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教师交流材料(合集7篇)

时间:2022-10-01 12:24:06
小学语文教师交流材料

小学语文教师交流材料第1篇

【关键词】 英语 阅读 教学 有效

阅读过程更多的是学生主体和文本材料之间相互交流的过程,英语阅读不同于中文阅读,因为在阅读过程中学生需要在掌握必要的英语知识基础上进行。故而要保证英语阅读的有效性,在高中英语阅读指导中,做好阅读前的知识准备就是基础。在推进阅读活动中,学生是阅读的主体,阅读材料是客体,而教师是联系学生和材料之间的桥梁。只有让学生这一主体充分地融入到材料中进行自主阅读,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而给予学生必要的点拨和指导,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获得感悟,如此,阅读才会是有效的。反观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活动,教师依然是知识的讲授者,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因此,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就需结合教学实践而作出相应的改革。

1. 加强课前指导,准备阅读知识

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大多教师会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堂中对语篇材料的讲解上,或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而引导学生对语篇材料进行交流活动,而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在听讲或探究中却不能主动参与,原因何在?其实,阅读要经历前阅读阶段,即知识准备阶段,在阅读中如果学生没有掌握相应的背景知识,没有对语篇材料有初步了解,那么,无论是讨论还是交流,学生只能“人云亦云”。

故而在英语阅读教学实践中,加强课前引导,引导学生准备好阅读所需的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而这一方面需要学生提前了解材料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则要让学生根据材料而了解相应的背景材料,积累相应的词汇、短语等,否则,学生在阅读课堂中只能听而不能主动融入,阅读效率自然不高。如“Advertising”的阅读教学中,如学生没有基本的广告常识,那么,对材料的理解也就容易遇到诸多困难。

在课前准备环节中,首先,基本词汇的学习是基础。很多教师喜欢将词汇教学放到课堂上进行,然后再进行语篇教学,其实这种做法效果不是很好,毕竟学生没有那么强的接受能力。故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提前教学词汇。如Module 3《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在文中找出下列单词和短语,并写出他们的中文意思:forecast、once、fare、observe、rest、in sight、wish for、watch out for、come to one’s aid、in relief等,这样做的目的可让学生先了解并学习词汇,为阅读奠定基础。其次,要结合材料让学生了解背景资料。如Module 4 《Unit 2 Sporting events》的阅读前了解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知道一些常见的体育运动比赛规则等,这样,在语篇教学中学生合作交流时,也可拓展学生的话题,促进学生对材料的理解,提升阅读效率。

2. 结合阅读材料,创设情境激趣

在阅读教学中,学生的兴趣也是一个关键点。教学实践中,为让学生快速地了解材料的基本内容,做到心中有数,需要教师结合语篇材料和学生的实际而创设情境,以情境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然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来看,在情境创设中,一方面是太关注情境本身而忽视了在情境中启发引导引导学生,而另一个极端则是忽视情境和教材内容的联系性,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而阅读材料而创设情境。如此,情境没有起到真正的启发作用,相反因情境而占用了课堂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创设情境,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语篇的内容而进行,要能起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有要能让学生对语篇材料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以Module 2《Unit 1 Tales of the unexplained》的阅读教学为例,该材料是围绕男孩失踪而展开的,而其中又有一些令人困惑的问题,标题是Boy missing, police puzzled.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先请学生说说自己周围关于失踪的话题,然后围绕标题而展开提出问题,如:How/When/Where was the boy missing? Why are they puzzled? What are the police going to do about the boy’s disappearance and how? 如此,学生自然会对材料产生兴趣,在引导学生初读个概括文章内容,学生也会对材料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

