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村专干扶贫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2-05-27 05:43:20
村专干扶贫总结

村专干扶贫总结第1篇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精神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读党的扶贫政策,落实扶贫措施,实施精准扶贫,努力加快贫困地区和贫困党员群众脱贫致富步伐。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贵池区实验小学“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工作计划。

一、帮扶目标

计划用三年的时间,通过“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工作,帮助秋江街道办事处莲台村发展特色产业,培育村级集体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解决贫困户实际困难,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提高自我发展能力,改善贫困村和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增加人均纯收入,减少贫困人口,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二、帮扶任务

(一)单位包村。贵池区实验小学包村帮扶对象为秋江街道办事处莲台村,主要任务:

1.宣传党和国家关于农村工作特别是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帮助落实好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2.帮助莲台村科学制定扶贫开发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落实帮扶措施,促进莲台村整体脱贫。

3.帮助莲台村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二)干部包户。确定副校级以上干部为帮扶责任人,主要任务:

1.实小副校级以上干部每人帮扶3户贫困户,具体帮扶对象由莲台村统一安排。

2.实小帮扶责任人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了解贫困户家庭情况及致贫原因,制定帮扶计划。

3.帮扶责任人根据工作安排每月走访贫困户,帮助解决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和困难,使其尽快脱贫致富。

4.帮扶责任人开展送温暖活动,撰写帮扶工作总结。

5.协助村干部完善档案建设及数据更新,做好工作总结。

三、实施步骤

(一)启动部署阶段

1.召开专题布置会。学习传达有关帮扶开发文件精神,研究部署任务,启动“双包”定点帮扶工作。

2.召开扶贫工作座谈会。听取莲台村书记关于扶贫工作情况的介绍,共商帮扶措施和办法。

3.成立“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定点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帮扶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加强组织领导。

(二)对接谋划阶段

4.开展专题调研。通过调研,了解扶贫开发工作有关情况和莲台村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组织学习强农惠农富农有关政策法规,全面掌握“双包”定点帮扶工作目的、任务、方法和有关要求等。

5.确定包户帮扶责任人。组织包户干部协助村干部做好贫困户的调查和核实工作。在秋江街道办事处、莲台村干部的指导和协助下,填写《池州市贵池区“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帮扶工作手册》。

6.制定帮扶计划。

(三)组织实施阶段

7.开展政策宣讲和技术技能培训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手册、入户走访、专题讨座等形式,宣传农村工作特别是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帮助解读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合作医疗等与农村群众息息相关的政策规定。结合莲台村有一定基础的种植业,积极开展相关实用技术培训,组织有转移就业意愿的贫困户劳动力进行技能培训,增强村民增收致富能力。

8.帮助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帮助加强村党支部建设,积极引导村级党组织认真落实扶贫政策、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示范带动作用。

四、保障机制

1.领导责任机制。校主要负责同志为定点帮扶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每月赴帮扶村开展调研指导。

2.定期报告制度。汇报帮扶工作情况,研究措施办法,部署工作任务,总结推广经验,每半年梳理总结一次工作进展情况。

3.建立联络员和台账制度。实验小学和莲台村各安排一名工作联络员,负责工作联系、协调和有关材料报送,认真做好工作记录,收集整理工作资料,专门建立帮扶工作档案。

五、有关要求

1.提高认识。“双包”定点帮扶工作是实施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也是我校培养锻炼干部、巩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践活动成果的有效途径,要充分认识定点帮扶工作的重大意义。

2.合力推进。定点帮扶工作牵涉面广,情况复杂,秋江街道办事处、莲台村及实验小学主要负责人要切实履行定点帮扶及“双包”工作主要责任,相互配合,群策群力,整体推进,形成“一盘棋”格局,确保工作落实到位。

村专干扶贫总结第2篇

(一)扎实推进建档立卡工作。围绕省市工作要求和有关文件精神,我县抽调专人、落实专责、上下联动、加班加点,加大对建档立卡动态管理和扶贫统计监测的工作力度。目前,全县已全面完成78个贫困村、34332个贫困户、106781个贫困人口的数据更新和信息化系统完善工作。在贫困人口动态管理上,全面完成了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增减调整、2014-2015年度实施项目录入工作。

(二)扎实推进“1+3”扶贫品牌。将打造整村推进、扶贫搬迁、小额信贷、__计划“1+3”品牌作为全县专项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一是扎实抓好整村推进工作。坚持产业第一、能力至上,实行整村推进与美丽乡村试点相结合,着力打造贫困村脱贫奔小康的新样板。启动实施了2015年13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和7个老区重点村项目建设工作,重点以村级“三个一”、“三边三化”为工作载体,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促进了各项工作落实。据统计,全县20个重点村坚持不等不靠,变压力为动力,重点启动实施了一批村组道路、产业化、基础设施、人畜饮水等扶贫工程,项目建设势头很好,项目工程投资总额达到7500多万元,其中整合部门资金3200多万元,村集体及农民自筹资金2400多万元;已拨付整村推进重点村财政扶贫资金1200万元。整村推进重点村的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同增长了18.2%。二是扎实推进“__计划”培训。启动实施了国家“__计划”实施方式改革试点项目补助1300人,人平补助标准1500元;正在实施6000人的农村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有序推进1.5万人(次)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扶贫干部业务培训,在实施过程中效果相当明显,较好地达到了“扶持一个贫困户,脱困一个贫困家庭”的目标。三是扎实推进扶贫搬迁工作。创新安置模式,实行培植产业,集中安置;自发搬迁,协助安置;改造危房,灵活安置;政策扶持,联合安置等多种形式的搬迁扶贫和生态移民。启动实施了295户的搬迁扶贫项目,户平补助标准1.5万元;启动实施了62户的生态移民项目,对入户调查认定的生态移民户人平补助3000元,确保年底之前完成搬迁盖房任务。四是大力推进小额贴息贷款。全面创新小额贷款担保联保机制,成立了创新小额信贷管理办公室,设立了小额扶贫贷款担保基金350万元,目前这项工作已全面启动实施运作。对发展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小额信贷贴息直补到户政策,对符合条件的贷款户和产业大户按照年利率的5%予以贴息支持。稳步实施22个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工作,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最高发放互助资金贷款5000元。

(三)扎实抓好驻村帮扶工作。建立部门联村、干部联户、企业联村帮户的全覆盖帮联责任制。县委、县政府已就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下发了两个文件,即《关于在全县开展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的通知》和《关于全县干部驻村帮扶贫困村和贫困户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全县共计向11个乡镇派驻了11个农村工作队,向78个贫困村派出了137家县直驻村帮扶单位,实现了全县贫困村驻村帮扶全覆盖。全县1万余名县乡村党员干部,纷纷对照《扶贫手册》,进村入户结对大帮扶,精准扶贫,精细考核,不脱贫、不脱钩;对扶贫工作不力的党政领导、联村单位责任人、联户干部,分别采取约谈问责、限期整改、组织处理等措施,切实形成“千斤重担万人挑、人人肩上扛指标”的精准扶贫格局。

(四)扎实推进产业扶贫工作。在规划农村扶贫项目上,突出产业建设重点,充分发挥产业扶贫优势,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打造“特色产业主阵地”的发展战略,对农村贫困户加大了产业扶贫和结构调整力度,逐步实现户平一亩高效经济林园。截止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71家,新增销售过5000万元企业14家,税收过100万元的企业达到20家,新增部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新增各类市场主体3295户,注册各类企业277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13家;特色农林产业扶贫基地总面积达到85万亩,特色产业经营收入占农业总收入的比重达到84.7%;大力推进11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文化小镇、26个生态农庄和家庭农场建设;以22

个试点村为带动,大力实施“绿满__”和“三边三化”行动,分别创建省级宜居村庄6个、生态村6个、绿色示范村3个、市级生态乡镇1个、生态村10个;“中国好空气·__森呼吸”旅游广告语成功登陆央视,全县发展“农家乐”500多家,神峰山庄、玉泰丰分别被评为五星级和四星级农家乐,接待游客20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2亿元。(五)扎实推进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开展试点工作结硬账活动,组织对县直有关部门的各项规划指标完成情况和专项支持政策、定点帮扶落实情况进行检查验收。认真组织对试点实施七年来的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准确地评估,系统总结全县试点工作成效和基本经验,为片区攻坚提供借鉴。去年以来,我县共计落实脱贫奔小康专项政策资金4.5亿元,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900万元,争取省直定点帮扶资金4900万元,落实信贷资金1.11亿元,争取到行业扶贫资金10.13亿元,社会扶贫资金15.84亿元。截止目前,全县无房户或住危房户下降16.69%;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城镇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参保率97.66%;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6.5%,义务教育辍学率下降0.2%,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0.8%;有合格卫生室的行政村达100%,有合格乡村医生的行政村达87.5%;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达100%,有合格文化活动室的行政村达100%;财政支出民生占比达87%;群众生活环境得到大力改善,幸福感日益增强。

(六)扎实推进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完善年度片区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工作,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民生改善、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建设等项目建设,规划投资总额116.14亿元,截止目前已完成全年计划投资的69%。开年以来,我县“十项重点工作”共计投入行业扶贫资金约5.83亿元,完成通村公路100公里;新建农村集中和分散式饮水工程400多处;建立互助式养老服务点34个,新改扩建乡镇福利院3所;实施农村电力保障项目8个,改造农村危房1017户,新建特色产业基地45个,实施教育、卫计、文化、信息化等项目建设65个,农村互联网覆盖率92.8%。

