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转变工作思路(合集7篇)

时间:2023-02-27 11:15:45
转变工作思路

转变工作思路第1篇

主动与上级党群组织取得联系并得到他们的支持和督导,及时开展行之有效的宣传调研工作。建立健全基层党的组织,抓点扩面构建思想政治工作网络。建立党政共同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形成一个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纵横交错、点面结合、上下沟通、机构协调的思想政治工作网络体系。与此同时,广开言路,发动机关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基层,及时了解职工思想动态和意见建议,把员工的的合理化意见、建议及要求带进决策层,渗透到决策中。当职工的需要与决策的目标相一致时,蕴藏在职工内部的的驱动力就会得到激发,从而产生支持和参与执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领导的决策就能变为职工的自觉行动,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就有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树立与生产经营和管理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新观念。结合改制企业的实际,重新确立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格局,突出“一岗双责”,要求行政干部学会做思想工作,党群干部必须懂得经济生产。在组织上交叉任职,在具体工作中交叉管理,营造抓管理从思想入手,抓思想为管理服务氛围,发挥思想工作的辐射功能和群体优势。企业改制后,部分职工的价值观念和取向发生了位移,缺乏个人抱负和理想。因此,要积极引导职工爱岗敬业,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荣辱意识、风险意识和忧患意识。有针对性的引导职工调整心态,按照生产经营的需要,强化职工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中心工作,坚持重心下移,重在实干、务求实效,促进思想政治工作下现场、进班组、到岗位,使思想政治工作融入于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引导职工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教育,把教育者得意图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使职工的个人行为目标和方式与企业大局相一致,使职工真正做到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坚持以人为本理念,注意变换角度,换位思考,将不着边际、夸夸其谈的理论说教转化为有的放矢、因人施教的坦诚交流。一方面,采取收听录像资料、板报、宣传橱窗栏,以及班前学习、会议等形式,及时组织学习有关文件精神,传达上级有关精神,讲清改制形势、企业实情、改制政策,增强职工对改制的心理承受能力,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为改制后的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从宏观上要旗帜鲜明地把党的方针政策等“大道理”讲明、讲深,让职工明事理;从微观上要循循善诱地把企业改革和管理举措“小道理”讲清,使职工尽职责。另一方面,要认真把握主攻方向,选准突破口,找准着力点,抓住重要环节,抓好重点阶段。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使职工开阔视野,扩大眼界,接受新观念,产生新追求,迸发新力量。要针对企业的重点、难点,职工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瞄准时机,开展教育疏导工作。

转变工作思路第2篇

摘要:“先污染、后治理”,是政策的被动干预。污染控制司更名为污染防治司,是政策的主动干预。预防为主,是中国环保新道路的方向。在新一轮应对经济危机的建设高潮中,如何防止出现新的重复建设及大量耗能高、污染重、效率低、技术水平落后的生产能力再度形成,是对环保部门的大考。

一、明确污染防治的工作定位

2008年,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升级为环境保护部。随后,原污染控制司更名为污染防治司。从“污染控制”到“污染防治”,不仅仅是一个名称的简单变化,更重要的是这意味着新形势下工作思路的转变。顾名思义,“防”即预防,“治”即治理,预防在先,需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和“治”实现有机结合。而“污染控制”与以往流行的“先污染、后治理”观念有关联。新的名称意味着新的职责和新的思路,要求我们更加重视从源头预防污染,并从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的全过程预防和治理环境污染。

今后一个时期,污染防治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不断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减少污染物产生为核心,以保障群众饮用水安全为首要任务,以防治水、空气和土壤污染为重中之重,完善政策措施,依靠科技进步,注重宏观指导,强化综合协调,加强制度建设,建立长效机制,落实目标责任,加大考评力度,努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保新道路。

按照以上总体思路,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必须尽快实现四个转变:一是从以末端治理为主,向以防为主、防治结合转变,切实落实让不堪重负的生态系统休养生息、再现生机的战略思想;二是从重污染治理的管理向重监督转变;三是从重规划编制向重规划实施的评估考核转变;四是从重管理向重服务转变。

实现四个转变,需要统筹处理好六个方面的关系:

