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幼儿园大班社区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2-03-25 14:53:12
幼儿园大班社区总结

幼儿园大班社区总结第1篇

[关键词] 幼儿园;大班;科学区角活动;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1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1-137-2

一、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的概念及意义

(一)科学与幼儿。科学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大多数人还是很难把“科学”与“幼儿”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懵懂的幼儿不能理解科学的奥秘。华东师范大学的施燕副教授却认为,“孩子从一出生起,就与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幼儿不停提出“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并带着这种好奇心在操作中积累经验、掌握科学方法、激发继续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幼儿园科学教育。李维金认为,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实质是“对幼儿进行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幼儿园科学教育是科学教育的起始环节,是科学启蒙教育,主要包括正规性科学教育(集体性科学教育)和非正规性科学教育。

(三)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非正规性科学教育主要指科学区角活动,即教师依据科学领域的目标及幼儿身心发展情况,在某一区域创设合适的环境,投放有意义的材料,幼儿能自主选择材料进行操作和探索,从而获得个性化发展的教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集体教学活动虽是幼儿园普遍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然而它却很难照顾到幼儿的个体差异,科学区角活动正好能弥补这一缺陷。在科学区角活动中,幼儿能自由选择材料来操作,能更轻松地获得直接的科学经验。这种特殊的教育形式,逐渐成为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二、大班科学区角活动现状及分析

幼儿进入到大班,随着年龄的增长,更加渴望了解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伴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5-6岁幼儿能独立思考,并能初步理解科学现象的因果关系。

为深入了解幼儿园科学区角的设置和活动的开展情况,笔者特意选取了陕西省省级示范性幼儿园X园为调查研究对象园,对幼儿园大班组9个班级进行了三个月的观察,访谈了大班组班主任和部分幼儿。具体情况如下:

(一)对科学区角活动的重视程度

X园对科学区角的重视程度很高。访谈发现,幼儿园领导和大班班主任,都一致认为科学区角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该园暂未制定全园科学区角活动的目标和计划,各班也没有设定本班的目标。

(二)科学区角的设置情况

1.材料来源。X园科学材料有三个来源:园内统一购买、由废旧物品改造、幼儿家长提供。统一购置是最主要的材料来源,部分家长不时提供一些闲置的或新购买的科学材料,教师也会适时改造废旧物品来丰富科学区角材料。

2.空间安排。大班科学角与数学角相邻,光线充足,离水房比较近,位置相对独立,面积约占班级区角总面积的1/4。观察发现,科学区角在同一时间能容纳6-8人,而各班人数均在35人以上,其中2个班超过40人,经常有幼儿因人满而放弃。

3.时间安排。大班科学区角活动时间基本分布在晨间、课间及离园后时间,每天活动时间在1小时内。个别班级会根据情况另外安排活动时间。

4.更新频率。X园科学区角的更新与每月主题活动更换相统一,应该每月更新一次。然而笔者观察发现,大班仅有3个班按计划更新科学区角,6个班未及时更换。

(三)科学区角活动的开展情况

1.内容的选择。X园科学区角内容与主题式科学教育一致,科学教育采用的是某科学课程及其科学区角材料,内容比较系统,所包含的类型比较丰富。此外,各班科学区角活动内容部分来自生活。如大九班教师在学习“磁铁”课程时,投放磁铁资源包到区角,并开展“生活中的磁铁展览”。

2.活动方式。教师在科学区域张贴“科学区公约”,图文说明区角容纳人数和具体要求。幼儿将姓名卡插到固定的位置(一般能插6-8张卡)。活动过程中,幼儿能够自由选择喜欢的材料,并自主地选择探索方式。

3.教师在科学区角活动中的指导、评价与反思。《纲要》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既表明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也对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提出了具体要求。总的来说,X园大班教师对幼儿的指导既有共同点,也有所差异。

大班教师一般会在活动前集体说明、活动中个别指导、活动结束时总结,个别教师会对活动作观察记录,也有极个别教师会干不相干的事情;指导的内容主要是对区角内容的解说和区角规则的要求,有时还涉及对科学知识的讲解。

教师在活动中使用“真棒”“继续加油”等肯定性语言,在活动结束后会再次强调规则,用3-5分钟时间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总结;大部分教师透露,班上幼儿多,教学任务比较重,几乎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反思,仅有少部分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对活动及自身进行总结与反思。

大部分教师的指导效果并不明显。教师在幼儿进行区角活动的时候往往正忙于其他事情,比如早晨忙于迎接幼儿,根本无暇顾及。个别教师的指导更有意义:如大三班教师教龄超过十五年,经验丰富,处理方式灵活,该班幼儿对科学区角的兴致更高,去的次数也多于其它班级。

(四)幼儿园科学环境。X园位于工科院校内,科学设备丰富多样、科学教育氛围良好,幼儿入园后即有机会参观鱼雷馆、航空馆,还能聆听教授的科普讲座。同时,该园还充分利用园所环境,在楼顶开辟无土栽培种植园;定期举办科学制作比赛,作品纷呈。

三、大班科学区角活动建议

(一)制定科学区角活动的目标和计划。科学区角活动是贯彻《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重要途径,是实施科学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儿园应从整体出发,建立全园科学区角活动总目标及计划,促进科学区角活动的系统化、目标化;教师应根据实际,以全园总目标和计划为依据,确立班级科学区角目标和计划。

(二)科学地设置科学区角

1.区角材料。首先,选择科学材料要注重其安全性、可操作性和可探索性,适当考虑其美观度和艺术性。其次,教师应对材料进行及时更新。最后,应拓宽区角材料来源,鼓励教师利用废旧物品改造材料。

2.区角内容。《纲要》指出,科学教育要“从生活或媒体中幼儿熟悉的科技成果入手。因此,选择科学区角的内容应更多地从幼儿的生活经验着手,帮助幼儿养成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促进幼儿对科学与人类生活关系的了解。

3.区角时空。大班幼儿独立性增强,要求更大的科学区角活动空间。而目前,大班幼儿人数相对偏多,区角容纳量偏小。可以设置专门的区角活动时间,让更多的幼儿参与进来;关注特殊幼儿,鼓励很少参加科学区角的幼儿参与进来。

4.区角活动方式。所谓“无规则,不成方圆”,首先应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强调方式应多样化,如在总结评价环节通过表扬遵守规则的幼儿来强化这一行为。其次,要保障幼儿自主开展科学区角活动的机会,不剥夺幼儿的活动时间。

5.区角的创新及推广。目前,无论是从区角材料还是内容来看,各班科学区角相似度较高。但也有一些举措让人眼前一亮,如区角记录表“今天你去了哪个区角”、“生活中的磁铁展览”等,这些创举应得到进一步推广。

(三)将幼儿自主性与教师的指导有机结合。幼儿在5-6岁阶段,对周围世界有浓厚兴趣和求知欲望,对科学区角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渴望自主操作、自我探索。教师在科学区角活动中有效适宜的指导,能促进幼儿自主有效地学习,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要将幼儿的自主性与教师的指导有机结合,可以从以下方面考虑:教师要以《纲要》、《指南》等文件精神为指导思想,充分认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关爱并信任幼儿,发挥好引导者的作用。发扬幼儿的自主性是关键。教师要讲究指导方式的差异性,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学习特点,做到有所区别;注意指导方式的艺术性和启发性,不能太直接,也不能太隐晦。除了区角内容、材料和规则的解说、对知识的讲解外,教师还应对观察方法、记录方法进行指导。

