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预防传染病教案(合集7篇)

时间:2023-03-06 16:02:27
预防传染病教案

预防传染病教案第1篇

教师出示课件图片,并提问:小朋友,请你们看一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怎么了?(幼儿观察并描述)教师:图上画的是医院,医院里那么多小朋友一起打点滴,因为他们得了传染病。

2、活动展开:讨论什么是传染病,常见传染病有哪些。

你们知道什么是传染病吗?(幼儿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传染病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它能通过呼吸、身体接触等方式传播病菌。如果有小朋友或者小动物得病,就有可能会传染给其他人,所以叫做传染病。小朋友容易得的传染病有红眼病、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等。

师:传染病是通过什么方式进行传播的?

以红眼病为例,演示"传染" 。

请两名幼儿(A 、B)戴上大眼睛胸饰,教师用红色颜料充当肉眼看不到的红眼睛细菌(或病毒) ,涂抹在A幼儿胸饰的"眼睛"中,以此假设A得了 "红眼病",B幼儿"眼睛"健康;A用手揉"眼睛"将细菌(或病毒)带到自己的手上;A和 B手拉手玩游戏,将细菌(或病毒)传染到B的手上;B 在不经意的时候,用手摸了"眼睛" ,红眼病细菌或病毒(即红色颜料)就这样传染到 B 的"眼睛"里,(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B被传染得上了"红眼病"。

小结:红眼病主要是通过手的接触来传染的,所以小朋友要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请幼儿A和 B去洗手间洗手) 。

引导幼儿了解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等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水痘:在发病初期,飞沫传播;疱疹溃破,会感染健康皮肤;患病期间,还会通过衣物、用具传播。

腮腺炎: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唾液中,经过飞沫传播。

手足口病:经皮肤、物品用具传播。

(3)引导幼儿讨论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讨论:得了传染病的小朋友应该怎么做才能不传染给别人?怎样才能快点好起来?

小结:得了传染病的小朋友要回家隔离治疗,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不到亲戚朋友家串门,咳嗽、打喷嚏时用手绢、纸巾或用胳膊肘捂挡住口鼻,外出时戴口罩。

传染病会传播病菌,那你们怕不怕被传染?虽然传染病很容易传播,但是,如果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案出自:屈老师教案网)就能很好的预防传染病。现在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你觉得用什么样的方法可以预防传染病?

预防传染病教案第2篇

一、指导思想:

本次课内容以力求突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精心设计目标导学、合作探究、角色体验等多样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努力实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落实。

本次课在授课过程中要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学习能力的培养,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本节课后,除对传染病的有关知识有一个初步的较全面的掌握以外,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处理图文信息的能力都要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本次课的学习,使学生对传染病要有正确的认识,能有正确的态度对待传染病和身边的传染病人,能够提高自觉主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意识,更加地珍爱生命,让自己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举例说出传染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处理图文信息的能力以及表达交流能力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关注传染病及预防,增强主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的意识,培养关爱传染病人,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等情感。

三、教学重点:

传染病的的病因、传播途径及预防措施。

四、教学难点:

病原体概念与传染源概念的区分和判断

五、教学方法:

探究式教学方法、启发式等

六、学习方法:

探究式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归纳总结等

七、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八、课时安排:2课时

九、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好!很高兴认识大家,和大家一起探讨、学习有关传染病的知识及其预防。

在开始新课之前,我首先请同学们看三幅图片:(课件展示)

图片1:霍乱流行时的场景和死亡人数,

图片2:sars大流行时的场景和死亡人数

图片3:禽流感流行时的场景和死亡人数

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些疾病危害这么大,导致这么多人死亡?

(学生回答:因为它们是传染病。)对,因为它们是传染病,能传染!一人患病,殃及周围的人,一传十,十传百,很快流行起来,危及很多人的健康!

