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电子计算机范文3篇

时间:2022-12-30 11:08:46
电子计算机范文3篇

电子计算机范文1

0引言

铁路设施作为我国基础设施之一,决定我国未来发展速度,尤其是运输行业,铁路不仅是其实现绿色发展的关键,还可以决定我国相关战略落实质量。随着我国铁路网的规模不断扩大,车站联锁系统在行业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可以影响列车站内运行安全性,降低站内安全事故发生概率,对提高车站作业效率与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1计算机联锁系统研究基础

1.1车站联锁系统的基本原理车站联锁系统为车站联锁功能基本组成之一,其主要作用为控制站内车辆通信。根据模块功能,车站联锁系统被划分为4个不同层次,分别是人机会话层、联锁层、监控层以及室外设备层。其基本功能如下:①人机会话层处于系统顶端,主要功能是连接操作者与室外设备采集设备,实现相关信息传递,确保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完成工作,保证列车安全;②联锁层处于系统中部,主要功能是根据所设计编程与协议完成信息处理;③监控层处于系统中部,主要功能是监管各个电路层运行情况,实现信息及时回传;④室外设备层处于系统下层,主要功能是接收列车运行信息,为联锁层、监控层开展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1.2全电子化计算机联锁系统组成相对于传统计算机联锁系统而言,全电子化计算机联锁系统使用全电子模块代替采集/驱动模块与继电器电力,安全性更高。其内部3个组成结构及其基本功能如下:①人机会话层,车站值班人员可以凭借显机完成工作场景监控与信息交流,并且具备信息记录功能,可以实现信息存储、查询,为后续工作提供便利;②逻辑层,以基于安全计算机平台控制单位为基础,实现信息同步发送,并且可以实现信息收集,为工作人员作出应对提供充足时间;③执行层,执行层的主要功能是落实逻辑层所传递信息,发挥车站的最大价值[1]。

2全电子化计算机联锁系统信号控制模块设计需求

2.1信号控制模块整体需求结合“铁路技术管理规程”可知:当信号机非红灯显示因故障熄灭时,信号灯颜色应自行改变为禁止灯光;信号开放前,工作人员应检查红灯灯丝的完整度,如存在断开情况,则需停止操作,待修复完成后重新启用。目前,铁路线被细化为多个区域,在同一时间内,每个区域仅允许存在一个机车,因此为避免多个机车运行情况出现,应在入口处安装消息通知装置,帮助驾驶人员进行下一步操作[2]。信号显示电路本质属于安全电路,包括室外配线与室内布线两部分。在信号显示电路设计过程中,技术人员必须综合考虑室内断线保护与室外混合线路保护两项需求。在不同情况下,信号显示电路可以传递不同信息,以进站信号为例,红灯与白灯代表引导信号,显示白灯则代表可能存在混线情况。

2.2信号计算机控制需求随着铁路行业不断发展,列车复杂程度与行驶速度不断提高,为保证列车运行安全,智能化与模块化列车信号照明电路需具备以下功能:①与计算机联锁系统进行信息交互,接收并显示计算机联锁系统互锁主机所传递信息,实现信号串联;②监督并及时反馈信号状态,提高类车运行安全性[3]。由于不同信号设备所处位置不同,功能不同,因此为保证信号设备可以发挥自身最大价值,技术人员将其细化为7个灯位,分别是H显示、U显示、L显示、2U显示、YB显示、2L显示与DB显示。

2.3全电子化计算机联锁系统信号模块性能列车信号模块主要包括微处理器、主控回路、主控回路状态监测电路、信号点灯状态监测电路、通信电路以及报警指示电路6部分,主要作用为同时显示多个电路,实现电路安全切换。各信号模块的基本性能如下:①如因某些特殊情况导致灯光变为红光,那么在灯光熄灭后不得擅自打开灯管;②不得随机显示信号;③可以与轨道通信完成信息交互;④如信号点灯电路被断开或发生灯丝断裂等突发情况,灯光应自动改变。

