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爱心教育(合集7篇)

时间:2022-03-23 03:29:11
爱心教育

爱心教育第1篇

“红领巾爱心基金会”介绍为长期开展爱心教育活动,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使每一个同学树立“心中有父母、心中有老师、心中有同学、心中有学校、心中有班级”的爱心意识,把思想品格具体体现在每一件小事上去。为全面关注学生的学习、生活,学校德育处决定专门成立“红领巾爱心基金会”。 “红领巾爱心基金会”的资金来源是:每年开展一次“队员日用品旧货交易”活动,号召队员们把自己看过的图书、玩旧的玩具、用过的文具等带到学校,进行队员间的旧货交易。比如说有一本你喜欢的书市场上买要20元,很贵你舍不得买;但现在有位同学带来了,而且也挺新的,价钱却只要10元,甚至你还可以和他讨价还价,也许你只要花8元钱就买到了,这样不是很好吗?反过来,卖书的那个同学,你的那本书已经看过了,在家里也是放着睡觉,这样你就卖得了8元钱,为“红领巾爱心基金会”捐上了8元,基金会的爱心榜上会有你的名字,而且你又可以帮助很多需要帮助的同学,这样是不是很有意义呢?这样的旧货交易活动不仅使“爱心基金会”获得储蓄,而且也锻炼了队员的社交胆识和能力,为队员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另外,平时节约的零花钱也可以捐出来,存进爱心基金会,专门用于扶贫助残,为“红领巾爱心基金会”注入资金。这些资金用于救济贫困学生,资助生活有困难的学生,慰问家庭突遇不幸的学生,以及对品学兼优的贫困生颁发爱心奖学金,真正把“帮助每一位需要帮助的学生”的宗旨落到了实处。

爱心教育第2篇

而教育该如何实施的问题同样也是各类社会人士一直讨论的话题。究竟是爱心教育呢还是惩罚教育呢,一直都是家长,老师甚至社会在纠结的问题。而我认为,爱心教育可能比惩罚教育更甚一筹。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处于青少年的孩子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叛逆问题,愈是惩罚,逆反心理就越严重,有时往往得不偿失罢了。俄国的康.德.乌申斯基就曾经有过这样一段话,“应该尽可能地避免一切可能引起学生对自己记忆丧失信心的因素,因为这种经常和优柔寡断的性格结合在一起的不自信,往往会使得孩子记忆力衰退。”不难理解,信心对每个孩子至关重要,丧失了自信心的孩子又有什么美好的未来,自信的人生呢?

而论到 爱心教育的一大关键,当然首先在于家庭,清朝的黄宗羲曾说过“爱其子而不教,犹为不爱也;教而不以善,犹为不教也。”每一个孩子最先开始接触的便是家庭教育,家庭是每一个孩子都会经历的一个过程。若一味的对孩子进行惩罚却不去鼓励长久以往未免泯灭孩子的天性。过犹不及的道理每个人都懂的。孟母三迁的例子未尝不能证明这一点。孟母多次将孩子带走,最终将家移到学校旁边,最终铸就成了一大伟人孟子。试想,若孟母在发现孩子的问题之时一味的打骂惩罚,而不是想方设法的带着孩子远离环境,那孟子又该如何呢?孟母的搬家的方法未尝不是一种另一种形式的爱心教育。

而学校对教育自然也是十分的重要。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在教师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便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由此可见,教师对孩子的教育多么重要。而自小的爱心教育同样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者至关重要的角色。而致力于爱心教育中,李镇西老师则做的格外的好。他的《爱心与教育》中说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李老师一生致力于爱心教育,桃李满天下,得到了多少的尊敬,获得了多少教育?让多少人有了美好的未来?有李老师以及他的学生的成功例子,可以看出,爱心教育还是可行的,应该行的。

爱心教育第3篇

一、尊重学生的人格,关心学生

罗曼·罗兰说过:“要播洒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教师心中的阳光就是一颗爱学生的心。如今的初中生大多是十四五岁的青少年,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想可塑性大,心理承受能力差,易偏激、易冲动,所以把握学生的心理,尊重学生的人格,注重心灵的沟通和疏导,充分关爱、理解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有效途径。