那么,到底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是怎样流行起来的?我们又怎样去预防传染病?这就是我们本次课要学习的重点内容。(课件展示目标,进入第二个环节:导学点拨,探究新知)

(二)导学点拨,探究新知

活动1:分组讨论,展示交流:建构传染病的概念。

活动方法:

(1)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所了解的有关传染病的信息并进行交流。

(2)教师对学生的表达,给予激励性评价。然后引导学生所说的几种传染病及病因,试着概括出传染病的概念。在概括出传染病的概念之后,对引起传染病的病因-----病原体当然要作认识。结合刚才病因的分析,教师采用图片等展示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明确正是这些细菌、病毒、寄生虫等是导致传染病的罪魁祸首,这些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就是病原体。那么我们根据病原体的不同,可以对传染病进行分类,由细菌引起的传染病是细菌性传染病,由病毒引起的呢?由寄生虫引起的呢?从而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知道传染病的分类。再引导学生分析,正是这些细菌、病毒、寄生虫等在人与人之间或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导致了传染病的传染与流行。这就决定了传染病有两个突出特点是?传染性与流行性。学生很快会回答上来。

活动目的: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建构传染病的概念、病原体的概念及传染病的突出特点:传染性与流行性。

教师有机过渡:既然传染病的突出特点是传染性与流行性,那么它是怎样流行的和传染的?是不是要经历一定的环节才能流行?(进入下一个学习活动)

活动2:探究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

活动方法:

(1)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课件展示活动任务及思考题,学生分小组进行阅读分析和讨论,然后小组派代表表达交流.

(2)教师对学生的表达给予激励性的评价,同时积极肯定合作学习的意义。

(3)课件展示艾滋病的资料,引导学生认识艾滋病的危害,并分析艾滋病的三个流行环节。

活动目的: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建构如下知识、增进如下能力:

(1)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2)认识到艾滋病的严重危害,知道艾滋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培养学生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

教师导学过渡:既然传染病的流行要同时具备这三个环节,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就流行不起来,这是不是给我们预防传染病以启示呢?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去预防传染病呢?(进入下一个学习活动)

活动3:探究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活动方法:

以抗击非典的胜利为例,让学生知道只要采取科学有效措施,传染病是可以预防和战胜的。

活动目的:通过以上活动,使学生知道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并且知道针对三个环节,做到综合措施和重点措施相结合,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地预防传染病。

教师导学,有机过渡:通过学习,我们对传染病相关知识已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下面就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活动4:

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非典的知识及预防;

什么是非典?

非典即非典型肺炎,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呼吸道疾病,其病原体是变异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简称SARS)。

非典的临床表现:

患者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高于38摄氏度,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轻微腹泻;

伴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胸闷等症状,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等症状。

非典的传播途径

a.通过近距离飞沫传播。

b.接触沾染患者呼吸道分泌物的物品、用具等,经口、鼻传播。

c直接接触患者造成传播。

非典的预防措施

a.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不要共用毛巾、牙刷等用品。

b.室内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生活和工作环境的空气流通;搞好环境卫生,勤晒衣服和被褥等。

c.经常到户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增强体质。

d.与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接触时,须戴口罩。

(2)艾滋病的知识及预防;

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的英文缩写为

AIDS,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HIV)引起的一种致命性慢性传染病。

艾滋病的临床表现

艾滋病的潜伏期为2

—10年,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a.低热、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肿大多发生在大腿根、腋窝和脖子两侧等处,无触痛。

b体质下降:

常表现为容易感冒、容易疲劳、食欲不振、腹泻、体重下降等。

c.神经系统症状: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等。

d.各种病原体导致的继发性感染:

可表现为肺炎、食管炎、食管溃疡、胃肠炎等。

e.肿瘤:如卡氏肉瘤、淋巴瘤等。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

a.同HIV感染者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

b.接受被HIV污染的血液,包括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使用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牙科器具等。

c被HIV感染的母亲传染给胎儿或者新生儿。

温情提醒:

艾滋病不会通过日常活动传播。也就是说,浅吻、握手、拥抱、共餐、共用办公用品、共用厕所、共用游泳池、共用电话、打喷嚏、蚊虫叮咬、照料HIV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均不会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艾滋病主要靠杜绝各种可能的传播途径,如切实防止与传染源的性接触,洁身自好,避免性乱交;严禁毒品注射;加强个人卫生;严格管制血制品。其中避免性乱交是最重要的。使用安全套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3)

禽流感的知识及预防;

什么是禽流感?

