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放管服工作方案(合集7篇)

时间:2022-06-07 21:10:56
放管服工作方案

放管服工作方案第1篇

“放管服”改革不到位问题清理整改“回头看”工作方案

 

按照省、市 、县“一问责八清理”专项行动整改“回头看”安排部署,结合我局“放管服”改革工作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着眼于最大程度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聚焦专项行动发现问题的整改,在全县组织开展“放管服”改革不到位问题清理整改“回头看”,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对照检查,深化标本兼治,强化担当负责,集中推进整改落实,巩固深化专项行动成果,加强纪律和作风建设,确保省、市、县“放管服”改革政策措施落地见效,不断提高企业和群众的“获得感”,为加快建设创新驱动经济强县、生态宜居美丽xx新局面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压实责任。局领导班子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主要负责同志既是整改落实的第一责任人,也是清理整改“回头看”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班子成员要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强化责任担当。坚持“谁的问题谁整改”,明确问题整改的时限、标准和具体责任人,狠抓整改落实。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用问责倒逼责任落实。

(二)坚持分类整改。对清理整改“回头看”发现的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情况分类处置。对已经取得成果的事项和基本到位的问题,要采取有力措施,防止反弹回潮;对能够当即整改解决的问题,要加强跟踪督办,限时办结;对一时难以整改到位的问题,要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持续用力;对新发现的问题,要从重处理,体现越往后执纪越严,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获得感。

(三)坚持依法依纪处理。以事实为依据,以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为准绳,根据清理整改“回头看”发现问题的事实、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予以相应处理。对敢于担当、推进有力、成效明显的,予以通报表扬;对落实责任不力、进展迟缓、效果较差的,进行约谈、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敷衍塞责、弄虚作假,搞形式、走过场,以及监督执纪宽松软的,依据问责条例严肃追究责任,坚决防止和纠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

三、主要任务及责任分工

对2017年“放管服”改革不到位问题专项行动发现问题整改情况进行全面检查,重点检查专项行动中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坚决纠正和查处清理不深入、整改不认真、解决问题不彻底,制度建设不到位等问题。一是针对过往清理发现的问题,认真查看整改是否到位、追责是否落实、制度建设是否有效管用,重点排查整改不到位的问题。二是针对发现的清理整改不到位等情况,建立工作台账,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进行分类处置,明晰整改责任,加强督导检查,确保整改落实。三是对整改处理不认真、解决问题不彻底、制度建设不到位的,追责问责。四是组织开展制度清理,真正建立起有效、管用的制度体系。

我局牵头全县“双随机一公开”工作,涉及25个部门,根据该项工作的要求,对涉及的相关文件、制度以及各项规定工作进行逐项检查、核实、对一些重点项及时补充,对不到位的及时整改。

四、时间步骤

“放管服”改革不到位问题清理整改“回头看”工作自2018年3月开始,9月底结束,共分为4个阶段。

(一)调查研究、动员部署阶段(3月至4月)。成立局“放管服”改革不到位问题清理整改“回头看”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负责研究谋划工作开展,制定工作方案,安排部署有关工作。

(二)自查自纠、整改落实阶段(5月至6月)。对管理范围内的清理整改“回头看”事项进行自查自纠,对照台账逐项认领,本着“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明确整改责任人、工作措施和完成时限,认真整改落实,逐一销号管理,完成整改的要列出清单,未整改完成的要制定具体整改计划,确保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整改见成效。

(三)全面总结、巩固成果阶段(9月)。对清理整改“回头看”工作认真进行总结分析,建立完善长效机制。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高度重视,将清理整改“回头看”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摆在突出位置,切实抓好组织落实。

(二)落实主体责任。各分局各股室是“放管服”改革不到位问题清理整改“回头看”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对照工作方案确定的责任分工,研究制定具体工作措施,扎实组织推进。

放管服工作方案第2篇

一、进驻原则

按照“便民、高效、廉洁、规范”和“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原则,认真落实“三集中三到位”要求,将与企业、群众密切相关的政务服务事项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办理。我县具有行政审批服务职能的县级部门和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单位,全部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窗口集中受理和办理各类服务事项,坚决杜绝政务服务事项办理“体外循环”、申请人“两头跑”。

二、进驻部门

已进驻及拟进驻部门(25个):县发改局、县教育局、县安监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自然资源局、县住建局、县交通局、县水利局、县农业农村局、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旅游局、县卫生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应急管理局、县林业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县医疗保障局、县税务局、县生态环境局、县残联、县农业银行、县邮政公司、 团县委、县妇联、。

三、进驻方式及窗口设置

根据“三集中三到位”要求,按照“集中审批职能、整体进驻、审管分离、充分授权”的模式进驻政务服务中心。单位采取职能归并的方式,将单位审批服务职能集中到一个股室,成立行政服务股;行政服务股整体进驻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窗口,负责本单位所有政务服务事项的办理,其他股室不再办理政务服务事项,主要负责事项管理和监督。窗口实行首席代表制,单位对窗口首席代表依法充分授权,除法律法规要求必须由单位法人代表审签、集体讨论决定和报政府或上级部门审批的事项外,其他事项由窗口首席代表审核办理,对必须由单位法人代表审签、集体讨论决定和报政府或上级部门审批的事项,做好初审、协调和衔接工作。

