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当幼儿教师心得体会(合集7篇)

时间:2023-02-28 15:52:42
当幼儿教师心得体会

当幼儿教师心得体会第1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激发;培养;幼儿;自信心

引言

在幼儿教育阶段,幼儿教师不仅要教授给幼儿各种文化知识,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必须要激发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而如何激发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也是当前幼儿教育当中需要研究与实践的一项重要课题。对于幼儿而言,如果在学习与生活当中缺乏自信,就会形成一种不良的心理暗示,并会质疑自身的能力,不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而只要幼儿具有了自信心,就可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让幼儿能够获得成就感,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从而有效地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

1通过采用赏识教育的方式,充分激发和培养幼儿的

自信心通常而言,当幼儿入读幼儿园之后,在接受学前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对于幼儿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如果教师能够在教学与生活当中,以自身积极向上、热情开朗的态度给予幼儿无微不至的关爱,充分激发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就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在幼儿成长阶段,幼儿老师是幼儿尊重的师长,因此,其自身的言行举止会对幼儿产生直接影响。例如,一些幼儿不会正确地使用牙刷、筷子,如果教师看到幼儿稍显“笨拙”的动作,无心地对幼儿说:你怎么这一点小事都做不好啊,这样的一句话,将会对幼儿产生不良的影响。让幼儿感到教师漠视自己,教师不信任自己,并会进一步感到在幼儿园“孤独无依”,得不到尊重与信任,如此一来,就会让幼儿逐渐产生一种自卑感。因此,教师在幼儿的成长过程当中,必须对幼儿在学习与生活当中所出现的点滴进步,给予积极鼓励与客观全面地评价,并采用赏识教育的方式,来给予幼儿无微不至的关爱。所有的幼儿都具有自身的优点,作为教师,必须在教学与生活当中深入发掘幼儿的优点,适时地给予幼儿赏识教育,让幼儿能够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充分地获得满足感,体验到成长的快乐,从而有效地激发起幼儿积极向上的心理,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让幼儿能够较好地进行学习与生活,使幼儿逐渐养成自身良好的行为习惯。

2开展多样化的活动,让幼儿能够通过学习体验来获

得自信心在开展幼儿教育的过程当中,培养幼儿自信心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要让幼儿在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当中,持续性地获得成就感。教师与幼儿家长必须加强沟通与联系,依据幼儿自身的学习心理特点、认知理解能力,为幼儿构建起一个学习目标,提供给幼儿获得成就的相关条件,让幼儿能够通过学习实践来积累经验,并获得学习与活动的成就感。教师可开展多样化的活动,让幼儿能够通过学习体验来获得自信心。例如,可组织“我是小老师”的学习体验活动,让幼儿走上讲台来做小老师,从“备课、教学、评价”等各个教学环节都由幼儿来自主完成。让幼儿通过这样的活动,来担任老师进行“教学”,在活动的过程当中,可让幼儿转变思维方式,从学生到“老师”需要做些什么?在“教学”当中,当幼儿扮演的“教师”发现其他“学生”能够听懂自己所讲的课程内容,就会获得“教学”的成就感,而这样的成功体验,就是一种真实的情感体验,通过这样的学习体验活动,能够让幼儿较好地认知到自身的能力与特长,在获得了小朋友们给予的肯定与鼓励之后,可有效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3创设良好的学习实践情境,不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在幼儿教育中激发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不仅要有赖于外部的肯定与表扬、鼓励与帮助,同时,更为重要的一点在于,教师必须通过自身的积极引导。让幼儿能够逐渐学会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认识、并对自我做出正确的评价,从而有效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因此,在开展幼儿教育时,教师必须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实践情境,从而有效地锻炼幼儿的各项综合能力,不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例如,让幼儿积极参与社会职业体验活动,可通过创设“小交警”体验活动,让幼儿通过学习处理各种“交通事故”;通过创设“小医生”体验活动,让幼儿懂得如何来为“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的医疗过程,通过这样的学习实践活动,让幼儿能够在这一学习实践过程当中,去有效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还可在学习实践活动当中,设置一些具有变化的问题,在考验幼儿的应变能力的同时,也能够拓展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以此来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当幼儿教师心得体会第2篇

关键词:浅析;幼儿;一日活动;心理素质教育

幼儿园当中的一日活动包含体育活动、游戏及生活活动等。在一日活动当中,幼儿教师较为关注对幼儿实施的教育力度,通常忽视孩子的心理素质教育,但是,在幼儿的身心发育过程中,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十分重要。根据相关法律得知,针对幼儿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有明确的规定,其需要有规划的进行,最终目标是培养幼儿人格与心理素质的教育。

1我国幼儿出现的主要心理健康问题

根据相关数据信息显示,当前我国幼儿当中具体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包含:其一,学习方面,主要体现在缺乏注意力,反应缓慢;其二,多动症;其三,情绪与性格因素,譬如:胆怯、自私、容易哭泣、娇气等;其四,社会行为状况,譬如争吵、习惯发脾气、恶作剧等;其五,不良习惯。眨眼、吸手指、耸肩等;其六,神经功能障碍,体现在睡眠障碍、排泄机能障碍及语言障碍等。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大部分包含在行为障碍与发育障碍当中,并且是归属在心理疾病范围,譬如精神病、神经症等,大部分的心理健康状况,在优质的生活环境与教育氛围当中,儿童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问题,会随之得到有效改善。

2在幼儿园一日活动融入心理素质教育的具体方法

2.1在游戏活动当中融合心理素质教育:幼儿园的主要活动便是游戏,并且是始终存在于幼儿园的。游戏是幼儿园最爱的活动。借助幼儿喜欢的游戏,在合适的时间实施心理素质教育,不但会提升游戏自身的教育价值,还可以促使心理素质教育展现存在的重要价值。与此同时,游戏是培养独立性、合群性的方式。并且在诸多游戏的角色游戏当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幼儿明确游戏主旨、角色选取和配置,并且可以提升幼儿的交往沟通水平,还能够促使自我意识得到一定的提升。除此之外,就相关数据信息得知,不是一切的游戏对心理素质教育有积极影响,务必要在选取游戏的过程中,与当地的幼儿心理素质教育相结合,并且要遵循相应的准则,参照其准则,在游戏选取的过程中要选择具备心理健康内涵的体育游戏,促使幼儿可以更加快速的熟悉全新的环境,增加幼儿之间的合作,锻炼其合作精神,确保幼儿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氛围当中,培养其健康心理。