禽流感是禽类流行性感冒的简称,它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禽、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根据其致病力不同,禽流感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

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非常高,感染的鸡群常常“全军覆没”。

人患禽流感的临床表现

人患上禽流感后,潜伏期一般在7天以内。

早期症状与其他流感非常相似,主要表现为发热、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泻、腹痛、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体温多持续在39摄氏度以上。一旦引起病毒性肺炎,则预后差,可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病死率高。

人患禽流感的传播途径

a接触病(死)鸡、鸭等禽类及其排泄物与分泌物。

b.吸入病禽咳嗽或鸣叫时喷射出的带有H5N1病毒的飞沫。

c.吃了病禽制品或被病禽污染的肉制品等食物。

如何预防禽流感

(一)普通人群

a.避免接触病(死)鸡、鸭等禽类。

b.避免与禽流感患者接触。

c.避免食用未煮熟的鸡、鸭等禽类食品。

d.不随意进出疫区。

e.勤洗手,特别是接触禽类后更要及时洗手。

f.发现有疑似流感症状要及时就诊。

(二)饲养人员

a.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工作时要穿上工作服,最好戴上口罩。

b.减少人体直接接触家禽的机会,工作服要经常清洗、消毒。

c.接触污物后要洗手,处理鸡场粪污时应戴手套。

d.发生疫情时要尽量减少与禽类的接触,接触禽类应戴上手套和口罩,穿上防护衣等。

(4)

霍乱的知识及预防;

什么是霍乱

霍乱具有很强的传染性,被称为烈性肠道传染病。

霍乱的临床表现

霍乱患者表现为腹泻和呕吐,继而出现脱水及电解质紊乱,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a.腹泻及呕吐:霍乱发病多以急剧腹泻开始。多数腹泻不伴有腹痛,这与一般的胃肠炎有很大不同;另外,霍乱患者不发热,这与患痢疾也很不相同。霍乱患者的排便次数通常不是很多,但排泄量大。开始时大便为稀便,继而呈淘米水样或无色透明水样,无明显的粪臭味。呕吐一般在严重腹泻后出现,常无明显的恶心感。

b.脱水及电解质紊乱:频繁的腹泻、呕吐之后,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脱水表现。起初患者只感到口渴,眼窝稍凹陷,口唇稍干,继而可有声音嘶哑、口唇干燥、皮肤皱缩、指纹皱瘪(故霍乱又称“瘪螺痧”)、尿量减少、体温下降、脉搏变弱变快、血压下降等症状,如不及时抢救,往往危及生命。

霍乱的传播途径

霍乱是一种典型的“粪---口”传播性传染病。霍乱患者的粪便中含有霍乱弧菌,粪便可污染水源和食物。人喝了被污染的水或吃了被污染的食物,1

—2天(最快的几个小时)后便会发病。

霍乱的预防措施

只要能把住“病从口入”这一关,霍乱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a.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食物要煮熟或洗净,不吃生或半生的水产品。

b.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c.自己或亲属出现疑似霍乱的症状时,要及早就医。

(5)

猪链球菌病的知识及预防;

什么是猪链球菌病

猪链球菌病是由猪链球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其中猪链球菌2型引起的人畜疾病最为严重。人主要通过手、脚等处皮肤伤口感染病菌而发病,严重者会导致死亡。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的临床表现

人感染猪链球菌病,会出现畏寒、高热、头痛、呕吐和皮肤有出血点、淤点、淤斑等症状。

传播途径与预防办法

人在宰杀、切割、清洗、销售病(死)猪时容易感染猪链球菌病,尤其是手部有伤口的人员,会通过伤口感染猪链球菌而发病。

预防感染猪链球菌病的主要办法是:

a.病(死)猪应就地深埋或焚烧,禁止抛入河、沟、水塘等水体内。

b.购买经过正规屠宰检验程序的猪肉,不要购买来历不明的猪肉,特别是病猪、死猪肉。

(6)

登革热的知识及预防;

