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版面编排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2-28 15:54:48
版面编排论文

版面编排论文第1篇

1.Word2003软件

Office2003是微软公司推出的办公应用套装软件,而Word2003是一种功能强大、具有多种用途的文字处理程序,同时也是Office2003中最主要的程序之一,它也被广大的电脑爱好者所熟悉,是一个大众化的应用软件,应用这个软件可以绘制表格,插入图片,特殊的字符以及制作一个简单的主页等等,它还具有的功能就是,在数学论文中插入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数学方程。

要想用Word编辑数学公式,在安装Word时要选"自定义安装"中Office工具里的公式编辑器Microsoft公式3.0,若选"典型安装",则需要在安装后从控制面板中选"添加/删除程序"再把公式编辑器添加上去。

图2浮动在文本中的公式窗口

安装完成之后就可以在Word文档中编辑复杂的数学公式,具体的操作就是用鼠标单击"插入"菜单,选择"对象"选项,在"新建"选项卡中选择的"对象类型"为"Microsoft公式3.0",单击"确定"按钮,就可以调出公式编辑器,公式窗口浮动在文本中,其中囊括了几乎所有数学符号,例如:关系符号、运算符号、修饰符号、逻辑符号、各种集合符号以及希腊字母等。光标闪动处为输入框,我们可以在里面输入各种复杂的公式。输入时,输入框随着输入公式长短而发生变化,整个数学表达式都被放置在公式编辑框中。公式就输完了。单击公式编辑器外的任意位置,就退出了公式编辑环境,返回到Word中。

MathType5.2是一个强大的数学公式编辑器,实现所见即所得的工作模式,它可以将编辑好的公式保存成多种图片格式或透明图片模式,可以很方便的添加或移除符号、表达式等模板(只需要简单地用鼠标拖进拖出即可),也可以很方便地修改模板,Mathtype5.2数学公式编辑器是当前读者用的最多一种编辑数学公式的软件。

要使用这个编辑器,先要安装Mathtype5.2,因为它支持OLE(对象的链接与嵌入),可以在任何支持OLE的文字处理系统中调用(从主菜单中选择"插入-对象"在新对象中选择"MathType5.0Equation"),也就是1中所介绍的情况,这个版本对Word文字处理系统支持的相当好,一般情况下是将它同Word结合起来一起使用,安装完成之后,Mathtype5.2公式编辑器就作为插件自动加载到Word软件的工具栏中,同时,该编辑器被安装到"桌面--开始-程序-Mathtype5.2"下,在用word软件编辑数学论文的时候有两种方法来启动这个编辑器,第一种方法是从"桌面--开始-程序-Mathtype5.2"直接启动,第二种方法点击word软件工具栏中的Mathtype5.2的插件来启动,这样就会弹出Mathtype5.2公式编辑器的编辑窗口供读者编辑数学论文中的所有复杂的数学公式,公式编辑完之后将其插入到论文中。

3.LATEX排版软件

TEX最初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DonaldKnuth开发,后来LeslieLamport在TEX的基础上开发出LATEX[1]版本,中文LA-TEX(CCT)[2]是LATEX的汉化版本,由于LATEX可以得到标准漂亮的数学公式,对于数学格式、专有符号处理等方面也有杰出表现,现已经成为数学论文排版的标准语言,同时,它是目前国内流行的中英文排版软件,因为它具有强大的科技排版功能,特别适合于科技文章、书籍的制作。在国外,LATEX软件早已广泛地用于科技文章、书籍、档案、学位论文以及各种复杂的符号公式、外文(英文之外的字母,例如法文、德文、意文、希腊文等等)、目录、参考文献、索引和脚注。

LATEX为读者设定了数学论文的版面格式,这使得我们不用具体考虑文章的版面设置,只需完成简单的输人工作就行,当然也可以利用所提供的命令定制合适的文章格式,以适应不同的排版需要。文章的版面设置,只需完成简单的输人工作就行。

在对数学公式的排版效果上LATEX要明显优于Word,利用Word的公式编辑器编排出的段落总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文章格式,在文章字体格式、字体大小设置以及数学公式的修改上工作量很大,然而LATEX配备有丰富的字符集,采用统一的格式处理有关字体和公式的设置,而且非常方便后继的修改工作。

LATEX还具有灵活的自动编号功能,可以对文章中出现的数学公式、参考文献、图表等自动编号,以方便文中对这些编号的引用,这在引用较多的文章编排中非常实用.另外,LATEX可以自动生成文章目录及索引。

LATEX系统实际上是一种编程语言,首先要建立源文件,也就是说,LATEX软件是一种叙述标记系统,不是可视标记系统,不能直接看到输出的结果,而是要调用编译命令得到我们想要的排版结果,对于源程序的编辑可以采用任何不会向文件增加不可见控制字符的文本编辑器,例如EditPlus,U1traEdit,WinEdt等,利用这些软件自身的对外接口模块,我们只要对其作一系列设置,便可以得到一个集成的编译环境.目前国内最流行的两种LATEX排版软件是EMTEX和CTEX2.0。这两种软件都可以实现不同文件格式的相互转换,而源文件的扩展名英文文章是.tex,中文文章是.ctx。

下面以CTEX2.0为例,它是一种"中文TEX快捷系统",是不需插图的、初学LATEX排版的读者较容易掌握的一种系统,系统安装完成后,就可在电脑的桌面上出现"WinEdit"的快捷方式,双击该快捷方式,就可以打开一个编辑LATEX源文件的窗口。在工具栏上有各种各样的按钮,如果编辑的是"中文TEX"(即CTX文件),只要单击"CCTLATEX"按钮,就可以编译成"DVI文件";如果编译的文件是"英文TEX"(即TEX文件),只要单击"TEX"按钮,就可以编译成"DVI文件"。再单击"PS"按钮,就可以"DVI文件"转换成"PS文件",对于数学论文中的的数学符号和希腊字母,只要在工具栏中单击∑和按钮就可以找到你需要的字符和字母,但注意要按数学状态使用这些符号和字母。

4.方正书版

北大方正书刊排版系统是国内出版印刷业使用非常广泛的专业排版软件,书版在排版领域里使用最多的版本有:DOS平台下的书版6.0、书版7.0以及中文WIN95/98/XP下的书版9.0,方正当时开发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面向中文电子出版系统,它以批处理为主的专业排版软件,实现排版功能需要一系列的命令来完成,不像交互式的排版软件比较易于掌握;同时,读解命令格式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它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和规范性,而它的局限性也因为与此,由于过于专业,使其范围仅限于出版社和期刊社,并不被广大的用户掌握。

版面编排论文第2篇

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从操作上看属于技术层面的东西,这样就有了只要会画版,或者会使用相关的排版软件,编排人员就能够编排设计出高水平的版面来的观点。这实际上是对报纸版面编排设计的一种误解,因为在编排设计之前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它还涉及一些重要的排版设计理念,或者说是原则。本文将就这个问题谈一谈笔者的看法。

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要遵循整体性的理念

无论是几开几版的报纸,就整个报纸而言,它是一个整体。具体到一个版面而言,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按照结构主义的观点,一张报纸是一个系统或者结构,报纸的一个版面也是一个系统或者结构。

