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光电检测技术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3-02 15:06:05
光电检测技术论文

光电检测技术论文第1篇

关键词:光电检测技术;培养目标;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闫俊红(1978-),女,内蒙古包头人,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李文涛(1963-),女,内蒙古包头人,内蒙古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内蒙古 包头 014010)

基金项目:本文系内蒙古科技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Y201102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4-0056-02

一、“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教学现状

光电检测技术在科学技术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光电检测技术”的教学和研究也越来越得到国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重视。目前国内开设“光电检测技术”课程的高等院校达50多所,专业覆盖了测控技术与仪器、光电信息工程、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应用物理、探测制导与控制、生物医学工程等。[1-3]

内蒙古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充分结合教育教学背景及教学资源,以培养宽口径、综合实践型人才为目标,以光机电算一体化为主体,以光电为特色,开设了“光电检测技术”课程,对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综合实践型人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该课程衔接了“工程光学基础”、“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智能仪器”等,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光电领域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拓宽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就业口径。“光电检测技术”课程具有内容多、应用性强、发展快等特点。如何通过课程教学与实践,使学生熟练掌握各种光电检测系统的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各高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都做了很多探索。[4,5]本文根据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对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教学开展情况,结合我校的培养目标对“光电检测技术”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做出了改革探索,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改革思路

“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是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内容丰富、实践性较强,着重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测量与自动控制、智能仪器设计等领域的综合实践能力。根据培养目标和专业设置的变化,我校“光电检测技术”课程经历了几次改革。第一,为适应光电检测技术的蓬勃发展和学生就业的需要,开设了本课程,共50学时,包含了光电子和光电检测两部分,课程的内容主要是光电传感、检测原理及光电检测系统等几部分。第二,由于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目标及培养方案的调整,为满足我校学生的就业需求,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学时数进行了改革,内容上着重光电检测及光电检测系统的设计,学时更改为32学时。第三,为突出本校的办学特色及教育教学优势,在教学过程中不仅注重基础理论的讲授,更注重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教学环节及实践环节进行改革,以培养工程实践型人才为目标,充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综合实践能力,满足社会对高层次检测技术人才的需要。

三、“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1.教学内容改革

由于开设“光电检测技术”课程专业的多样性,应根据各个专业的培养要求合理选择教学内容。结合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对“光电检测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既了解光电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及光电检测的基本方法,又能对光电检测系统的设计有整体的把握,达到课程的教学目的。具体改革方案如下:

(1)注重基础,突出重点难点,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目前“光电检测技术”教材内容各有优缺点,有些教材较注重基础理论、基本原理,而对光电检测系统设计的内容介绍较少;有些教材兼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但对于光电检测领域新技术、新发展的介绍较少,使教材内容落后于光电产业的发展;有些英文教材在光电检测技术新发展方面的编写较为突出,但对光电检测技术及光电检测系统的整体性上把握较差,且与教学大纲不符。因此必须结合本专业需求,合理选择“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教材内容,做到基础知识重点讲授,难点重点精讲细讲。例如光电检测器件是光电检测技术的重要内容,在教学中着重讲解光电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性能参数及应用范例,而对于光电检测器件的偏置电路、前置放大电路、匹配滤波等前期课程中已经涉及的内容进行略讲。光电探测器分为光电效应型和热电效应型,由于热电器件在“热工测量仪表”课程中为重要学习内容,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将热电器件一章改为自学。而涉及计算机接口等内容由于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中详细讲解,在本门课程中将其删去。

(2)结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及专业设置,补充反映专业特色的内容。结合我校冶金背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学生的就业需求,加强本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衔接,对光电检测的新理论、新技术、新应用和新成果进行了补充。例如在光电检测方法的讲解过程中以智能机器人定位技术为例介绍光电器件的应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在讲解光电位置传感器时,以光电位置传感器用于智能汽车防追尾系统为具体案例,启发学生认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激光器、光电耦合器件CCD的过程中,结合器件的应用背景,把器件最新的制作工艺、应用前景介绍给学生,并将光电耦合器件CCD的成像原理与手机采用CMOS的成像原理进行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就业需求,在课程的教授过程中补充与冶金企业生产过程密切相关的光电检测系统。例如基于CCD的锅炉燃烧控制系统,以光电耦合器件CCD获取锅炉内部燃烧图像,用图像信息确定炉膛内部的温度分布,确定锅炉内部燃烧机理,及时有效控制锅炉燃烧效率,达到锅炉温度控制目标。结合科研课题“基于CCD的比色测温研究”,将CCD的应用领域进行拓展,使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光电系统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立足培养综合实践型人才,加强光电检测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该教学环节学时有限,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预期的目标,必须对基础验证型实验、综合型实验及创新型实验的比例作出调整。光电检测实践教学以我校光电检测实验室为基础,秋实科技创新实验室为媒介,构建实用型光电检测实验教学平台。在具体实践教学中,采用基于项目设计的实验教学方法,合理保证基础验证型实验,并结合集中演示的方式进行教学,提高综合型及创新型实验的比例。我校光电检测实验室的主要实验设备有CSY-2000型光电检测实验台,包含光电传感器模块、信号采集模块、信号处理及自动控制模块等。在实验室内不仅可以完成光电探测用光源、光电探测器原理及特性等验证性实验,还可以根据具体的对象搭建实用的光电检测系统。秋实电子实验室致力于鼓励大学生完成科技创新活动,在光电检测实验平台的基础上,结合秋实电子实验室现有设备,可以完成综合设计型实验,例如智能机器人视觉系统、智能小车竞速系统、智能小车防追尾系统等设计,帮助学生在完成“光电检测技术”基础知识、系统理论学习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使学生通过实践环节的学习,达到培养工程实践型人才的目标,并结合科研课题增设创新型实验,以具体的科研项目拓展实验教学内容,及时反映光电检测的最新发展情况,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2.教学方法改革