(四)督促教师加强总结和反思。刘占兰著作的前言提到,IEA学前项目在我国幼儿园考察得出结论:“操作材料少,自主选择少,自由交往少,纪律约束多”。结论中提到的问题,在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中频频出现,教师如果不反思,就不能较快地解决科学区角的问题,教师自身也难以进步。

著名的教育家叶澜先生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也不一定成为名师,但如果一个教师坚持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幼儿园应该督促教师多进行总结和反思,鼓励教师在平日的教学中多积累。

(五)进一步优化其他科学环境。《幼儿园工作规程》和《纲要》都强调幼儿园应当利用多种教育资源,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从而进一步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幼儿园应创造性地利用各类资源,创设更丰富的科学环境,探索新的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将科学区角活动与其他环境良好结合。

(六)促进多方位的交流合作。幼儿园科学区角活动的开展不仅需要幼儿园、教师的努力,更需要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幼儿园应积极开展园际、班级、师幼和家园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四、结束语

区角活动是幼儿园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途径,弥补了集体性科学教学活动的弊端。幼儿园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载体,从创设自由开放的科学教育氛围入手,确立计划、投放合适的有意义的区角材料,组织教师的交流反思,开展园际、家园合作,形成一股合力,真正把《纲要》、《指南》等精神落实到实处,让幼儿在自主操作和探索中获得更有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施燕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6.

[2]李维金.学前儿童科学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5.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2.

[4]刘占兰.幼儿科学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2-33.

[5]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6]国家教育委员会.幼儿园工作规程.1996.

[7]张俊著.幼儿园科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85-153.

[8]朱家雄著.幼儿园课程(第二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9]教育部基础教育司.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

幼儿园大班社区总结第2篇

对大连市“辽宁省四、五星级幼儿园”大班幼儿流失率进行调研,分析现象成因,提出可供参考的有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大班幼儿;流失率;幼小衔接

为深入了解各幼儿园大班幼儿流失情况,基于大连市“辽宁省四、五星级幼儿园”大班幼儿在园人数进行了调查统计。

一、基本情况

目前,大连市“辽宁省四、五星级幼儿园”共计102所(2016年3月统计数字),100%参与本次调查统计,其中,公办园所82所,占总数的80.39%,民办园所20所,占总数的19.61%;五星级幼儿园68所,占总数的66.67%,四星级幼儿园34所,占总数的33.33%。本次调查统计能够全面反映出大连市“辽宁省四、五星级幼儿园”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期间大班幼儿数量变化情况。

二、大班幼儿流失率统计

据统计,参加调查的102所幼儿园中,2015年6月中班幼儿总数为9457名,在2015年9月选择升入大班就读的幼儿数量为7502名,直接下降1955人,占总数20.67%;2016年3月大班幼儿数量下降为6275人,有1227名大班幼儿流失,与2015年6月相比,直接减少3182人,占总数33.65%,也就是说,有约33.65%的幼儿不会坚持读完大班,流失率相当高。

1.公办园、民办园大班幼儿流失率

根据统计结果显示,2015年6月,公办园中班幼儿总数为7974人,而2015年9月升入大班时,数量为6264人,减少1710人,也就是21.44%的中班幼儿不会选择就读本园大班;2016年3月,再次减少1130人,共减少2840人,占中班总数的35.62%;而在参加调查的民办园中,2015年6月,中班幼儿数量为1483人,大班毕业时为1141人,共减少342人,占总数的23.06%,比公办园大班幼儿流失率低12.56%。

2.四、五星级幼儿园大班幼儿流失率

根据统计分析表明:在不同的时期内,四星级幼儿园大班幼儿由最初的2528人,减少为2024人,直接下降了19.93%,而五星级幼儿园则由6929人下降为4233人,下降了38.91%,五星级幼儿园大班幼儿流失率高于四星级幼儿园18.98%。

3.不同县市区大班幼儿流失率

统计分析发现,在不同的时期内,大班幼儿流失最多的为中山区,流失为56.17%,也就是说超过一半的大班幼儿流失;沙河口区紧随其次,流失率为45.54%;流失率第三的为甘井子区,为43.09%,其次为:金普新区32.95%,西岗区26.35%,庄河市25%,高新园区24.50%,旅顺口区22.74%,普兰店区17.39%,瓦房店市12.90%,流失率最低的为保税区5.26%,与流失率最高的中山区相差50.91%。

三、流失特点及原因分析

1.市内四区大班幼儿流失率高于县区

在调查统计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各区域大班幼儿流失率不尽相同,但就总体情况而言,市内4区流失率远远高于其他县区。究其原因,一是因为,市内四区的社会办学力量比较雄厚,为了盈利,它们加大了自身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力,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家长的教育观念,造成了大班幼儿的大幅度流失;另一方面,家长的从众心理比较严重,许多家长不了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规律,为了追求眼前的利益,不能够坚持让孩子读完大班;与此同时,目前家长主体为80后,他们见多识广,学历较高,对子女今后的发展有很高的要求,不能够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同时,他们的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较差,规避责任,不愿意对孩子的发展给予更多的陪伴和关注,自然将教育子女的责任更多的推向了社会办学力量。

2.公办园大班幼儿流失率高于民办园

通过以上各项数据分析显示,公办园大班流失率远远高于民办园。一是由于公办园所办园的规范性,坚决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严格纠正和防止“小学化”倾向,从课程内容的设置上科学、严谨,时间的制定上严格规范,而民办园所则相对具有更多的自,为了迎合家长的不同需求,对课程内容、作息时间等进行不同程度的调整,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家长的需求,大大降低了大班幼儿的流失率。

3.五星级园所大班幼儿流失率高于四星级园所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还发现五星级幼儿园大班幼儿流失率远远高于四星级幼儿园。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五星级幼儿园园所管理更加规范,管理者的办园理念先进,完全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设置课程,制定作息时间,选择教学方式,而大部分家长不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与特点,加重了对“幼小衔接”的担忧,剥夺了孩子正常的大班学习生活。

四、对策与建议

1.加大行政监管力度

相关行政部门应加强对社会办学力量的监管力度,严把办学资质关,坚决杜绝社会办学力量面向学龄前儿童教授小学知识,有效保证适龄儿童接受适宜的教育。同时,应加大力度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对幼儿园管理者、教师资质、办学条件等进行严格把关,对各级各类幼儿园大班课程使用情况进行随机监督与检查,切实将“小学化”教学内容逐出幼儿园。

2.加强宣传与指导力度

社会各部门应面向家长加大宣传力度,从根本上改变家长的观念,共同关注、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完全遵循幼儿的学习规律,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同时,加大对家长的专业指导力度,帮助家长明确责任,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指导家长与幼儿园一道共同有效开展“幼小衔接”工作。