各进驻单位必须选派优秀的人员进驻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工作。建立窗口工作人员AB岗制度,A岗为前台常设岗位、B岗为后台流动岗位,A岗因故不能在岗,B岗随时顶上,确保窗口服务岗位工作时间不断档、不缺位;执法单位窗口人员必须具备行政执法资格,持证上岗。非政务服务中心编制的窗口人员无特殊情况单位不得中途调换,因特殊情况确需调换窗口人员的,须经原单位同意,并确定顶岗人员,报县政务服务中心备案。

四、功能布局

政务服务中心大厅位于县职教大楼一楼,大厅改造提升后,除已进驻窗口外,还可提供20个窗口。按照“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的要求,根据办理事项领域、办理流程关联度、办理数量多少等优化窗口布局,提升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式”功能,形成面向企业群众“一条龙”审批服务和公共服务等政务服务集中办理平台。拟将政务服务实体大厅功能分区如下:

一楼东区(便民服务大厅):一是人社医保服务区:人社局、医疗保障局;二是综合服务区:残联、保险公司、新农合。

一楼西区(审批服务大厅):一是经济审批区:市场局、税务局、食药局、安监局、农业银行;二是工程审批区:住建局、发改局、自然资源局;三是农业农村区:农业局、水利局、林业局、交通局、生态环境局;四是社会事务区:民政局、卫生局、文旅局、退役军人局、应急管理局、邮政公司。 

一楼中区(自助服务区、群众休息区):群团志愿服务岗:团县委、县妇联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成立县政务服务中心搬迁入驻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胡江涛任组长,县政府办主任梁高峰、县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杨本锋任副组长,各入住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政务服务中心,由政务服务中心主任韩刚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精心准备。入驻单位要按照《永寿县人民政府关于向行政审批服务局划转行政许可事项的通知》(永政办发[2018]83号)要求将事项进驻窗口(《划转至县行政审批服务局行政许可事项目录》见附件1),并授权到位。要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年富力强的优秀人员到窗口工作,确保工作力量到位。常驻窗口单位将《窗口首席代表任命书》(附件2)、《授权委托书》(附件3)、《窗口人员进驻名单》(附件4),以正式文件格式一式三份,于6月  日前报县政务服务中心,电子档报送(ysxxzspfwj@163.com)。政务服务大厅配备有前台办公桌椅、客户椅和接待椅,电脑、打字复印一体机、扫描仪、高拍仪、后台办公桌椅等办公设备和电话的安装均由县财政解决。

放管服工作方案第3篇

为进一步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减少办事程序、缩短办事时限、落实服务承诺、助推项目建设,全力打造环节最少、时限最短、门槛最低、效率最高的一流营商环境,根据省市区总体部署,结合工作实际,现制定印台分局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省市区深化“放管服”改革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部署要求,进一步放宽准入,压缩项目审批、企业开办时间,激活市场潜力;进一步降低交易成本和企业负担,帮助企业轻装上阵、聚力发展;进一步创新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提升监管效能,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优化公安政务服务流程,最大程度利企便民,努力实现“最多跑一次”甚至“一次都不跑”,减少企业群众生产生活成本,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动力,为全区追赶超越发展提供优质服务和法治保障。

二、组织领导

分局成立全区公安机关“放管服”改革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人员组成如下:

长:

区政协副主席、分局党委书记、局长

副组长:

张正询

分局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政委

孙会新

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黄耀明

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杨春保

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

分局党委委员、政治处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分局办公室,张翔兼任办公室主任,王国强任办公室副主任,成员为分局政治处、办公室、刑侦大队、治安大队、经侦大队、督察大队、国保大队、法制大队、网安大队及各派出所主要负责同志。

三、任务安排

(一)

简政放权方面

1、继续深化“双随机、一公开”。(责任单位:政治处)

2、现有行政许可事项动态管理,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在确保安全、强化监管的情况下,提出清理或保留的意见,做到能简就简、能放就放。(责任单位:政治处、法制大队、治安大队、禁毒大队、国保大队)

3、对治安管理的重点行业、场所,简化企业开办程序,压

缩开办时间。(责任单位:治安大队)

4、落实出入境证件签发管理要求,确保“放得开、管得住”。(责任单位:国保大队)

(二)便利服务方面

5、优化户籍、出入境等窗口服务,进一步简化程序、压缩时限、降低费用、减少证明,营造热情高效的服务环境。(责任单位:治安大队、国保大队)

6、将防伪印章刻制企业全部纳入公安印章管理系统,防伪印章刻制即时自动备案,新开办企业凭营业执照或企业名称核准通知书即可选择全区范围内任何一家合法的防伪印章刻制企业现场刻制印章,力争为新开办企业免费提供刻制公章服务。(责任单位:治安大队)

7、贯彻落实《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五个一律”工作规定》。(责任单位:治安大队)

8、优化提升往来港澳台签注“24小时自助服务”,做到“马上办、就近办、智能办”。(责任单位:国保大队)

9、推行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完善外国人才引进制度,外籍华人可以一次办理5年内多次入境有效签证或5年有效居留许可。(责任单位:国保大队)

10、推进便利华侨和港澳台人员出入境证件社会化应用。推动有关主管部门有效提升相关出入境证件社会认知度和使用的便利性,实现在银行、税务、交通、教育、医疗等一系列领域的全面推广应用。(责任单位:国保大队)

(三)网上服务方面

11、推动“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落地应用。指导协调各单位在“互联网+”平台铜川站部署创新事项,做好陕西可信身份认证平台相关事项申报流程优化和材料简化建设配合工作。(责任单位:

办公室、治安大队、禁毒大队、督察大队、国保大队、法制大队、网安大队、)

12、推进智慧型出入境窗口建设,推广使用全省公安出入境微信公众平台,形成数据共享,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高效服务模式,实现部分出入境业务“网上办、指尖办、随时办”,提高现场办证的效率。(责任单位:国保大队)

(四)法治保障方面

13、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持续抓好市场环境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问题整治,全力做好涉企经济案件侦办工作,依法严厉打击制售伪劣商品、欺行霸市、强买强卖、强揽工程、金融诈骗、非法集资等破坏营商环境的违法犯罪行为。(责任单位:刑警大队、治安大队、经侦大队)

14、继续开展打击虚开骗税违法犯罪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暴力虚开发票”犯罪行为,深入研究打击涉税犯罪工作,探索建立防范和打击涉税犯罪工作长效机制。(责任单位:经侦大队)

15、依法保护企业知识产权,严惩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和不正当竞争行为,将故意侵权行为纳入企业和个人信用记录,并依法严厉打击。(责任单位:经侦大队)

16、坚决落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家财产权政策措施,审慎采取相关强制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利影响。规范民营企业涉案财产处理,严格区分违法所得和合法财产、个人财产和企业法人财产、涉案人员个人财产和家庭成员财产。(责任单位:治安

大队、刑警大队、经侦大队、法制大队)

17、对涉企案件全力开展追赃挽损,依法启动紧急止付和快速冻结机制,对涉案资产依法及时返还。(责任单位:刑警大队、治安大队、经侦大队、法制大队)

18、对企业举报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案件线索,在7个工作日内反馈初步核查结果。(责任单位:治安大队、经侦大队)

19、完善民营企业维权机制。建立完善民营企业诉求受理处置反馈工作机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属地管辖、分级负责和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原则,受理企业诉求,及时向企业反馈办理情况。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人员,一查到底,严肃问责。(责任单位:办公室、督察大队、纪检监察室)

20、建立警企联动机制。实行公安机关主要领导包抓辖区引进企业、重大项目、重点单位,每月至少开展一次上门走访服务。常态化开展企业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各单位每月至少向辖区企业一次安全防范预警提示。(责任单位:治安大队、经文保大队)

四、工作要求

一是提高思想认识。

要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把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放在突出位置,把“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主要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要对

“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亲自部署、亲自安排、亲自把关、亲自协调,确保各项工作落地落实,取得实效。

二是狠抓工作落实。

要细化任务分工,结合实际制定贯彻落实细则,确保改革顶层设计和落地实施有效衔接起来。要将“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纳入到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之中,确保各级责任清晰明了、任务层层压实,切实打通服务企业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三是加强沟通宣传。

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电台、微信微博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已经出台“放管服”改革和优化营商环境措施的宣传,广泛听取企业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意见建议,正确引导社会预期,进一步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凝聚各方共识力量,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让企业群众享受到更多的公安改革“红利”。

放管服工作方案第4篇

根据国家档案局2002年的《全国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纲要》的精神,几年来,照片档案信息化建设迅速发展。《照片档案管理规范》中确定的照片档案构成元素――照片、底片和文字说明,随着档案信息化的脚步,改变了原有的模样。以数据为保存形式,以光盘、磁盘为存储介质的文档一体化电子档案,渐渐成为管理工作的中心。

档案信息化使档案的收集、整理、检索、利用通过计算机网络即可完成,借助网络,利用者坐在家中尽可畅享丰富的馆藏档案资源。照片档案的功能也由佐证、参考向追溯、阅览等文化休闲扩展,利用服务改革创新成为一种必然。

照片档案利用服务创新的思路

1、从“服务”观念入手

态度与观念往往决定事情的成败。确立“服务”观念是照片档案利用服务创新工作最需要强调的。

世界最大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变化史料文献收藏地之一――美国胡佛研究院,以研究美国内政、全球安全、亚洲及中国问题而享誉全球。这个被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称誉的世界顶尖智库,对信息查阅的服务非常重视,胡佛研究院资深副院长理查德・苏萨这样介绍:“任何人到胡佛来,只要拿出一个有照片的ID(身份证明),比如护照等,然后办一个借档案的许可证,就可以进去。”正是这种服务观念为胡佛赢得了赞誉、信任和地位,为其拥有更多优质资源创造了机会和可能。信息利用与信息收集的良性互动,最终缔造了胡佛的成功。

2、确定服务主体

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的大局服务是利用服务的根本。国家发展民族进步是每一个档案工作者心之所系。利用服务以服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大局、资政襄政为根本是档案工作不二的选择。美国学者史蒂文-卢巴(Steven Lubar)说:档案是一种权力。在已出版的众多档案学专著中,也普遍有“档案具有阶级性”这样的判定。 “权力”与“阶级性”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从档案的生成过程看,照片档案尽管以忠实原貌为特征,但摄影者从拍摄的角度、抓取的瞬间就已经将照片赋予了主观爱憎、个人好恶。其次,从档案的利用倾向看,档案的价值总是透过利用者对信息的“倾向性”提取去完成和体现。档案利用工作以服务国家发展、民族进步为根本,体现着照片档案工作者对档案“权力”和“阶级性”的认识。