2.2应用关爱与尊重,对幼儿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有序完成教育工作的根本是热爱,明确幼儿是教师针对教育对象需要具备的理念,熟知幼儿的具体状况,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教师完成幼儿教育工作。教师与幼儿之间存在爱的关系。幼儿最开始接受教师给予的爱,然后将爱传递给附近的伙伴。在幼儿园的课程中,教师需要秉承积极真诚的教学态度,对每一个幼儿进行教育,有耐心的探究、观察、与掌握幼儿的内心世界,并且实现其提出的合理要求,把自身存在的爱传输到幼儿心中,由此,幼儿会逐步对教师有信任感、亲切感。教师会在此种情感当中找到成就感,以此促使幼儿得到系统的发展,并且也会提升教师本身的教育修养和教育艺术。

2.3创建轻松愉悦的教学与学习的氛围:心理素质教育要轻松愉悦的教学和学习的氛围。创建宽松无压力的心理环境需要幼儿的听觉与视觉,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帮助幼儿提升自身心理素质。譬如,教师可以在幼儿进入幼儿园的过程中,播放欢快的音乐,在午睡的过程中播放轻柔的音乐,在教室当中时长出现幼儿笑声和教师钢琴声相互融合的画面,幼儿园花园当中的鲜花正在盛放、教室内外的环境良好,在教室的长廊墙壁中,有生动形象的图画,此种环境会带给教师与幼儿轻松的氛围,教师对幼儿要进行细致的关心与爱护,教师之间友好气氛,都是幼儿构建愉悦心情不可或缺的基础。因此,在良好轻松的教学与学习氛围当中,幼儿的心理素质会得到显著的提升。

2.4重视幼儿心理健康的个别化教育: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务必要参照儿童在幼儿时期心理和生理当中存在的个体区别,实施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并且要在重视幼儿集体心理健康的过程中,也需要增强对个体儿童心理健康的关注度,展开个别教育。其一,实施问题幼儿的心理治疗。在实施发展的过程中,通常会产生一种或者少数几种偏异状况。任何一个幼儿都会存在需要心理教育的可能性,所以,需要秉承合理的态度。了解幼儿心理教育的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增强幼儿心理卫生作业的能力。譬如:就胆怯倾向的幼儿而言,可应用行为塑造的方式,获取优质的治疗成效,就被动倾向类型的幼儿来说,可应用暗示法等方式展开矫治。其二,实施个别辅导。幼儿合群性发展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区别,因此,若想提升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便需要对幼儿实施个别辅导。幼儿园可使教师展开教学典型的探究会议,在诸多的案例当中,累计经验,明确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当中存在的流程,对幼儿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

2.5在集中教育活动当中融合心理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不可以只存在于学科教育内涵的外层。借助在集中教育活动当中,融合心理素质教育,将集中教育存在的因素全部找出,参照幼儿发展的需求与心理特征,更好的展现在教学活动当中,心理素质存在的教育价值,而不是外在形式的教育,譬如:幼儿在对圣诞节环境的讨论活动当中,幼儿展开积极的讨论,在选取主题、材料、制作中,都具备一定的配合度,这便将美术活动和交往方法相互融合在一起,促使幼儿的交往水平得到显著的提升。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需要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工作。教师需要掌握教育的真正价值,全面应用一日生活当中的每个步骤,对幼儿的身心进行全面的观察,整合教学经验,促使在幼儿一日活动当中,更好的融合心理素质教育。

作者:荆艳霞 殷冬 梅单位:黑龙江省大庆市幼教中心

参考文献:

[1]孔育.保教结合理念下幼儿园保育工作评价指标构建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2]李德明.有效教学理念下大班幼儿数学学习活动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

当幼儿教师心得体会第3篇

[关键词]情感;幼儿教育;发展

幼儿的情感具有易冲动、易转移和感染等特点,情感在幼儿的各项活动中已直接或间接地发挥作用,并影响其心理、行为的健康发展。为培养新世纪开放型人才,全面实施素质,幼儿良好的情感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1 正确的情感教育途径

1.1 增强体质,理解幼儿情感要求。情感是伴随着幼儿各项活动之中的,体质弱的幼儿其活动量大大低于体质好的幼儿。所以其情感的发展和释放比健康儿童来的缓慢,对其活动常产生消极作用。体质弱的幼儿常会体验到痛苦、害怕、孤独、厌烦等消极情绪,相应地在活动中就容易表现出胆怯、娇气、自私等不良行为倾向,这样就会形成不健康心理。因此在幼儿园教育中就要把增强幼儿体质放到首位,特别是要鼓励体质差的幼儿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幼儿易冲动,又常因情绪波动引发过激行为。教师如果不了解情况,只是简单粗暴地训斥他们这样反而会加重他们的消极情绪体验。如果站在幼儿的角度同情的劝导,幼儿就会信任老师,也会正确地对待自己的情感。不注意控制自己的情感,随心所欲是幼儿情感的主要特点。在随着幼儿行动范围的不断扩大,幼儿也能体会到许多“不能”,体会到任意发泄也得不到同伴及成人的认同。因此教师要帮助幼儿学会调控自己的情感,教师可以采取一些有利的方式,使幼儿的消极情感转变为积极情感。

1.2 正面引导,让幼儿从小萌发良好的情感。消极情感是幼儿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的严重障碍,幼儿在活动中一旦体验到失败、不自信等,在很长时间里都会回避这项活动。因此教师在组织活动时,对于幼儿喜欢的活动,不要随便评论或表示不信任,甚至仅仅因为脏或有点危险,就去呵斥,幼儿由此就会变得畏畏缩缩。而教师应该对幼儿在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加以保护和肯定,还要让幼儿体验同伴间合作的快乐,学习与人分享。

