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茶馆教案(合集7篇)

时间:2022-10-11 16:55:57
茶馆教案

茶馆教案第1篇

然而,由于过去人们忽视档案管理与对品牌的珍爱,获奖金牌与证书都丢失了。政府、社团和民间人士都曾努力寻找,但都无功而返。人们只是从福安馆藏资料中找到有关福安商会选送的“坦洋工夫”红茶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的记载。由于没有原始资料佐证,以至于一些人士或媒体甚至认为福安商会茶――“坦洋工夫”获金奖是个虚传。近年来,福安市启动茶业发展品牌带动战略,“坦洋工夫”金奖问题更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

2008年11月28日,一个久违的惊喜在福安茶界爆开了:“坦洋工夫”红茶获得的“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的历史档案找到了!

这天,由福安市茶叶品牌与质量管理委员会、福安市茶业协会举办的“寻找‘坦洋工夫’获金奖档案汇报会”上,宁德市茶叶协会原会长、68岁的退休干部叶乃寿报告了自己与侄儿林桂斌寻找档案的经过。

2008年5月的一天,福安市一位领导遇见叶乃寿,对他说:“‘坦洋工夫’获金奖奖章、证书丢失了,有人还认为获奖是虚传,谁能找到原始材料证明,可算为福安人民立一大功啊!”

这句话引起了叶乃寿的不安。他在闽东从事茶叶工作40余年,1999年在主编《宁德茶业志》时,为寻找“坦洋工夫”获金奖史料,跑遍闽东各县档案馆、文化馆和省档案馆、省图书馆等,也走访了福安坦洋村群众和省、地茶叶系统的领导、专家,但都查无结果。2001年,他查阅《中国茶叶》刊物资料时,发现题为《1915年中国参加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获奖茶叶》的文章,获金奖名单中有福安商会茶,把它编入《宁德茶业志》,但科技工作者求真务实的态度告诉自己,没见到最原始的资料,自己是于心有愧的!

于是,叶乃寿决定继续寻找“坦洋工夫”获奖档案。他想,南京曾是民国政府的首府。这里档案一定齐全。于是,2008年10月,他从福安启程,来到南京图书馆,查遍所有民国档案的索引目录,没有发现这方面的线索。他又来到南京图书馆民国文献中心,在浩瀚的历史文库中。一架又一架,一本又一本地寻找、翻阅,也没能找到。他还查阅了1915至1916年的《新华日报》《南京晚报》《文汇报》等报刊。仍没有结果。

叶乃寿并不灰心,他又辗转来到上海档案馆、图书馆寻找。几经周折,在上海图书馆文献中心同志的帮助下,查到了《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要览》和《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农业调查报告》。带着一线希望,他认真翻阅,但这两本书只有巴拿马赛会概况,并没有福安商会茶获奖记录。他请教了馆内专家,得知《中国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记实》才会有获奖记录,但馆内没有收存这本书。但毕竟是有了些收获,叶乃寿随后请教了上海图书馆文献资料提供中心负责人夏女士,夏女士指点他去北京国家图书馆查阅。

叶乃寿马上给在北京茶业协会福安分会任秘书长的侄儿林桂斌传去相关资料,并要求他在北京协助查找。林桂斌几次来到国家图书馆,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从缩微资料库中,查到了共有303页的《中国参加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记实》一书。书中第191页详细记载着福安商会茶等中国21种茶品获“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的史实。经图书馆老专家确认是原本书籍后,并请图书馆缩微中心帮助复制该书。现在,该书缩微复制书被移交至福安市档案馆收藏。至此,福安商会茶――“坦洋工夫”红茶获“1915年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有了原始证据。

然而,获金奖的考证还没有结束。福安人民期盼着获奖奖章与证书的下落。链接:

茶馆教案第2篇

关键词:茶馆环境设计;传统文化;图案;应用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机构成部分。在当前这个现代化的后工业文明社会中,我们的茶馆环境之设计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不是一种价值的倒退过程,而是一个精神审美的过程。在当前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中式茶楼”的存在不仅仅是一种物质存在,还是一种精神文化存在,在当前构成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动表现注脚。本文认为,在茶馆环境的设计理念中,巧妙地应用适当主题的传统文化图案是一种将“茶与艺术”相结合、将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相结合的美学实践过程。这种美学的实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将与茶文化有关的传统文化图案应用于茶馆家具载体中

如上所述,茶文化是物质与精神、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联合体。现代社会家居文化具有现代性、后现代性的特征,市面上的家居坚持实用和简约的风格,以满足生活实用需求为主要目的。但在茶馆的家居装饰中,人们的消费不仅仅是局限于茶水本身,同时还涉及到颇具视觉意义、审美意义以及文化意义的文化符号。原因在于,这种传统文化装饰符号可以在较深层次上解决后现代人的精神空虚、文化虚无的某些症候。因此,在茶馆的家居装饰中,我们可以选取与茶文化有关的吉祥符号图案,诸如铜器纹、瓦当图案、汉画像石训、方胜盘长等。设计师可以将这些装饰品与茶馆内的柜子、茶几、茶桌、屏风、衣架、博古架以及床榻等家具进行结合,在这些家具的显著位置进行布置,将审美价值注入家具的实用性之中,做到艺术性原则与实用性原则的有机统一。

2选择合适的表现手法营造最佳的传统文化展现力

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茶文化装饰图案十分丰富多彩。设计师在利用这些传统图案时,通常会使用雕刻和镶嵌等工艺技术。当然,到了后来还有诸如粘贴、烙花、刻漆等表现手法供设计师选择。例如,为了增加茶馆的文脉延续功能,提高茶馆的历史文化积淀,可以在屏风、床榻、椅子等家具上雕刻上诸如“寿”、“福”、“梅兰竹菊”、“竹报平安”以及“五谷丰登”等吉祥图案。又如,为了突出茶馆的典雅细致、玲珑剔透和工艺精炼等文化品位,可以在一些适合匹配贝克、玉石、动物骨骼、玛瑙、水晶等物件的小家具上(例如书箱、橱柜和套几)镶嵌上这些具有传统文化功能的图案载体,从细节上给访客、消费者等一种“雅”“善”“美”的精神享受。对于茶馆环境布局来说,对传统文化图案纹饰的采用主要有直接采用、变形夸张处理、抽象化运用、提炼延续等手法。我们既可以将传统的青花瓷图案直接印在茶具上,也可以对之进行抽象和夸张———比如可以将茶馆中的柱子之类的物件粉饰上青花瓷图案,将之构建成一个形象的艺术品,从中寻找到现代建筑的古典之美;还可以将青花瓷图案广泛地应用在墙壁、屏风、衣柜、壁橱等家具上,配合暖色调的灯光,一种古朴的文化气息便会扑鼻而来。另外我们还可以将青花瓷这种古典的文化图案与现代化的元素结合起来,比如将青花瓷的茶馆背景布图与《青花瓷》流行音乐结合起来,给消费者营造一种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归属感。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小城故事”主题餐厅的内部设计。“小城故事”主题餐厅不仅仅以邓丽君的歌曲“小城故事”进行命名,还在内部环境装修中广泛地采用了与邓丽君元素相关的内容,比如大量的邓丽君的照片、循环播放的邓丽君的名曲、暖色调的灯饰系统、富于古典和现代相结合的家具装饰等,所营造出来的是一种综合性的文化享受。

