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智力残疾人协会(合集7篇)

时间:2022-10-20 19:36:51
智力残疾人协会

智力残疾人协会第1篇

一、要广泛宣传,取得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

邓朴方同志指出:“要充分运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党和国家对残疾人事业的方针、政策,宣传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宣传残疾人事业和残疾人的先进事迹,这是残疾人社会团体打开工作局面不可须臾离开的武器。”(邓朴方《人道主义的呼唤》第171页)同样,智残协会要打开工作局面、要搞得活跃也离不开这一武器。如何宣传?笔者认为,可从实际出发,通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墙报专栏、各种会议、文艺编排等形式,进行面上宣传;领导带头,上下点面结合,组织专题宣传;抓住典型,发挥榜样作用,进行示范宣传;编排节目,宣传好人好事,进行形象化宣传;针对不良形象,结合普法教育,进行法制宣传。总之,要利用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智残人顽强拼搏的精神,大力宣传扶残助残的先进事迹,大力宣传残疾人事业,使全社会了解智残人的喜怒哀乐,了解智残协会的职能作用及其工作进程,做到深刻理解并真诚支持这一事业。

二、要深入调研,了解和反映智残人的特殊需求。

智残人心理发展缓慢,表达能力较差,并且情感不稳定,容易冲动和固执。智残人的这些显著特征,导致他们在人生道路上和社会处境中异常艰难。平时,他们在康复、教育、扶贫、劳动就业、维权、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方面所遇到的困苦和需求,往往是健全人很难体会到的,也是其他类型残疾人难以体会到的。因此,智残协会的工作,担子就相当重,任务就相当艰巨。要搞好这项工作并能活跃起来,就要从调查研究这一基础工作扎实抓起。只有打好夯实这个基础,我们才能情况明,底气足,讲话有劲,措施得力,胸有成竹,与时俱进。怎样调研?就是深入基层,走进每一户智残人家庭,详细了解不同年龄、不同残疾程度、不同受教育程度、不同家庭情况、不同经济状况的智残人,有什么意见呼声和特殊需求,进行认真记载,填写表格,做到不错不漏,准确无误。然后分类整理,归纳综合,建档立卷,时时备用。用时,对某一阶段急需解决的问题,主动向本市残联呼吁反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措施,供领导参考决策。此外,随着时代的发展,智残人的需求也会逐渐变化,所以我们还要密切关注并随时掌握他们的信息动态,及时反馈,使问题能尽快解决,使智残人早点受益。

三、要灵活多样,开展适合智残人特点的活动。

多少年来,有些人出于担心,生怕自家智残人出门在外会受人歧视,被人欺侮,就不让其参与社会,和别人共同活动,结果加剧了智残人的智力缺陷和思维障碍。鉴此,我们智残协会一定要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地广泛开展适合智残人特点的各种活动,让他们参与社会生活。

1. 交往活动。智残人由于智力障碍,与别人不能正常交流,因而交往越来越少,反过来又严重影响智残人的智慧发展。对此,先组织若干同龄智残人交往小组,在其亲友陪同下,进行互相交往,让其在生活实践中,学习社交,提高社交能力。接着,再组织不同年龄智残人交往小组,进行联谊活动。在此基础上,再有目标有选择地组织智残人与健全人进行交往。

2. 礼仪教育活动。智残人因思维缺陷,对于处事标准、道德概念理解比较晚。所以经常出现遇到长辈不问候,碰到熟人不招呼,甚至有时讲话不知轻重,使别人尴尬难以下台,而智残人还不知自己错在哪里。所以我们要组织专门活动,对智残人进行礼仪教育。

3. 旅游活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古代人求知学习的主要途径。旅游可到大自然中去实践、去观察,这对现代人来说仍然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况且外出旅游时,必须看到许多新鲜事和物,处于兴奋中的智残人必然有话可说,遇事想说。这样,不知不觉中就能补偿智残人的语言缺陷,增长其语言表达能力和与别人交往的能力。另外,出外旅游,吃住条件不如家中,对智残人来说,也是一种锻炼,可以增强其体质和适应能力。所以,我们可以根据不同季节,组织不同年龄段的智残人到大自然中走一走,领略大自然的风采,在大自然中吸取知识和力量。

4. 文体活动。科学研究证明,凡是爱好文体活动的人,右脑就得到锻炼和发展,储备许多视觉、听觉、感觉等方面的信息,提高空间认识和想象思维能力。所以,我们要因地制宜,土法上马,组织不同年龄段的智残人,进行不同内容的文体活动,诸如书法、绘画、剪纸、美工、音乐、舞蹈、拔河、跳绳、田径、举重、投掷、攀登、乒乓、游泳、捉迷藏、看电视、讲故事等文体活动。以开发他们的智力,陶冶情操,锤炼意志,提高身心素质。

5. 普法活动。智残人由于意志品质薄弱,个性不成熟,易于受暗示,会不假分析地受别人的怂恿,很容易被引诱或被唆使去做那些不该做的事,甚至干出违法的事。所以我们有责任对智残人进行一些法制教育活动,帮助智残人分清是非,克服盲目性,增强遵纪守法的观念。

6. 建家做友活动。我们要把智残协会努力建设好,成为“智残人之家”,并以此动员和吸引广大智残人及其亲友到智残协会进行活动,成为“智残人之友”。通过大家的群策群力,奋发进取,努力使我们的智残协会搞得有声有色,红红火火。

四、要牵线搭桥,协助解决智残人就业难问题。

邓朴方同志多次指出:“劳动就业是残疾人全面参与社会生活的关键。而对于智残人来说,就业就更为重要。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单位尚能接纳肢残人或聋人,却没有一个单位愿意接收智残人。所以我们智残协会要把解决智残人就业的问题,当作一件大事来抓,作为自己不可推卸的职责和十分光荣的义务,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具体体现,更作为活动我们智残协会的一个重大举措。我们要利用各种渠道,各种关系,上下左右联系,穿针引线搭桥,协助残联尽力帮助智残人能找到一份适合的工作。方法上可采取:

1. 在依法全面推行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中适当安排一些智残人。并建议各级政府能出台优惠政策,凡安排一名重度智残人就业的,可以计算为安排两名残疾人就业,以调动用人单位的积极性。

2. 在各种类型的福利企业中,尽可能动员安排一些智残人,使他们能自食其力,改善生活,提高地位,参与社会,实现自我人生价值。

3. 鼓励和帮助智残人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这在当前就业矛盾比较突出,智残人就业难上加难的实际情况下,的确是一个比较实在而又可行的好途径。2002年3月,共同出台有关规定,积极扶持残疾人个人或自愿组织起来从事个体经营,在注册登记费、市场管理费和个体工商户管理费上酌情减免,同时逐步纳入社会保险范围,以帮助残疾人解决自身温饱问题和后顾之忧,从而为广大残疾人带来了福音。我们要把这一优惠政策用足用活用好,主动帮助智残人自谋职业,个体经营,自强自立,劳动致富,使他们的生活一天天好起来。

4. 搞好智残人的职业技能培训,挖掘社会潜能,组织有一技之长的智残人劳务输出,外出就业,以减轻在当地就业的困难和压力。

五、要多方协调,维护智残人的合法权益。

残疾人是社会中一个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其中智残人因智力缺陷,更是弱中之最。毋庸讳言,由于历史的积垢,世俗的偏见,利己的私欲,在当今现实生活中,智残人受到歧视,正当权益受到侵害的现象屡有发生。加之智残人自身受教育程度有限,不懂得如何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往往使智残人感到“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从而抱怨和仇视社会。这就需要我们智残协会积极主动地发挥作用,运用自身优势,贴近智残人开展工作,要和部门及法律援助机构建立起密切的联系,为智残人奔走呼吁,伸张正义,以维护他们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婚姻和家庭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合法权益。这是活跃智残协会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

六、要依靠党政,激发智残协会的活力。

智力残疾人协会第2篇

加强组织建设,构建以智残儿童培智学校为依托的活动基地。青岛市残联换届后,各培智学校的校长都被选为区级智协的主席,又都是我们市智协的领导成员。智残儿童培智学校是智残人相对集中的地方,同时它又连结着以前的毕业生和未进学校的智残儿童。学校的教师是这些智残人的教育者和监护者,是他们可以信赖的“亲人和朋友”,因此以智残儿童培智学校为依托的活动基地可以使协会的工作具有广阔的活动空间和群众基础。于是我们将市、区智协设在了各培智学校中。我们召开的首次工作会议形成了很好的思路:其一,市智协成员要根据市智协工作计划在基层分会积极开展工作,活跃分会工作为市智协的活动打下基础;其二,各位校长的工作是协会工作的组成部分,学校在组织智残儿童文体、社会活动时,要尽量将分散在普通小学中随班就读的智残学生吸纳进来,并注意吸纳社会中的智残人参加;市智协要定期抓几件有影响的活动,在社会上营造关心支持智力残疾人的社会氛围,加强对基层工作的指导,使智力残疾人及其亲友在基层的组织中活跃起来;其三,要注意联合其他残疾人协会,相互支持配合,形成合力;其四,要注意与有关专家配合,请他们参与智力残疾人的康复、教育活动,形成科研与实际结合,加强智力残疾人终身发展的研究。