作为班主任,我平时常找学生谈心,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思想动态和学习生活情况。曾经,我班有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离异后跟奶奶住在一起,由于缺乏父母的爱,平时较自由散漫,无心学习,我知道后,作了深入了解,并多次找其谈心,发现她行为习惯很差,但是人很聪明,而且在体育方面有一定的特长,于是鼓励她当体育班委,平时我有意识地和她沟通,及时掌握她的思想动态,在课堂上对她的进步进行表扬,激发她的上进心,后来,通过她自己的努力,各位老师的配合,争取了家长的支持,她重新找回了自我,改正了缺点,在各方面均有了出色的表现,并成了老师心中的好学生、家长眼中的好孩子。

二、直面学生的心灵,热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奥秘就是教师热爱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直面学生的心灵,关注学生的情绪,热爱学生,学生便会心有所悟,有所收获。

曾经有人用“警察与小偷”来形容师生关系。这让许多人一提到教师,就会产生师道尊严的印象。其实,优秀的教师应该无论是课上、课间都和蔼可亲,都充满爱心,这是教育成功的保证。南京师范大学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就“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与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中小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对教师的态度和他的学科兴趣、学习成绩之间成正比关系。这就说明,学生喜欢这个教师,他所教的学科,学生一般也喜欢。可见,爱心教育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应。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的热爱。”因此,班主任的一句关心问候的话都会给他们带来温暖,给他们增添信心和勇气。但对学生的爱仅停留在口头上是不够的,爱要在心理上与学生相容。如班里有个女同学,头发花白,体质也很差,各科成绩都差,平时沉默寡言,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我从与她的几次谈话中了解到,她认为自己很笨,老师、同学会看不起她,上课不敢接触老师的眼光,平时不愿与同学接近。针对她的思想,我提出同她交朋友,对她讲一些名人成才的故事,使她懂得“聪明在于勤奋”的道理,课堂上有意对她投送亲切的目光和友好的微笑,并让她回答一些较容易的问题,答对了便表扬、鼓励,还安排课余时间耐心地帮她补习基础知识,经过我的因势利导,使她感受到“老师关心帮助我,爱我”;从而恢复了自尊,对老师从“戒心”变为“贴心”,从“疏远”变为“亲近”,学习成绩有了进步,人也变得开朗起来,课间,能听到她和同学玩耍发出的笑声了。

当然,我的“爱”并不是溺爱,更不是纵容和放弃,我对学生是“宽严有度”,是“严中有爱”,“爱中见严”。不因为是优生就“爱中无严”,也不因为是差生就“严中无爱”。这样,班集体的凝聚力、战斗力增强了,管理效果得到了最好的体现。

三、掌握学生的个性,宽容学生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下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正是长知识受教育的时候,犯一些错误在所难免。对于犯了错误的学生,教师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爱因斯坦就曾说过:“善于宽容也是教育修养的感情问题。”宽容之中蕴含着对事业、对孩子的诚挚的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我班有一名生性懒惰的学生,在平常的任何劳动中都不积极,见了脏的重的就躲开,在一次跑步中,他跑得很快,我得知这一情况后就夸他“身体好,体育棒,三好有一好了。”赞美犹如阳光照亮了他的心扉。以后在体育活动课上,老师让他当小组长,他很负责;在劳动课上,我让他分管包干区,他干得不错。后来他的作业也不拖拉了,因此得到了多次表扬。在我的宽容中,他的主动性、积极性都增强了。

爱心教育第4篇

关键词:责任 爱心 民主 后进生 班主任工作

转眼担任学校班主任工作已经多年,回想自己这些年当班主任的心路历程,真的是感慨万千。作为教师,我们都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名言,对于教育,我们也都自认为尽最大可能倾注了我们的爱。可是这爱的内涵到底该包括哪些?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我遇到过很多困难,但也有了沉甸甸的收获,以下是个人在班级管理中的一点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用责任和耐心塑造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班主任是教育学生的直接负责人,管理的是被父母寄予无限希望的孩子,古人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作为班主任,一定要有责任心,要懂得付出,能够付出。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着想,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进步和发展。而责任心落实到行动中就是要用心细密的做事,认真地考虑班级管理的各种问题,让每件事情都精益求精地完成。班主任的工作烦琐而困难,要想做好,细心和耐心是必不可少的。平时的我会随时注意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及时给予各方面的关心照顾和指导教育,特别注重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西方也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习、生活、人生道路、人际关系有重要影响,所以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每年新学期刚开学,我就要收集整理学生的各方面信息资料,给学生和家长分别做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习惯、日常生活习惯、卫生习惯等。通过问卷反馈,联系各科教师一起研究讨论,制定出一份新学期如何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计划。开学后将这份计划发给每一位学生,一起讨论,提出各自的建议与意见,最后制定出一份适合本班的新学期计划,这样就很容易找到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切入点,然后做到导之以行、持之以恒。