一要处理好综合协调和统一监管的关系。既要行使好污染防治统一监管的职责,也要注重综合协调,充分发挥好各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性。二要处理好宏观指导和微观服务的关系。要牢固树立加强宏观指导的意识,同时也要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建设,努力做好协调服务。三要处理好全面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在重点做好水、气、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同时,也要兼顾到噪声、光、恶臭、固体废物、化学品、机动车的污染防治工作。四要处理好国家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地方政府是环境保护的责任主体,国家部门既要做好监督指导,也要采取切实措施充分调动地方防治污染的积极性。五要处理好统一部署和分类指导的关系。污染防治有共同的规律,需要统筹安排,但各地所处的自然条件和发展阶段不同,需要分类指导。六要处理好总结经验、汲取教训和破解难题的关系。在水、气、土壤等领域,要总结一批好的典型,认真汲取污染教训,研究解决污染防治中存在的一些难题。

二、完善六项工作机制

通过深入总结北京奥运期间空气质量保障的经验,以及淮河、洱海、滇池、太湖等流域污染防治工作的经验教训,新时期的污染防治工作,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六个方面的工作机制。

第一,建立全国污染防治形势综合分析评估机制。定期对全国污染防治形势、变化趋势进行评估、分析和预测,污染防治状况评估报告,反映我国污染防治工作存在的问题、原因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为高层领导决策提供依据。同时,辅以重点行业污染状况评估、城市环境发展状况评估。

第二,强化污染防治目标的评估考核机制。一是建立省界断面水质考核制度,并辅以经济奖惩和污染补偿;二是完善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的评估考核制度,对重要水源地、重点流域、区域、海域和危险废物等污染防治专项规划的实施情况开展定期调度和评估考核,结果上报国务院并向社会通报。

第三,推行“以奖促治”的治污资金分配机制。中央对地方政府改善环境质量且达到污染治理目标的行为进行经济奖励的新机制的实施,改变了以往的“项目补助”形式,有效地促进了地方政府对环境质量负责,实现了责任和权力统一,大力调动了地方政府的污染防治积极性。新的机制将使我们从筛选项目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将主要精力放在对环境质量改善的监督上。

第四,深化污染防治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城市环境综合整治考核,是围绕城市空气、水、固体废物、噪声以及机动车等污染防治工作开展的一项综合性的“约束”考核机制,今后要努力促使城考结果成为城市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创模”(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则是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激励”机制,能够有效调动城市政府污染防治的积极性,今后要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使创模成为推动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的有力“抓手”。

第五,建立部门协调、区域联动机制。发挥好统一监督管理职责,多与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充分调动各部门污染防治的积极性。建立跨省界上下游联动机制,联合治污。建立区域治污协作联动机制,加强城市群内的区域环境合作,合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污染减排,着力解决区域性的大气污染问题。

第六,完善污染防治的公众参与机制。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制度,将污染防治的工作信息及时公诸于众;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保障公众的环境知情权、监督权,建立起最广泛的污染防治统一战线,建立完善企业尤其是上市企业的环境行为信息公开制度,逐步建立企业环境等级评定制度。

三、探索新形势下的环保新课题

转变工作思路第3篇

【关键词】班主任 转变 引导

班级是学生成长的摇篮,一个学生的大部分在校生活都与班级相关,班主任的工作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班级这一成长摇篮中的学生能否感受到温暖和关爱,班主任的工作甚至影响学生一生的人生轨迹。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主任应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当前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班主任需要管理的学生越来越“复杂”,使班主任工作越来越觉得艰难和辛苦,甚至无解。

以往的学校教育中用“严管”“狠管”“压制”等方法曾经涌现过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班主任和教育工作者,也培养过一代又一代的精英人士。但目前由于社会背景、家庭环境等影响,对学生似乎越来越不适合采用传统的“管”“压”等硬方法。那么如何转变班主任工作的思路呢?

首先班主任工作是琐碎的,作为一个班主任,不仅要有爱心,更要有耐心、细心和恒心。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核心,是灵魂。班主任不仅要做班级的“管理者”,更是要做学生无微不至的朋友、学习上的良师益友。在实际的班级工作中,班主任工作最好慢慢不用“管”字,不要在“管”上做文章,而应突出在“导”上。班级是由众多活跃的分子组成的一个整体,如果我们过多强调“管”而忽略了“导”,就会使每一个分子失去原有的活性和成长规律,使班级成为“一潭死水”,如果造成这种局面,可以说这就是班主任工作的败笔。