扎扎实实搞好基地建设,打好智协工作基础。我们建立了几条制度:其一,会议制度。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会议由3位主席轮流主持,会前由主持人向大家通报会议内容,使大家有所准备;会议地点轮流设在各培智学校,并借机考察该校工作。每次会议都要有会议记录存档;其二,每年在重要节日安排全市性的纪念活动。利用“助残日”、“教师节”和“国际残疾人日”开展活动;其三,建立联系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制度。任期内,每个人要与50位智力残疾人及其亲友建立联系,经常进行走访;每个领导成员要在自己的周围组织志愿者活动,发挥领导、指导作用,并身体力行参与其中;其四,建立调研制度。每人每年都要抓住一个有关智力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终身发展方面的问题进行调研,写出调研报告,进行研讨,向各级残联建言献策;其五,建立档案管理制度。保存重要的有关残疾人工作的历史资料,使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的工作规范化。

抓好宣传工作,形成全社会关心智残人的社会氛围。两年来,我们一方面向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呼吁,一方面向社会和家长宣传,争取他们对智力残疾人工作的支持和理解。2003年“助残日”和“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我们发出了《致全市有关部门领导的一封信》和《致智残儿童家长的一封公开信》。信发出后,引起各级领导对智残儿童教育的重视。我市副市长带领有关局委办的领导分别到全市各个培智学校对智残学生进行了慰问,市政府领导也都带着礼物对培智学校的学生进行了慰问。家长公开信发出后,在家长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家长说: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我们应当积极带领孩子走出家门,去感受大自然、感受社会生活,在人际交往中开发他们的智力。“六一”那天,家长带着孩子们兴高采烈地来到各个公园游玩,在大商场购买节日礼物。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在宣传工作中,我们重视两方面的宣传。一是,大力宣传政府为残疾人尤其是智力残疾人出台的有关政策,帮助智残人亲友提高政策水平,从政策的贯彻落实中得到实惠,坚信党和政府的政策,坚定生活的信心,鼓起生活的勇气;二是,抓好理解、支持、帮助智力残疾人的典型事例的宣传,通过宣传人道主义精神,推动形成关心智力残疾人的社会舆论。2003年“教师节”前夕我们举行了青岛市首届智残儿童培智学校全体教师和智力残疾人亲友代表参加的大联欢。市残联、市教育局和各个区残联、教体局的领导都出席了会议,青岛电视台当天播放了这一新闻节目,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2001年我们创办了《智力残疾人亲友之声》的刊物,开辟了专栏,介绍助残的典型人物。在智力残疾人就业形势严峻情况下,青岛天天红印刷厂厂长焦玲等同志,克服了很多困难,为毕业的智残学生安排了工作,解决了失业保险、养老保险等各项福利待遇,使他们获得自立的能力,解除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厂领导对他们进行科学管理的同时,又以真情实意温暖着残疾职工的心,被智残职工称为“我们的妈妈”,其事迹十分感人。我们及时做了宣传报道,影响很好。为此,我们智协专门召开了大会,向“天天红”印刷厂赠送了“人道主义之楷模”的锦旗,宣扬他们的事迹。另外,我们还发现了“青岛银河仪表厂为智残人解困”、“工艺品有限公司为智力残疾人就业做贡献”等情况,立即予以报道。

抓好对智残人亲友的教育,提高他们教育智残人的理念,帮助他们掌握先进的教育方法。我们认为只有智力残疾人的亲友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质,才能够以身作则教育影响好自己的子女;只有具备了对智残人的尊重、信任、激励、关心、呵护、教导的观念和能力,才会更好地促进智残人素质的全面提高。我们协会与青岛市家长学校研究会一道积极贯彻落实青岛市提出的《家长教育素质工程》,协助各学校举办了智残儿童家长培训班,以各个学校中实行素质教育开放日活动,请家长到学校与孩子一起上课,评课,提高对课程改革的认识。我们还根据家长学校研究会“家长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课题”的办会宗旨,请有关专家给亲友上课,同时各个学校开设“亲友热线咨询”解答智力残疾人亲友咨询,使许多智残儿童的家长接受了培训。

智力残疾人协会第3篇

参加这次“全国智力和精神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会议”,我一直非常兴奋、非常激动,因为满足广大精神残疾人及其亲友对不同形式托养的需求即将逐步变为现实!我的体会不同以往,感受颇多。

这次会议有几点出乎我的意外:首先是这么及时。中国残联今年上半年通过调研,要制定下发一个加强智力残疾人工作的文件,这件事情我是知道的。原来以为中国残联将“加强智力残疾人工作”抓一段时间后,才有可能来考虑“加强精神残疾人的工作”,没想到这么快就开这个会。其次是会议规格之高。身兼国务院残工委领导职务的中国残联党组书记和理事长同时到会,并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和报告,会议要求各省市残联一把手参会,邀请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的政府领导到会,规格高得出乎我的意外。第三是工作的力度。在两位领导的报告和讲话中,从工作任务目标的高标准和各方面的严要求所反映出的工作力度之大,也令我非常意外。

我个人认为,这是我国残疾人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会议,具有工作重点战略性调整的意思。

对于智力和精神残疾人及其亲友们来说,这是一大喜讯。当然,这次会议仅是这项工作一个好的开端,今后是任重而道远的,我们精协会加大工作力度,积极配合残联做好这项工作。

中国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 闫振华

“心里踏实了”

来到广州,参加智力、精神残疾人托养服务工作会,我有几个没想到:没想到托养工作会是全国范围的会,各省残联理事长和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的市政府主管领导到会,规格这么高,说明中国残联非常重视智力残疾人托养工作,决心把此项工作落实到各地。没想到智力残疾人托养工作发展这么迅速。上海、江苏、广州都已启动,并且做得很有特色。

两天的会议,安排紧凑,信息量大,收获多多。

会议安排参观了广州市安养院等地,令人耳目一新。广州市残联主办的不同类型的服务机构,满足了广大智力、精神残疾人的需求,带给残疾人希望和福音。

中国残联汤小泉理事长的报告令人振奋,是一次启动智力、精神残疾人托养工作的动员,也是一个全面部署工作的方案,还是一种对具体工作的行动指导。

三个省市的托养工作经验,令人感慨又感动,引发很多思考。他们成功的原因,我想是因为急智残人家庭所急,想智残人家庭所想,关注智力残疾人的生存发展,调整观念,知难而上,科学务实,行动迅速。从早期教育、义务教育、职业培训、就业安置到托养服务,过去没人管,现在残联管到位,这让广大智残人家属心里踏实了。

中国残联党组书记王新宪的讲话从政策、策略、指导思想、工作作风等方面阐述了指导意见,相信各地残联会做好这项开拓性、挑战性的工作。

作为中国智协主席,我想各地筹备建立托养机构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与辛苦,而提供专业服务、追求服务品质也十分重要,建议利用各地专业资源,培训专业技术人员,把托养服务工作做好。我在此也请各地智协关注并协助做好这项工作,共同推进全国智力残疾人的康复、教育与服务事业。

中国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 马廷慧

几点感受

第一,智残人、精残人、重残人总数3780万,占全部残疾人的45.6%。解决特定年龄段的三类残疾人的托养服务问题,符合“以人为本”的人道理念,符合构建和谐社会的执政要求,也符合尊重和保障人权、关爱弱势群体的普世价值。

第二,中央领导层要求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困难,托养服务解决的正是残疾人群体中的“三最”,这对于残疾人事业的健康协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第三,上述三类残疾人的亲友最担心的是身后这些残疾人如何生活。托养服务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这不仅对贫困家庭,对条件好的家庭也是极大的安慰。王铁成曾说:我即使有千万家财,也不能保证孩子以后能过上体面的、有尊严的生活,因为这钱不知交给谁才放心。他呼吁了几十年,现在终于看到了希望。

第四,托养服务也可以使扶贫工作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贫困家庭的三类残疾人接受托养,直接减轻了家庭负担,改善了残疾人本人及其亲属的生存状况。

智力残疾人协会第4篇

关爱残疾人从小事做起,为了倡导助残风尚,帮忙给残疾人送温暖,构建和谐社会,大家行动起来吧!那么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残联发言稿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你喜欢记得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哦!