照片档案服务创新应把握社会化服务的新趋势。信息化建设,使寻常百姓足不出户就能享用丰富的照片档案资源,使利用档案不再是一个严肃的话题。人们在翻阅照片档案时,夹杂着缅怀的感伤、追忆的欢喜。利用工作呈现的、突出的社会化特征,要求档案工作要将“亲民”、“惠民”作为新的历史时期创新服务的重点。照片档案资源彻底开放要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但档案的广泛利用,推动了档案开放的范围,随着社会的进步,众多被深锁于库房架、柜之上的照片档案,一定会冲出管理的藩篱,照片档案如何,为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服务,将是一个长期的话题。

3、改进服务方式

主动服务。根据利用者的需求,从保存的档案资源中筛选照片提供利用,这是照片档案利用工作通常的做法。主动服务,就是对确定的潜在利用者根据可能的需求,量身打造照片档案专题、专稿;对突发事件、热点新闻快速的照片追溯;对档案利用效果的人性的追踪、回访;对馆藏照片资源的定期、及时播报。主动服务还包括介绍照片、底片保管常识、利用网络检索照片档案的技术咨询等。总之,主动服务就是主动挖掘档案工作的各项服务功能,热情服务、到位服务。

多样化服务。多样化服务,是指照片档案部门提供利用的方式多样和提供档案载体多样。照片档案在实体档案与信息档案双轨制并行的管理模式下,档案利用者既可能上门查找档案,也可能利用网络进行数据搜索。有时利用者还需要照片、数据多重利用。无论是何种情况,照片档案工作人员,都应该以过硬的技术、热情的态度进行优质的服务,以开拓创新的精神,推动中国特色档案文化的发展。

将如期开放档案列入照片档案管理流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对档案的利用规定了较为严格的条件,对未开放档案的利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第二十条规定:“利用未开放的档案的办法,由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有关主管部门规定”;《档案法实施办法》规定:“利用未开放的档案,须经保存该档案的保存单位同意”。现实操作中,那些拥有着档案开放权力的部门,往往为回避各方利益冲突,以“保密”为理由,关闭了档案公开的大门。

世界各国对档案的开放是不尽相同的。美国1975年以前的档案95%对外开放,俄罗斯的开放率大约在80%~90%,而日本已经分13批对1976年以前的档案采取了开放措施。中国目前大约开放了30%,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加大照片档案信息的开放,可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但需要说明的是,在现行档案管理法规对档案开放、限制标准未做调整的前提下,照片档案管理部门决不能违背法规擅自扩大档案的开放范围。照片档案管理者要依据规定的档案封闭年限,做好档案如期开放工作,并将照片档案定期筛选、如期开放列入工作流程。

照片档案服务创新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处理好服务大局与服务民生的关系

照片档案利用服务工作要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要围绕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服务。一句话,照片档案服务要围绕党和国家的大局。

服务大局与服务民生并不是矛盾的。一方面,服务大局是服务民生的保障,是最彻底的服务民生;另一方面,服务民生又可以促进社会和谐,增大实现党和国家总体发展目标的可能。决不能借创新服务,无原则地去满足一些集团、个,体的需求。

2、处理好照片档案保密与开放的关系

国家档案局局长杨冬权在“全国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上的讲话中,就2008年全国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指出:“要优质高效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档案服务,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处处方便人民。要根据有关规定,在保守各种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前提下,划定开放范围,制定利用办法,简化利用手续,配备利用设施,为人民群众获取涉及自身权益的档案信息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这为照片档案管理部门开放档案资源,解决开放与保密的关系提供了工作思路。

放管服工作方案第5篇

关键词:开放大学;学籍档案;创新

在当前用户需求日益多元化和教育手段日益更新的今天,开放大学只有在学籍档案方面对管理和服务进行创新,才能更好地优化传统的档案服务模式,对服务进行深化和拓展。

一、从管理方面探究开放大学学籍档案管理的创新策略

1.对管理流程进行创新。在准备阶段,制订毕业审核方案,对毕业生成绩的和审核的时间以及毕业审核报告的形势和毕业审核通知的等均需做好准备,并及时保存文件、方案、通知等。到了实施阶段,主要是通过初审、复审以及终审,对数据进行审核和校对,并制作和发放毕业证书。但是必须保证信息的准确性,严禁存在任何错误。在上报环节,主要是整理好学生数据之后及时上报到有关主管部门。而在存储环节,要根据建档要求,将毕业生的成绩单清晰地打印出来,并贴上照片,按照要求将其整理归档后送交档案室进行保存。

2.从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在学籍档案管理中,注重管理流程创新的同时还应在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尽可能地提升档案管理人员工作的积极主动性,确保所建立的考核机制将工作目标作为管理的核心,从而更好地评价工作完成的情况,并不断完善现有管理机制,明确档案管理的目标和方针,确保档案管理成效的评价更具多元化,从而更加灵活地考核管理的成效。

3.从管理技术上进行创新。这里主要是加强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尽可能地摒弃传统的手工模式,利用计算机技术构建学籍档案信息系统,集检索和编研以及统计为一体,提升学籍档案工作效率与信息开发效益,传播各种信息资源,这对提升学籍档案的使用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必须将学籍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作为目标,加强建设的力度,着力提高学籍档案资源的信息化建设水平。而在此基础上,还应加强学籍档案网络建设,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交互式和开放式的学籍档案管理平台,使其更好地对有关信息进行检索,实现档案资源的共享。