3.建立双向衔接制度

目前各幼儿园都在积极地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但由于各种原因,双向衔接不到位,加重了部分家长的矛盾心理,这也是大班幼儿纷纷走向社会办学力量的部分原因,大大降低了“幼小衔接”工作开展的实效性。建议在教育行政部门的牵动和有效的管理机制的保障下,幼儿园跟小学建立长期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机制,注重幼儿园与小学的双方配合与协作,减轻家长的焦虑,保持衔接工作的系统化,保证教育内容的连续性,使幼儿从思想上、感情上做好入学准备,保证幼儿接受完整的幼儿时期教育。

4.丰富课程资源建设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幼儿园课程内容设置不能有效满足基层幼儿园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需要,应加强调研指导,深入了解基层幼儿园课程资源使用现状与需求,成立“幼儿园大班教学内容与要求”专项研究工作小组,对此项工作进行深入的研究,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探索有效的“幼小衔接”工作经验和方法,探索课程资源建设与服务的有效性,组织研发专门的大班幼儿课程资源,面向教师、家长和幼儿建立比较全面的目标、内容、评价体系,指导基层幼儿园和家长开展工作。

5.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幼儿园大班社区总结第3篇

一、瓶颈所在――结构畸形、公办教育资源紧缺

2010年底,经全面调查分析掌握了合川区学前教育的主要问题:一是规模结构不合理。全区幼儿园250所平均规模仅2.8个班,3个班并100人以上的园只有82所,占32.8%;1~2个班不足100人的达168所,占67.2%。二是办园条件普遍较差。80%以上的民办或民办公助园使用居住或营业用房,条件极为简陋。三是师资力量十分薄弱。全区在园幼儿24881人应编829个班,应配教师、保育员2487人。从降低成本出发实际编为697个班配备904人,相差1583人,差额达63.7%。

导致前述问题的根本症结是: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尤其是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严重匮乏。表现为:全区3~5岁适龄儿童3.3万人,幼儿园可容量2.5万人,毛入园率仅75.8%,尚有0.8万名幼儿不能入园。民办和民办公助园占99.2%,在园幼儿占97.3%;公办园仅2所占0.8%,在园幼儿626人仅占2.5%。

以上数据不但表明合川区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过去政府对发展公办园作为不够、欠账较多,与国务院关于“公、民并举”“大力发展公办园”和市政府关于“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要求差距甚大。这也是制约合川区学前教育发展的瓶颈,只有突破瓶颈才能抓住“牛鼻子”,出现转机。

二、锁定目标――政府作为、发展公办学前教育

针对上述问题,区政府常务办公会确定了“政府主导、公民并举,确保公益、着眼普惠,城乡并重、促进均衡,提升内涵、激发活力”的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方针。相继制定了合川区学前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三年行动计划》。在3~5年内,结合科教兴区工程、民生工程的深入实施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放大优化区内学前教育资源配置,调整完善办园结构体系,大力发展公办园,大力扶持普惠性民办园,整体提高办园水平和保教质量,促进全区学前教育事业持续推进、科学发展。

总体目标是:十二五规划期间主要利用闲置校舍新、改、扩建41所公办园。其中三年行动计划期间依托小学附设园新改扩建28所公办园;转岗、考录公办幼儿教师、保育员300人。使公办园由2所增至30所,比例由0.8%提升至12%;公办园幼儿由626人增至8600人左右,比例由2.5%上升到30%。实现全区幼儿园办园性质及规模结构渐趋合理,资源总量有较大扩展;各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全面挂牌运行,建设基本完成;师资基本配齐;保教质量显著提高;学前三年幼儿毛入园率提高到96%,基本解决全区幼儿入园问题。

为保证上述目标任务的完成和政府行为的落实,区委、区政府为区编委办、发改委、教委、建委、规划局、财政局等区级20多个职能部门落实了职责任务。

三、关键之点――落实编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2011年以来,先后启动了优化结构,落实公办园编制,规范民办园的发展;立项审批,实施农村合格幼儿园建设工程、城市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工程、“爱心乐园”建设工程等项目,加快了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进程。

为突破上述工作的关健之点――优化学前教育结构,落实公办园编制。各职能部门采取了相应举措:

――区编委办在反复调研论证区级财政承受能力基础上,经区编委会第十六次会议研究,发出《关于新设15所公办幼儿园的批复》,同意在一批小学附设园基础上改建设立双凤镇等15个镇街公办中心园为公益类教育事业法人单位,并明确了园长、教师的公办身份和来源渠道。2012年,区教委又向区编办呈报《关于设立土场镇中心幼儿园等8所公益类教育事业法人单位的请示》,第二批再设立8所公办园的目标可望近期实现。

――区教委通过民主推荐、组织考察、讨论票决等程序,相继发出合川教〔2011〕222号、454号任免文件,为15所新设公办园配备了正副园长30名。

――区人事局、区教委为落实15所新设公办园师资,按照“从超编小学教师中划转一批;从40周岁以下、具有中专(高中)及以上学历,且具备幼儿园或小学及以上教师资格的现任民办幼师中临聘一批;面向社会高校毕业生公招一批”的思路逐步配置师资。目前区教委已发出合川教〔2011〕455号、456号文件,完成了首批划转84人、临聘82人的工作;区人社局发出合川人社发〔2012〕928号、876号、988号3个文件文件,将自愿转岗的59名小学超编教师正式调往幼儿园,面向社会招考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22人分配幼儿园任教。2013年还将招考50人充实到公办园。

――区财政局为保证《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千方百计地筹措落实了公办幼儿园建设经费、人头经费和公用经费等4421万元。

四、阶段成效――配置优化、结构体系初步改善

据今秋开学统计数据显示,合川区完善办园体系、优化资源配置的工作已出现良好开端,新设15所公办园直接带来四大效应:

第一,公、民并举迈开步子。一是公办园比例明显提高。由2所增至17所,比例由0.8%提高到6.8%。公办园的发展自然导致了优胜劣汰,家长对于幼儿就读意向的自主选择使合川区16所劣质民办园自行萎缩、淘汰出局,保留下来的136所民办园和98所民办公助园都不同程度地改善办园条件,增配保教人员,提高了办园水平。二是在园幼儿公办比例大幅上升。由626人增加到5449人,比例由2.5%提高到15.9%。

第二,师资队伍显著加强。园长由253人增加到279人;师资由904人增加到2091人;幼师、保育员按每班“2教1保”规范要求配置的,2010年仅6所44个班,占6.5%,本期为36所242个班,净增450%。

第三,资源总量大幅扩张。全区在园幼儿由681个班24881人增加到878班34115人,净增9234人,净增比例37.1%,3~5岁幼儿毛入园率由79.5%提高到93.1%。

幼儿园大班社区总结第4篇

【关键词】社区资源 责任心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20-02

一、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1.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

(1)国内外研究概况

无论是欧美、台湾还是日本等地区,都广泛利用社区资源,力图最大限度发挥其教育职能,开展社区儿童早期教育。国内近年也兴起了新生事物――社区儿童教育,还有的社区积极开拓非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建立了一批校外教育基地、社区教育培训中心等。责任心是个体重要心理品质,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就幼儿责任心发展已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研究,丰富了人们关于幼儿责任心发展的认识与实践。

(2)理论依据

a.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第三条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b.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