3将“率性自然”的传统文化图案与茶馆的整体布局相结合

茶馆的“整体布局”是茶馆整体上呈献给消费者的一种文化感官。作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一种产物,我国的茶文化在本质上的意义是立足于现实生活的,尤其是自然生活。茶馆设计并不刻意追求脱离实际生活的抽象审美,其十分讲究人与人与自然的有机融合,重视“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对此,传统文化图案装饰广泛地被设计师应用于茶馆的灯饰、墙壁、绿植盆栽、背景图、饰品等方面。例如,我们可以在茶馆书房中广泛应用“福”、“寿”、“和”、“道”、“自然”等剪纸图案,借之烘托出一种我国古代禅家反思式的文化氛围,实现一种“禅茶一体化”的审美享受,这符合我国传统文化所提倡的“天人合一”思想。又如,我们可以在茶馆照明系统中添加进诸如“龙凤呈祥”、“中国结”、“福禄同寿”等方面的图案符号,营造出一种古色古香、淳于雅致的文化品位。茶文化是一种关于人的审美的情感导向的文化,本身并不具有物质性和功利性,内在的基本价值导向是让现代人们“返璞归真”,从劳累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所以,茶馆设计师不应当仅仅是碎片化地应用传统吉祥图案,还应该注重“整体性”层面,从休息室、室到包间、洗手间、文化长廊等都应当注重人的返璞归真这一命题,做到崇尚自然,让现代人的心境可以沉淀下来、稳定下来,享受快节奏生活中难得的宁静与厮守,为现代人营造出一种最质朴的文化环境和心灵驿站。

4在茶馆文化长廊中按照朝代顺序应用独具代表性的图案纹饰

现代茶馆承载的消费功能不仅仅是局限于一种物质消费的层面,还带有浓厚的精神文化消费的特质,带有文化创意产业的特质。对现代茶馆的设计融入传统文化图案的终极目的并非是一种机械的文化复古,而是一种对茶文化精神价值的崇尚———道法自然,崇尚自然、和谐、绿色、健康。茶馆的文化长廊或者包间门牌号等的布景设计可以按照我国古代朝代次序,将各个朝代最具代表性的图案纹饰作为一个显著的文化符号来定位。在此,以陶瓷瓷器符号中的图案为例,我们可以将以下这些符号按照次序应用到茶馆中:汉朝至六朝时期以“青瓷”图案为典雅,西晋时期则以青釉洗图图案为典雅,东晋时期青釉中加入了褐色斑点,隋朝时期青釉印花四季最为流行,唐朝则以青釉黑斑为代表,北宋产生了划莲瓣纹并开始出现青花瓷,明清时期瓷器崇尚写意图案等,具有明显的代际传承印记,我们的茶馆设计可以追踪并应用这种具有时代特征的图案符号,给人一种完整的历史感,从中感悟到我国厚重的茶文化变迁史。

5重视传统文化图案的色彩调和与均衡

人们在茶馆的消费带有很强的文化消费的特质,而文化氛围的营造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与色彩调和问题存在着关联。例如,红、橙、黄等暖色调给人一种温馨、包容、沉稳、积极的感受,冷色调则呈现出一种自然、宁静的感受。我们在利用传统文化图案装饰茶馆环境时,要充分考虑到色彩的均衡与调和这个命题。例如,如果茶馆包间中的家具(如木柜、茶几、长凳、书桌等)所采用的是红木色调的话,那么在气氛营造上就可以采用色调相兼容、可以互相搭配的色彩作为搭配。又比如,在采用图案纹饰的时候,背景里面太过深沉的冷色调装饰一般不宜采用,因为它会带来一种死亡、寂静、意志消沉的感觉。同时,我们也要注意茶水的颜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的搭配问题,例如红茶应当与橘黄色灯饰匹配,整体上营造出一种稳重、古典、温馨的气息。在地面砖的选择方面,现代茶馆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消费的多元主义,不同的消费者对茶馆地板的喜好不同,有的消费者执着于实木地板,有的消费者对石面地板感兴趣,有的则注重庄重优雅的地毯,有的则喜欢竹面木板,不一而足。除了考虑这些材质不同的地板布置方式以外,还要考虑其颜色格调是否与茶馆整体的格调相适应与否。如果选取红木家具、暖色调的背景,地毯颜色则要选择红色或者橘黄色,整体烘托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古典雅致。

6将“软装饰”与传统文化图案纹饰充分结合

“软装饰”是茶馆当中一个重要的装饰组成部分,是形式层审美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美学认为,审美的客体一般可以包括“形式层的审美客体”、“意蕴层的审美客体”、“道德层面的审美客体”等。软装饰是除了那些相对固定的装饰部分单元如墙壁、床榻等,可以相对自由灵活移动的装饰品。人们在茶馆中的消费很大程度上对“软装饰”的满意度是茶馆形成口碑效应的一个重要来源,因为这些“可支配”的物件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具体物品,是消费者对茶馆形成好印象的直接来源。在这方面,我们可以积极借鉴故宫等传统建筑的风格,在屋顶部分用“祥禽珍兽”作为装饰,发扬其“镇宅避凶”、“招财进宝”和“富贵生财”的美好寓意。对于茶馆内的过道和走廊,设计者同样可以采用镂空的传统图案,营造出一种自然的氛围。

参考文献

[1]罗琼.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设计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旬刊,2008(2):178-178.

[2]张红红,辜蕾.浅析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J].科技风,2008(21):144-144.

[3]骆婷婷.中国传统吉祥纹样在现代居住空间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美术学院,2009.

[4]邱悦,马本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室内设计语言的关系研究[J].大众文艺,2011(19):81-82.

茶馆教案第3篇

[关键词]茶馆;城市生活;成都;公共生活;公共空间;微观世界

蜀汉时期,文献上已有蜀地种茶、卖茶的记载。历经魏晋南北朝,茶树种植拓展到长江流域,饮茶渐成风俗,茶叶贸易初具规模。唐玄宗开元年间,已经出现茶馆的雏形,茶叶还大量流入吐蕃和回纥地区。唐代陆羽的《茶经》问世,被誉为“茶叶的百科全书”,使得“天下益知饮茶矣”,饮茶之习还流入北方。宋承唐饮茶之风,徽宗朝翰林图画院画师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生动地描绘了都城汴京繁华的市井景象,其中亦有大量茶馆和茶楼,当时的茶馆已具有喝茶聊天、品尝小吃、做买卖、谈生意等功能。到明清之际,饮茶品茗之风更加盛行,茶馆业形式愈益多样,茶馆功能也愈加丰富。

进入近代以来,茶馆在中国城市生活变迁中的愈显重要的角色,是非常理想的观察社会、经济、思潮文化和地方政治变化的场所。

一、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的创作

关于探讨近代茶馆的文著,主要以上海茶馆的研究居多,而对于近代成都茶馆的,却是比较少的。而作者在编写《街头文化》时不断发现成都茶馆的文献资料,这给作者萌发了撰写专著的念头。

文中导言部分叙述了茶馆(成都人称为“茶铺”)在20世纪前半叶成都这样一个城市公共空间里存在的“特殊性”和“文化解读”,分为“城市和茶馆”、“茶馆的攻击者和捍卫者”、“城市史视野中的茶馆”、“茶馆叙事中的地域论”、“茶馆的生态与环境因素”、“资料与文本解读”等六节,。贯穿此时城市改良和现代化过程中有两条主线:一是国家和现代化加强时的地方文化削弱,二是以茶馆为代表的地方文化对国家权力和现代化的对抗。

全文主要内容分了四部分:

第一、茶馆与城市生活的社会互动,即茶馆的社会史。茶馆是成都市民公共生活的主流空间,市民就犹如茶馆里的血脉,成为日常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第二章考察了茶馆中各种人物的公共生活,揭示了茶馆怎样成为人们社会化的地方,人们怎么样在那里建立人际关系,以及人们在茶馆中进行的其他各种活动。第三章讨论茶馆里的娱乐活动,作为地方戏和曲艺表演的场地,茶馆则提供了场地。从茶馆里表演的内容,这能够使我们看到一般民众得到什么样的通俗教育:大众娱乐使得那些缺乏教育的人们,被无意识地灌输了传统的价值观,这成为地方精英和政府力图改良和规范大众娱乐的主要原因之一。第四章分析了茶馆的阶级及性别问题。茶馆为来自各个行业、各种社会集团和各个阶层的人们提供了空间。过去,妇女是不能进入茶馆里的,但是随着时代变迁,社会逐渐开始接受妇女,20世纪初期妇女开始进入了这个男人的世界,妇女的参与使得茶馆的生意和运作有了意料之外的效果,妇女的社会地位也有了慢慢的变化。

第二、茶馆与城市生活的经济互动,即茶馆的经济史。此部分着重考察了作为盈利性的商业机构的茶馆运作本身。第五章从经营角度分析茶馆,包括茶馆的数量规模、管理竞争、雇佣劳动、资金利润、环境卫生、税务负担等。还特别分析了茶馆“这样的小本生意”在日益恶化的经济状况外加国家控制的强大干预下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第六章考察了茶馆职业公会(简称“茶社业公会”)在政府和茶馆行业之间扮演的角色,公会所发挥的作用,如处理与政府的关系、控制本行业等日常大小事务。控制价格和协调税务是公会处理的首要事务,同时也是公会和政府发生矛盾冲突的最经常的领域,但在控制茶馆数量则是公会与政府合作最为密切的方面。第七章集中讨论茶馆的雇佣(“茶博士”、堂倌、“女茶房”)问题,特别是劳动力、工作状况、性别冲突以及职场文化。茶馆工人必须应付各种人物和问题,他们的经历揭示了茶馆中的各种社会关系。因此,茶馆成为一个切入点,透过这个切入点可以观察小商业的劳动力和工作环境、性别冲突、大众文化、公共生活以及中国劳工阶层的另一面。

第三、茶馆与城市生活的政治互动,即茶馆的政治史。此部分考察了社会冲突、国家和地方政治是怎样影响茶馆、茶馆生活和茶馆文化的,以及茶馆怎样被政府和精英改良者所控制的。第八章探索了袍哥与茶馆的关系,揭示了茶馆这个空间充当了秘密社会组织的一个码头和公口,支配了地方政治、社会和经济生活。本章还分析了茶馆作为维持社区稳定的“民事法庭”,人们在那里解决纠纷和冲突,在社区治安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第九章讨论茶馆里及有关茶馆的冲突。由于社会动乱,各种矛盾层出不穷。在茶馆里,民众为生存而奋斗,流氓横行霸道,兵痞毁坏茶馆财物,盗贼偷窃茶馆和顾客的财物等,形形大小事件层出不穷。第十章揭示了茶馆中的政治。茶馆里的“政治”分为三种,即大众的平民政治、改良者所推行的精英政治、政府统治下得国家政治。改良成为政府和精英的政治议程,随着政治的演变,各历史时期的具体实践则五花八门。从晚清到民国,茶馆总是一个政治舞台,充分展示了地方政治和国家政治以及两者的复杂关系。抗战时期,茶馆政治更是达到顶峰,茶馆被用作进行全民动员和战时宣传的场所,日常生活与国家政治的联系之紧密达到史无前例的地步。

第四、结论为第十一章。对国家权力怎样影响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进行综合讨论,分析在多大程度上地方文化对现代化所推行的同一性作出反应和进行抵制,考察了茶馆作为微观世界是怎样反映了大的世界的变迁,讨论地方知识在多大程度上能够体现全国模式。作者还把茶与西方的酒馆和咖啡馆进行比较,分析中西方之间公共空间和公共生活的异同。并探讨了20世纪上半叶茶馆、茶馆文化、茶馆生活在多大程度上被改变了,但在多大程度上又顽强地幸存下来。

二、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的学术价值

第一,以小见大、从细微入手、折射出宏伟的历史画面。“茶馆是个小成都,成都是个大茶馆”这句民谚一语中的,道出了作者的写作思想和意图。此文是作者从新文化史与微观史的角度来研究中国近代社会史的一次实践。新文化史和微观史观是最近几十年来国际上的史学新潮,其研究主题包括物质文化史(饮食、居所、家具等)、身体史(性别史)、表象史、语言社会史、旅行史等,其研究方法是相对于宏观史学对一个人物、一种事件或一个组织或制度所做的考证、排比、叙述性的研究。作者以茶馆作为一个微观物体,力图再现成都的公共生活和文化现象,勾勒出在基层单位上公共生活的完整画面,并通过挖掘在成都茶馆中所发现的形形的大小事件,构建茶馆和日常生化的历史叙事和微观考察。

第二,序言对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这个概念进行了具体讨论,认为它并非过去人们理解的总是一个与国家对立的社会和政治力量,而是指物质空间,并以茶馆为考察对象,诠释了在近代化过程中,“强国家与弱社会”这对力量对比关系是如何在茶馆这个这个“公共领域”得以体现的。

第三,关于“宏大叙事与日常取向”,即传统的政治或官方的史学转向人们日常生活的史学。作者认为:“地区和地方的研究可以提供一个理解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普遍性知识。当我们把微观视野放在民众、日常、街头、茶馆等问题时,精英、国家、政治运动等也不可避免地纳入我们的讨论之中。这种取向使我们在研究微观问题时,也充分注意到宏观的历史事件。虽然微观历史那些微不足道的细节或‘小历史’,但其所揭示的问题有助于我们解决大历史。”

第四,是档案资料的丰富与翔实,乃是中国第一部茶馆历史的成文书。档案资料主要包括成都市档案馆藏关于茶馆的大量资料,这些有价值的记录散布在警察、商务、政府商业管理等档案之中。到目前为止,中外历史学家几乎未使用过这些档案。这些资料提供了大量关于茶馆的信息,包括经营、资金、利润、竞争、价格、征税等。发生在茶馆中的许多事件,像争执、偷窃、、走私、暴力、仇杀等,在警察档案中亦留下了大量记录。民国时期的地方政府和警察了许多了关于茶馆的规章,涉及公共秩序、秘密社会、娱乐控制、行为规范、政治规范、卫生标准、服务态度等各个方面。这些档案资料提供了可信的记录,为研究茶馆以及相关问题奠定了基础。此外,作者还使用了大量国内和国外的报刊、学者笔记、私人记录、文学作品等,例如《成都晚报》、《成都快报》、《华西日报》、《华西快报》、《四川官报》、《国民公报》、《通俗日报》、《淘金记》等,其中不亚于上百种的英文和日文资料。文中还刊登了大量的漫画和大量国外传教士和国内游人学者在川时拍摄留下的真实照片,使得图文并茂、增强了视觉效果、加强了历史场景的作用。