   【残联发言稿范文】

亲爱的各位同事,朋友们:

你们好!

我非常高兴有机会再次来到韩国,来到美丽的仁川。今天在这里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我谨代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向康复国际会议顺利举行表示衷心的祝贺!

一周来,我与各位同事和朋友分享了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经验,有很多收获,希望今后我们能够加强交流与合作,为残疾人康复事业多做贡献。下面,请允许我介绍中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一些情况。

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这个数字凝结着几千万个家庭巨大的痛苦。康复对残疾人的生存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我认为,残疾人应该有质量、有尊严地生活,康复和训练能够帮助残疾人恢复功能。康复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希望。意味着他们可以重新获得学习和就业的机会,也可以减轻家庭和社会负担。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于1988年,二十多年来,中国残联在促进残疾人的立法、国家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以及促进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扶贫、文化生活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我们重点推动残疾人康复工作,使1000多万残疾人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康复。我认为,康复是残疾人工作的重中之重,抢救性的康复如同给人新的生命。

20多年来,中国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逐渐完善,初步建立了社会化的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体系。我们依托城乡社区服务网络,开展社区和家庭康复服务,满足残疾人多种康复需求。目前,中国有残疾人康复机构19000多所。我们拥有大型的中国康复研究中心,那里有一流的设施和专家;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四川建起了更加现代化的八一康复中心。近年,很多省、市、县也相继建起了康复中心,社区康复服务能力得到提高,更多的残疾人获得了康复的机会。我访问过一些脑瘫儿童康复机构,一些孩子的康复是令人满意的,他们紧张的肌肉得到了松解,有的能够站起来,有的还学会了自己行走。

我们继续开展抢救性的白内障复明手术、肢体残疾矫治手术和聋儿听力语言训练等国家重点康复工程,还与卫生部、国际狮子会合作开展“视觉第一中国行动”,使很多盲人重见光明。在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和一些地方的聋儿康复中心,我见过的很多聋孩子,经过语训的孩子听力和语言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有的孩子已经走进普通学校。中国残联优先组织开展0至6岁残疾儿童抢救性治疗和康复,很多孩子得到了及时的康复。每当看到聋孩子学会说话,或是在舞台上唱歌,我都会无比欣喜,特别是听到可爱的孩子们说“海迪阿姨,你好”的时候,我总是深深地感动。我想我们的康复工作多么重要,康复把美好的未来送给了孩子们。

我们还开展了精神病综合防治康复、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孤独症儿童早期训练等工作,并且为残疾人配备辅助器具,安装假肢,还给很多贫困残疾人免费安装。目前,残疾人部分康复项目已纳入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有条件的省、市还将部分辅助器具也纳入了医疗保险报销范围。我想,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提高残疾人的社会福利水平。

我们一直重视残疾预防工作,针对遗传、疾病、药物中毒、事故、环境污染和其他致残因素,宣传普及优生优育和残疾预防知识。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开展“爱耳日”、“爱眼日”和“精神卫生日”等宣传活动,增强全社会“预防残疾,增进健康”的观念,减少残疾的发生。

我们高度重视残疾人康复科技进步和创新工作,积极借助社会各界力量,加大对康复科技创新的支持,用先进的医疗技术攻克致残的疾病,借助辅助器具替代残缺的肢体和器官,实现身体的功能外化。中国残联已成功举办了五届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相信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定能帮助更多的残疾人得到康复,建立新的生活方式。

去年夏天,我从报纸上看到一个男孩子去参加高考。他没有小腿,只用两个膝盖走路,他的膝盖上穿着一双鞋!我立刻打电话给康复部,请他们找到那个孩子。我说,我们一定要让他站起来!后来,陕西省康复中心给这个孩子做了截肢修整手术,不久又给他安装了假肢。秋天,他走进了一所大学的校门。我对同事们说,我们不但要帮助一个孩子,还要帮助所有的残疾孩子。

尽管中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我们依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有8500多万残疾人,康复需求量很大。但是,残疾人康复服务网络还不健全,县乡一级的康复机构条件并不理想,康复人才还很缺乏。我们将继续实施“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大力开展社区康复,提高康复质量和水平。2009年,中国残联与吉林大学合作,建立中国康复人才培养基地,培养公共卫生硕士,一些医科大学还开设了康复专业,支持康复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推动残疾人康复事业科学发展。

中国是“1993~2002年亚太残疾人十年”的发起国之一和积极支持者。为残疾人服务是我们的责任,我们将努力帮助残疾人克服困难,解除痛苦。在新的亚太残疾人十年中,与各国同事一道,为实现残疾人“平等·参与·共享”的目标而奋斗,把光明和幸福送给千家万户。

谢谢大家。

【残联发言稿范文】

初冬时节,我们在美丽江滨城市芜湖召开中国智协五届五次全委会,同时启动“心连心—心智障碍人士救援服务系统试点”工作。这次会议得到了芜湖市市委、市政府,镜湖区党委、政府以及安徽省残联的大力支持,我谨代表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表示感谢;同时也向参加本次会议的各省智协代表、试点城市代表,向与会的厂家代表、嘉宾和朋友们,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这次会议是在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后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党的十八大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十八大指出了我们走什么路,扛什么旗,就是坚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这次会议提出了建成“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意义深远。特别指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城镇居民收入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残疾人事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怎么办?这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严峻的课题。监测表明,中国有8520万残疾人。残疾人事业尽管不断取得新进展,但是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残疾人总体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残疾人同全社会一道实现小康的任务非常艰巨。2011年度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944.9元,仅为全国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4.5%,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9.8%,比全国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8.3%高出11.5个百分点,残疾人家庭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及其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也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11年度,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率仅为47.4%;学龄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比例为72.1%,差距十分明显;城镇残疾人登记失业率为9.9%,是全国城镇登记失业率4.1%的2倍多,并且残疾人就业层次低、工资收入不高、劳动保护和工作环境较差的问题非常突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城镇和农村未就业残疾人的生活来源仍然以家庭供养为主,生活艰辛、家庭负担沉重。对此,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责任意识、忧患意识,加强研究、科学谋划,抓住机遇、有所作为,特别是在破解发展难题、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拿出办法来,切实在缩小残疾人总体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上见到成效。没有残疾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社会。我们的任务艰巨,任重而道远。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智力残疾人是值得关注和支持的群体,要时刻把他们挂在心上

中国现有智力残疾人554万,加上多重残疾人中的智障者430万,总数将近1000万人。智障人由于自身缺陷和习惯势力的影响,是更加弱势的群体:他们的民事行为能力全部或部分受限,他们的意愿表达严重依赖家长和亲友,他们自身融入社会的能力非常薄弱,社会对他们的接纳程度也最低。能主动表达意愿的肢体残疾人、聋人、盲人,可大声说出自己的感受,可以自主参加社会活动,但智障人就很难做到这一点。长期以来,近千万智障人群,无论是生活状况,或是康复、入学、就业、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境遇,都遇到比别人更多的困难,可以说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特别是农村的智力残疾人,许多还处于贫困线以下,还在为温饱而苦苦挣扎。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下面我引用第二次抽样调查的几个数据:

在《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分析报告》第六部分“中国残疾人口生活状况和社会保障”中,有关于智障人的以下一组数据:

教育方面:“智力残疾人受教育水平较低”;

收入来源方面:“所有残疾类别的残疾人均以家庭其他成员供养为主,以智力残疾人比例最高”;

婚姻状况方面:“智力残疾和多重残疾的未婚比例较高,超过40%”;初婚有配偶的比率“最低,不到45%”;

社会保险方面:“智力残疾人未参加社会保险的比例最高,达74.05%”,“未覆盖率最高的是农村的智力残疾人,这一群体中有74.8的比例未参加任何形式的社会保险”。

这些数据告诉我们,智障人在教育上,享受到的资源最少,所以整体素质偏低。智障人大部分依靠家庭供养,说明他们的就业严重不足,不能自食其力。他们较难组成家庭,即使组成也可能随时破裂,说明前面所说的“家庭”,基本是指家长,随着家长年龄的增长或离去,他们将面临无人供养的境地。他们很多人没有社会保险,一旦遭遇天灾人祸,面临的也许就是倾家荡产甚至家破人亡,说明社会对智障人的关照严重缺乏。应当说,这是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应当引起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密切关注。我们残联作为残疾人的代表服务组织,更应该把智障人这个弱势中的弱势群体时刻放在心上,在整个残疾人事业规划的大盘子中,在“两个体系”建设的大局中,把智障人的愿望和需求摸清、摸准,根据他们最需要解决的困难,给予工作和政策上的倾斜。