2 游戏活动中的情感教育

2.1 通过游戏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培养同情心。作为一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情感是一个重要过程。幼儿既是游戏的主体也是情绪的主体,游戏中的假设情景会使幼儿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丰富的、可塑性强的游戏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尽情地表现,去获得各种不同的体验。同情心是一种对他人的不幸和困难产生共鸣及对其行为的关心、支持和帮助的情感。幼儿还处于“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特征阶段,他们难以从他人的立场去理解别人,不会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他们的同情心,利用游戏让幼儿进行角色换位,体验别人的情感。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经常出现争抢玩具、独占玩具的现象,这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幼儿相互谈谈各自的感受,从而使其他幼儿了解别人的不愉快,激发幼儿的同情心,让幼儿知道应该怎样玩玩具,同伴间更应该友好相处。

2.2 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以及爱集体的情感。教师要引导幼儿具有在游戏活动中影响和控制环境的能力,建立自信心,当完成某一任务时,让幼儿感到自己是有能力的人,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教师要在组织活动中对每一位幼儿观察和指导,让幼儿知道自己的行为得到了教师的肯定,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他们就会从中获得自信,幼儿就爱在这个集体中活动。幼儿的具体意思较为薄弱,常常我行我素,教师就要利用游戏的趣味性、社会性和具体实践性的特点,培养幼儿爱集体的情感,也要让幼儿认识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通过游戏中出现的问题,引到幼儿讨论,达到进行集体感教育的目的,增强具体意识。

2.3 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控力,允许幼儿有适当的表达和发泄。幼儿的意志薄弱,自控力较差,需要通过学习和训练才能获得自控力,因此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控力就尤显重要。教师要目的地在游戏中让幼儿心甘情愿地服从角色的要求以及游戏的原则,从而表现出较好的自控能力。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表现,强化角色的要求,并用鼓励的语言使幼儿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在活动中幼儿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如长期积压就会影响幼儿的健康,因此允许幼儿适时地去表达和发泄,而游戏活动恰恰是有效活动之一。对幼儿在游戏中产生的过激行为,教师要用正确的态度去引导他们,让幼儿找到正确的发泄途径,从而教师才能在游戏活动中掌握正确的引导方法。并在游戏活动中积极探讨情感教育的多种途径,使幼儿的情感得到良好的发展。

3 注意情感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3.1 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的同时不要向幼儿施压。在幼儿情感教育的目标体系中,非常强调让幼儿获得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许多教师虽然从理论上知道让孩子有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但在实际工作中和许多家长一样,不断地给幼儿施压。有些家长除了让幼儿吃好、穿好、学好外,并不了解幼儿是否真的快乐。在幼儿园一周后,还要利用双休日去参加这个哪个兴趣班,现在的孩子压力过大,非儿童心理所能承受。

3.2 情感教育活动要与幼儿生活活动相联系。把情感教育纳入幼儿园培养目标,发展一系列有组织的情感教育活动,对幼儿的情感发展有着积极促进作用。我们不能把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与幼儿的生活活动失去联系,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往往有背于教育目标的行为出现。幼儿早上入园,哭哭闹闹,教师当着家长和孩子的面极尽抚慰,还对幼儿进行爱的教育,等家长一走,教师就会不管不问,甚至大声呵斥。在不但反映了教师缺乏实施情感教育的方法,更忽略了日常生活活动在在情感教育中的作用。通过有组织的教学活动会教会幼儿认识某一情感,但关键在于能否在日常活动和游戏活动中直接体验。因此作为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增强整合意思,把教育活动与幼儿日常活动、游戏活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当幼儿教师心得体会第4篇

我们知道只要为幼儿安排了安全活动内容和创设了安全生活环境,出现身体意外事故应该是小范围的,是显性的;而心理安全的缺失大多时候是隐形的,波及范围大,论及对幼儿终身的影响,后者负面影响可能更大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我们一定要创设备种条件,让幼儿在拥有安全感的环境中愉快成长。

一、安全感需幼儿教师营造

现代社会师生关系是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师热爱学生,学生尊重教师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教育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要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要把学生当作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有自觉能动性的人,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幼儿教师是人生的启蒙老师更应该积极营造和谐的以人为本的师幼关系,给幼儿以安全感。

日常保教活动中幼儿教师要做到尊重与遵循并重,尊重是认同幼儿的先天属性,不要急于指挥幼儿成长;遵循是指教师要理解儿童,顺应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心智能力的结构张力教师要将儿童看成一个对社会有积极贡献的贡献者,要学会发现儿童、解放儿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和敏感期,应为幼儿发展提供有准备的环境,鼓励儿童自主自动的教育即让每一个儿童的潜能在一个有利的环境中得到自我发展,表现出更好、更和谐的个性。

幼儿的安全感不要专制就是让儿童无条件服从,即按我说的做,不利于儿童内化规则,人与人之间处于对立状态专制的情绪化的教师始终让幼儿处理孤立无援的不安状态,教师应该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

幼儿的安全感不要拒绝否定不要对儿童冷漠,否则会使他们产生自卑,缺乏安全感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简单与同伴做横向比较幼儿做错事时要冷静处理,不厉声斥责,更不能打骂要倡导儿童第一的教育,把握年龄间的差别、性别与家庭教养方式差别等,尊重幼儿的错误与表现,学会用归龄的态度对待儿童。

幼儿的安全感不要拔苗助长教师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别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按照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切忌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为了实现教育目标而对幼儿产生不合理期望。

二、安全感需幼儿自己打造

幼儿教师有责任教会儿童如何在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中行为得体通常是指教会儿童如何举止端庄,用专业术语讲,就是幼儿社会化教育即引发幼儿天性的发展与成熟安全感的给予不是对幼儿的放任放任无法教会儿童学会如何行为得体,儿童不会承担责任。