二、从服务方面探究开放大学学籍档案服务的创新策略

开展管理工作十分重要,但是要想优化管理,就需要将管理上升到服务的层次上来,因而在注重上述管理工作的同时,还应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促进服务的创新。

1.在服务意识方面进行创新。始终坚持客户第一的意识,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应给广大师生和社会上的一些学籍档案信息的等提供支持。由于学籍档案中所记录的内容较为重要和特殊,因而其具有较强的严肃性和神秘感,所以在学籍档案资源的开发和研究方面难以形成一定的氛围,进而对其加工和利用的难度较大。因此,管理人员必须树立客户第一的意识,尽可能地开放学籍档案服务平台,满足不同群体客户的需求,并想方设法调动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籍档案服务水平的提升。

2.在服务模式方面进行创新。主要是对归档材料实施数字化的处理,尤其是易损和利用率较高的档案材料,应加强对其的数字化处理,并及时建立学籍档案数据存储中心,将档案数字材料存入数据库中,从而促进学籍档案服务模式的创新。而在此基础上建立网络平台,完善其检索功能,就能使客户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另外,高校要不断完善学籍档案管理标准和规范,并对这些资源进行网络备份,从而确保数据资料的安全性。

3.在服务手段上进行创新。首先是制作网页,并将学籍档案信息及时录入,以便于对学籍档案信息进行检索,从而更好地促进服务水平的提升。其次是建设电子文档中心,对各种学籍信息进行归档处理,方便客户对电子文件的查询和利用,实现电子文件信息资源的共享。再次是加强对资源的整合,打破传统的独立格局,将信息系统变得更加开放和更具共享性,实现对学籍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尽可能地将系统的整体优势发挥出来,从而更好地实现资源的共享,促进学籍档案服务水平的提升,并加强对经验教训的总结,在服务手段上赢得客户的认可和青睐。

三、结语

综上所述,开放大学的学籍档案管理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为了更好地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还应从传统的管理理念上转移到服务理念上来,并对管理模式、服务方式等进行不断创新和发展,才能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玉萍.论开放大学学籍档案管理与服务创新[J].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学报,2015(3):49-51.

放管服工作方案第6篇

1档案管理范式的界定范式

问题是现代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首先必须解决的重要基础性问题。其重要性在于,范式决定着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的方向、路径与成果的取得。尽管如此,对于什么是范式?如何表述范式?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作为范式问题研究的核心人物,托马斯•S•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对“范式”给出了不同的表述,如“范式就是一个公认的模型或模式”,是科学共同体“普遍承认的科学成就”,并且是“一定时期内进一步开展活动的基础”,是“科学集团所共有的信念,是指导具体消除疑点的范例”等。基于库恩的思想,从管理实践的角度出发,我们似乎可以把管理范式理解为:管理范式是指导和规范管理思维与实践的一种路径或模式,管理范式提供了管理思维与实践的基本工具,包括管理理念或管理理论、管理机制、管理实践路径与方法等。管理范式是个有机体,其中既有思想、思维层面的东西,也有实践层面的内容。两部分内容有机统一组成了支撑管理实践的精神内核与实践手段。其中,前者体现了管理的价值取向与思考问题的逻辑基础,规定着后者的选择。后者是实现前者的基本载体,是实现前者的现实“工具”。具体到档案管理范式,其所要解决的是档案管理的出发点、社会责任及其实现的有效路径问题。作为社会实践之一的档案管理,其存在的合法性基础———公共性的体现决定了其公共管理范式的基本内涵,即档案管理必须奉行人本理念(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将满足全社会各类组织与个人的档案需要作为自身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和最广大人民生存与发展质量普遍提升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要出发,通过实施开放战略,利用各种社会力量推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践的开展。

2公共管理范式———现代档案管理的基本范式

2.1公共管理范式的档案意蕴在前资本主义社会,档案工作的非独立性或依附性———对政治的依附决定了档案工作的基本功能被定位于“资政”,其范式表现为政治工具性,即档案工作被作为统治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工具。档案的种类单一、数量有限。档案对社会是不开放的,服务对象限于统治阶级内部,档案工作呈现明显的简单性。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档案工作取得了独立性,档案工作作为一项社会事业出现在社会实践领域。同时,档案利用权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权利被确立下来,档案工作范式实现了首次转型,即由政治工具转为社会服务性。这一时期,现代基本档案管理制度诞生了,如档案开放制度、信息自由权法案等。随着资本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档案的内容越发丰富,数量激增,社会对档案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加,档案服务的复杂性明显增强。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明显提升,档案服务的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服务效率与便捷性明显增强。后发的社会主义社会所追求的最广大人民自由全面发展本质决定了我们的档案管理范式必须以公共性为基础,立足于最广大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发展的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趋势出发,从广大人民追求个性化生活的现实与未来需要出发,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档案服务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档案需求。现代档案工作的社会公益性决定了其范式的公共管理性,即基于最广大公众,包括各类社会组织与个人的现实与潜在档案需求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提供全面、充分的档案信息服务。为了理解公共管理范式的涵义,我们有必要对公共管理的档案意蕴作必要的阐释。“公共管理”一词对档案管理的意蕴体现在:首先,档案管理是一种管理实践。既然是管理活动,就必须遵循管理活动的一般模式,即档案管理必须有自己的理念和与理念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原则,必须有规范的工作程序,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追求,必须有可行的工作评价体系。特别重要的是必须有开放的工作心态来应对社会环境变迁给档案管理带来的影响,并从环境提供的可能性出发调整档案管理对策,推动档案服务水平的提升;其次是现代档案管理的公共性。“公共性”强调的是工作出发点与工作目标的公共责任与公共价值问题。这里的“公共”指的是社会各类组织和最广大人民。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档案管理承担着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责任,这里的公共产品指的是为社会实践的开展提供档案依据和为公民个人维护自身利益提供档案证明,公共服务指的是为社会实践提供参考、咨询乃至为个人休闲提供素材的档案信息服务。档案公共管理范式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以及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的全面性问题。前者要求我们扩大现行的档案资源建设视野,将反映现实社会经济建设、政治与社会管理建设、文化与教育建设、环境建设,尤其是反映社会思想观念变迁、社会结构变化、广大人民自身各方面建设历程及其所取得的成果的档案文献收集到公共档案部门中来,满足社会全面发展对储备档案信息资源的需要;后者则要求我们在完善服务理念的同时,丰富档案信息资源服务渠道与方式,为社会提供多元化、便捷、高效的档案服务。公共管理范式要求我们用公共性诉求指导和规范档案管理实践,使公共性成为档案管理的基本精神和价值追求,实现公共性成为档案管理实践的基本特质与目标追求。为此,应从公共性出发来选择和设计构成档案管理范式核心内容的档案管理理念和档案管理机制。