二、中国智协的特质,决定了协会要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

中国智协是1988年中国残联成立后才组建的。比起解放初期就存在并开展活动的盲协、聋协,以及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就活跃在全国各地的肢残人草根组织,历史相对较短,积累相对较少。但是,二十多年来,在历任主席、副主席和各位委员的努力下,中国智协的工作同样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应该说,智协的工作是有许多特殊性的。其他协会,都是残疾人自己的协会,只有智协和精协,是残疾人与亲友的联合组织。所以,充分发挥好家长、亲属和爱心人士等社会力量的作用,非常关键和重要。实际上,历届智协都是这样做的,成效也是显著的。

智协自成立以来,一向重视发挥家长、民办机构、专家学者和爱心人士的作用。协会经常联系的家长组织、民办机构和专家教授、爱心人士中,有的是协会的忠诚的志愿者,有的是协会工作的重要参谋和得力助手。有的还千方百计为协会筹划募集资金开展活动,我们要借这个机会,向这些家长、机构、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协会这些年做了大量扎实工作。比如,协会经常深入实际,结合智障人士需求,开展专项调查研究工作,这些年曾就提高家长素质、支持民间草根组织、开展支持性就业、成年智障人托养等专题,写出调查报告,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又如,协会坚持为智障人士维权,一经发现智障人权益受到侵害的事件,总在第一时间代表他们在社会上发声,及时联系相关地区的残联,协助地方政府查清事实,做出处理;协会还经常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学习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经验,组织海内外专家普及维权、服务意识,传授和培训康复治疗、心理辅导、专业护理、劳动技能等知识,不仅提高了专业人员的水平,还把家长和机构负责人也培训成为准专业人员,以便为智障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协会积极募集资金,为智障人和智障人服务机构解决资金短缺略尽绵薄;今年,中国智协还多方联络联合国儿基会、世界劳工局等国际组织,在基层开展有倡导性的为智障人康复增能的项目;同时,为有特殊需求的群体,开发、设计并探索为他们服务的新途径,例如近两年,协会通过深入调研,启动了心智障碍人士家庭财产信托保险试点项目等。协会对加强民间组织的建设也付出了很大心血。如马廷慧名誉主席亲自指导几家新成立的家长组织,建章立制,规范行为,为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张宝林主席正在动员专业机构对法人注册后的智协进行总体设计,想方设法开展好协会工作。

各地智协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在日常工作中,举办智障人的歌咏、绘画、体育、综合性户外活动,家长也纷纷组织起来,成立了联谊会、合唱团、演出队,和孩子们一起,愉悦身心,宣传社会,扩大了智协的影响力。

建立专业委员会,是协会工作的一个很重要的抓手。中国智协成立的特奥活动委员会,以及一些省市的特奥活动委员会,利用特奥日、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节日,积极组织智障人开展体育训练和比赛,并开展区域间的交流互动,既活跃了智障人的生活,也增进了他们与社会的联系。

上周,中国智协又成立了一个“顾问委员会”,这个委员会是中国智协的第二个内设机构。这个委员会秉持“代表、服务、维权”的理念,为广大智力残疾人及亲友,提供咨询、参谋和智力支持,以推动智力残疾人工作更加有效地开展。顾问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都是与智力残疾人工作有关的各领域的资深专家、教授、知名人士和爱心人士。比如德高望重的老法学家江平教授也同意担任我们的顾问。老教育家余俞慧耕,今年87岁高龄还在继续培养智障孩子们,力求破解音乐教育对启智的作用。著名表演艺术家王姬,不仅愿意担任顾问,还经常为协会工作建言献策。这个委员会虽然只是一个松散型的咨询服务机构,但我相信这些具有社会影响力、具有爱心的顾问委员们,一定能利用各自的身份、地位和专业知识,在积极宣传残疾人事业,在相关领域采集残疾人的需求、意见和建议,在呼吁社会大力关注智障人士,维护和争取智障人士的合法权益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对智协工作非常重视,王新宪书记多次指示,要加强对智协工作的领导,关注智障人的特殊需求。我相信,在协会全体同志和社会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

三、近期需要着力推进的几项工作

(一)心智障碍人士救援服务

这次会议启动了“心连心——心智障碍人士救援服务系统”的试点工作。我们所以要启动这个试点,是因为近年来,一些中重度的智障人走失的现象屡有发生,这些人中的一部分甚至被犯罪分子捋掠到黑窑厂当奴工。智障人走失给家庭造成的痛苦不言而喻。实际上,由于中国老龄化社会已经到来,也常发生老年失智者走失的事。各地的科研单位,已经研制出通过网络跟踪使用者的电子设备,都可以解决这个难题。为了推动这项工作,今天,我们和十几家试点城市签订了协议,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试点工作做好。当然,启动这个项目的本意,还是提倡关注智障人的需求,为残疾人做些实实在在的事。轰轰烈烈的大事要做,平平常常小事更要经常做。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要依法办事,在当事人和家长同意的基础上进行,把好事办好。

(二)促进成年智障人士就业

成年智障人的就业问题,是智力残疾人工作的一个老大难问题。智障儿童在培智学校毕业后,很难找到工作,许多家长只好和学校协商,让孩子继续呆在学校,但最多再呆几年,十七八岁,最终还是要离开学校。大城市现在有“阳光之家“、”温馨家园“等类机构,但毕竟数量有限,而且这类机构大多是日托性质,孩子们无法通过劳动获得报酬,实现自食其力。

在554万智障人群中,中轻度的三级、四级残疾人占74.66%,其中,15—59岁的工作人口占64.4%,也就是说,智障人中约有266万青壮年完全能够参加适当劳动,或者自食其力,或者通过劳动减轻家庭的负担。但是,整个残疾人口在业比例只有31%,可以想见,最难就业的智障人的处境环境一定十分严酷。智障人就业缺乏必要的劳动技能,各地残联或民办机构,也开展了一些劳动技能培训活动,通过培训推荐就业。但一是这样的培训太少,二是培训的技能较为单一,三是推荐到工作岗位后,真正坚持下来的也不多。这个问题多年来未得到解决,需要我们下大力气、下苦功夫。当然,这是全社会劳动保障方面的大问题,主要靠政府主导,残联配合政府来整体推动,但智协也完全可以在这方面做些调研,提供具体建议。各地有好的典型,也可以总结经验,组织交流,加以推广。

(三)加快发展智障人士的托养服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都明确要求发展残疾人托养服务。这里的残疾人,主要指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今年8月,中国残联和国家发改委、民政部、财政部等八部门联合下发了〔2012〕16号文件,就残疾人托养问题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多元化发展、加强管理、加大扶持力度和加快专业化建设等提出了十九条意见。

作为智力残疾人的代表组织,智协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学习和宣传文件精神,为推进残疾人托养服务的建设做出贡献。各地在政府的主导下,正在加大财政投入,改善托养服务的基础设施条件。无论是建设专业性和示范性强的骨干机构,还是街道和社区的日间照料和居家托养,我们智协对智障人的需求和愿望最有发言权,要把这些具体要求及时反映上去,让政府和社会了解。

另外,国家积极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在托养服务上发挥作用,我们智协在这方面更可大有作为。智协要发挥社会联系面广、家长资源丰厚、海内外朋友多的优势,争取有爱心的人士投资或捐献。国家已经规定,凡是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个人对托养服务机构进行捐赠,可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协会要对此政策进行广泛宣传,让社会周知。

智协前一阶段进行的残疾人家庭财产信托保险,也是残疾人托养的主要内容,希望智协在继续配合广东省残联搞好试点的同时,继续在其他省份调研和探索,特别是在家庭房产信托方面下大功夫,争取有所突破。

同志们,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了。在政治报告第七部分阐述“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第四节”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专门提到“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切实保障残疾人权益”。这说明,维护和保障残疾人权益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党中央对此高度重视。我们智协要在全党全民贯彻落实十八大会议精神的热潮中,特别是协会法人登记注册后,抓紧时机,团结奋斗。通过这次全委会,充分讨论,怎样发挥各地智协的作用,把两个体系建设贯彻到协会工作中去,为智障人谋取更多的福祉!