作为一个系统或者结构,构成它的要素必须具备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也只有这样,各个要素才能构成一个整体,或者说构成一个聚合体。无论是这张报纸,还是它的一个版面,它们各自的“实体的排列组合本身是完整的,并不只是某种由别的独立因素构成的混合物”。①这就是说,构成报纸的各个版,还有构成一个版面的组成部分,它们在各自的系统或结构中要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而这个内在的一致性恰恰是该结构或系统区别于其他结构或系统的体现。一张报纸或报纸的一个版面的组成部分,并不是随意地瞎拼乱凑在一起的,没有内在连贯性的各个组成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系统或结构,也不可能构成一张具有独立意义的、内部具有相似性的报纸或报纸的版面。这是因为“结构的组成部分受一套内在规律的支配,这套规律决定着结构的性质和结构的各个部分的性质。这些规律在结构之内赋予各组成部分的属性要比这些组成部分在结构之外单独获得的属性大得多”。②

一张报纸由不同的版面组成,这些版面实际上就是这张报纸的组成要素。不同版面由于有着与其他版面的差异而获得了独立存在的价值。而它们之间的区别则更多地体现为题材的不同或者新闻文体的不同。从题材上看,有的版面侧重政治的题材,有的版面侧重经济的题材,有的版面侧重文化体育的题材,还有的版面侧重影视娱乐的题材。从新闻文体上看,有的版面侧重讲求时效性的硬新闻,有的版面侧重时效性相对要求不是特别高的软性新闻,有的版面侧重深度性的报道,还有的版面侧重对具有评论价值的事件、现象的评论等。总之,这些版面或是因为报道题材对象的不同获得独立存在的价值,或是因为新闻报道文体的不同而存在。但这些不同不能成为报纸编排不讲求整体性的借口,它们要在风格上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或者严肃,或者庄重,或者活泼。这时,我们完全可以把构成整张报纸的各个版面分别看成一个符号,在把它们当作不同的符号时,不考虑文本内容,只是考虑这个版面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排列组合顺序,从直观上感受各个版面在风格上的一致性。也只有各个版面在风格上取得了一致性,它们才有可能组成更高一级的系统或结构――整张报纸。这就要求编排人员在选择字体字号、搭配颜色、分栏破栏时具有整体观,特别是那些不同版面由不同的编排人员进行排版的报社更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否则一张报纸的组成部分之间就会产生内在连贯性的割裂。在这个问题上,《北京晚报》做得就比较好。以2006年9月15日的报纸为例,该天报纸的前32个版中,除了第5、第19和第24版全版为广告版外,其他29个版在版面设计上总体上体现出了一致性。从内容的安排上看,版面下面安排广告,上面为新闻报道的有24个版,在29个版中约占82.8%;最右边一栏与它左边一栏之间有栏间线的有25个版,约占29个版的86.2%。通过这些数字,可以证明《北京晚报》在排版设计上非常注重版面版式的整体风格。

如果说不同版面之间在风格上要求一致是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一张报纸要具有内在连贯性的话,那对于组成报纸的一个版面来说,它的一致性则体现为每个版面的组成要素在某种程度上要具有相似性。这些相似性或体现为题材上的,或体现为文体分类上的,或体现为地域上的。

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要遵循稳定性的理念

如果说报纸版面编排设计的整体性理念是就整张报纸版与版之间和版内新闻文体的内容之间的关系而言的,那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就要遵循稳定的理念,则更多地侧重于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风格以及特定内容版面相对固定而言的。

笔者之所以提出报纸版面编排设计要遵循稳定性的理念,实际上是出于便于受众认知的考虑。我们都知道世界知名品牌可口可乐的商标,它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与它的稳定性不无关系。在媒体间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媒介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其竞争除了包括内容本身的竞争外,同样还包括要尽快在受众中树立起一定形象的竞争。对于报纸而言,保持风格的稳定在这种竞争的背景下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以《南方都市报》的版面编排设计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通过对《南方都市报》版面编排的一段时间的统计分析,《南方都市报》第一版一般不安排什么实际的内容,第一版更多的是承担为读者提供导读的作用。而它的第二版总是评论版。在这里我们姑且不从评论对于一张报纸具有何种重要意义的角度来谈它为什么要把第二版设计为评论版,单就它把第一版的作用和第二版的文体相对固定,它就彰显出了版面安排相对稳定对于便于受众认知的重要意义。这样的编排设计理念同样也在《新京报》的版面编排设计上体现了出来。《新京报》的第一版同《南方都市报》一样,多为提供导读的帮助。它的第二版固定为评论版。有些时候,第三版为整版的广告,第四版又是评论版。同样的例证还可以从《北京青年报》的版面编排设计上得到证明。关于稳定性编排设计理念的例子不胜枚举。所有这些例证都证明了稳定性的重要性,起码是对于受众便于认知的重要性。

报纸的生命在于受众的阅读。也只有受众去阅读,报纸上的内容才能实现它自身的价值。然而受众的构成具有复杂的特性。不同的受众,其兴趣和爱好也不相同。从文体上看,有的喜欢新闻报道,有的则喜欢新闻评论。例如对喜欢《南方都市报》新闻评论的受众而言,评论固定在第二版则非常便于受众的翻阅。从内容上着眼,有的喜欢国内的新闻报道,有的关注国际的新闻报道,那《人民日报》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版将会成为他们各自的最爱。因为《人民日报》的第一、第二版为国内的内容,第三版为国际的内容。如果从题材上看,有些人喜欢体育报道,有些人则偏爱对影视的报道。这样相对固定的题材版面使受众查阅起来比较方便。新闻报道的内容要贴近受众,这样才能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报纸版面编排设计要遵循稳定性的理念实际上是贴近受众的另一种表现,只不过它的表现不是内容而是版面、文体和题材等方面的稳定性而已。

提出报纸版面编排设计要遵循稳定性的理念还有方便记者和编辑工作的思考。对于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来说,记者编辑如果总是处在不断熟悉适应新的版面要求中,那无疑会降低报纸生产的效率,从而不利于竞争。例如,报纸的某一版一会儿以短小的消息为特征,一会儿又以长篇报道为追求,这种版面编排设计理念的变化不但会使记者在写稿件时无所适从,而且还会给排版编辑人员带来排版上的烦恼,不利于效率的提高。再如,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在排标题时,稳定的字体便于编辑做成相应的模版,在进行以后的排版时就会显得异常方便,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报纸版面编排设计上的稳定性除了上面提到的项目以外,在色彩基调的选用上、分栏破栏上、不同文体字体的使用上等方面都应该保持相对的稳定和一致。

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要遵循独特性的理念

如今,媒体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各个媒体可以说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报纸在与广播电视和网络竞争的同时,它们之间的竞争程度也是非常激烈的。在竞争中,有的靠内容的深度取胜,有的靠评论取胜,有的靠信息量大取胜,有的靠价格低廉取胜,还有的甚至免费赠送报纸。总之,竞争的手段各种各样,其目的无非是想在竞争中为自己赢得有利的地位。