“光电检测技术”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科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使学生既能有效地掌握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又能灵活运用基本原理。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改革。

(1)有效地将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相结合,引入多元化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效果。如讲解光电效应的过程中,采用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形式,制作动画效果,将涉及半导体理论的抽象原理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来,并以日常生活中光电探测器的应用为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视野。在讲授光电器件的性能参数过程中,量子转化效率、光电响应度、光谱响应范围、光电响应时间等性能参数均为抽象的物理参数,而光电器件的性能参数又是光电检测系统设计的关键,在讲授中以光电检测系统中光电器件性能参数变化对系统测量结果产生的影响为例进行讲解,以直观的数据将抽象的物理参数简单化。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如绪论部分引入光电产业的发展前景,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故事为例,引出光电产业的背景及发展趋势;以创新型实验为例,鼓励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的测量参数设计光电检测系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3)改变考核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课程考核是评价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传统的考核方式均采用卷面形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课程采用卷面考核成绩、课堂提问、综合设计作业成绩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课堂提问成绩根据课堂提问结果给出,及时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综合设计作业成绩以学生所完成的综合型创新型实验报告书给出,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将三部分成绩结合起来,合理反映学生对于本门课程的学习情况。实践表明这种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结论

结合我校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学生的就业情况,对“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首先对课程教学内容体系进行了优化,接着采用项目教学法对原有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加大综合型创新型实验的比例,最后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有效的教学方式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实践结果表明,课程内容体系改革、实践教学改革和教学方法改革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罗先河,等.光电检测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1994.

[2]雷玉堂.光电检测技术[M].第2版.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

[3]郭培源,付扬.光电检测技术与应用[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光电检测技术论文第2篇

关键词:光电检测技术;精密测量技术

中图分类号:TN2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概论

世界已进入信息时代,人们在利用信息的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就是获取可靠的信息,因此传感器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传感器所要面向的应用范围从纳米尺度到天文尺度两段都在不断扩展,精密测量技术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研究和重视,这就使得作为现代精密测量的核心技术的光电检测技术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因为传统的检测方法已经无法满足这些工作条件下的特殊要求。因此,光电检测技术的教学和研究已越来越受到国内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相关企业的重视。

现在一起科学技术是机械、光学、电学、计算机以及控制技术的综合化,光、机、电、算一体化已经成为仪器发展的趋势。传感器的微型化、纳米技术的发展,也对现代精密测量技术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光电检测技术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然而,在目前的测控技术月仪器体系中,光电检测技术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首先介绍了现代精密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随之介绍了光电检测技术的基本内容及其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应当突出光电检测技术的重要性,使之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这对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前瞻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2.现代精密测量技术的发展现状

现代精密测量技术是一门集光学、电子、传感器、图像、制造机计算机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叉学科,涉及广泛的学科领域,它的发展需要众多相关学科的支持。在现代工业制造技术和科学研究中,测量仪器具有精密化、集成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科学技术向微小领域发展,由毫米级、微米级继而涉足到纳米技术,即微/纳米技术。微/纳米技术研究和探测物质结构的功能尺寸与分辨能力达到微米至纳米级尺度,使人类在改造自然方面深入原子、分子级纳米层次。

纳米级加工技术可分为加工精度和加工尺度两方面。加工精度由本世纪初的最高精度微米级发展到现在的几个纳米数量级。金刚石车床加工的超精密衍射光栅精度已达1nm,实验室已经可以制作10nm以下的线、柱、槽。

在这一大背景下,传统的测量方式已经很难发挥大的作用。因此,与精密测量技术的发展需求相对应,光电检测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应用。由于光电检测技术在工业测控、精密测量和计量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别是随着社会对产品质量意识的逐步提高。

3.测控技术与以其专业及其只是结构组成

测控技术与仪器技术隶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的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其内容主要涉及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技术领域。随着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测量控制欲仪器仪表技术领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自身结构已从单纯机械结构或机电结合或机光电结合的结构发展成为集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现代光学、精密机械等多种高新技术于一身的系统,其用途也从单纯数据采集发展为集数据采集、信号传输、信号处理以及控制为一体的测控国产。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技术、微纳米技术的发展,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呈现出虚拟化、网络化和微型化的发展趋势,从而使仪器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多学科综合及多系统集成的属性越来越明显。