3信号模块设计与实现

3.1信号模块硬件设计

3.1.1元器件选型(1)微处理器选型。本文所设计全电子化计算机联锁系统为嵌入式系统,其运行原理是借助轨道旁通信扩展模块与轨道侧执行单元落实控制器局域网络(ControllerAreaNetwork,CAN)总线设计。其常见类型如图1所示。此系统的主要特点如下:①可实现实时多任务,内核反应时间较短;②存储区域保护能力极强;③处理器架构可升级,可以满足不同工作需求;④能耗低。(2)电子开关—固态继电器选型。常见固态继电器包括交流电源(AlternatingCurrent,AC)与直流电源(DirectCurrent,DC)。由于本文所设计全电子化计算机联锁系统信号控制模块所使用照明电源为AC,因此使用AC型固态继电器可以延长模块使用寿命,降低其自身负载。(3)主控元器件选型。在设计全电子化计算机联锁系统信号控制模块时,应结合信号点亮装置完成控制部件选择,以确保继电器可以及时完成照明电路切换。本文所设计的电路选择了欧姆龙小型超薄继电器G7SA,该继电器自带强制导向触点,在面对突发状况时可以实现触点强制断开,避免对继电器造成过大损害。

3.1.2主控回路设计从本质上讲,铁路控制形式就是控制层执行回路,因此如何选择信号系统控制方式非常重要[4]。为保证信号运行稳定性,本文参考了6502控制电路设计方式,所设计主控回路包括如下组成:①主控回路状态检测电路,实现电路实时监测,及时发现故障,并将故障信息回传,设计过程中需要使用固态继电器,以提高其运行稳定性与安全性,保证整体电路运行质量;②电流采样电路,为工作人员分析主控回路提供参考依据,正常运行状态下,采集数据应处于80~120mA,如所采集信息未处于该范围,应对电路进行整体检查;③信号点灯状态检测电路,该组成结构主要价值为确保电路运行稳定性,保证其可以顺利完成灯光信息转换;④信号开放状态检测电路,借助逻辑电平帮助工作人员完成信息判断,为开展后续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3.1.3通信电路设计通信电路主要功能为连接内部微处理器与信号模块,实现信息交流。目前,列车常用通信方式为CAN总线通信,因此如何确保信号模块与通信扩展之间的沟通也非常重要[5]。CAN总线通信具备以下特点:①工作方式多元化,网络触点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工作方式,完成节点信息传递;②总线内部节点优先级不同,可以满足信息实时传递需求;③当出现问题时,CAN可以自动断开输出功能,保证其他节点运行不受影响;④CAN总线通信的抗干扰能力较强,传输效率较高;⑤CAN总线可以满足多种信息传递需求,如单点对单点传递、单点对多点传递[6]。通常情况下,CAN总线由CAN控制器、CAN驱动器、CAN通信系统结构、CAN通信帧结构以及基于CAN总线结构的列车信号模块设计5个硬件结构组成。

3.2信号模块软件设计

3.2.1信号模块控制软件总体设计(1)控制软件对象。目前,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对各行业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本文所设计全电子化计算机联锁系统软件系统主要由4部分组成,分别是上位机、联锁机、采集驱动以及室外设备。其运行原理如下:首先,完成站场数据读取,借助信号机、道岔、轨道区段等设备所传递信息完成站场模型构建,凭借联锁模型完成连锁逻辑转化;其次,完成相关指令接收,并分析所接收指令;再次,根据所接收指令进行逻辑运行,完成信息传递;最后,实现站场数据更新[7]。(2)控制软件特点。本文设计的计算机控制软件需具备3个特点:第一,为保证数据功能不受影响,在测试阶段,必须遵循全面性原则完成数据选择,尤其是特殊情况数据;第二,提高对计算机运过程重视程度,及时清除所发现的异常情况;第三,计算机软硬件运行原理不同,应借助模块编程法降低问题发生概率,提高运行稳定性。(3)软件模块细化。在信号模拟过程中,列车信号模块需考虑列车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即本文所设计软件模块由5部分组成,分别是上电自检处理、程序初始化、通信交互、控制命令处理模块和采集处理模块。以此来提高信号掌控力度,提高列车运行安全[8]。(4)控制软件主程序。本文所设计全电子化计算机联锁系统信号控制运行流程为开始启动进入循环,即构建CAN通信,检查通信情况,如通信不正常,则提示禁止信号;待恢复正常后改变信号指示灯,即运行期间发生故障及时进行信息回传,为后续列车提供充足反应时间。