3. 加强引导探究,促进知识构建

在情境的指引下学生初读,对材料内容有大致理解,接下来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材料内容,掌握语法知识的关键环节,而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这些更多是交由教师讲解完成的,学生较为被动。相反,在这个过程中,可提倡合作探究的方式,利用问题引导,促进学生合作,在探究中完成对材料的理解和对知识点的掌握。以语法知识为例,当学生提到材料中所涉及的语法时,教师不宜直接讲解,而可提供类似的句子引导小组学生进行分析,然后再引导学生总结,最后教师再精讲归纳。如由“carry”而引导出的carry out、carry on、carry away、carry off等短语,可提供如:The plan should be carried out immediately. Despite all the noise, he carried on reading.等句子引导学生翻译,小组学生共同翻译后对比其不同,教师再指出不同并精讲。

在对材料的内容进行探究时,学生初步后引导小组成员对内容进行概括, 然后再以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小组交流活动。如Module 5 《Unit 2 The environment》的教学中,以问题Who are the three speakers? What side does Mr. Lin Shuiqing and Mr. Qian Liwei each represent? By how many times has the world’s population increased since 1800? 引导学生合作交流而初步了解内容,在此基础上小组学生围绕材料内容而回答:What society does Lin Shuiqing belong to? What does Lin Shuiqing start his speech by talking about? What is happening to large amounts of fish? What does Lin Shuiqing think we should teach people about? 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Why does Qian Liwei think production should not be cut back? What does Qian Liwei say we should produce more of? What does Qian Liwei say we need more of? What does Qian Liwei say many people are willing to do? 不断深入的问题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了材料的内容,教师在学生解答后给予指导,针对学生解答问题中的不足而给予点拨,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经历阅读过程,丰富其体验。

4. 关注学生体验,拓展应用巩固

在高中英语教学实践中,为了出成绩,追求升学率,很多教师对学生的体验都较为忽视,尤其是阅读教学中,但凡材料讲解清楚了也就意味着教学任务完成了,而学生在阅读材料中有什么体验,有什么收获教师并不关心。在教学中广大教师更多将注意力放在知识的传授上,而对文化的传承,行为的培养等并不是很重视,在阅读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体验,结合阅读内容而多给学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其在表达、交流、解决问题等活动中获得满足感,这对学生的发展意义重大。

以Module 1 《Unit 1 School life》为例,在该单元的教学后,可展开“各国学生学校生活大比拼”活动,让学生在了解其它国家学生的学校生活后和自己形成对比,由此活动还可让学生形成小论文,也可展开辩论活动,如此,可带动学生听、说、读、写等一系列的表达活动。又如Module 5《Unit 1 Getting along with others》的教学后展开与人相处的心得体会,也可让学生分享和他人相处的一些技巧。

小学语文教师交流材料第2篇

【关键词】合作;交流;材料积累;评赏

我们生活在合作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合作是素质教育的一大课题,合作式学习是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新的学习方式,能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便于发挥学生的群体力量和智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作文教学需要训练,训练过程又是由说到写、由述到作的过程,本身就蕴含着许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的因素。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注重合作活动,培养合作精神,为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创造机会和平台。

一、师生互动积累材料

叶老曾说:“惟有从生活中多方面去体验,把社会所得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积累得多了,了解才越见深切。”这句话,道出了生活实践对语言积累的深刻影响。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乐于记录生活的好习惯,帮助学生在脑海中不断积累多种表象。新课标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那么学生的作文材料从哪里来?应该来源于生活,来源于学习。怎样教会学生从生活中选择材料呢?我在实践中是这幼龅模

1. 指导观察,让学生运用教材中学到的观察方法,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人和事,从中捕捉和积累作文材料,提高观察、分析事物,认识自然和社会的能力。学生的观察能力并非天生俱有,而要经过后天的培养与训练。这个训练与培养的过程也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作为教师,就应该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组织学生通过辩论、动手操作、搜集整理资料、实地考查等方式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 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仅能促进学生基础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而且能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参与社会的兴趣,同时也能较好地为学生积累材料提供平台。但教师在组织这些活动中只是学生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如参观、旅游、劳动、科技活动等,每次活动都要有目的,活动前要有准备,活动中要细心指导学生感受生活,活动后要认真帮助学生回顾总结。