一个好的班主任管理好一个班级绝不仅仅是靠“管”、靠“压制”,而是要靠威信和尊严来实现的,而班主任的这种威严绝不是“严管”“狠管”管出来的。大量事实证明,学生最喜欢尊敬和爱戴那些真心爱护他们、关心帮助他们、理解他们的老师,自古有“亲其师而信其道”,只有这样的老师,班级教育的效果才最明显。孔老夫子的七十二弟子皆因为崇拜孔子的人格以及孔子平易近人的教育教学方法,才纷纷报其门下而最终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七十二贤人”。这些皆是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是有感情、有自尊、有理智的活生生的人,这就决定了他们不仅需要知识、道理的满足,同样也需要精神上人格上的慰藉,这是教育工作区别于其他工作的本质所在。

教师无论面对多大年龄,多复杂的学生,师生之间应永远是平等互携的。班主任工作出发点首先必须是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给他们自信,给他们自尊,然后才是教育学生和管理学生,而相仿的这种管理就显得容易多了。当学生认可了班主任的“道”,认可了班主任的平等尊重行为之后,班级的行为就是一个自觉的行为。在这其中班主任只要适时地科学地引导和细致而耐心地帮助,工作就容易多了。

“导”,引导,疏导,就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服教育,即春雨润物般的细致入微的思想教育工作。在我们心中,首先必须树立这样一个思想:“引导”学生,必须要允许学生说“不”,要尊重学生的感情、意见和建议;我们不要用老眼光、老思想来看问题,当学生跟我们说一声“不”,就必须马上进行扼杀和打击,因为学生挑战了我们的权威,这样是不好的;相反的由于我们的这种“家长制”的作风,可能会造成学生与老师的对立,有时候后果都无法收拾,因而我们应尊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允许他们说“不”。班主任要抓住教育时机和讲究教育方法,才能达到教育学生的预期目的,固然这就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充电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总结和学习教育的艺术技能和方法。

有很多班主任总是觉得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没错。但是越来越难管不是学生的错误,也不是社会的责任,更不是家长的负担,是因为现在的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机会接触以往的学生无法接触到的更多的新鲜事物,我们班主任要做的是寻找和研究适合现在学生的教育方法、引导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尊严和成长规律。以往的很多硬方法我们不能迷信的迟迟不放。

转变工作思路第4篇

关键词:工会组织;广大职工;维权意识

中图分类号:D412.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35(C)-0050-01

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在中国工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代表中华全国总工会第十四届执行委员会做了题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动员亿万职工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提出:坚持“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树立和落实“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工会维权观。工会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是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第一线。加强工会建设,重视基层、活跃基层,努力把基层工会建设成为组织健全、维权到位、工作规范、作用明显、职工信赖的基层组织,对于团结全体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创工会工作新局面

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王兆国在中国工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提出,全面落实《企业工会工作条例》。作为企业工会,要做好新时期工会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和动员广大职工,动员广大职工倾心投身企业改革,在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作用,推动了企业各项工作的全面提速。

(1)以生产经营为中心,广泛深入开展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发明创造等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把有效开展劳动竞赛作为工作的重点强力推进,围绕提高职工技术水平和操作技能、开展多工种、多形式、高层次的竞赛活动“凝聚职工、服务企业、以人为本、营造和谐”,进一步保护和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最大限度的把广大职工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企业发展这个奋斗目标上来;注重完善各项激励措施,通过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技术攻关和技术改进等开展创新活动,例如:职工提出建议有采纳奖;开展自主管理活动有课题结题奖。

(2)要充分发挥职工参与企业改革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排忧解难,服务企业,当好“服务员”工作,帮助职工更新观念,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从而达到使职工理解、支持和参与改革的目的。搞好源头参与,工会通过源头参与平等协商,从源头上为职工群众争取合法的权益。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广大职工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3)深刻理解“以人为本”的理论基础,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加强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组织队伍建设,勤于完善提高,才能在推进安全发展中开创工会劳动保护工作新局面。工会组织要自觉地服从党组织的领导,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了解职工群众的愿望,要自觉地服务于教育大局,要主动的密切配合行政工作,推进企业安全管理,加强工会群众监督,强化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力度,从根本上杜绝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创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生产环境。

二、履行工会职能,主动依法科学维权

工会是党联系广大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的劳动权益的组织者,在企业发展和职工个人成长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新时期党和政府对工会工作的要求与重托,反映了广大职工的热切期望,也是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特别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企业工会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履行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职责,只有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才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对企业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犯职工合法权益,工会组织应主动作为,积极作为,理直气壮替职工说话,能挺身而出帮群众解难,为职工讨回公道,绝不允许损害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存在。要履行职责,切实加强保护职工权益的力度。