二、用爱和智慧打造民主和谐的班风

开学之初,我第一个班会的主题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明确告诉学生,我们的班级就是我们相亲相爱的家,同学就是你们的兄弟姐妹,在这个大家庭里,大家要平等相待、互帮互助,一起学习、快乐成长。于是学生们就真的亲密起来,家里带的东西一起分享,遇到了困难互相帮助,取得了胜利一起欢呼,班级成为他们心中的另一个家。学生们在这样的班级中生活,学会了欣赏、尊重和宽容,同时他们相互之间也进行着爱的传递。就在这春风化雨中,孩子们享受到了爱和被爱的幸福,拥有了健康、阳光的心态,无声中也铸就了和谐的班风。

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我建立了班级岗位责任制,并引入竞争机制,实行班干部自荐制、竞选制、轮流制,同时保证人人都有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此外,充分利用好每一节班会课,让班会课成为学生自主管理以及德育教育的阵地。在班会课上,由班干部负责总结一周以来班里存在着哪些问题,共同商讨解决方案,明确下周的奋斗目标,共同制定实现方案。通过这种民主自治的班会,班主任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班里的最新动态,并且认真倾听学生的呼声;同时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得到了激发,每个孩子都品尝到了成功的快乐,在自主与民主的氛围中健康成长!

三、用理解和宽容塑造后进生阳光健全的心态

哲人说:“使人前进的最大一种刺激物,是一种成功的感觉。做了一点事的人,无论事情大小,只要他尝着一点成功的快乐,便会渴望再次成功的光荣”。所以我对后进生实施了“五个先”即:表扬鼓励优先,关心帮助优先,作业批改优先,参加集体活动优先,以努力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主要做法如下:

1、发现闪光点,创造成功的机会

多花一些精力了解后进生,理解他们,鼓励他们,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就算是一句简单的话语:“你的字真漂亮”、“你做得很棒,老师非常喜欢你……”也能加强师生间的情感沟通。师生之间应在合作、平等的基础上建立起互信融洽的关系,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和思想的转化。平时的课堂上要多提问他们简单的问题,让他们有机会体会成功的喜悦;在班级管理和班级活动中,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树立他们的自信。

2、教给方法,结对帮助,提高兴趣

后进生普遍存在基础不扎实的情况,应从简单的、他们有能力接受的方法去引导。还要给予他们特别的照顾,我把班级小组成员划分为一、三、二、四号,一、三号为比较优秀的同学,二、四号相对弱一些,这样一和四,三和二互相结对,进行一对一地帮助,效果非常棒。此外平时在谈心、交往的过程中,要注意通过细节把后进生学习的兴趣吸引过来,可进行有关学习的小游戏,也可让他们帮老师做点跟学习有关的小事情,从侧面让他们感受到老师重视他们,没有遗弃他们,他们的心里总会有小小的感激,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

3、持之以恒,巩固习惯

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幡然醒悟、有所转变、时而反复和逐步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的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是一种正常现象。所以,面对这项十分艰苦的持久战,我们一定要遵循“反复抓,抓反复”教育教学规律,更需要有满腔的热情,要始终坚信,爱是打开后进生心灵的金钥匙,他们就像是一只只丑小鸭,在师爱的照耀下,他们一定会打开关闭的心门,奋发图强,最终变成美丽的白天鹅!

