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财会教学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8-16 22:49:53
财会教学论文

财会教学论文第1篇

1.1财务会计课程特点

财务会计作为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要求理论与实际结合,课时较长,与会计专业其他专业课相比有以下特点。第一、财务会计专业性极强。财务会计是在学习完基础会计之后对基础会计的深化,同时又是众多会计专业课程的基础。财务会计课程的学习质量直接关乎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因此,要想学好财务会计必须先学好基础会计,如果基础会计掌握不好可能无法理解财务会计的内容甚至根本听不懂财务会计。从总体上来看,财务会计教学内容繁多、系统性很强,要求学生能理清知识脉络,找出个章节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整体上学习和掌握财务会计的内容。第二、财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中不可或缺的岗位,财务会计的职能是记录、计量、报告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各类经济业务。作为现代企业中最重要的会计岗位,财务会计必须选用正确的核算方法及时进行会计核算、在规定时间内绘制出会计报表。因而,财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1.2财务会计教学现状

中国加入WTO后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市场对财务会计的需求量大大增加。促使各大高校对财务会计教学的财力、人力投入不断增加,财务会计的相关精品课程也越来多。各大高校的这一系列措施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财务会计人才,满足了社会对财务会计人才的需求。虽然各大高校在财务会计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财务会计精英人士缺乏,大多数财务会计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实际操作能力较差等问题。财务会计是一门实操行极强的学科,要求学生能将所学会计理论与企业经济业务相联系。然而国内目前大多数财务会计教学都以讲授为主,学生实际操作机会缺乏。同时,多数财务会计成绩考核都采用期末笔试的单一形式,学生往往采用期末突击的方式通过考核,这样会导致学生财务会计基础知识不扎实,实际操作能力欠缺。

2财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材内容滞后教辅资料缺乏

虽然市面上的财务会计教材种类繁多,但是这些教材往往都是先对一些财务会计的概念进行笼统的解释,并不通过实际案例对其进行说明,学生很难从这些概念描述中找到财务会计各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加大了学生的理解难度。此外,由于教材编写周期的限制,很难将实际处理过程中新产生的理论及时编入教材,导致教材具有一定滞后性。即使有的教材中出现新的理论或超前理论,书中也未能予以详细说明,容易导致读者理解上的混乱。同时,目前国内公认的财务会计精品教材都或多或少存在教辅资料缺乏的情况,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取舍,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外延伸。

2.2教学内容缺乏实践性

财务会计是一门实操性非常强的课程,它不仅要求学生对理论知识透彻理解、熟练掌握还要求学生了解和熟悉各个行业日常经营的经济业务,因此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财务会计人员必须能将所学理论与企业日常经营的经济业务相联系,进行准确的财务核算,为企业提供准确无误的财务报表。然而,目前国内财务会计的教学课程多为讲授教材上的理论,虽偶尔涉及企业财务会计内容,但都仅仅停留在企业经济状况的共性,未对企业经济状况的个性进行探究。从而导致学生理论知识扎实却不会将自己所学理论运用于实际,使学生学历与实际能力不符,在造成教育资源浪费的同时也使学生就业难度增加,使企业找到优秀财务会计人员的难度增大。

2.3课程衔接不当

财务会计作为基础会计的深化课程,与基础会计之间的衔接基本合理,但中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会计之间的衔接却相对混乱。在教学内容设置方面,通常中级财务会计涉及的是通常业务的处理,而高级财务会计涉及的是一些特殊业务的处理。但是由于企业日常经营的经济业务错综复杂,难于区分和界定,因而造成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课程之间衔接混乱。其次,财务会计作为一个服务性专业,其目的在于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会计服务。但在企业实际经营活动中,财务会计往往还涉及法律、管理学、税务、计算机方面的内容,因此要求财务会计人员具备以上各方面的素质。但是在实际的财务会计教学过程中由于课时和学科等方面的限制,导致学生对这些与财务会计工作相关的非财务会计内容掌握不够,综合能力不强。

2.4师资力量不足

随着市场对财务会计需求量的增大,财务会计人员越来越成为社会上的高收入群体。然而,教授财务会计的教师的工资收入远不及企业的财务会计人员,因而导致了大量优秀财务会计教师的人才流失。财务会计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要求主讲教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然而,目前的财务会计教学人员中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占有很大比例,限制了财务会计的教学质量。

2.5课时分配不均

财务会计章节繁多、内容复杂,因而要求学校在课程设置方面给予足够的课时。然而,随着各大高校会计专业开设课程的增多,财务会计课程课时被不断压缩。教师为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不得不对课程进行删减,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