(七)扎实推进扶贫开发机制创新工作。坚持以“六项改革”为重点,推进片区攻坚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在片区攻坚上突出加快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均等化;在精准扶贫上突出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完善直扶到村到户到人措施。我县以2015年13个整村推进重点村、7个老区重点村建设为平台,认真开展扶贫搬迁、小额信贷、__计划、互助资金、产业扶贫、资源整合等专项扶贫试点;大力整合各类涉农资金向最贫困区域和最困难人群倾斜,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重点投向78个省定重点贫困村、10.84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积极探索精准扶贫的好机制、好模式、好办法,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减少贫困人口,实现区域整体脱贫致富;积极探索城乡经济统筹和“四化”协同发展的新路径,努力打造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新亮点;不断创新产业扶贫模式,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适当向乡村旅游扶贫、美丽乡村试点项目倾斜,积极探索乡村旅游扶贫、旅游扶贫共建示范区的新思路。

(八)扎实编制“十三五”扶贫开发规划。将扶贫开发纳入全县“十三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精心编制了全县“十三五”扶贫开发专项规划文本。“十三五”期间,我县计划争取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资金投入总额为28250万元,其中整村推进重点村项目9750万元,老区重点村建设项目1750万元,易地扶贫搬迁到户试点项目1500万元,国家“__计划”试点项目1500万元,小额扶贫贷款贴息试点项目1750万元,产业扶贫到户试点项目3000万元,片区扶贫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500万元,乡村旅游扶贫试点项目3000万元,贫困村信息化及扶贫政策业务培训项目1000万元,老区连片开发、中央公益金、科技扶贫、扶贫救灾、扶贫公路建设等其他竞争性扶贫项目2500万元。

(一)贫困人口相对较多,扶贫任务很重。截止目前,按照新的扶贫标准,全县新一轮建档立卡认定的省级贫困村78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24.92%;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84万,占农村常住人口的36.13%。由于基础差、底子薄,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仍然较慢,还有相当多的农村扶贫对象没有享受扶贫政策,没有脱贫致富,迫切期望得到更多的关心支持。党中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短短的6年期限内,我县要让新一轮重新认定的78个贫困村、10.84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迅速脱贫致富,让全县40万人实现不含“水分”的全面小康,扶贫开发任务非常艰巨。

(二)贫困人口分布零散,开发难度大。尽管全县减贫增收的效果显著,特别是城中村、路边村、示范村的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但反过来看,在全县的偏远山村还有很多农民吃不上水、看不起病、住不上房。据调查,在我县10.84万贫困人口中,有50%左右分布在海拔较高的边远山头村。要实现全县全面整体脱贫,不仅对基础设施的投入需求大、产业布局难、扶贫成本高、脱贫难度大,更给下一步扶贫攻坚工作带来了极大困难。

(三)基础设施条件落后,脱贫致富障碍多。全县贫困人口大多数分布在交通不畅的边远山头村,群众行路难、饮水难、灌溉难、看病难、上学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如在交通方面,现在“村村通

”工程只通到村部,村与村之间、组与组、湾与湾之间有很多还没有公路,村级断头路、联村公路不畅在全县各村都不同程度的存在,更不用说实现“户户通公路”的目标。由于交通不畅,山上的特产运不出去,山下的肥料等农资运不进来,极大地影响了困难群众的生产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四)致贫原因非常复杂,返贫现象凸显。我县属自然灾害多发地区,返贫机率高,稳定脱贫难度大。残疾、疾病、灾害、多子女、无劳动力等原因造成大部分贫困人口负担重、经济较为贫困,其中因残疾、疾病等身体原因致贫的比例较高;不少贫困家庭因教育、医疗问题而致贫,有的贫困户人病了无钱治,处在“越贫越病,越病越贫”的状况。据调查,因年老而缺劳动力致贫、因病因教返贫、因缺技能致贫的现象在全县贫困群体中均占较大比重,全县年度返贫人口在1.1万人左右,返贫率高达1%。

(五)内生动力不足,脱贫主体意识不强。我县属典型的投资拉动型经济,经济总量小、本级财政收入低,有限的财力无法满足扶贫开发需求。村级集体经济薄弱,贫困农户自身脱贫能力低,部分农户扶贫开发主体意识不强,“等靠要”等依赖思想比较严重。

(六)机制创新不敢深入,扶贫开发缺少活力。扶贫资金的整合缺力度,扶贫资金投入没有活力。一些机制创新项目在扶贫审计上不能过关,基层干部为了个人安全和规避风险,不敢试险创新。在去年省审计组对我县扶贫资金的管理与使用进行了全面审计后,大多数扶贫专干思想包袱很重,无形中更加大了扶贫体制机制创新的难度。

(七)对精准扶贫政策不适应,一些地方不是很信任。当前,我县贫困村、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已顺利完成,大的氛围很好,但基层反映对帮扶措施能否真正落实,帮扶工作队能否真扶贫,老百姓能否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持怀疑态度。如果帮扶工作队得不到落实,帮扶措施不能到位,老百姓得不到实惠,前期的建档立卡工作将又成为一项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工作。

新常态下,作为部级贫困县和全省脱贫奔小康试点县,我们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下半年,我县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高扬创新发展主旋律,锤炼苦干实干硬作风,围绕扶贫攻坚和脱贫奔小康试点工作,不断深化改革,奋力新作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再上新台阶。

(一)贯彻实施扶贫开发战略,把“攻坚龙头”舞起来。面对新形势,适应新要求。我县将不折不扣地贯彻实施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精准扶贫的战略部署,牢牢锁定扶贫攻坚主战略频道不变,动态推进实施扶贫项目工程建设,把扶贫攻坚的龙头舞起来。

(二)全力推进产业扶贫工作,把“增收支柱”筑起来。依托扶贫资源秉赋,大力发展以茶业、药材等为主导的科技环保型扶贫产业,以山庄、农场等为主体的绿色生态型扶贫产业,以人文、山水等为支撑的养生休闲型旅游扶贫产业,以毕昇文化为统领的多元结构型文化扶贫产业,促进扶贫特色产业提档升级,把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支柱筑起来。

(三)加速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把“扶贫品牌”树起来。高举绿色发展大旗,立足丰富的生态资源,全地域、全区域、全时域、全领域发展旅游,创新旅游扶贫模式,走有山区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把全域旅游与基础扶贫相结合,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整村推进项目,切实把扶贫攻坚建设转变成为旅游扶贫村和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把扶贫品牌树起来。

村专干扶贫总结第3篇

县扶贫办领导班子述职述廉报告

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2014年12月31日

2014年,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全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争取专项扶贫资金7543万元,落实双联帮扶资金1.14亿元,实施联扶项目398项。以消除4.38万贫困人口、整村脱贫53个贫困村为目标,以南北两大贫困带为主战场,以扶持增收产业、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劳动力技能培训输转、贫困村面貌整治为主攻方向,按照“调结构、扩规模、输劳力”的总体思路,强化措施,抓好落实, 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现将2014年扶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汇报如下:

一、扶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从贫困人口来看,2013年脱贫3.14万人,剩余贫困人口8.3万人,贫困发生率21.65%。今年预计脱贫4.38万人,剩余3.92万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0%。从农民收入来看,2013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09.74元,增长15.16%,2014年预计达到5695元,增长16%。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3341元,增长2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74%,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1.2%。城乡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7.98%,参加新农合36.43万人,参合率达到97.33%。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23个,全县标准化卫生室覆盖率达到89%。新建标准化村文化室52个,农村危旧房改造完成1200户。

(二)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今年,省市共下达专项扶贫资金7543万元。其中第一批“三西”、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计划资金2015万元(“三西”资金119万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896万元);第二批财政专项扶贫项目计划资金1598万元;市级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600万元,县级财政扶贫配套资金1330万元。

一是整村脱贫建设任务。新修梯田2.6万亩,建成通畅工程217.2公里、通达工程92.9公里,完成兴黄路、石凯路改扩建项目。新营、高崖等11个乡镇37个村3.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扶贫专项安排贫困乡村新修梯田5413亩,硬化(砂化)村组道路288.5公里、巷道78.05公里,修建蓄水池27座,铺设输水管道18.8公里,新建村委会25个(维修22个)、村文化活动室16个(维修5个)、村卫生室2个,建成文体广场7个。新增中药材5万亩,总面积达到14.5万亩,较粮食作物每亩增收300元,成为北山农民增收的重点产业。南山片区冷凉型蔬菜达到5.6万亩,较粮食作物每亩增收4000元,已成为南山地区的特色优势产业。扶贫专项扶持贫困户种植中药材5173亩,百合1900亩,建设暖棚896户896座,发展舍饲养羊6341只。发放农村妇女小额担保贴息贷款5789.5万元、“双联惠农贷款”2.03亿元,受益农户4938户。

二是整村推进建设项目。2014年我县实施了新营乡八门寺村、清水沟村、高崖镇新窑坡村、裴家岔村等10个整村推进项目。重点围绕基础设施、增收产业、科技扶贫、贷款贴息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共落实“三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400.5万元(每村平均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40万元),整合行业部门资金4820万元。各村推进项目进展顺利,新营乡14个渗水塘坝工程完成招投标工作,正在进行坝体建设;完成村组道路硬化8.7公里、砂化7.5公里,全部完成目标任务;新修梯田2082亩,占计划2513亩的82.8%;种植双垄沟地膜田6650亩、中药材150亩、百合400亩,新发展暖棚羊舍682座,投放种羊2770只,贫困村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三是抓好贫困人口能力建设。2014年省市安排我县“雨露计划”(两后生)培训2070人,全县共申报培训对象4200多人。我们结合建档立卡工作,重点从建档立卡贫困家庭中筛选学员开展培训,目前正在进行审核汇总工作。培训人员每人每年补助1500元,年内将一次性打入补助对象“一折统”。强化劳动力技能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委托甘肃东方技工学校等4所院校通过科技大棚车进村入户,培训16个乡镇52个村的4370人,技能培训认定发证798人。

