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教师就业规划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6-26 06:35:03
教师就业规划论文

教师就业规划论文第1篇

【论文摘要】免费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构建与实施,是完善免费师范生培养政策体系的重要课题。应通过尝试构建统一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积极开展职业锚的认定,进行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设计、启动和重视大学各个年级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免费师范生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效性。

一、建立统一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实施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就是培养能立足基层、扎根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师。目前看来,在思想理论层面上,六所试点高校一直高度重视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但现阶段免费师范生培养仍处于教育探索期内,难免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国家应该组织专家,广泛论证,调查实证,建设统一的免费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结束目前各试点高校各自探索难免有失偏颇的现象。统一的免费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注重做好两个结合,一是入学教育与学业规划教育结合,二是学业规划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结合,对免费师范生进行四年连续的学业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设置要有教师教育特色,具有连续性,分年级开设,目的明确,定位分明。课程内容设置活泼多样,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趣味性与时代性相结合。为了尽早结束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流于形式的现状,应该将其课程纳入教育培养计划,安排一定的课时量和学分。增强实践环节,以平时考察取代考试的方式,唤醒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培育教师职业意识,尽早进行合理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

二、开展职业锚的认定,进行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 各试点高校依据《《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中的规定,为师范生与非免费师范生提供二次选择的机会,就是尊重学生个性选择的体现,有助于学生识别个人的职业抱负模式和职业价值标准。各试点高校要大力号召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创造锻炼机会,促使学生发现未来自己的优势所在,帮助他们认知自己的职业锚类型,究竟属于技术或功能锚型还是管理能力锚型,最终为免费师范生明确奋斗方向,建立自信心,从而有效地管理自我,造就富有个性、有核心竞争力的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家服务。

三、重视大学各年级阶段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学生学业生涯是一个不断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阶段性的短暂历程。对于免费师范生来说,四年的学业生涯是由一个师范生再到教师角色转化的职前培养过程。在四年当中的每个年级阶段,免费师范生都会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和预期。依据国家、试点高校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以及免费师范生在各个年级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构建免费师范生各年级阶段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学生学业、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对学校教育培养质量的提高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构建免费师范生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坚持“一个中心”即服务以促进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力为中心,注重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学业完成、道德精神、素质能力、教师职业发展教育的持续影响力,形成大学生乐观向上、自觉践行的良好精神状态。

教师就业规划论文第2篇

【关键词】高校 职业生涯规划 课程建设

2007年,〔2007〕26号文件明确提出“将就业指导课程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教育部制订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2008年,教育部发文要求所有高校开设就业指导必修必选课,课时不少于38学时。高校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以引导大学生树立生涯规划意识,提高生涯规划能力,明确生涯发展目标,为未来的职业成功打好基础。本文结合辽宁省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的状况,探讨了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辽宁省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

2010年6月辽宁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通知》(辽教办发201078号),要求各高校从一年级开展职业发展教育,不少于26学时。文件还对辽宁省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出台了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课程标准。经过几年的建设,辽宁省高校职业生涯课程建设日益规范。为了解辽宁省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情况,本文对辽宁省10所高校申报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其主要内容分析如下:

1.基本信息

从基本信息分析,辽宁省高校最早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时间是1996年,最晚开设的是2011年;10所院校中7所院校为必修;学分在0.5―1之间;学时在8―32之间,其中8学时的有2所学校,18学时的有2所学校;有6所学校班级规模以大型为主;有8所院校的职业生涯课程开在第一学年。

2.教学方法与手段

从教学方法看,各学校教学在教学过程都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采用最多的依次为小组研讨占90%,案例分析占80%,课堂讲授占60%,情景模拟占60%,录像观摩占50%。从教学手段看,高校教师采用较多的教学手段依次为多媒体占70%,职业测评占70%,网络信息平台占40%,在线课堂占30%。从课外教学方法看,采用较多的方法依次为专家讲座占50%,职场人物访谈占50%,企业调研占30%。从社会实践课堂看,有4家学校强调了实践基地建设,采用较多的课外实践方法为参加实践,占80%。

3.师资队伍

从师资队伍看,各高校教师骨干教师为6―25人,调查的120位教师中,招生就业处指导教师28人,其余为各学院的教师,其中1所大学工商管理教师占58%。教师职称结构中,讲师所占比重较大为45.8%。教师学历结构中,硕士所占比重较大为83%。学校都加强了师资培训的力度,90%的学校教师都有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具有部级职业资格指导师证书的有60多名,GCDF全球高级职业规划师14人,80多名教师参加过各级各类职业生涯培训。