2.6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大多数学校对财务会计课程的考核虽设有平时作业分值,但期末笔试仍占有很大比例,这就造成了有的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期末通过突击来取得高分的情况。这样不仅造成部分学生理论知识不扎实,更会给学生一种只要理论笔试过关就能学好财务会计的错误观念。

3财务会计教育改革方法

3.1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虽然财务会计教材由于编写周期的限制导致教学内容滞后,但是财务会计相关期刊中的文献代表着财务会计专业最新的理论水平。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加入财务会计领域最新的理论,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同时加深学生对财务会计工作的理解。由于财务会计是一门实操性极强的学科,仅凭教师的课堂讲授很难使学生全面、熟练的掌握财务会计的内容。因而,在课程设置方面,教师可以多增加一些课程设计方面的内容,方便学生练习掌握财务会计的课程内容。

3.2增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由于财务会计课程的实操性极强,因此仅凭教师课内讲授和课程设计,无法让学生彻底掌握财务会计,所以需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上课学习后通过实习等方式将学到了东西应用于实际中,并通过实践发现新的问题,然后再上课来深化学习。通过上课、实践、在上课的方式不断深化学习财务会计,才能提高学生对财务会计工作的认识与掌握程度。

3.3加强课程界定和衔接

如前文所提,中级财务会计与高级财务会计之间的衔接却相对混乱,高级财务会计起源于二战之后,用于解决会计领域诸多新问题,但高级财务会计的内容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多数教材将特殊行业和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作为高级财务会计,但一些具体内容有分歧,比如所得税会计,在一些教材中是中级财务会计,在另一些教材中是高级财务会计。由于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的界定和衔接很不明确,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也容易混淆,影响教学质量。

3.4增强师资力量,提高教学素质

由于财务会计的教学需要的综合性较高,要求教学老师不仅要有相关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有一定的实践经历,熟悉企业的实际状况。当前很多学校的老师虽然专业知识扎实,学历达标,但大多数都是由学生毕业留校当老师的,没有去过企业,缺乏对财务会计的企业实际应用的经验,教授的课程理论性强但实践性弱,导致的结果便是上课犹如纸上谈兵,如此如何能教出优秀的学生。

3.5合理分配课时

学校应尊重相关教学老师的意见,财务会计课内容繁多,而且课程重要,若一面压缩课程一面要求老师完成教学任务就显得对学生不负责任。故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有相应课程老师参与,合理分配课时才能提高财务会计教学质量。

3.6完善考核机制

财务会计这种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会让学生产生一种突击,重理论就能高分的想法。所以笔者认为应平时成绩比例,并将平时成绩细化,提高其覆盖面,比如上课发言率,是否阅读相关实际,做案例等,还要有一定分值用于考核实践效果。一次来全面提高学生对财务会计的理解与应用

4结束语

财会教学论文第2篇

1教学内容多且难度大

目前,“财务会计”课程知识点相对孤立,内容详尽琐碎,注重介绍理论方面的条款,内容设计也相对枯燥。这就要求授课对象具有较强的理解能力。而高职学生多喜欢形象、具体思维,在学习财务会计课程之前缺少会计行业实践认知,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不熟悉,很难掌握好财务会计知识。尤其是难度较大的知识点,如金融资产和减值准备等,对学生来说就是天方夜谭。

2知识更新快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正处于与国际会计准则全面趋同的阶段,是变革时期,修改很频繁。2014年上半年刚讲过利润变和长期股权投资,结果2014年7月份这两项准则就变动了,这些实际的变革都要求“财务会计”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体现了知识更新的特点。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

目前我国理论教学是文字性的,看着课本和文字来练习业务的处理,而实践教学也好,实际工作也好,每笔业务都没有文字,都是看着原始凭证对业务进行会计处理,而如何看懂原始凭证,学生在课堂上并没有学会。

4教学方法、手段单一

大多学校财务会计的教学一般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下面听,并认真记笔记,然后课下做大量的练习题来巩固已学知识。教学方法和手段相对单一。

5能力考核上的不足

大多数财务会计课程理论教学采用传统的书面闭卷考试方法,考试内容也是理论知识及会计的账务处理。大多数学生平时不学习,到考试前两周,通宵达旦地复习书中的知识,翻着上课的笔记。这种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学习能力。