竞争固然是好事,因为这样有助于促进不同的报纸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从而使受众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可是在竞争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种不好的倾向,报纸间除了在报道的内容上出现趋同化外,在报纸编排设计的理念上也出现了趋同的倾向。这种现象在晚报、都市报类的报纸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当中,同城报纸之间的趋同表现得最甚。它们之间的趋同尤其体现在作为报纸脸面的第一版上。现在的晚报、都市报类的报纸,第一版一改传统的主要把最重要的新闻安排在第一版的做法,第一版的新闻报道量较以前相差了许多,也就是“The News Ho1e”③较以前相对较小。头版把更多的版面空间留给了大的彩色的图片、各个版面精彩内容的提示和广告。就连以庄重严肃大气为主要编排风格的《人民日报》在第一版的底部也给广告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如果说《北京晚报》与《新京报》相比,前者在第一版还为新闻报道留有一定空间的话,那后者的第一版基本上都是提示导读的文字和图片。尽管它们之间在编排设计理念上存在这些差异,但其他方面基本上是大同小异。我们把2006年9月16日的两家报纸的第一版做个比较后就能发现这个特点。在第一版,两家报纸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较大篇幅的彩色图片,在头版的底部相当于1/5的版面留给了广告,在报纸的第五栏,基本上都是对后面版面内容的版面号和有关新闻报道标题的提示。二者所不同的是,《新京报》的第五栏的上部被该报的头条占据了一部分。但从整体上看,两家报纸的排版理念和布局基本上相同。

如果说《北京晚报》和《新京报》从发行时间上看不属于一个系列的报纸,那《北京青年报》和《新京报》无论在发行时间上还是报纸的性质上,都有着相同性。我们对这两家报纸头版的编排设计进行比较就更能够证明上述所提出的观点。2006年9月16日《北京青年报》头版的编排设计形式与当天的《新京报》基本上如出一辙(笔者声明一下,行文丝毫没有暗示谁抄谁的意思,只是为了行文的方便),头版的底部同样是将近占1/5版面的广告。头版同样有占一定版面的彩色照片,与照片相配合有一些文字报道,但并不详尽。在最后提示读者相关报道见A13版。而《新京报》关于“加拿大发生校园枪击”的报道也是配有彩色图片,在比较简短的介绍后,文字提示指向了A18版。《北京青年报》头版的其他文字与《新京报》一样都为提示导读的文字,而且大部分的提示导读文字都被安排在了报纸的最右边一栏。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当今的报纸在编排设计理念上,尤其是头版的编排设计理念存在着雷同化的倾向。各家报纸之间头版的编排设计同的多,异的少,这样的做法实际上不利于读者的认知识别。在报纸日益追求品牌化的背景下,这样只能使自己淹没在大同之中,不利于报纸的品牌建设,不利于报纸经济目的的获得。

为此,各家报纸在竞争中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在内容上、价格上、服务上追求个性化、独特性以外,他们在编排设计理念上也应坚持独特性的理念,使读者一看报纸版面就能够从众多的报纸中一眼认出它是哪张报纸。这样再加上自身要么内容、要么价格、要么服务上的独特优势,报社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提高受众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最终实现自己的目的。

当然,报纸版面编排设计的独特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版式如何布局、颜色如何使用、选择什么样的字体等,所有这些都要结合报纸定位等众多的语境因素来确定。由于本文只是对报纸版面编排设计的理念进行探究,所以针对具体的版面编排设计问题就不再涉及。

上面谈到的编排设计理念只是报纸版面编排设计时应该考虑的众多理念中的三个。其实在报纸版面编排设计时的规范化理念、变化理念、美观化理念也是在具体操作时应该考虑的问题。鉴于篇幅原因,这里就不再一一论述。

注 释:

①②特伦斯・霍克斯[英]著:《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第7页。

③布鲁斯・D・伊图尔、道格拉斯・A・安德森[美]著:《当代媒体新闻写作与报道》(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第19页。

参考文献:

1.2006年1月16日《人民日报》。

2.2006年9月15日《北京晚报》。

3.2006年9月15日《新京报》。

4.2006年9月15日《北京青年报》。

版面编排论文第3篇

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要遵循整体性的理念

无论是几开几版的报纸,就整个报纸而言,它是一个整体。具体到一个版面而言,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整体。按照结构主义的观点,一张报纸是一个系统或者结构,报纸的一个版面也是一个系统或者结构。

作为一个系统或者结构,构成它的要素必须具备某种程度上的相似性,也只有这样,各个要素才能构成一个整体,或者说构成一个聚合体。无论是这张报纸,还是它的一个版面,它们各自的“实体的排列组合本身是完整的,并不只是某种由别的独立因素构成的混合物”。①这就是说,构成报纸的各个版,还有构成一个版面的组成部分,它们在各自的系统或结构中要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而这个内在的一致性恰恰是该结构或系统区别于其他结构或系统的体现。一张报纸或报纸的一个版面的组成部分,并不是随意地瞎拼乱凑在一起的,没有内在连贯性的各个组成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系统或结构,也不可能构成一张具有独立意义的、内部具有相似性的报纸或报纸的版面。这是因为“结构的组成部分受一套内在规律的支配,这套规律决定着结构的性质和结构的各个部分的性质。这些规律在结构之内赋予各组成部分的属性要比这些组成部分在结构之外单独获得的属性大得多”。②

一张报纸由不同的版面组成,这些版面实际上就是这张报纸的组成要素。不同版面由于有着与其他版面的差异而获得了独立存在的价值。而它们之间的区别则更多地体现为题材的不同或者新闻文体的不同。从题材上看,有的版面侧重政治的题材,有的版面侧重经济的题材,有的版面侧重文化体育的题材,还有的版面侧重影视娱乐的题材。从新闻文体上看,有的版面侧重讲求时效性的硬新闻,有的版面侧重时效性相对要求不是特别高的软性新闻,有的版面侧重深度性的报道,还有的版面侧重对具有评论价值的事件、现象的评论等。总之,这些版面或是因为报道题材对象的不同获得独立存在的价值,或是因为新闻报道文体的不同而存在。但这些不同不能成为报纸编排不讲求整体性的借口,它们要在风格上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或者严肃,或者庄重,或者活泼。这时,我们完全可以把构成整张报纸的各个版面分别看成一个符号,在把它们当作不同的符号时,不考虑文本内容,只是考虑这个版面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排列组合顺序,从直观上感受各个版面在风格上的一致性。也只有各个版面在风格上取得了一致性,它们才有可能组成更高一级的系统或结构――整张报纸。这就要求编排人员在选择字体字号、搭配颜色、分栏破栏时具有整体观,特别是那些不同版面由不同的编排人员进行排版的报社更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否则一张报纸的组成部分之间就会产生内在连贯性的割裂。在这个问题上,《北京晚报》做得就比较好。以2006年9月15日的报纸为例,该天报纸的前32个版中,除了第5、第19和第24版全版为广告版外,其他29个版在版面设计上总体上体现出了一致性。从内容的安排上看,版面下面安排广告,上面为新闻报道的有24个版,在29个版中约占82.8%;最右边一栏与它左边一栏之间有栏间线的有25个版,约占29个版的86.2%。通过这些数字,可以证明《北京晚报》在排版设计上非常注重版面版式的整体风格。

如果说不同版面之间在风格上要求一致是从整体的角度考虑一张报纸要具有内在连贯性的话,那对于组成报纸的一个版面来说,它的一致性则体现为每个版面的组成要素在某种程度上要具有相似性。这些相似性或体现为题材上的,或体现为文体分类上的,或体现为地域上的。