总结:总之,思路决定出路,眼光有多远,发展之路就有多宽。以创新的思想,熟悉工会工作的特点与规律,工会工作唯有不断创新,才能保持活力,自觉贯彻执行工会工作方针和总体思路,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会工作创新发展,转变方式、调整结构,只有这样,工会工作才能获得不竭的动力,才能充分体现出群众工作的本质属性。更好的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工会工作才能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始终与时俱进,使工会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能不断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伊春市带岭区总工会

参考文献:

[1]蒋德仁.试论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创新发展[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转变工作思路第5篇

为适应交通运输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运管处在继续坚持和秉承好的传统和作风,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坚持运用先进的理念,科学的管理,优质服务的同时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强队伍建设,不断提高运管人员的素质,围绕客运,货运、维修业、以及驾培、运输服务业等方面,从过去的批证、批线、批修理厂的职能逐步转向公共服务为主体的职能转变。当职能转变一步步走向深水区时,暴露出来的问题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研究这个问题势在必行。

一、 新时期道路运管职能转变前的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路运输管理经过了以行业开放、职能转变、政企分开等主要内容的一系列改革,逐步建立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运输管理体系。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道路运输业又面临一系列新的矛盾与问题。为此,《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以加快交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积极推动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交通发展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是运输结构、布局的不断优化和效益的不断提高,还包括交通运输体制和管理的不断创新。其中,道路运输管理职能的进一步转变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具体来说,就是更加关注民生,搞好服务。职能转变势在必行。那么职能转变前的运管职能是什么呢?具体说可以批证、批线、批修理厂,真可谓是权利很大,运管部门在业主心中的威信也很高。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特别新时期以来,运输经营集约化的今天,运管管理职能不断地被弱化,一些新的问题和矛盾不断暴露出来,一是运管职能被分解。部分省(市、区)平行设置或重复设置多个运管机构,人为将运管职能分解,既造成道路运输行政许可主体混乱,又割裂了道路运输子行业之间的内在联系,破坏了道路运输市场及其监管的统一性,为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制造了障碍。二是职能调整进展缓慢。有的地方将职能落实到运管机构,有的则另设管理机构,造成系统内部的职责交叉和多头管理。三是重收费轻管理、重处罚轻服务。成品油价格与税费改革前,由于自收自支的单位性质,导致基层运管机构“重收费、轻管理”以及“以费养人”,对市场监管等职能落实不到位。为了稳定队伍,保障开支,个别经费不到位的运管机构又出现了“重处罚、轻管理”,“以罚代管” 的问题。四是随着运管职能逐渐转变,运管机构从管的职能退出来,业主告状不断增多,业主之间争抢客源的现象日趋激烈,致使运管部门的量成倍上升。这无疑的就给运管机构提出一个新的课题,运管人员缺少,特别是缺少那些素质高又有一定协调能力的人。过去,运管机构的权力很大,现在权力弱化,竟剩下“责任”。因此,运管机构要不断培养那些责任心强、业务能力强的新人才将成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当务之急。

上述突出的问题严重制约了运管队伍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全国现有运管人员中,省级运管人员占1.77%,市级占18.63%,县级占79.6%。省、市、县运管人员中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分别占职工总数的87.29%、83.86%和73.05%这样的比例不仅反映了具有经济、管理、行政、法律、运输、物流等专业知识人员的缺乏,还反映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人员编制标准陈旧,贯彻执行不一。二是缺乏统一的录用标准,进出机制不畅,培训教育滞后。三是运管机构经费保障不足,现在的经费拨付还是费改税时期按人头费的老作法,几年来工资连续上涨,市场物价连续上涨,唯独运管经费不涨,客观上造成运管部门责任大,权力小,利益小,这样就给运输市场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难度。四是队伍装备不规范。

因此,在交通运输大变革、大发展的新时期中,对运管机构职能进行调整、规范,加强运管队伍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二、 新时期运管职能转变后如何应对几点思考