什么是登革热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经蚊子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

登革热患者起病急,高热,全身肌肉、骨骼及关节疼痛,极度疲乏,部分患者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登革热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登革热经蚊子传播,主要流行于夏秋季蚊子孳生的季节和热带、亚热带蚊子较多的地区,如东南亚、南亚、西太平洋等地区。

登革热的预防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少去或不去登革热多发地区。

(7)

炭疽的知识及预防;

什么是炭疽

炭疽是一种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急性传染病。

炭疽的临床表现

炭疽分3种类型,其中皮肤炭疽占炭疽总数的95%。皮肤炭疽的临床表现为:

皮肤感染了炭疽杆菌后,快则12个小时慢则5天,就会出现不适症状。患者感觉发热、头痛、四肢酸痛,并在细菌入侵部位出现红色稍肿的小突起,感觉有些痒。1

—2天内突起越来越大,皮肤越来越红,在突起周围出现一圈小水疱。随后水疱破溃,中央溃烂,形成一个大溃疡。溃疡底部是一个厚的皮革样的黑色痂皮。炭疽的最大特点是,虽然皮肤破损明显,但并不感到疼痛。一般2

—3周后,痂皮脱落形成疤痕。感染皮肤炭疽后患者要及时治疗,避免病菌进入体内器官而导致死亡。

炭疽的传播途径

牛、羊、猪、马、驴、骡等草食动物是炭疽的主要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有以下两种:

a.接触传播:人接触了患病动物的皮、毛等,炭疽杆菌可经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而使人感染疾病。

b.呼吸道传播:人吸入了炭疽杆菌的芽孢后可患肺炭疽

炭疽的预防措施

a.隔离患者及病(死)畜。患者应该隔离至创口愈合、痂皮脱落、症状消失。病(死)畜应焚毁或深埋,坑内应撒漂白粉或生石灰。

b.严禁剥食或贩卖炭疽病畜的肉和皮毛。

c.可能感染炭疽病的畜牧业、屠宰业、畜产品采购加工业等从业人员应接种疫苗。

经过第二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对传染病的相关知识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有了知识,还要有正确的态度。为了进一步对学生渗透情感态度教育,我特设计了第三个教学环节:

(三)角色体验,情感升华

活动方法:(1)课件展示两个话题:

话题之一:假如你是个乙肝患者,你的心情会怎样?你希望别人怎样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你?你该怎么做?

话题之二:假如你的身边有人是乙肝患者,你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他?同时你还应该怎么做?

(2)让学生表达交流、互评。教师再给予评价。

活动目的:通过此活动,让学生进行设身处地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对传染病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认识到在生活中应当关爱、不歧视传染病人,同时应当自觉主动增进健康,保护好自己不被传染,从而实现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四)课堂小结,知识反馈

活动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本节所学,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收获等。

(2)巩固练习,反馈检测:课件展示相关典型习题,学生做题,表达交流,教师给予激励性评价。

(3)结合第二个有关“天花”的思考题,再一次、进一步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预防传染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长期不懈、反复进行!我们要为预防传染病做长期不懈的努力!

活动目的:

(1)培养学生总结与归纳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再次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和渗透。

(五)期待与祝愿,情感再次升华

预防传染病教案第3篇

学习目标:

1、了解春季常见传染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

2、了解春季预防传染病的途径。

学习活动:

一、讨论春季常见传染病的症状和传播途径。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麻疹: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传播途径:大多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而感染。

主要症状:最初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随后病人突然寒战,高热体温可达40℃,头痛、呕吐反复发作,早期皮肤上可见出血点或淤斑,

1-2日内发展为脑膜炎,高热持续不退,头痛剧烈,频繁的呕吐,伴有惊厥,甚至出现昏迷。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

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以呼吸道损害为主的人急性感染性疾病。

传播途径:禽流感主要通过空气传播,病毒随病禽分泌物、排泄物及尸体的血液,器官组织、饮水和环境以及衣物、种蛋等传播,造成环境污染,亦可经过消化道和皮肤伤口而感染。

主要症状:人禽流感的潜伏期一般为1-7天,出现早期症状与一般流感相似,主要有发热、流涕、咽痛、咳嗽等,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全身酸痛,有些病人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结膜炎等。