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要遵循稳定性的理念

如果说报纸版面编排设计的整体性理念是就整张报纸版与版之间和版内新闻文体的内容之间的关系而言的,那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就要遵循稳定的理念,则更多地侧重于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风格以及特定内容版面相对固定而言的。

笔者之所以提出报纸版面编排设计要遵循稳定性的理念,实际上是出于便于受众认知的考虑。我们都知道世界知名品牌可口可乐的商标,它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与它的稳定性不无关系。在媒体间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媒介的品牌意识逐渐增强,其竞争除了包括内容本身的竞争外,同样还包括要尽快在受众中树立起一定形象的竞争。对于报纸而言,保持风格的稳定在这种竞争的背景下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以《南方都市报》的版面编排设计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通过对《南方都市报》版面编排的一段时间的统计分析,《南方都市报》第一版一般不安排什么实际的内容,第一版更多的是承担为读者提供导读的作用。而它的第二版总是评论版。在这里我们姑且不从评论对于一张报纸具有何种重要意义的角度来谈它为什么要把第二版设计为评论版,单就它把第一版的作用和第二版的文体相对固定,它就彰显出了版面安排相对稳定对于便于受众认知的重要意义。这样的编排设计理念同样也在《新京报》的版面编排设计上体现了出来。《新京报》的第一版同《南方都市报》一样,多为提供导读的帮助。它的第二版固定为评论版。有些时候,第三版为整版的广告,第四版又是评论版。同样的例证还可以从《北京青年报》的版面编排设计上得到证明。关于稳定性编排设计理念的例子不胜枚举。所有这些例证都证明了稳定性的重要性,起码是对于受众便于认知的重要性。

报纸的生命在于受众的阅读。也只有受众去阅读,报纸上的内容才能实现它自身的价值。然而受众的构成具有复杂的特性。不同的受众,其兴趣和爱好也不相同。从文体上看,有的喜欢新闻报道,有的则喜欢新闻评论。例如对喜欢《南方都市报》新闻评论的受众而言,评论固定在第二版则非常便于受众的翻阅。从内容上着眼,有的喜欢国内的新闻报道,有的关注国际的新闻报道,那《人民日报》的第一、第二和第三版将会成为他们各自的最爱。因为《人民日报》的第一、第二版为国内的内容,第三版为国际的内容。如果从题材上看,有些人喜欢体育报道,有些人则偏爱对影视的报道。这样相对固定的题材版面使受众查阅起来比较方便。新闻报道的内容要贴近受众,这样才能激发受众的阅读兴趣。报纸版面编排设计要遵循稳定性的理念实际上是贴近受众的另一种表现,只不过它的表现不是内容而是版面、文体和题材等方面的稳定性而已。

提出报纸版面编排设计要遵循稳定性的理念还有方便记者和编辑工作的思考。对于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来说,记者编辑如果总是处在不断熟悉适应新的版面要求中,那无疑会降低报纸生产的效率,从而不利于竞争。例如,报纸的某一版一会儿以短小的消息为特征,一会儿又以长篇报道为追求,这种版面编排设计理念的变化不但会使记者在写稿件时无所适从,而且还会给排版编辑人员带来排版上的烦恼,不利于效率的提高。再如,经过长时间的实践,在排标题时,稳定的字体便于编辑做成相应的模版,在进行以后的排版时就会显得异常方便,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报纸版面编排设计上的稳定性除了上面提到的项目以外,在色彩基调的选用上、分栏破栏上、不同文体字体的使用上等方面都应该保持相对的稳定和一致。

报纸版面的编排设计要遵循独特性的理念

如今,媒体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为了抢占市场份额,各个媒体可以说都使出了浑身解数。报纸在与广播电视和网络竞争的同时,它们之间的竞争程度也是非常激烈的。在竞争中,有的靠内容的深度取胜,有的靠评论取胜,有的靠信息量大取胜,有的靠价格低廉取胜,还有的甚至免费赠送报纸。总之,竞争的手段各种各样,其目的无非是想在竞争中为自己赢得有利的地位。

竞争固然是好事,因为这样有助于促进不同的报纸提高自己产品的质量,从而使受众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可是在竞争过程中却出现了一种不好的倾向,报纸间除了在报道的内容上出现趋同化外,在报纸编排设计的理念上也出现了趋同的倾向。这种现象在晚报、都市报类的报纸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在这当中,同城报纸之间的趋同表现得最甚。它们之间的趋同尤其体现在作为报纸脸面的第一版上。现在的晚报、都市报类的报纸,第一版一改传统的主要把最重要的新闻安排在第一版的做法,第一版的新闻报道量较以前相差了许多,也就是“The News Ho1e”③较以前相对较小。头版把更多的版面空间留给了大的彩色的图片、各个版面精彩内容的提示和广告。就连以庄重严肃大气为主要编排风格的《人民日报》在第一版的底部也给广告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如果说《北京晚报》与《新京报》相比,前者在第一版还为新闻报道留有一定空间的话,那后者的第一版基本上都是提示导读的文字和图片。尽管它们之间在编排设计理念上存在这些差异,但其他方面基本上是大同小异。我们把2006年9月16日的两家报纸的第一版做个比较后就能发现这个特点。在第一版,两家报纸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较大篇幅的彩色图片,在头版的底部相当于1/5的版面留给了广告,在报纸的第五栏,基本上都是对后面版面内容的版面号和有关新闻报道标题的提示。二者所不同的是,《新京报》的第五栏的上部被该报的头条占据了一部分。但从整体上看,两家报纸的排版理念和布局基本上相同。

如果说《北京晚报》和《新京报》从发行时间上看不属于一个系列的报纸,那《北京青年报》和《新京报》无论在发行时间上还是报纸的性质上,都有着相同性。我们对这两家报纸头版的编排设计进行比较就更能够证明上述所提出的观点。2006年9月16日《北京青年报》头版的编排设计形式与当天的《新京报》基本上如出一辙(笔者声明一下,行文丝毫没有暗示谁抄谁的意思,只是为了行文的方便),头版的底部同样是将近占1/5版面的广告。头版同样有占一定版面的彩色照片,与照片相配合有一些文字报道,但并不详尽。在最后提示读者相关报道见A13版。而《新京报》关于“加拿大发生校园枪击”的报道也是配有彩色图片,在比较简短的介绍后,文字提示指向了A18版。《北京青年报》头版的其他文字与《新京报》一样都为提示导读的文字,而且大部分的提示导读文字都被安排在了报纸的最右边一栏。

通过分析不难看出,当今的报纸在编排设计理念上,尤其是头版的编排设计理念存在着雷同化的倾向。各家报纸之间头版的编排设计同的多,异的少,这样的做法实际上不利于读者的认知识别。在报纸日益追求品牌化的背景下,这样只能使自己淹没在大同之中,不利于报纸的品牌建设,不利于报纸经济目的的获得。

为此,各家报纸在竞争中除了我们上面提到的在内容上、价格上、服务上追求个性化、独特性以外,他们在编排设计理念上也应坚持独特性的理念,使读者一看报纸版面就能够从众多的报纸中一眼认出它是哪张报纸。这样再加上自身要么内容、要么价格、要么服务上的独特优势,报社就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建立起自己的品牌,提高受众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最终实现自己的目的。