4.建设规划

明确每年计划投入职业生涯课程建设的学校有4所,90%的学校设置了就业指导教研室,1个学校建立了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基地,50%明确说明学校出台了系列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管理文件。

二、调查结论

从对辽宁省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状况的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高校已经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绝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调查也表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组织机构需进一步专业化和规范化

从调查看大多数高校都设置了就业指导教研室,有明确的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的规范文件和投入。但是高校设置的就业指导教研室大多在招生就业处,少部分在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而招生就业处是行政部门,不是专业教研室,平时繁杂的行政事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研究的开展。同时,由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涉及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需要不同部门、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参与,进行专门的研究和管理。因此,建立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就业指导管理部门就显得非常重要。

2.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专业化、职业化背景需提高

从调查看,高校专职从事职业生涯教学的教师较少,大多数为兼职,多数教师为辅导员,而非心理学和管理学的专业教师。而且有很大一部分老师的研究专业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并不相关,这就使得老师们在从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工作时感到力不从心,表现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虽然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但是却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由此可以看出,师资力量更为专业化、职业化是更好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

3.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有待提升

大多数高校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开设了必修或选修的课程,但是课时少,上课时间不规范,因此,并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绝大多数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采取了各种讲座的方式来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是多数活动关注的是知识的传递、职场人物的展示、形式多样信息的提供,而学生真正参与体验的较少。有的学生虽然参与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但是由于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学生并不能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把实践与职业发展相对接,因此,从实践中提升就业能力的认识和感受并不深刻,对生涯发展指导的效果就会打折扣。

三、加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措施

1.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目标导向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一直以考试升学为导向,学生的目标就是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学校,至于为什么要考上好学校的目的不明确。上了大学以后,由于高校基本是自我管理,许多学生由于没有自己的理想,考上大学,等于失去了目标,不知道大学应该怎样度过。因此,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其在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基础上,通过对社会就业、行业、职业和岗位的发展和要求的了解,明确个人的职业乃至人生发展目标,制定详细的大学发展计划和职业规划,并在不断的实践中修正和提高,对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对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

2.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组织

从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际看,参与的部门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行政组织,即教务处、招生就业指导处、团委等组织。职业生涯规划要变成规范化的课程,必须由教务处把其纳入学生培养计划;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比理论更重要,这就需要各学校的招生就业指导处、团委等组织参与,学校可以根据职能部门的特点明确其职责,如招生就业指导处与企业管理者联系紧密,可以开展企业家讲坛活动;团委可以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相结合,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开展各类大赛活动等。

二是专业教学组织,即就业指导教研室、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心理学教研室参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是传递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和知识的基本载体,建立专业化的教学组织机构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成立专业教研室,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由课程负责人负责具体的课程建设工作,通过专业的教师授课和指导向学生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念和知识。

3.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发展看,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知识互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师队伍是非常必要的。

一是理论教师队伍。即专门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教学的教师队伍,这部分教师主要是要向学生讲清楚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这部分教师原则上要求具有较强的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功底和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

二是专业教师队伍。职业生涯规划内容中对职业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每个专业有专门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这是一般理论授课教师无法掌握的,因此,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专业的指导就非常必要。现在有的学校开设了新生导航课、对新生进行专业的介绍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为使专业教育正规化、常规化,需要建立一支热爱本职、关心学生、责任心强的老师为学生开设专业导航课程。

三是企业专家队伍。校园中的理论和专业教师能为学生传授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知识,但是对职业成功的理解和成功人士的激励示范作用是教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的,这就需要建立一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队伍,他们可以是企业家、成功的职场人士、成功的校友等,学校可以通过企业家讲坛的形式使其制度化,定期邀请他们到校为学生做职场励志讲座,通过现身说法启发激励学生。

4.构建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

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特点,开发第一理论教学课堂,第二校内实践课堂,第三校外实践实习课堂。

第一理论教学课堂应尽快实现课程设置规范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该至少开设二门课程即专业导航、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专业导航在第一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在二学期开设,原则上为所有学生必修,只有这样才能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落到实处,使学生真正受益。

第二校内实践课堂要通过各种学生组织广泛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校、院学生会组织,有条件的可以设置专门的职业生涯发展部门,还可以在学生中建立职业生涯工作室、职业生涯社团和协会,以各种组织为依托,更多地开展实践活动。