二改革内容

(1)立足高职教育的特点,正确定位“财务会计”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2)转变教学理念,进行开放式教学,定期把学生带到校外实训基地,如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由实训指导教师或企业师傅进行现场教学。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在会计教育中的应用。(3)为了锻炼学生的思考表达及创新能力,将财务会计课程按工作技能要求,分解成一个一个的知识点,目的性强地进行讲解,要求学生课堂随身携带笔记本,每一个知识点开始前,教师会提问,让学生先想出自己所知道的与该知识点有关的实际案例,然后教师再列举情景,教师不再板书。因为教师板书学生只听的话,印象不深刻,所以教师讲,让学生自己写下来,这样学生可以边写边消化、边理解。有些知识点教师认为学生预习能看懂的,教师让学生自愿上来讲,然后教师补充说明。课内实训中,教师会在课堂中留有时间让他们练习,然后让他们上讲台说答案并讲出原因,教师再纠正补充。(4)把教学内容中的难点、不常见的业务从必修课中剔除,转变为选修课。由于该门课程是初级会计师考试必考科目之一,为了响应“岗、证、课、赛融通”课程体系的总体要求,备课时还要参考初级会计实务考证大纲的要求。(5)教材与岗位、业务一体化。(6)教学方法、手段多元化。采用比较分析教学法、任务驱动法、案例分析法、知识串联法、教学岗位化流程化等方法;建立企业仿真模拟实训室,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场所一体化。(7)加强实践教学,深度校介企合作,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习基地。争取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进行,并且实训环节要组团队、分岗位进行。(8)改变考核方式,以考核理论为主变考核职业能力为主。(9)全方位提升教师能够为社会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能力。

三改革目标

本文以国务院、国家教育部出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市场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通过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考核方式,加强实践教学,创新校介企合作模式,深化校介企合作,形成校介企3方共同育人这种新的卓越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强化学生的岗位胜任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形成“岗、证、课、赛融通”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既满足学生的就业要求,又为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持续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满足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所需的大批量会计专业人才,还可以为学校知名度的远播和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四可行性分析

(1)国务院、国家教育部及学校未来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对教学改革的支持。(2)项目组成员、教学团队有较强的教科研能力。项目组成员中有2名副教授,6名硕士,已经完成多项省、厅级教研、科研课题,发表多篇教育教学改革论文。已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精品课程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的研究,并积极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教师敬业负责,在研究能力、时间上以及实施上能够保证本项目的顺利开展。(3)12年以来对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多方位的探索,逐渐总结出了适合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内容。(4)理实一体化教材开始出现。(5)多年的教学使课题组成员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项目的研究奠定了基础。(6)从2007年开始,我们重点加强了学生实习实训条件建设,建立了ERP和会计分岗实验室,为本项目提供了实验条件。(7)有校企合作的基础,能够实现“行业与专业对接”“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对接”。

五实施方案

财会教学论文第3篇

关键词:职业胜任能力;财务会计;创新教学

一、目前高等院校会计教学面临的问题

1.教学理念的误区使会计教育培养出的学生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目前,会计执业界和教育界之间缺乏应有的交流与沟通,会计学教学理念重会计轻管理、重操作轻原理、重规则轻质疑、重簿记轻报告、重个体轻系统、重本体轻环境、重技巧轻育人。像批判性思维、写作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和决策能力这些最重要的会计技能要素并未归于会计教学理念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仍根深蒂固、素质教育理念尚未被普遍接受,会计教育理念存在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职业道德教育不够等问题。2.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衔接不畅。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专业课内容重复较多、课程设置中存在遗漏等显著性问题。在会计教材方面,对会计准则解释较多,理论分析很少,使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有些专业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没有以社会需求为导,各高校关于财务会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安排大同小异,即设置《会计学基础》《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等课,而中级财务会计中关于持有至到期投资、非流动资产减值测试等内容涉及货币时间价值、风险与收益等财务管理内容,但此时还未开设此课程;中级财务会计中的长期股权投资与高级财务会计中的企业合并、合并会计报表内容高度相关,却被人为划分至两门课程。目前,现行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偏重对专业知识的传授,而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显得不够,教材和教师会用大量篇幅介绍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列报,却很少解释会计政策选择、会计职业判断所带来的经济后果,而这恰恰是能力培养的重要方面。3.教学模式落后,导致会计专业毕业生专业胜任能力欠缺。当前我国会计教学的基本模式为教师课堂讲授,“一言堂”式的教学方式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对于知识的应用,很难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和决策能力。随着会计准则的持续趋同,制度、方法不断增加和修改,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变得越来越多,以传授知识为重点的传统教学方式会很难跟上客观形势的变化。教师没有时间启发、引导学生思考,造成学生在重要原理和重大问题上认识肤浅。实际上,会计充满了假设和主观判断,从会计政策选择到会计估计变更都充满不确定性,为会计职业判断留下充分空间,职业判断的结果会产生直接的经济后果,而我们目前的会计教育恰恰忽略了这一重要特征。4.教学评价单一,无法推动高校教师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现在很多高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得过且过,平时不努力,在考试前要求老师给予重点,长此以往,造成学风不良,教学质量低下。这可能源于目前学生评价方式单一,主要以学校为主导,注重卷面成绩不重视实际能力,只注重期末成绩不重视平时成绩,这种传统的教学考核评价机制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能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很难真正地检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另一方面,在我国高校的管理过程中,无论是评定职称,还是各种待遇的获得,更多的是以教师的科研成果来进行评价,较少考虑教师的教学情况,更没有把教师的职业资格、实践能力与职称评定挂钩。