爱心教育第5篇

地理组 高阜辉

花了一些时间,终于把《爱心与教育》读完了,良久无言。这本书分为“爱心和童心”、“与顽童打交道”、“优秀生的培养”、“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和“沉重的思考”几个部分。我被其中所记录的教育故事深深地打动,几次不知不觉地热泪盈眶。在这本书中,李老师的字字句句都高扬民主、科学、个性教育的旗帜,处处诠释着一个大大的“爱”字。如果说,单纯的理论套套谁都懂,那么李镇西老师触动读者心弦的则是一个个朴实真挚、载满真情的案例,记录着他与学生之间的情与爱。爱是当好一个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感情不能取代教育,但教育必须充满爱的情感。

李老师从教17载,对学生的爱全身心地投入,贯穿到教育教学的细枝末节。这种爱细致入微,滴水不漏,这从李老师不管接手哪个班,都精心给每个学生过生日,在生日这天送他们一本励志的书,一本笔记本、自创一首诗、或开个生日宴会等体现出来;李老师对学生的爱亲和、实实在在、不掺一点杂质,这表现在李老师经常把想家的同学或有特殊情况的同学请到家大吃一顿,学生在这里无拘无束,有种回家的感觉,假期师生一起出去郊游、在草坪上和学生摔跤,斗鸡,打扑克等等,学生推心置腹地称李老师为兄长;李老师的爱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突出表现在对差生的转化上,更展示出了李老师过人的教育智慧,既有心贴心的情感交流又不失严父的温情,对不同的问题学生投其所好,如对上课好思想溜号,自控能力很差的学生,李老师

帮他出主意,就是对自己“每天十问”,如一问今天学习任务完成了吗?二问明天的新课预习了吗等。连问十个问题,并且要坚持这样做;如对基础很差,上课听不懂又捣乱的学生,李老师便送给他一本〈烈火金刚〉,老师讲课他也有事做这样就不打扰别人听课了。他以自己的心灵赢得学生的心灵,与这些学生同喜同悲,吃喝玩乐,打成火热一片,再玩世不恭的顽童也会被李老师伟大的爱心所俘虏,孩子们于是敞开心扉,心甘情愿接受李老师的谆谆教导,李老师用自己博大厚重的爱融化了一块块坚冰,让每一位孩子抬起头来走路

李镇西老师不论是对“后进学生”的转化,还是对“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爱无不渗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样的魔力,缘何让学生们对他终生难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还是独特的个性?

《爱心与教育》最能打动人的故事是什么?是每天煮给汪斌的鸡蛋,还是特别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宁玮带给我们的感慨,还是对伍建的那份爱传递给我们的感动?都是,但是最能打动我的,毫无疑问,是万同的故事。在我眼里,一个教师“制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师道中不乏煽情高手,但一个教师,能够长期地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这样地对待一个学生,难!这份长达五十页的转化一个学生的教育手记,是我迄今为止见到过的最翔实最感人的后进生转化手记。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被感动,不断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来对待万同这样的学生,来对待他身上的这些让人难以预料的反复?这么一问,羞愧无比!在万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转化一个差生到底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万同的每一点变化,无论是

朝哪个方向,都牵动着老师的心,而万同身上所体现出的反复,足以考验最有耐心的教师。

爱心教育第6篇

胡正勇老师是广东实验中学(简称省实)高中部的信息科组长,信息学奥赛主教练,在他的悉心指导下,省实在科技创新大赛、中国儿童青少年计算机表演赛、机器人比赛与学科竞赛中长期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学生在全国、亚太区屡获金奖,被保送到北大、清华等全国重点大学者络绎不绝。更有学生因出色的竞赛表现,被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录取。

骄人的成绩,用胡老师的话说,源自学校领导的支持,源自学生的拼搏与努力,也源自坚持不懈的爱心和慧心教育。

和胡老师交谈是一件特别愉快的事情。他思维敏捷,逻辑清晰,表达简炼,常一语中的。胡老师学的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分到一所中专院校任教,长期将教学与项目实施相结合,这种教学方式与西方国家的教学模式不谋而合,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做中学,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几年后他南下广州,成了省实的一名信息学科老师,在教学与辅导奥赛、机器人大赛中依旧保持了自己的这种教学特色,深受学生欢迎。

在学生们看来,信息技术课总是很有意思。最近,高一南山班的学生开始学计算机编程了,胡老师介绍指导学生用“scratch”软件,独立开发一款游戏。用这个软件开发游戏非常简单,大受学生欢迎。