第三校外实践实习课堂。要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企业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可以通过专家访谈、企业实习实践等方式让学生真正融入社会,了解现实社会的需求,发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不断在实践中修正自己的目标,为自己将来就业做充分的准备。

5.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网络

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得到增强,但是,在制定规划和实施规划时,会遇到许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学校要健全以学生为主的全方位、立体化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各方面的职业规划和发展问题。

高校应建立功能广泛的网络服务体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全部教学文件要实现网络化,便于学生及时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政府或学校应建立全面的免费的测评网络为学生提供心理、个性和职业测评指导;建立成功职场人士的宣传网络,分享职场成功经验,最终实现课程的普及、自助和实时的服务。

高校还应该提供个性化的职业指导服务。学生的普遍问题可以课堂解决,个别学生困惑的问题就需要个性化的服务。学校可以通过建立职业咨询中心、工作坊和就业基地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专门个体和团队的指导和服务。学校也可以和专业咨询机构合作,请专业咨询机构为学生提供指导和服务,专业咨询机构能把握社会各行各业对大学生的就业需求信息,可以更好帮助学生扩大就业面,开拓就业市场。

【参考文献】

[1]辽宁省教育厅组编.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辽宁大学出版社,2011.

[2]李名梁.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述评[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0.

教师就业规划论文第3篇

教师的规划是教师专业的生涯设计,教师的规划就是对教育人生的成长设计。它是教师发展的指南,是教师成长的方向。规划应该蕴涵着思想,蕴涵着价值,蕴涵着动力,蕴涵着自我期待和希望。教师的规划可分为自我专业生涯设计和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促进计划、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等不同的类型。教师的规划是教师专业形象设计,因而,无论是教师自我规划,还是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一般要涉及下列重要领域。

第一,教师专业精神形象的设计。教师的专业精神形象核心是教育思想或教育观念。教师规划要回答自己将要确立以及如何确立自己认为可以确信的观点,即前面我们曾经讨论过的“教师的信念”。做个有思想的教师,关键在于思想本身。教育思想对教育活动的价值认同和有效支配教育行为具有核心作用。对师而言,教师的规划不能仅仅设想自己要达到哪些目标,获得什么职称,取得什么功名,首先应该是“思想的规划”。思想的规划决定着教师的专业气质。有思想的教师、有智慧的教师就是一种专业形象。

第二,教师专业生存方式的设计。专业生存方式的核心是教育行为方式或教育场景中的活动方式。教师规划要回答将要形成以及如何形成教师的教育风格,如何形成自己的个性化的教育行为方式。个性化的教育行为方式的魅力在于其感动力、感化力和感染力。理想地讲,教师的专业生存方式应该是一种研究型的存在,即符合“教师即研究者”的要求,应该是一种学习型的存在,即符合“教师即终身学习者”的要求,应该是一种合作型的存在,即符合“教师即伙伴”的要求。这构成了教师文化的特质:研究型的教师文化、学习型的教师文化、合作型的教师文化。

第三,教师专业发展目标的设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每个有追求的教师,都应具有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这是教师生涯规划不可或缺的内容。每一年要达到哪些具体目标?比如,上一节公开课或研究课,精读一本教育理论著作,撰写数篇教学心得或教育叙事或教育随笔或教育论文,形成一个正确的教育观点,投入精力研究一个教育教学的小问题,深刻了解与研究一个学生,结交一位教育专家或学者等。具体目标的设计需要采取小步子的原则,宜细不宜粗,注重点滴成就的积累。三年或五年内要达到哪些标志性的目标?比如,晋升一级职称,获得某种教师称号等。

当然,规划是一种计划,一种设计,一种预设,—种想象。要把它变成现实,关键在于落实,在于坚守理想和信念。教师自己要去为之不懈努力,学校领导或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也要为之创造条件,要关注教师的成就需要,那种“蜡烛和春蚕”取向教师观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对大学教师而言,不想当教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也许可以这样说,对中小学教师而言,不想当特级教师的教师,不是好教师。而在追求的过程中,规划是重要的。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应该有自己最基本的专业追求。

教师就业规划论文第4篇

【论文摘要】免费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构建与实施,是完善免费师范生培养政策体系的重要课题。应通过尝试构建统一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积极开展职业锚的认定,进行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设计、启动和重视大学各个年级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免费师范生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效性。