第五,本文对于研究区域史、城市史、性别史(尤其是妇女史)很有借鉴作用。四川在中国古代以来所具有的特殊文化因素、地理和经济位置,一直以来是史学重地,因此,《茶馆》的成功,是对于近代以来四川区域史和城市史研究的一次具有深刻意义的突破。对于妇女史研究而言,抗战时期,妇女开始在成都茶馆谋生,被称为“女茶房”。1937年女茶房在成都出现是个新现象,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妇女进入茶馆充当女招待,在成都代表着一个重大进步,既是雇佣形式的变化,亦为茶馆生活和文化加入了新因素,改变了妇女的公共角色和性别关系等。文中第七章通过研究女茶房的不同生活背景、工作时所遇到的各种问题、遭受的各种性别歧视和骚扰,以及他们在公众眼中的各种形象的考察,可以了解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

最后,作者还有意识地将中国成都的茶馆和欧美的咖啡馆、酒吧、餐厅进行了比较,这样既给我们提供了参考框架,也使我们看到在不同世界和地区的人们怎样从事公共生活、怎样使用他们所建立的公共空间。

三、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存在的问题和疑虑

首先,第一章(导言)和第十一章(结论)部分内容存在累赘重复的现象,即文中对茶馆研究的三个主题:茶馆的社会文化、茶馆的经济文化、茶馆的政治文化。导言部分已经将茶馆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总的概况叙述了两遍,但在结论部分又复述了一遍,我认为还是多此一举了。

其次,大量的英文和日文资料是由外国人汇编的,由于外国人和中国人文化背景、思维方式不同,其笔下的资料可能会受到影响。这是我个人的看法,就犹如1987年意大利的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导演的《末代皇帝》,尽管业内和业外对其的评价非常高,但此片带有“欧美人眼中的封建晚期的中国,显得神秘而恐怖”的色彩。

然后,尽管作者是以专题模式来撰写的,但是在“1900年到1950年”纵横半个世纪这样较长的时间段里描述部分内容,结构还是略显得凌乱了。譬如第十章(秩序),“千变万化的政治万花筒”这部分内容,我觉得可以放到第十章开头部分讲解,或者放到第三章(娱乐)里的“娱乐控制”这块。“从‘休谈国事’到‘茶馆政治家’”的内容可以连着前面的内容继续写,但是标题可以省略。

参考文献:

[1]王笛.《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

[2]欧阳修、宋祁《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贾艳晓.《宏观社会生活到微观茶馆的思考―读王笛》[J].传承.2011

茶馆教案第4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茶馆;设计;运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显著提升,人们对精神文明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大都遵循着“两点一线”的运动轨迹,生活压力比较大,心情时常处于紧绷状态,愈加渴望能够找到一片宁静开阔、亲近自然的空间,为自己找回悠然恬淡的心境,享受到真正的身心舒畅之感。我国民间有云,“晨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我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叶种类繁多,产品丰富,自古以来便是世界茶产品生产与消费大国,饮茶早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习惯。饮茶的过程中,人们将其悠远意境及清雅特质与我国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又吸取了儒释道三家学说的精粹,形成了博采众长的茶文化,深入到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促生了各式各样茶馆的诞生。茶馆在中国的地位就相当于西方的咖啡馆,是我国文化理念、审美艺术、价值观念、民俗民风的集中体现,因此对其设计的要求颇高。现代茶馆在设计上应当将别具一格的中华古典韵味运用到空间布局之中,把传统文化精髓与最新设计手法密切融合,以建筑内外的组合变化演绎出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赋予空间设计以灵魂和情感,实现动静结合、内外交流、含蓄变化的空间构图,从建筑构架到内部陈设再到装饰图案,都体现出国人对吉祥寓意的崇高追求,让现代茶馆设计延续我国传统文化中效法自然、空灵脱俗、自由变幻、天人合一、神形兼备的悠远意境之美,达到实用性与审美性的高度统一,实现情与理的相互交织。

1我国茶馆发展概述

茶馆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两晋南北朝时期,当时出现了供人们饮茶住宿的茶寮,虽不是专业的饮茶场所,但为茶馆的形成作了物质铺垫。茶馆正式形成于唐朝初期,唐玄宗天宝末年进士封演在《封氏闻见记》第六卷“饮茶”中有如下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夹,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自邹、齐、沧、棣,渐至京邑城市,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文中所说的街道、集市上卖茶的商铺,便是今日茶馆的雏形了。唐朝盛行饮茶与佛教的流行密切相关,从“不问道俗”可以知道,僧人是最早的茶客,而后扩展为常常以茶会友的文人墨客,最后才推广到普通大众。另外,唐朝中期推行禁酒令,使得茶叶的社会地位愈加显著,品茶赋诗已然成为一种社会风气,茶馆由此走上了从起步到飞跃发展的旅程。宋代,茶馆发展进入鼎盛时期。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可以看出,当时市井繁盛,万商云集,百业兴旺,无论大街小巷、城内城外均设有各类规模的茶馆,此时的茶馆讲究经营管理,服务也从单纯的饮茶扩大到戏曲表演、接洽聚会、商贸会谈等,并且非常讲究对饮茶氛围的营造。明清之际,品茗之风更加流行,茶馆已经成为人们社交娱乐的主要场所,集休闲、娱乐、饮食、商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不仅在数量上显著增加,在设计方面还非常重视对传统文化色彩和审美情趣的彰显,成为茶文化乃至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以静、醇、清、雅、真的古风古色为人们带去祥和、安逸的品茗感受,帮助茶客修身养性,达到豁然开朗之境。

2传统茶馆设计分析

我国传统茶馆在选址时强调自然美与环境美,重视人气与地气的结合,在溪畔泉边、山石松林间、清风鸟鸣旁、自然雨露中,或独品香茗,或与三两挚友共享,以天然为趣,寄情于山水,实现天地万物的和美统一,可谓至高的饮茶境界。茶馆在设计时通常侧重于再现自然美景,营造出置身山水间、物我两相忘的审美感受。内部空间设计上通常追求简单齐整、安排灵活,自然而为,毫不刻意。家具陈设等多看重材质的自然纹理与色泽,茶具多古朴典雅、简洁大方,坚固耐用而又不冲撞材质自生的美感。总体而言,我国传统茶馆在设计上主要遵循两个原则。其一,自然而然,宜设而设,因地制宜,一切尚简,力求自然。其二,删繁去奢,绘事后素,大美无言,大象无形,朴素纯真。然而,近年来我国的茶馆在设计上倾向于以娱乐消费为宗旨,设计风格上多追求刻意的奢华,这与传统茶文化背道而驰,不利于我国茶馆的健康持续发展,也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元素的延续。因此,在设计茶馆的过程中,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传统文化为根基,用茶文化精神贯穿整个设计理念,结合科学的设计理念与装修材质,打造出功能布局合理、文化积淀深厚、风格清新简约、内涵深邃悠远而又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现代茶馆。

3传统文化元素在茶馆设计中的运用

3.1文字符号。

文字符号是最重要的传统文化元素之一,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汉字历史悠久,内涵深刻,是我国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令中华儿女无比骄傲与自豪的文化遗产。汉字形态多样,极具美感,自古以来便经常被人们应用到装饰设计中,成为极具代表性的抽象符号艺术。众所周知,汉字是象形文字,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审美意味,古人以毛笔写出的汉字刚柔并济,变化万千,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不仅能够带给人画作一般的审美感受,还能以其蕴含的深刻意义带给人们悠远的意境美,特别是对联、书法、诗词等,被运用到设计中的案例比比皆是,极大地增添了设计的文化底蕴。数字与文字相比,并不是以自身的形象来展现,而是以隐喻的方式进行意义传达。在我国古代,数字有阴阳之分,奇数为阳,偶数为阴,阳数最大者“九”历来被王侯将相视为最高等,现代人对数字的理解则大都基于其谐音字的意思,比如“九”意为长久,“八”有发达、发财之意,“六”与顺利相通,等等。在茶馆设计中,将文字符号融入到室内装饰中,比如在墙上悬挂与茶叶相关的诗词歌赋,在玄关处雕刻“茶”、“清、“净”、“静”等字样,在茶桌上放置特定字样的摆件,在茶馆各处摆放以不同字样书写的“茶”字等,可以极大地提升茶馆的文化底蕴,让人们体味到茶文化的深刻内涵。