胡老师说:“我让学生开发游戏,主要目的是让他们从一个游戏的整体制作流程,熟悉做成一个产品或者一个项目的系统过程。开发游戏只是一个载体,通过这个有趣的载体,我希望学生能够领略系统工程的思想。”胡老师认为,教育需要爱心,更需要慧心。仅有爱心,不讲方法会事倍功半,可能好心办不成好事;仅有慧心没有爱心,可能让老师过于追求效率与显性的功利,面对挫折与失败容易失去耐心,面对不那么聪明的学生容易失去信心。爱心加上慧心,老师才舍得为学生作出自我牺牲,最大限度地挑战自己,永立学科教学与竞赛的最前沿,以科学的方法,高效的行动,启迪学生,成就学生,师生力量叠加,共创佳绩,达成双赢。

显而易见的是,现在我们对老师的爱心强调有余,对慧心关注不够。如果说爱心让学生感动,慧心则让学生睿智,二者有机融合,成就教育的品格与境界。

胡老师指导参赛的学生大都集中在高一高二两年,能利用的只有课余时间。高中生功课紧张,学习任务繁重,教学能利用的时间往往只有学生午休和周末的时间,还不能因此影响学生平时的上课学习。如果没获奖,仿佛只是无效的付出。时间一长,无论老师还是学生,没有一点精神是坚持不下来的。这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高要求,必须讲求方法,激发兴趣,提高效率。从学习到参赛,时间紧,任务重,目标高,压力大,都要靠老师悉心化解,既要让学生能看淡成败,举重若轻,更要赢得家长的理解支持。而这一切,对老师全是义务劳动,没有半分报酬可言。

带学生外出参赛,更是一种考验。参赛地点往往离家远,甚至是海外地区。许多孩子是第一次外出参加这种大型高规格赛事,又紧张又兴奋。胡老师重任在肩,学生的生活、学习、竞赛,需要他全方位的投入,不容有丝毫差池。有次带领学生参加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分区联赛,学生深夜生病,而居地又偏远,第二天就要竞赛,胡老师一面及时送学生上医院,一面做好其他同学的思想工作,学生带病坚持上赛场,获得了联赛一等奖的好成绩,最后保送中山大学。胜利属于爱拼才会赢的人们!

信息学课时少,学生基础弱,缺少参赛经验。因此必须讲究科学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胡老师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胡老师会把所有同学的作品放在公共邮箱供全班同学查阅,让学生看到别的同学是怎么做的,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学生开发出第一个版本的游戏,胡老师会让其他同学试用,“这个实际上是意见反馈阶段,开发这个游戏的学生要根据同学和老师的反馈意见再进行修改。”胡老师说,不能小看了这个意见反馈阶段,“失败后的反思特别关键,我们做一个产品,用户的意见反馈特别重要,通过反思不断纠正自己方案里的不足,从而进行改进, 然后得到提升。”

胡正勇老师指导的学生在国内外机器人大赛中斩获各种奖项。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他也想了很多新招。不管是课程教学还是竞赛辅导,他都会在活动过程中针对学生容易犯错的地方故意设置一些“陷阱”,让学生提高警惕,不断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他很少先入为主地要求学生如何做,而是先让学生思考、讨论、总结,自己只是引导与提醒,建议与参谋。引领大方向,关键时刻让学生如醍醐灌顶,但从不包办。