一、建立统一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实施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就是培养能立足基层、扎根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师。目前看来,在思想理论层面上,六所试点高校一直高度重视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但现阶段免费师范生培养仍处于教育探索期内,难免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国家应该组织专家,广泛论证,调查实证,建设统一的免费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结束目前各试点高校各自探索难免有失偏颇的现象。统一的免费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注重做好两个结合,一是入学教育与学业规划教育结合,二是学业规划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结合,对免费师范生进行四年连续的学业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设置要有教师教育特色,具有连续性,分年级开设,目的明确,定位分明。课程内容设置活泼多样,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趣味性与时代性相结合。为了尽早结束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流于形式的现状,应该将其课程纳入教育培养计划,安排一定的课时量和学分。增强实践环节,以平时考察取代考试的方式,唤醒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培育教师职业意识,尽早进行合理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

二、开展职业锚的认定,进行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

免费师范生将来的工作对象就是个性不一、千差万别的学生,如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有效地教育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对每一个免费师范生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只有生动活泼、有个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面临一个用标准化的流程,创造个性化产品的两难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开展职业锚的认定,为培养有个性的教师服务。(1)积极倡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性格、能力倾向、气质类型、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测试和测评,帮助学生从个各方面重新认知自我,对自己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挖掘自身潜力,发挥优势。(2)开展职业锚的认定,设计多种成长路径,培养有个性的学生。施恩职业锚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职业锚所在,每个锚型的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倾向和特点。每个人只有定位准确,才能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取得与之相称的业绩,从而获得职业成就感。

各试点高校依据《《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中的规定,为师范生与非免费师范生提供二次选择的机会,就是尊重学生个性选择的体现,有助于学生识别个人的职业抱负模式和职业价值标准。各试点高校要大力号召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创造锻炼机会,促使学生发现未来自己的优势所在,帮助他们认知自己的职业锚类型,究竟属于技术或功能锚型还是管理能力锚型,最终为免费师范生明确奋斗方向,建立自信心,从而有效地管理自我,造就富有个性、有核心竞争力的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家服务。

三、重视大学各年级阶段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学生学业生涯是一个不断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阶段性的短暂历程。对于免费师范生来说,四年的学业生涯是由一个师范生再到教师角色转化的职前培养过程。在四年当中的每个年级阶段,免费师范生都会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和预期。依据国家、试点高校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以及免费师范生在各个年级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构建免费师范生各年级阶段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学生学业、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对学校教育培养质量的提高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构建免费师范生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坚持“一个中心”即服务以促进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力为中心,注重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学业完成、道德精神、素质能力、教师职业发展教育的持续影响力,形成大学生乐观向上、自觉践行的良好精神状态。

在学校教育管理上,从免费师范生入学开始,就着手通过长期的大学校园文化的浸润、打造,用名师典型引领塑造学生的人文精神。做好两个结合,一是入学教育与学业规划教育的结合,二是学业规划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结合。在这两个结合的教育管理中,以教育思想引领为先导,以师德和职业精神培养为核心,除了让学生塑造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努力形成学生较强的教师职业意识,培养较深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情感。

学校、院系(基础部、学部)和学生本人这三方面,都是免费师范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施主体,实施主体要明确各自的角色、定位和职责。学校要高度重视,统筹规划,锐意创新,各院系(基础部、学部)要承上启下,精心组织,学生个人积极主动,努力践行。在三方面实施主体角色中,学生个人无疑是关键因素,既是规划教育的客体,又是规划教育实施的主体。从内容上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可分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两部分,理论教育为先导,辅助学生于实践的教育过程是核心;从规划教育实施方法上来看,可采用讲授、讨论、调研、活动、检查、评估等方法,实施的手段和形式要灵活多样,注重实效,并结合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网站辅导方式进行师生、生生间互动式教育引导;从阶段性划分上,大致可分为适应期、快速成长期、毕业前完善期“三大阶段”。另外,需要着重指出的是,在规划教育评价方面,对学生的个性化评价一定要与个性化规划指导相统一,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为目的。教育评价看重结果,更关注规划教育实施的过程,尤其是学生实施的过程,教育评价不拘泥、不整齐划一,规划教育成果的优劣不是学生总结、证明材料或文本堆砌的多寡,而是要为培养未来有个性、有持续发展力的教师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屹.影响免费师范生职业认同的因素分析与对策思考[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09(7).

[2]王开富.免费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9(3).

[3]程新平.加强免费师范生教师角色教育意义与策略[J].当代教育科学,2008(8).