3. 引导学生通过电视、电影、广播等视听途径积累材料。要经常有目的、有选择地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影片、儿童节目、《新闻联播》等,以扩大学生的见闻、丰富学生的生活,看后要组织学生谈感受、写心得等。

4. 鼓励学生勤动笔,及时作些记录,坚持写观察日记,作好文字积累。每个人都有惰性,如果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及时动笔、坚持写日记等,学生的动笔可能只会流于形式,这样就达不到积累的目的。因此教师必须从兴趣上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收集整理的名言佳句、优美词句装订成册,过一段时间让学生拿出来评比,看谁搜集得多、装订得最好。还可以把自己写的日记在小组内交流,由小组成员评出佳作,过一段时候再交流,看谁的进步大。对有进步的同学可以发给进步奖,一学期结束看谁的进步奖最多,老师就可以发给他一本精美的日记本,并写上鼓励的话。

二、师生合作选择材料

对此,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围绕题目展开思维,想出一连串与题目有关的材料,只要与题目有关,能想到多少就想多少。当列出一定数量的材料后,就让同组的同学互相研读,经过讨论达成共识,应该选择哪些材料和舍去哪些材料,最后将这些选中的材料交班内交流。这种经过集体讨论选择材料的方式,可以集思广益、开拓思路。

三、自由写作,指导订正

要把学生的写作过程当作一种自我发现的手段,而不仅仅是交流的手段。在写作过程中,传统的作文教学一般要求学生布局谋篇,讲究文法,注意遣词造句等。在教学作文时,我一般事先不在文法、句法、句式等方面作出要求,学生写作时甚至可以不分段,一气呵成,写完之后再指导学生作出订正。和传统的写作训练不同,这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在这里,写作看似茫然无序,实际上学生是真正写作活动的主体。写作不再是重复前人的故事和任何虚伪浮华的东西,而是自己感情的释放。而写完之后由老师从理论上加以指导,让学生根据学过的文法知识进行订正,又能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

四、探究、交流、互评习作

新课程标准规定: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改变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是这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鉴于此,我采用分组评议、个人修改、集体交流等作文修改方式,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索、交流中体验到了作文的乐趣。这种方式的步骤是:

在老师提出的修改要求指导下交换修改作文。要求学生在帮别人修改时根据老师提出的修改要求评议同学的作文,并帮助同学指出存在哪些不足,然后交还给同学自己修改。

五、合作评赏,成就激励

小学语文教师交流材料第3篇

关键词 信息沟 高职英语 听说教学

“信息沟”(information gap), 也称信息差,是指人们在了解和掌握信息方面所存在的差距,也正是这种差距的存在,才产生了一系列为达到“信息平衡”所进行的交流和传递的“言语活动”,是交际双方进行语言交流的原动力。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们给予学生们不同片段的信息,学生们通过交流、分享这些不完整的信息,以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这也正是交际法教学的核心部分。“信息沟”的绝对性、永恒性、再生迅速性和不可预见性等特点,使得英语交流过程中达到信息平衡至出现新的不平衡,产生新的交际活动。

1 “信息沟”的应用原则

(1)交际性原则是语言教学法中最根本的、带有指导性的原则。“信息沟”是交际的基础、诱因和出发点。在英语课堂中,要真正贯彻交际性原则,就要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信息沟”活动。(2)任务型教学法指根据现实生活的交际需要确定语言学习任务,由学生围绕这一任务制订计划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计划、完成任务,而且在这一过程中不断评估自己的学习,是语言交际教学的发展。在英语课堂中,要有效实施任务型教学法,借助“信息沟”活动,使学生真实参与“做中学”。这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相互作用,强调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3)“信息沟”活动的材料要把握得当。在众多语言教材中,大多仍然是突出语言的各项技能,与课堂教学活动有些差距。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教材,做到对教材的补充和二次设计工作,所设计的“信息沟”活动练习难度不能太大,但广度可以宽泛一些,帮助建立学生的交际自信心。同时,尽量将语言的各项技能结合起来,综合调动学生的各项感官,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交际氛围。