由此可见,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学生其知识面必须比较宽,横跨了传感器、通讯、控制、计算机等多方面的内容。

光电检测技术的简介

技术的业务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精密仪器设计制造以及测量与控制方面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从事测量与控制领域内有关技术、仪器与系统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技术的业务培养要求是:主要学习精密仪器的光学、机械与电子学基础理论、测量与孔子理论和有关测控仪器的设计方法,手奥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应用的训练,具有本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系统的应用级设计开发能力。

光电检测技术的基本内容及其面临的问题

光电检测技术是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能使技术人员了解和掌握光电转换的基本原理及光电检测技术所必须的各种知识,了解和掌握常用光电测量方法及常用测量仪器的使用,具备进行各种基本光电测量所需技能和设计简单光电检测电路的能力。

光电检测技术基本内容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掌握与光电技术有关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础效应。如:阴极光电效应,半导体光电效应,PN结的光电效应:光电池及光电二三极管工作原理,光电成像原理,CCD工作原理,直接检测的典型光路。

理解光电技术的基本应用。了解常用光电器件如光电培正管、摄像管、CCD器件、光电池、光电二三极管等的特性参数。了解基本光电检测系统的主要参数。

了解光电检测的基本方法及光电检测电路的设计思想。了解光电技术的发展及广泛应用。掌握各种基本光电检测方法的有关技术。

6.光电检测技术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体系中的作用

综上所述,《光电检测技术》课程在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在不断增加。然而,在目前的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体系中,《光电检测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因此,我们需要对《光电检测技术》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进行重新认识。

光电检测技术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四个字:承前启后。“承前”是指光电检测技术是传感器技术、工程光学、测控电路等内容的深入和拓展,“启后”则是指光电检测技术的内容是后续如光电仪器设计、智能仪器设计等环节的重要知识基础。没有对光电检测技术知识的良好掌握,要实现对各种现代精密测量技术的整体把握、实现符合要求的具有良好性能价格比的精密测量系统是不可能的。

7.结束语

因此,本文认为,在测控技术与仪器技术学习中,应当突出光电检测技术的重要性,在实验设备、授课学时、人员配置、科研技术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使之在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与其在测量控制与仪器仪表技术领域的重要性相称的重要地位,这对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前瞻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声华, 王仲, 曲兴华。 精密测试技术展望。机电一体化。2001,6: 6―7.

[2] 曲兴华。仪器制造技术。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光电检测技术论文第3篇

【关键词】光电检测技术 课程内容 实验 考核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6)02-0069-02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光电检测技术作为一门研究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的新兴技术,因其测量精度高、速度快、非接触、频宽与信息容量极大、传递信息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等突出特点,成为现代检测技术最重要的手段和方法之一。在工业、农业、军事、航空航天以及日常生活中应用得非常广泛,是现代信息类工科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

自2004年起,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成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光信息科学与技术和测控技术与仪器两个专业共同的一门重要专业课。该课程将光学检测技术与现代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深入讲解各种光电转换技术及器件的原理、特性和基本用法,结合具体应用,详细介绍各种激光干涉、衍射,光纤传感等光电检测方法、技术及系统,最终让学生深入理解光电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对各种光电器件和光电检测技术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且掌握多种光电检测方法,以便在实践中熟练应用,为学生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素质和培养分析能力、创新能力都有重要意义。

同时由于光电检测技术以光电子学为基础,以光电子器件为主体,研究和发展光电信息的形成、传输、接收、变换、处理和应用,这正是学院仪器科学与技术和光学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共同的研究方向。学院众多教师在该方向的长期科学研究过程中,不断加深对光电检测技术的基本理论、实施方法、系统和关键技术的理解和应用,在光、机、电、计算机相结合的激光干涉测量、激光衍射测量、激光跟踪测量、光纤传感检测、光电多自由度监测等各种物理参数测量仪器和系统方面展开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并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

2013年开始,以精品课程为目标,我们深入开展了光电检测技术课程建设,涉及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实验环节的改进和考核方式的改革等。

一 教学内容

如图所示,一个典型的光电检测系统包括光学处理部分、电子学处理部分,两者通过光电转换部分有机连接成一个整体。与之相对应,光电检测技术课程内容多、发展快、涉及知识面广。为此,我们首先对授课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总结,提炼出最基础的关键原理,同时吸取众家之长,结合专业特点,补充有代表性的最新应用。

首先对应用光学、物理光学、信息光学等课程已经讲授的内容大幅度减少授课学时,例如光电检测中常见光源、光学系统和设备相关内容的学时压缩一半;但鉴于辐射度和光度学是专业选修课,一部分学生没有选修,一部分学生选修后掌握不够多,将该部分知识的讲解课时适当增加,补充了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关联度高的内容,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光电转换器件部分,如前所述,该部分所介绍的各种光电转换器件是光电检测技术的关键环节,深入介绍了各种光电子发射探测器、光电导探测器、光伏探测器、光电成像器件的原理、特性和基础应用,还专门介绍了应用日益广泛的红外热成像探测器;同时考虑到调制解调技术在光电检测系统中的广泛使用,专门对此技术做了重点讲解。调整后整体内容更丰富,兼顾了基础原理和实际应用,学生反馈良好。