教师就业规划论文第5篇

(一)辅导员担任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师的政策依据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文件中指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是辅导员工作的职责之一;辅导员可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1】教育部《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文件明确指出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要加强就业指导教师培训,加强实践锻炼,提升他们的能力和素质,提高就业指导的水平。【2】此两文件是辅导员担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的政策依据。

(二)辅导员担任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师的现实依据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文件中规定辅导员工作职责包括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经常性地开展谈心活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为学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指导和信息服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等七个方面。在这样的背景下辅导员工作已由原先的保稳定向保稳定、促发展,引领服务研究转变。要提升辅导员服务水平、引领学生更好的发展,辅导员必须努力提升自我素质,不断提高职业化水平。担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教师,为大学生提供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服务便是转变工作宗旨的体现。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辅导员具有高校教师身份,各高校新一轮聘岗制度下对教师的岗位申报条件做了明确规定,以笔者工作高校为例,在中级八级岗申报条件中规定“近5年平均每学期为本科生授课课时达到8学分以上,且教学业绩考核均有两年为B级及以上”。从初级岗到副高岗每个岗位的申报条件中都包含了相应的授课要求,新的教师聘岗申报条件要求辅导员必须在做好学生工作的同时切实履行教师职责为本科生多授课、授好课。这为辅导员担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提供了现实依据。

二、辅导员担任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师的优势和不足

(一)辅导员担任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师的优势

1.角色定位和工作内容优势

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者与实施者,同时又扮演着学生的人生导师、生活指导、心理之友等多重角色,是学生值得信赖的良师益友。辅导员平时与学生接触机会大大多与其它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个性特征比较了解。【3】职业规划、就业指导是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辅导员尤其是分管就业工作的辅导员熟悉就业政策,了解学生的就业优势、劣势及就业需求,与用人单位有着密切联系,知道用人单位的录用人才标准。与此同时辅导员在服务学生就业过程中能够掌握许多鲜活的案例,这些都可以成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堂上具有说服力、吸引力的授课内容。

2.团队合作和自身素质优势

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能否成为一门受大学生喜爱、对大学生真正起到帮助作用的精品课程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优良的师资队伍。辅导员应当成为这支队伍的中坚力量。辅导员队伍具备很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分工协作能力,这些能力使得在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中各个辅导员能够通力合作,合理分工,集体备课,在充分发挥个体聪明才智的基础上有效整合团队的力量,形成一支精良的师资队伍。辅导员还具备优秀的自身素质,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是辅导员群体的普遍特征,这些素质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必备条件。【4】

(二)辅导员担任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师的不足

1.日常工作繁琐,教学经验相对缺乏

虽然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辅导员具有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但是教学经验丰富、能够娴熟地驾驭课堂教学、妥善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辅导员为数不多,大部分辅导员教学经验相对不足,对教学设计、课程组织、课堂管理比较陌生。辅导员日常工作琐碎,事物性工作繁多,许多辅导员所带学生人数远远超过教育部规定的1:200比例,许多时候处理一件学生突发事件要占用辅导员绝大部分的工作时间甚至休息时间,这对辅导员的精力和体力提出了很高要求,如此工作压力下难免会影响正常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

2.学历、职称相对偏低,相关理论储备相对不足

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辅导员中大部分学历为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学历占小部分,博士研究生只有一人。辅导员群体中职称相对偏低,绝大部分辅导员职称为讲师、助教,副教授所占比例偏小,且基本上都为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储备不足,具有职业规划师或就业指导师资格证书的辅导员偏少,职业生涯规划知识对于大部分辅导员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部分担任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的辅导员处在现学现教、边学边教的阶段,这些都成为制约辅导员成为优秀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师的瓶颈。

3.队伍普遍年轻,人生阅历不够丰富

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教师是大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导师和引路人,需要具有一定的人生阅历和社会工作经验及职业前瞻性。大多数高校辅导员只是从学校到学校,从未真正走出过学校,缺乏社会历练,很难站在应有的高度俯视大学生的人生之路并给以真正有效到位的引领和指导。

三、高校辅导员担任职业规划教师的改进措施

目标只是给辅导员指明了努力的方向,如何执行才是达到目标的途径。作为高校有责任和义务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师资队伍建设,为建设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提供应有的培训机会和相关保障;作为辅导员的个体则应该有强烈的意识和责任积极参与相关学习培训和业务提升,以实现自我的成长与发展。