四是抓好村级发展互助资金。2014年安排15个村级发展互助资金项目(整村推进含9个),每村投入扶贫专项资金15万元。制定完善村级互助资金协会章程和管理细则,成立互助资金理事会和监事会,切实加强互助资金运行管理。2014年新注册成立扶贫互助社14个,安排资金210万元,累计达到42个,注入财政扶贫资金755万元,互助资金协会整体运行良好。如成立较早的中连川村互助资金协会,资金周转率达90%以上,回收率达95%以上,互助资金良性循环,切实解决了贫困户贷款难问题。

五是做好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根据甘肃省《2013年度建档立卡及信息化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甘扶领发【2014】6号)精神,成立了mm县建档立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全县2013年度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工作目标、方法步骤和时间要求等。今年6月6日、8月8 日分别召开扶贫开发工作推进会,专门对建档立卡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进一步明确了工作目标、程序步骤和时间要求。对__个省级贫困村和8.3万扶贫对象进行评议公示,并在县政府网站公告。目前,“两表一册”(贫困村登记表、贫困户登记表、扶贫手册)的填写和信息采集录入工作全部完成。同时,按照省上《关于健全和完善贫困村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意见》要求,专门选派项目多、技术强的部门联系帮扶__个贫困村,并确定驻村帮扶工作队,深入贫困村、贫困户扎实开展帮扶工作。

六是抓好扶贫项目资金自查自纠工作。根据《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监督管理的通知》和元月25日全省检察系统“保民生、促三农”专项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自查自纠活动。我办确定了一名副主任带队,安排专人自查清理了全县2008-2013年中央和地方(包括省、市、县三级)政府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自查面100%,整乡推进、整村推进是专项检查的重点。通过查漏补缺,使历年来的项目进一步得到落实。

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情况

1.认真学习、提高廉政意识。为了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我办根据县纪委、机关工委的要求,加强了组织领导,使“支部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室内各负其责,依靠群众的支持和参与”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体制和机制在我办已经基本形成,绝大多数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能够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中各自的责任,能够团结和带领广大干部职工为实现扶贫开发的发展目标辛勤工作,进一步提高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双十条”、市委“十四项规定”和县委“十项规定”,继续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机关作风建设活动,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载体,认真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了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新《》、《两个条例》、中纪委、省纪委、市纪委及县纪委有关会议精神,积极参加了县督导组组织的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自觉性不断提高。

2.健全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抓好制度建设,努力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一是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活动,密切联系单位实际,制定完善了《mm县扶贫办学习制度》、《mm县扶贫办考勤制度》、《mm县扶贫办财务管理制度》、《mm县扶贫办车辆管理制度》、《mm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mm县扶贫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实施细则》等,进一步完善了管理制度,做到了用制度约束人,用制度管理人。干部职工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服务贫困群众的意识增强。领导班子成员以身作则,要求干部职工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起到了很好的表率作用,从而使机关作风有了明显好转。二是民主决策、公开办事、接受监督。对扶贫专项资金的拨付和经费的收支集体讨论,民主决定;同时公开干部身份、职责,制定了岗位栏网络图,使干部职工身份、职位、职责公开;公开项目的申报条件、程序,对项目计划也能够按时公开,坚决杜绝人情项目;公开财务,对财务半年一通报,全年总公开。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议,党员干部自觉接受其他干部的监督,领导干部自觉接受党员干部和其他干部的监督。三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日常考核工作,注重党员领导干部在日常工作中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考核工作,进一步强化、细化,并且督促党员干部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落实工作,真正把党风廉政建设寓于扶贫开发工作之中。

村专干扶贫总结第4篇

__乡幅员面积56.2平方公里,全乡辖2个行政村,__村(含原阳坪村)和燕子村(含原明水村);13个合作社,全乡总户数760户2349人,现有耕地面积5730亩,林地面积50000余亩。__乡人民政府办公驻地位于__村,政府机关内设“一办三中心”(党政综合办、经济发展中心、社会事业服务中心、农业服务中心);编制15人,其中:行政10人、事业5人。全乡现有中心小学1所,在校学生69人,教师16人;卫生院1所,村卫生站4个,医务人员共10人。我乡距县城(公路距离)53.6公里,境内通外公路四条,总长24公里,其中沥青10公里。通村公路三条总长37公里,其中水泥路22公里,乡、村、社公路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

我乡2013年农林牧鱼业总产值1830万元,其中:农业974万元、林业179万元,牧业659万元、服务业18万元; 2013年小春作物主要有小麦、豌豆、胡豆、洋芋等,年产343吨;大春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大豆等,年产1773吨。2013年全乡有劳动力944人,年人均纯收入为5710元。

2014年,__县启动2015——2017综合治贫工作,__乡原__村、原阳坪村两村被确定为贫困村;全乡精准扶贫对象共145户390人,其中,__村(含阳坪村)85户257人,燕子村(含明水村)60户133人。

一是全乡黑木耳、香菇、天麻、药材等特色产业都取得了长足发展,品种齐全,但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主导产业。农产品深加工跟不上,商品附加值提不高,农民增收难;二是农民习惯于传统生产模式,产业结构亟待调整和优化;三是人口资源稀少、劳动力外流严重、残疾人口比重大、弱势和困难群体数量多。

一是生态资源丰富。__乡森林覆盖率达到了80.5%,商品林面积达5万亩;活立木蓄积1.65万立方米,可年采伐木材600m3;__河、燕子河两大水系总长达80多公里纵横交错、流遍全乡,我乡优势在生态、潜力在生态、出路在生态;二是交通便利,四通八达。场镇距县城(公路距离)53.6公里,境内通外公路四条(七楼路、楼建路、楼茶路、楼凉路)总长24公里,其中沥青10公里;通村公路三条总长37公里,其中水泥路22公里;通社路18公里其中水泥路13公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在于交通,交通条件好,既拉近了老百姓与城镇的距离,又促进了老百姓更新观念、拓展思路,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三是特色产业培育空间大。全乡人均拥有2亩耕地,20亩林地,具有生态产业开发的资源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空间优势;与毗邻茶坝乡、七佛乡形成特色种养业产业带条件成熟。

坚持“基础先行、产业支撑、民生为本、党建保证”的思路,围绕生态产品基地县、生态旅游强县、生态文明示范县三大目标建设,按照“县级指导、乡镇落实、群众主体、全民参与”原则。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创新机制、整合资源,全域推进综合治贫,实现同步小康目标。

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实现贫困村向新农村、小康村转变,贫困户向宽裕户、小康户转变,同步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县平均水平。

2015—2020三年,人均纯收入按全县标准测算,贫困户数和人数逐年按照“2:3: 5”比例,逐年实现减贫任务(详见人均纯收入测算表、年度减贫计划表);即:

2015年,完善各项规划,启动__贫困村建设,全乡实现减贫29户78人;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936元,年人均增长2200元;

2016年,启动阳坪贫困村建设,全乡实现减贫44户117人;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7236元,年人均增长2300元;

2017年,完善__、阳坪贫困村建设,全乡实现减贫人数72户195人;贫困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636元,增长2400元,达到全县平均水平。

__乡人均拥有2亩多耕地,20多亩林地的资源优势和空间优势,按照特色林产品为主,生态

养殖业为辅的原则。根据“清杂去乱建庭院,房前屋后建果园;干果笋竹食用菌,稳步增收靠林产。”的发展思路,走长中短相结合的特色林产品种植和养殖的开发路子,实现“两增收”“一同步”的脱贫致富目标。__乡特色产业总体布局为:“长干果中笋竹、短养殖和食用菌”,即,全乡继续长期实施干果业(核桃、银杏、山桐子),中期边坡次生林地种笋竹,短期狠抓绿茶、食用菌和养殖。具体为“5+4”扶贫产业增收目标,即:人均1亩茶园、人均4亩笋竹、人均5亩干果业、人均10亩商品用材林地,人均60只土鸡;发展食用菌产业大户20户、生态养殖大户20户、林业专业村4个,非农就业1000人以上。

建设内容(1)农村公路畅通工程,,资金来源:中央及省专项补助资金655万元,折资投劳68.77万元;(2)人畜饮水安全工程,,资金来源:中央及省专项补助资金61万元,投劳折资3.22万元;(3)特色产业增收工程,估算总投资5253.5万元,资金来源:中央及省专项补助资金5027万元,社会业主融资150万元,投劳折资76.5万元;(4)农村庭院建设工程,估算总投资1524.99万元;资金来源:中央及省市专项补助资金957.85,整合部门资金295万元,社会扶贫资金50万元,群众自筹198.24万元,投劳折资23.9万元;(5)生态扶贫工程,估算投资237.36万元,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央及省专项补助资金139.8万元,整合部门资金69.6资金,群众自筹27.96万元;(6)基层党建领航工程,估算总投资75万元,资金来源:中央及省专项补助资金2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55万元;(7)社会公共服务工程,估算总投资140万元,资金来源:整合部门资金140万元;(8)金融惠民扶贫工程,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资金;(9)场镇功能完善工程,资金来源主要是争取部门专项资金;(10)社会综合治理工程,资金来源为部门专项资金;(11)残疾人专项扶贫工程,资金来源为部门专项资金。