二、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措施

1.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美国会计学会(AAA)的会计教育委员会在《会计教育的目标》明确指出:“学校进行会计教育最重要的目标:教导学生具备学习和创新的能力,给予学生终生学习的基础,使得他们在毕业以后能够以自我独立的意志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本科会计教育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不应将教学内容仅局限于课本之中,而是从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开始,逐步拓展到实践里,给学生讲解实际情况下的具体操作问题;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写作能力、语言交流能力和决策能力等重要的会计技能要素的培养,重视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让人文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同时,积极与ACCA、CMA等国际教育机构合作,开设ACCA、CMA国际方向班,鼓励更多学生学习国际化会计专业知识,与国际接轨。按照这种教育教学理念,培养出具有国际化视野、专业胜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会计专业人才。2.优化课程设计方案。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专业方向分得越来越细。不同的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各不相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不同的单位对于会计人才的要求各有其重视的方面。会计教育教学要以市场需要为导向,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分方向优化课程设计方案,制定适合不同水平学生的课程教学方案,录制与之相配套的网络课程,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改革教学方式与方法,推行翻转课堂,达到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改变教师现有的职能,使教师起到引导、答疑的作用,而不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在财务会计课程的设置过程中,需要注意财务会计课程先后顺序合理化的衔接、财务会计课程与最新会计准则的衔接以及财务会计课程与相应其他课程的衔接。3.创新教学方法与模式,提高学生专业职业胜任力。创新财务会计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不仅“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不仅要关注会计准则的运用,更要关注会计准则制定背后利益集团的博弈,让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了解不同的准则适用于不同的经济环境,打破“每一个问题都有唯一正确答案”的思维局限。关注会计准则可能引发的经济后果,让学生了解“会计不仅仅是与数字数据打交道,更是与人打交道”。适当增加案例教学、实验教学、实务模拟教学等模块,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课程内容和能力训练的整合。在专业教育中加入会计人员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培养,利用团队合作等方式锻炼学生的交流沟通和团结协作能力,提高专业综合素质与职业胜任能力。围绕本科人才培养目标适时调整培养方案,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在教学结构的比重,注重加强与行业或企业合作,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一方面加大财经类专业实验室建设,另一方面与行业或企业开展实践教学和产学研合作。4.改革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创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对于高校师生的评价与考核体系过于单一,强调知识考核、结果考核,忽视能力考核、过程考核;对于教师,关注科研能力,忽视教学水平,更加忽视实践能力。为了培养高水平的本科会计专业人才,我们必须改革高校师生考核与评价方式,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评价方式多样化的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把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专家评价等纳入评价体系;以职业胜任能力培养为本,考核学生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评价学生的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念。积极对高校教师评价机制实施改革,重视对教师进行实践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的培养与考核,纳入教师职称评定。拓宽对于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不能再以单纯的科研成果作为评价标准,更加注重教师对教学、科研、实践与服务社会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允许教师结合自己的专长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将科研和教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和实践的推动器,使高校教师成长为会计专业专家。

三、结束语

财会教学论文第4篇

关键词:财务会计;项目教学法;应用措施

一、项目教学法在财务会计课程中的实施方法

1.创造教学项目情景

教师可以到企业中搜集企业中会计方面的相关信息资料,然后将这些资料进行整理,并将其以多媒体的方式向学生呈现。通过教学项目情景的创设,让学生了解到企业中的具体情况,这样学生会更有真切感,从而能够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2.明确教学任务