安全感拒绝发脾气与迁怒幼儿思维具有固定性,从而使幼儿的思维缺乏灵活性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常常认死理教师应学会化解幼儿不良情绪,让幼儿学会分享,学会等待,寻找合理宣泄倾诉的方式,而不迁怒于其他小朋友。

安全感拒绝不良习惯教师通过教会儿童如何避免诸如推人、说闲话、随地吐痰或随便拿别人东西等不适当行为来实现儿童的社会化以幼儿自身的良好习惯给周围幼儿带去安全感。

安全感拒绝包办代替幼儿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于寻求保护和渴望教师与别的幼儿给予帮助,从而丧失了自主学习的机会,养成过于依赖的不良品质,影响自身主动性、独立性的发展,导致在集体活动中由于时时处于弱势而失去安全感。

三、安全感需幼儿园创造

幼儿园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活动环境,给幼儿以最直接的安全感幼儿园整体的人文环境主要来自教师群体的良好的性格特征,如独立、热情开朗、耐心细致、沉着冷静、诚实正直、温和宽厚等都是对一位优秀教师角色的准确定位幼儿园是教师从事保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教师角色影响最直接、最重要的来源是幼儿园因此,幼儿园应当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加强教师的角色教育,调整教师的角色任务,协调教师的角色关系,消除教师的角色紧张,为教师工作与发展营造一个和谐适宜的园所氛围一个幼儿园教师有了和谐的宽松的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一个拥有了自身职业安全感的教师才能传递给幼儿最贴心的安全感,也最终会给幼儿提供一个具有准备性、自由性、有序性和愉快性的环境。

活动环境作为支持幼儿发展的一部分教育资源,应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基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虽然学前的儿童已经发展到具体形象思维,但是孩子认识事物的主要方式依旧延续直觉行动思维,依靠动作来认识世界,探索世界幼儿只有通过行动才能感知周围事物,他们对有声的、能动的环境和材料感兴趣,所以就应该顺应幼儿的需要,让他们在看、摸、玩的过程中感知事物,获得发展所以说幼儿园创设适宜幼儿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活动环境尤为必要。

当幼儿教师心得体会第5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虐童事件;教育管理

2012年,浙江温岭某幼儿园女教师的虐童事件在网上曝光,其他地区的虐童事件也接二连三被爆出,一时间,虐童这个被长期忽视的社会问题,引爆了广泛的社会舆论,无论是政府管理部门,还是教育部门,都成为了舆论的焦点,虐童事件的发生究竟是谁之过?幼儿园是开展幼儿教育的基地,本应充满纯真与美好,但是频发的幼儿园虐童事件,如何为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本应承担着师者责任的幼儿教师,为何将罪恶的黑手伸到孩子身上?如何才能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值得整个社会深思的.

1幼儿园虐童事件的危害性

虐待儿童是幼儿教育的一种极端行为,对于幼儿产生的伤害是巨大的.一方面,在躯体方面.虐待儿童是通过各种形式的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对幼儿的身体产生损伤,包括肢体上的损伤和脏器损伤.另一方面,体现在幼儿的心理伤害.躯体的伤害可能会造成幼儿肉体的疼痛,但是心灵上的影响却是无形的,也是长远的.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打骂、嘲笑、挖苦等等不良的行为,都会对幼儿的人格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有的孩子在受到虐待之后,会形成孤僻、自卑、胆小等不良情绪,甚至会做出一些攻击他人的行为,有些变相体罚不会在幼儿身体表面留下直接的伤痕,但是却对幼儿的内在产生严重影响,甚至造成幼儿心灵的扭曲,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2幼儿园虐童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

幼儿园虐童问题的发生,除了幼儿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偏差以外,还包括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如教育资源的配置、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幼儿教育管理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存在偏差

幼儿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同样拥有独立的人格尊严,也应当受到尊重.但是,很多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出现偏差,认为幼儿不懂事,必须要通过体罚、责打才能让他们养成正确的习惯,因此而导致有些教师在教育行为上失当,产生打骂孩子的现象;另外,也有个别幼儿教师在心理上存在缺陷,对幼儿缺乏爱心,通过打骂幼儿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或者从中获取,这也是导致虐童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

2.2幼儿教育资源的配置不科学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尚未完全纳入到义务教育体系中,加之学前教育本身具有公益性,国家在幼儿园的建设与管理方面能够投入的力量十分有限,尤其是很多民办幼儿园,几乎很少有国家资金的投入,只能依靠民间集资或者地方企业赞助;在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幼儿教师的薪资等方面的投入都较为匮乏,这必然会导致幼儿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幼儿教育的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

2.3幼儿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在不会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克制的阶段,所以幼儿经常会出现打闹、不听话等现象,这也成为很多幼儿教师责罚孩子的理由,动辄打骂,但是很多孩子都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受到幼儿教师打骂时忍气吞声,大多孩子由于受到教师的威胁而不敢将事件的发生告诉家长,所以很多家长都无法在第一事件发现孩子的异常,也会因此而导致虐童问题的恶化.

2.4幼儿教育管理的缺位

通过对虐童事件的总结与观察发现,虐童问题大多发生在民办幼儿园,而这与政府在幼儿教育管理方面的缺位有直接的关系.公立幼儿园在办园条件、教师福利、管理制度等方面都有政府足够的投入与管理,但是民办幼儿园需要依靠社会力量进行建设,而且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而且民办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准入门槛很低,甚至没有专业的幼儿教师资格也可以从事教育活动,所以幼儿教育的开展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虐童问题也常常被忽略.

2.5缺乏法律的有效干预

浙江温岭虐童事件在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以“寻衅滋事罪”将当事女教师处以刑事拘留,22天后被无罪释放,面对判罚结果,社会公众存在巨大疑问,为何如此恶劣的行为却不用当事人承担刑事责任,这也反映出我国在幼儿教育法律法规建设方面的缺陷.从当前的法律体系来看,没有一部专门针对或者涉及到幼儿园虐童应该如何判罚,所以只能根据现有法律体系中的虐待罪、故意伤害罪等法律法规进行判处,但是有没有达到一定的危害程度,没有严重侵害社会秩序或者国家利益,所以缺乏具有说服力的法律依据对当事人进行判罚.