为实现第二轮综合治贫奋斗目标,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经过走访和调查,根据__乡客观实际,全面实施“8+3”综合治贫工程:

一、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根据县交通局统一规划,按照民事民办原则实施贫困村通村公路,按照“一事一议”的办法实施逐年修通社路;到2017年,100%的村社社通水泥路。三年实现村组水泥路全覆盖,具备条件的檬子树至场镇、明水、燕子至场镇通农村公交。具体实施项目:一是__贫困村硬化村道两条:(1)小宋湾—新塘口通村路 4.5公里(2015年),(2)红花园—槐树坝 4公里(2017年);二是硬化社道四条:(1)青林嘴—养猪场 1公里(2015年),(2)场镇—庙包上 1公里(2015年),(3)场镇—卫子坪 4.5公里(2016年),(4)檬子树—阳山里4公里(2017)。硬化村社道路共19公里(村道8.5公里、社道10.5公里);估算总投资723.77万元,资金来源:中央及省专项补助资金655万元,投劳折资68.77万元。

二、实施人畜饮水安全工程。到2017年,全面解决建立用水合作组织的农村居民饮水难问题,提高集中供水受益率和自来水普及率。一是场镇用水供应不足,需解决场镇备用水一处(2015年);二是解决老房子社、檬子树社、卫子坪社、麻柳林社、珍珠坪社、岔头垭社、袁家坝社等7个社127户449人的人畜饮水问题(2015年)。估算总投资64.22万元,资金来源:中央及省专项补助资金61万元,投劳折资3.2万元。

三、实施特色产业增收工程。立足贫困村资源状况和发展基础条件,围绕特色产业布局,在已经建立风景银杏、绿色山珍、名优绿茶、木本油料、生态畜牧等特色产业基地基础上,突出“科技单位+加工企业+农户”的产业合作模式,实行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产业化发展格局。到2017年,85%的贫困家庭人均建成1至2亩特色产业园或经济作物园,农业生产用水得到保障;每年实现人均纯收入增长在13%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具体实现“5+4”特色产业增收目标:

“5”是指长中短相结合,实施五大特色增收项目;

短期增收项目:(1)生态养殖业:实现人均养殖生猪3头,或土鸡60只,或肉羊4只;中期增收项目:(2)有机绿茶,规划__村下场口—孟江口沿河地带建示范园栽植标准茶园500亩,全乡共实现2500亩,实现人均1亩茶园的中期增收目标;(3)笋竹产业,利用边沟、坡地、次生林地种植笋竹10000亩,实现人均4亩的中期增收目标;长期增收项目:(4)干果业,利用耕地套种核桃2000亩,全乡共栽植10000亩干果产业(核桃、银杏、山桐子),实现人均5亩干果业的长期增收目标;(5)大力发展商品林,栽植杉树10000亩,实现人均10亩商品用材林的长期增收目标。

“4”是指形成具有带动力的四大类型的产业实体:一是全乡发展食用菌产业大户20户,二是发展生态养殖大户20户,三是发展林业专业村4个,四是利用培训机构,培训新成长劳动力,输送非农就业1000人以上。

以上产业增收项目估算总投资5223.5万元,资金来源:中央及省专项补助资金5027万元,社会业主融资120万元,投劳折资76.5万元。

四、实施农村庭院建设工程。按照“清杂去乱建庭院,房前屋后建果园”要求,着力完善庭院生产生活配套设施,达到《__县贫困户建设脱贫标准》。到2017年,75%的困难家庭完成“五改”、“五通”。(“五改”即改水、改房、改厨、改圈、改厕,“五通”通沼气、通硬化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

(一)“五改”工程:

1、改水:145户共29000米,投资8.7万元;

2、改房:(1)室内地坪硬化11700平方米,投资45.63万元;(2)座脊7250米,投资36.25万元;(3)门窗改造2900平方米,投资14.5万元;(4)墙面改造13050平方米,投资14.5万元;(5)粉墙45750平方米,投资105.2万元;

3、改厨:145户2900平方米,投资9.57万元;

4、改圈:145户2900平方米,投资9.57万元;

5、改厕:145户(户平1000元),投资14.5万元。

(二)“五通”工程:

1、通沼气:145口(3500元)/口,投资14.5万元;

2、通硬化路:43.5千米,投资950.62万元;

3、通电:

4、通电话:基站一座,投资50万元;

5、通广播电视:145户(户平800),投资11.6万元。

(三)农村庭院建设:

1、花池:4350米,投资34.8万元;

2、栅栏:2900米,投资14.5万元;

3、果树7600株,投资76万元。

“五改”、“五通”、 农村庭院建设工程,估算总投资1498.89万元;资金来源:中央及省市专项补助资金904.15,整合部门资金295万元,群众自筹275.84万元,群众投劳折资23.9万元

五、实施生态扶贫工程。围绕“三大目标”,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大力发展银杏风景林产业、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大力推广沼气池、天然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因地制宜推进新村聚居点建设。到2017年,户平1口沼气池、1套太阳能,100%的村完成垃圾收集点等配套设施建设,农户生态经济收入占总收入35%以上。一是环境整治145户29万元;二是村民聚居点建设406户40.6万元;三是生态能源建设:太阳灶466户46.6万元、太阳能热水器446户93.2

万元;四是农村面源污染治理;五是地质灾害点隐患治理。六是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建设一处500亩,提升改造1000亩,共计1500亩,估算投资500万元。以上估算总投资737.36万元,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央及省专项补助资金737.36万元。

六、实施基层党建领航工程。一是强化带头人队伍建设。面向社会公开选拔村干部后备干部,重点培养2名以上村级后备干部,参与贫困村重大事项决策、村级管理和产业发展等工作。选优配强贫困村“两委”干部,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工作问效。加强对村(居)“两委”主要干部集中培训5天以上。加大贫困村党员发展力度,每年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名以上,健全贫困村群团组织,发挥工会、妇女、青年等在扶贫攻坚中的积极作用。二是提升党员干部双带能力。充分整合帮扶部门资源,开展贫困村党员干部群众工作、实用技术、创业技能、法律等培训,确保每名党员每年参加集中培训不少于15天。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就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到2017年,85%的农户、75%的贫困户每户至少有1人掌握1项以上实用技术,有一个当家理财的“明白人”,有一个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有条件的户转移输出一个劳动力。大力开展智力扶贫加强技能培训2000人/次,积极开展劳务输出,非农业就业1000人以上。搭建贫困村党员干部发展农村特色产业“双带”示范平台,建立党员创业扶贫专项资金,实施建卡贫困党员贷款贴息帮扶行动,为带头发展产业的建卡贫困党员积极协调办理额度不超过1万元、期限不超过2年的贴息。到2017年,每个贫困村至少形成2个以上优势产业,在贫困村逐步建立农村产业发展合作社及其党组织,做大做强贫困村优势产业。三是加强贫困村民主管理。完善贫困村村级组织自治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法,积极学习、推广“小荆村支部工作法”,严格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事务公开程序。全面落实贫困村网格化管理,细化落实好“十二户联动”机制,充分发动党员群众参与民主管理。四是提升阵地标准化建设。按照《关于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的通知》要求,充分整合党建、卫生、文化、民政以及供销等资源,大力加强贫困村基层党组织活动阵地规范化建设1处,力争在2017年底达到“1+8”综合功能要求,增强农机、农技、畜牧兽医、农产品和农用物资代购代销、土地流转、农技推广等生产经营服务能力。

具体项目建设为:(1)标准化党建阵地建设1处20万元;(2)建立党员创业贷款专项资金(贫困党员产业贷款贴息)15万元;(3)党组织活动阵地建设20万元;(4)建立笋竹产业、食用菌、茶叶、山桐子四个专业合作社,投资20万元。估算总投资55万元,资金来源:中央及省专项补助资金55万元。

七、实施社会公共服务工程。严格执行中央、省、市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扎实推进新农保、新农合等工作,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落实“十大救助制度”,积极开展“急救难”试点工作。大力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广播、体育、残疾人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到2017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以上,县、乡(镇)、村三级卫生计生服务网络健全;100%的村级卫生站实现标准化建设,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稳定在97%以上;乡固定公益电影放映点覆盖率达到95%以上;村级体育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55%以上。具体项目:一是技术培训2000人次,120万元;二是劳务输出1000人;三是文化场地(含书屋)2处。估算总投资140万元,资金来源:中央及省专项补助资金140万元。

八、实施金融惠民扶贫工程。深入推进“金融支持扶贫惠农工程”。加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加大金融知识宣传力度,打造良好金融环境。优化信贷结构,探索开发符合农村经济实际的低息小额信贷品种,不断增强农村金融服加大政策性金融扶贫力度,做好浙江省对口帮扶__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贷款贴息资金管理,积极推进农村保险业健康发展,鼓励保险业健康发展,提高保险业机延伸构网点服务,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村小额人身保险工作。一是做好浙江对口帮扶特色产业贷款贴息工作,完成产业贷款贴息50万元的目标;二是建设完善取款服务网点2处;三是建设完善保险服务网点2处;以上估算总投资60万元。