――――――――――――――――――――――――

*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课程建设项目资助

我们还将课程内容与后续的专业综合实践环节相配合。因为学院两个专业都开设有专业综合实践环节,该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掌握某些光机电系统的设计能力,将所学与实际应用有机结合起来,最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光电检测技术正是与专业综合实践相对应的一门重要的综合性课程,我们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将后期综合实践可能涉及的内容经提炼后引入到课程教学中,前期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意识和能力,为后续的综合实践环节打好基础。

二 实验环节

课程设有8个学时的实验。通过较充分的实验,使学生在掌握光电检测技术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但我们发现,学生在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的能力有所欠缺,主动性不足。为此,我们特别增加了学生自主设计实验,例如让学生自主设计一个光强自动控制装置,能够探测环境的光强,当环境光暗到一定程度后(根据环境情况,制定特定的照度值),能点亮LED。并且环境光越暗,LED越亮。通过此实验,促使学生了解各种光强探测原理及传感器,选择合适的光强探测传感器并设计其驱动电路,掌握输出光强控制方法并设计相关电路,掌握实验调试方法和实验数据分析处理方法。整个实验由学生自主设计,在设计方案审核通过后自主搭建系统并完成功能调试,最终提交完整的设计报告,包括任务分析、调研、系统方案设计、成本核算、具体电路设计、调试过程和测试结果处理。这样的实验学生参与度高、效果更好,对提高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手脑结合的能力有较大帮助。

三 考核方式

该课程加强了过程考核,增加了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小组专题宣讲和实验部分在总成绩中的占比,特别是对于平时表现和实验部分成绩优秀的学生,本人申请获批后,可以免书面考试,以实物作品、论文、竞赛来代替。

对于大多数学生的期末考试,在出题过程中有意识地与课程目标紧密呼应。本课程的课程目标按照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主要涉及了通用标准毕业要求各种能力的培养,因此试卷题目也从各个角度对学生的以上能力进行考核。例如,为考核学生了解光电检测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情况,我们出了让学生填写近年来诺贝尔物理奖主要内容的题目。又比如,为了考核学生掌握基本的创新方法,具有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的能力,设计过程中能够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的情况,我们在考试中有针对性地出了分值较高的光电检测系统综合设计型题目,加强了对学生综合分析和设计能力的考核。

四 结束语

借助光电检测技术课程建设,我们对该课程展开了全面探索和改进,紧密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梳理了课程教学的内容,增加了学生自主综合实验,改进了课程考核方式,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分析和设计能力,初步达到了建设目标。

参考文献

[1]雷玉堂.光电检测技术(第2版)[M].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2009

[2]浦昭邦、赵辉.光电测试技术(第2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

光电检测技术论文第4篇

【关键词】 光电检测技术 课程设计 教学方法 评价与效果

《光电检测技术》将光学技术和电子技术相结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紧密联系,是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知识。为了加强课程的实践性,使学生在学习课本上基本的理论知识外能够学以致用,组织《光电检测技术》课程设计就凸显出其必要性,而在课程设计中选题尤为重要。在课程改革和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传统的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早已不适用。为了在教学过程中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就需要教育者们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选择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

1 《光电检测技术》课程设计的选题

《光电检测技术》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型都很强的学科,学生在学习起来比较难,但它的应用范围很广,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密切联系。如果能加强《光电检测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在教授理论知识同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亲自体验光电检测技术的奥妙,这将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能巩固理论知识,又能把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组织《光电检测技术》课程设计对于提高《光电检测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而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课程设计的选题尤为重要。

首先,老师应该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题目。很多老师都有自己的科研项目,在组织课程设计时老师可以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把与科研项目有关的内容作为学生课程设计的题目。

第二,学生在选题的时候,要把老师提供的题目范围、自己的兴趣和实践能力三者结合起来综合考虑,这对促进课程设计的成功意义重大。

最后,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利用图书馆、互联网中的资源结合自己的所学,按照老师的设计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程设计。

2 《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方法

2.1 合理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

光电检测技术内容多而复杂,不仅涉及到光学和电子学,还与计算机等其他学科紧密联系。在学校规定的课时内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学生学习起来难度很大。只有合理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首先,在授课的开始,就应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光电检测技术,让学生理解各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

其次,光电检测技术知识面太广,在教学中如果“胡子眉毛一把抓”,学生们会觉得知识乱而杂,所以,在教授这门课程时要采取“弹钢琴”的办法,去粗取精,少讲精讲,突出教学重点。

最后,光电检测技术与最新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但是课本上的知识比较陈旧,与时展脱节,这就对授课老师提出了新要求。老师不仅要精通于课程内的知识,还要与时俱进,了解最新科研结果和光电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并及时给学生进行补充。另外老师自己也可以申请科研项目,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把自己的教学科研结合起来。