【残联发言稿范文】

尊敬的主席先生、报告员先生、各位委员:

在短短的两个半天中,中国代表团与委员会进行了建设性对话,坦诚地回答了各位委员提出的问题。委员们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水准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令我们由衷敬佩。审议过程加深了我们对《公约》各项条款的理解和认识,也为我们审视和思考中国残疾人工作提供了新的视角。

我们把此次审议看做是推动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难得契机。对于委员们所提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只要有利于促进和保护残疾人权益,符合公约精神,适合中国国情,都将会成为我们制定残疾人事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参考,都将会转化成为政府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

主席先生,各位委员,

中国政府历来认为,人权的进步与一国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中国庞大的残疾人群体的状况改善,根本上讲,离不开国家的整体发展。中国推动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也是不容怀疑的。我们已经做的努力有目共睹,但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残疾人权益保障工作还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本着科学务实的态度朝着公约要求的方向加倍努力。

在此,我要特别感谢一些非政府组织关注并参与中国的审议。对他们提出的一些问题和建议,我们高度重视,并愿与非政府组织进一步加强对话与合作。

主席先生、各位委员,

与委员会开展务实有效的合作是中国既定的工作方针。我们欢迎各位委员有机会访问中国,增进了解和互信,共同推动国际残疾人事业的发展。

香港和澳门特区与内地政治经济制度不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但履行公约、保障残疾人权益的目标是一致的。通过此次审议,香港和澳门同样受到启发。我们相信,两年后,当中国再次接受委员会审议时,委员们一定会看到,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在履行公约、保障残疾人权益方面新的成绩和进步。

最后,我代表中国代表团全体成员衷心感谢各方积极参与,感谢主席先生、报告员先生、各位委员以及秘书处的辛勤工作。

谢谢!

【残联发言稿范文】

2012年是落实《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举办这次全国残联系统维权干部培训班,既是提升残联系统维权干部业务能力的学习培训;又要利用这次培训班对今年残疾人维权工作开展情况认真总结,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明确残疾人维权工作的基本思路和任务目标。

一、“十二五”残疾人维权工作扎实起步

为切实推进“十二五”期间残疾人维权工作,落实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要求,去年年底,中国残联等相关部委联合印发了《残疾人事业法制建设“十二五”实施方案》、《残疾人法律救助“十二五”实施方案》和《无障碍建设“十二五”实施方案》,为更好地落实实施方案,中国残联维权部又分别制定了实施方案的实施办法。各地根据国家规划要求,也制定了本地的“十二五”残疾人维权工作规划。残疾人维权工作在相关规划指导下全面展开。

法制建设方面,目前,已有浙江、山西、北京等2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残疾人保障条例》和修订后的《〈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各地积极争取立法机关和相关部门的支持,增加条款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残疾人医疗康复费用减免、特殊教育经费保障、社会保险个人缴费补贴、残疾人就业岗位单列、定向招录等方面取得多项突破;中国残联和各地残联积极配合全国人大做好《残疾人保障法》执法检查工作,这是《残疾人保障法》颁布实施二十多年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执法检查,同时配合全国人大做好《残疾人保障法》立法后评估工作,《残疾人保障法》立法后评估是我国社会法领域第一个立法后评估项目,通过执法检查和立法后评估工作的开展,协助提出促进《残疾人保障法》进一步完善和贯彻实施的建议,为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残疾人权益保障奠定更为坚实的法制基础;中国残联和各地残联认真做好参政议政服务工作,协助代表、委员提交建议、提案,认真办理人大、政协交办的建议、提案,充分发挥残疾人、残疾人亲友、残疾人工作者代表、委员在我国民主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和残疾人权益保障重大、疑难问题的解决;各地残联积极探索完善法律救助工作机制,办理了一批法律救助案件;各地按照残联系统“六五”普法规划的要求,提高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权益保障方面,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于2012年8月1日起施行,进一步完善了无障碍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全面、系统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提高城乡现代化水平,维护残疾人权益,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提供了法制保障;《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宣传贯彻工作深入开展,出版《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释义》,印发了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宣传挂图和宣传册;国家有关部委积极贯彻落实《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进行了无障碍改造,公安部在全国推行12110短信报警求助服务;《无障碍设计规范》国家标准颁布实施,完善了无障碍设计内容,提高了规范执行强制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稳步推进,全社会依法开展无障碍建设的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工作制度逐步健全,加强了规范化管理,惠及数十万残疾人。

信访工作方面,继续深入落实全国第四次残疾人信访工作会议的精神和要求,各级残联树立解决问题为本的工作理念,积极畅通残疾人信访反映问题渠道和解决残疾人信访反映问题的渠道,强化信访工作机制,开展了矛盾纠纷排查、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信访积案督导解决等工作,从源头上防止信访问题的发生,信访工作已成为有效维护残疾人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方式。

二、残疾人维权工作面临的形势和要求

(一)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残疾人维权工作应当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

我国农村残疾人口为6225万人,其中有超过2300万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占农村贫困总人口的20%左右,而且残疾人大部分处在贫困人口中的最底层,只有农村贫困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切实改善,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目标。目前,残疾人在生活保障、就业、医疗等领域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贫困地区残疾人要在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工作难度很大。残疾人维权工作应当立足残疾人需求,促进相关政策贯彻落实,积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党和国家对残疾人的关心和保障落到实处,努力使残疾人同全国人民一道向着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

(二)残疾人事业的发展进步对维权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十二五”时期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实现“十二五”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目标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还不健全,覆盖面还比较窄,特别是农村残疾人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亟待改善;残疾人总体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在基本生活、医疗、康复、教育、就业、社会参与等方面存在许多困难,还缺少稳定的制度性保障;社会上还存在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残疾人事业发展中的这些困难和问题势必通过残疾人的权益保障诉求集中体现出来。维护残疾人权益是残疾人事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动力正是来源于残疾人不断提出的利益诉求,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使广大残疾人权益得以实现。残疾人维权工作应当适应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形势,针对残疾人的利益诉求,不断拓宽工作领域,推动残疾人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三)残联组织的健全和发展需要高度重视维权工作。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支持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要发挥人民团体的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共同维护群众权益,兼顾好各方面群众关切,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各级残联是残疾人的代表和服务组织,维权工作是残联的核心业务工作之一,维权工作和残疾人事业的各项业务工作密切相关。认真做好维权工作是充分发挥残联组织职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各级残联维权干部应当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和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要求,发挥好人民团体的优势和重要作用,积极反映和解决残疾人的困难与诉求,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共同维护好残疾人权益。

三、进一步做好残疾人维权工作

“十二五”是加快发展残疾人事业的重要阶段,也是全面推进残疾人工作的关键时期,目前,“十二五”残疾人维权工作开局良好,在总结工作成绩的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提高认识、抓住机遇,完善残疾人维权工作机制,更加积极主动开展维权工作,为残疾人谋福利,解决好残疾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遇到的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一) 各级残联领导应高度重视残疾人维权工作。

各级残联党组、理事会要把维护残疾人权益作为贯穿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主线,把残疾人维权工作作为残联的核心业务工作来抓,将残疾人维权工作纳入当地残疾人事业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现有工作基础上,继续按照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要求和残疾人维权工作“十二五”实施方案及配套实施办法的安排部署,严格落实相关任务目标,进一步发挥好维权工作在密切残联与广大残疾人联系方面的桥梁纽带作用,发挥好维权工作对残疾人事业各项业务工作的促进作用,为保障残疾人权益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二) 进一步深化对残疾人维权工作的认识。

维权工作是集中直接体现残联组织代表和服务残疾人职能的业务工作,残疾人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权益保障工作中体现出来,残疾人维权工作领域不断拓宽,对残联组织的维权工作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残疾人维权工作要客观分析残疾人的生存现状,认真对待残疾人的利益诉求,从个别典型案件中发现普遍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有理有据的立法和政策建议。要善于把维权工作和残联的各项业务工作结合起来,随着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和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中相关理念的深入推广,残疾人康复、教育、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遇到的问题不仅是残疾人工作某一业务领域的问题,而且是残疾人权益保障问题,需要残疾人维权工作积极开拓,促进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履行对残疾人的应尽责任,切实维护残疾人权益。

(三)建立健全残疾人维权工作长效工作机制。

随着各地残疾人维权组织建设的发展,残疾人维权工作业务格局的确定,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是今后残疾人维权工作发展的关键。目前,在立法工作、参政议政服务、法律救助、法制宣传教育、政策维权、无障碍环境建设、信访维稳等方面已经形成了有效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总结经验,确保各项工作规范有序地加以推进并得到落实,履行好残疾人维权工作的职能;在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发放以及残疾人维护自身权利诉求等涉及残疾人直接利益的工作,要及时总结经验,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监督保障措施,形成规范管理制度,确保工作取得实效,使国家对残疾人的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到每一位残疾人身上。