2.研究意义

(1)通过研究,有利于将社区教育资源和幼儿园的其他教育课程有机结合;

(2)通过研究,有利于培养幼儿责任心,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

(3)通过研究,可以使家长更加积极地参与幼儿园教育,提高教养能力。

二、课题总体设计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社区资源:“社区资源”包括人力、文化及物质环境等教育资源,幼儿园是包含在社区中的小环境,社区环境天天为幼儿所接触,我们理解为是人们生活周围的各种机构及自然资源、人文资源。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二)研究思路

立足于本园、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幼儿园课程研究的有益经验,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坚持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实证与个案相结合。

(三)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将社区资源与幼儿园现有的课程有机结合,优化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责任心;

2.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课程的开发和运用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创新家园共育的形式。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幼儿进行责任心培养的研究;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谈话、观察、问卷等方法,挖掘生活中的物质资源、人文资源等有利资源,了解幼儿责任心的发展水平,为课题研究、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3.经验总结法:及时反思、分析、总结研究过程中的成败得失,以课题研讨、案例分析、撰写论文等形式,推动课题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4.案例研究法:调查、观察记录幼儿责任心的发展状况,有针对地积累实践经验和相关资料,在分析反思基础上,调整研究策略。

(五)研究内容

1.幼儿责任心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利用社区资源培养幼儿责任心的有效途径;

3.利用社区资源培养幼儿责任心的方法与内容;

4.社区资源与幼儿园现有的课程有机结合的研究。

(六)研究时间

1.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8月)

2.研究阶段(2011年9月―2014年6月)

3.总结阶段(2014年7月―2014年9月)

三、课题中期研究成果

(一)课题开题以来,我们走的是一段不平凡的教研之路,艰辛的探索产生了可喜的收获。我们看到的是,教师们加深了对孩子们责任心的了解,并为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出谋划策,教学方法灵活了,教学手段丰富了,科研意识增强了。

(二)开题阶段我们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开展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心理水平幼儿责任心调查研究活动:

1.利用社区资源,进行了“幼儿责任心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利用家长和我们共同探索。开展“如何培养大班孩子的责任心”调查研究工作;

3.针对中班幼儿开展了“在春游活动中培养幼儿责任心”的活动;

4.六月底我们根据开学时的调查表,交流对“大班幼儿责任心现状”的调查结果。并以案例的形式开展研讨活动。

(三)课题从2011年3月进入研究阶段,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确保研究顺利有效的进行,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展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心理水平幼儿责任心调查研究活动。如:1.利用社区资源,进行了“与社区携手利用传统节日培养幼儿的责任心”的活动;2.将社区资源与幼儿园现有的课程有机结合,进行中班社会活动《能干的我》和小班语言活动《一二三爬起来》一课三研的研讨活动;3.利用家长资源和我们共同探索,开展“小班幼儿责任心现状”调查研究工作,并寻找出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和策略等等。

参考文献:

幼儿园大班社区总结第5篇

2008年福建省共有幼儿园7508所,城市幼儿园占总数的17.61%,县镇幼儿园占总数的20.18%,农村幼儿园占总数的62.21%。在园人数992722人,幼儿入园率达到90.5%,每万人中幼儿园在园学生数在全国位居第2位。[1 ]福建省幼儿入园率在全国名列前茅,但具体分析起来,仍然存在问题。

一、学前教育发展问题

(一)教育用地尚未达标

《福建省教育用地控制指标》(试行)[2 ]中有关学前教育用地指标如下:

表1 学前教育用地指标

2008年福建省幼儿园生均占地面积6.69平方米/人,生均校舍占地面积4.41平方米/人。全部低于《福建省教育用地控制指标》(试行)中的学前教育用地标准,幼儿园生均占地面积最大的是厦门市,8.38平方米/人,其次是福州市,8.38平方米/人,都没有达到学前教育用地指标的要求。幼儿园生均占地面积最小的是莆田市,仅4.84平方米/人,与学前教育用地标准相差甚远。

(二)教育经费投入不足

福建省大多数市县投入学前教育的经费仅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的1%左右。当前对各级政府教育发展的考核指标,如,“两基”年审、“教育强县”的评比等地方政府较重视的教育督导和评优项目中,对学前教育只有一个入学率的指标要求,而没有相关的办学条件、生均教育事业经费、生均公用经费方面的要求。因此,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随意性很大。农村幼教经费严重缺乏,直接导致了农村幼儿园规模小、条件简陋、保教质量差的现状,与城区幼儿园的差距越来越大。如,宁德市9个县(市、区)各乡镇都有中心幼儿园,多数附属乡镇中心校,没有独立的办园资质。山区县的乡镇中心园逐步在削弱,办园规模逐步萎缩,部分县(市、区)政府因财政困难,缩减公办幼儿教师编制,许多幼儿园都要自聘教师和保育员。因为没有编制,幼教专业毕业生进不来,而专业素质较好、工作能力较强的教师又常被借调或调出,造成幼儿教师严重紧缺。特别是农村的幼儿园,专任教师和保育员数量更是严重不足,真正幼教专业毕业的教师寥寥无几。[3 ]

(三)幼儿园园均规模很小

福建省幼儿园7508所,2008年在园人数992722人,园均规模132人。城市幼儿园1322所,在园人数237683人,园均规模180人;县镇幼儿园1515所,在园人数274171人,园均规模181人;农村幼儿园4671所,在园人数480868,园均规模103人。福建省设区市按照园均规模的大小顺序排列,泉州市217人,宁德市185人,龙岩市154人,厦门市136人,南平市135人,福州市园均规模117人,莆田市115人,三明市109人,漳州市86人。以上数据表明,全省幼儿园数量较多,但园均规模很小,办学质量与效益都存在很多问题。园均规模最小的漳州市仅86人。

(四)公办园和优质园数量少

福建省幼儿园由教育部门举办的占全省幼儿园总数的31%,民办幼儿园占全省幼儿园总数的55%,由集体和其他部门办的占14%。全省共有省级示范幼儿园103所,其中福州市23所、厦门市21所、莆田市6所、三明市8所、泉州市26所、漳州市4所、南平市4所、龙岩市6所、宁德市5所。省级示范幼儿园仅占全省幼儿园总数的1.37%。

优质幼儿园数量偏少,而不达标幼儿园和无证幼儿园依然存在。以外来务工者集中的福州市仓山区为例,在全部登记在册的50多家民办幼儿园中,简易民办幼儿园占了1/10。这些幼儿园多分布在城乡接合部,普遍存在校舍规模小、设施简陋、师资不足、管理不善等问题。[4 ]2008年龙岩市人民政府对武平县的学前教育督导评估结论是:“学前三年教育办园条件差。大部分幼儿园园舍建设不够标准规范,不达标。随班就读和在学前班就读的幼儿数多,保教质量得不到保证,81所民办幼儿园只有14所有办园许可证。” [5 ]2009年福建省人民政府督导室对泉州市丰泽区的学前教育督导评估结论是:“全区8个街道仅一个街道有公办中心幼儿园,其余街道均为集体办或民办。有23所民办和村办幼儿园未经审批。” [6 ]2010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对三明市沙县的学前教育评估是:“全县12个乡镇,中心幼儿园仅有5所,已有的中心园园舍陈旧,公办教师太少,难以起示范、辐射作用。” [7 ]