2.2 加强理论教学,开展启发式教学

光电检测技术本身理论性很强,而且它涉及的知识面广,知识点多而零散,学生理解和记忆起来很有难度。为了提高教学效率,老师应当能够帮助学生建构光电检测技术知识的整体框架,在讲解具体知识时要能够去粗取精,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基础。另外,老师应该认真地组织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使原本枯燥的课堂富有趣味性。

启发式教学中,老师只是起到指向性作用,老师从课堂的主导者转变为课堂的参与者,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另外,启发式教学由老师提出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一步步接近正确答案,这个过程本身有利于让学生养成自己动脑思考和自主学习习惯。

2.3 借助多媒体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板书相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传统板书的书写占用了课堂的大量时间,且主要起到书写提纲的作用;多媒体技术本身方便快捷节省了书写板书的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另外,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声、像等多种效果,一方面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把抽象知识具体化,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大大改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又可以扩大教学的信息量,丰富课堂内容。例如,通过多媒体动画来介绍和演示光电效应能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官来亲自体验光电效应,使原本抽象的知识形象生动,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能加深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4 加强实践环节,巩固理论知识

真理必须能够经受得起实践的检验,《光电检测技术》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所以在教学活动中加强实践环节,这对学生学以致用意识的形成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学生进行实验时,除了让学生按照课本上写好的内容和实验原理进行验证实验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主题进行实验,这样既能完成教学任务又能使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还能培养学生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老师在教授理论知识时,可以举一些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的例子,或者给学生布置任务,让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来验证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总之,在课程实施中应该把理论和实际紧密联系起来。

3 《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探索的评价与效果

笔者认真研读了相关学者文献资料,并根据自己教学实践,认为进行课题设计,合理组织安排教学内容,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在实践中,学生改变了对《光电检测技术》的刻板印象,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光电检测技术》的神奇性和课程的活力。

4 结语

《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也是广大理工科学生应当掌握的专业知识。针对这样一门内容广,知识点多的课程,众多学者们一直在探索如何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使《光电检测技术》课程具有活力和吸引力。

参考文献:

光电检测技术论文第5篇

2011年12月27日由国家档案局技术部组织专家,对由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央档案馆信息中心和北京盛赞光盘备份技术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光盘图像文件自动检测平台”项目进行鉴定,并通过了鉴定。该项目围绕着电子档案移交接收和数字化成果验收过程中,以光盘为主要载体的图像文件自动检测问题进行研究。

在现行的相关标准规范中明确要求对接收的电子档案和载体进行鉴定检测。GB/T 18894――2002《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中规定“电子文件的鉴定工作,应包括对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的鉴定”。“对磁性载体每满2年、光盘每满4年进行一次抽样机读检验,抽样率不低于10%,如发现问题应及时采取恢复措施”。DA/T38-2008《电子文件归档光盘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中规定“归档光盘检测的时间周期为:未达到一级预警线,归档光盘每两年检测错误率一次;从一级预警线到二级预警线之间,归档光盘每一年检测错误率一次;从二级预警线到三级预警线之间,归档光盘每半年检测错误率一次”。而随着光盘载体的大量产生,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光盘载体自动检测平台。

项目研究是以我国档案行业相关标准为依据,结合电子档案光盘载体在档案馆工作中的实际情况,在认真调查、创新思考的基础上,针对光盘可读性、电子文件可读性、图像文件规范性和光盘可靠性进行自动检测研究,力图建立一个与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相匹配的光盘和图像文件自动检测平台,服务于档案行业。

只有在理论突破创新的基础上,才能完成创新型的技术实现。首先在理论上将“电子文件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和长期可读”一个既有深度又有广度,既有全面性又有完整性的一个原则性要求,如何落实到技术实现上?真实性是电子档案从产生开始,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由系统工程保证的,此项目所解决的是阶段性的工作。在电子档案接收和数字化成果验收过程中真实性主要是依赖于数据来源途径的正确性;完整性和有效性部分地可以用规范性表述;有效性和长期可读可以部分地用可读性和可靠性表述。将“电子文件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和长期可读”的整体性、原则性要求具体落实到自动检测过程中,对光盘和图像文件“可读性、规范性和可靠性”验证,将一个原则性要求转化成为可实施的技术性要求。

在技术实现方面,将光盘物理检测与图像文件检测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光盘可读性检测与文件可读性检测同步进行,光盘主要物理参数检测与图像文件规范性检测同步进行。同步技术是项目的技术核心之一。

项目研究成果主要以“光盘检测软件”形式呈现,光盘检测仪是配套必需设备,光盘检测仪所用光驱必须是兼容CD/DVD格式的高精度检测光驱。对接与控制技术同样是项目的技术核心之一。

光盘检测软件包括两大部分:一是检测功能实现部分,二是光盘检测仪驱动控制部分。软件是在前期已有技术积累的基础上的再创新和再提高。

光盘检测软件共有六个模块:文件管理、全盘扫描、数据(文件)检测、移交检测、光盘复检和检测管理。

全盘扫描,验证光盘的可读性和文件的可读性。对CD/DVD光盘进行全盘扫描。提取光盘背景文件、验证光盘可读性和文件可读性,验证光盘是否存在不可修复坏点和文件是否有损坏。