教师提出自己设计的教学任务后,与学生进行讨论,并最终确定明确的教学任务。但在确定教学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教学项目应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目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完成教学项目后获得一种成就感,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考虑到学生自身经验的不足,因此设计教学项目容量时不能太大,这样能够有效避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有限课时的合理安排。

3.制定明确的项目实施计划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由分组,然后教师对学生的分组情况进行适当地调节,注意学生不同能力和情感之间合理搭配。接下来,教师可以给学生以PPT的形式展示项目指导或分发准备好的项目指导书,并给每一个小组分配相应的任务,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项目要求。然后,学生依据制定的项目计划确定工作的步骤及分工合作内容,并进行具体实施。

4.实施项目教学计划

以小组的项目会计业务作为基础,根据小组的工作任务进行具体分工,并依据制定的计划实施项目任务。在项目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及时进行指导,要求每一个小组成员都应在一个会计岗位上轮流实践,使每个学生都能够接触项目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

5.总结项目结果

在所有学生完成项目任务后,教师应让小组之间交流项目成果,总结工作经验,可以采用演讲等形式,对各组的成果进行汇报。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本次项目任务中应该掌握的理论知识及技能进行回顾。

6.师生双方互相评价任务完成情况

针对项目活动的成果及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可以由教师、小组组长及学生个人进行评价,使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在整个项目学习过程中展示的优点,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使学生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使学生在以后的项目任务学习中不断地进行完善。

二、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案例分析

以出纳岗位项目中的“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为例,具体说明以上项目教学法的实施过程。完成本次项目任务需要两个课时。实施的具体步骤:第一步:教师创设相关的项目情景。教师与学生分别搜集企业中与项目任务相关的信息,采用多媒体的方式将银行存款日记账及银行对账单等相关信息向学生展示,从而使学生了解到企业的具体情况,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步:学生分组。班级学生平均分组,每组选择一名组长,由组长对组员完成项目的情况进行监督,并及时归纳出项目执行过程中的问题,与教师进行积极沟通。第三步:发放教学资料。教师将某企业2015年8月份的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银行对账单等相关资料发放给学生。第四步:教师提出完成项目任务的要求。某企业2015年8月份的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与银行对账单余额不相符合,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其一,要求学生依据发放的资料对该企业余额不相符合的原因进行判断;其二,要求学生制作“银行存余额调节表”;其三,要求学生依据制作的表找出账目不相符的原因,提出自己对账务处理的看法。第五步:学生制作完成项目的计划,教师对其进行指导。第六步:学生完成项目计划。主要包括以下程序:其一,学生讨论该企业余额不相符的原因,并进行总结。其二,小组合作找出存在于银行存款日记账与银行对账单中未达账的项目。其三,学生对未达账项目的调整方法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行讨论。其四,学生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能否作为调整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依据进行讨论。第七步:小组成员展示自己制作的表,并进行评价,总结自己在项目执行过程时遇到的难题,并向教师汇报。第八步:教师对学生项目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对学生提出的典型问题进行回答,总结“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方法。

综上所述,在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项目教学法,应该始终将学生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以项目教学任务作为驱动,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教学任务,将课本中的理论知识转变为实际的操作能力。与此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得学生能够举一反三,不断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者:景冬梅 单位:西京学院

参考文献:

[1]郁翔.项目教学法在“企业财务会计”课程中的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

财会教学论文第5篇

会计专业的教学改革集中在对企业进行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目标企业工作岗位的工作内容,按照工作内容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要求来设计工作任务,驱动教学过程,达到教学目标。目前,对于岗位和工作内容的分析已非常具体详细,也较为准确,但工作任务的设计却存在一定的问题。在企业会计岗位中接触到的工作任务是以原始凭证为载体的,会计人员总是通过原始凭证、相关文件来识别经济业务,然后执行相应的工作流程和会计工作规范,进行相关的账务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工作任务设计,并不能完全实现按原始凭证来进行任务设计,一是因为会计教学过程中很多知识要比实践中涉及到的更深入,无法用原始凭证来进行表达;二是因为有些业务可能出现的不同情况,涉及到不同的原始凭证,教学设计会非常麻烦;三是因为教师并没有完全的实践工作经验,不能还原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原始凭证。所以我们设计的工作任务往往浮于对原有教学内容的拆分,并没有真实体现企业的工作过程。