面对运管职能转变后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我们认为应向“搞好服务方面转变”加以解决。首先要转变管理观念,创新管理手段。道路运政机构的管理理念要从运用行政手段向法律和经济手段转变。从“重收费、重处罚”向“重监管、重服务”转变,从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转变,重视行政规划和指导。做好客运线路发展及运力投放规划、公布和实施,完善客运线路布局和客运网络体系,合理安排客运线路;引导运输经营者合理投放车辆,调整和优化运力结构;解决跨市、县等重点热线班次运力难和运力投放不足等问题。其次,扩大监管范围,建立和完善绩效考核制度。积极主动扩大监管范围,对行业进行事先、事中、事后整个过程的动态监管。加强道路运输行业和市场的诚信体系建设,树立标杆企业,激励企业加强管理并提供优质服务。再次,建立和完善电子商务系统和社会公众服务交流平台。建立电子道路运输发展规划系统、电子政务管理系统、电子办公系统、电子培训系统、电子法规政策系统、业绩评价和社会公众满意度评价系统;建设道路运输车辆、营运驾驶员和经营业户数据库;建立和完善道路运输公共服务信息交流平台,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查询、公众投诉、求助服务等,全面推进运管政务公开,扩大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最后,加强对运管人员的培训。提高运管人员对政策、法规和安全的认识,培养运管人员的服务意识,在做好人员的考核和录用工作的同时,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转变工作思路第6篇

关键词:差生教育;转化;思路

著名的教育家指出:“学校的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坚持不懈地在全体学生包括差生的发展上下功夫”。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达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素质教的目的呢?这就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教育转化差生成为当务之急。差生这两个字无论出现在教师或家长的眼里,都是非常头疼的词。而又是实实在在存在的问题。

    差生在一个班集体中是一般不可低估的力量。他们虽然成绩差,甚至双差生。但是,这些学生往往具有爱劳动、有特长、易交友、重感情的优点。然而教师为抓成绩而忽略了他们的“闪光点”。久之,这些差生便容易产生失落感,长期形成一种逆反心理,或许真做些不可思议的事。他们有时在校内故意捣乱,起哄、教唆他人、群体性强,有时到校外惹事生非。对他们如果长期放松德育教育,那么他们便甘当名副其实的学差生,与教师脱离交往或许格格不入。因此对差生的教育非常重要。差生一般具有下列特点:一是“自我主义”表现强,自我约束力差 :二是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厌学、求知欲低,观察力薄弱,思维力较差;三是有自卑感 ,多变性。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来转化差生的工作思路。

一、 从情感式的素质教育入手

差生由于长期处于班集体的下游地位,心理上不免产生自卑感,认为教师,同学老是瞧不起他们。尽管自身有不少优点,也不被公认,长期下去心理上形成一种抵触的幕账。将教师的管理曲解为与“跟自已过不去。”如果单纯地用批评指责的硬办法去教育,容易激起新的反抗行为,更加刺激了心理上畸形的老茧。针对差生的特殊心理,可以交换方法,不妨来个“曲线救国”。我认为在感情上进行素质教育是个可行的方法。在情感上打开缺口,经过情感投入让他们在内心引起触动,自发性的闭门思过,深悔过失。

首先,对他们提高信任度,在教师眼中差生应是一股可信任的力量,甚至在大型活动中大显伸手。对他们的点滴成绩,教师都要不失时机地为他们树立威信。莎土比亚说:“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缺乏自信乃是失败的原故。”

  其次是用爱心温暖他们冰冻的心。教师可以向差生敞开心扉,道明自已的喜怒哀乐,使差生感到自已是教师可亲近的人,这样教师将唤起他们沉睡的心。感情上的素质教育是一首无言的诗,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 从示范性素质教育入手

对差生的素质教育,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向他们传授正确的道理,引导他们走正确的人生之路。由于差生是一个特殊的阶层,对他们的教育也不能一概而论。教师一旦与差生融洽关系,便有了素质教育的最佳条件,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认真研究他们的心理。差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执拗的性格,他们往往潜藏着“不见免子不撒鹰”的固执心态。对高谈阔论,不讲实效,他们往往不成认是苦口婆心或知识渊博,而是出于一种“马列主义装在手电筒里,只照别人不照自已”的反常心态。对于这种心态支配下的差生,用说服教育去达到目的,显然是必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将大大超过言论的教育作用。平时上课教师早到晚走,遵守校规,惜时如金,差生如自由散漫便自愧不如。教师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也理直气壮。在有益的社会活动中,教师积极参与,差生便认为集体争光是光荣之事。总之,在教师的示范影响下,差生自觉或不自觉的规范行为,久而久之,使其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惯,这与教师的示范教育有很大关系。