3.2.2软件核心设计通信系统运行期间需要承担重复、删除、插入、未对准和延迟风险,是系统软件的核心设计。当面对风险时可以借助防御手段进行自我防护。即所设计CAN通信具备如下功能:①序列号为1~255列车信号模块和通过CAN总线的轨道旁通信扩展交换信息,并且所述通信模式是呼叫响应类型[9];②设置在命令检测和状态检查的4位长的消息类型码,0x01被设置为类型代码,0x02被设置为状态帧的类型码;③与最后接收命令的时刻进行比较,如果它大于250ms且小于300ms的网络通信周期时,所述通信被认为具有一个延迟,并且该帧数据被认为是无效[10];④如果每个列车信号模块接收所述消息的10个帧被连续接收到,则安全侧照明的信息被输出的校验码;如果接收到的错误消息在1h内达到100帧,安全侧照明输出。4结语本文针对全电子化计算机联锁系统信号控制模块进行了详细论述,以其运行原理为切入点,针对功能需求与具体设计展开了具体分析,所阐述内容仅供相关人员参考使用。在后续工作中如需使用,则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具体调整,以发挥其最大价值。

作者:党燕 单位: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

饲养管理分析2

脑梗死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发生率较高且危害性大,这种疾病通常发生于患者的睡眠或休息过程中,发病的速度较快,在发病时患者往往会出现包括头痛和半身不遂等一系列对患者日常生活影响较大的症状,如果患者的病情较为严重,则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昏迷症状。同时若在急性脑梗死发病的过程中出现大面积的梗死现象,则比较容易导致患者死亡。从实际情况来看,患者在日常生活之中存在的一系列其他疾病也是造成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原因,例如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等,此外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等均有可能诱发急性脑梗死。在发生急性脑梗死之后,患者比较容易产生诸如认知功能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等后遗症,这些症状的出现对患者生活质量和社会生活都会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1]。若是超急性脑梗死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与治疗,会让患者的病死率不断提升,从而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在当前临床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中,一般都是采用的溶栓治疗,此治疗方式效果极为明显;但是怎样针对患者进行选择,对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选择和缺血半暗带的问题就需要采用到诊断技术。因此,本文重点针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脑灌注成像和血管成像技术应用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西昌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确诊脑梗死患者23例,其中女性患者有10例,男性患者13例,年龄为41~73岁,平均年龄为(56.3±2.7)岁;针对患者进行两种不同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检查,需要在两周之内完成全部患者的检查。纳入标准:①发病时间在6h之内;②患者无严重肾脏和肝脏功能障碍;③对脑CT无过敏史者。排除标准:①患有恶性肿瘤者;②其他心脑血管疾病患者;③临床资料不匹配患者。

1.2方法CT检查:采用常规的CT平扫结果和患者临床数据指标确定感兴趣区域,进行动态扫描,然后利用网络将检查出来的图像直接传入到相关数据处理平台中进行处理。在检查图像被处理之后是可以得到相关数据参数的,比如患者的患者脑血流量、患者平均通过实践和脑血容量等等,然后根据这些图像来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检查,若是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出现了低密度区域,此区域可以被视为缺血中心区,后侧非梗死血管区域可以被视为缺血周围区,然后对患者的脑血容量和脑血流量相关数据进行对比,从而得出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脑血容量和脑血流量等数据指标[2-3]。在对所有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扫描完成之后,还需要对患者进行血管造影检查,设置扫描层厚度为11mm,增加50mL造影剂,在扫描完成之后,需要把所扫描出来的相关图像直接传输到医院的工作站中,然后采用表面遮蔽以及容积的显示法进行患者血管的重建[4-5]。最后就是需要针对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病情进行判定,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这样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脑灌注成像和CT的检查结果在针对23例患者进行的CT检查时,均未发现患者和临床表现有着相同的责任病灶;其中有3例患者可以明显通过CT检查看到患者的脑实质中有肿胀情况出现,针对CT平扫宽度进行相应的调整可以看见低密度区域;在CT检查中还有17例患者并未发展低密度病灶。脑灌注成像图像检查时有1例患者出现了小面积的脑梗死异常情况,其他的22例患者都有灌注异常表现[6-7]。在通过检验之后,脑灌注成像和传统的CT平扫检查可以明显显示患者的内部缺血灶。在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病灶中心位置和脑灌注成像图像提示中的血管充盈有很大的不同,通过医院的图像处理部分对图像进行建色后,可以通过图像明显地看出患者的病灶色彩有区别,并清楚观察到病灶的大小和位置。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病灶周围颜色也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周边有缺血半暗带[8-9]。针对两周之后复查的超急性期脑梗死6例患者进行复查脑灌注成像,可以看到患者的病灶不明显,缺血半暗带也不够清晰。通过此检查方式表明针对患者的对侧,缺血中心和半暗带的CBV以及CBF明显降低,其中患者的脑部中心梗死区域的rCBN和rCBF数值地域半暗带区域延长,详见下表1所示。在本文中,针对23例的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不同医学影像的检查,其中CVF、MTT以及CBV存在不一致,可以显示出早期脑梗死患者半暗带的形成。

