步的讨论电信一体化到底对现存法律体系带来什么样的问题和挑战,笔者将从以下几个领域进行讨论:

1.电信一体化对电话业的挑战

通过国际互联网的语音服务是电信市场近几年来的最新发展,这一新兴业务对现存的市场结构,尤其是对于基于公众电话网的电话业务带来了重大挑战。新技术的采用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已经对国内以及国际电话价格造成了很大的竞争压力,并导致对现存的电话费用结算体系的根本性变革。5从技术上来说,传统的电话要求在呼叫方和被叫方之间建立起一个固定的回路,但是“网络电话”则是将数字形式的声音信号通过一系列的网络进行传输,构成所谓的“虚拟回路”。尽管“网络电话”相对于传统的电话来说声音质量要差一些,但是仍在可接受的范围以内,尤其是考虑到其价格因素,并且由于技术的进步,“网络电话”的声音质量仍在不断提高之间,并且已经和传统电话没有太大的差距。“网络电话”要比传统的电话便宜的多,不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更有效的利用网络带宽,并且可以通过压缩技术有效的减少需要传输的数据量。压缩技术带来的压缩比是惊人的,比如说20:1在现在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压缩比例。除了数据是通过互联网传输带来的经济上的好处外,现存的互联网付费方式也是“网络电话”得以盛行的一个重大经济驱动力。由于互联网是使用公众网和私人网络的“网络的网络”,用户只需要向本地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6支付接入主干网的费用,而不论其传输了什么内容或者通讯的到底在相隔多远的双方之间进行。正是由于这种与距离无关的付费结构,使“网络电话”成为相对于传统电话更具吸引力的选择。作为电话的竞争者,“网络电话”对促进被国家垄断运营商控制的电话价格的下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对于国内电话还是对于国际电话。从某种意义上说:“网络电话”加速了电信市场全球化以及自由化的进程。

2.电信一体化对广播业的挑战

由于广播业的特殊性,广播活动受到严格的法律规范,甚至是复杂的或是多重的法律规范。从事广播业除了需要许可证并受到这一领域的法律法规管辖以外,服务提供商还要受到内容以及传播方式方面的法律的管辖。电信一体化却给广播业带了巨大挑战。迄今为止,只有重要的并且适合的公司才会被有关广播部门授予相应的广播许可。通过这种方式,广播部门能够控制服务商的活动以及在其运营频道上的广告活动等;小的公司根本就不可能取得提供广播服务的许可证。建立在技术的发展基础上的电信一体化却使这种方式面临种种问题。服务商开始通过互联网来向客户提供电影、电视或音乐节目,只需要满足电信部门的有关要求就行了。这样造成的区别对待是明显的:仅仅由于传输方式的不同,同样的内容却由不同的部门、不同的法规进行管辖。这样,互联网广播服务提供商就规避了广播部门的监管,而传统广播服务提供商却仍然受其管辖。电信一体化给广播业带来的另一个根本性的变化就是基于TCP/IP技术7,网络广播已经从“广播”8转变成“窄播”了,同时个体用户可能通过互动方式来接受内容,从而使“推出”技术转变成“吸收”技术。由于现存的法律体系是建立在“广播”的基础上的,即充分考虑到广播系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发出,但是现在在电信一体化的情况下“广播”已经变成了“窄播”,原有的法律体系已经不再适应新的环境下的广播业。

3.电信一体化对移动电话业的挑战

在电信领域,基于迄今盛行的费用、带宽以及通讯质量的不同,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并不被认为是相互补充的。随着GSM标准移动电话技术的发展,如GPRS,以及第三代移动电话技术的成熟,移动电话网络的能力得到巨大的提升,从而能够提供原本仅属于固定电话网络服务范畴的多媒体服务,包括电子邮件、互联网接入等。同时,移动电话市场在近十年中取得了扩展。根据中国信息产业部的统计,2003年中国移动电话用户将达到2亿。出于对移动电话网络基础设施投资的鼓励,各国往往对移动电话业采取鼓励政策,并给予种种优惠,但是随着电信市场的转变,主要是移动电话业的发展及其移动运营商市场地位的提升,移动电话市场将受到更多的管理并承担更多的义务。在英国,电信办公室就确定vodafone和BTCellnet两公司9对英国移动电话市场具备“市场影响力”。这样,这两空公司就需要面对法律规定的具备“市场影响力”的种种义务和限制,以及这些义务和限制对于其提供网络互联的条款和价格的影响。