三、 从持续式素质教育入手

对差生的素质教育仅靠感情上的软化与教育者的作用远远不够,持续式素质教育是教育中有力的一面。一般讲差生的犯错次数远远超过一般学生,他们或许是因逃避学习,起伏不定,情绪反复,特别让教师气氛。对这些现象,一般教师恨不得将他们开除,方解心中之烦。如在这时盲目处理有可能逼他们破碟子破摔。教师不防把差生的第一次犯错当成的一个新起点,趁他们在事实面前无法逃避之机,并将悔过与出路相统一。这样教师用教育与纪律约束方法抑制差生的缺点,有力阻止他们向错误方向发展。

    我认为教师转化差生的途径主要有下列三点:一是沟通;二是关爱;三是表扬。差生的具体表现为:一讲就烦,一做就难。你要这样,他搞那样,故意对着干。因此他们的学习马虎,生活随便,言行粗俗。要制止这种态势的发展,我认为沟通是转化差生的必由之路。著名教育家指出:“凡是教师缺乏爱护之心,无论品格还是智慧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

任何差生都有进取心,他们渴望成功,渴望进步,渴望得到教师的爱。因此教师对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要给予特别的爱。在班内,首先做到:1、选拔干部要关爱差生;2、课堂教学要重视差生;3、课外活动要器重差生。调皮学生一般都具有管理才能的基本素质,如大胆、主动,能独当一面。作为教师通过全面了解后,应把那些积极要求进步的调皮学生选 拔到班干部的行列。我在班里曾经有意启用调皮学生管纪律、管劳动、管卫生,他们不但管住了自已,而且管好全班。可以说,这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逐步向学习上迁移,差生的转化就成功了一半。我在教学活动中往往注重为差生设奖。如某同学考试虽然不及格,但比上次多考几分,这就值得表扬。某同学在评比中虽然不够优秀学生档次,但在某些方面有长处或进步,也给予表扬。作为教师,不但不要吝啬差生的口头表扬,而且要用好书面表扬这个点石成金的法宝。学生看到教师在赞美自已,心里就会有成功感,其进取心就会越来越强烈,求知欲就会越来越高涨,从内心上,表情上充满喜悦的情神。

    总之,转化差生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作为教师,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理解差生。差生的转化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素质教育之花就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耿辽;也要注意抓中间[N];中国教育报;2000年

[2]杨春成;素质教育使差生变好生[N];广西日报;2000年

转变工作思路第7篇

摘 要:本文笔者结合相关理论和工作实践,对于新形势下企业效能监察工作如何转变思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关键词:企业 效能监察 思路

随着形势的发展,企业效能监察工作要实现效率、效果最大化,必须进一步放开视野,转变观念,无论是选题立项、工作思路,还是监察的内容、方式方法,都应与时俱进,随势而变,求深求实。本文试就此谈几点浅见。

一、在选题立项上,由偏重局部治标,向多层面深层次转变,不断拓展效能监察工作领域

目前,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主要注意力大都集中在一些“敏感”部位,选题立项的重点为基建工程、物资采购等方面,这在企业效能监察的初期是必要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改制重组,管理机制的逐步健全完善和效能监察工作范围的扩大、职责的延伸,如果仍停留在以往的工作思维上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转变工作思路,拓展工作层面与层次。

首先,从效能监察工作的基本任务、职责范围来看,拓展工作层面与层次是新的职责所求。根据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意见》,企业效能监察的基本任务是:对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企业内部制度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监察对象履行岗位职责及从事管理活动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企业管理效能、效率和效益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纠正和处理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违规违纪行为。从中可以看出,过去选题立项,只是涉足了效能监察工作的一部分,有些方面我们目前还是“空白带”,新的工作领域使得效能监察工作的范围更广、任务更艰巨。诸如,监督检查企业有无令不行、禁不止,不顾大局,有章不循、有法不依等行为;在生产管理、技术管理方面有无效率低下、忽视质量,造成完不成任务或质量事故的现象,以及劳动、人事、教育、信息等管理活动,都在效能监察的范围之内。

其次,从企业效能监察面临的形势来看,拓展工作层面与层次是大势所趋。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育,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利益关系日益多元化。这些因素的同时并存,对企业效能监察工作提出了挑战,增加了难度。同时,伴随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深入,我们在效能监察中还会碰到更多的新情况、新问题,并且有的问题用老的办法已是难以解决的。