二.预防春季传染性疾病的主要措施。

多通风:新鲜空气能够去除过量的湿气和稀释室内污染物。应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让阳光射进室内,因为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也可用食醋熏蒸房间,起到消毒效果。

勤洗手:传染病患者的鼻涕、痰液、飞沫等呼吸道分泌物以及排泄物等中含有大量的病原,有可能通过手接触分泌物和排泄物,传染给健康人,因此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常喝水:特别在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能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

补充营养:适当增加水分和维生素的摄入。注意多补充些鱼、肉、蛋、奶等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增强肌体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水果,可中和体内毒素,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抵抗力。

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少食辛辣的食物,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

避免受凉: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

易侵入。

坚持体育锻炼和耐寒锻炼: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因为运动不仅能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对我们的呼吸系统也是一个很有益的锻炼。

注意生活规律:保证睡眠充足。生活不规律易使免疫系统功能减弱;充足睡眠能消除疲劳,调节人体各种机能,增强免疫力。

加强个人卫生和个人防护:要注意勤洗手、勤漱口,不要用脏手触摸脸、眼、口等部位。出门在外要尽量站在空气通畅的地方。避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等一种或多种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并报告给相关部门,切忌不当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乱吃药,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即耽误了自己,又可能影响他人。

预防接种:及时给适龄人群接种疫苗,可有效预防许多呼吸道传染病。

三、总结

针对当前在我国部分省市出现的禽流感病疫情,我们学校和各个班级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措施,全方位预防禽流感病。同学们一定要明白禽流感病的一些症状,知道一些护理措施:

1、不要与禽类接触;

2、多喝温开水,不喝生水;

3、注意教室等场所通风增加学生户外活动,增强体质,预防疫情发生等等。

预防传染病教案第4篇

为了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传染病疫情事件的危害,保障全园师生员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根据传染病防治的有关实施办法以及教委要求,结合我园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成立传染病防治工作小组,小组成员明确职责,落实任务,杜绝传染病的发生和蔓延。

1、传染病防治工作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园长    

副组长:保健医

保教组长

后勤  

组  员:各班班长

2、传染病防治工作小组主要职责

工作小组成员要统一认识,把握“预防为主,常抓不懈,健全体系,加强合作,立即报告,快速处置”的原则,提高全园师生员工防范突发传染病事件的意识,落实各项防范措施,做好人员、技术、物资和设备的应急储备工作,加强应急处置的培训与演练,一旦发生传染的疫情,应及时将患传染病的人员和接触人员进行隔离,并注意保护好现场,同时根据情况立即向地段保健科、朝阳教委报告。

二、预防办法和措施

1、加强宣传与培训。利用宣传栏、专题展板、告家长书等各种形式在家长中做好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宣传,定期对教师进行相关培训,同时把好幼儿晨检关,增强全园师生抵御传染病的能力。

2、有效措施杜绝传染病发生。幼儿活动室、睡眠室和教师办公室等保持空气流通,注意个人卫生,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不共用茶具、餐具,注意增减衣物和均衡营养,加强户外锻炼,增强体质。

三、应急处置

1、在园内发现急性传染病的幼儿或教职工,应急小组领导应组织在第一时间内利用幼儿园隔离室进行隔离观察,通知家属,马上送医院诊治,同时立即上报地段保健科和教委学前办。

2、幼儿园对传染病病人所在班级活动室或所涉及的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对与传染病人密切接触的幼儿、教职工进行隔离观察,并迅速切断感染源防止疫情扩散。

3、幼儿园一旦发现传染病,停止组织集体活动。

4、传染病人在医院接受治疗时,禁止任何人员前往探望,幼儿园应对病人作跟踪了解,病人病愈返校时须出示医院有效证明。

5、传染病发病期停止办理新生入园手续。

四、信息报告

发生突发性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启动本预案,首先向园长报告,如园长不在则向其他行政人员报告,然后向教委应急办报告(先口头报后1小时内书面报),同时向地段保健科报告。报告时应明确疫情发生的范围以及程度等,以采取切实有效的应急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传染病带来的危害和负面影响。