4.电信一体化对于企业合资的挑战

电信一体化进程以及互联网和在线服务的高速成长对公司企业来说意思着意味着战略性的机遇,并且导致一系列的企业合并及联合的发生。原属于不同市场的主要市场经营者,无论是在广播业、电信业,还是在信息产业等,纷纷通过设立合资企业来发挥和扩展其市场份额及影响力,从而在新的大“通讯市场”造就出新的巨型垄断企业。例如英国电信(BritishTelecom),英国天空广播公司(BskyB),米德兰银行(MidlandBank)以及松下电子欧洲有限公司(MatsushitaElectricEuropeLtd,maybuild)共同出资设立英国互动广播公司(BritishInteractiveBroadcasting),从而向互动数字电视市场提供基础设施及相关服务。新设立的合资公司依靠英国电信在基础设施方面,天空广播在节目内容及卫星设施方面,米德兰银行在资金方面,以及松下电子在技术方面的支持,很有可能成为新的市场垄断者,影响这一领域的公平竞争。但是由于这样的合并造有可能刺激技术的进步并且给用户带来更多更好的服务,管理机关并没有简单的依据《欧洲共同体条约》第81条(1)之规定10对其加以禁止,而是采取了积极的态度,试图平衡合资带来的垄断后果以及给用户带来的实际利益,最终在附加诸多义务的条件下,充分合资企业的设立。基于这样的观点,合资企业在承担能够防止滥用其垄断地位、保证市场公平竞争的相应义务的条件下,一般能够得到许可。这些义务包括网络互通、网关接入、非歧视性待遇以及价格控制等等。

五.立法结构的变革――单一立法模式分析

为迎接电信一体化所带来的挑战,现在的立法体系应当进行一定的变革。但是这种变革到底是在现有立法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改良还是建立一个新的单一的立法模式是值得探讨的。由于仅靠现存立法机构的进一步合作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立法的重复和混淆,单一的立法模式看起来更加适合电信一体化后的信息社会,尤其值得关注。具体来说,单一的立法模式具有如下优点:

1.有利于监控整个通讯市场

由于通讯市场是是电信、电话、广播以及信息技术市场的融合,存在不同产业的联合或是合并,只有单一的通讯管理部门能够有能力和可能在宏观上监控整个通讯市场并能够评估对某一领域的决定对另一领域的影响特别是涉及跨领域问题的处理。

2.有利于减少机构重叠带来的不确定性

在多机构管理的模式下,由于有不同的立法机构以及管理机构,人们常常会觉得无所适从,尤其是在还没有深入了解相关领域的情况下,根本就不知道应该找何部门解决问题。而在单一的立法模式下,经营者或其他任何机构及个人不需要再为不知道应该找何部门解决问题而烦恼了,因为有且仅有一个通讯市场管理机构,所有的问题都可以在这一机构得到解决。

3.有利于立法的一致性

作为管辖领域互相重叠的结果,不同的独立立法机构倾向于根据其自身的考虑来进行立法,基本上不考虑其对重叠领域的影响。这样的立法势必会造成不同法律法规之间的矛盾和不一致。在单一的立法模式下,这种情况将会被改变。最适合电信一体化后的通讯市场的法律的协调、政策的一致将成为立法的主旋律。

4.有利于立法和监督的有效性

对于电信一体化后的通讯市场中存在的仍具备一定特点的领域,单一的立法机构仍可以通过设立下属部门的方式来加以特别的管理,同时作为同一机构的共同部门,通过部门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可能消除独立的机构各处立法的不协调的风险。另外由于部门存在共同的上级机关对其进行指导、协调和监督,必然能够提高相互间合作的效率。

5.有利于节约社会财富

与多机构立法模式相比,单一的立法模式可以消除不必要或是重叠的部门,裁减冗余人员,从而大规模减少支出。这样单一的立法模式将更加经济,有利于节约国家在这方面的支出,节约社会财富。

与立法模式密切相关的另一问题是法律适用的问题,即如何平衡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特别法规在电信一体化后的通讯市场的关系的问题。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法律原则无论在任何产业或领域都应当适用,但是由于其过于广泛,不能完全适合于具体领域的自身特点;而通讯市场的特别法规也不能够脱离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而存在。因此,笔者认为二者的关系是互补的,而不是互相替代的。上述的单一立法机构可以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指导下,结合通讯市场的自身特点进行相应的立法,从而促进通讯市场的公平竞争、保护消费都权益并实现社会公共利益。