数据检测,验证目录文件规范性、图像文件规范性、图像加工质量和文件挂接正确性。

移交检测,数据检测和光盘检测的同步检测。光盘检测主要是对CD/DVD光盘刻录后主要物理参数的检测。CD:块错误率BLER,不可校正错误E32,信号对称度SYM,抖晃Jitter;DVD:奇偶校验内码错误PIE,奇偶校验外码失败POF,信号不对称度ASYM,抖晃DC Jitter。

光盘复检,对已经检测过的光盘及存档光盘进行的再次检测。

光盘检测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全盘逐点扫描检测即全盘检测,一种是半径抽点检测即快速检测。两种方式具有可选择性,使用者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刻录后的光盘初次检测和接收检测须采用全面检测,光盘复检即再次检测可采用全面检测也可以选择采用快速检测,两种检测的测量值会有所不同。两种检测方式均可以给出检测结果和评定结论。判断光盘可归档、―级预警、二级预警、三级预警等级别。

检测管理,对于检测结果和检测报告进行管理和输出。

光盘检测软件解决了档案行业电子档案进馆接收、数字化成果验收采用人工检查效率低,难以保证电子档案质量的问题。实现了进馆接收、数字化成果验收专业化和自动化,可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为电子档案以光盘为载体的长期保存提供了技术保障,对档案行业数字资源体系建设具有积极的意义。

项目的作用和推广前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光盘进馆接收检测。光盘检测软件将图像文件自动检测与光盘自动检测相结合,两项检测同步进行。可验证电子档案的可读性、规范性和挂接正确性以及移交光盘的品质。

2 数字化成果验收。全国每年数亿计的扫描数字化加工形成的图像文件,成果验收缺少有效的检测方法,光盘检测软件可以为发包方的档案部门提供一个有效的检测手段,准确把握数字化成果的质量与数量。

光电检测技术论文第6篇

关键词:认知理论;布鲁纳;光电检测技术;专业课教学

作者简介:莫文琴(1978-),女,湖北武汉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讲师;晋芳(1978-),女,湖北武汉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机械与电子信息学院,副教授。(湖北 武汉 430074)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基金(编号:CUGYCXK0820)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CUGL11022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4-0076-02

认知学习理论是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探讨学习规律的理论。认知理论主要包括:人是学习的主体,学习不是通过练习和强化形成的,而是通过顿悟与理解获得;学习可以看成学生个体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的过程;教学要关心学生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及学生对知识意义的建构。[1,2]认知学习理论不仅重视人的主体性,而且准确把握了学习的基本过程及其规律。布鲁纳认知理论是现代认知理论的代表,他强调认知学习与认知发展,提倡发现学习,倡导结构主义教育。“光电检测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课,涉及了光学、电子和计算机等多门学科,也是现代检测技术重要的发展方向。由于该课程基本知识点多、应用性较强,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是该课程教师所共同关注的问题。[3,4]因此,通过将布鲁纳认知理论应用到“光电检测技术”的教学中,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和知识的认知规律,促进了学生对该课程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完善了学生专业知识体系的构建,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教学遵循知识的认知过程

布鲁纳认为认知结构在一个人的学习过程中是不断发展的,人们总是通过把新来的信息与原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构建起知识体系;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1]

1.知识的获取

认识的获取,是新知识通过“同化”思维后,被容纳到新的认知结构中。我们在介绍新知识时,需要通过与学生以往接触过的系统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学生在学习“光电检测技术”课程之前已经修完了“传感器技术”课程,那么在介绍现代光电检测技术中的光纤传感器时,将其与传统传感器进行类比:传统传感器的核心是电量参数的变化,传输信号为电信号,传输介质是电线,被测量是物理量(温度、压力或流量);而光纤传感器的核心是光电场参数的变化,传输信号变成了光信号,传输介质是光纤,被测量仍然是物理量。通过这样的比较和分析,将新知识(光电场参数、光信号和光纤)“同化”到传统传感器结构中,帮助学生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2.知识的转化

在获取知识之后,就是对新知识进一步分析和概括,从而演绎出新内容的过程。同样以上述例子说明,在学生获得光纤传感器的概念后,就要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光纤传感器,光纤传感器和原有传统传感器相比,优势是什么?于是教师可以通过对不同光纤传感器的应用进行介绍和归纳,让学生了解到光纤传感器具有长距离遥测、耐恶劣环境(高温、强电磁干扰)、灵敏度高和易于联网等优点。这样,学生一旦遇到需要高灵敏度探测处于恶劣环境的物理量的课题时,自然就会考虑能否采用光纤传感器这一方案,或者说通过新知识的转化,学生在已掌握传统探测方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光纤传感这一方法,开拓了学生思路,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除了传统的考试,还可以通过课堂问答、开放式讨论、实验及课程设计等方式来实施。平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待学生学完某一章节之后,教师利用课堂问答来检验学生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反馈来调整教学的进度,如果学生大部分还未真正理解该章节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则需要再次帮助学生完成基本知识点的获取。