当然,报纸版面编排设计的独特性体现在很多方面,如版式如何布局、颜色如何使用、选择什么样的字体等,所有这些都要结合报纸定位等众多的语境因素来确定。由于本文只是对报纸版面编排设计的理念进行探究,所以针对具体的版面编排设计问题就不再涉及。

上面谈到的编排设计理念只是报纸版面编排设计时应该考虑的众多理念中的三个。其实在报纸版面编排设计时的规范化理念、变化理念、美观化理念也是在具体操作时应该考虑的问题。鉴于篇幅原因,这里就不再一一论述。

注 释:

①②特伦斯・霍克斯[英]著:《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7月第1版,第7页。

③布鲁斯・D・伊图尔、道格拉斯・A・安德森[美]著:《当代媒体新闻写作与报道》(第六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第1版,第19页。

参考文献:

1.2006年1月16日《人民日报》。

2.2006年9月15日《北京晚报》。

3.2006年9月15日《新京报》。

4.2006年9月15日《北京青年报》。

版面编排论文第4篇

关键词:自动排版;个性化定制;阅读体验

中图分类号: G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7)01-137-3

0 引言

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的创新为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创造了可能。信息内容变得唾手可得,用户对信息的理解不再局限于信息本身具有的涵义,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工具辅助科学交流和知识共享,信息应用正在取代信息获取成为互联网核心。出版业的信息应用,集中体现在数字出版方面,而个性化定制出版又是其中一种特色鲜明的全新的出版形式。它允许用户介入出版过程,根据用户指定的信息需求,整合多种出版资源,最终包装形成个人属性强烈的信息应用产品。这一过程既体现了人机交互行为,又是用户信息系统行为的一种表现形式。实质上,个性化、差异化作为定制出版的显著特征,主要表现在最终为用户呈现的出版物产品上,因而,作为包装前一环节的排版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依靠编辑力的排版工作,耗费人力、物力、财力,不能适应数字时代大规模定制的需求,更无法支持个性化环境下的信息应用,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自动排版这一概念,从探讨其必要性方面着眼,阐述了自动排版的解决方案和现实意义,以期缩短个性化定制出版的流程,为用户提供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服务体验。

1 自动排版的必要性

自动排版是一种机器完成的排版方式,根据一定原则适当地安排内容以适应设计要求。它虽然由计算机系统完成,但智能化地加入了情感设计和空间设计,在满足用户个性化出版内容需求的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出版物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

首先,从用户需求角度来看,自动排版是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必然结果。出版业的技术发展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数字信息的供求矛盾,而这一矛盾使得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更加强烈。从差异化的数字出版内容、多样化的数字出版产品形态可以看出,用户信息需求是出版业发展的源动力。数字出版的内容提供商、生产制作商、渠道提供商都在试图改善用户的出版体验,积极推行拥抱用户的策略。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是用户自意识增强和互动性需求增强的表现,包括创建适合用户个人行为的信息环境和建立与用户资料的有机结合等。而自动排版恰好能满足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根据不同的用户偏好和理念,设计专属于用户个人的版式样式,交付给用户一个量身定制的出版物产品,这也正是用户所期望的。同时,排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用户付费意愿。信息丰裕的数字时代,用户拒绝为随处可见的类似出版物产品付费,他们更愿意为定制付费,因而针对用户独特兴趣的自动排版无疑是有价值的。此外,用户不仅仅为购买内容付费,更愿意为体验付费,自动排版的出现就为其提供了个性化服务体验,能够最大程度的接近用户的预想效果,满足他们对出版物形式的期望。

其次,从编辑的视角来看,自动排版有利于解放编辑生产力,有利于丰富编辑成果展现。编辑作为出版业的主力军,更应该及时地丰富自身技能以满足行业发展和职业要求。如果把编辑的成果比作糖果,那么排版工作就是多彩的糖纸,第一眼看中糖纸的人更愿意剥开糖纸品尝,因而,出版物的排版设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用户是否愿意进行阅读。纸质出版物的排版工作是由美术编辑利用排版软件逐页编排完成的,他们的设计思想主要体现出版物封面和封底,而内容页面的排版基本相同,无明显变化。数字出版已经不能沿用传统的排版方式,一方面是因为传统排版方式在耗费大量编辑资源的前提下,仍无法满足即时排版的制作要求,另一方面,用户在体验阅读时,会潜意识地运用自身的审美品味评判出版物形式,这就要求出版物具有不同的排版风格。在此基础上,就产生了版式排版和流式排版的概念。流式排版和版式排版是对出版物的内容元素进行不同版排处理的排版方式。两者主要区别在于,版式排版的版面是固定不变的,而流式可以自动缩放以适应不同版面大小。此外,基于Publisher的流式排版缺点在于无法根据用户的阅读偏好进行调整,由此提出自动排版的概念,它将版式与流式结合起来,减少排版过程中的编辑干预,解放编辑生产力,允许编辑根据用户的个人喜好为其选择出版物的外包装,丰富了编辑成果展现形式,创建了更高水平的自动化编辑系统。

最后,从出版产业的角度来看,自动排版有利于出版产业实现各种出版形态的融合,提高出版产品生产效率。在出版业不断发展的今天,出版的定义越来越倾向于其技术属性。从传统的纸质出版到数字出版,这一领域的知识应用与获取也发生着变化。无论是以亚马逊电子出版市场为代表的统一平台下的单体出版模式,还是以CNKI学术文献库为代表的统一平台下的集成出版模式,亦或是以中国科学院OA平台为代表的自由平台下的集成出版模式,都破除了以纸为中心的出版理念。伴随着数字内容生产技术、出版技术和文档内容编排技术的出现,按需印刷、新媒体出版、个性化定制出版、自出版等出版新形态逐步得到了实现。其中,排版技术是文档内容编排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恰当地处理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特色版式设计。而传统排版方式,设计单一、版式简单,无法满足高质量、高效率的出版要求,由此提出了自动排版的概念。自动排版是当今排版领域中一个引人瞩目的发展方向,尤其是在商业印刷制作领域的应用已经愈来愈广泛。它能够很好地适应Web2.0环境下的出版发展,利用计算机设备动态智能地解决关于排版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一个完成的排版流程,协助完成动态出版。

2 自动排版的概念

从上述三个层面必要性的探讨中可以归纳出其定义:自动排版是个性化定制出版的一种排版方式,它力图减少编辑过程中人的干预,将重新组织好的出版物内容,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排版规则自动地灌排,调整其格式,使出版内容呈现出符合消费者个性化阅读需求的版面形式。实际上,自动排版是自组织理论的一种实践应用,它是20世纪60年代末建立起来的一种系统理论,主要研究系统的组成单元在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约束下自发的从无序状态组织成一种有序结构的过程。1系统中的自组织功能愈强,系统的持续发展动力就愈强。自动排版是在一定的排版条件和排版规则下,内容元素根据参数值的不同,从杂乱无章的状态到结构化有序归位的状态,具有生成偏好版面的目的趋向性特征,是排版工作由低级走向高级的进化过程。其中,排版规则和算法是自动排版的内容组织标准和指令,影响着自动排版的顺利完成。