九、场镇功能完善工程。为了解决“楼观路”场镇“过境通道”建设问题,主要是建设“一堤一桥一广场”, 完善场镇功能配套。一是“以堤代路”项目建设。“5.12”场镇灾后恢复重建时,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经规划评审的以堤代路项目取消,只建设了5米宽的街道,形成了以街代路的现实;伴随我县全域旅游的形成,该线乡村旅游逐年升温,__乡场镇“以街代路”的情况已成为楼观路畅行的“瓶颈”。需建设__乡场镇防洪堤1000米。二是修建场镇桥梁。由于场镇现有1座漫水桥和1座平桥,汛期造成泥沙堵塞,对场镇造成不安全隐患,需建设桥梁1座。三是建设场镇群众文化广场(人民法制广场)。场镇位于__村,场镇及周边有常住人口500余人,没有一处社会文化服务场所,部分群众聚集街道跳广场舞,形成健身休闲、噪音扰民、道路堵塞、安全隐患等诸多矛盾;同时,为了满足防灾减灾避难场所的需要,需建场镇群众休闲文化广场(人民法制广场)1个。

根据《关于前面深化改革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和创新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青委办发〔2014〕11号)文件精神,一是加强基层群众自治。从建立议事,论证、听证制度,健全评议工作制度,规范完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建立民情恳谈制度,小区(院落)自治制度,完善廉勤委监督制度,规范党务村务公开制度健全述职述廉制度和问责制度等方面实现村民自治具体化、体系化。二是进一步推进政社、建立“三社互动”机制和开展社区标准化建设,发挥

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从传统社会管理乡社会治理转向,努力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和谐社会。三是农村院落法制文化阵地建设2处;四是法制进村社阵地建设2处。__乡共有残疾人97人95户,已办证残疾人83人,占全乡总人口的3.5%;未办证14人14户;重度(一、二级)4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1.7%;其中,建卡贫困户28户29人,占建卡贫困户户数的19.3%,占建卡贫困户人数的7.4%。因残致贫户数多、人口比例大,形成我乡脱贫致富的“短板”;急需对该群体进行专项扶贫规划,实现同步脱贫目标。一是残疾人专项扶贫项目建设;二是建设残疾人文化设施2处;三是加大残疾人产业扶持,产业扶持项目按类别分为4个(即瞎、聋、哑、手足残);四是采用“量体裁衣”模式,通过“产业+社会帮扶+技能培训”实现脱贫目标。

坚持“创新机制,整合资源,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原则,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格局。一是国家、省、市下达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主要用于贫困村、贫困户项目建设;坚持综合治贫与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生态旅游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整合各类资源,集中开展综合治贫大会战,稳步实现贫困对象脱贫致富奔小康。二是争取县级部门围绕贫困村综合治贫重点倾斜项目投入。三是利用县级财政每年安排资金1000万元以上,主要用于贫困村、贫困户项目建设,每户补助3000元以上资金,用于贫困户产业发展。四是开展金融服务扶贫开发,以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增收产业,充分调动贫困农户的积极性,增加自身产业发展资金投入。

__乡第二轮综合治贫“8+3”工程建设内容估算总投资8018.84万元,其中:中央及省财政扶贫资金6739.65万元,占总投资的84%;整合资金680.6万元,占总投资的8.5%;业主融资150万元,占总投资的1.8%;社会扶贫资金50万元,占总投资的0.6%;农户自筹资金226.20,占总投资的2.8%;农户投劳折资172.39万元,占总投资的2.3%。

具体资金构成情况为:(1)农村公路畅通工程,估算总投资723.77万元,资金来源:中央及省专项补助资金655万元,折资投劳68.77万元;(2)人畜饮水安全工程,估算总投资64.22万元,资金来源:中央及省专项补助资金61万元,投劳折资3.22万元;(3)特色产业增收工程,估算总投资5253.5万元,资金来源:中央及省专项补助资金5027万元,社会业主融资150万元,投劳折资76.5万元;(4)农村庭院建设工程,估算总投资1524.99万元;资金来源:中央及省市专项补助资金957.85,整合部门资金295万元,社会扶贫资金50万元,群众自筹198.24万元,投劳折资23.9万元;(5)生态扶贫工程,估算投资237.36万元,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央及省专项补助资金139.8万元,整合部门资金69.6资金,群众自筹27.96万元;(6)基层党建领航工程,估算总投资75万元,资金来源:中央及省专项补助资金20万元,整合部门资金55万元;(7)社会公共服务工程,估算总投资140万元,资金来源:整合部门资金140万元;(8)金融惠民扶贫工程,估算总投资60万元,资金来源主要是社会资金;(9)场镇功能完善工程,资金来源主要是争取部门专项资金;(10)社会综合治理工程,资金来源为部门专项资金;(11)残疾人专项扶贫工程,资金来源为部门专项资金。

__乡第二轮综合治贫“8+3”工程建卡贫困户建设内容估算总投资3433.07万元,其中:中央及省财政扶贫资金2122.15万元,占总投资的61.8%;整合资金322.26万元,占总投资的9.4%;农户自筹资金201.74万元,占总投资的5.9%;农户投劳折资786.82万元,占总投资的22.9%。

根据__县扶贫开发和移民工作局、财政局关于印发《__县财政专项扶贫项目验收办法(试行)》的通知(青扶贫移民发〔2014〕37号),扶贫项目资金补助方式及环节:

(一)工程类项目。工程完成情况。主要查验各类单项工程按批准的建设内容实施完成情况;项目建设施工组织情况;项目招标或议事情况;工程建设规模、建设标准等设计要求执行情况;项目建设前后同一角度对比照片。工程质量情况。对有关乡镇、村实施的道路、桥涵、水利等基础设施工程性项目,项目验收前需有交通、水利等专业技术机构的工程质量合格意见。同时还要检查隐蔽工程质量情况。工程造价、资金来源及工程决算情况。依据项目资金文件和工程决算报告,查验工程造价、资金来源及工程支出等情况。项目档案情况。主要检查项目建设档案资料的收集、管理情况。

(二)产业类项目。项目投资和建设规模完成情况,资金来源、使用方向及管理情况。项目实施的组织情况。要有项目议事记录,到户项目现场随机抽查和农户调查原则上不低于10%。要有详细的农户领用款物签字和按指印的花名册(包括农户姓名、地块、面积、补助标准、联系电话等);要有项目建设前后同一角度的对比照片。项目公示情况。要有乡镇、村、项目实施地的项目公示资料。

(三)采购类项目。采购的货物名称、数量、规格、型号等要与合同内容一致;要有交接记录和验收记录;要有出入库记录或发放(领用)名册。

(四)培训类项目。要有培训通知、培训日程安排、培训讲义、培训人员签到册;要有培训现场照片;要有培训承办单位撰写的培训小结。

一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能够解决贫困村406户、贫困户145户390人水、电、路、通讯、居住房屋等生产生活基本困难,同时也为推进产业发展奠定基础;二是产业发展。短期(生猪、土鸡、肉羊),实现年人均增收2200元,中期(有机绿茶、笋竹),实现年人均增收4500元,长期(核桃、银杏、山桐子、商品林),实现年人均增收6700元以上,通过长中短产业项目的实施,能够上群众持续稳定增收,2017年达到全县平均水平,2020年同步实现小康;三是通过实施生态扶贫、基层党建领航、社会公共服务、金融惠民、残疾人专项扶贫等工程,能够综合全面提高扶贫步伐和水平,实现__乡群众的“中国梦”。

一、组织机构。一是市级帮扶部门成立帮扶工作组,帮扶部门定点帮扶贫困村,市级部门职工结对贫困村的贫困户,实现全覆盖。二是县上成立驻乡帮扶工作队,由县级领导任队长,乡党委书记

、乡长任副队长,县级帮扶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以村建立扶贫工作组,以一个县级部门结对帮扶一个村,部门职工结对帮扶1—2户贫困户。县级部门职工、乡机关、站所职工对全乡贫困户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三是成立__乡综合治贫项目领导小组,下设“一办三组”。基础建设组、产业发展组、风貌塑造组和扶贫开发办公室,明确1名专职人员负责具体办公室工作。二、实施方式。一是大力宣传动员。要大力宣传扶贫开发的好做法、好经验,宣传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精神和扶贫工作中涌现的正面典型、感人事迹和突出人物,深入挖掘扶贫文化,为新时期综合治贫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二是县扶贫工作队既要完成第二轮贫困村综合治贫任务,又要完成全乡每年的贫困人口脱贫任务,每年确定一个贫困村重点实施,确保贫困村、贫困户按照《__县贫困村建设脱贫标准》和《__县贫困户建设脱贫标准》包村到单位、包户到人头,跟踪到底、按期脱贫。三是项目实施与项目验收采用“分组交叉验收”方式进行。

三、项目管理。健全项目管理制度。针对综合治贫实际,建立健全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管理、竣工验收、资金拨付、移交使用等制度。一是组织项目验收工作,由县扶贫项目主管部门牵头,资金管理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监督审计部门、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有关人员及基层干部和受益群众代表等参加组成验收小组,采取听情况汇报、查阅项目档案、财务支出及相关财务资料,现场查验项目情况、走访农户等方式进行验收。二是项目验收主要流程。(1)项目进度验收。由县扶贫项目主管部门组织开展项目进度验收,填写项目进度验收表,验收人员签字。县财政局严格按项目进度拨款。隐蔽工程验收。由县扶贫项目主管部门、项目实施单位对隐蔽工程进行现场验收,并附隐蔽工程验收单和图纸。(2)项目竣工验收。项目完工后,施工单位自查,按照有关规定整理好项目有关技术文件资料,向项目实施单位提出交工报告;项目实施单位进行初验合格后,系统整理所有项目技术资料和项目管理档案资料,并完成项目决算报告,向县扶贫项目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县扶贫项目主管部门牵头组织竣工验收,形成项目竣工验收报告。