(五)教育管理力量薄弱

目前福建各地市公务员编制的幼教干部奇缺,一个地级市教育主管部门一般也就是一两名幼教专干,县级和乡镇一级大多只有一人。幼教大多被并入初教,与小学阶段合并管理。一些专(兼)职管理人员不懂幼教业务,无法有效履行对所辖幼儿园的行政管理和业务指导的职责。同时,由于幼儿园办园主体多元,有教育部门主办,有集体(村委会、企业等)单位主办,还有大量的民办园,管理往往采用分级管理和谁主办谁负责的方式,管理缺位严重,管理难度大,影响学前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

(六)教师队伍学历不高

表2 2008年福建省城乡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结构表

幼儿园园长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仅5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园长占全省幼儿园园长总数的12%;具有专科学历的园长占全省幼儿园园长总数的45%。高中及高中以下学历的园长占全省幼儿园园长总数的43%。城乡幼儿园园长中,具有中学高级职称的占园长总数的2%;有小学高级职称的占园长总数的26%;未评职称的占园长总数的57%。

幼儿园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14人,具有本科学历的2235人。本科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7%。其中,农村幼儿园专任教师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1.9%。具有专科学历的专任教师占教师总数的38.8%,农村幼儿园专任教师具有专科学历的占26.2%。全省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在高中阶段及以下的占教师总数的54.5%,农村幼儿园专任教师学历在高中阶段及以下的占了71.9%。未评职称的专任教师占60%

(七)教职工结构比例不合理

2008年福建省幼儿园教职工总数52881人,幼儿园专任教师33774人,占总数的64%。全省幼儿园每班平均1.01位专任教师,代课、兼课教师12153人,平均每班代课、兼课教师0.36人。莆田市、泉州市、漳州市和龙岩市每个班未达到一位专任教师,泉州市尤其突出,每班仅0.39位专任教师,代课和兼课教师达到7701人,平均每班代课、兼课教师达到1.28人。全省幼儿园保健员2656人,占全省幼儿园教职工总数的5%,平均2.8所幼儿园才能配备一名保健员。其他人员12019人,占教职工总数的23%。按规定幼儿园每个班要配齐“两教(师)一保(育员)”,有的民办幼儿园甚至连“一教一保”都配不齐。

(八)学前班教学存在小学化倾向

2008年福建省小学附设幼儿班、学前班共计6472个,在园人数是167828人。小学附设的幼儿班、学前班99.5%由教育部门主办,城市占总班级数的1%,县镇占总班级数的8%,农村占总班级数的91%。这说明小学附设幼儿班、学前班主要分布在农村。大部分乡镇中心幼儿园附属于中心小学,不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单位,不能做到四独立,即独立法人、独立园舍、独立帐户、独立教师。由于大部分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附设在小学中,基本参照小学模式运转,与小学同在一个校园,上、下课同响铃声,教育教学存在“小学化”倾向。对学前班教师的评价往往参照对小学教师的评价进行,教师专业职务的评聘因人数少而无法单列开展,而是与所附属的小学教师竞争评聘,处于劣势状态。由于学前班规模小,园本教研也无法正常开展。

(九)民办园管理存在安全隐患

根据福建省内各报社记者2009以来的调查披露,民办幼儿园安全管理隐患表现:一是幼儿园门卫薄弱,多数幼儿园只有门卫,没有保安,门卫年龄偏大。二是街边幼儿园,园内没有活动场地,内部设施不规范。三是新社区配套的高档幼儿园向外招生,和业主“争路”。每逢上学放学的时候,新区窄窄的小路都被外来车辆堵得水泄不通,一条路和小区的居民闹起了矛盾。这种现象并非个案。四是无证民办幼儿园泛滥。宁德市记者沿着短短几公里的某条路粗略数了数,居然发现路两旁密集地分布着近20家民办幼儿园,超过三分之二是无证幼儿园。[8 ]五是幼儿接送车普遍超载。福州某区城乡结合部,园内98%是外来人员小孩,无证办园,“电驴”成幼儿园接送车,一车一次载了五个娃娃。以上报道充分说明了民办幼儿园安全管理亟需整改。

二、改进措施

(一)落实政府责任,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

我国《教育法》明确规定,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制的一个阶段。各级政府要从国民素质的提升、人力资源开发,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提高妇女就业机会,降低社会救助费用,缩小儿童入学准备,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等高度去认识学前教育这项民心工程的价值,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

2009年底福建省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福建省2010―2012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实施意见》指出:进一步普及学前教育,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实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归口管理学前教育,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的管理机制。严格实施办园许可制度,建立民办园评估定级和按级收费制度,健全完善教育、卫生、劳动保障、物价、消防等部门联合执法机制,依法保障民办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促进民办园健康发展。2010年底《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指出,到2012年底,福建省城乡将新增27万个幼儿教育学额,基本满足120万名适龄幼儿入园需求,实现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1%。推进幼儿园办园标准化建设,实现所有幼儿园合格达标,杜绝无证办园。到2015年,学前三年入园率要达到93%。至2020年,学前三年入园率将达96%。学前教育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5%以上。政府已经明确学前教育的责任,做了相关的部署。

长期以来幼儿园办园体制已经形成多元化格局,政府要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应该以政策法规的形式,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成本分担机制,降低民办幼儿园办园成本,减轻幼儿家长负担,建立贫困家庭学前儿童资助制度。完善幼儿园督导制度,逐步提高托幼园所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确保学前教育经费逐年增长。目前《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已经提出,对新建、扩建民办幼儿园,当地政府应当按照国家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对城乡办园规范、质量合格、低收费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给予补贴,其中,省级财政对入园幼儿人均月收费在150元(不含伙食费)以下的民办幼儿园,按上年学末在园幼儿数予以每人每年100元的补贴。

(二)科学规划布局,提高学前教育办学效益

2010年4月20日福建省教育厅颁发的《关于切实做好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教育布局规划的指导意见》指出:学前教育应按照“就近入园”的原则设置。幼儿园布点宜按照每0.9万左右人口设置1所。每所幼儿园办学规模宜为9班(每班30人),最小规模不小于6班,最大规模不大于12班。9班幼儿园建设用地不小于3800平方米,园舍建筑面积不小于2500平方米;6班幼儿园校园建设用地不小于27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不小于1800平方米;12班幼儿园校园建设用地不小于47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不小于3200平方米。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要求各设区市政府要组织指导和督促各县(市、区)于2010年年底前编制区域内学前教育发展三年建设规划,原则上城镇服务人口1万人、农村服务人口3000至6000人应设置1所幼儿园,每所幼儿园规模原则上不超过360人。