2.1 区别于传统意义的自动排版

传统意义上的自动排版处于印刷环节,目的是在印刷过程不间断的前提下,连续地印刷出不同的出版物产品。而本文所研究的自动排版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自动排版。它是为出版物封装做准备的。由于个性化定制的数字出版物不存在大批量的纸质印刷行为,封装即是出版物生成的最后一个环节,从某种角度来说,自动排版处于数字出版物的发行环节。

目前,论文的自动排版、试题库的自动排版、工程图的自动排版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尚不成熟的自动排版应用。关于论文的自动排版是按照标准的论文模板的要求,处理输入的未排版论文的内容,调整其格式,并输出完全符合模板格式规定的论文。试卷的自动排版是试卷版面生成的过程,根据特征将试题划分为多个单元,不同内容在一定规则指导下,被逐步选择,分析相互之间的关联,并有序化归类布局。工程图的自动排版是根据幅面、属性,自动地将其布置在卷筒纸的打印范围内,在保证打印位置正确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省纸张。这几类应用虽都属于自动排版的范畴,但自动化程度仍然较低。

2.2 区别于word的自动排版功能

方正飞翔、Indesign等专业排版软件的出现,并没有完全冲击word的自动排版功能。word自动排版功能是在有很少人工接入的情况下,按照预先设定好的格式,运用智能感知技术,进行排版。但是要实现完全的自动排版,用户必须在录入之前设定格式,格式相同的段落需要重复进行手动编排。它有一个说明性样板,包括规定好的字体、字号、段间距、行间距等基本版面要素,在导入文档内容后,对其进行扫描,保存各部分格式和信息。word更多地体现一种人工干预和预先设定的过程,是待用户自己输入内容后直接套用模板。而本文所研究的自动排版,是已经获取内容后的自动排版,自动排版的规则也是区别于word固定格式的一种个性化表现,体现了结合偏好的自动化排版过程。

3 自动排版的意义

自动排版不仅仅是排版软件的智能化应用,支撑其兴起和发展的动力是数字出版技术,技术资源、内容资源的博弈与融合,必然会成为未来出版业的核心竞争点。研究自动排版的意义在于:

3.1 增加信息内容的附加值

自动排版不是针对某一本书,而是可以将自由组合起来的内容进行自动编排。信息的多元化、海量化、无序化是在知识爆炸时代的显著特征,将这些信息根据用户的需求高效地提取和组合,是满足用户知识偏好的主要途径。传统的排版方式,无法将不同的信息内容依据用户偏好的方式呈现出来,即使能够呈现出来,也需要大量的人工干预,浪费成本。自动排版恰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在节约成本方面起到了不小作用。它在不增加计算机运行负担的前提条件下,将人力资源和计算机资源结合起来,对信息内容资源进行了二次利用,增加了知识内容的附加值。此外,自动排版在计算机系统内部完成,缩短了出版物生成时间,为信息内容的价值提升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也是知识组织理论的应用拓展。

3.2 提供个性化的用户体验

对于传统的纸质图书而言,版面设计在编辑环节,不需要用户参与,编辑按照个人审美标准和同类书的排版风格进行版面编排,用户被动的接受版面样式。某些情况下,编辑可能会在进行用户阅读习惯等调查的基础上排版,但仍然无法避免统一单调的版式设计。而自动排版,是根据用户偏好,实现出版物内容的个性化呈现,它是对内容的一种包装,为用户提供了个性化的体验。自动排版后的出版物是已经封装好的出版物,可以直接传递给消费者。同时,封装既是内容版权保护意识的体现,又将自动排版视为智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成果,保护了自动排版的知识产权属性。从用户的角度来说,需求的知识内容被封装成了一个新的出版物,即使是相同的内容需求,不同用户得到的封装版本也具有不同的版面风格,满足了个性化时代的差异化需求,增强用户的使用体验。自动排版也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特殊的营销手段,用户的购买决策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而自动排版是出版商为影响购买决策能够作出的努力之一,它能够尽可能地缩小用户阅读时的感知质量与阅读前期望质量的差距,为保持用户粘性、培养用户忠诚度提供可能。

3.3 为可变数据印刷的发展创造机会

可变数据印刷(Variable Data Printing)是按需印刷的一种,也是传统意义上印刷环节自动排版概念的衍变。它是指在连续印刷的过程中,通过改变数据信息印刷出不同的出版物内容,又被称为可变信息印刷、定制印刷、信息印刷等,数据库出版也属于这一类。为了满足用户日益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它根据预先设定好的包括内容、格式等页面要素,针对不同的客户进一步进行设计而成。本文所研究的自动排版,从字面上理解应该是可变数据印刷的前一环节,但是在数字出版时代,它也可以看作是可变数据印刷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出版物交付给消费者的最后一个环节实现个性化定制。它将智能聚合后的用户信息内容需求,按照预先设定好的版式,自动将文本内容和图片灌进页面当中。因而,自动排版在数字时代创新了可变数字印刷的发展途径,拓宽了可变数字印刷的发展视野。

4 结语

自动排版在个性化定制的背景下产生,本文阐述了其必要性,并对其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了一个自动排版的解决方案,论述了其存在和发展的现实意义。自动排版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排版理念,是对传统编辑排版的数字化改变。数字出版的相关技术已经能够实现排版的自动化,而结合用户阅读偏好、设备偏好、知识偏好的自动编排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仅提出了自动排版这一概念,后续研究可以在自动排版的实现流程、相关技术、排版规则制定、版式生成算法等方面展开,以期适应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为个性化出版物产品和个性化出版服务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陈富忠,刘衍聪.基于自组织理论的工程图学试题库自动排版技术[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1).

[2] 侯霞,孟飞,杨鸿波.文档编辑与排版系统的设计[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12(33).

[3] 基于Publisher自定义模板的自动排版系统[J].计算机时代,2011(3).

[4] 杨杨.基于试题库的试卷管理和自动排版系统的设计和实现[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3(10).

[5] 马吉全,金英,宋成杰,尹明.毕业论文自动排版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6).

[6] 张钌.在线科技论文编辑和自动排版平台研究[D].兰州大学,2013.

版面编排论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 报刊 出版 应用

一、引言

科技在不断发展,作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重要手段之一的计算机技术,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在报刊出版领域,计算机技术被广泛应用,尤其是近几年,增加了报刊编辑采编系统,它加速了工作效率,让更多的编辑从手写稿和手改稿工作中解放出来,这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传统的手工编辑早已不适合时展的要求,因为计算机被应用到报刊出版领域势在必行。

二、计算机技术在报刊出版各环节中的应用

(一)作者投稿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作者选择用计算机来撰写稿件,通过电脑写稿,可以让编辑通过计算机完成审稿、编辑工作,减少录入环节,大大减轻编辑的工作量。

作者将稿件的电子版送往报刊编辑部后,责任编辑可以通过计算机对稿件进行初审、复审等环节,责任编辑、编委、正副主编等各级审稿人可以对稿件进行标注。对于最终通过的稿件,可以直接通过计算机对文章进行加工、整理。

(三)排版

伴随着现代化编排的发展,编辑在排版过程中离不开计算机的运用。现在,我国的报刊编辑运用计算机排版的比例不断攀升,很多地方已经从编辑到排版,再到出版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一体化的状态。排版手段由手工到计算机,无疑是一场变革,这场变革也给编辑从思维到综合素质上带来新的挑战。不少编辑部已经不再安排专职的排版人员,编辑人员可以从编辑到排版一人完成,这样一来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力资源,可以提高报刊的质量。