(一)学校应当营造良好氛围,为辅导员担任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师提供相应保障

1.提供体制上的保障

当前各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尚处起步探索阶段,普遍遇到师资不足、相关经验缺乏等困难。能否克服困难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好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精良的师资队伍。在当前职业规划课程教师严重缺口的情况下,具备角色工作优势、团队合作优势、自身素质优势的辅导员队伍无疑是填补这个缺口的最佳选择。教育部相关文件亦规定辅导员可以担任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工作,这就为学校选聘辅导员担任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师提供了政策依据。在这样的背景下,学校应该出台相应政策鼓励、引导辅导员积极参与职业规划课的教学工作,为辅导员担任职业规划课程教师提高相应的体制保障。

2.提供培训保障

辅导员担任职业规划课程教师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优势,但也存在相关理论储备不足的问题。辅导员中绝大部分本科、研究生所学专业非职业规划方向,缺乏相关知识背景。要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必须提供相应的培训保障,创造条件为辅导员提供心理咨询课程、职业规划课程相关培训机会,通过定期邀请专家讲学,选派辅导员赴其它高校进行交流学习,激励辅导员考取心理咨询师、职业规划师双证等方式为提高辅导员的职业规划指导能力提供持续的、强有力的培训保障。【5】

3.提供考核制度保障

辅导员作为高校中具有教师与干部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在考核制度的设计上应该充分考虑辅导员群体的特殊性,在考核中既要注意教师和干部考核中的交叉方面,又要兼顾差异性。对于担任职业规划等课程教学任务的辅导员在考核制度上应体现对其教学工作的肯定与鼓励,考核时应给予适当的加分,对教学成果突出、指导学生得力、深受学生好评的职业规划指导教师应授予相应荣誉,给予适当物质奖励,并享受在晋升上的优先权。【6】

4.提供课程建设保障

要努力将职业规划课程打造成受大学生欢迎的精品课程。学校要加大对职业规划课程建设的经费投入,确保有充足的经费开展教学实践、科研活动;要组织相关专家编写、修订适合本校实际的职业规划课程校本教材;要强化师资队伍的培训,建立一支业务精湛、教学突出、经验丰富、指导得力的优秀教师团队;制定听课制度,鼓励教师互相听课,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在抓好课程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还应鼓励教师参与相关课题申报、鼓励学生参与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让教师不断提升理论水平,让学生在学习和互动中体验快乐与成功。

(二)辅导员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实现自我提升

1.训练师范技能,提升教学水平

良好的师范技能、一流的教学水平是辅导员胜任大学生职业规划课程教师角色的必备条件。辅导员要努力提升三笔字水平、课件制作水平、演讲水平、普通话水平等师范技能。辅导员还应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要对教学设计、课程组织、课堂管理知识进行系统学习,同时还应该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辅导员可以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辅导员应当主动参与这些课程的教学活动,在实践中提升教学水平,同时辅导员还可以通过聆听职业生涯规划名师上课的方法,借鉴他人上课的成功经验更好的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

2.加强业务学习,提升理论水平

教师就业规划论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免费师范生 职业规划 策略

【论文摘要】免费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构建与实施,是完善免费师范生培养政策体系的重要课题。应通过尝试构建统一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积极开展职业锚的认定,进行个性化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服务,设计、启动和重视大学各个年级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免费师范生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提高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实效性。

一、建立统一的教师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

实施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就是培养能立足基层、扎根基础教育的中小学教师。目前看来,在思想理论层面上,六所试点高校一直高度重视免费师范生的职业规划教育,但现阶段免费师范生培养仍处于教育探索期内,难免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国家应该组织专家,广泛论证,调查实证,建设统一的免费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结束目前各试点高校各自探索难免有失偏颇的现象。统一的免费师范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注重做好两个结合,一是入学教育与学业规划教育结合,二是学业规划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结合,对免费师范生进行四年连续的学业规划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设置要有教师教育特色,具有连续性,分年级开设,目的明确,定位分明。课程内容设置活泼多样,注重理论性与实践性、趣味性与时代性相结合。为了尽早结束目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流于形式的现状,应该将其课程纳入教育培养计划,安排一定的课时量和学分。增强实践环节,以平时考察取代考试的方式,唤醒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培育教师职业意识,尽早进行合理的学业、职业生涯规划。