2 “信息沟”的应用策略

以“英语听说”课程为例,如何利用“信息沟”活动,提高语言交际的能力。

2.1 错格填充法(filling in different blanks)

错格填充法为听说课中常用的“信息沟”活动之一,即教师设计同一张表格内容,但其中的空格是交错不同的,但两张表格拼起来就是完整的信息。

在上听说课之前,教师必须对听力材料非常熟悉,并设计出一张表格练习,但分成A/B两组,A/B两组的练习完全不一样。在播放听力材料之前,将两组练习分别发给学生。在播放完之后,教师不要报答案,而是安排两组学生互相交流,在“信息沟”的过程中实现听的练习、说的交际,激发学生讨论交流,避免传统听力课先听材料后报答案的做法。

2.2 口头拼板阅读法(oral jigsaw reading)

口头拼板阅读法为英语教学中典型的“信息沟”活动,即巧妙地将听说练习与阅读结合起来,可以是阅读一段文字,也可以是看一副图片,然后将各自的信息讲述给其他学生听,最后以听的形式巩固加深印象。

在听说练习之前,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成员都会得到文字或图片呈现的部分信息,然后同一小组的每个成员要将自己对视觉部分的信息理解,再说给其他成员听。通过共同分享个人所获得的信息,以拼板成一个完整的内容,最后教师播放听力材料,加深学生刚才练习的材料,这样也使学生有兴趣交流,更关键的是促使学生愿意去听,加强“听”的注意力。

2.3 采访调查法(interviewing and surveying)

采访调查法常用在听说课的导入环节中,即教师为激发学生对主体听力材料中的兴趣,设计了一些简单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们互相采访调查,这是一项开放型的听说练习。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设计出一些与听力材料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们互相采访,要求至少问5个同学,老师进行监督指导。在这一过程中,不要太注重语言的准确度,只要求学生说出关键点就可。待学生对这一话题有了熟悉感之后,再来播放听力材料,这时便会发现轻松容易多了,学生的紧张焦虑情绪也没有了。

2.4 观点差活动(opinion gap)

观点差活动在英语各类课堂教学中广泛使用的方法,常常用在复习巩固环节,即指交际双方就某一话题或某一观点存在不同看法,因此就产生了交际需要。

在复习巩固环节中,教师就听力材料延伸出某一话题,让同学们分组讨论或阐述自己的观点,也可模拟成辩论赛形式。这一活动并无观点对错之分,旨在发表观点,传递看法,使学生在观点差活动中交流并提升自己的听说交际能力。

2.5 复述法(retelling)

复述法一般用于听完材料之后,即就某一听力材料进行口头复述,可以选择不同的重点,通过交流活动,补充自己未知的信息。在大概听懂听力材料之后,教师布置大家尽可能复述原文信息。如果材料信息量大,则可给学生规定不同的听力重点。之后,让大家组成4人小组,分享信息,补充信息。

3 “信息沟”的注意问题

(1)多样性。“信息沟”活动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不同的任务形式,而且要兼顾所有学生的英语水平,让学生都能参与到信息交流活动中。(2)趣味性。“信息沟”活动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教材,抓住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他们说英语的兴趣,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到信息交流活动中。(3)开放性。“信息沟”活动的设计应采用“开放性”任务。可以事先告诉学生,答案没有正误,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到信息交流活动中。(4)挑战性。“信息沟”活动的设计应符合“二语习得”理论。根据学生现有的语言水平,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尽量启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向“最近发展区”靠近。

王初明认为,在外语教学中,“信息沟”的存在与否是判别教学中是否把外语作为交际工具来学习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判断学生能否通过教学掌握新知识、提高语言技能的重要标准,也是判断课堂教学是否使学生感兴趣的重要尺度之一。英语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在交流中获取各种信息,而“信息沟”的存在正是交流的原动力。因此,在听说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有目的地设计“信息沟”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学能力,最终实现提高学生听说的交际水平。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Z].高等教育出版,2006(12).