(四)加强基层残疾人维权组织建设。

各地省级残联维权机构建设已完成,今后要按照中国残联2006年下发的《关于残联维权机构建设的通知》要求,切实推进市、县级残联维权机构建设。残疾人维权工作具有业务范围广、工作难度大、矛盾冲突多等特点,做好残疾人维权工作需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维权干部队伍。各级残联党组、理事会要选派各方面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充实到维权工作部门,增强维权工作力量,强化维权干部队伍能力建设;对残疾人维权干部要关心培养、信任使用,要做到强进强出,促进残疾人维权干部队伍的全面发展;要关心维权干部的成长,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调动和发挥维权干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残联将加强对维权干部的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各地残联也要做好基层维权干部业务培训和工作指导,不断提高残联维权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升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做好残疾人维权工作任务艰巨,希望各地残联的领导干部和维权部门工作人员能够通过参加本次培训班的学习和讨论,客观分析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明确残疾人维权工作的形势和要求、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以高度的责任感,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为全面完成“十二五”残疾人维权工作任务目标而努力奋斗。

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党中央将会出台一系列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各级残联的领导干部和维权工作者要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与做好残疾人维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深入开展残疾人维权工作,推动残疾人事业加快发展。

【残联发言稿范文】

先生们:

大家好!

今天,我们共聚一堂,总结推动前两个“亚太残疾人十年”的成功经验,谋划今后十年本地区残疾人工作的具体战略和目标,开启第三个亚太残疾人十年,这对于促进本地区残疾人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政府十分赞赏亚太经社会所做的协调和努力,赞赏与会政府的积极参与,愿藉此机会,与各位代表广泛交换意见,为会议取得实质性成果做出贡献。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事业,主张将国际社会残疾人工作的最新理念和原则同本国国情密切结合,通过切实有效的措施保障残疾人权利的实现。过去的十年,中国政府认真履行《残疾人权利公约》和《琵琶湖千年行动框架》,使中国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不断得到改善,各种权益得到有效保障。2008年对《残疾人保障法》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强调了公约所主张的不歧视、机会均等、无障碍等基本原则。中国将残疾人人权保障纳入“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将残疾人事务纳入国家发展规划。

中国政府已实施第六个“残疾人事业五年发展纲要”,总体目标是进一步改善残疾人生活状况,促进残疾融合发展。我们的工作重点是:一,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逐步提高基本医疗、康复以及社会福利水平;二,全面实施残疾学生免费义务教育,提高融合教育质量,加快发展残疾人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三,完善残疾人就业政策,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四,加强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开展适合农村和少数民族残疾人特点的扶贫项目;五,加快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完善无障碍建设标准体系;六,加强残疾人事业统计和残疾人状况监测;七,加强普法宣传,开展残疾人法律救助,特别关注残疾妇女和儿童的权益保障。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有8500万残疾人,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残疾人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是,残疾人总体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残疾人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障碍。联合国《残疾人权利公约》的制定以及亚太残疾人十年活动的开展为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将不断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投入,促进残疾人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建立更加公平、包容的社会而努力。

智力残疾人协会第5篇

永康市相继成立了永康市肢残人协会、聋人协会、盲人协会、精残智残亲友协会四个专门协会。在此基础上,根据残疾人需求、就业特点和事业发展需要,肢残人协会适时下设了秘书处、残疾人机动车管理大队;盲人协会下设了秘书处、心理咨询分会和推拿按摩分会;聋人协会下设了秘书处、聋人俱乐部和无声世界志愿服务队;亲友协会下设了智残亲友救助分会、精残亲友救助分会。全市10个镇(街道、区)全部建立了四个专门协会分会,在残疾人10人以上的村(居)有专门协会联络员,现全市共有协会工作人员630余人,全市上下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底”的组织网络。为加强协会党建工作,发挥残疾人党员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发展优秀残疾人充实党组织,2003年4月,经中共永康市直属机关工作委员会批准,在中共永康市残联党总支部委员会的指导下,又创造性地建立了中共永康市残疾人专门协会联合支部,并在要求进步的残疾人中广泛开展党的知识、优秀党员事迹,自强模范教育,开展各种活动吸引优秀残疾人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彻底改变了优秀残疾人入党难的问题,大大加强了残疾人专门协会的组织建设,增强了协会的凝聚力,提高了自我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为不断提高专门协会工作人员的管理服务水平,改善协会为残疾人服务的条件,我们对专门协会管理模式进行了有益探索。首先,市残联党组对专门协会工作人员在待遇上给予倾斜。一是四名专门协会主席与残联下属劳务所、康复中心等四个单位一道搬进投资400余万元的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大楼,变分散办公为集中办公,又投资50余万元创办残疾人活动中心,有了自己的办公和活动场所。二是将四名协会主席列入残联中层干部动态管理,列席残联办公会议,按残联机关中层正职进行考核管理,有了位子。三是残联每年拨给每个协会办公经费补贴1万元,协会主席的每月补贴不少于400元,出勤奖参照机关中层正职发放,与考核挂钩,有了票子。四是评比年度先进优先考虑从事专门协会工作的同志。市残联还出台了《关于永康市残联干部联系专门协会制度的通知》,明确了三位正副理事长、综合办主任每人联系一个专门协会。年初,四个专门协会与市残联签订了年度工作目标考核责任书,要求各专门协会主席挂证上岗,做好日常接待工作,管理服务好各自协会,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2002年、2003年全市2万多残疾人实现零上访,市残联连续3年被永康市委、市府评为工作先进单位。

肢残人协会成立之前,残疾人三轮车营运问题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经常发生集体上访、越级上访,影响安定团结,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2002年肢残人协会成立后,为配合永康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肢残人协会迅速成立了残疾人营运车管理大队,下设五个中队,会同公安交警、残联、肢残人协会组成残疾人营运车监督小组,制定残疾人车“三定时、四统一”的管理体制。“三定时”即:定时进行组织技术培训,定时年检年审,定时上路抽查车况;“四统一”即:统一保险,统一车篷,统一标志,统一持证上岗服务。由于对残疾人营运车实行规范化管理,在去年全市创文明城市,开展公交车、的士、残疾人营运车等车辆统一整治大会上,残疾人营运车的管理模式得到了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残疾人营运车的管理比公交车、的士还统一、规范,车貌也较整洁。”全市残疾人营运车靠自我管理也赢得了一定社会依赖和社会地位,也为下肢残疾人赢得了就业机会。

针对聋人交流难、管理难、接受教育难的“三难”现状,聋人协会充分利用“聋人俱乐部”这块阵地,定期对聋人进行公民道德教育培训大会,来自全市各镇(区、街道)、直属企业的240多聋人代表参训。邀请了市公安局办公室主任、市劳动局劳动监察大队长、司法局宣教科科长等为聋人讲授《聋人如何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如何解决劳资纠纷》、《聋人如何获取法律援助》等知识,通过学习,增强了广大聋人朋友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聋协无声世界志愿服务队做到每季组织有一技之长的聋人,开展服务回报社会活动。2003年在市区广场设点五次帮助市民修理电脑、自行车、缝纫机等1000余件,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盲人协会非常重视、关心、了解盲人疾苦,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帮助盲人排扰解难。古山镇晏塘村盲人朱天德,因医治眼疾负债累累,盲协了解这一情况后,即从协会拿出500元补助费,还发动盲人捐款3000余元,为其解决燃眉之急。江南街道从事养殖业的盲人赵刚在盲协主席李泽民的结对扶持下,今年已出栏肉猪120多头,获利3万多元,现还存栏肉猪100多头,农历年底可出栏50多头。同时,盲人协会针对盲人就业难现状,十分注意对年轻盲人进行推拿按摩培训,成立了永康市残联建新推拿按摩中心、晓卓盲人推拿按摩院,对有从事按摩愿望的年轻盲人进行集中培训,实行“三免”、“三包”。“三免”即免培训费、免住宿费、免伙食费;“三包”即包学、包会、包就业。推拿按摩业已成为永康盲人就业的主要渠道,在永康没有未就业的盲人。另外,2003年6月还成立了盲人协会心理咨询分会,城区设三个点,各镇街道设有10个服务处,对存在心理障碍的人们进行心理疏导,由来已久的散乱的民间算命变成了管理有序的心理咨询,受到了政府的肯定和各界人士的好评以及广大盲人朋友的拥护。