二、开展职业锚的认定,进行个性化的职业规划指导服务

免费师范生将来的工作对象就是个性不一、千差万别的学生,如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有效地教育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对每一个免费师范生来说,都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只有生动活泼、有个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个性的学生。目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面临一个用标准化的流程,创造个性化产品的两难问题。因此,很有必要开展职业锚的认定,为培养有个性的教师服务。(1)积极倡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性格、能力倾向、气质类型、兴趣爱好等方面的测试和测评,帮助学生从个各方面重新认知自我,对自己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挖掘自身潜力,发挥优势。(2)开展职业锚的认定,设计多种成长路径,培养有个性的学生。施恩职业锚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职业锚所在,每个锚型的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倾向和特点。每个人只有定位准确,才能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并取得与之相称的业绩,从而获得职业成就感。

各试点高校依据《《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中的规定,为师范生与非免费师范生提供二次选择的机会,就是尊重学生个性选择的体现,有助于学生识别个人的职业抱负模式和职业价值标准。各试点高校要大力号召学生开展各种各样的活动,创造锻炼机会,促使学生发现未来自己的优势所在,帮助他们认知自己的职业锚类型,究竟属于技术或功能锚型还是管理能力锚型,最终为免费师范生明确奋斗方向,建立自信心,从而有效地管理自我,造就富有个性、有核心竞争力的教师、教育管理者和教育家服务。

三、重视大学各年级阶段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学生学业生涯是一个不断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阶段性的短暂历程。对于免费师范生来说,四年的学业生涯是由一个师范生再到教师角色转化的职前培养过程。在四年当中的每个年级阶段,免费师范生都会呈现出不同的心理特点和预期。依据国家、试点高校和用人单位的要求以及免费师范生在各个年级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不同特征,构建免费师范生各年级阶段学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学生学业、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对学校教育培养质量的提高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构建免费师范生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要坚持“一个中心”即服务以促进免费师范生教师职业可持续发展力为中心,注重学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学业完成、道德精神、素质能力、教师职业发展教育的持续影响力,形成大学生乐观向上、自觉践行的良好精神状态。

教师就业规划论文第7篇

一、辽宁省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调查

2010年6月辽宁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的通知》(辽教办发201078号),要求各高校从一年级开展职业发展教育,不少于26学时。文件还对辽宁省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开展提出了具体要求,出台了职业生涯规划教学课程标准。经过几年的建设,辽宁省高校职业生涯课程建设日益规范。为了解辽宁省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情况,本文对辽宁省10所高校申报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情况进行了调查,对其主要内容分析如下:

1.基本信息

从基本信息分析,辽宁省高校最早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时间是1996年,最晚开设的是2011年;10所院校中7所院校为必修;学分在0.5―1之间;学时在8―32之间,其中8学时的有2所学校,18学时的有2所学校;有6所学校班级规模以大型为主;有8所院校的职业生涯课程开在第一学年。

2.教学方法与手段

从教学方法看,各学校教学在教学过程都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采用最多的依次为小组研讨占90%,案例分析占80%,课堂讲授占60%,情景模拟占60%,录像观摩占50%。从教学手段看,高校教师采用较多的教学手段依次为多媒体占70%,职业测评占70%,网络信息平台占40%,在线课堂占30%。从课外教学方法看,采用较多的方法依次为专家讲座占50%,职场人物访谈占50%,企业调研占30%。从社会实践课堂看,有4家学校强调了实践基地建设,采用较多的课外实践方法为参加实践,占80%。

3.师资队伍

从师资队伍看,各高校教师骨干教师为6―25人,调查的120位教师中,招生就业处指导教师28人,其余为各学院的教师,其中1所大学工商管理教师占58%。教师职称结构中,讲师所占比重较大为45.8%。教师学历结构中,硕士所占比重较大为83%。学校都加强了师资培训的力度,90%的学校教师都有各种职业资格证书,其中具有部级职业资格指导师证书的有60多名,GCDF全球高级职业规划师14人,80多名教师参加过各级各类职业生涯培训。

4.建设规划

明确每年计划投入职业生涯课程建设的学校有4所,90%的学校设置了就业指导教研室,1个学校建立了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基地,50%明确说明学校出台了系列就业创业指导课程管理文件。

二、调查结论

从对辽宁省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状况的调查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高校已经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绝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调查也表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职业生涯规划的教学组织机构需进一步专业化和规范化

从调查看大多数高校都设置了就业指导教研室,有明确的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的规范文件和投入。但是高校设置的就业指导教研室大多在招生就业处,少部分在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而招生就业处是行政部门,不是专业教研室,平时繁杂的行政事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专业研究的开展。同时,由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涉及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多学科领域的知识,需要不同部门、不同学科背景的教师参与,进行专门的研究和管理。因此,建立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就业指导管理部门就显得非常重要。