幼儿园布局调整,不仅涉及到幼儿园、教师和幼儿,涉及到教育资源的迁移,还涉及到当地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甚至涉及到有些资产的产权问题等。幼儿园布局调整,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充分调研辖区人口数和出生率,规划处至少要考虑到10年以上服务辖区幼儿的出生状况;二要遵循布局调整与规范化幼儿园创建相结合的原则,新规划幼儿园建筑设计要科学化、标准化,达到以创建促调整,以调整促提高的目的;三要遵循因地制宜与节约的原则,充分考虑当地的地理环境,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后腾出的校舍,经过改建办成幼儿园并大力发展全日制幼儿园,减少家长接送的次数;四要坚持政府在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原则,以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配置为突破口,形成“名园+民园”、“名园+弱园”、“名园+农村园”的联盟发展模式,走名园集团化的道路。政府要从资金、土地、政策、教师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还可以采取股份制、融资、贷款、房地产公司无偿捐助,或者社会捐助方式自筹资金,改善幼儿园办学条件。

(三)依法办学,严格实行办园准入制度

《教师法》规定,“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资格条例》规定,“中国公民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应当依法取得教师资格”;“幼儿园、小学和初级中学教师资格,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申请人任教学校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认定”。依据以上法律法规,学前教育要严格实行幼儿园园长持证上岗制度,未取得幼儿园园长岗位培训合格证书者不得担任幼儿园园长职务。凡非正规学前教育专业毕业、未取得幼儿教师资格的人员一律不得从事幼儿保教工作。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指出,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制定并颁布举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基本条件,完善和落实幼儿园年检制度,坚决治理无证办园,确保2012年前所有幼儿园达到办园许可标准。各级政府要切实担负起学前教育管理的责任,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全面摸清本行政区域内所有民办幼儿园(托儿所)基本情况,严格登记注册制度。对各类民办园的举办资格要定期复核审验。对不具备基本办园(所)条件、卫生条件不达标、存在明显安全隐患且未经许可的幼儿园,要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要通过开展联合执法检查予以坚决取缔停办。对未取得办园许可证而擅自招生的学前教育机构,由教育主管部门会同公安、司法、物价、财政、民政等有关部门予以撤消,并给予相应处罚。对于被取缔的非法学前教育机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媒体等渠道向社会公布。

(四)完善用人制度,加强幼教师资队伍管理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指出,要足额配备幼儿教师,通过扩大幼教师资培养规模、小学富余教师转岗培训、高校毕业生培训等办法,扩大幼教师资来源。建立每5年一周期的幼儿教师省、市、县三级全员培训制度,实施“农村和民办幼儿园教师(园长)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提升幼儿教师教学能力和园长办学治园能力。各学前教育机构应该根据《全日制、寄宿制幼儿园编制标准》足额配齐幼儿园教师、保健医生、保育员等各类人员。

要将幼儿教师纳入教师系列统一管理,设置独立的编制,建立统一的幼教职称系列(含非公办教师),与中小学教师职称系列彻底脱离,按照职级订立相应的职级工资,享受相应的待遇。对自聘幼儿教师根据《劳动合同法》签订劳动聘用合同,按照规定将幼儿教师(含非公办教师)纳入社会保障的范畴。要实行幼儿园教师最低工资保障,非公办教师工资标准应达到当地社会平均工资的1.5倍以上。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要列入事业单位管理,公办教师要占专任教师的60%以上,园长享受当地中心小学校长同级待遇。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所有从事学前教育的师资都要按计划进行培训,园长和幼儿教师的培训要纳入当地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对不适合岗位要求和不符合任职资格的人员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五)抓好安全管理,防止意外伤害事故发生

2006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公安、司法行政、建设、交通、文化、卫生、工商、质检、新闻出版等部门应当按照职责分工,依法负责学校安全工作,履行学校安全管理职责。

学前教育必须建立较为完善的安全工作体系。按照分级负责原则,各区县教育局与各学校领导签订治安防范责任书,对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单位领导依法追究相应责任;各学校明确学校、班级两级安全工作负责人和重点部位岗位责任制。学校重点部位安装防盗报警装置。园长室、门卫室要配备与110联通的紧急按钮装置;寄宿制幼儿园周界要有红外监控装置并24小时值班、巡逻。学校门卫必须聘请合格的专职保安担任,对进出人员严格实行登记、验证制度。制定防范暴力事件、食物中毒事件、火灾事故、传染病、体育活动事故、校外集体活动事故、校车交通事故的处理预案和演练,有关部门定期要对接送幼儿上下学车辆进行安全检验。建立房屋检查制度。注重管理的细节化、精细化,防止各种意外伤害事故发生。精心创设良好的环境,张贴安全警示标志,对幼儿进行生动、直观、形象的教育。还必须通过家园的密切配合,充分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家长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在今天受到人们普遍关注,反映的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外来务工人员增多,学前教育资源不足、水平不高的问题日益凸显。福建省委、省政府对加快学前教育发展高度重视。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强调,政府应当主导推动,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并且鼓励社会多元投入,真正把学前教育这一惠民实事办好。福建省省长黄小晶要求,优先安排财政新增财力用于支持新建公办幼儿园,争取尽快实现农村每个乡镇、城市每个街道有一所公办园的目标;对普惠性民办幼儿园予以财政补助,鼓励社会力量办园,有效解决入园难问题。[9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明确,至2012年年底,全省城乡新建469所公办园,新增27万个幼儿教育学位。其中,2011年上半年,新建169所公办幼儿园并于秋季投入使用,实现农村每个乡镇、城市每个街道有一所公办幼儿园;明年下半年,再新建300所公办幼儿园,重点解决城区和城乡接合部入园难问题。只要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幼儿家长一起努力,学前教育一定会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注释:

[1]数据来源.2009福建统计年鉴[DB/OL].http://stats-fj.省略福建省统计局网站.

[2]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建设厅.关于印发《福建省教育用地控制指标》(试行)的通知[EB/OL].闽国土资综[2007]316号文件.2007年11月1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网站。

[3]林.农村幼儿园呈现萎缩宁德将大力推进学前教育发展[EB/OL].省略.宁德网.2010-02-05.

[4]福州简易民办幼儿园陷窘境 生源不稳软硬件难达标[EB/OL].省略.东南网.2010-04-12.

[5]龙岩市人民政府关于对武平县人民政府2007年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复查跟踪的反馈意见(龙政综〔2008〕346号)[EB/OL].福建省教育厅网站.2008-11-13.

[6]福建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丰泽区人民政府2007年度教育工作省级督导评估报告[EB/OL].福建省教育厅网站.2009-04-27.

[7]福建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沙县人民政府2008年度教育工作省级督导评估报告[EB/OL].福建省教育厅网站.2010年3月.

[8]宁德市区无证民办幼儿园泛滥 安全隐患多[EB/OL].省略宁德网.2009-08-26.