2.2CT血管成像在本文中23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检查后,有13例的患者有大面积的脑梗死,患者在CTA检查中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其中患者的M1以及M2段出现狭窄情况比较严重(详见下图1所示)。有1例脑梗死患者的大脑前动脉出现狭窄,3例患者出现了小面积的脑梗死CTA检查无异常。者进入医院的表现为左侧肢体出现偏瘫情况,进行传统的CT扫描时没有任何异常;此时需要利用脑灌注成像和血管成像技术进行检查。其中图a为患者脑灌注检查图像,图b、c、d为患者脑血容量、脑血流量以及磁共振参数,从上图中可以看出患者的脑灌注存在明显的缺损情况。

2.3其他医学影像检查结果分析有12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2周之内进行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有7例患者进行了MRI检查,通过检查的结果可以知道和脑灌注成像图像检查有着一致性,同时MRI病灶的显示要小于灌注成像检查的病灶。但是在实际检查过程中有3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检查方式都显示出了患者的血管有着不同狭窄情况。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对人体健康具有巨大危害性的疾病之一,这种疾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患者的脑部动脉存在血流不畅的现象。人体的脑组织对氧的敏感性较高,在发生这种问题之后将导致脑组织在短时间发生坏死,导致患者的正常功能受损[10]。从实际情况来看,急性脑梗死在具有动脉粥样硬化、心脏部位存在血栓等患者的身上较为高发。此疾病的发生会严重地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若是没有及时地对患者进行治疗,会增大患者的死亡风险。当急性脑梗死发生时,患者的颞叶、额叶等重要神经组织会受到直接的冲击,从而危害患者的记忆力、语言能力和认知功能等。此外,如果患者的大脑长期处于缺血状态之中,还会对患者的神经功能造成进一步的危害,有鉴于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需要尤其注意对患者这一系列功能的保护,从而达到促进患者康复的目的[11]。在当前临床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中,通常都是采用溶栓治疗,此治疗方式效果极为明显;但是怎样去针对患者进行选择,对溶栓治疗的时间窗选择和缺血半暗带的问题,就需要采用到诊断技术。针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可以采取溶栓治疗和一般治疗等多种方法,溶栓治疗所指的是在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之后,以静脉、动脉进行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剂等药物的注射,达到再灌注目的的治疗。在本文中,通过对23例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脑灌注成像联合血管成像的应用来反映出患者的脑组织力学动力异常,并且还可以通过两种技术诊断图像参数数据给患者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的应用。

其中在实际诊断过程中CBF数据指标可以作为患者脑血流动力学的评价指标之一,在脑灌注成像检查过程中,需要选择对应的CBF数值,这样可以保障图像参数的价值。在实际进行脑灌注成像技术结合血管成像检查时,需要多项数据指标来确定患者的病灶大小以及位置,这样可以给后续的针对性治疗提供依据[11]。通过对rCBF和rCBV血流动力学参数进行分析时,其可以直接反映出患者的脑血容量的变化;当患者的CBV数值降低时,患者的血管腔闭塞相对明显,脑组织坏死情况加重;在本次研究中,针对CBV、CBF以及MTT影像学进行了多种分析,其中CBV和MTT存在不一致的情况。目前,对于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进行的早期溶栓治疗是临床医学中比较常用的治疗方式之一。但是因为患者的个体差异化的问题,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以及相关临床病症来制定出是否针对患者采用溶栓治疗是不够准确的。溶栓治疗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挽救患者的缺血半暗带,提示患者脑梗死区域存在缺血半暗带,这样可以为溶栓治疗提供依据。在研究中,血管成像和脑灌注成像联合检查图像结果也能够给患者进行溶栓治疗提供基础保障。本次针对多名患者进行了联合检查,为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半暗区溶栓治疗提供了依据,并提高了治疗的整体效果。综上所述,在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诊断过程中,需要使用脑灌注成像和CT血管成像联合检查,不仅可以给脑梗死患者提供准确的诊断依据,还可以对缺血性病变范围进行确定,给医生提供诊断治疗的基础保障,提高治疗整体效果。