四、资金来源:一是充分利用好中央和省专项扶贫资金;二是积极争取市县财政资金投入;三是加强沟通,利用部门整合资金;三是发挥社会扶贫作用,加大宣传力度,形成社会齐抓共建良好氛围,重点抓好省、市定点帮扶,浙江省对口帮扶工作,鼓励引导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以各种形式参与扶贫开发。四是加大项目争取力度,推动项目资金扶贫;五是发动群众主体能动性,通过自筹、投劳折资等方式开展群众主体扶贫。

五、资金管理:在县级项目主管部门的要求和管理下,乡党委政府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风貌塑造组、产业发展组、基础设施组,具体指导和协调项目实施。项目实施村成立项目实施小组、质量监督小组、并由村廉勤委履行民主理财小组职责,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物资、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专项扶贫资金专用于批准的扶贫项目,严格实施项目管理。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核算到项目。任何单位和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方式违规提取项目管理费和其他费用,不得随意调整项目和挤占、挪用资金;如遇特殊情况需调整实施方案,乡政府需报县扶贫移民局,由县扶贫项目主管部门按照程序上报原审批单位批准同意。专项扶贫资金实行公示公告制,增加专项扶贫资金分配和使用的透明度。建立跟踪审计制度。加强项目资金的审计和检查,完善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度,严格按工程进度拨款,严格实行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双向监督,封闭运行”制度,做到专款专用,坚决杜绝挤占挪用现象的发生,切实发挥扶贫资金效益。

村专干扶贫总结第5篇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一)

按照省委、省政府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确定我县年全面脱贫的要求,月日第次县委常委会明确决定:把扶贫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县中心工作,作为总抓手来推动其它各项工作。围绕实施扶贫攻坚战略,从月日以后全县扶贫攻坚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成立了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成立了团风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成立团风县扶贫攻坚指挥部,下设指挥部办公室,由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副县长等兼任副主任。下设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社会扶贫四个工作专班和综合协调、宣传报道、业务指导、督查组、考核组五个工作组,同时要求各乡镇相应成立扶贫攻坚指挥部,成立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设立乡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增加到3名,专职专干。

二是制订了全县扶贫攻坚计划。围绕年全面脱贫摘帽的奋斗目标,科学制订全县三年脱贫工作规划,细化路线图,明确时间表,县里脱贫规划为1347工程,即横下一条心、利用3年时间、通过四个一批方法,完成7万人脱贫。计划年脱贫10个贫困村、28174名贫困人口,年脱贫33个贫困村、21234名贫困人口,年脱贫29个贫困村、21243名贫困人口。现已将贫困村脱贫计划落实到村,贫困户脱贫计划已下达到乡镇村,村级正在落实到贫困户。

三是选派了驻村帮扶工作队。月日,我们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要求,精心选派了292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和98个重点村、后进村、难点村第一书记,并动员45家重点民营企业开展村企共建,做到了五个全覆盖,即全县所有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贫困村、后进村和难点村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县领导联系乡镇包重点村全覆盖,县直单位参与精准扶贫全覆盖,重点民营企业联系重点村全覆盖。该项工作得到了省委办公厅的肯定,见《》第25期。月日上午,县委召开了千人动员大会进行动员,并举办了业务培训。当天下午,800余名工作队员全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目前,工作队基本完成贫困户识别、复核、确认工作。

四是进行了扶贫工作现场推进和督办。月日,县委书记在镇主持召开了全县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会议参观了精准扶贫工作现场,传达了全市精准扶贫现场会精神,各乡镇党委书记分别就各自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表态发言。会后,各乡镇分别召开了县直机关、各村支部书记、县驻村第一书记、县驻村工作队队长、联络组长参加的精准扶贫动员大会,围绕四个一批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时间节点进行了具体安排。月日,攻坚办再次组织5个督查组对全县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督办。

五是召开了县委县政府高规格会议。月日和月日分别召开2次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精准扶贫相关工作。月日召开了县委届次(扩大)会议,讨论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会上县委县政府与乡镇党委、政府签订了脱贫攻坚任务军令状,县扶贫攻坚办公室与扶贫工作队签订了驻村帮扶责任书。这次会议从思想上进行了誓师动员,从工作上进行了督促落实,引导和推动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扶贫攻坚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开展精准扶贫上,把干部精力集中到帮助群众脱贫上。

六是拟定了相关政策支撑文件。除了出台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之外,拟定了《关于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团风县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团风县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工作方案》、《团风县精准扶贫时间表和路线图》等相关政策文件,还有几个文件正在积极拟办修订之中,准备近期出台。

七是创办了小额信贷扶贫试点。县扶贫办与县农商行联合创办扶贫小额信贷试点,通过市场手段运作扶贫开发,利用有限的扶贫资金撬动信贷资金,拉动社会资金,解决贫困户借款难的问题,创新了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利益联接机制。月日全市扶贫小额信贷创新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肯定了我县扶贫小额信贷12345扶贫模式(即搭建一个信贷平台,突出贫困人口和市场主体两个主体, 严格评级授信、项目推荐、贷款发放三个步骤,确保指标落实、项目直扶、帮扶带动、验收考核四个到户, 打造瞄准特困群体、落实特惠政策、形成扶贫合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壮大特色产业等五项特色)。目前这项媒体宣传的金融扶贫团风样板工程,已向282户发放贷款3220万元,落实帮扶贫困户315户、1812人。

八是开展了扶贫攻坚的密集调研。县四大家领导分别带队到各自的扶贫联系点开展精准扶贫调研,通过走访座谈、解剖典型等方式,认真听取群众脱贫的愿望和想法,总结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理清扶贫思路、完善脱贫举措。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县卫计局、民政局、扶贫办等部门分别对因病致贫人口、农村低保(五保)人口、扶贫移民搬迁对象等进行专题调研,为制定完善精准扶贫规划和政策体系提供有益参考。同时认真准备接待,圆满完成了省市各级领导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任务,其中省委领导傅德辉常委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九是正在开展各种精准扶贫示范点建设。1、扶贫搬迁示范点城司率先已争取到6.3亿元农发贷款,计划县级办6个示范点,每个乡镇办1-2个示范点,然后全面推开;2、办产业扶贫示范点和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示范点;3、培训转移贫困户劳动力示范点;4、电商扶贫示范点。各示范点创建工作由指挥部下设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以及各乡镇具体负责落实。

二、存在问题。

前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各乡镇各部门之间相比,有的乡镇和部门领导认识高、动作快、效果好,有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没有进入工作状态,没有尽到工作职责和牵头之责,导致工作被动滞后。二是工作推进速度不快。相比兄弟县来说,我们工作总体推进速度稍缓,没有掀起扶贫攻坚的高潮态势,没有真正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三是工作成效不明显。相比上级领导的要求和贫困群众的需求,工作成效不很明显,工作特色不突出。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二)

根据省委、市委、县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省、全市、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部署,我镇按照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和六个到村到户的要求,严格按照规定步骤和时间节点开展工作。

一、落实工作保障、广泛宣传动员

县 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工作会议后,我镇立即组织召开了党政联席会,研究成立了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和督查组,建立了独立办公室,明确2名业务人员到办公室工作。充分利用干部职工会,党员说事会、小组长会等平台,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六个到村到户、 四个一工作法和市委书记到的4篇调研报告等进行了学习传达。同时,通过召开群众会、驻村干部走村串户、镇工作信息平台、党务村务公开栏、《》期刊等方式在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为了加强学习力度,我镇专门将精准扶贫四个一工作法、六个到村到户好和精准扶贫十子歌等宣传资料印发各领导班子成员、驻村干部、村干部等进行学习,同时组织群众自编自演精准扶贫十子歌、快板表演等。强化了宣传力度,调动了广大干部工作积极性,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

二、当前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1、建档立卡工作。严格按照规模分解、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册、数据录入、联网运行、数据更新等九个步骤,按照相应的时间节点,完成1330户5091人和8个贫困村识别的建档立卡工作。

2、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按照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县派4个县直单位帮扶我镇的基础上,结合全镇及各村综合条件等情况,从镇属各单位、各村(社区)选派干部、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等一共282名帮扶人员,各村建立了一支由驻村组长为组长、县帮扶单位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村里致富能人为成员的15个扶贫工作队,结对帮扶326户1250人的贫困户,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每周至少到村到户1次,认真摸清帮扶贫困户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脱贫计划,按照不脱贫不收队的工作要求进行帮扶。通过扶贫工作队进行实地调研、进村入户走访、分析致贫原因并找准帮扶突破口,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出了镇和15个村(社区)的1+7工作方案,并具有可操作性。

3、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在稳定粮烟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策的产业扶持办法,通过能人引领、合作社示范,建立了村575亩烤烟东部试验站,镇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社区、村、村共300亩核桃基地,村500亩蔬菜基地,村、村共1000亩的大葱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协调贫困户到基地打工提高收入。目前,共流转土地3975亩,群众在基地务工收入共240余万元。通过县122工程的实施,目前正在实施村林下养殖黑土鸡6000羽,共覆盖贫困户30户和困难农户60户,村王沟养羊项目500只,覆盖贫困户25户。镇村年脱毒马铃薯优质薯种植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覆盖农户265户,可使农民增加收入30万元。

村专干扶贫总结第6篇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一)