开放式讨论则是在学生已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后,检验他们是否能将新知识转化成为认知系统中新的内容。学生在“光电检测技术”课程中学习了激光雷达的工作原理后,教师可以设定具体问题,比如雷达测速与激光雷达测速的区别,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学生通过与已修完的“物理检测理论与检测技术”课程中所学的雷达测速进行比较和分析,就能了解到两种测速的方法其实都是基于多普勒效应,只是激光的方法是利用光信号作为载波,而雷达是利用微波。但正是由于激光雷达采用的是比微波频率高104~105倍的光载波,它的测速精度也远高于一般雷达测速系统。利用类似的问题,可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新的测试技术,从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实验和课程设计是学习评价环节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它是对新知识转化程度的一种检验,即考查学生对于新知识的使用是否得当,分析和概括是否准确。[1]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新知识,而是亲身试验,从实验的结果和现象中加深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验证问题的解决方法是否有效。“光电检测技术”课程开设有光电器件特性实验,学生在对光电二极管的光伏特性进行测试时,经常会提出疑问,即为什么当光电二极管的两端电压改变时,流过管子的电流始终不变?这时,教师就会反问他们,如果光电管上光照没有变化,管子的电流会变化吗?他们才恍然大悟,流经管子的电流只与入射光照有关,既然管子受到的光照恒定,光电流也是不变的。通过这种验证性实验,学生对光电器件的各种特性印象深刻,因此对课程的基本概念的掌握更加牢固。

当然,正如布鲁纳所说,知识的获取、转化和评价是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我们在“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教学中,将上述学习的三个过程贯穿整个课程讲授中,即每一章理论学习后安排课堂问答、开放式讨论和实验,这正符合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过程,通过这些教学环节的展开,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精髓。

二、教学应使学生理解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学科的基本结构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以及学习的态度和方法。[1]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指的是该学科的基本知识概念和基本规律。学科的基本知识结构好比金字塔的基底,承受着最沉的负荷,只有基础打扎实了,才能有塔顶的辉煌。

在光电检测技术系统中,光电探测器起着将光载波转换为电信号的核心作用,其选取和使用是否得当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光电系统的性能。而光电器件的主要性能参数是区别各种光电探测器的基础,比如光谱特性,即探测器输出信号大小与照射到探测器上光波长的关系。可以这样解释:探测器好比人的眼睛,在红橙黄绿青蓝紫各种颜色中,我们总是对黄绿色的光最为敏感,也就是说在黄绿色光波长处,人眼的光谱响应度是最大的。这样的类比之后,学生很容易去理解光电器件的主要性能,从而能够根据各种光电器件的区别和特点,将各种光电器件应用在各自适合的场合,比如PIN型探测器和雪崩光电二极管,时间响应最快,适用于光通信中高速光信号的探测;而光敏电阻时间响应慢,线性较差,一般来说作为开关光信号的探测。通过对光电器件特性参数这一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为器件选型、光电检测电路的设计和光电检测系统的设计打下基础。

由于“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涉及较多的专业基础,比如大学物理、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电子测量课程等,所以学生要学好该门课程,应当具有一定的知识背景,才能消化晦涩难懂的知识点。有些学生专业基础较差,在课程学习中很容易碰到挫折而放弃努力,这时,教师应该指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以脚踏实地的态度去学习这门课程,不应急功近利;帮助他们复习相关的知识背景,从而理解本课程的重要知识点,只有这样后续学习才能顺利进行。同时,考虑到本课程应用性较强,教师讲课时应多联系实际,结合业界热点问题,介绍相关系统和技术。通过具体的应用系统案例将需要介绍的知识点引出,然后对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最后引导学生回过头去分析系统中这些知识点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解决了哪些问题。例如干涉测量技术这一章中介绍了典型的相位调制干涉仪,萨古纳克干涉仪是其中一种。倘若教师直接给出该干涉仪的工作原理,学生的兴趣不会很大。但是教师如果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哪位同学知道苹果iPhone手机中的陀螺仪是如何工作的?想必学生就很想知道答案了。这时,教师就可以说明:如果将萨古纳克干涉光路放到光纤中,这便是光学陀螺仪了。萨古纳克干涉仪利用光的干涉作用,测量光环路的转动角速度。知道了萨古纳克干涉仪工作原理,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到苹果手机中的陀螺仪的例子,正是因为陀螺仪能够感知三个轴方向的角速度,结合加速度传感器,就能够为手机提供导航和增强功能。因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内容有兴趣。[5]一旦他们发现这些基本知识点可以解决实际系统中的重要问题,就会觉得值得去学,从而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

三、提倡发现学习,激发教学生长点

布鲁纳认为发现并不只限于获得人类尚未知晓的知识和规律,也包含通过独立思考而获得的一切形式和方法。[1]提倡发现学习,教师可以通过设定的问题和情境,[6]比如电机转速的测量,要求学生给出合理的设计方案。学生五人一组,每组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在课堂上讲述出来,教师则引导学生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和评价。该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使其主动探索知识、独立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在讨论和争议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知识的生长点,因为每一组的方案不尽相同,在求同存异的过程中知识和经验得到积累。当然,在学生讲述和讨论的过程中,需要教师进行正确指导,并对各种方案给予合理的评价。

四、结束语

“光电检测技术”这门课需要学生掌握较多的专业基础知识,并且应用性较强,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从以往理论性较强的课程学习转向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学习,需要一定的过程。笔者通过将认知理论应用到课程教学的各方面,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教学遵循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过程,使得学生更容易理解很抽象的基本概念,提升了其使用新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系统关联起来,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

参考文献:

[1]武新春.高等教育心理学(修订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赵娟,娄德军.认知学习理论在课程改革中的应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3,(1):23-25.