二、教学理念

深入企业进行实地的顶岗和调研,我们发现,在目前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教学理念是与企业不接轨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一是教学过程中我们总是强调会计的核算和监督的职能,会计人员要在对经济业务进行正确处理的同时监督经济业务,杜绝不真实、不合法的业务发生。而在企业中,配合业务完成工作进程,是企业对财务人员更为迫切的要求。因为在一个制度完善的企业里,经济业务的办理会有规范的流程,健全的授权审批制度和合理的预算制度。比如说费用的报销,经办人员会根据业务流程来办理报销手续,授权审批制度会进行审批权限的制约,有权审批的业务经理会综合考虑部门、业务的总体预算后给予或不予报销。所以,审核的关键点应该在业务主管而非财务人员。一笔业务如果按正确的流程,经有权限的业务主管审核无误,财务人员应该基本信任业务本身真实性和合法性,加快业务办理速度。财务对于业务应该是配合,甚至是服务于业务的态度,而不是持续的质疑。二是我们强调“不做假账”的职业素养,并在各门课程的各个环节倾力培养学生的这一素养。但其实在一个稳定运行、合理赢利的公司中,会计人员会根据利润或税务的目标,在年初时做全盘的筹划,执行过程中进行相应控制,到年底时,基本可以得到想要的财务数据结果。如果到了年末再去做单笔的账目调整,很容易就被审计和税务发现,单位和会计人员都要承担不必要的风险。所以高明的会计人员只有筹划与控制,没有“假账”。三是在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设定的工作任务去收集相关信息,找到完成任务的方法,进而掌握相关知识。这样的教学过程的弊端在于,学生会形成思维定式,拿到业务后,马上想到应该怎么样进行账务处理,把业务处理完成了,任务也就完成了。但在公司里,特别是财务分工比较细的大公司中,固定岗位的财务人员面对的业务往往是单一业务的不断重复。账务处理因为重复,变得简单,在工作中是重点并不是难点。财务人员在职场上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做好账务处理是不够的。那么,什么是更重要的呢?在同一岗位类似业务日复一日的重复中,管理层对财务人员的更高要求是拿到业务后能够思考:风险点在哪里?如何控制,并给出合理建议。而按原来的教学思路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可能很难适应企业的更高要求。

三、教学内容

理论教学中,我们反复强调的内容可能在实践中并无用处。比如:“在途物资”科目,我们在原材料和库存商品业务中花很多力气介绍,但在买方市场中,企业一般不确认“在途物资”科目。当买方强势,买方会要求卖方将货物送至买方指定仓库,经质检部门验收合格,并由业务人员将发票提交至财务,财务部门才会确认存货和应付往来。买方一般不愿意确认未收货的在途存货,一方面这会增加资产持有风险,另一方面影响存货周转率等财务指标。再如,企业会计准则对收入的确认条件进行了严格的规范,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中也自然将这一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但在企业操作过程中这一业务却非常简单,一般来说,企业确认收入的标准就是是否开具发票,以开具发票作为收入确认的时点,而是否开具发票又是由业务人员根据业务流程来确认,并非由财务人员来掌握。主流的财务软件也将发票的开具设置为自动生成收入确认的条件。反而是在审计环节会将收入的确认作为审计要点,所以,财务会计课程对于收入确认的介绍角度是否应当重新斟酌。

四、教学案例设计

财会教学论文第6篇

1.小组学习方法的应用

在中职财会教学“其他应付款的核算”时,由于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什么是其他应付款,以及其他应付款所包含的财务项目等。所以在授课的时候,我选择了小组学习模式,首先我按照“优劣互补”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目的是让学困生在优等生的带动下进行学习。接着,引导学生带着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并在小组内讨论遇到的问题,并在互相发表观点和看法的过程中轻松掌握本节课的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再解决下面的问题:某公司以经营性租赁方式租入一厂房,按租赁合同规定,每月租金于次月底支付,本月计提应付租金2500元。这样的问题思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掌握的知识情况,而且也能让学生明确改进的方向,进而为高效中职财会课堂的顺利实现打下坚实基础。

2.分层教学方法的应用

所谓的分层教学法是指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也就是说,对于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学习背景等都不尽相同的学生来说,以往“一刀切”的教学模式是不利于全体学生发展的。所以,在课堂中实施分层教学法就是要因材施教,要让每个学生都在“跳一跳”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进而确保学科价值得到最大化实现。例如,在教学“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时,为了能够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相应程度的提高,所以我选择了分层教学模式,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学习的乐趣。本文对教学目标的分层进行概述:C层目标:掌握基本的概念性知识,能够解决简单的财务知识。B层目标:在C层目标的基础上,掌握资产负债表的结构及设计原理。A层目标:在B层目标的基础上,掌握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提高综合应用能力。这样的分层教学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对高质量课堂的顺利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