3.2传统色彩。

色彩是最为显著的视觉元素,能够生动、直观地传达设计师的内心情感,对室内意境的构成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渲染设计主题,突显设计特征,使室内空间更趋感性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黄色是五种基本色中居于正中的正统颜色,被认为是最为尊贵、最显富丽的色彩,为历代王室贵族所喜爱。红色在中国是喜庆、宏大的象征,承载着希望与理想,也是皇家必不可少的色彩。古代宫殿多以黄色和红色为主色调,辅以青色、紫色等,彰显建筑的宏伟壮观以及居住之人的优越地位与巨额财富。白色是象征清和的色彩,黑色和灰色则寓意庄重、低调,绿色彰显活力与生命,紫色象征高贵典雅,等等。茶馆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在色彩设计方面也应当借鉴古代建筑的大胆配色形式,既注重色彩构成的和谐统一,又关注材料本身的色彩与肌理,使之富于美感而又不显做作。现代茶馆可以根据周围环境的色彩来选择主旋律色彩,比如在以淡雅著称的江南水乡,茶馆不宜使用红色、黄色、黑色等与素雅的环境显得突兀的色彩,而应当运用白色、灰色、米色等作为基准色调,突显茶文化中清新、淡泊、雅致的内涵,内部可以辅以清丽的绿色植物和红色花草,增添室内环境的生命感与层次性,将自然的蓬勃朝气传达给诸位茶客。在充满现代感的建筑群体中,茶馆则可以采用深色材质,配以游弋温和的灯光,洁净光亮的黑色玻璃,在充满优雅贵族气质的黑色墙壁上闪现迷人的红色饰品,将黄色运用于包间之中,营造现代感与传统感兼而有之的禅味茶馆。

3.3传统图案。

传统图案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极富有浓郁的民族气息,又能彰显强烈的时代特征,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地理区域,图案的内容及其处理形式也各不相同。我国传统图案纹样丰富,承载着先人对自然的崇拜、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内容可谓是包括万象,涵盖动物、植物、山水、花鸟、神兽等方方面面。在我国传统审美理念的影响下,传统图案在造型设计和色彩运用上大都具有平衡与对称的特点,造型上力求自然真实,色彩上也是淡雅质朴,处处流露出中华民族中庸、质朴的性格特征。传统图案中比较常见的有颇受翩翩君子推崇的梅兰竹菊,与“福”“、禄”谐音的蝙蝠和麋鹿,与“年年有余”相关的鱼,寓意夫妻恩爱和睦的鸳鸯,象征富贵吉祥的牡丹,代表健康长寿的松柏、仙鹤、仙桃等。在茶馆设计中,可以将传统图案引入到内部装饰上,辅以梅兰竹菊的形象,摆设牡丹、松柏等盆栽,让美好的寓意在茶馆中扩散开来,给人们带来身心的愉悦感受,增添茶馆意欲传达的和睦、和美、和谐的思想。

3.4传统雕刻。

雕刻艺术是我国传统建筑中运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装饰手法,在亭台楼阁的梁柱、飞檐、栏杆、隔扇、屏风、窗格等物件上均有应用,为人们呈现出一种纤巧隽秀、玲珑剔透、绚丽多姿、古朴优雅、巧夺天工的风格特质,对原有的建筑结构而言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令整个建筑更显典雅、清净和朴拙,更具传统文化的深厚意蕴。在现代茶馆设计中,可以在屏风、窗扇、灯罩、梁柱等物件上添加传统雕刻元素,比如将与茶相关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代表人物、典型诗词等以雕刻的形式展现在屏风之上,或是以比拟、借喻、双关、象征、谐音等手法,雕刻出花鸟鱼虫、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等自然元素,展现出人们对美好事物一如既往的热爱与追求,令茶馆彰显出更为浓厚的文化气息及更加典雅的审美艺术。

参考文献

[1]唐黎标.园林艺术在茶馆设计中的运用[J].广东茶业,2004(3):16-16.

[2]寻胜兰.浅论中国象征符号与传统造型[J].装饰,2000(1):59-60.

[3]高璟,王继平,林育新.传统室内装饰风格与现代居室环境的交融[J].家具与室内装饰,2004(4):54-56

[4]深圳市金版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中国公共空间设计———茶馆[M].吉林美术出版社,2004.

[5]练娟.公共空间视角下的城市茶馆功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

茶馆教案第5篇

珍藏在保定市档案馆的“红万字会保定分会”档案,是162号全宗,档案的起止年代为1925年至1949年

主要内容有:《乒乓球比赛报告书》、《呈报体育场开幕》、《特约民众茶馆报告书》、《演说比赛》、《剧曲研究会报告书》等,大部分是河北省立保定民众教育馆写给河北省教育厅的呈文。这些案卷所使用的卷皮,都是制式的,上面标有“中华民国X年X月X日立”、“一宗XXX卷”、“第XX号”。里面档案使用的纸张也是制式的,首页标题是“河北省立保定民众教育馆稿”,为表格形式,分别标注:“来文字第X号”、“文别”、“送达机关”、“类别”、“附件”、“事由”等,并留有“馆长”、“主任”、“文牍员”签名空格。案卷的书写工具,都是使用的毛笔,文字为小楷繁体字,由左至右竖排排列,正文标题和落款时间上均盖有“河北省立保定民众教育馆”方章。从这些档案当中,我们可以管窥民国时期的档案,是如何形成、归档和保管的。

河北省立保定民众教育馆自成立后,到底都开展了哪些教育活动?这些活动,至今给我们都留下了哪些启示和借鉴意义?下面,我们透过这些历史珍贵档案,一一加以揭示和探讨。

《乒乓球比赛报告书》

档案记载保定最早的乒乓球比赛

《乒乓球比赛报告书》是河北省立保定民众教育馆梁馆长写给河北省教育厅陈厅长的呈文。记述了该馆在民国二十四年六月三日,组织的一场别开生面的乒乓球比赛。迄今为止,笔者多方询问、查考,河北省立保定民众教育馆组织的乒乓球比赛,是档案记载保定最早的乒乓球比赛。为了再现80年前的比赛盛况,现将《乒乓球比赛报告书》择要摘录如下:

河北省立保定民众教育馆造呈民国二十四年六月三日举行乒乓球比赛报告书稿谨将我馆民国二十四年六月三日,举行乒乓球比赛会筹备经过及比赛情形,缮具报告书 恭请 鉴核计开

甲、举办主旨。利用民众休闲时间,给与正当娱乐调剂精神,以增加其工作效率。本馆虽多次举行球赛,成绩尚属当佳,但关系男子,而女子乒乓球赛,尚未举行。因念一般女子,除作饭抱孩子以外,所有闲暇,多在东邻四舍,说长道短,徒生是非,或以消磨时光,殊可惜可怜!本馆有见于此,拟组建妇女会女子乒乓球赛,以资提倡。但保市妇女,从无参加公共聚会之习惯,若遽然举办,困难。故此次举办儿童比赛,分男女两组,即拟先由女童入手,提倡籍资响应成年妇女之兴趣,养成正当娱乐之习惯。