上报电话如下:

园长:x

预防传染病教案第5篇

【关键词】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

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螺旋体等)感染人体后所产生的有传染性的疾病。学校是一个特殊场所,就餐、就寝人员集中,容易造成传染病的传播、蔓延和暴发流行。因此,做好学校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工作,2006年4月6日卫生部同教育部制定了《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1],现就如何开展高等院校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报告如下。

1 学校传染病的预防

1.1 认真做好学生入校、职工就业前体检及定期体检,建立、健全健康档案对每一名入学的学生,新就业的教职工都要进行严格的体检,按照《学校卫生管理条例》和学生常见病防治要求执行,并且做好以后的定期体检工作。高等院校应当有校医务室,专人负责学生、老师的健康档案。入学、就业前体检及定期体检可以及时发现传染源,以便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避免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

1.2 搞好学校食堂、寝室、教室卫生学校食堂就餐人数多,人员集中,容易发生食源性疾病的暴发、流行。为防止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学校食堂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有关规定。确保饮用水、食品原料、食品加工和贮藏符合要求,同时做好餐具、炊具消毒工作,认真执行食品的加工流程和有关食品留样规定并做好登记。教室、寝室是学生们集中学习、休息的场所。人均教室、寝室空间应达到相应的标准;采取湿式打扫卫生方式,保持教室、寝室的整洁卫生;要做到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如传统的醋熏方法、漂白粉澄清液喷雾消毒法等。

1.3 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能力改善营养,锻炼身体,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可提高身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学生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预防季节性疾病。冬春季节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水痘、风疹、流脑、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等,还有最近几年发现的SARS、人禽流感等,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咳嗽、呼吸困难、全身乏力、皮疹等。人群对多数呼吸道传染病普遍易感,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接种相应的疫苗。但良好的卫生习惯也有利于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如多开窗换气,多喝开水,多吃含有维生素B、C的食物,劳逸结合,保持体力和充足的睡眠,及时增减衣服做好自身保暖,不随地吐痰,不吸烟等。夏季重点预防肠道传染病,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伤寒、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霍乱、甲肝、细菌性食物中毒等,肠道传染病是病原微生物经口进入人体消化道后,引起的以腹泻为主的一系列人体病变的传染病,预防肠道传染病,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随便在外面的零售摊点就餐,饭前便后要洗手。 1.4 社会上有传染病流行时,学校做好相应的学生的预防工作校医应经常向防疫部门了解传染病的流行情况,在传染病流行高峰时期,组织抵抗力低下的学生应急性预防接种、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如在流感流行期间,组织接种流感疫苗、告诫学生避免参加大型的聚会活动,少到超市、影院等公共场所,做好教室、寝室的空气消毒、分服预防的中药等。

2 学校传染病的控制

2.1 健全学校传染病报告机制校医负责传染病的报告管理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发现法定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或病源携带者,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进行疫情报告。学校最好建立晨检及缺课报告登记制度,以便及时发现疫情。班主任或辅导员、班级卫生员对早晨到校的学生进行观察询问,发现学生有传染病早期症状(如发热、皮疹、腹泻、呕吐、黄疸等)及时报校医。校医接到以上报告后,进一步追查学生的患病情况和可能的病因,发现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及时报告给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做好传染病的控制工作。

2.2 启动应急预案,做好传染病的控制工作随着传染病传播因素的复杂化,单纯依靠卫生部门已很难确保其控制效果,须各级政府、各部门协同努力,共同参与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为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学校也应制订切实可行的传染病防制预案。一旦校内传染病发生时,启动应急预案,及时上报疫情,并配合疾病控制部门做好疫情的控制工作,通知学生采取防制措施,减少聚会,对发病学生做好隔离治疗。学校及时发放学校、学生、家长三位一体防控资料,防止疾病的进一步传播和蔓延。