爱心教育第7篇

 毛蓓蕾老师从13岁起,当小学教师已经60多年了。她为自己的最后一本书取了个名字叫《心之育》,这是她一生教育实践的最大心得。一直参与毛老师这本遗作编辑的袁正守副总编记下了书出版前后的点点滴滴。这是一本书的背后故事,又不仅仅是一本书的故事——    2000年,我社特约编审毛蓓蕾老师因患肺癌开刀后,我和责任编辑张丽珍一起去看望她。当时,她提出要写一本教育心得《心之育》。毛老师是个谦虚之人。她在身患绝症后,提出这个想法,是经过深思的。所以我们欣然答应了她的要求。此后,责编一直保持着与她的联络。我们曾提议请人代笔,她说自己写。几年来,毛老师忍着病痛,特别是去年,她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病痛的困扰,坚持自己动笔,写完了《心之育》这部书稿。   书名《心之育》是毛老师自己起的,这是她的心声,也是本书的主题。全书共约12万字。字数不多,内容却很充实;文章平实,语句朴实无华,却很感人。书稿由两大部分构成:一、我以我心育新苗;二、我与青年教师一起成长。第一部分由七篇文章组成,以案例的形式写。每个案例构成一个小故事,真实、真挚、感人,足以让人体会到毛老师以爱心雕琢每一个孩子,把一切都献给可爱的孩子的高尚情怀和高超的教学艺术。第二部分由五章组成,以平叙的形式写。读着这部分内容,就像在聆听毛老师作报告。书中写的怎样看待老教师和青年教师的思想差异?怎么引领青年教师建立起正确的师生关系?怎么和青年教师一起研究形象、孩子们易接受的教育方法等等话语,丝丝入扣,句句入理。从而体会到一个老教师的精湛的教育艺术和宽广胸怀,勾画了毛老师亲身所体验的一个小学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这本书是毛老师毕生从事小学教师工作的心得,肺腑之言,心血之作。凝聚着毛老师对祖国教育事业的一片赤诚之心,对孩子们、对青年教师全部的爱。   毛老师曾在80年代撰写过《小学班主任工作》,90年过《小学生心理辅导札记》。这两本书都是我社出版的。毛老师退休以后,退而不休,仍在教育实践和理论上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与时俱进,创造了新的经验。这次她撰写的《心之育》,比起前两本内容有了新的发展,全面反映了毛老师的教育成果。   过去出版的两本书中,所写的案例是片断的。这次毛老师在《心之育》当中,所写的每个案例都是完整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她教过的这些学生已经长大成才。毛老师对离校后的学生进行了跟踪教育,继续指点和帮助学生走上健康发展的人生道路。这七个案例是经典之作。比起以前她所写的教育心得,材料更为丰富,思想更为深刻。遗憾的是,由于毛老师病情恶化,原计划写十个案例,现在只写了七个。这也是本书的缺憾之处。   关于培养青年教师这部分内容,毛老师在过去的著作中从来没有写过。这是本书一个新的亮点。青年教师的成长关系到我们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毛老师把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给下一辈,反映了她对党的教育事业无限忠诚,为社会、为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本《心之育》可以说是她对她所挚爱的教育事业的最后贡献,给后人留下的一笔宝贵财富。   我们自己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深深被毛老师的精神打动。从她身上,我们懂得了什么叫平凡,什么叫伟大,怎样教育孩子,怎样对待青年人,怎样对待工作。我们的岗位虽然和毛老师的岗位不同,但是她的精神同样鼓舞着我们。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在编这本书的过程中,投入了我们的感情。编辑一次次地采访了学生,采访了学生家长;一次次地去探望毛老师,和毛老师交谈,确实用“心”编好这本书。最后由于毛老师自己已经不能动笔了。编辑帮她写了“引言”,在病床前读给毛老师听,毛老师听后翘起了大拇指。在定稿、出版的很短时间里,我们抓紧分分秒秒、反复修改,精心提炼,用毛教师写书的精神,用心对书稿进行编辑加工。尽最大努力实现作者的愿望。   令我们感动的是,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也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热情的关心和支持。出版前,毛老师的病情和写书的情况一直牵动着原教育局两位老领导姚庄行、吕型伟的心。市中小幼教师奖励基金会领导胡正昌同志了解到此事后,认为这是师德教育的典范,建议由市委领导写序,并提出给予部分资助,支持该书出版。基金会副理事长刘期泽、樊超烈两位老同志主动来到我们社里讨论稿件,全国德育研究会副会长吴慧珠老师、德育教育专家陈少娟老师和我们一起讨论书稿结构,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和设想。世纪出版集团社长陈昕等打来电话,要求高质量地出版好这本书。   中央领导曾庆红同志从报上知道毛老师的情况后,也打电话给市委领导。市委领导立即派市委范德官秘书长去看望了毛老师。春节前,市委副书记殷一璀和副市长严隽琪同志一起去探望了毛老师(这张照片毛老师交给我们,也收在书中)。   《心之育》出版后,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市委书记陈良宇、市长韩正等打来电话要求马上送样书。基金会领导、社领导和编辑把书赶送到毛老师家中,社领导在毛老师的遗像前将殷一璀副书记作的序一字一句地读给毛老师家属听。毛老师的家人十分感激。   领导和社会各方面这么关心在病中的老教师,关心本书的出版,同样使我们感受到党的温暖,社会的温暖,也体会到出版工作在其中的意义。呼唤真善美,这是我们社会的主流。唱响主旋律,弘扬先进,宣传先进教师,宣传先进教育思想,这是教育出版社的责任,也是一个教育出版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和职责。(作者为上海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副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