3加强幼儿教育管理、消除虐童现象的反思与建议

幼儿教育是一项具有公益性特征的教育事业,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并且保证每个适龄儿童都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针对虐童问题的发生,也同样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努力,从多个方面着手,构建完善的幼儿教育管理制度,创造安全、可靠的幼儿教育环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3.1加快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进程

从本质上来说,学前教育是一项公共事业,而享受学前教育是每个适龄儿童的权利,也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从当前来看,虐童事件的发生集中在民办幼儿机构,如果不能对民办和私立的幼儿教育机构进行全面,不仅会导致虐童现象的恶化,更会偏离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律.因此,需要加快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体系的进程,不断加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资.首先,在公办幼儿园的规模方面需要不断扩大,并且明确幼儿园的办园标准和限制条件,彻底解决适龄儿童入园难的问题;其次,提高幼儿教师的入园门槛,尤其是注重对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考核,为幼儿教师提供更好的薪资和福利待遇,提高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尊重和认可程度,从根本上加强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才能杜绝虐童事件的发生.

3.2加强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

教师是幼儿教育的根本,如果幼儿教师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懂得关爱幼儿、尊重幼儿,就无法保证幼儿教育的有效开展,虐童事件的发生也无法避免.因此,要注重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与强化,为人师表,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幼儿教育,充分尊重并且理解幼儿的一切语言和行为,在人格上坚持与幼儿平等的地位;其次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为幼儿进行知识、礼仪以及艺术等方面的素养培养,而且幼儿教师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拥有丰富的胸怀,才能以和蔼的态度去应付幼儿的哭笑和打闹;最后,幼儿教师要会欣赏,学会欣赏幼儿的纯真,可以在开展幼儿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融入到幼儿的心灵世界中,这种正面情绪的影响下,自然呈现出和谐、温馨的教育氛围,自然可以遏制虐童事件的发生.

3.3着重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幼儿教师的心理问题,是引发虐童事件的一个重要诱因,所以需要着重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更多关注.一方面,作为幼儿教师要时刻懂得加强自我心理保健,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健康的心理状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面对幼儿的哭笑和打闹也可以平常心待之;另一方面,幼儿园方面也需要加强对幼儿教育环境的改善,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并且为幼儿教师创造学习和深造的机会,使幼儿教师充分了解到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幼儿教育活动开展产生的重要影响,也可以定期开设心理辅导讲座,帮助幼儿教师解决心理上存在的疑问和困惑,消除他们的顾虑,可以保证幼儿教育活动的健康开展.

3.4促进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

虐童事件的频繁发生不仅反映了幼儿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更折射出社会对于幼儿教师的忽略,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体系做保障,使得虐童事件一再发生,却无法对当事人作出合理的判罚.对此,必须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可以借鉴日本、美国等在儿童保护方面立法相对较为完善的国家,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对虐儿行为的判定标准进行严格划分,制定符合中国特色的儿童保护法、防止儿童虐待的处理办法以及针对虐待儿童做出的判罚标准等等,对虐童的幼儿教师进行严厉处罚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幼儿教师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清楚认知虐待儿童的边界,从而在思想上杜绝伤害儿童念头的产生.

3.5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参与

要从根本上杜绝虐童案件的发生,除了政府部门的努力意外,还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而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如香港地区有80%的儿童保护工作是由社会力量完成的,而且社会力量与政府之间建立了商业合作关系,政府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合适的社会组织,并且赋予其保护儿童的权利和义务,通过社会力量的有效参与,可以促进幼儿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另外,也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着重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自卫、求助的方法,可以减轻伤害,为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争取更多有利的时间.

总之,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开发孩子的智力,让孩子掌握基础的知识和节能,更重要的是为幼儿的人格培养奠定基础,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才能在未来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成长为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虐童行为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对孩子的躯体和心灵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尤其是对幼儿的性格、情感等方面都会产生永久性的伤害,因此必须要重视虐童问题,通过政府部门、教育部门以及幼儿家庭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安全感的教育环境,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慧琴.我国幼儿园教师职业伦理制度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4.

〔2〕张起志,张淑满.透过虐童悲剧反思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J].山东教育,2013(05).

〔3〕于涛.我国幼儿园教师资格政策的内容分析[D].西南大学,2013.

〔4〕崔婧.对当前幼儿教师道德失范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4.

〔5〕冯宝安.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3.

〔6〕“虐童”事件频出折射当前教育制度严重弊端[H].21世纪,2012-11-15.

〔7〕张建欣.“虐童事件”发生原因刍议[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4(14).

当幼儿教师心得体会第6篇

【关键词】幼儿园 体罚 伤害

【中图分类号】G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1-0217-02

“体罚”是目前社会非常关注的一个教育界出现的丑闻、一种不良的教育手段与现象,其中表现出来的是教师师德的欠缺、教育意识的贫乏,更重要的是这种对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幼儿时期是幼儿性格形成的关键期,此时他们缺乏判断能力,受到体罚对他们的一生都有着严重的影响。在本文中,笔者就社会对体罚行为的关注进行简单分析,发现关注的原因,并分析发生体罚行为的原因以及体罚行为对幼儿造成的与智力、心理、认知判断三方面的伤害,从分析伤害提高教育者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关注,以杜绝体罚行为的发生,让幼儿在良好的教育氛围与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一、社会关注――体罚在新闻中频频出现

在一段时间里,社会大众对于幼儿受到体罚这一现象非常关注,幼儿园教师虐童事件的发生,给了社会各界警示,教育机构的监管并不能到管理到每一个角落,仍然有许多的监管漏洞存在,特别是在一些私人、无证的幼儿园中,管理更是不能涉及,教师的素质没有得到考量,个人素养也不能保证。