乙、筹备经过。一、组成乒乓球比赛会筹备会,推定张德泉(后略)等七人为筹备委员,负责筹备。二、布告比赛日期及地点。六月三日(星期一)上午八时开始比赛,地点在北大街分馆游艺室。三、购置奖品。购买学生字典及白话尺牍等十本、铅笔六打、橡皮八十块,分赠获胜儿童,以资鼓励。四、拟定比赛规则。1、比赛员不得喧呼争吵。2、比赛员得按号码入场比赛。3、比赛员得使用本馆球拍。4、在比赛时,如以手扶台,以负球论。5、比赛时不到,取消比赛资格。6、比赛员得听评判员指导。五、比赛类别。此次比赛系儿童比赛,分男女两组。六、比赛方法。以报名先后顺序抽签,按抽之号码,以淘汰法比赛,均以三局为限,并于三局中能胜两局者,始得优胜。如各胜一局,于第三局中再取最后胜负。共取八名,每组各取四名。

丙、比赛情形。一、举行仪式。当日上午八时,参加比赛男女儿童均已列齐,由游艺部主任张德泉报告,举行乒乓球赛的意义。次由评判员解释比赛规则。二、参加人数。参加比赛者九十九人,男儿童五十九人、女儿童四十人。三、比赛情形。解释规则完毕,即开始比赛。该男女比赛儿童,均兴奋异常、精神百倍。自上午八时开始至下午二时完毕。四、登记分数。由职员四人轮流担任记分,淘汰结果随时公布。五、比赛结果。录取八名,姓名及号码列下:(略)。六、领发奖品。附呈照片二张,当场发给奖品,摄影闭会。

丁、所感的困难与心得。1、一般儿童活泼好动,在长时间等候比赛,不行动不合于儿童心身,动则难免互相打闹,紊乱秩序,比较维持成人比赛时,秩序较难。2、初次举行女儿童比赛,参加女儿童竞选四十人之多,因王吾等所料,尤其是女儿童,击球的技术较男儿童为精,足可以作女童不弱于男童之证明。自经此次比赛后,游艺室中练习乒乓球之女孩较前增多六成,足证明为此次比赛,所得的收获。3、由此次维持秩序困难中所得之经验。等候比赛儿童,在长时间若无适当的活动,就失于枯燥,即陷于紊乱。拟于下次比赛时,派定专人负责领导等候,比赛儿童作有趣之集团活动。儿童有事可作,既不感静待无聊,而秩序不无形中易于维持矣。

民国二十四年六月三日

以上《乒乓球比赛报告书》,详细记载了比赛的主旨、裁判员、运动员的组成、比赛时应遵循的规则和注意事项、奖品设置、比赛出入证、比赛结果等。依照现在举办乒乓球大赛的标准,这场比赛,从各个环节上,组织的十分周密到位,已然算得上非常正规的比赛了。在此次比赛之前,保定民众教育馆已经举办过二次乒乓球比赛。一次是在民国二十二年十一月,另一次是在民国二十三年十一月。

通过河北省立保定民众教育馆举办的三次乒乓球比赛,给我们透露出以下三层信息。

第一、说明保定开展这项运动的时间较早。乒乓球这项运动起源于英国,1904年12月乒乓球运动从日本传入中国。开始是由上海四马路一家文具店的老板王道平从日本购回10套乒乓球器材,并在店内作表演,于是买乒乓球、打乒乓球的人逐渐增多,各大城市也先后推广了这项活动。具体保定何年何月开始有这项运动?笔者不得而知。但从举办乒乓球比赛的时间、人数、规模上推断,这项运动引入保定的时间,还应该再提前若干年。这是笔者所见,有档案记载保定最早的乒乓球比赛。

第二、说明保定人民非常喜欢乒乓球运动。民国二十二年十一月的《乒乓球比赛报告书》中记述:“窃查我馆自游艺部成立以来,每日参加民众极为踊跃,尤以练习乒乓球者不乏其人”。说明当时保定民众教育馆还有其它运动项目,但是从事乒乓球运动的人数居多,且深受人们的喜爱,所以从事此项运动的人们逐渐增多。从这三次比赛中,也可以看到,由起初的三十余人参加,到后来近百人参加;由最初的只有成年男子参加,到后来男女都有。正因为历史上保定乒乓球有着这样深厚的群众基础和较早的乒乓球启蒙,才有了后来保定多名男女乒乓球运动员取得世界冠军的结果。保定历史上第一个世界冠军,就是由乒乓球运动员郗恩庭取得的,后来在这个项目上,为保定取得世界冠军的运动员还有王浩、齐宝香、高军、牛剑锋等。在中国,乒乓球被视为国球;在保定,乒乓球是这座城市一张靓丽的名片。

第三、说明开展乒乓球运动非常有益。《乒乓球比赛报告书》中,对开展此运动的益处,是这样阐述的:“兹为谋民众联络感情,增长游艺兴趣起见”、“利用民众休闲时间,给予正当娱乐,调剂精神,以增加其工作效率”等。的确,与现代人们所倡导的,通过运动,达到强身健体、“我运动、我快乐”的目的如出一辙。况且,乒乓球这项运动,身体不接触,从而减少了因碰撞而致伤的可能性、运动量也可自己掌控、所占场地也无需过大、运动器材可繁可简。是一项非常适合男女老少从事的运动项目。一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将小小的乒乓球视为“国球”,足见对乒乓球的喜爱和重视。往大里说,对构建和谐社会,提高爱国意识,起到了促进作用。往小里说,改变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增强了人民体质,传达了一种正能量。开展乒乓球这项运动,益处良多。

《 呈报体育场开幕 》

全民健身的动员令、号召书

《呈报体育场开幕》这卷档案,是中华民国二十二年十月,河北省立保定民众教育馆写给河北省教育厅的呈文。呈报的事项是公共体育场开幕日期及筹备经过等事宜。正文包括保定东河坑公共体育场筹备经过、开幕情形、将来计划三个部分。

当时体育场的筹备,是由保定民众教育馆召开馆务会,会上推定了靳照亭等五人小组,负责公共体育场的筹备工作。并且,确定借用“东河坑”空场,做为体育场的地址。按置体育场牌一座、设篮球架二处、另设单杠一架。同时,还购置了各种球类、彩带等物品。在当今保定市,提起“东河坑”这个地名,知道的市民寥寥无几,此处曾经还是体育场,那就更浑然不知了。那么,东河坑究竟在保定城区的什么地方?周围情形如何?为此,笔者专门咨询了二位“老保定人”郝毅生和李松欣先生,对东河坑进行了一番考证。原来,东河坑位于现今保定市中华小区东北角处。以前东河坑是个河坑,夏季雨水多时,起到蓄水防涝作用,周围居民也在此洗衣。后来逐渐添平,面积有一个半足球场那么大,闲暇之时,人们在这里搭台唱戏、放风筝。建国初期,还在这里举行过运动会。以后,随着城市的拆迁发展,东河坑作为地名,在地图上,不复存在,逐渐被新名取而代之,岁月的流逝,在人们的记忆里逐渐被遗忘。