预防传染病教案第6篇

关键词:社区;传染病;预防体系

近几年来,新发传染病呈现出密发态势,我国面临着新老传染病的双重威胁。在这种新形势下,基层社区作为防控传染病的前沿阵地和关口,如何真正发挥传染病疫情报告的摸底作用,如何实现社区急性传染病控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新形势下基层社区传染病的控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社区传染病预防体系的建立。

1我国社区传染病预防存在的问题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以及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染的多种疾病的总称[1]。引起传染病的病原微生物有很多种,包括病毒、立克次氏体、支原体、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目前,社区传染病预防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1认识不够充分 由于对疾病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社区疾病预防控制方面投入不足,从而导致部分职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出现疫情后得不到规范处置。同时,不少疾病控制专业人员缺乏一般临床医学知识,流行病学知识贫乏,业务指挥权威性不高。防控措施难以落实到位。

1.2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缺乏 目前,社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存在传染病防控人才缺乏、现有人员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明显不合理、知识层次达不到规定比例等问题。专业技术骨干严重缺乏,致使业务工作水平下降。

1.3传染病的威胁依然存在 虽然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我国的传染病控制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目前我国传染病防制形势依然严峻,主要表现在:①肝炎等传统的危害严重的传染病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②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有些新发传染病在我国已经存在或流行。

2建立传染病预防体系

社区传染痛预防是国家整个卫生防疫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社区卫生机构必须通过对传染病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和宣传教育,建立一个适合自身需要的传染病预防体系,见图1。

图1 传染病预防体系构建

2.1传染病信息收集 传染病信息收集是社区传染病预防的一个重要的前提,也是一个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只有及时、全面地获取传染病信息,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制订适当的防治措施,以达到快速准确、高效地消除社区传染病流行的隐患。

加强社区传染病档案的管理与利用,是信息收集的有效措施。要加大社区传染病档案管理的经费投入,确定档案人员,负责传染病档案资料的收集与管理工作。

2.2传染病信息分析 传染病信息分析是通过对收集到的传染病信息进行甄别,确定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掌握社区传染病发生的机率,找出传染途径、传染规律、传染后果及影响社区居民健康的因素后,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社区传染病的防治和宣传工作。因此必须改变社区基层医疗机构重临床医疗,轻预防保健的观念,进一步加强和落实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结合社区的实情,加强对传染病疫情的分析与研究。

2.3传染病信息处理 传染病信息处理是对社区传染病防控措施的具体落实,应做到协调有序、及时高效、处置得当。为此,社区需要制定完备的社区传染病防治工作预案,完善社区传染病信息的网络汇报和快速联动救治机制。

2.3.1要制定完善的传染病控制预案 重大疫情或特殊传染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及时联系疾控中心相关人员,到病区进行流行病学现场调查,掌握充分资料和可靠线索,确定传染源或病因,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有效地控制暴发或流行。

2.3.2要完善社区传染病防控的播报网络 利用一切有效途径及时地将有关传染病的病原特性、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尽可能告知每一位社区居民,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

2.3.3要建立快速联动的救治机制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加强与上级疾控部门和传染病定点医疗的联系和沟通,建立一个高效的联动机制,确保传染病报警后,隔离、救治、清除工作能有效配合、高度协调,社区医务人员、服务站和村医都通过培训掌握传染病报告的病种、时限,做到五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2]。

2.3.4传染病宣传教育 社区健康教育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传染病预防知识宣传十分重要。①利用给社区居民进行传染病健康教育讲座,对居民进行传染病防治健康教育。②根据季节的变化,收治病种不同,结合各种传染病的发病特点,流行规律、预防措施,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居民讲解传染病的防治知识。③利用预防接种日给儿童家长发放宣传单。④利用横幅标语、墙报和宣传板等形式宣传传染病的预防及控制。⑤通过走访、上门服务对居民宣讲科学生活方式,改变居民的不良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防护的意识和能力。

在社区内进行传染病的宣传教育,是保障社区居民身体健康一个重要措施,也是社区整个传染病预防体系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

综上所述,人类的健康及社会的发展与对传染病的控制程度息息相关。但不论任何一种传染病,综合防治是关键。就当前我国的各类疾病的流行情况而言,提高全社会尤其是社区卫生组织对传染病的认识是控制传染病的非常重要的一环。