作者:马燕 单位:西昌市人民医院放射科

饲养管理分析3

现阶段,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现代软件工程方法取代了传统的软件工程方法,面对的应用对象越来越广泛,受到了人们更多的认可。软件工程方法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由于没有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平衡,软件开发的环境存在一定的不协调,在开发研究过程中存在一定的约束性。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会对软件工程方法质疑,也会引发一系列问题,故此,通过对现代软件开发进行深入的研究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这对软件工程方法未来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1软件工程方法概述

软件工程主要是对工程化方法进行研究,整体的实用性比较高,是一门质量较高的软件学科。软件工程所涉及的内容繁多,比如数据库技术、系统平台设计、程序语言设计,不同的设计模式会包含不同的标准。现阶段,社会在快速向前发展,软件所应用的行业越来越多,比如,可以应用于办公套件、人机界面、电子邮件等。计算机软件所应用的领域,范围越来越广阔,涉及航空领域、农业、金融、工业等。各个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通过应用软件技术可有效提高工作的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早在20世纪,国内和国外就应用了许多软件工程方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结构化方法。结构化方法将软件的生命周期分为多个组成部分,并且利用相关的技术设定了清晰的目标,每一个阶段都会实现一个目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数据以及具体的操作行为都会有密切的关系,有利于软件开发的进一步发展。2现代软件工程方法的内容及优势

2.1软件工程方法内容现代软件工程方法面对的是具体的对象,通过应用软件,可以有效解决工程方法所存在的一些漏洞或者缺陷,展开系统性分析和设计,针对编码和维护阶段可以进行系统性测试。在分析阶段运行的过程中,面对具体的对象可以针对具体的问题展开特定的解决,了解对象的特征和性质,可以更好地应用软件工程方法。在设计阶段,如果系统中某一个部分需要进行特定的研究分析,那么就需要结合特定的应用情况,调节软件工程的应用方法。现代软件工程方法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整体适应性会更强,能够最大化地满足用户的具体需求,具有一定的可修改性,针对修订阶段和其他模块中存在的缺陷,可以有效降低开发的风险。

2.2提升软件开发效率在没有应用软件工程方法之前,许多开发者发现,软件的整体性能离最初所设定的目标有所下降。故此,一般情况下会选择对新软件进行重新开发,但这会降低软件在开发过程中的整体效率,提高软件开发的成本。软件性能工程方法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有效提高了计算机软件的检测效率,可以发挥系统的最大化性能。

2.3改善软件产品的体验效果软件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用户会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有效调整软件的应用方向或者应用标准,提高任务完成的效率和质量,软件在应用时如果性能比较好,用户的指令就会体现得速度更快,在短时间内降低软件出现漏洞的频率。在处理相关任务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了一些不良因素,就需要及时对系统进行优化和调整,从而提高任务完成的质量。

2.4减轻对硬件、网络的压力软件工程方法的大面积应用,可以有效减轻软件对网络硬件所带来的压力,对软件系统进行整体的优化,软件在优化的过程中,会对计算机的硬件造成压力,软件在具体运行的过程中所占空间比较大,消耗的网络资源也会比较高,这对用户的综合体验会有一定的影响。

2.5促进软件智能化发展现代软件工程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通过提升软件整体的性能,可以对软件系统进行更新。该系统在更新之后会提高系统的存储量,用户在具体使用时也不会进行频繁的修改,有效实现了软件的智能化应用。3现代软件工程方法的应用实践