(四)计算机制图

在报刊中,插图的质量问题是一直困扰着整个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手工制图方法质量很难保证,并且一旦制作完成不易修改,常常因为需要修改而返工重新制作,劳动量之大可想而知,插图的处理成为每一个编辑的心病。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排版制图工作可以完全交由计算机来处理,不仅图形处理起来方便,后续修改的时候也方便快捷。插图的大小、形状、位置都可以随心所欲地制作。在后期需要校对、排版时可以随时调整,大大提高了插图的质量。插图与文字可以同时输出,不再像过去那样需要拼图才能完成,大大简化了出版的环节,报刊质量也随之提高。

三、计算机排版的优势

(一)匡算字数

电子出版系统的广泛运用下,字可以变形、紧排,不同版面的伸缩性很大,同样的字数在不同的环境下可以安排的松紧程度不同,编辑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具体的排版情况。使用电子出版系统后,字数匡算不再像过去铅排那样要求精准,只要在一定范围内均可以自由调整。

(二)选择行距

很多报刊都有固定的版式,他们以某种字号为基础,行距尺寸也按照一定的字号安排。在排版时可以设置成固定的比例,使用某一字号运用某种行距,确定这样一个分数后,不同字号可以按照这样的比例实现行距。

(三)标题设计

无论运用哪种字体,电子出版系统下的编排工作都显得很轻松。字体可以随需要加粗或变换字形,找寻适合的形态作为标题字,可以将排版的指令设定成一定的模式,将标题字按照从大到小、从重到轻、从粗到细的方式,丰富字体和字号间的变量,让版面新颖,用不同的字号字形丰富读者的视觉效果。

(四)版面溢余或不足

实际出版中,不是所有文章都是整个版面完成的,很多情况下文章可能不足整个版面或比整个版面多,此时便称为版面溢余或不足。无论各种刊物,版面都是有限而宝贵的,一般情况下,版面不足可以将多余的文字转发到其他版面,而文章末尾的空白处可以通过其他文章来补充完成。但是,文章转版面刊发或多或少会对阅读带来不便,因为编辑应当注意能少用或不用转版就尽量少用或不用。运用了电子出版系统后,处理这类情况方法增加了很多:

首先,改变行距。一个版面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调整不同的行距,也可以在版面的局部进行调整。当文章末尾存在空白时,可以通过加大行距去除空白。当文字需要转到其他版面时,可以缩小行距。

其次,撑满或紧排。计算机排版有一项功能,是传统排版所无法实现的,那就是它可以改变每行中字与字之间的距离。如果版面中溢出的文字不多,文章末尾的空白不大时,可以采用紧排或撑满的方法,以达到理想的版面效果。

第三,字体变形。如果一个版面中溢余的文字太多,或者文章末尾的空白过大时,可以将字体变扁或拉长来解决这些问题。

第四,改变字体及字号。字体、字号很多,编辑可以利用不同的字体或字号可以很大范围消除溢余文字或空白的问题。

(五)绘图的优点

用计算机软件来制作图形,能够使线条粗细均匀,也可以随时调整线条的粗细程度。对于图形中不满意的文字。无论是文字大小还是文字的字体或位置都可以随意修改。计算机制作出来的插图曲线过度自然,容易修改,视觉效果也较为理想。

过去铅排的时候经常存在很多错误源,比如脚注中的序码不统一,出现倒字或错误页码等现象。计算机排版后可以将脚注或文内的序码统一格式,书中的所有页码使用同一条命令完成,这样可以巧妙避免诸多人为错误。

四、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报刊出版的多重环节,大多数报刊机构已经实现了办公自动化,计算机技术的优势也在日常的出版工作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编辑通过计算机的相应程序完成编辑工作,大大缩小了过去编辑的工作量,编排的质量也随之提高,过去手工编排的时代一去不复返,编排速度也得到大幅度提升。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使报刊出版行业与现代化的形式相适应,是时代赋予这个行业新的发展方向。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将对报刊出版行业起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匡少平,骆满生,王亨君.编排手段现代化与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J].编辑学报. 1998(04).

版面编排论文第6篇

好的报纸版面应具备以下三点:

一、讲政治

就是要旗帜鲜明地体现出正确的舆论导向。换句话说,就是要在版面编排中充分体现出报纸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快捷而又准确地传达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声音,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和主要宣传意图创造性地落实在版面上,传达好、报道好。要给予充足的版面空间,优先处理好重大时政新闻、重要经济新闻和重要言论。要处理好中央重大时政新闻和省内重大时政新闻的关系,处理好领导同志的稿件编排定位,哪在前,哪在后,哪个应高一点,哪个应低一点,都要十分讲究,认真编排,错位了,就是政治问题。内容要分清哪些是重要新闻,哪些是非重要新闻,决不能不分主次,胡子眉毛一把抓,用无关紧要的新闻和一般化的稿件充斥版面,从而影响重大新闻的宣传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唱响主旋律,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所以,版面要有鲜明的主题,要有自己的灵魂。一块版究竟要突出什么,提倡什么,反对什么,要准确地运用版面语言告诉读者,向读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不允许含糊其词、模棱两可。做文章讲究"谋篇布局",编排版面同样如此,只有主题明确,其他稿件才能按照要求各就各位,各得其所。一般而言,头题就是版面的灵魂。所以,要千方百计选择一个好头题,因为头题是纲,纲举目张,只有头题选准,才能突出导向。头题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传递省委、省政府的重大信息。突出导向性、权威性、思想性,成为各级领导干部必看的新闻。要敢于把质量最好、意义最重要的稿件放在头题位置。6月12日刊登在河南日报一版的文章--《用更多的精力加倍的努力抓经济发展》,之所以受到省委主要领导的批示表扬,不仅是因为这篇文章问题抓得准、写得好,而且刊发时处理得也好,大胆地放在头版头题的位置,准确地传递了省委的意图。

二、讲章法

就是按照规矩办事,就是在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前提下,按照新闻规律和新闻价值的具体要求,充分运用各种版面编排手段,科学合理地安排好版面空间,向广大读者准确地传达报纸的立场和态度。比如哪些稿件需要强势推出,哪些稿件需要弱化处理;哪些稿件位置高而要字号小,哪些稿件位置低而要字号大;哪些稿件需要立即发出,哪些稿件必须放一放再发,等等,这里都有章法有讲究。版面编排首先要准确表达内容,其次是追求表现形式,进而达到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因此,对于版面编排艺术,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稿件处理力求做到到位而不越位、适度而不失度。比如,照片的处理,就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为一味追求视觉冲击力而随意把图片发大。如果用新闻性很一般的图片去占大量的版幅,这样处理会喧宾夺主,造成误导;只有把新闻性强、内容好而画面质量又高的图片加以突出处理,才是正确运用了版面语言。去年一家报纸的头版上面是中央的一个重要会议消息,下面接着就是一张巨大的犯罪分子的照片,这样布局很不合适,也许编辑无意,但客观上造成的宣传效果极差。所以,版面语言的运用要按照规矩来,按章法办事,标题字号要规范、文章排列要有序、线条使用要合理、图片大小要适中,等等,一切都要遵循新闻规律和版面编排规律,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给人杂乱的感觉。