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广泛被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应用是要将学生引入到实际情境当中,一来能够锻炼学生的应用意识;二来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长期借款的核算”时,为了给学生搭建应用的平台,也为了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基本的知识点。在授课时,我创设了下面的情境:小张是一工厂的会计,2013年1月1日,公司向银行借入为期2年的款项200000元,年利率为8%,分期付息,到期一次还本。由于该借款全部应用于新建厂房,一年后完工。思考:如何编制借入本金的分录。这样的情境思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

二、结语

财会教学论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财会专业,财务管理,教学

 

在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要进行有序的财务管理活动,自主开展投资、筹资及利润分配活动,并进行相关的财务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等。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水平,财务管理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市场需要高校财会专业培养能参与财务管理工作的高质量人才,这对财会专业核心课程——财务管理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管理课程除了应教授一些具体的技术方法、提高实务操作能力外,更应注重对学生财务思想、风险意识、职业判断能力、适应商业环境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能将所学的财务管理知识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学以致用,以此作为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最终目标。

一、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

(一)知识具有综合性

财务管理是一门跨学科跨专业的边缘科学,内容涉及了经济管理、金融、证券、会计、税法、经济法规、数学、统计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财务管理是一种价值管理。它既是企业管理的一个独立方面,又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

(二)信息量大,系统性强

财务管理的对象是资金及其运动,资金运动过程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它包含着有机联系的三个基本内容:资金筹集;资金投放和使用;资金收入和分配。财务管理内容特点决定了财务管理具有很强的系统性。

(三)理论性与务实性强

财务管理作为一门跨学科课程,不仅理论性强,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务实性。财务管理的务实性主要表现在该学科属于应用学科,用以解决具体的财务问题、金融问题。如:如何进行筹资,如何进行投资等。财务管理学产生至今一百多年来教育学论文,其理论总是伴随这企业理财实践的需要而产生。因此,财务管理的教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从财务管理课程的特点可以看出,财务管理是财会专业学生较难掌握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因此,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认真分析在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目前财务管理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

1.偏重理论教学,忽视实践教学

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理论、轻实践,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财务管理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方式往往需要通过校内和校外相结合。校内实践主要包括课堂的案例、讨论、习题以及校内实验课,校外则主要采取校企结合的方式论文开题报告。由于建设条件的限制,校内模拟实验室在硬件上很难仿真企业的理财环境,因此,大多数学校财务管理实验课开课率不足或者根本没有校内实验课;与企业结合也不紧密,让学生动手实践,参与企业具体管理的机会更少。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没有感性的认知和了解,更无法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有深刻的认识,从而不能真正了解学习财务管理课程的重要性,更无法了解财务管理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2.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与其他相关课程内容重复

财务管理课程内容中经常涉及经济学、会计学、管理学和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教学中容易出现教师仅重视本课程的教材、教案以及本课程的讲授,而忽视本课程与其它相关学科的联系。例如,在实际教学中,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是两门课程,其内容却有许多重复的现象,如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中的财务预测方法、投资决策方法、存货控制方法等。这样浪费不少时间,同时由于时间有限,对两门课程都不能进行全面系统的学习和实践。

(二)教学手段、教学方法

1.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不足

目前的财务管理教学大多数还是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部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传统的课堂讲授采取板书的方式,形式呆板,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学传达的信息量也十分有限,不利于学生快速有效掌握知识,也不利于教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教师,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多数也把ppt课件制作成教案的电子版,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甚至由于多媒体课件的信息传输量大,课件制作水平不高,反而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无法及时消化吸收课程知识,致使多媒体课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教学方法单一

目前在财务管理的教学方式上通常都采用以教师课堂教学为主、辅以学生练习来展开,教师通过讲授将大量的理论知识“填鸭式”地灌输给学生。虽然注重内容上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育学论文,但教学方法呆板、单一、枯燥。学生按照教师的思维和意图被动地理解和接受,不易形成系统、连贯的知识体系。教师布置的复习思考题和习题,往往只能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虽有一定的思考作用,但难以有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对课程逐渐失去兴趣,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思维没有个性和创造性,动手能力很弱,综合素质难以提高,进入社会,难以学以致用,不能适应岗位需求。

(三)考核方法单一

课程考核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检验课程教学目标是否实现的重要手段。目前,大多数高校财会专业财务管理课程考核仍然以期末闭卷考试为关键词解释题、简答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案例题等,大部分题目学生只能考记忆解决,题型死板僵化。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只要考前背笔记、恶补专业知识就可以过关。这种单一的考试方式容易助长学生的惰性,抑制学生个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不能准确客观的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和能力,更不能公正评价和衡量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改进该课程教学的建议