按照省委、省政府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的总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确定我县年全面脱贫的要求,月日第次县委常委会明确决定:把扶贫工作作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县中心工作,作为总抓手来推动其它各项工作。围绕实施扶贫攻坚战略,从月日以后全县扶贫攻坚工作紧锣密鼓地开展,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期工作开展情况。

一是成立了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成立了团风县扶贫攻坚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第一组长、县长任组长,相关领导任副组长。成立团风县扶贫攻坚指挥部,下设指挥部办公室,由副书记兼任办公室主任,副县长等兼任副主任。下设产业扶贫、搬迁扶贫、政策兜底扶贫、社会扶贫四个工作专班和综合协调、宣传报道、业务指导、督查组、考核组五个工作组,同时要求各乡镇相应成立扶贫攻坚指挥部,成立扶贫攻坚工作机构和工作专班,设立乡镇扶贫办,工作人员增加到3名,专职专干。

二是制订了全县扶贫攻坚计划。围绕年全面脱贫摘帽的奋斗目标,科学制订全县三年脱贫工作规划,细化路线图,明确时间表,县里脱贫规划为1347工程,即横下一条心、利用3年时间、通过四个一批方法,完成7万人脱贫。计划年脱贫10个贫困村、28174名贫困人口,年脱贫33个贫困村、21234名贫困人口,年脱贫29个贫困村、21243名贫困人口。现已将贫困村脱贫计划落实到村,贫困户脱贫计划已下达到乡镇村,村级正在落实到贫困户。

三是选派了驻村帮扶工作队。月日,我们按照硬抽人、抽硬人的要求,精心选派了292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和98个重点村、后进村、难点村第一书记,并动员45家重点民营企业开展村企共建,做到了五个全覆盖,即全县所有村扶贫工作队全覆盖,贫困村、后进村和难点村派驻第一书记全覆盖,县领导联系乡镇包重点村全覆盖,县直单位参与精准扶贫全覆盖,重点民营企业联系重点村全覆盖。该项工作得到了省委办公厅的肯定,见《》第25期。月日上午,县委召开了千人动员大会进行动员,并举办了业务培训。当天下午,800余名工作队员全部进村入户开展工作。目前,工作队基本完成贫困户识别、复核、确认工作。

四是进行了扶贫工作现场推进和督办。月日,县委书记在镇主持召开了全县精准扶贫现场推进会,会议参观了精准扶贫工作现场,传达了全市精准扶贫现场会精神,各乡镇党委书记分别就各自的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表态发言。会后,各乡镇分别召开了县直机关、各村支部书记、县驻村第一书记、县驻村工作队队长、联络组长参加的精准扶贫动员大会,围绕四个一批及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三个时间节点进行了具体安排。月日,攻坚办再次组织5个督查组对全县驻村工作队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督办。

五是召开了县委县政府高规格会议。月日和月日分别召开2次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精准扶贫相关工作。月日召开了县委届次(扩大)会议,讨论审议通过了《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会上县委县政府与乡镇党委、政府签订了脱贫攻坚任务军令状,县扶贫攻坚办公室与扶贫工作队签订了驻村帮扶责任书。这次会议从思想上进行了誓师动员,从工作上进行了督促落实,引导和推动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坚定信心和决心,强化责任和担当,把思想认识统一到扶贫攻坚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开展精准扶贫上,把干部精力集中到帮助群众脱贫上。

六是拟定了相关政策支撑文件。除了出台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之外,拟定了《关于推进产业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团风县扶贫搬迁工作实施方案》、《团风县精准识别贫困人口工作方案》、《团风县精准扶贫时间表和路线图》等相关政策文件,还有几个文件正在积极拟办修订之中,准备近期出台。

七是创办了小额信贷扶贫试点。县扶贫办与县农商行联合创办扶贫小额信贷试点,通过市场手段运作扶贫开发,利用有限的扶贫资金撬动信贷资金,拉动社会资金,解决贫困户借款难的问题,创新了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利益联接机制。月日全市扶贫小额信贷创新工作现场会在我县召开,肯定了我县扶贫小额信贷12345扶贫模式(即搭建一个信贷平台,突出贫困人口和市场主体两个主体, 严格评级授信、项目推荐、贷款发放三个步骤,确保指标落实、项目直扶、帮扶带动、验收考核四个到户, 打造瞄准特困群体、落实特惠政策、形成扶贫合力、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壮大特色产业等五项特色)。目前这项媒体宣传的金融扶贫团风样板工程,已向282户发放贷款3220万元,落实帮扶贫困户315户、1812人。

八是开展了扶贫攻坚的密集调研。县四大家领导分别带队到各自的扶贫联系点开展精准扶贫调研,通过走访座谈、解剖典型等方式,认真听取群众脱贫的愿望和想法,总结探索精准扶贫新模式,进一步摸清贫困底数、理清扶贫思路、完善脱贫举措。同时,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县卫计局、民政局、扶贫办等部门分别对因病致贫人口、农村低保(五保)人口、扶贫移民搬迁对象等进行专题调研,为制定完善精准扶贫规划和政策体系提供有益参考。同时认真准备接待,圆满完成了省市各级领导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的调研任务,其中省委领导傅德辉常委对我县精准扶贫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九是正在开展各种精准扶贫示范点建设。1、扶贫搬迁示范点城投公司率先已争取到6.3亿元农发贷款,计划县级办6个示范点,每个乡镇办1-2个示范点,然后全面推开;2、办产业扶贫示范点和市场主体帮带贫困户示范点;3、培训转移贫困户劳动力示范点;4、电商扶贫示范点。各示范点创建工作由指挥部下设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以及各乡镇具体负责落实。

二、存在问题。

前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一是工作进展不平衡。各乡镇各部门之间相比,有的乡镇和部门领导认识高、动作快、效果好,有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工作专班和牵头单位没有进入工作状态,没有尽到工作职责和牵头之责,导致工作被动滞后。二是工作推进速度不快。相比兄弟县来说,我们工作总体推进速度稍缓,没有掀起扶贫攻坚的高潮态势,没有真正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三是工作成效不明显。相比上级领导的要求和贫困群众的需求,工作成效不很明显,工作特色不突出。

精准扶贫工作调研报告范文(二)

根据省委、市委、县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省、全市、全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部署,我镇按照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和六个到村到户的要求,严格按照规定步骤和时间节点开展工作。

一、落实工作保障、广泛宣传动员

县 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工作会议后,我镇立即组织召开了党政联席会,研究成立了相关工作领导小组和督查组,建立了独立办公室,明确2名业务人员到办公室工作。充分利用干部职工会,党员说事会、小组长会等平台,对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六个到村到户、 四个一工作法和市委书记到的4篇调研报告等进行了学习传达。同时,通过召开群众会、驻村干部走村串户、镇工作信息平台、党务村务公开栏、《》期刊等方式在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为了加强学习力度,我镇专门将精准扶贫四个一工作法、六个到村到户好和精准扶贫十子歌等宣传资料印发各领导班子成员、驻村干部、村干部等进行学习,同时组织群众自编自演精准扶贫十子歌、快板表演等。强化了宣传力度,调动了广大干部工作积极性,激发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愿望。

二、当前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1、建档立卡工作。严格按照规模分解、初选对象、公示公告、结对帮扶、制定计划、填册、数据录入、联网运行、数据更新等九个步骤,按照相应的时间节点,完成1330户5091人和8个贫困村识别的建档立卡工作。

2、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按照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要求,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基层组织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在县派4个县直单位帮扶我镇的基础上,结合全镇及各村综合条件等情况,从镇属各单位、各村(社区)选派干部、村干部、党员、致富带头人等一共282名帮扶人员,各村建立了一支由驻村组长为组长、县帮扶单位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村里致富能人为成员的15个扶贫工作队,结对帮扶326户1250人的贫困户,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每周至少到村到户1次,认真摸清帮扶贫困户基本情况,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脱贫计划,按照不脱贫不收队的工作要求进行帮扶。通过扶贫工作队进行实地调研、进村入户走访、分析致贫原因并找准帮扶突破口,结合实际认真制定出了镇和15个村(社区)的1+7工作方案,并具有可操作性。

3、产业扶持到村到户。在稳定粮烟的基础上,按照一村一策的产业扶持办法,通过能人引领、合作社示范,建立了村575亩烤烟东部试验站,镇农民专业合作社1000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社区、村、村共300亩核桃基地,村500亩蔬菜基地,村、村共1000亩的大葱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协调贫困户到基地打工提高收入。目前,共流转土地3975亩,群众在基地务工收入共240余万元。通过县122工程的实施,目前正在实施村林下养殖黑土鸡6000羽,共覆盖贫困户30户和困难农户60户,村王沟养羊项目500只,覆盖贫困户25户。镇村年脱毒马铃薯优质薯种植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覆盖农户265户,可使农民增加收入30万元。

村专干扶贫总结第7篇

一、指导思想

全镇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市的总体部署上来,把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切实增强机遇意识、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加大力度,创新举措,举全县之力,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

二、脱贫开发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2015年至2018年,是我镇扶贫开发和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总体要求是: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贯彻落实在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和中省市扶贫开发各项政策措施,以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以统筹城乡发展为总揽,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以“贫困村、贫困户”为重点,坚持“一村一策、一户一法”扶贫方略,落实“五大脱贫举措”,确保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与全国同步够格进入小康社会。

总体目标是:到2018年,全镇贫困人口整体脱贫;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阶段:消除绝对贫困,实现整体脱贫(2016年至2018年)。到2018年底脱贫3个自然村1560人。贫困户人均年纯收入达到3500元以上,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贫困人口贫困标准,即:2015年底人均纯收入低于2800元)。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四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和养老有保障)。