2012.11月,幼儿园体罚行为再一次发生,在温岭蓝孔雀幼儿园中,一位20岁的女教师,在教室中对幼童进行体罚,图片中一名约4岁南通被教师拎着耳朵,双脚离地,脸上痛苦的表情显示了当时身体所受到的伤害,幼童痛苦的表情与教师的表情形成了反比。教师似乎对于虐童事件非常不在乎,脸上表现出的是较为开心的表情。在这名虐童教师的个人空间中,同样有非常多的与体罚有关的照片,幼儿的幼儿被教师扔到垃圾桶中,有的幼儿被扣上水桶;有一名幼儿被用胶带粘着嘴巴;有两名幼儿被教师要求如情侣一般进行亲吻拍照。这一新闻一经曝光,马上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轰动,大家的眼睛再次盯到了幼儿教育界。类似的新闻时有发生,每一次发生以后,教育机构都会进行大力学习与整顿,但是仍然很难杜绝事件的发生。

二、究其原因――体罚事件频发最终根源

幼儿园中出现体罚事件,并不是普遍的现象,而是一种非常个人、极端的教育手段,笔者认为作为教育者的教师会出现这样的教育手段,主要是由于以下几点:

1.教师师德欠缺

在教师从业的过程中,专业技能固然重要,师德却更重要,只有具备师德,教师才会懂得要去爱护幼儿、保护幼儿、读懂幼儿,从而去进行专业的学习。师德的欠缺,让教师不能看到幼儿成长所需,使教师常常忽略幼儿“调皮”行为背后所隐藏的成长契机,也不会去把握教育的机会。师德的欠缺我们可以直接从案例中教师与幼儿脸上不同的表情和教师“无所谓”的行为中看出,一旦缺失了师德,教师的行为就不能称为教育了。

个别85后,90后教师个人存在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偏差,年轻气盛,个性张扬,在工作中经常发生一些不理智情绪化的行为。

2.幼儿园管理漏洞

教师直接受幼儿园管理,但是在很多的私人幼儿园中,由于办园者或者园长本身对于幼儿教育的理解错误,导致了很多人认为把幼儿送到幼儿园中来就是为了看管幼儿,不让幼儿走失,甚至有些管理者认为教幼儿就应当使用强硬的手段。同时有些幼儿园对于管理教师非常松散,平时并不注重巡班、对教师进行集体教育等等,忽视了对教师的管理才会出现案例中教师对幼儿的暴力对待。

3.教师压力过大

在现代的幼儿园中,教师不仅仅要将幼儿教育好,使幼儿获得个性化、适宜性的成长,同时还需要做好家长工作,平时的教育教学、保育活动非常多,相对其他工作来说,是非常琐碎且具有压力的。教师需要具有自我调解的能力才能够更好地胜任工作,同时也需要多幼儿教育这份事业充满兴趣,否则当教师的情绪得不到释放的时候,就容易产生虐童事件。

教师的爱心在教育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一颗爱幼儿、爱幼儿教育的心,教师的教育行为很可能就会出现偏差,让幼儿不能在原本充满了趣味性的互动成长环境中长大。幼儿园在选择教师的过程中,应当将师德作为第一考量标准,并且要长期督导教师进行师德学习、专业的技能学习,让教师对幼儿的成长有所了解以后,更重视进行不同教育手段的实施,而非进行暴力教育。

三、体罚危害――三重伤害让幼儿难承受

在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体罚,伤害的并不仅仅是当下幼儿 的身体,更让幼儿的内心深深种下不安的种子,这颗种子发芽以后,将对幼儿造成不可逆转的恶劣影响,对幼儿的一生产生长远的阴影与伤害。

1.适得其反,体罚让智商受到影响

许多家长与教师对幼儿有着一定的期望,他们站在成年人的角度去要求幼儿成长,但是幼儿并不能达到预期的高度,于是体罚的行为相继而生。如:在某一次语言活动中,教师要求一名平时比较调皮的幼儿能够仿编简单的词句,但是幼儿由于没有生活经验、教学累积也不够,并没有达到预期的要求,教师对此非常不满,于是让幼儿到自己旁边站立着,这种形式的体罚并没有让幼儿想到应当怎么仿编,而是让他的内心充满了紧张,幼儿直到最后也没有将仿编回答出来。这种情况会在幼儿的心中产生一种消极的自我否定。长期实施下去,幼儿将不再乐于探索、没有成就感,不想思考,直接对幼儿的智商发展造成影响。成就、赞赏、成功等体会是幼儿获得探索行为的动力,批评、体罚,则恰恰是相反的。正如参与了加拿大体罚项目研究的马尼托巴大学教授琼・杜兰特所指出的:“没有任何研究表明,体罚具有任何长期的有益效果。”教育者更应当意识到这种行为不仅对智力培养无效,更会带来负面的效果。

2.伤及根本,体罚危害幼儿心理健康

在我国,体罚是一种非常传统的“教育方式”,“打是亲骂是爱”的想法深植于许多教育者的心,在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专业培养的教师对此同样深信不疑,常常会滥用体罚的方式。幼儿心理专业认为,滥用体罚非常危害幼儿的心理健康,会造成不自信、不探索、怀疑他人、心理抑郁等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小宇来到幼儿园后,由于非常活泼,性格也比较倔强,常常做一些教师不认同的事情,班里的李老师对此非常烦恼,想了很多方法让小宇听话,始终没有效果,后来慢慢发展到小宇做了“不对”的事情后,教师就用小尺子打他的手心,小宇看着别的幼儿没有被处罚、自己常被处罚,心理非常不平衡,出现了平时少言寡语、不愿与人交往的行为,原来活泼好动的小宇没有了,教师反而让我这是小宇“变乖了”。而这其实正是幼儿心理健康已经收到影响的表现,他不再在生活、游戏与学习中自主、自由,变得不自信、怀疑自己等等。