体育场开幕时,举行了一个正规仪式。仪式前向民众散发了传单。首先,由馆长报告开会意义及宗旨。再次由三位主任讲演设立体育场的意义及解释规则等。仪式完毕后,由民众教育馆职员和男女民众各组队,分别运动了足、篮球。

关于体育场的日后发展,也拟定了一个计划。诸如扩充体育场的范围;再按置个网球场;添置沙袋、双石、键子等民间流传运动器具;提倡国术等。

河北省立保定民众教育馆当初建立东河坑公共体育场的目的,就是为了“提倡民众锻炼身体”。为了使体育场有个良好的运动环境和秩序,确保正常运转,特制定了《本馆暂定规约》和《本场运动员规约》。规约的内容,与现今各体育场馆的诸如管理规定等,都有着相近或相似之处。可见,当时东河坑体育场在管理上,已经考虑的较为周全。

为了吸引市民积极踊跃参与休闲健身运动,河北省立保定民众教育馆还了《公共体育场正式开放敬告民众书》。全文如下:诸位同胞你是听,敬告绝好事一宗。本馆公共体育场,暂设本城东河坑。积极筹备已就绪,场里用品制备清。篮足各球满都有,更立单杠助威风。另备沙袋两三个,最近目前也成功。其他各种运动品,均在一一计划中。这些东西谁人制?欢迎农工商学兵。再问此物何故设?只为大家方与工。身体强健精神爽,自己事业定高升。无奈全国各兄弟,早享东亚病夫名。个人身体快锻炼,惟有运动收效宏。敬告诸君莫迟误,快来运动是正经。十月十二开幕礼,到时参加更欢迎。再劳诸君一大驾,顺便宣传贵亲朋。河北省立保定民众教育馆启

《公共体育场正式开放敬告民众书》,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读来朗朗上口,道出了健身的好处,指明了健身的意义。可以说,它是当时保定市全民健身的动员令、号召书。

东河坑体育场已是80多年前的事了,至今,它早已不复存在。通过档案,我们知道,保定历史上有个东河坑体育场,至于它是何时终止的,笔者也尚未考证。但是,它所倡导的全民健身体育运动精神,我们仍在享用。保定东河坑场在保定市全民健身的发展历史上,应该占有一席之地。

《特约民众茶馆报告书》

正当娱乐、普及休闲教育的场所

《特约民众茶馆报告书》,是河北省立保定民众教育馆第二特约民众茶馆筹备经过报告书稿。落款时间为中华民国二十一年十二月。

茶馆是爱茶者的乐园,也是人们休息消遣和交际的场所。特约民众茶馆,与普通茶馆不同,它将茶馆与民众教育相联,自有其特色。开设特约民众茶馆的目的是“为提倡正当娱乐,普及休闲教育起见。”馆址设在城内鼓楼东侧,此地为当时保定市内的繁华中心地点。茶馆设有演讲桌和墨板等物品。书籍有:各种通告、图书及杂志刊册(每星期交换一次),附有书名簿及签名簿;报章有:《全民实报》、《河北民声日报》、本馆旬画报、各地周报、旬报等;游艺品有:象棋、军棋、围棋等。这些是普通茶馆所不具备的。特约民众茶馆的平时工作计划、《特约民众茶馆规则》、《特约民众茶馆简章》等,不再赘述。

茶馆教案第6篇

茶文化作为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化之一,体现出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特点,茶馆作为茶文化的载体,在文化展示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茶馆空间的设计可以体现中国社会的发展水平,在茶馆空间设计过程中合理地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既能够与茶文化相辅相融,切合大众审美观念,创造出别具一格的韵味,又可以更好地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得以发扬和传承。

关键词:

传统文化元素;茶馆空间;应用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馆作为茶文化的载体,最能体现出中国的文化现状。在茶馆空间设计过程中,结合运用建筑、字画、图案、家具、陈设等传统文化元素,使茶馆具有现代感的同时,还能够创造出别具韵味的饮茶环境和独特的艺术效果,发扬和传承传统民族文化。

1茶馆的起源和发展

1.1茶馆的起源

中国作为茶的故乡,已经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渗透于日常生活中,茶馆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普及到了大街小巷,不同时期对茶馆的称谓不同,有茶楼、茶园、茶室、茶亭、茶坊等,但是都是指的茶馆。中国发现茶树并对茶叶进行使用,已经有四千多年的历史了,人工栽培茶树技术也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中国对茶的发现和使用在世界范围内都有深远的影响。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时期,茶馆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贸易往来的频繁,促使了茶馆的产生和发展,最初的茶馆是以街边或集市上的茶摊形式出现,没有固定的场所,具有季节性和流动性的特点,主要为过往行人提供解渴歇脚的方便,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饮茶要求日益提高,茶摊开始走向正规,于是在唐玄宗开元年间便出现了茶馆的雏形,茶摊演变成了场所固定化的茶馆。

1.2茶馆的发展

唐玄宗开元年间出现的茶馆到了唐朝中期迅速普及,大唐中期国家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繁荣昌盛,伴随着陆羽《茶经》的问世,茶文化得到空前的发展,茶馆迅速兴起,在大江南北、街头小巷随处可见,成为当时人们主要交流休闲的场所。到了宋朝,中国茶馆进入兴盛时期,著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的描绘出了宋朝繁荣的市井景象,画中就描绘了很多热闹的茶馆,宋朝的茶馆除了供人喝茶聊天之外,还进行各种演艺活动和行业聚会等。到了清朝时期,茶馆成为了市井街头最普及的大众活动场所,茶馆功能愈加丰富,形式愈加多样。近代中国在经历战乱之后,茶馆走向衰微。改革开放后,中国的茶馆重新焕发了生机,当代中国茶馆业已经成为一个朝气蓬勃,极具生命力的新兴产业。

2当代茶馆功能的概述

茶馆从晋代的出现到清代的盛行,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漫长发展,漫长的岁月里茶馆经久不衰,日渐繁荣,其根本原因,就是具有时代功能。当代茶馆把传统文化元素与茶馆的空间设计相融合,使茶馆从单一的形式和功能,发展成为多功能的综合性的大众化活动场所,成为当代社会不可缺少的空间环境。

2.1茶馆的休闲功能

社会在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人们在休闲的同时,对休闲的方式和品质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茶文化的复兴使得茶馆业迅速发展,茶馆如雨后春笋般的出现在全国各地。茶馆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休闲方式,人们在品茶的同时,能够全身心的放松自己,缓解工作和学习所带来的沉重压力和负担,既能够达到休闲的目的,还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当代茶馆的设计结合了众多传统文化元素,营造出舒适优雅的环境,让人们在浓郁的茶香氛围中保持舒畅的心情,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同时茶馆的茶艺表演对品茶者来说,不仅是对茶文化的学习,还是一种精神上的享受,使品茶者的思想变得空旷,达到心灵的自然回归。

2.2茶馆的社会功能

茶馆是一个城市的文化亮点,是社会的缩影,著名作家老舍在他的作品《茶馆》中,通过在茶馆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了当时社会背景下不同人的生活状况,一间茶馆展现出了一座城市的文化现状,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符号。茶馆是面向平民的大众化的社交活动场所,人员流动频繁,汇集了各种不同的人群,可以说是一个小型社会,作为大众化的社交场所,不同的人群会在这里举办不同的聚会活动,比如家庭聚会、朋友聚餐、商务洽谈、择偶相亲、人才招聘等,茶馆就好比一个信息交流中心,各种信息在这里交织汇聚,然后传散开去。茶馆还有一个“民间法庭”的美名,当两个人产生矛盾或者纠纷,双方可以邀请一位信得过的长者在茶馆品茶论理,理清事情原委,化解两人之间的矛盾和纠纷,改善了人际关系,这也是茶馆的社会功能的表现。当代茶馆除了具有以上社会功能外,在国际范围内,还能够展示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特点,比如北京老舍茶馆,民俗性和国际性的特点使其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场所,使外来游客在感受到浓厚的北京古城文化的同时,还能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情调,起到传递海外友谊的纽带作用。