2.职业生涯规划教师的专业化、职业化背景需提高

从调查看,高校专职从事职业生涯教学的教师较少,大多数为兼职,多数教师为辅导员,而非心理学和管理学的专业教师。而且有很大一部分老师的研究专业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并不相关,这就使得老师们在从事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工作时感到力不从心,表现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虽然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但是却不能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由此可以看出,师资力量更为专业化、职业化是更好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关键环节。

3.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果有待提升

大多数高校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过程中,开设了必修或选修的课程,但是课时少,上课时间不规范,因此,并没有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绝大多数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采取了各种讲座的方式来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但是多数活动关注的是知识的传递、职场人物的展示、形式多样信息的提供,而学生真正参与体验的较少。有的学生虽然参与了一些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等,但是由于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学生并不能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把实践与职业发展相对接,因此,从实践中提升就业能力的认识和感受并不深刻,对生涯发展指导的效果就会打折扣。

三、加强高校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的措施

1.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为目标导向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一直以考试升学为导向,学生的目标就是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学校,至于为什么要考上好学校的目的不明确。上了大学以后,由于高校基本是自我管理,许多学生由于没有自己的理想,考上大学,等于失去了目标,不知道大学应该怎样度过。因此,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其在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基础上,通过对社会就业、行业、职业和岗位的发展和要求的了解,明确个人的职业乃至人生发展目标,制定详细的大学发展计划和职业规划,并在不断的实践中修正和提高,对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对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

2.建立统一协调的管理组织

从目前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实际看,参与的部门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行政组织,即教务处、招生就业指导处、团委等组织。职业生涯规划要变成规范化的课程,必须由教务处把其纳入学生培养计划;职业生涯规划实践教育比理论更重要,这就需要各学校的招生就业指导处、团委等组织参与,学校可以根据职能部门的特点明确其职责,如招生就业指导处与企业管理者联系紧密,可以开展企业家讲坛活动;团委可以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专业相结合,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组织开展各类大赛活动等。

二是专业教学组织,即就业指导教研室、人力资源管理教研室、心理学教研室参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是传递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和知识的基本载体,建立专业化的教学组织机构显得尤为重要。因此要成立专业教研室,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度,由课程负责人负责具体的课程建设工作,通过专业的教师授课和指导向学生传授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念和知识。

3.建立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

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发展看,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知识互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师队伍是非常必要的。

一是理论教师队伍。即专门从事职业生涯规划理论教学的教师队伍,这部分教师主要是要向学生讲清楚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知识,这部分教师原则上要求具有较强的心理学、管理学等理论功底和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

二是专业教师队伍。职业生涯规划内容中对职业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每个专业有专门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这是一般理论授课教师无法掌握的,因此,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专业的指导就非常必要。现在有的学校开设了新生导航课、对新生进行专业的介绍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个问题。为使专业教育正规化、常规化,需要建立一支热爱本职、关心学生、责任心强的老师为学生开设专业导航课程。

三是企业专家队伍。校园中的理论和专业教师能为学生传授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专业知识,但是对职业成功的理解和成功人士的激励示范作用是教师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的,这就需要建立一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专家队伍,他们可以是企业家、成功的职场人士、成功的校友等,学校可以通过企业家讲坛的形式使其制度化,定期邀请他们到校为学生做职场励志讲座,通过现身说法启发激励学生。

4.构建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

根据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特点,开发第一理论教学课堂,第二校内实践课堂,第三校外实践实习课堂。

第一理论教学课堂应尽快实现课程设置规范化。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该至少开设二门课程即专业导航、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专业导航在第一学期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在二学期开设,原则上为所有学生必修,只有这样才能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落到实处,使学生真正受益。

第二校内实践课堂要通过各种学生组织广泛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校、院学生会组织,有条件的可以设置专门的职业生涯发展部门,还可以在学生中建立职业生涯工作室、职业生涯社团和协会,以各种组织为依托,更多地开展实践活动。

第三校外实践实习课堂。要加强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企业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教学活动,可以通过专家访谈、企业实习实践等方式让学生真正融入社会,了解现实社会的需求,发现自身的长处和不足,不断在实践中修正自己的目标,为自己将来就业做充分的准备。

5.提供全方位的咨询服务网络

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得到增强,但是,在制定规划和实施规划时,会遇到许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学校要健全以学生为主的全方位、立体化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各方面的职业规划和发展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