2.2公共管理范式的理念基础在档案管理理念方面要确立公共责任理念、全面发展理念和公平服务理念。

2.2.1公共责任理念社会责任是档案管理存在的基础,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内在动力,履行社会责任是实现档案管理合法性的基本前提。现代档案管理的社会责任无论是责任范围还是责任程度都明显有别于传统档案管理。就责任范围而言,传统档案管理承担的主要是政治责任,现代档案管理承担的是全面的社会责任,包括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责任和广大人民发展的责任,前者包括经济责任、政治责任、文化责任、社会责任,后者表现为为最广大人民的全面发展提供档案信息保障的责任。就责任履行程度而言,现代档案管理承担着越来越大的责任,表现在所需提供的档案信息门类不断扩展、数量不断增大、系统性越来越强、时效性不断增强、成本相对低廉、便捷性不断提高等。

2.2.2全面发展理念档案管理应立足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需要来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档案信息服务,而非针对传统的政治与行政管理、历史研究与编史修志等服务领域来展开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在具体工作对象上,应面向最广大人民,而非传统的政府工作人员、研究者的需要展开档案管理工作。为此,要求档案管理将服务范围扩大到整个社会各项建设事业。后者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诉求———以保障和促进最广大人民全面发展为基本宗旨的国家与社会建设目标要求将满足最广大人民工作和生活对档案的需要作为档案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与根本目标。

2.2.3公平服务理念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性的本质诉求。作为公共服务的组成部分,档案服务均等化旨在消除档案服务中的歧视现象,即档案管理必须严格执行档案开放制度,对应该开放的档案适时开放,并允许各类社会公众基于自身需要自由地利用。在向公众提供开放档案服务时,必须遵循同样的原则、政策与标准,不搞差异化服务,即使是档案信息的核心利用群体,也不可以享有特别权利。面向公众个人提供档案服务的标准与面向社会组织提供档案服务的标准应是同一的,在具体服务过程中,对各类利用者提出的利用要求或限制必须是等同的。对于暂不不开放的档案,除了国家和社会管理的特殊需要外,对中外各类公众一律拒绝提供利用服务,不可以搞内外有别,尤其是限制国人利用,而对外国人给予特权的做法。

2.3公共管理范式的机制选择公共管理范式要求档案管理选择开放机制、互动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

2.3.1开放机制这里讲的开放是档案管理工作本身的开放,即档案管理思维与实践的开放。开放机制的实践意义在于:通过开放,解决档案管理思维与实践视野的社会化,将档案管理融入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角度出发审视档案管理,把握社会发展变化的脉搏,不断拓展档案管理思维的视野与着力点,破除档案管理思维与实践定势,拓展档案管理实践空间,完善档案管理实践运行方式与方法,为档案管理合法性的实现找准支点,为档案管理实践的发展提供动力源,为完善档案管理对策提供机制保障。长期以来,封闭性成为制约档案管理取得突破的瓶颈因素。档案管理无论在资源丰富性建设,还是服务方式与手段的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档案信息网络传播方面取得的进展十分有限。导致这种情形的根源在于档案部门的自我封闭导致档案部门无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拓展档案工作思路,无法整合社会资源来提升档案管理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能力。

放管服工作方案第7篇

我国档案工作(本文所讲的档案工作指的是社会档案工作或公共档案工作,不包括私营部门和个人及家族的档案工作)悠久的历史在给我们带来无限财富的同时,也给我们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必须认真面对并加以解决的问题,这就是立足于传统社会基础上的档案管理范式巳无法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建设对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服务提出的基本要求,转变档案管理理念与运行机制,构建新的档案管理范式,以推动档案管理实践转型的实现巳成当务之急。

1.档案管理范式的界定

范式问题是现代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首先必须解决的重要基础性问题。其重要性在于,范式决定着科学研究与社会实践的方向、路径与成果的取得。尽管如此,对于什么是范式?如何表述范式?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作为范式问题研究的核心人物,托马斯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对“范式”给出了不同的表述,如“范式就是一个公认的模型或模式”是科学共同体“普遍承认的科学成就”,并且是“一定时期内进一步开展活动的基础”,是“科学集团所共有的信念,是指导具体消除疑点的范例”等。