其三,从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来看,拓展工作层面与层次是当务之急。我们必须看到,有的企业因管理不善,致使大量资金被截留、挪用、贪占;有些专项资金以专款专用的名义被变相地侵吞、挥霍、私分;在企业重组改制中,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时有发生;因主观武断,瞎指挥,导致重大责任事故不断;因决策失误、粗放管理等行为造成的损失浪费惊人等等。

二、在监察时机上,由事后监察为主向事前、事中监察为主转变,重在超前介入,全程监控

所谓超前介入、全程监控,是指在企业的重要决策出台之前和重大经营活动立项之初就及早介入,提前就位,从源头上把关,并把效能监察活动贯穿于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以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

其实,效能监察的“关口”前移,这一提法早已有之,但在具体操作中,却往往又表现为事后监察的居多。究其原因:一是思维定式使然。因为自企业开展效能监察以来,选题立项的目标大都是已经完结了的项目,只能采取事后监察的形式,并且也见到了较好的效果,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先有“的”,后放“矢”的思维定式;二是介入氛围所限。由于有些监察对象被监督的意识较淡薄,对效能监察的提前介入还“不习惯”,有的采取回避的态度,有的干脆把效能监察拒之“门外”;三是监察底气不足。有些监察人员对何时提前介入,介入后应做哪些工作,做到什么程度心中无底,特别对那些专业性很强的项目不好把握,于是事前选择了放弃。当然,最根本的原因是,“不愿监察、不敢监察、不会监察”的问题没得到彻底解决,对事前监察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还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提前介入的工作方略。

相对事后监察来说,事前、事中监察就显得更主动、更有优势。其一,能起到从“源头”上设防的作用。可以防患于未然,即便中途出了问题,纠正起来也要容易得多,给企业造成的“内伤”也不太严重;其二,对监察对象有威慑作用。由于效能监察人员参与其中,使一些想“不规矩”的人,也不敢、不便“轻举妄动”;其三,便于加强和改善管理,能起到导向、督促和服务的作用。所以,事前监察是基础,事中监察是保证,事后监察只宜作为效能监察重要的补充。 三、在工作原则上,由“外圆内方”向“内外同一”转变,摆正“二者”关系,消除监察“特区”

企业要生存,就要适应市场法则,有时为了拿到项目,也用尽了各种办法,其中有些做法甚至踩在“线”上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效能监察成了把“双刃剑”,无论偏向哪一边,都会对另一边有所“伤害”。那么,应如何把握这个“度”?

第一、两者利益都必须维护,但前提必须是合法。在这里,外圆,是市场之道,内方,为廉洁之规,内外有别,不等于内外无规,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监督、放弃原则,这是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铁律和底线。

第二、对市场具体运作行为,可不干预,但不是放任不管。出于对闯市场艰难的考虑,为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这些年来,企业监督部门对市场运作中的某些行为实际上是持“默认”态度,在监督中大都采取“区别对待”,已是不争的事实,但这不等于对其坐视不管,使之成为效能监察的“特区”,不干预不等同不监督,只是监管的方式方法更灵活、更策略。

第三,有所为,有所不为,是为了更有作为。有所“为”,就是为了有所“不为”,把该管的管好,把该放的放开,做到宏观管住,微观搞活,方向把正,让企业在政策和法规的“尺度”内,自主、健康地运行,只要不违规、“出格”就不过多干预,监察部门则可以腾出更多精力来研究政策,当好参谋,搞好服务,从而达到实质意义上的“无为而治”。

具体到工作中,应努力做到“四个创新”:

一是创新观念。企业监察部门要自觉摒弃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旧的和不合时宜的观念,树立服务“第一要务”的责任意识;纠正效能监察是“种别人的地,荒自己的田”等模糊认识;克服怕效能监察干扰了生产经营的正常秩序,怕查出问题影响企业声誉、堵了企业的路子等顾虑,坚定信心,理直气壮地开展工作。

二是创新体制。要切实加强对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的领导,将效能监察工作与生产经营、安全承包、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相统一,同步布置、同步检查抓落实。

三是创新领域。要把监察视线向经营管理的深层次延伸、向合资合作股份制企业延伸,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这一目标,将目光逐步向产权交易、技术改造、赔偿费用、对外项目等领地延伸。要做到国有资本投到那里,效能监察工作就要开展到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