[2] 王初明.信息沟与课堂教学中的厌倦情绪[J].现代外语,1987(4).

小学语文教师交流材料第4篇

关键字信息化时代;课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1-0268-01

1语文课外阅读欣赏活动的理念及目标

随着社会数字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知识的传递量急剧增加。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世界,阅读主体在进行阅读时,应有明确的阅读目的、相应的具体要求,使之贯穿于整个阅读过程,从而更多、更好地分类别、分层级获取信息,积累知识,培养能力。美国教育家布鲁姆认为,人的学习能力是分层级的,可测量的,较高一个层级的能力,涵盖着它以下的一个或几个层级的能力。对于课外延伸阅读和理解的不同目的和要求,由浅入深,大致可分为:

1.1第一层级:复述性理解,主要着眼于读物的表层信息、把握读物提提供的内容。例如:对于低年级学生可采取表演所阅读的材料,或者将阅读的材料用图画表达出来等形式来培养其第一层级的阅读能力。

1.2第二层级:解释性理解,要求把读物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认识。例如:对于中年级学生可采取问答方式或者制作一些简单学件(如幻灯片)来介绍或推荐自己所阅读的材料,从而培养其第二层级的阅读能力。

1.3第三层级:评价性理解,即对所读材料内容作出自己的判断。例如:对于中年级及高年级学生可利用课堂以及网络交流阅读材料时,对自己所阅读的材料本身,以及同学推荐的阅读材料进行评价来培养其第三层级的阅读能力。

1.4第四层级:创造性理解,要求超越材料本身,产生另一种见解或思想,产生对正探索的问题的答案或解决某一问题的新途径。例如:让高年级学生写读后感,或者对阅读材料进行改写、续写,而这些学生作品也可放入学件,或贴在网络BBS论坛让其他学生来当“小老师”对其进行评价,通过这些手段来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培养其第四层级的阅读能力。

在课外延伸阅读中,必须明确阅读目的,提出相应要求,才能循序渐进,真正实现阅读效率的提高、阅读能力的培养。

2语文课外阅读欣赏材料的选择

阅读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形式多样、难易适中、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级性,从而自觉地对材料进行多角度、多层级的研读、体味和欣赏,得到知识的滋养、艺术的熏陶和情操的陶冶。千万不要超越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去选择大人心目中的好书好文章,从而使学生失去了对阅读欣赏的乐趣。在课外延伸阅读过程中,作为阅读主导者的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选材工作,根据现代学生的心理特点,尽可能多方面、多渠道地选择构思新颖、视角独特,既富有新鲜知识、又能怡神悦志的材料,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形式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例如直接在网上进行在线阅读电子文本,让学生在语文课外阅读的天地里自由驰骋。

2.1低年级课外阅读欣赏材料的选择。低年级识字量为1800个左右,所以应该由教师指定阅读材料,以简单的儿歌、小故事、寓言、童话、浅显的古诗词为主,书中可配有拼音。例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选》、《唐诗三百首》、《看图读古诗》等。

2.2中年级课外阅读欣赏材料的选择。中年级识字量为2500个左右,所以应该由教师推荐阅读材料为主,学生自选阅读材料为辅相结合,以作文、微型小说、短小的散文、优秀的古诗词为主,鼓励看短篇及中篇小说。例如:《微型小说选》、《吃耳朵的妖精》、《西游记》、《十万个为什么》等。