3.错误认知,体罚中宣扬出的暴力行为

幼儿是缺乏生活经验、判断能力,他们不能去根据社会的标准判断什么行为是正确的,什么行为是错误的。同时幼儿又是非常善于模仿的,他们模仿家长、教师等身边成年人的行为,所以我们常常说幼儿是教育者的一面镜子。当教师对幼儿实施了暴力体罚行为后,幼儿会在他们的内心中产生“这个行为是可以做”心理动态,对幼儿进入社会后的行为习惯与道德建立产生非常不良的影响。我们常可以看到,在具有体罚行为的班级中,幼儿中长出现冲突、打闹等行为,这是因为幼儿认为这样的行为是正确的,并不需要制止。这一现象的发生,让教师一开始使用体罚让幼儿听话的目标同样不能达成,反而让班级中的常规越来越乱。如:区域活动时间,强仔用力地把一个玩具砸到可可身上去,然后拉起可可的小手用力地拍了几下,还用手捏可可的脸。这让平时比较内向的可可惊慌失措,不敢还手的情况下只能大哭,当教师问强仔:“你怎么可以打小朋友,这样不对的”时,强仔回答到:“老师就是这样打的,她不乖,就打她,谁让她拿了我的玩具。”这一行为在幼儿园这个“小社会”中产生的危害是巨大的,如果强仔习惯于对其他幼儿施暴,那么他进入社会以后,这样的暴力将真正成为危害社会安全的隐患。

教育幼儿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师使用的教育策略,应当是符合幼儿发展的,是游戏化的、生活化的、具有可模仿性的,同时还应当是充满激励感的,让幼儿在符合自身成长行为的教育中成长,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行为认知,建构健康的心理基础。体罚事件的出现,不断地让人们发现了教育的漏洞,只有教师的素养提高了,教师对幼儿的成长有所了解了,虐童时间才能够真正得到杜绝。教育发展到了今天,越来越多的教育者重视了“以幼儿为本”,当我们加强了学习、加强了幼儿园管理,并具备了比较好的自我调解与自我管理能力,虐童事件将会真正地从根源得到杜绝,抛开重罚,留下尊重,还给幼儿一个健康、快乐、自由自主的生活与学习交往的环境。

参考文献:

[1]黄翠萍. 和变相体罚说不[J]. 好家长, 2011, (20).

[2]徐娟. 体罚在农村幼儿园横行的原因及对策[J]. 教育界, 2013, (31).

[3]邓易. 从幼儿园体罚事件看教师角色的重塑[J]. 科教文汇旬刊, 2014, (4):191-192.

当幼儿教师心得体会第7篇

关键词:幼儿教育;虐童事件;教育管理

2012年,浙江温岭某幼儿园女教师的虐童事件在网上曝光,其他地区的虐童事件也接二连三被爆出,一时间,虐童这个被长期忽视的社会问题,引爆了广泛的社会舆论,无论是政府管理部门,还是教育部门,都成为了舆论的焦点,虐童事件的发生究竟是谁之过?幼儿园是开展幼儿教育的基地,本应充满纯真与美好,但是频发的幼儿园虐童事件,如何为孩子身心健康发展保驾护航?本应承担着师者责任的幼儿教师,为何将罪恶的黑手伸到孩子身上?如何才能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保障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值得整个社会深思的.

1幼儿园虐童事件的危害性

虐待儿童是幼儿教育的一种极端行为,对于幼儿产生的伤害是巨大的.一方面,在躯体方面.虐待儿童是通过各种形式的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对幼儿的身体产生损伤,包括肢体上的损伤和脏器损伤.另一方面,体现在幼儿的心理伤害.躯体的伤害可能会造成幼儿肉体的疼痛,但是心灵上的影响却是无形的,也是长远的.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打骂、嘲笑、挖苦等等不良的行为,都会对幼儿的人格形成产生重要的影响,有的孩子在受到虐待之后,会形成孤僻、自卑、胆小等不良情绪,甚至会做出一些攻击他人的行为,有些变相体罚不会在幼儿身体表面留下直接的伤痕,但是却对幼儿的内在产生严重影响,甚至造成幼儿心灵的扭曲,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2幼儿园虐童事件发生的原因分析

幼儿园虐童问题的发生,除了幼儿教师自身的教育观念偏差以外,还包括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如教育资源的配置、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幼儿教育管理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存在偏差

幼儿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同样拥有独立的人格尊严,也应当受到尊重.但是,很多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出现偏差,认为幼儿不懂事,必须要通过体罚、责打才能让他们养成正确的习惯,因此而导致有些教师在教育行为上失当,产生打骂孩子的现象;另外,也有个别幼儿教师在心理上存在缺陷,对幼儿缺乏爱心,通过打骂幼儿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或者从中获取,这也是导致虐童事件发生的直接原因.

2.2幼儿教育资源的配置不科学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尚未完全纳入到义务教育体系中,加之学前教育本身具有公益性,国家在幼儿园的建设与管理方面能够投入的力量十分有限,尤其是很多民办幼儿园,几乎很少有国家资金的投入,只能依靠民间集资或者地方企业赞助;在幼儿园的办学条件、幼儿教师的薪资等方面的投入都较为匮乏,这必然会导致幼儿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幼儿教育的质量也难以得到保障.

2.3幼儿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幼儿园的孩子正处在不会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克制的阶段,所以幼儿经常会出现打闹、不听话等现象,这也成为很多幼儿教师责罚孩子的理由,动辄打骂,但是很多孩子都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在受到幼儿教师打骂时忍气吞声,大多孩子由于受到教师的威胁而不敢将事件的发生告诉家长,所以很多家长都无法在第一事件发现孩子的异常,也会因此而导致虐童问题的恶化.

2.4幼儿教育管理的缺位

通过对虐童事件的总结与观察发现,虐童问题大多发生在民办幼儿园,而这与政府在幼儿教育管理方面的缺位有直接的关系.公立幼儿园在办园条件、教师福利、管理制度等方面都有政府足够的投入与管理,但是民办幼儿园需要依靠社会力量进行建设,而且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而且民办幼儿园的幼儿教师准入门槛很低,甚至没有专业的幼儿教师资格也可以从事教育活动,所以幼儿教育的开展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虐童问题也常常被忽略.