2.3茶馆的文化功能

茶馆作为茶文化的重要载体,其设计离不开对茶文化的应用,茶馆的发展见证中国茶文化的发展,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茶馆建筑和装饰的思想以及工程的实施都是与茶文化同步进行的。茶文化的发展从简单的饮茶,到后来的斗茶、茶诗、功夫茶等,这些活动都是对茶文化的丰富创新,当代的茶馆还会定期举办茶文化的讲座,进行茶艺的传授,这些都加快了茶文化的普及和传播,是茶文化大众化的表现。当代的茶馆设计中运用多种传统文化元素,将传统文化和茶文化有效结合。宋代至今的茶馆,经常在室内布置字画古董等,很多茶馆会举办文化交流活动,比如书画展、吟诗词、观茶艺等活动,茶文化活动除了专业的茶艺讲座外,还包括文化学术交流、茶艺与茶道交流等,这些活动在传播茶文化的同时,还扩大了茶馆的影响力,起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当代茶馆室内装饰风格借鉴传承了中国传统装饰风格,茶馆的整体建筑理念和建筑外观也参考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在提升茶馆消费档次的同时,传承和发展了中国建筑文化和园林文化。当代茶馆的室内装饰多采用传统木构架、明清的窗格、传统建筑构件、古典建筑等元素进行装饰,如北京老舍茶馆的门头采用传统建筑中的飞檐进项装饰。

3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茶馆设计中的应用

3.1字画的应用

字画属于室内陈设的范围,字画体现出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内涵,在民族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传统的字画,可以从字画内容上深入设计者的情感世界,感受设计者通过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当代茶馆的墙面经常挂有卷轴或者画框的书法作品,设计者利用传统字画的装饰性展现当地茶艺空间的特殊韵味,利用中国字画的设计空间,达到一种追求吉祥、美感的目的。中国传统字画通常都是设计者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结合自己的客观情感进行创作的,体现出社会的哲学观念,符合人的审美观念,将人的情感和字体表现或者画面内容完美结合,是一种设计者内心情感世界的展现形式。

3.2吉祥图案的应用

我国传统文化经过漫长的发展,形成了具有文化内涵的吉祥图案,吉祥图案用抽象手法,以富有寓意的动物或者植物为基本结构,组成图案或者纹饰,主要包括人物、景物、图腾等各类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符号,体现了中国传统思想中所追求的美好事物的标准,在中国是中国文化长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吉祥图案的运用拥有漫长的历史,最开始用于陶器之上,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和行业,茶馆中吉祥图案多出现在陶瓷、房梁、屏风、门窗、栏杆等物件之上,传达出人们对幸福、吉祥的强烈期盼,在传达精神寓意和美化装饰的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3.3建筑构件的应用

建筑构件,顾名思义就是组成建筑物的各种部件,建筑构成的主体是墙面;房梁、柱子起到了支撑作用;屋顶保证了建筑的封闭性;栏杆、门窗是修饰点缀作用。中国的传统建筑具有古典美和对称美的特点,当代茶馆在设计时,充分利用传统建筑的特点,在整体建筑风格上效仿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体现出了中国建筑的古典美和对称美,在室内空间设计上,多运用传统物件进行装饰,比如隔扇、屏风等,这些是现代装饰元素不可替代的,传统建筑构件的运用,增强了茶馆空间的文化气息和空间韵味。

3.4家具的应用

家具作为人类生活必需品,以满足人类基本活动为宗旨,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家具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端庄、典雅,是一种高贵气质的表现,是中华文明的一颗璀璨明珠。中国传统家具的制作艺术在明清两展到了顶峰,在这一时期的中国家具表现了最高超的艺术成就,当代茶馆对家具的运用多采用明清时期家具的方式,如圆凳、桌子、几、案、衣架等,在实现家具的使用功能时,表现出了一种艺术美,实现了与传统文化完美结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艺术氛围。

3.5陈设品的应用

陈设品也叫装饰品,是精神文明的标志,是空间灵魂的使者,在整体的空间设计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当代茶馆空间中的陈设品,体现出民族的审美观,传递民族的文化精神,任何陈列都要求具有观赏价值、审美情趣,合理摆放室内陈设品,可以协调茶馆空间的内部结构,既能烘托气氛又不显得杂乱,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使人与空间可以更好的相融合,陈设品的运用还能够丰富人文情趣,给人一种舒适恬静的文化氛围,除此之外,陈设品的运用还是对传统工艺美术制品的传承和发展。陈设品的组合形成了文化景观,表达独特的情感意境,传达设计者的情感和设计意图,让人们的情操在审美中得到陶冶。

4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茶馆起源及发展概况的描述,概括了当代茶馆的时代功能,列举出了当代茶馆在空间设计时能够运用的传统文化元素。茶文化作为独具中国特色的一种文化,源远流长,茶馆承载着茶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作用,在设计空间中结合时代特点合理地应用传统文化元素,使茶馆更具文化表现力和精神内涵,使其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张兴莲 单位:昭通学院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建宇.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在当代中式茶馆空间设计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2(8):69-69.

[2]蔡春燕.茶艺空间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应用[J].福建茶叶,2016(2):104-105.

茶馆教案第7篇

普洱茶是云南的名茶,但很多人对普洱茶的历史和文化并不了解。为了宣传和推广普洱茶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普洱茶,让云南名茶的历史代代传承,云南普洱茶文化馆决定建设这座MEGA I-Space类博物馆。11.1m×11.1m×4.5m的超大屏幕,四周平面幕和顶幕组成的立体全景空间,为云南普洱市向全国展示和传播中国普洱茶文化历史、现状和未来。

整套系统由12台系统优化过的Galaxy NW-12及相关外设组成。Galaxy NW-12为世界上首款采用引擎全密封及液冷技术的虚拟现实用三片DLP投影机,WUXGA(1,920×1,200)分辨率、12,000 lm。与传统的显示系统不同,此系统设计采用最新的设计理念适合多人多角度,通过360度全景立体技术的展示,触手若可及,融合了梦幻与现实,集成了传统与现代。参观者置身于巨大的虚拟空间中,体验着震撼的沉浸效果。巴可的多通道处理技术保证了所有画面在颜色空间以及亮度上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为观看者展示出超高清的完美画质。

巴可的可视化解决方案系统,具有多产品能力和多领域设计能力。无论系统光路设计,机械设计,线路设计以及光路调试,皆由巴可的相应专业团队完成。它可充分满足客户的所有创建和维护永续方面的需求,也为项目的整体显示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长春理工大学项目负责人范教授说:“选择巴可作为合作伙伴,是因为巴可的优胜设计能力及高水平的系统质量。长春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光电技术为特色,光、机、电、算、材相结合为优势,工、理、文、经、管、法协调发展的吉林省省属重点大学,享有‘中国光学英才摇篮’的盛誉。我们很高兴能与全球可视化解决方案领导者巴可公司来共同完成这个肩负文化传承使命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