2.3高年级课外阅读欣赏材料的选择。高年级识字量为3000个左右,所以应该以学生自选阅读材料为主,教师推荐阅读材料为辅,以优秀的诗文、短篇小说、中篇小说、优秀的散文为主,鼓励看长篇名著。例如:《春江花月夜》、《水浒传》、《三国演义》、《季节飘带》、《锦绣心情》、《羊脂球》、《简爱》等。学生可以在阅读过后,通过在课堂上以及在BBS网络平台上进行评价、交流和推荐,教师也可参与其中,使学生不断增强对阅读的兴趣,提高语文阅读能力。

3语文课外阅读欣赏活动的开展及评价

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欣赏的能力应该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所以该活动的开展应该做到长期、长效,并利用合理的评价对学生起到激励的作用,只有做到“厚积”才能实现“薄发”。

3.1低年级学生可将课外阅读先放在课堂上欣赏和交流,并渐渐引导其在课堂外的网络上扩大范围进行欣赏和交流,慢慢培养其阅读和欣赏的能力,扩大其阅读和交流的视野。例如:在课堂上,老师每次可抽取两到三名学生向同学朗读自己推荐的好句子、好段落,要求说明推荐句段的出处,做到朗读时口齿清晰,可加入自己的表演,再谈谈为什么推荐这句段,表达自己对句段的感受,再让班上同学谈谈对这句话的感受,注意在低年级中随机抽取的学生应先抽语文能力强的学生,有了好的开头,才有了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在网络上,教师可以制作学件,让学生在教师提供交流平台及电子表格中对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评分。

3.2中年级学生可将课外阅读欣赏放在课堂上欣赏和交流的同时,在课堂外的网络上进行大范围的欣赏和交流,激发其课外阅读欣赏兴趣,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例如: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请一到两名学生向同学推荐好段落、好文章,要求说明推荐段落、文章的出处,朗读时做到感情丰富,可加入自己的肢体表演,再谈谈推荐的理由。在网络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BBS论坛上对阅读材料的评价或者对学生的阅读评价进行发帖或者参加互动讨论。

小学语文教师交流材料第5篇

关键词:注重;语言积累;语文素养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关注小学语言积累,对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至关重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注重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积累,让学生的语文知识更加丰富,全面去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全面发展。

一、阅读中广泛积累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厚积而薄发。”这些话语告诉我们,学生只有积累了广泛的语言材料,才能做到“厚积而薄发”“下笔如有神”。语文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法就是阅读,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更是语言积累的主要途径。为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以阅读为本,让学生广泛而细致地去读,使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细致地读,读出情感,读出味道,读出价值。教师要切记,学生朗读时一定要注重引导学生读出情感来,在感情朗读中自然而然地积累语言,逐步达到训练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广泛积累语言的目的。

二、交流中丰富积累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及语言积累方面,还可以在交流中丰富积累。我们所关注的是在交流中丰富积累语言,就是要求学生在语言交流中去丰富、去积累。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掌握好有利时机,设计好交流形式,让学生于交流中练习、积累,让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材料,并丰富而积累。交流的方式可以根据学生交流时的情形而确定,可以创设故事描述、即兴表演、自我介绍等交流模式进行交流,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利用他们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使学生能够在自己的交流中丰富积累语言。

三、应用中深化积累

小学语文教师交流材料第6篇

【关键词】 高中英语 英语听力 小组合作 学习法 教学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听、说、读、写、练这五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必将导致对于语言理解的缺漏。英语并不是我们的母语,但在如今社会飞速进步的大背景下,需要从小培养学习英语的习惯,以适应来自世界的挑战,进而融入世界。高中英语听力向来是教师教的头疼、学生们学的头疼,往往不得要领,听力教学往往应付了事,教师更注重的是基础知识的讲授,以应对考试,这种教学环境下,教出的学生会的也只是哑巴英语,不会听(listen),如何说(speak)呢!面对现状,教师应仔细分析,结合学生的心理以及年龄特点,找出应对策略,将小组合作学法因材施教地融入到高中英语听力教学中去,从而提高学生英语的综合能力。