六.电信一体化给英国立法体制带来的影响

对于电信、电视及广播等产业,英国现在采用的是基于其不同产业特征的多重立法体制,部分如下图所示:

(图表请打开:law-/lw/doc/1337.doc;)

为就电信一体化对英国现存的法律体系的影响作出相应措施,英国议会文化、媒体及运动委员会就电信一体化对英国经济的影响展开了一系列的听证和辩论。11对于立法模式的改革,主要形成了两大意见:一派以英国电信办公室为代表,认为应将现存的立法模式改革为双重立法模式,即仅留有两个主要的立法机构:电子通讯标准局和电子通讯委员会,12其管理的范围如下图所示:

无线电管理局及独立电视委员会反对这一结构,坚持认为根本就没有办法明确区分内容/文化和社会公共政策信其他经济考虑。

在仔细听取了各方的意见后,委员会作出的结论竟然比电信办公室还要激进,认为应当设立一个单一的横跨整个通讯市场的立法机构,称之为“通讯规范委员会”,由该机构全权负责广播、电信和通讯基础设施的立法工作。13

对于这一问题,英国政府起初采取了较为保守的态度,并在与电信一体化相关的政府绿皮书中表述了一种“等着看”的态度,以防止立法过于超前所带来的风险。14英国政府支持保留现存的立法体系,同时宣布主要的立法机构将增进相互间的合作。

另人感到惊奇的是,英国政府的态度在2002年12月发生了重大转变。在政府白皮书中,英国政府计划为通讯业和媒体业设立单一的立法机构,通讯办公室,由其管辖电信、电视以及广播等领域,无论是经济范畴还是内容范畴。

结论

由于电信一体化并不是一个独立的而是对全球的技术、经济、社会及法律产生广泛影响的普遍现象,中国必然会受到其影响。对于中国来说,现在这一领域仍没有太多的研究,基本采取广电部负责广播电视、信息产业部负责电信的分而治之的模式。具体到某些案例来说,为防止出现垄断或是在某些领域内减少竞争而人为的采取种种过激措施更是在实际上为电信一体化设立了障碍。但不管如何,电信一体化正向我们走来,这一结果并不因我们对其采取何对态度而有丝毫的改变。中国在电信一体化的过程中有太多的问题需要讨论和解决:到底那种立法模式适合中国?如何在新的通讯市场中处理好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特别法规的关系?如何采取适当步骤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及国家的总体目标?等等。为此我们应当努力进行研究,采取积极的态度和稳健的措施以迎接其带来的种种挑战,否则我们将会在即将到来的信息社会的竞争中被其他国家远远扔在后面。

1GreenPaper,''''OntheConvergenceoftheTelecommunications,MediaandInformationTechnologySectors,andtheImplicationsforRegulation.TowardsanInformationSocietyApproach'''',Brussels,3December1997,EuropeanCommission

2OfficeofTelecommunications

3''''Beyondthetelephone,thetelevisionandthePCIII''''(3/98)-seeoftel.gov.uk

4TelecommunicationLaw(firstedition,2001),byIanWaldenandJohnAngel,Page408

5''''RegulatoryImplicationsofInternetTelephony'''',ComputerandTelecommunicationsLawReview,IanWalden,1996

6ISP:InternetServiceProvider

7TCP/IP(传输控制协议/网间协议)是一种网络通信协议,它规范了网络上的所有通信设备,尤其是一个主机与另一个主机之间的数据往来格式以及传送方式。TCP/IP是INTERNET的基础协议,也是一种电脑数据打包和寻址的标准方法。

8“广播”系指将无线电信号或电视信号向不特定的公众发出

9vodafone和BTCellnet是英国最大的两家移动电话运营商,此外英国还有T-mobile,Orange,Virgin移动电话运营商。

10Article81(1):"Thefollowingshallbeprohibitedasincompatiblewiththecommonmarket:allagreementsbetweenundertakings,decisionsbyassociationsofundertakingsandconcertedpracticeswhichmayaffecttradebetweenMemberStatesandwhichhaveastheirobjectoreffecttheprevention,restrictionordistortionofcompetitionwithinthecommonmarket.",ECTreaty

11FourthReportoftheCulture,MediaandSportSelectCommitteeinquiryintotheAudiovisualCommunicationsandtheRegulationoftheBroadcasting,May1998

12OFTEL‘sSecondSubmissiontotheSelectCommittee,''''BeyondtheTelephonetheTelevisionandthePCIII'''',datedMarch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