2.5缺乏法律的有效干预

浙江温岭虐童事件在巨大的社会舆论压力下,以“寻衅滋事罪”将当事女教师处以刑事拘留,22天后被无罪释放,面对判罚结果,社会公众存在巨大疑问,为何如此恶劣的行为却不用当事人承担刑事责任,这也反映出我国在幼儿教育法律法规建设方面的缺陷.从当前的法律体系来看,没有一部专门针对或者涉及到幼儿园虐童应该如何判罚,所以只能根据现有法律体系中的虐待罪、故意伤害罪等法律法规进行判处,但是有没有达到一定的危害程度,没有严重侵害社会秩序或者国家利益,所以缺乏具有说服力的法律依据对当事人进行判罚.

3加强幼儿教育管理、消除虐童现象的反思与建议

幼儿教育是一项具有公益性特征的教育事业,为幼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并且保证每个适龄儿童都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针对虐童问题的发生,也同样需要国家和社会的努力,从多个方面着手,构建完善的幼儿教育管理制度,创造安全、可靠的幼儿教育环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3.1加快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进程

从本质上来说,学前教育是一项公共事业,而享受学前教育是每个适龄儿童的权利,也是国家和政府的责任.从当前来看,虐童事件的发生集中在民办幼儿机构,如果不能对民办和私立的幼儿教育机构进行全面,不仅会导致虐童现象的恶化,更会偏离幼儿教育的发展规律.因此,需要加快学前教育纳入到义务教育体系的进程,不断加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资.首先,在公办幼儿园的规模方面需要不断扩大,并且明确幼儿园的办园标准和限制条件,彻底解决适龄儿童入园难的问题;其次,提高幼儿教师的入园门槛,尤其是注重对幼儿教师综合素质的考核,为幼儿教师提供更好的薪资和福利待遇,提高社会对幼儿教师的尊重和认可程度,从根本上加强幼儿教师队伍的建设,才能杜绝虐童事件的发生.

3.2加强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

教师是幼儿教育的根本,如果幼儿教师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不懂得关爱幼儿、尊重幼儿,就无法保证幼儿教育的有效开展,虐童事件的发生也无法避免.因此,要注重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与强化,为人师表,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幼儿教育,充分尊重并且理解幼儿的一切语言和行为,在人格上坚持与幼儿平等的地位;其次要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可以通过自己的能力为幼儿进行知识、礼仪以及艺术等方面的素养培养,而且幼儿教师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拥有丰富的胸怀,才能以和蔼的态度去应付幼儿的哭笑和打闹;最后,幼儿教师要会欣赏,学会欣赏幼儿的纯真,可以在开展幼儿教育活动的过程中融入到幼儿的心灵世界中,这种正面情绪的影响下,自然呈现出和谐、温馨的教育氛围,自然可以遏制虐童事件的发生.

3.3着重关注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

幼儿教师的心理问题,是引发虐童事件的一个重要诱因,所以需要着重对幼儿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给予更多关注.一方面,作为幼儿教师要时刻懂得加强自我心理保健,培养自己良好的个性品质以及健康的心理状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面对幼儿的哭笑和打闹也可以平常心待之;另一方面,幼儿园方面也需要加强对幼儿教育环境的改善,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并且为幼儿教师创造学习和深造的机会,使幼儿教师充分了解到自身心理健康状况对于幼儿教育活动开展产生的重要影响,也可以定期开设心理辅导讲座,帮助幼儿教师解决心理上存在的疑问和困惑,消除他们的顾虑,可以保证幼儿教育活动的健康开展.

3.4促进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

虐童事件的频繁发生不仅反映了幼儿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状况,同时更折射出社会对于幼儿教师的忽略,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体系做保障,使得虐童事件一再发生,却无法对当事人作出合理的判罚.对此,必须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可以借鉴日本、美国等在儿童保护方面立法相对较为完善的国家,结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对虐儿行为的判定标准进行严格划分,制定符合中国特色的儿童保护法、防止儿童虐待的处理办法以及针对虐待儿童做出的判罚标准等等,对虐童的幼儿教师进行严厉处罚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幼儿教师的法律意识,使他们清楚认知虐待儿童的边界,从而在思想上杜绝伤害儿童念头的产生.

3.5社会各方面力量的共同参与

要从根本上杜绝虐童案件的发生,除了政府部门的努力意外,还需要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而在这方面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如香港地区有80%的儿童保护工作是由社会力量完成的,而且社会力量与政府之间建立了商业合作关系,政府通过招标的方式选择合适的社会组织,并且赋予其保护儿童的权利和义务,通过社会力量的有效参与,可以促进幼儿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另外,也要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父母在家庭教育中着重对幼儿进行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教给幼儿一些简单的自卫、求助的方法,可以减轻伤害,为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争取更多有利的时间.总之,幼儿教育是教育的初始阶段,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幼儿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仅在于开发孩子的智力,让孩子掌握基础的知识和节能,更重要的是为幼儿的人格培养奠定基础,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才能在未来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成长为身体健康、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虐童行为具有严重的危害性,对孩子的躯体和心灵都会造成严重的伤害,尤其是对幼儿的性格、情感等方面都会产生永久性的伤害,因此必须要重视虐童问题,通过政府部门、教育部门以及幼儿家庭和社会各界力量的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充满安全感的教育环境,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作者:高桐江 单位:绥化学院

参考文献:

〔1〕杨慧琴.我国幼儿园教师职业伦理制度建设研究[D].西南大学,2014.

〔2〕张起志,张淑满.透过虐童悲剧反思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J].山东教育,2013(05).

〔3〕于涛.我国幼儿园教师资格政策的内容分析[D].西南大学,2013.

〔4〕崔婧.对当前幼儿教师道德失范的研究[D].中北大学,2014.

〔5〕冯宝安.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西南大学,2013.

〔6〕“虐童”事件频出折射当前教育制度严重弊端[H].21世纪,201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