一、小组合作、分工明确

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法,即是以由几名学生组成的小组为基本单位,从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再到全班共同学习来展开教学。在小组内,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会进行分配,学生各自分工明确,上好英语听力课。英语听力的学习分以下三个步骤:听前、听时、听后。

1.1听前

首先,教师对听力材料应进行简单的解读,使得各小组学生对材料都先有一个简单的印象,促使学生向更深层次探索,而后针对材料,教师给学生几分钟时间,组内讨论。例如,在短对话时,可以每个成员分工,每人负责其中几个的解读,然后汇总,互相讲解。其次,面对生词,较难的或比较容易歧义的可由教师直接给出,稍简单或不容易产生歧义的词汇,可让小组内学生自行分工查找,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1.2听时

在听力训练时,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于听力题目的快速把握,组内成员在听的同时,也要学会记录,进行交流,相互补充。在听力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生僻词汇或习惯用语,组内成员通过自己的理解,对其作出准确的判断,组内讨论,确定猜测的正确性。

1.3听后

好的听力材料中,往往蕴含着让人恍然大悟的题目信息,小组成员在听后要善于进行再次分析,挖掘出材料中的信息,组内成员将成果汇总,推测材料中主人公或材料作者的真实意图。

二、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较为开放,学生的听力训练只局限在课堂的45分钟是不够的,自主学习更注重学生课后的有意识的自我训练。听力训练是一项需要日积月累才会出成果的学习项目,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可以完成的。教师要多鼓励学生勇敢尝试,学会自我探究,积极主动的进行实践。小组成员在课后也要相互交流,教师也要为学生的独立学习留有空间,开启学生的智慧,激发学生展开联想。例如,小组成员各自制定课后训练项目,比如,看英文报纸,看英语新闻,用英文写日记,看英文电影,规定组内成员只能用英文交流等等。组内成员在完成自己的预期目标后,进行组内讨论,可以互相检查,互相评定,还可以将写下的小作文交给老师批改。组内还可进行英语听力口语比赛,激励学生大胆表现,循序渐进式的学习。教师也可参与到学生中间,帮助学生优化学习方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小组合作、交互训练

新课标指出,高中英语听力训练,训练的不仅仅是听的能力,更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感,能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首先是要能够听得懂对方在说什么,在听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会正确处理语言中蕴含的信息。在课堂上,教师除了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互助式教学外,也要结合多种教学方式,针对不同材料,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综合发展。例如,教材中的“Speaking”和“Warming-up”两个部分的内容,完全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生要用英语进行交流讨论,在这一个“说(speak)”的过程中,学生不仅练习了自己的口语,还学会了互相倾听,在这样一个“听(listen)”的过程中,组内成员的听力水平都会有所提高。另外,还可利用教材中“Listening”部分以及练习本中的听力部分进行试听训练,结合学校中的视听教室,使学生一边看,一边听,真正实现“视听说”三者的完美结合。

小学语文教师交流材料第7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0-0058-02[ZW(N]

[作者简介]鲍红云(1972―),女,江苏如东人,本科,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一、高中英语课外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英语课外阅读是实现英语课程目标、提升学生英语素养的必要途径,是英语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拓展延伸。符合学生英语水平和兴趣的课外读物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英语人文素养和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然而,目前高中英语课外阅读存在以下问题:

(一)严重的应试倾向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不少教师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为完成练习和考试而进行快读,学生只是获取支离破碎的文章大意,缺乏对文章的分析与思考,缺少与作者及文本进行思想交流和对话的机会。课外阅读变相成为考试的“附庸”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高中生的学习负担。

(二)可选择的阅读材料较少

目前教师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多为300字左右的小短文,文后附带相关练习或问题。文章大都语言平淡,趣味性不强。一些教师甚至直接把高考模拟题中的短文作为阅读材料,使得学生阅读面单一、狭窄。

(三)阅读重策略指导,轻兴趣培养

不少教师经常指导学生略读、快读、寻读等阅读策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运用这些策略,快速浏览文章获取信息。然而学生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很少能品味欣赏文章的好词美句和作者的巧妙构思,阅读过程不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优化高中课外阅读的教学原则