智力残疾人协会第6篇

关键词:残疾人;残奥会;发展趋势

残疾人奥运会自1960年意大利罗马举办的第一届夏季残奥会开始,到2008年北京残奥会已经举办了13届。在残奥会不断发展的40多年中,残奥会的规模、参赛项目、申办方式和残奥会的组织协调部门都发生了变化。残奥会和奥运会一直都在各个方面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身的赛事运作体系,特别是2001年国际残奥委会和国际奥委会签订了合作协议。作为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了解其发展的历史和趋势,对于国内残疾人体育运动的开展和备战4年一次的残奥会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残奥会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残奥会的组织管理、残奥会的发展规模、残奥会的设项问题和运动员分级工作等。本文拟从以上4个方面对残奥会的发展历史进行研究,并结合残奥会的现状,分析残奥会的发展趋势。

一、残奥会的协调和管理组织

1,国际残奥委会的发展历史。残奥会的发展必须有一个强大的组织来负责协调和管理工作。残疾人体育运动起步比较晚,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战场上的伤残士兵自发组织起来进行康复运动。这和奥运会不同,可以说残奥会的发展没有历史传统,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最初的目的仅仅是为了身体康复。

ISMGF(国际轮椅运动联合会)、ISOD(国际残疾人体育联合会)、CP-ISRA(国际脑瘫体育和娱乐联合会)和IBSA(国际盲人体育联合会)4大体育组织根据协调各大比赛的要求,1982年成立了国际残疾人体育运动协调委员会(ICC)。ICE最初由CPISRA,IBSA,ISMGF和ISOD的主席、秘书长和其他人员(最初是副主席,后来是技术官员)组成。1986年CISS(国际聋人体育联合会)和INAS-FMH(国际智力残疾人体育联合会)加入到Icc。随着残疾人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残疾人体育需要一个更强有力的国际组织。在国际残疾人体育基金会的积极支持下,1989年国家残疾人体育协调委员会与其他5个国际残疾人体育组织(CISS国际聋人体育联合会退出)共同创建了一个崭新的,民主的组织机构――IPc(国际残疾人奥委会)。

2,国际残奥委会的职能。国际残奥委会是残疾运动员的国际性代表组织,负责组织并指导协调残奥会和其他高水平残疾人体育比赛。与国际奥委会不同的是国际残奥委会负责射箭、田径、游泳、举重和射击5个夏季残奥会项目的管理工作,而其他夏季残奥会项目则由不同的国际残疾人体育组织和国际单项联合会管理。马术、自行车、乒乓球、赛艇项目已由健全人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管理。其中乒乓球项目最初是由国际奥委会管理的,最近刚刚合并到健全人组中的。

对于各个残奥项目的管理,国际残奥委所负责的项目又有一定的复杂性。如:田径项目中参赛运动员的残疾类别包括视力残疾和肢体残疾,在残奥会期间,视力残疾田径运动员的分级工作由国际盲人体育联合会(IBSA)负责,而肢体残疾的运动员在非残奥会期间一般参加国际轮椅和肢残人体育联合会(1wAs由ISOD和ISMGF合并组成)组织的国际赛事。国际残奥委会对其管理项目的自比较有限。

二、夏季残奥会的发展规模

自1 960年第一届残奥会开始,残奥会的规模在不断地扩大。

1,残奥会参赛的国家和人数。参赛的国家和地区从最初的23个到2008年北京残奥会的164个,参赛人数从400名运动员参加第一届残奥会到4000名左右的残疾运动员参加北京残奥会,可见残奥会的规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残疾人体育运动的不断开展在不断地壮大。

2,残奥会参赛运动员的残疾类别。残奥会参赛运动员的残疾类别也在变化。从最初只有脊髓损伤的运动员有资格参赛到1996年亚特兰大残奥会的脊髓损伤、视力残疾、截肢、脑瘫、智力残疾和其他残疾6个残疾类别。残奥会允许各种残疾运动员都能参加到这个残疾人体育的顶级赛事中来。但是从2004年雅典残奥会开始,智力残疾退出了残奥会。而退出的原因是INAS-FMH(国际智力残疾人体育联合会)尚未制定出科学判定智力残疾的标准。为了保证比赛的公平、公正,运动员的残疾标准必须是一个客观量化的规定,如视力残疾和肢体残疾运动员的医学与功能分级标准。而智力残疾很难做到这一点,容易造成一些运动员弄虚作假的现象。自2004年雅典残奥会针对智力残疾运动员不再设项,直到INAS-FMH(国际智力残疾人体育联合会)研究制定出科学的测定智力障碍标准。

3,残奥会申办城市。从1960年夏季奥运会之后,来自欧美23个国家约400名运动员聚集罗马,举办世界残疾人运动会。后被认为是第一届残奥会。1976年国际残疾人组织决定斯托克・曼德维尔运动会和世界残疾人运动会合并在加拿大多伦多举办了第五届国际残疾人奥运会。自1988年形成了惯例: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在同一城市举行。2001年6月19日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在悉尼签署了合作协议: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始,由一个组委会同时组织两个奥运会;申办奥运会的城市必须同时申办残奥会;奥运会后的一个月内,在奥运会举办城市的奥运场地举办残疾人奥运会。

三、夏季残奥会的项目设置

1,残奥会大项的设置。1960年第一届夏季残奥会共设了8个大项,随着残疾人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参赛运动员残疾类别的增加和残疾人运动水平的提高,历届残奥会所设的项目日益增多。从8项到第13届残奥会的20个大项,运动员参与的体育项目越来越广泛。

残奥会所设大项在历届中都有变化。飞碟、斯诺克、草地滚球由于在残疾人体育运动中的推广问题,慢慢地退出了残奥会。同时在残奥会上出现了专门针对残疾人的体育运动项目:针对视力残疾运动员的盲人门球、5人制足球;专门针对脑瘫运动员的硬地滚球;轮椅橄榄球是针对四肢瘫的运动员而设的。

除上述特殊项目之外,其他项目的设置和规则同健全人相似。但是由于残疾人的特点,各个大项中的小项设置要和残疾运动员的医学与功能分级工作相结合,因此残奥会中各个大项的小项设置比较复杂。

2,残奥会小项的设置。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在悉尼签署的合作协议中第5,1条规定了残奥会的比赛项目:“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同意为了便于操作,残奥会的比赛项目应在运动会召开4年前确定。夏季残奥会应不多于22个项目,冬季残奥会不多于8个项目”;“双方同意在夏季残奥会中所设的小项应不多于450项;除非国际奥委会、残奥委会和奥运会组委会另有协议,在决定残奥会的具体比赛项目时,应对每个项目的残疾分级做进一步的审议”。协议规定残

奥会也应和奥运会一样需要“瘦身”。

自2000年国际残奥委与国际奥委会签署了合作协议以后,残奥会的小项设置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近三届残奥会的小项数在减少。悉尼残奥会550个小项,雅典残奥会526个小项,北京残奥会472个小项。

近三届残奥会各个项目中变化最大的当属田径项目,悉尼残奥会234项、雅典残奥会205项、北京残奥会1 60项。田径的小项的变化主要是因为田径项目中的田赛项目的设置。悉尼残奥会112项,雅典残奥会86项,北京残奥会63项。

田赛项目是残奥会所特有的计分项目一级别合并参加比赛,如:F42、F44、F46级合并参加铅球比赛,每个级别有一个相应的铅球项目的系数,用运动员的成绩除以系数的得分进行排名,这三个级别共设一块金牌,而不是一个级别一个小项。这样起到了缩减项目的作用,同时又可以让各残疾级别的运动员都参加比赛,并解决了某一级别项目参赛运动员人数不够的问题。

由上可见,为达到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关于组织残奥运动会的协议规定,残奥会的各个项目的设置和缩减工作遵循以下几点要求:

(1)尽可能地让各个残疾级别的运动员都有资格参加比赛。

(2)为了项目的持续发展和普及,设项要充分考虑有资格参赛运动员的人数。

(3)增加女子项目的比重。

四、残奥会中的分级工作

为了保证残疾人比赛的公平原则,让残疾等级差不多的运动员分在一组比赛,残奥会中有了医学与功能分级的特殊工作。目前,由于残疾人体育赛事的不断增多,运动员参赛进行分级的机会增加,在参加残奥会之前,大部分的运动员已经获得了自己的运动级别。2008年北京残奥会中需要分级的运动员只占总运动员人数的20%。