参考文献:

预防传染病教案第7篇

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计划方案

做好学校传染病预防和控制工作,对保障全校学生及教职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维护社会的稳定意义重大。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各种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切断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这三个环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并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预案。

一、传染病预防

1、按照国家对传染病实行预防为主的方针,针对学校人口密集的特点,容易在学生中发生的常见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肠道传染病等,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预防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2、定期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师生的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促使师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的能力。

3、定期组织力量消除鼠害和蚊蝇等病媒昆虫及其它传播传染病的或者患有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动物危害。

4、有计划地建设和改造公共设施,对污水、污物、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改善饮用水卫生条件。

二、传染病疫情报告

疫情的报告和管理在预防、控制和消灭传染病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准确及时的疫情报告是控制疫情蔓延的情报信息,健全的疫情报告管理组织和管理制度是确保疫情报告准确及时的'关键。

疫情报告时限和办法: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要求执行。

每个教职工及学生均为法定疫情报告人,学校医务室为我校责任疫情报告人。任何人发现传染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时,均有报告的责任和义务,可用口头、书面、电话等方式向学校迅速报告,学校向上级主管部门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如果隐瞒不报、漏报、谎报或延期报告的,要追究当事人有关责任。

三、传染病控制措施

1、经医疗保健机构、卫生防疫部门确诊为传染病者,应及时予以隔离治疗(学生应当办理休学手续),隔离期限根据医学检查结果确定。

2、对疑似传染病的病人,在明确诊断前,安排在指定场所(隔离)进行医学观察;密切接触的人员,实施必要的卫生处理和预防措施。

3、建立学生定期健康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并采取相应的隔离防范措施,及时切断传染病在学校的传播途径。

4、对传染病人所在的教室进行必要的消毒处理,并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定期安排全校范围内的消毒工作。

四、传染病防治监督检查

学校对传染病的预防、治疗、监测、控制和疫情管理措施进行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把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对传染病预防工作措施不力,导致学校发生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对学生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危害;以及在发生传染病流行或食物中毒事件后不及时报告或隐瞒不报的,要依法查处直接责任人,并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计划方案

为确保学生身体健康,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学校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现就我校20xx年度加强学校卫生及疾病预防控制工作意见制定了一些措施及计划。

一、工作目标:

1、明确卫生防病的任务和应采取的措施。

2、全面开展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提高广大师生的疾病预防知识水平和自我保健技能,增强传染病和突发事件报告意识。

3、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长效运行机制。

4、学校应遵循“预防为主,严堵源头为重”的原则,成立诺如病毒等传染病防控领导小组,建立防控传染病应急预案,使学校对诺如病毒传染病等各类传染病的预防措施落实到位,责任到人,切实有效地开展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按照《传染病防治法》,积极配合卫生部门,及时对发现传染病或暴发流行的传染病采取必要的措施,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重点抓好传染病预防和报告工作。

1、疫情报告

一旦发现师生患有传染病或发现有传染病流行时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为及早发现和及时报告疫情做到:(1)切实落实非常期间的晨检制度;(2)班主任每天进行巡视;(3)专人负责学校疫情报告;(4)建立专门的传染病登记本。

2、疫情控制

一旦发现疫情,积极配合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调查处理工作:

(1)协助开展个案和爆发疫情的流行病的调查和采样工作。根据病人的流行病学史、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找出共同特征。分析病人的分布特征,查找可能引起疾病流行的因素。采集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血液和水、食物等标本。

(2)做好消毒隔离工作。配合医疗卫生部门做好对传染病患者进行隔离医疗,对病人的呕吐物、排泄物及被污染的环境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开展对传染病接触者的医学观察。

(3)根据控制疫情需要对密切接触者进行预防性服药或疫苗应急接种。

(4)发生疫情重大流行时,执行政府依法做出的停课决定。

3、预防措施

(1)把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列入学校工作计划,有专人负责,并列入工作考核。

(2)开展对学生常见病、传染病的防病知识教育,开设健康教育课,使学生掌握有关预防传染病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