三、讲效果

这里有两层含意:一是讲视觉效果;二是讲社会效果。

先说讲视觉效果。讲视觉效果,就是要求报纸的版面不仅要坚持正确导向,准确传达信息,而且还要生动活泼,能够吸引住读者,有艺术性、有美感、有冲击力。因此,这就要求版面编辑要认真学习美学知识,增强编排中的美学意识,不能只满足于当个"组装工"。要把版面编排当成一种艺术创作来对待,在遵循规则的前提下大胆地进行创新。文章的编排、线条的使用、标题的美化等,都要进行精雕细琢,追求尽善尽美,精益求精。一个版面整体看,要和谐、有序,犹如一幅精美的艺术品。《人民日报》原总编辑范敬宜在谈到报纸版面改革时说,"现在我们有些版面编辑一讲'突出处理',以为就是高、大、重、浓、密--提高位置、加大面积、加重标题、加浓栏线、加密提要。殊不知'高'不一定最突出,有时放在最低处反而突出;'大'也不一定最突出,在一个版上大块头稿件居多的情况下,小的反而突出,等等,所以,版面的编排要注意和谐、均衡、协调,要利用好人的视觉原理,处理好大与小、多与少、轻与重、浓与淡、疏与密的辩证关系。"这话讲得很精辟,对于增强版面的视觉效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版面编排论文第7篇

关键词 留白;排版;分隔;风格;资源;平衡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4)108-0004-02

“留白”,是指报纸意留下的空白的地方,在文章标题、图片、不同文体之间都需要有适当的留白,不仅用于分隔文章,而且影响着整体版面的美观和风格。但是在报纸实际排版中,留白也是一个很难把握好的地方。那么,报纸排版中的留白,留多少合适?在什么地方需要多留白、什么地方需要少留白甚至不留白呢?

1 留白不能大而虚

曾经有一段时间,报刊界出现一种大留白的排版风格,不仅图片、标题处有大量的留白,文章与文章之间也隔开很大距离,留白留得近乎夸张。曾经有一份经济类报纸,就是这类大留白风格的代表,笔者大概计算过它其中一个版面留白的量,一个能容纳8000字左右的版面,被大量留白和图片占版后,字数总共不到5000个字。虽然这样的大留白可能形成某些报刊自己比较明显的风格,但是笔者认为,报刊中的“留白”不应该太大,大而虚是一种浪费——浪费宝贵的传播资源,更浪费宝贵的纸张资源。众所周知,报纸在传统媒介传播中仅剩的优势就是大容量,相比电视、广播等,能刊载更多更深度的报道和信息,如果版面被大量“留白”,容量必然减少,这就等于丢掉了自己唯一的优势。

此外,报纸纸张来源于宝贵的木材资源,应该最大限度地利用,为了所谓的版面风格而浪费纸张,在当前全社会都在倡导低碳、环保的大潮流下,是一种逆流之举。

因此,报纸排版中的“留白”,不能过量,体现风格完全可以采用别的方法和手段,过度地依靠“留白”,反而湮没自己的优势和特色。

2 留白要少而精

报纸排版中不能过量地“留白”,那么是不是可以完全不要“留白”,能挤多少就挤多少,给读者尽量多的内容量呢?也不是,如果报纸没有适当的“留白”,文章太过拥挤,不仅影响版面的美观,读者读起来也不太舒服、甚至很费劲。因此,在报纸排版中,留白不能太多,也不能没有,而要少而适当。

报纸排版中的留白原则应该是:1)不需要留白的地方就不留白,在实际排版中,很多地方本身有标题、边框或者图片起到了分隔的作用,因此就不需要再特地留白;2)留白要适当,起分隔的作用而不是风格的作用;3)能够小留白就不要大留白。四,留白要在版面美观和充分利用纸张资源之间掌握平衡。报纸留白能帮助读者区分不同的文章,轻松阅读,但是又要尽量利用好宝贵的纸张资源,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2.1标题的留白

报纸不能留白太多,也不能没有留白,那么在具体排版中怎样把握留白呢?首先,从标题的留白来讲,标题留白是报纸版面中最常见的留白,如何把握好标题的留白呢?

1)在标题字数比较少的时候,两边自然的留白就比较多,因此上下之间的留白就可以尽量少或者不留白,同时字体最好用扁体字;

2)在标题字数比较多的时候,两边就挤得比较满,因此上下之间就需要适当地留白,字体最好用长体字;

3)头条或比较重要的文章,标题一般都比较大,这种情况下少留白或者不留白。特别是在标题比较大,文章字数又很少的情况下,尽量不留白。北京有一份都市类的报纸,曾经奉行大标题、大留白、少字数的风格,很多重点文章标题加大留白,占据的面积比内容还多,看起来就是一小段字依附于大标题下,真正成了读报纸就是读标题。不过这样极端的排版风格也就是昙花一现地吸引眼球,没多久就改掉了。

2.2图片的留白

图片留白也是报纸留白中重要的一块,很多报纸编辑喜欢在使用图片的时候留白,那么,图片留白应该把握那些方面呢?首先,使用图片时应该和文章之间有适当的留白,如果图片和文字间没有留白,挤在一起,会明显地影响版面美观。其次,在所用图片色调比较浓比较艳的时候,留白应该稍微大一点,这样深色调的图片和黑色的文字有一个缓冲、过渡。第三,所用图片颜色比较浅的时候,留白尽量少一点,不然看起来都是一片浅淡,感觉就会比较空。第四,在图片说明字数比较多的情况下,要有足够的留白,凸显图片说明,不然图片说明和文章挤在一起,读者阅读会比较费劲。

2.3言论的留白

在报纸排版中,言论是经常出现的一种文体,言论的位置和留白,影响着该言论的吸引力和作用。一般报纸排版中,言论都采用楷体字或者黑体字,这样显得比较醒目,但是字体醒目是不是就不需要留白了呢?恰恰在这里,需要一定的留白,不仅是突出言论,也是为了把言论和一般文章区分开。

1)言论在上半版的时候,说明该言论比较重要,因此要有比较多的留白,不仅要和其他文章区隔开来,而且能使该言论起到整个版面中心的作用;

2)言论处于下半版的时候,留白可以适当减少,但也要和其他文章有明显的分隔;

3)言论字数比较多的时候,最好在一个方向上留比较多的留白,其他地方留白减少,这样既突出言论,也节约了版面;

4)言论字数比较少的时候,既有留白,又有分隔线,这样言论虽然不占太多的版面,但是也很醒目。

2.4编者按的留白

编者按文体一般是版面的重点或者在重点文章的开头,但是字数一般都比较少,因此更需要适当的留白来凸显编者按的重要性和醒目性。

一般来说,编者按由于字数都比较少,因此四周都需要适当地留白,以增加编者按的醒目性。

在专题版面的编者按中,由于编者按是版面的重点,起着带动整个版面的作用,因此不仅需要使用边框,而且需要比较大的留白,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凸显编者按的重要性。

在重点文章的编者按中,由于编者按既要凸显、醒目,又要和所配文章合为一体,留白就需要更好地把握。在这样的留白中,编者按要有足够的留白,但是又不能过多,导致和所配文章割裂。同时,所配文章和其他文章也要有适当的留白,和编者按合为整体。

总之,留白是为了排版的需要,文章的需要,不是为了留白而留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