幼儿园大班社区总结第6篇

一、主要工作重点与措施:

(一)保教工作:

我段始终以保为重,小二班幼儿第一次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身边走向社会,走进幼儿园这个大集体,不适应的情况较多,因此,我有必要及时组织教师学习、讨论幼儿活动时会碰到的困难,及时解决,使每项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杜绝事故的发生。让家长放心地将孩子交到我们手上。

(1)组织新保育员学习保育员职责,增强保育意识,合理安排保育员的上下班时间,做好保育员与教师配合的指导工作。

(2)加强保育知识学习和正确技能操作,提高保育质量。对幼儿进行自我防护意识的培养,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3)科学安排幼儿一日活动,注意动静交替。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做好安全防护工作,杜绝意外事故发生。

(4)定期洗、晒、消Du玩具、用具和寝室。注意保持室内外环境和幼儿仪表的整洁。

(5)重视班级幼儿良好的常规培养,培养幼儿从小懂礼貌、守纪律、爱学习、爱劳动等良好品质。

(6)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和保教目标,有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创设有幼儿参与、生动活泼的良好环境,每月定一周开展创设区角和环境布置的活动,提高环境的教育功能,配合园的检查。

(7)鼓励年段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做幼儿的知心朋友,日常生活中坚持用鼓励、Ji励的话语增进幼儿的自信心,使幼儿喜欢上幼儿园。

(8)有计划地开展新主题活动《好吃的食物》、《鞋子踏踏响》,制定主题活动网络、主题目标网络。

(9)配合园做好新生入园前及一年一度的体检工作,做好幼儿的身高、体重、视力的测量体检工作。

(二)教科研工作:

(1)加大教科研力度,提高教研质量,加强年段教师工作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领会学园教研专题活动精神,各班根据幼儿特点及兴趣,认真开展美术专题教研,小一班开展《以游戏形式开展小班美术活动》,小二班开展《幼儿运用色彩绘画初探》课题活动,做到班班有课题。

(2)贯彻《纲要》精神,以“领域”为主、“主题”为辅的课程建构形式,开展促进孩子全面发展的活动。认真制定周、逐日计划,做到教育有目的,行动有方向,使每次活动行之有效。

(3)保证每两周一次的年段教研活动,并做好记录。大胆设计有创意的教育活动内容和方法,参加园内组织的教学观摩和相互听课、评价活动,做到有集中、有分散。

(三)家长与社区:

(1)各班在“家教园地”向家长宣传本月、周、半日的教育教学内容及相关的家教文章,让家长把握家教方向,增强家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2)健全家园联系,充分发挥家长园地的桥梁作用,提高家长开放日活动的质量,开展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亲子活动,沟通家园教育效应,确保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3)提高家访、面访、电话访问、你说我说大家说等方式,完善家园沟通。

(4)通过“家长学校”讲座、举办“家园同乐”、家访等活动,密切家园联系,与家长共同领会《纲要》精神,逐步树立儿童观、发展观、教育观,形成家庭、幼儿园教育的合力。

(5)鼓励家长积极动笔,撰写家教文章,推荐有代表性的论文在园报上发表。

二、月份工作安排:

九月份:

(一)保教工作:

1、根据教育目标,期初环境布置(墙饰、区角、家园栏),迎接幼儿入园。

2、各班保教人员开展期初保教活动,注意新生入园的安全防护教育,做好幼儿一日常规训练。

3、做好小班的早操编排并及时训练幼儿学习新操,使之爱参与锻炼。

4、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配合幼儿园做好“泉州市优质幼儿园”的初评准备工作。

(二)教研工作:

1、参加园教研,开展年段教研活动,讨论新早操的具体内容。

2、针对幼儿的实际,结合学园工作制订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和班级工作计划。

3、各班制定教研课题计划。

4、鼓励教师参加晋江市“教坛新秀”评选活动。

(三)家长、社区工作:

1、召开期初家长会,推选热心家长为家委会成员。

2、配合家长做好新生入园工作,减轻幼儿分离焦虑。

3、各班创设“家园联系栏”,驾起家园互动的桥梁。

十月份:

(一)保教工作:

1、继续组织幼儿学习新操,配合学园随机抽查。

2、抓好幼儿一日生活常规(洗手、入厕),抽查保育员参教情况,加强对幼儿的生活管理。

3、组织幼儿秋游。

4、各班组织幼儿参与丰富节日环境布置(国庆节)。

(二)教研工作:

1、组织教师参加幼儿园教研活动。

2、年段组织教研活动,交流主题活动的开展。

(三)家长、社区工作:

1、开展亲子活动,家园同乐活动。

2、组织幼儿参与有关慰问老人的社区活动。

3、丰富“家教园地”内容。

十一月份:

(一)保教工作:

1、结合月目标,更换班级副墙饰的内容。

2、继续培养幼儿自由活动、盥洗、吃饭的常规。

3、开展区角活动,各班交流材料的投放和活动指导及幼儿活动情况。

4、年段开展幼儿自理能力活动比赛。

5、配合学园开展每师一课及向教育办开放活动。

6、配合保健医生做好幼儿体检工作。

(二)教研工作:

开展年段教研活动,共同学习、探讨区角活动的开展与区角常规的指导。

(三)家长、社区:

1、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

2、丰富“家教园地”内容。

3、召开期中班级家长会议。

十二月份:

(一)、保教工作:

1、丰富主题活动的开展。

2、组织幼儿参加学园幼儿美术活动。

3、鼓励教师撰写教学经验与论文向第六期“园报”投稿。

4、组织幼儿参与丰富环境布置。

(二)、教研工作:

1、组织开展教研活动,讨论有关亲子活动事项。

(三)家长、社区:

1、开展园报材料收集工作,鼓励家长踊跃投稿。

2、各班开展亲子活动。

3、丰富“家教园地”内容。

元月份

(一)保教工作:

1、更换副墙饰内容。

2、组织幼儿参加园举行的《庆元旦》、《迎新年》系列活动,让幼儿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3、评价幼儿发展情况,填写《幼儿在园情况报告单》。

4、期末班级、年段总结,配合保管员清点各班财产。

(二)教研工作:

1、各班对保教工作进行学期小结。

2、组织教师学习《幼儿发展评价》。

(三)、家长、社区工作:

1、各班召开期末家长会。

2、进行全面家访。

二月份:

(一)保教工作:

1、整理活动室,布置环境,绿化美化工作的开展。

2、做好幼儿入园工作和午餐午睡工作。

3、增设区角材料,开放区角。

4、补充、修订年段、班级工作计划。

(二)教研工作:

1、讨论、调整年段、班级保教工作计划补充意见。

2、年段根据实际进行早操的调整与修改。

(三)家长与社区:

1、召开期初家长会。

2、丰富“家教园地”内容。

三月份

(一)保教工作:

1、结合节日,各班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2、配合学园开展绿化园貌工作。

(二)教研工作:

1、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学习新《纲要》精神。

2、探讨早操调整情况。

(三)家长社区工作:

1、结合节日开展社区活动。

2、开展“亲子活动”。

3、丰富“家教园地”内容。

四月份:

(一)保教工作:

1、组织幼儿春游。

2、加强各班班级常规训练。

3、组织年段教师准备向梅岭教育办开放。

4、参加园每师一课活动。

(二)教研工作:

1、组织教师参加学园开放活动。

(三)家长与社区工作:

1、各班召开期中家长会。

2、各班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

3、丰富“家教园地”内容。

五月份:

(一)保教工作:

1、结合“五一”劳动节开展爱劳动、尊敬劳动人民的主题教育活动。

2、做好“庆六一”的各项准备工作,配合学园评选先进及红花幼儿。

(二)教研工作:

1、年段开展教研活动。

2、参加学园教研活动。

(三)家长与社区工作:

1、开展“家园同乐”活动。

2、丰富“家教园地”内容。

六月份:

(一)保教工作:

1、开展庆“六一”游园系列活动,举办美术展览。

2、各班教师、保育员配合梅岭街道卫生院组织幼儿做好一年一度的体检活动。

3、协助学园开展教师学年绩效考评活动。

4、做好各项资料归档工作。

(二)教研工作:

1、对年段、班级保教工作进行总结的交流。

2、教师撰写专题总结并进行交流。

(三)家长与社区:

1、各班召开期末家长会及家长专题讲座。

2、结合“六五环保日”配合园开展有关的社区活动。

3、开展“亲子活动”。

4、丰富“家教园地”内容。

七、八月份:

(一)保教工作:

1、参加各种培训、学习。

2、环境创设、布置活动室。

(二)教研工作:

讨论、制订保教工作计划。

幼儿园大班社区总结第7篇

【摘 要】文章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在成都市区和郊县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成都地区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状况,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为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调查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27-0029-02

一、引言

随着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大,幼儿出现社会不适的现象越来越多,致使更多的人关注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状况。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全面、健康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学前期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期,直接影响其日后的学习和工作。本文采取调查的方式对成都地区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整体研究,来揭示成都地区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样本。本文样本来自四川省成都市四所幼儿园(市区两所,郊县两所),每所幼儿园均按照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了小、中、大班幼儿,剔除无效问卷,有效的样本共计188名幼儿。其中市区82名,郊县102名;男孩88名(市区男孩有40名,郊县男孩48名),女孩100名(市区女孩42名,郊县58名);小班幼儿54名,中班幼儿66名,大班幼儿68名。

2.研究工具。本次调查采用的测量工具是北京师范大学陈会昌教授编制的《3-7岁幼儿社会性发展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社会性发展量表共15个因素,60个项目。15个因素是遵守社会规则、社会认知、意志、生活习惯、内外向性、依恋家人、情绪稳定性、自我概念、同伴关系、侵犯性、独立性、诚实公正、共情和助人、好胜心、自尊心。所有项目均采用五级评分制,1表示不符合,2表示不太符合,3表示中等程度符合,4表示较符合,5表示符合。全部为正向题,得分越高表明儿童在此项目上发展越好。此量表是由家长进行填写。

3.研究步骤。首先,联系幼儿园,确定研究对象;其次,请幼儿园老师将量表发放给家长,填完后收回;最后剔除无效问卷,对有效问卷的各题分数录入Excel工作表,再由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

1.总体情况。由于《3-7岁幼儿社会性发展量表》是由15个因素组成的,每个因素包含4个项目,每个项目的得分相加就是该名幼儿在这个项目的得分。幼儿在各因素上的平均分及总分如表1所示。在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各因素中,平均分最高的是诚实公正,其次是侵犯性,再次是共情和助人,而生活习惯的得分最低。因此,成都地区幼儿社会性发展总体状况良好,在各因素中,发展最好的是诚实公正,较差的是生活习惯。

2.年龄差异。对小班、中班、大班幼儿进行相邻年龄组之间的多重比较,得出幼儿在社会认知、共情和助人、好胜心、自尊心存在年龄差异,而社会性发展的其他均无差异。从表2可以看出小班幼儿与中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在共情和助人、好胜心、自尊心方面存在显著年龄差异(P<0.05),而中班与大班的幼儿在这几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幼儿在共情和助人、好胜心、自尊心这几方面的发展从小班到中班呈上升趋势,而中班后基本不变。中班幼儿与大班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仅在社会认知这一因子上存在显著年龄差异(P<0.05)。说明大班幼儿社会认知比中班发展得好。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总分的平均分进行比较,得出中班略高于小班和大班(小班为221.30,中班为230.48,大班为223.82),说明中班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3.性别差异。男孩和女孩的社会性发展各因素进行t检验发现,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部分因素存在性别差异。由表3得知:男孩和女孩在共情和助人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女孩得分高于男孩,说明女孩在共情和助人方面发展得比男孩要好。同时,男孩与女孩在遵守社会规则和无侵犯性上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女孩得分高于男孩,说明女孩比男孩遵守社会规则,更少出现侵犯性行为。而在社会性发展其他因素上的得分均无统计学上的差异,但从社会性发展的总分上看,女孩得分要高于男孩(男孩为223.11,女孩为227.48)。

4.地区差异市区和郊县3~6岁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各因素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4。市区的幼儿在发展总分上高于郊县,市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总体比郊县幼儿发展得好,并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另外,市区的幼儿在内外向性和依恋家人这两个因素的得分低于郊县幼儿,但无显著差异,而其他13个因素上的得分均高于郊县幼儿。其中在社会认知、情绪稳定性、自我概念、独立性、诚实公正上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值得注意的是,在同伴关系上市区幼儿与郊县幼儿的得分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P<0.001),市区幼儿的同伴关系发展好于郊县幼儿。

四、分析与讨论

1.年龄差异分析在社会性发展量表各因素上,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得分并非呈简单的直线上升趋势。很多社会性发展因素在幼儿中班出现转折。在表2中,中、大班的幼儿在共情和助人、好胜心、自尊心上没有小班幼儿发展的好。这说明小班幼儿开始摆脱自我中心,在成人的教导下意识到要关心和帮助别人,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渐渐意识到太好胜、好强有的时候会给自己带来伤害,也许并不是处处需要争强好胜,也不需要自尊心过于强烈,适当地示弱反而有利于自己需要的满足。由此,应遵循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年龄差异,适时引导。

2.性别差异分析。成都地区女孩社会性发展比男孩好,尤其在遵守社会规则、无侵犯性、共情和助人上女孩明显好于男孩,这与社会对男女的性别角色定位有关。父母在教养孩子时,强调男女的差异,要求女孩温柔、端庄、文静,而男孩要勇敢、大胆,不要像女孩子那样柔弱,这就使得女孩比男孩要遵守社会规则、侵犯性行为要少。另外,男孩和女孩在身心发展特点上存在明显差异,女孩比男孩更敏感、更细腻,使得女孩在共情和助人上要好于男孩,这与幼儿的在园表现一致。在幼儿园,男孩表现出更多的攻击性行为,女孩则更关心和同情同伴。

3.地区差异分析。在表4中显示市区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明显好于郊县幼儿。市区经济发展好于郊县,市区幼儿所处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以及文化氛围好于郊县幼儿,有更多的机会接触新鲜事物,学习新知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市区幼儿的父母学历总体上高于郊县幼儿父母,市区父母尤其注重对幼儿的教育,注重生活习惯的培养,给孩子创造独立的机会,带孩子到社会中学习,培养幼儿的意志力和坚持力。同时关注家庭教养方式,与周围人探讨育儿经验,阅读育儿知识,搜寻育儿方法。另外,市区的幼儿园更加重视对幼儿社会性的培养,并开展了大量的社会教育活动,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因此,要关注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遵循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思考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因素,探寻培养的方法,尤其应关注家庭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所起的作用,并剖析家庭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尤其注重孩子同伴关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晓,王晓燕,陈会昌.北方地区3-7岁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特点[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6,(19):12

[2]陈会昌.儿童社会性发展量表的编制与常模制订[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10):4.

[3]张野,杨丽珠.我国3-6岁儿童个性类型及发展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