[3]李刚,曹浪舟.光电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J].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43-45.

[4]周雪芳.对“光电检测技术”课程内容体系优化的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96-98.

光电检测技术论文第7篇

关键词:太阳能;红外线;棱镜

中图分类号:TM914文献标识码: A

一,太阳能电池隐裂的形成和危害

晶体硅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高温下化学性质活泼,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也是生产太阳能电池片的主要原材料。但是晶体硅质地非常脆且易碎。而太阳能电池片的生产工艺复杂,且现行太阳能电池所用的硅片厚度通常在180um左右,非常薄。在复杂的生产过程以及各工序间的互相传送中,接触碰撞过程极易电池碎片和隐裂。

碎片用肉眼清晰可辨,可及时挑选出来不会流入下一个工序造成更大的浪费。但是如果是隐裂,通过肉眼很难辨别,一旦流入下一个工序进行生产,浪费便更大。有隐裂的硅片在生产传输过程中受到碰撞颠簸极易变成碎片,而碎片的存在会对其他优等硅片构成威胁,要么咯片,要么粘附在其他硅片上影响印刷效果。无论哪种情况最终生产出来的电池都是废品。如果碎片进入到硅片盒,那么紧挨碎片的两片电池片都将受到影响。由此可见隐裂电池片的危害相当大。电池车间原材料昂贵,所用原材料种类繁多,工序做的越多浪费越惊人。存在隐裂的硅片即使最终生产成电池片也会在测试环节被挑选出来,所以越早的发现隐裂硅片原材料的浪费就越少,电池制作成本就越低,企业才相对更有竞争力。

二,红外线的特性及硅片检测原理

红外线是波长范围介于0.78-100um之间的电磁波,不为人眼所见,其最重要的物理特性是热作用强,穿透能力强,正因为红外的这种特殊特性才使之应用及其广泛,可用于安防监控领域、汽车夜视系统、医疗器械行业、家庭电子行业、通讯领域,且在各领域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甚至在新兴的3D技术中红外线也占有一席之地。红外线的用途如此之广泛,根据理论推测,在太阳能光伏行业中用于对硅片隐裂的检测技术中红外线仍可一展身手。

光伏行业中的硅片检测技术中的光线必须不能被硅材料吸收同时不能穿透硅材料,该技术利用的是红外光在硅分子上的全反射。本技术正是利用红外光的这种特性,介于穿透硅片的临界波长的光源对硅片进行照射,从硅片侧面平行射入硅片,由于硅材料的特殊晶键结构,会使得光线在每个完整的晶键之间进行全反射,表面上看去就是光被硅片吸收了。但是如果硅片上有隐裂,那么这个位置的晶键是断裂的,光线就会从这个晶键断裂的位置透射出来被上方相机补捉到,报警器报警,设备自动停止。

三,红外检测在太阳能检测中的应用

目前,行业中尚无成熟的硅片隐裂检测技术,红外检测技术在理论上可实现该项功能,但尚无实践操作。

整套技术采用红外发射装置发射激光,发射装置安装在传输硅片设备的侧面,因为太阳能电池片各环节的生产设备对硅片的传输均是连续的,所以两侧各需一个红外发射装置即可做到全面且精确的检测,不会有漏检。发射装置后安装棱镜对发散的光束进行聚焦。聚焦后的红外线平行摄入硅片侧面,从而实现对断裂处的检测。每个工序都可安装具有此功能的装置,从首个工序即开始进行硅片隐裂的检测,这样就很大程度上做到了减少材料的浪费。

由于生产太阳能电池片的硅片极薄,只有180um,且光线是从硅片最薄的侧面射入,所以对红外发射装置、聚焦棱镜、硅片三者的对准要求极高,相差几微米都不会达到检测的效果。

整套检测装备简便易实现,且成本低廉,如能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将是一项造福整个光伏行业的新技术,从而打破硅片隐裂检测技术空白的局面。

整套技术的关键点有两个,其一是对红外光的过滤和聚焦,其二是检测装置与在运行中的硅片对准的精准度。如果这两点不能保证任其之一,均达不到很好的检测效果。

此套检测方法目前仅限于理论阶段,期待有识之士加以实践证明。

参考文献

1.福斯特 《太阳能:可再生能源与环境》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0.7

2.肖景 赵键《红外线、热释电与超声波遥控电路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3.9

3. A.R.杰哈《红外技术应用》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