(一)阅读材料的选择要遵循学生自主、兴趣第一的原则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兴趣爱好选择的材料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阅读积极性。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寻找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也可以让学生互相介绍、推荐自己喜欢的文章、报纸或书籍。另外,教师可以适当引导若干个小组阅读相同的读物,以便促进学生就相同话题进行讨论。当然,在刚开始进行课外阅读活动时,教师要向学生介绍符合学生水平的、有趣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读物。

(二)阅读目标的确定要遵循知识能力并重、全面发展的原则

高中英语课外阅读活动的开展要改变阅读模式――以完成题目为目的的应试模式,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首先,要引导学生阅读英文经典作品,在品读文学作品的过程中巩固已学词汇及语言知识,感知新的词汇和语言知识;其次,要借助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及参与阅读的兴趣和热情;再次,要为学生提供接触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的机会,增强学生的语感,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最后,阅读后要开展自主反思、交流讨论,引导学生与作者的思想对话,实现对学生的精神引领和熏陶,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三)阅读成果的呈现展示要遵循真实运用、培养兴趣和信心的原则

教师作为阅读活动的观察者、促进者和调控者,要通过多样的活动创造机会,为学生搭建平台,引导学生呈现、展示和表演阅读的收获。教师要对学生的展示给予及时的肯定和鼓励,为学生自信心的形成和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有利的环境。学生在自由交流自己阅读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中,同伴之间会产生思维和智慧的碰撞,形成对社会和自我的正确认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讲故事等,也可以要求学生自编英文小报,写出自己对文章的感想和观点,或者用摘抄本记录整理自己学到的新词好句和优秀表达方式。

(四)阅读交流要遵循师生共同参与、互相促进的原则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阅读和交流展示活动,并不排斥教师的参与。教师应是学生积极参与阅读的示范者,应该帮助和促进学生的有效阅读,提高其阅读效率。教师首先要为全班学生做爱阅读的示范和榜样,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同时,教师体验阅读,深入了解作品与故事情节,有利于发现材料中的难点,弄清学生对材料不理解的真正原因,从而可以更有效地鼓励学生反思和调整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成效。教师对阅读材料的深入理解和分析,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阅读后分享、交流、展示的质与量,有助于教师在参与学生讨论交流时提出有价值的、挑战和激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的问题,推动学生的交流和讨论,促进和加深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分析理解。当小组成员对阅读材料的某个问题持有不同观点的时候,教师可以发表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引导学生在讨论中弄清真相,发展思维、分析和想象能力,促进学生在阅读乃至英语学习方面的可持续性发展。

三、优化高中课外阅读的意义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

学生以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知识水平为基础,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阅读材料,能有效激发和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力。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增长知识,还能丰富思想和见识,增强自己的阅读分析与思维能力。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深入思考,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和交流,有利于激发和保持自己的阅读兴趣,形成兴趣推动阅读、阅读满足兴趣、逐渐养成阅读习惯的良性循环,促进全面发展。

(二)有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

在自主阅读过程中,学生与作者展开精神和思想的对话,接受作品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同时也自然地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对作品中的人物、事件进行评判,这有利于学生思想素养的发展。在交流展示环节,学生对作品的背景、观点及人物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生生之间展开积极而深入的讨论和交流,进行思维和观点碰撞,接受作品所蕴含思想的洗礼和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人文素养会逐渐提高。

(三)有利于学生语言综合运用和思维能力的提高

阅读过程是学生接受语言输入、建构知识的过程,不仅有利于扩大学生的词汇量和语言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技能。在阅读过程中,学生与作者、阅读材料的对话及阅读后学生之间的交流都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阅读后的展示活动,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学生为了扮演好角色,会更积极主动地阅读作品,品味作品细节,分析作品中人物思想,所有这些阅读活动都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