五、夏季残奥会的发展趋势

1,各个残奥会单项的管理和健全人的国际单项组织日趋合并。国际残奥委会作为残疾人奥运会的组织协调机构的协调职能将越来越重要,而其管理的单项由于和其他残疾人组织管理的项目有些重合,因而对于项目的管理权力趋于削弱。近来,残疾人竞技水平不断提高,有些项目开始合并到竞技水平更高,组织管理经验丰富的健全人的单项组织中去。例如:乒乓球、马术、赛艇和自行车。可见,残疾人各个单项相对独立,与健全人单向组织合并的趋势日益明显。

2,残奥会的规模“瘦身”。残奥会的发展历史中,残奥会的规模无论从参赛的国家和地区、参赛运动员的人数和残奥会的项目设置都日益壮大。对于残奥会的成长并不是无限制的。鉴于奥运会发展的经验,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签署的合作协议中对残奥会的规模做出了规定:残奥会的大项不能多于22个大项,小项不应多余550项。运动员最多4000人。从协议签署的那一届残奥会开始,国际残奥委已经开始了残奥会的“瘦身”工作。

3,残奥会的竞技性提高。最初的残疾人体育运动是以康复为目的而开展的,随着社会的进步,残奥会已成为残疾人运动员参加的最高级别的竞技性体育比赛。

智力残疾人协会第7篇

一、树立全心依靠残疾人发展事业的基本理念

“基本理念”被定为区残联四代会主报告基调

1999年,我们用民主选举方式把专门协会成立起来,讲意义、立规矩、定责任、给任务、教方法、树典型、推经验,极大调动了残疾人干事业的积极性。2003年区残联四代会时,区残疾人工作由后进单位,成为全市18区县之首的先进单位。残联党组理事会结合4年多的实践认为:“全心全意依靠残疾人发展残疾人事业”是三代会以来残疾人事业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要作为“基本理念”定为大会主报告基调。这一点睛之笔被大会所接受,残疾人代表也非常满意。会后又很快成为全区共识,并被确立为“十五”、“十一五”工作主线。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七易其稿,在专门协会委员中就两上两下,反复听取残疾人意见,定稿后以区政府名义印发,这在朝阳区残疾人事业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四代会以来的实践再次说明,“基本理念”在加强专门协会工作中凸现,使工作不断完善、提高。

“基本理念”须在专门协会工作中不断强化

“基本理念”是在总结专门协会工作中提炼的,但要使之成为协会委员们的自觉意识,就要在实践中深化,变为残疾人的自觉行为。采取的方法是,在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实行办理主席团委员提案制度,具体是:主席团委员(全部是专门协会委员)每年在深入调研时,针对残疾人需求中的难点、重点以委员提案的形式提交执行理事会,由区政府残工委交办职能委办局办理,一年多的实践初步效果有三:一是使残疾人逐步完成实现权利主体的转变,残疾人维权意识增强了;二是残疾人工作能力提高了,办结提案后残疾人受益了;三是政府机关公务员与残疾人的感情加深了,机关服务质量改善了,效率也提高了。如今专门协会委员说,我们政治上有地位,工作中有权威,事业上有发展。

二、在残疾人事业发展中打造残疾人优秀团队

打造优秀团队必须促使团队“能干事”

协会成立之初存在4种情况,一是大家苦于干工作束手无策;二是人员素质不一,思想多极化;三是对残联业务知之甚少,有劲儿使不上;四是因为前三种原因形成一段时期“两个协会干三个协会看”的局面。

为此我们定三策:首先,1999年在全市率先实行残疾人素质教育工程,着重对24名协会领导加强教育,把握政治方向;其次,邀请协会主席、副主席参加残联业务及执法培训,以便熟悉业务掌握工作要点;再次,抓好三个总结:一事一小结,某一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找到优缺点,提高再次活动成功率;阶段性小结,解决协会工作一段后思路是否与残联中心工作保持一致,减少偏差形成合力;年度总结,推出典型经验,五个协会相互激励平衡发展。

在“能干事”上, 我们坚持各协会进行三个交流:域内交流,在全市主动交流;域外交流,在国内开展交流;国际交流,走出国门,接待来访。

打造优秀团队必须促进团队“干成事”

善于调查研究,撰写出有价值的调研报告,是优秀团队的必备要素。四代会后区残疾人事业全面提速,我们要求各协会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近年来,各协会下街乡30余次,印发调查表格数以千计;走进社区(村)召开调查会、座谈会,广泛访谈残疾人掌握一手资料;到政府职能委办局,了解政策法规反复求证;写出10余篇有价值的调研报告。如《处在低保边缘的一户多残、老残一体、残疾人单亲家庭生活状况调查》,得到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今年在“两节送温暖”活动中还为以上1667户家庭拨了83万元慰问金,为贫困残疾人办了实事。

协会搞调研有四大好处:一是选准题,心怀大局,把握区情,善抓关键的锻炼;二是协会实战能力的考验;三是协会领导力的增强;四是在残疾人中加大了亲和力,在基层残联和残协中扩大了影响力,使协会整体能力上了新台阶。

打造优秀团队必须推动团队“干大事”

优秀的团队应该具有独立开展工作,“干大事”的能力。

一是学习能力。我们提出创办学习型协会的要求得到协会响应。前文论述搞调研、广交流、多培训都是极好的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仅以思想教育为例,肢协开展了“做2008残奥会合格主人”文明礼仪教育,自行编辑、设计、印发《迎奥运残疾人礼仪知识手册》,中国残联汤小泉理事长为该书题词;聋协开展我党历史百名优秀共产党员事迹教育;盲协组织盲人登天安门、长城,亲手抚摸国旗护卫队珍(封)藏品――共和国五十周年庆典升用的五星红旗,亲手触摸长城砖;智协组织智障人参观科技馆,加深对科技奥运的理解。协会创办了《信息专刊》,智协创办了《智力残疾人亲友通讯》。《信息专刊》发放到社区(村),《通讯》发到智障人家庭,引起良好反响。聋协开办的《无声园地》墙报博得了聋人好评。协会独立开展活动、创办刊物是学习能力的拓展,也是各协会素质教育工程的能力展示。

二是团结能力。智协率先做到每位主席和委员常年联系一个街乡,两个社区(村),三个残疾人家庭,协会联系卡发到每个残疾人家庭;肢协开展了每位主席和委员与10名残疾人交朋友的活动;协会办公室把150余名街乡残疾人协管员、社区(村)残协委员作为协会和残疾人之间的联络员,使协会在同一时间里就可以联络到上千名残疾人。

三、“三个活跃”的思路贯穿打造优秀团队全过程

明确使协会逐步成为残联工作部门的思路

快速发展残疾人事业、不断深化基层残疾人工作,就应当使专门协会成为残联工作部门。几年来主要体现8个方面:办公设备及条件与残联业务部室相同;年度业务同培训;工作程序相一致;工作制度、职责、要求相近似;工作经费逐步增加,最高达年15万元,近5年来,总额超过50万元;区残疾人活动中心辟出2000余平方米无偿使用,年活动2.4万人次;协会领导列席每月基层理事长例会,参加党组理事会通报会;不定期请协会参与理事会和各业务部室工作评议会,增强参与度,提高协会工作质量和积极性。

让协会坚持“贴近基层、群众、需求”的“三贴近”原则

确立协会主席、副主席、委员在居住地社区(村)残协中发挥作用的工作定式。把协会主席、副主席、委员选进所在居住地社区(村)残协任成员,好处有五:其一,协会领导和委员绝大部分是优秀分子,一旦活跃在残协,能在较短时间使基层残疾人工作上层次,在全区起示范作用;其二,协会领导和委员在残协中可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其三,促使协会领导和委员密切联系残疾人,有效防止产生脱离残疾人的“贵族”;其四,重视基层残疾人需求,促使协会工作有的放矢,服务基层;其五,参与基层组织,增强了事业心和责任感,创新意识更浓,工作实效更强。目前,专门协会主席、副主席和委员任职基层残协创建残疾人“温馨家园”达到90%以上,为全区树立了榜样。

创造专门协会与基层残联联合开展大型活动的模式。实践中得出三条经验:第一是专门协会建设走向成熟的标志;第二整合了基层资源,提升了基层残联影响力;第三真正使“三个活跃”扎实在基层。如智协与团结湖街道共同承办智残人运动会;肢协与东风乡合办残摩车驾驶员交通法规竞赛;盲协与呼家楼街道牵手向社会开展捐二手电脑180台;区残联操办的大型活动现在都由协会来主办,效果和质量都非常好,街乡也特别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