第二阶段:巩固提高,进入小康(2018年至2020年)。按照省市县要求,做到扶持政策不减、工作力度不减、资金投入不减,继续对初步脱贫的贫困村、贫困户给予三年扶持,巩固扶贫开发成果,确保持续发展不返贫,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三、“六大扶贫”措施

(一)搬迁扶贫。认真实施扶贫移民搬迁规划,三年实施移民搬迁196人,2016年移民搬迁58人,2017年移民搬迁87人,2018年移民搬迁51人。要围绕城镇体系建设总体布局,结合镇村综合改革,坚持80%以上搬迁群众向集镇和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安置,其他搬迁群众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统一规划、就近就地集中安置。优先搬迁特困户、贫困户、受灾户、避灾户。

(二)产业扶贫。围绕全镇产业布局,依托涉农龙头企业、合作社等,落实专项资金扶持、互助资金扶持、就业创业扶持和信贷资金扶持等措施,对贫困户进行产业扶持,确保贫困户都有致富产业。充分发挥专项扶贫资金作用,建立专项扶贫资金到户台账,集中扶持当年脱贫的贫困村、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积极引导小额创业贷款、中小企业信用贷款投入扶贫开发,向符合贷款条件的贫困户倾斜,重点扶持贫困家庭退伍复转军人、大中专学生和进城镇居民自主创业,拓宽脱贫渠道。金融部门要主动承担扶贫开发的社会责任,积极探索推广果园、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大中型农机具、农村有效房产等抵押贷款模式,降低门槛,简化手续,为贫困户提供更多贷款支持。拓宽农业保险险种和承保覆盖面,贫困农户应对自然风险能力。

(三)整村扶贫。坚持行业扶贫与专项扶贫相结合,整村推进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加大3个贫困村整村推进扶持力度,镇直相关部门负责水、电、路和广播等“到村”问题,专项扶贫解决“到户”问题,提高整村推进财政扶贫资金扶持标准。全面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打通扶贫“最后一公里”,对列入年度新农村建设的贫困村,适度提高所涉贫困户建设项目的补助标准,确保2018年所有贫困村实现稳定脱贫。

(四)能力扶贫。整合扶贫、人社、教育、农业、工会、团委、妇联等各类培训资源和培训资金,建立由农业服务中心牵头、扶贫办确定对象、远程教育及专家培训、社会各行业协助就业的培训工作机制,依托职业培训机构,举办扶贫培训班。实施“雨露培训”计划,对贫困户“两后生”和进城务工劳动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培训对象免学杂费、免住宿费、免技能鉴定费。要加强贫困户剩余劳动能力输出,确保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带动一户。要健全完善大中专学生返乡创业优惠政策,促进贫困家庭大中专学生自主创业、有效就业。保洁员等社区公益性岗位优先吸收贫困户就业。围绕发展林果、小杂粮、养殖等特色产业,利用远程教育教学农技知识,对贫困户劳动力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确保贫困户家庭至少有一名劳动力掌握1—2门实用技术,至少参与一项种植、养殖、设施农业等增收项目。

(五)救助兜底扶贫。民政办负责对因病、因灾致贫的贫困户实现救助全覆盖,对因自然灾害造成无法维持基本生活的贫困人口,及时提供应急救助;对因临时性、紧迫性、突发性原因导致生活陷入困境的贫困户给予临时救助。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中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条件的,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按照省定脱贫标准补足差额,实行政府精准兜底保障。民政办要和县残联搞好对接,将农村一级智力、肢体、精神残疾人口符合政策条件的要纳入“五保”供养对象,二级以上农村重度残疾人家庭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要纳入农村低保范围,逐步提高残疾人生活补助标准。要优先扶持残疾人发展产业、自主创业。社保中心要将60岁以上贫困人口纳入基本养老范围。

(六)驻村帮扶扶贫。

一是建立“驻村帮扶”机制。实行镇党委领导二包一联(包二个村联户)、中层干部“一包一联”(包一个村联户)、大学生村官和村两委干部联户扶贫,动员全镇干部全面参与扶贫工作,实现干部包村联户全覆盖。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同联户干部签订扶贫目标责任书,联户干部向贫困户填写“一对一”结对帮扶明白卡,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做到“六个到村到户”,即:工作管理、规划计划、分类施策、项目资金、帮扶责任、监测考核到村到户,确保精准脱贫措施落到实处。

二是建立包村联户考核机制。各包村干部包村联户,不脱贫不脱钩、不脱贫不使用。领导干部包村和驻村工作组主要任务是:制定规划、发展产业、改善条件、扶贫解困、服务群众、调处矛盾,实现脱贫致富目标。联户干部的主要任务是:理清思路、增强信心、发展产业、提升能力、资助上学、协调就业、解决困难,实现脱贫目标。要结合实际调整驻村联户及包扶低收入村干部,保证每个村有1名副科以上的驻村组长、1名以上驻村干部。

四、抓好“十项重点工作”

各部门要加大对扶贫开发工作的支持力度,制定各部门具体工作方案,组织实施好“十项重点工作”。

(一)村级道路畅通工作。结合移民搬迁、特色产业发展等,加大对农村道路建设支持力度,重点实施村、村和村生产道路建设。全面实现贫困村村级道路、扶贫避灾移民搬迁安置点道路通畅,解决村社断头路问题。(责任部门:交管办、城乡建设办)

(二)饮水安全工作。大力发展规模化集中供水,到2018年全面解决贫困村、移民搬迁安置点安全饮水问题,贫困村居民安全饮水比例达到100%,同时解决移民搬迁安置点、贫困村产业发展用水问题。(责任部门:农业服务中心)

(三)农村电力保障工作。到2018年全面解决贫困村和移民搬迁安置点安全用电及生产用电问题。(责任单位:供电所)

(四)教育扶贫工作。整合扶贫、教育、民政、工会、团委、妇联、残联、慈善协会等各类助学资源,对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全覆盖。合理布局调整就读学校、幼儿园,保证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入学。落实和实施好“春蕾计划”(责任单位:学校、扶贫办、民政办、工会、团委、妇联、残联、关工委)

(六)卫生计生扶贫工作。卫生院要建立贫困人口健康档案,保障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卫生院和民政办要落实好贫困人口在门诊治疗老慢性病过程中产生费用的报销及重特大病报销政策;对贫困户因大病和意外事故产生的住院费用,除按现行医疗保障政策标准报销外,民政办要根据其困难程度,再从社会救助资金中优先给予扶持,着力解决贫困人口大病返贫问题。进一步完善镇、村二级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体系,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贫困户建立健康档案。定期组织开展医务工作人员联系因病致贫贫困户帮扶活动。计生办要加强计划生育工作,落实计划生育扶贫对象扶助政策,使扶贫对象享有基本医疗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计划生育服务。(责任部门:卫生院、计生办、民政办)

(七)文化建设工作。加强贫困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服务体系和体育设施配套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到2018年,贫困村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健全,村级图书馆普及率达到100%,全面实现贫困村广播电视“户户通”。(责任部门:广播站、文化服务中心)

(八)基本农田建设工作。加强贫困村和扶贫避灾移民搬迁安置点的基本农田建设,加快水土流失治理,加大小型淤地坝和治沟造地建设力度,增加耕地面积,改良土壤质量,有条件的推广节水灌溉,到2018年贫困户人均基本农田达到1亩以上。(责任部门:农业服务中心、国土所)

(十)生态建设工作。实施好新一轮退耕还林工作,不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做好移民搬迁安置点和贫困村的绿化美化工作。城乡建设办公室要加强新农村建设村贫困户的住房条件和生活环境改善。房管办要集中危房改造资金,切实加强贫困村、贫困户危旧房改造和村容村貌整治,确保贫困户住房安全。加强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建设生态乡村。(责任单位:城乡建设办公室、林业站、房管办、农村环境整治办)

五、建立健全精准扶贫“五大工作机制”

(一)建立精准扶贫工作领导机制。实行党政“一把手”扶贫工作责任制,镇党委、政府“一把手”是扶贫开发的第一责任人。进一步健全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副镇长任副组长,镇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办公室设在镇扶贫开发办公室;领导小组负责审定全镇扶贫开发工作规划和年度扶贫开发工作计划,下达年度扶贫工作任务,制定扶贫工作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组织实施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建立精准扶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健全镇扶贫工作机构,为适应扶贫工作精准化管理、动态化监测的要求,加强各驻村小组驻村联户;各村要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领导小组,明确村三职干部为各村扶贫工作人员,负责各村贫困户产业发展项目实施、组织协调、跟踪监测、档案管理等工作。各贫困村要配合“第一书记”,团结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二)建立资金投入保障机制。严格执行《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有关规定,建立财政扶贫开发专项资金管理机制,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并报省市县备案。按照县级报账制,实行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封闭运行。严格实行项目资金公示制度,公开项目的立项、审批、实施、资金管理,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三)建立精准扶贫动态管理机制。按照规模控制、分级负责、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对照扶贫开发信息管理系统中的贫困户信息,由驻村和包扶干部逐户走访调查和逐项算账核定,并以村为单位,进行群众评议,张榜公示,作为贫困信息核查备案资料存档,确保将贫困状况、致贫原因、脱贫方案等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做到贫困对象档案信息户有卡、村有册、镇有档。驻村工作组、联户干部坚持每月底向扶贫办报送扶贫工作信息;扶贫办通过梳理后,如实输入贫困人口信息系统;镇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每季度对脱贫户抽查30%。

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