基于库恩的思想,从管理实践的角度出发,我们似乎可以把管理范式理解为:管理范式是指导和规范管理思维与实践的一种路径或模式,管理范式提供了管理思维与实践的基本工具,包括管理理念或管理理论、管理机制、管理实践路径与方法等。

管理范式是个有机体,其中既有思想、思维层面的东西,也有实践层面的内容。两部分内容有机统一组成了支撑管理实践的精神内核与实践手段。其中,前者体现了管理的价值取向与思考问题的逻辑基础,规定着后者的选择。后者是实现前者的基本载体,是实现前者的现实“工具”。

具体到档案管理范式,其所要解决的是档案管理的出发点、社会责任及其实现的有效路径问题。作为社会实践之一的档案管理,其存在的合法性基础一*公共性的体现决定了其公共管理范式的基本内涵,即档案管理必须奉行人本理念(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将满足全社会各类组织与个人的档案需要作为自身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和最广大人民生存与发展质量普遍提升对档案信息资源的需要出发,通过实施开放战略,利用各种社会力量推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实践的开展。

2.公共管理范式——现代档案管理的基本范式

2.1公共管理范式的档案意蕴

在前资本主义社会,档案工作的非独立性或依附性——对政治的依附决定了档案工作的基本功能被定位于“资政”,其范式表现为政治工具性,即档案工作被作为统治阶级进行阶级斗争的工具。档案的种类单一、数量有限。档案对社会是不开放的,服务对象限于统治阶级内部,档案工作呈现明显的简单性。进人资本主义社会,档案工作取得了独立性,档案工作作为一项社会事业出现在社会实践领域。同时,档案利用权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权利被确立下来,档案工作范式实现了首次转型,即由政治工具转为社会服务性。这一时期,现代基本档案管理制度诞生了,如档案开放制度、信息自由权法案等。随着资本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档案的内容越发丰富,数量激增,社会对档案的需求量也大幅度增加,档案服务的复杂性明显增强。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档案管理的信息化程度明显提升,档案服务的网络化程度不断提高,服务效率与便捷性明显增强。后发的社会主义社会所追求的最广大人民自由全面发展本质决定了我们的档案管理范式必须以公共性为基础,立足于最广大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发展的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趋势出发,从广大人民追求个性化生活的现实与未来需要出发,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档案服务体系建设,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档案需求。

现代档案工作的社会公益性决定了其范式的公共管理性,即基于最广大公众,包括各类社会组织与个人的现实与潜在裆案需求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提供全面、充分的档案信息服务。为了理解公共管理范式的涵义,我们有必要对公共管理的档案意蕴作必要的阐释。

“公共管理”一词对档案管理的意蕴体现在:首先,档案管理是一种管理实践。既然是管理活动,就必须遵循管理活动的一般模式,即档案管理必须有自己的理念和与理念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原则,必须有规范的工作程序,必须有明确的目标追求,必须有可行的工作评价体系。特别重要的是必须有开放的工作心态来应对社会环境变迁给档案管理带来的影响,并从环境提供的可能性出发调整档案管理对策,推动档案服务水平的提升;其次是现代档案管理的公共性。“公共性”强调的是工作出发点与工作目标的公共责任与公共价值问题。这里的“公共”指的是社会各类组织和最广大人民。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档案管理承担着为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责任,这里的公共产品指的是为社会实践的开展提供档案依据和为公民个人维护自身利益提供档案证明,公共服务指的是为社会实践提供参考、咨询乃至为个人休闲提供素材的档案信息服务。

档案公共管理范式最终要解决的问题是档案资源体系建设以及档案信息资源服务的全面性问题。前者要求我们扩大现行的档案资源建设视野,将反映现实社会经济建设、政治与社会管理建设、文化与教育建设、环境建设,尤其是反映社会思想观念变迁、社会结构变化、广大人民自身各方面建设历程及其所取得的成果的档案文献收集到公共档案部门中来,满足社会全面发展对储备档案信息资源的需要;后者则要求我们在完善服务理念的同时,丰富档案信息资源服务渠道与方式’为社会提供多元化、便捷、髙效的挡案服务。公共管理范式要求我们用公共性诉求指导和规范档案管理实践,使公共性成为档案管理的基本精神和价值追求,实现公共性成为档案管理实践的基本特质与目标追求。为此,应从公共性出发来选择和设计构成档案管理范式核心内容的档案管理理念和档案管理机制。

2.2公共管理范式的理念基础

在档案管理理念方面要确立公共责任理念、全面发展理念和公平服务理念^

2.2.1公共责任理念社会责任是档案管理存在的基础,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内在动力,履行社会责任是实现档案管理合法性的基本前提。现代档案管理的社会责任无论是责任范围还是责任程度都明显有别于传统档案管理。就责任范围而言,传统档案管理承担的主要是政治责任,现代档案管理承担的是全面的社会责任,包括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责任和广大人民发展的责任,前者包括经济责任、政治责任、文化责任、社会责任,后者表现为为最广大人民的全面发展提供档案信息保障的责任。就责任履行程度而言,现代档案管理承担着越来越大的责任,表现在所需提供的档案信息门类不断扩展、数量不断增大、系统性越来越强、时效性不断增强、成本相对低廉、便捷性不断提高等。