3.1MIS软件开发管理信息系统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系统性的整理和收集。对管理信息系统进行开发时,系统会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展开整体设计,针对内部所存在的缺陷,也会根据系统的效率进行调整,从而构建更加完善的逻辑模型。针对一些大型的机构,系统的内部组成会比较复杂,包含较多的分支网点,这些网点甚至可以遍及全世界,在处理业务时比较复杂,使得管理信息系统在开发时具有较高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通过应用软件工程方法,可以对对象的具体需求进行全面分析,处理实体的特征和具体的特点,转换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在了解实体之间的联系后,构建更加完善的结构图,了解实际情况绘制实体关系图,有利于后期的信息传递以及对象的状态转换。在构建逻辑结构图的基础上,应用软件工程方法,以便对结构化的内容进行弥补和修饰。为了给用户创造更加可靠、稳定的数据环境,需要进一步对软件工程方法进行优化升级。

3.2医疗软件开发计算机软件在其他的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比如餐饮服务和医疗服务。软件工程方法的大范围推广,可以制定更加完整的行业操作标准,也会对各个行业的工作流程进行有效规范。在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要具有现代软件工程意识,从而有利于后续软件更好地发展。比如在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引进相关管理软件,可以对病患的信息以及基础检测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构成。通过构建系统性的应用模式,医生可以将病人的病历报告展开系统性分析,对其中涉及的数据和相关资料进行长期存储,有利于对病患的病情进行长期追踪,也可以为疾病的护理工作提供更加全面和科学的数据支持。软件在实际开发过程中,大多数工作人员分配处于不平衡的状态,一些职位有所欠缺,团队当中的协调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软件开发的整体效率和质量。为了有效解决以上所提及的一些问题,需要针对软件开发的具体情况展开可能性分析,根据软件开发公司的实际工作情况,有效了解医院的具体需求,让软件工程师对这些内容进行充分了解,以便于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软件。

3.3CAI软件的开发针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大多数选择不是语言就是工具,通过应用工具的模式可以满足相关要求及具体的限制。在应用结构化方法的过程中要满足设计的最初理念,以便于可以更有效地对任务进行开发利用。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用户的需求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软件系统在开发设计的过程中,要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做到与时俱进,结合用户的具体需求,对内容以及应用的程序进行修改和调整。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开发的过程中,大多数的功能是没有办法单独使用的,要借助于系统整体的功能。故此,设计人员不能将功能模块进行直接拼接,开发者在应用现代软件工程方法的过程中,要了解具体的系统应用程序,对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危机进行有效的化解。
3.4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我国经济在快速向前发展,随着科学技术整体水平的有效提高,移动信息技术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电子计算机技术应用的范围非常广泛,成了人们工作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国家的教育体制的深入改革,互联网技术也需要更好地融入现代教育模式当中。实际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应用电子计算机技术,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的模式,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针对现阶段的教学领域发展道路,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对教育的辅助类软件进行开发和应用,实现教育模式的根本性转变。计算机软件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要了解教育模式的应用内容,选择最佳的工具设备,了解语言和相关技术的应用程度。针对教育软件中存在的限制,工作人员需要对软件进行充分开发,利用最先进的软件设计观念,对教育模式进行模块化开发。随着教学的深入改革,计算机技术以及软件工程方法,对于教学的辅助作用是非常明显的。通过对软件的使用性能进行不断完善,可以进一步为教学辅助软件的应用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结合实际情况对软件进行调试和修复,有效保障教学辅助软件的有效性,让软件工程方法更好地协助现代教育教学的发展。4结论综上所述,计算机软件在开发的过程中,通过引进相关的现代软件工程方法,可以充分发挥软件工程方法的优势,进一步推动软件开发工作稳定可持续地进行。软件工程方法在投入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对整体的性能进行优化,实现计算机资源的最大化应用,对模块进行系统性的定义,可以进行迁移以及最大化利用。

参考文献:

[1]胡劲松.软件工程方法在MIS开发中的作用探析[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2(24):109-110.

[2]竺华祥.软件工程方法的新进展[J].软件导刊,2011,10(6):3-5.

[3]孙黎.软件工程方法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的应用与验证[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3(16):19-20.

[4]彭凯.软件工程方法在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运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8(8):50.

[5]李婷婷.计算机软件开发中分层技术的应用解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9):58.

[6]王娟娟,王剑.试析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分层技术运用研究[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7(2):59.

作者:是强 单位:常州市高级职业技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