(一)转变教学观念,构建师生互动平台

转变教学观念主要是财务管理教学要从“以教师为主体”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体”即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记、练为辅。学生被动参与到教学中,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即在明确学习目标的前提下,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启发学生主动思考、探索,掌握所学知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引导、解疑和总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不应当把学习过程局限在课堂上,而是应该构建多样化的师生互动平台。教师可以通过大多数学生习惯使用的网络工具,建立课程博客、开设空间、聊天群等等方式,一方面可以将课程的相关知识更好的呈现给学生,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利用学生惯用的方式进行交流,也利于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和信任感,最终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二)制定科学的授课计划,协调与相关课程关系

财会专业的三门核心专业课——财务管理、管理会计与成本会计——存在交叉重复的现象,诸多研究者为此一直争论不休。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避免课程教学内容重复所导致的教学资源浪费,教学效率低下等情况?在每学期授课前,财务管理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计划中各门专业课的开课顺序教育学论文,了解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程度,合理安排本学期的教学内容。例如,部分高校财务管理课程开课学期在管理会计之前,就可以将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课程当中的相同内容,包括财务预测方法、投资决策方法、存货控制方法、财务预算方法等放在财务管理课程的学习中,同时增加财务管理课程的课时。如果管理会计开课学期在财务管理之前,就可以根据由易入难的规律,在管理会计中讲授基本理论和方法,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在适当增加知识的难度和深度。同时,各课程授课教师应通过专题讨论、座谈等方式加强沟通,及时交流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课程重复之处进行分配,制定科学的授课计划。

(三)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财务管理课程信息量大、应用性强,传统的“黑板+粉笔”的课堂授课方式远远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因此财务管理课程一般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节省教师板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教学通过多样化的展示方式也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所学知识,教学效果良好。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课程知识,还要掌握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方法。在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应力求满足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在课件的总体设计上力求美观、简洁、图文并茂,以增加学生的直观理解,对于抽象的概念、复杂的公式及难点采用图解说明,对于容易混淆的概念采用表格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讲解。突出该课程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论文开题报告。在课件制作上还应该增加教学案例分析内容,增加例题和习题的讲解,便于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四)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一系列工具和方法的集成,各种工具和方法的每一种新的组合,就是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目前提出的教学方法包括:案例教学法、复案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等等。教师不应该拘泥于某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摘要求。

(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财务管理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首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习题、案例和讨论等方式,使学生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并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具有共性的问题。其次,建立财务管理仿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习。财务管理各章节内容衔接紧密,系统性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不能整体把握课程内容。通过模拟实习教育学论文,一方面可以将企业财务管理过程完整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总体掌握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最后,加强实习实践基地建设,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深入企业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运用所掌握的财务管理理论知识,分析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的措施,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六)改革课程考核体系

为充分发挥考试的激励作用,应根据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和特点选择多样化的考试方式。首先,课程总成绩可以由笔试成绩、平时成绩和实践成绩两部分组成。笔试成绩重点考察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平时成绩侧重于学生的课堂表现及与教师的互动情况,实践成绩取决于实验课、实习调查报告等。其次,学期内可以根据课程内容选择考核方式。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大致可分为基本理论、财务决策、财务专题三个部分。基本理论可主要采取闭卷加笔试方式,财务决策可采取开放式的考核方式,如面试、案例分析等,财务专题则可通过调研报告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最后,学期内可以分阶段测试。分阶段测试可以与课程内容进程结合起来进行,例如将总学时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学习与基本理论内容结合,基本理论部分按百分制占课程内容总分值的20-30%(可由教师灵活掌握),在学时进行到第一阶段末时进行一次测验,期末将其换算到总成绩中即可。这种考核方法一方面可以巩固已学知识,避免学生边学边忘;另一方面也可以将考核工作分散到学期内进行,减轻了学生期末复习压力和教师期末出卷改卷的工作量。

参考文献:

[1]韩志丽.基于行为导向的情境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运用[J]. 会计之友(中旬刊),2006,(07)

[2]胡爱荣.案例教学法在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J].会计之友,2005,(04)

[3]林祥.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实效[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6,(02)

[4]张前.论“学生为本”理念下的高校会计教学改革[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7,(07)

[5]沈航.关于“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2007,(19)

[6]何云亭.高校应以学生为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01)

[7]温如春.市场营销学教学改革创新模式探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8,(01)

[8]吴静.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教学[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