2.2.2全面发展理念档案管理应立足于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需要来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档案信息服务,而非针对传统的政治与行政管理、历史研究与编史修志等服务领域来展开档案信息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在具体工作对象上,应面向最广大人民,而非传统的政府工作人员、研究者的需要展开档案管理工作。为此,要求档案管理将服务范围扩大到整个社会各项建设事业。后者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诉求——以保障和促进最广大人民全面发展为基本宗旨的国家与社会建设目标要求将满足最广大人民工作和生活对档案的需要作为挡案工作的基本出发点与根本目标。

2.2.3公平服务理念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公共性的本质诉求。作为公共服务的组成部分,档案服务均等化旨在消除档案服务中的歧视现象,即档案管理必须严格执行档案开放制度,对应该开放的档案适时开放,并允许各类社会公众基于自身需要自由地利用。在向公众提供开放档案服务时,必须遵循同样的原则、政策与标准,不搞差异化服务,即使是档案信息的核心利用群体,也不可以享有特别权利。面向公众个人提供档案服务的标准与面向社会组织提供档案服务的标准应是同一的,在具体服务过程中,对各类利用者提出的利用要求或限制必须是等同的。对于暂不不开放的档案,除了国家和社会管理的特殊需要外,对中外各类公众一律拒绝提供利用服务,不可以搞内外有别,尤其是限制国人利用,而对外国人给予特权的做法。

2.3公共管理范式的机制选择

公共管理范式要求档案管理选择开放机制、互动机制和公众参与机制。

2.3.1开放机制这里讲的开放是档案管理工作本身的开放,即档案管理思维与实践的开放。[4开放机制的实践意义在于:通过开放,解决档案管理思维与实践视野的社会化,将档案管理融人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角度出发审视档案管理,把握社会发展变化的脉搏,不断拓展档案管理思维的视野与着力点,破除档案管理思维与实践定势,拓展档案管理实践空间,完善档案管理实践运行方式与方法,为裆案管理合法性的实现找准支点,为档案管理实践的发展提供动力源,为完善档案管理对策提供机制保障。

长期以来,封闭性成为制约档案管理取得突破的瓶颈因素。档案管理无论在资源丰富性建设,还是服务方式与手段的现代化建设,特别是档案信息网络传播方面取得的进展十分有限。导致这种情形的根源在于档案部门的自我封闭导致档案部门无法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拓展档案工作思路,无法整合社会资源来提升档案管理解决自身发展问题的能力。

2.3.2互动机制通过与其他社会实践部门和广大利用者的思想沟通与观点交流,真正实现作为社会性活动的档案管理的社会化运作方式。长期以来,档案管理部门与绝大多数其他社会实践部门的关系停留在档案形成与接收、服务的状态,这种状态不是真正的社会性事业建设与发展应有的关系状态。真正的社会事业要求我们与其他社会实践部门保持互动和共同发展的关系。

在这方面,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出的基本思想对我们是有重要启示的。人类生活在意义之中,社会发展“共同愿景%为我们提供了共同的价值目标。当下,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念为我们提供了社会发展的共同愿景。作为职业人士,我们应从社会分工所确定的社会责任出发,从社会发展共同愿景中科学界定档案管理在实现科学发展目标中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应有的价值追求与具体工作目标。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其他社会实践人士的“深度汇谈”,启发我们对社会责任与价值新认知,以此来改善我们传统的“心智模式,从根本上破除传统社会分工所导致的分工思维局限一思维的封闭性,就自我认识自我,甚至将手段当成目的,立足社会整体和社会发展的共同愿景来认识档案管理的社会意义,时刻将自身视为社会发展的“公器”(松下幸之助语),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来界定自身的社会责任与现实工作目标。

如此,有助于我们及时了解并掌握整个社会实践的理念变化、发展路径和发展目标的调整,从中明确档案资源建设的调整方向与目标以及具体标准的完善方向,同时对档案服务重点作必要的调整,明确服务中的薄弱环节,进而根据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完善档案服务制度与方式。

2.3.3公众参与机制如果说互动机制解决的是档案管理思维与实践公共性实现的路径依赖问题,公众参与机制解决的则是公共性实现的具体措施问题。公众参与档案管理是档案工作社会性的内在要求,是档案管理开放性的具体实现机制。公众参与档案管理主要表现在公众参与档案管理评价、参与具体档案管理实践问题的解决。

在当今社会,对社会公益事业进行有效评价是推动事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档案管理的公共性决定了其评价体系必须是开放的,即档案管理评价标准本身必须充分体现公众对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系统性、丰富性以及档案信息服务的及时性、充分性、便捷性、系统性的诉求。在评价主体构成上,必须有足够数量和充分代表性的社会公众代表参与到评价队伍中来,以改变现阶段档案管理评价所采取的自我评价为主的情形,为档案管理公共性的实现注人强劲的社会动力在这方面,档案部门应积极借鉴民主评议政府、事业单位评估机制等做法。

与社会力量共同经营档案事业是实现档案管理公共性的基本途径。在开放时代,合作共贏是社会实践基本运行模式。当下,档案部门应在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积极争取与相关社会力量合作,从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尽快确立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档案信息资源体系建设方案,从根本上解决档案资源的丰富性问题。同时,与信息技术部门、门户网站、相关社会研究机构和社会中介组织合作,进行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尽快实现柯案信息资源的网上传播与利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