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大学计算机毕业论文

时间:2022-05-27 02:59:35
大学计算机毕业论文

大学计算机毕业论文: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现在很多高等院校入学的第一学期就会开设“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无论是计算机专业还是非计算机专业,且由于生源不同、个体情况有差异,这就需要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满足该课程的教学需求。由于赤峰学院的地理位置上的特殊性,除了大家所熟知的汉族学生外,蒙古族学生也占据了相当一定的比例,所以经过该院校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断地摸索与改革,总结出一些适合该院校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理论教学;实践;案例;因材施教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高等院校的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要求也随之不断改革和提高以满足需要。“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高校学生入学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学习计算机及其他后续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基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对学生学习科学知识、培养技能和学生以后步入社会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无论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还是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都要本着严谨的态度来选择,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做到因材施教,以达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

1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现状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培养计划里面的课程性质属于通识教育必修课,是他们入学后的第一门计算机课程。近几年来该课程无论是在教学目标上还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上都有很大的变化。首先是MicrosoftOffice版本从2000、2003到现在的2010版,其次是操作系统的不断更新,从WindowsXP操作系统到现在的Windows7操作系统。另一方面,学生的层次和计算机水平有着很大的不同。以本校为例,由于院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生源不仅包括人们熟知的汉语考生,还包括许多蒙古族学生;不仅有本科、专科层次,还有小学教育、艺术类学生,这就要求在教学内容上的安排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有所区别,要做到因材施教,不同生源、不同层次区别对待。再者,大学生新入学时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一部分新生在高中阶段就接受了系统的教育,能够熟练地掌握各个方面的技巧和知识;还有部分同学可能没有学过具体的操作,只是平时上网、聊天等;更有极少部分同学连电脑都没有见过,基础为零。而且这几种情况大多数均出现在同一班级。所以同一班级新生入学时的计算机水平呈现出很大的差异。他们还要在一起上同一门课程,这就给教师提出了很大的难题与挑战。

2因材施教

首先要区分开计算机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学生。他们之间既有共性的基本要求,也有个性化的不同需求。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这不单是他们入学的第一门课程,还是他们今后许多专业课程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授过程中需要深入展开并且详细的讲解,为后续课程做好应有的铺垫。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还要有着理工类专业、文史类专业、艺术体育类等区别。不同的专业要求的教学目标不同,同样的内容在教授过程中要做到侧重点不同,这样是学生得到不同的能力锻炼。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由于其专业特点,他们以后接触的计算机专业知识面广而深,如他们的后续课程有操作系统、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网络等等,这就要求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有些内容做详细介绍。如操作系统的相关知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与Internet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要扩展开来讲解,为他们的后续课程做好相应的铺垫。而对于非专业的学生,由于有些方面的知识过于专业,对他们日后的学习重要性不大,可酌情简单讲解或者不讲。对于赤峰地区来说,还有一部分学生不得不提,那就是蒙古族学生。他们大部分都以蒙语为主要语言,没有学习过汉语,这就在师生的沟通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尽量安排蒙古族教师使用蒙语、汉语进行双语授课,但是由于师生比例不一致,往往还有很多汉语教师给蒙语学生授课。这样就对教学方法提出了高要求,既要易于和学生沟通理解,又要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采用行之有效的方法区别对待。而且要在课堂上尽量多多锻炼他们的汉语言能力。

3案例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教师在前面讲解,学生在下面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分开的。这种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理论联系实践的紧密性。学生的动手能力不能够得到很好地锻炼和提高。现在,在此方面做出了相应改革,把传统意义上的教室转到了接入局域网的机房,教师、学生每人一台计算机。由教师主导,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授课,在教师讲解后学生能够及时的随堂动手练习,及时答疑解惑。如图1、图2所示:除此之外,在教学方法上用案例教学方法代替了传统意义上的教学方法。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去听讲,将相关知识贯穿到具体的案例中,边操作边演示,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学生从过去被动听讲、被动学习的模式中解放出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分离的。即教师在课堂上利用ppt讲解2节课(每节45分钟),之后再次安排其他课节进行课上的实践部分。在教师的这种填鸭式教学模式下学生在理论课上容易精神不集中,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而在现在改革后的教学模式下,教师按照课程的教学大纲组织好具体的案例,利用相应的教学辅助工具如红蜘蛛、凌波等采用教师机加学生机的组织模式,直观有效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式,对一个问题分段讲解,随讲随练,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在Excel2010中公式和函数是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在学习这方面知识时相对困难,这就需要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以Excel2010中的if语句的嵌套为例(如图3所示)。首先采用学生较为熟悉的内容做案例。如学生的成绩表,这样易于学生接受和理解。再者要讲if语句的嵌套即多个if语句的运用,就要先学好一个if语句,包括明确它的功能、语法。在教师机上多次演示if语句的调用方式,放开对学生机的控制,让他们自己动手操作,待其掌握熟练后再控制他们的电脑详细讲解if语句的嵌套使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断深化单个if语句的用法,学生的印象深刻,基础牢靠,在使用多个if函数时才会更加得心应手。我们知道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知识与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上机的实践与钻研。已经建立局域网的计算机机房给了我们很好的平台。利用一些辅助教学工具如红蜘蛛等充分发挥课堂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网络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互相促进、互相补充,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生源的学生的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所以,这种案例教学的方式方法值得推广。另外,在该课程的考核方面,也从传统意义上的纸质的考试方式解脱出来,采用考试系统上机考试的模式,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因盲目追求高分而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学习计算机知识,从而激励学生积极创新、动手实践、从而大大加强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4结束语

经过这几年的分层次、分专业的案例教学法教学过程,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无论是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还是“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考试,还是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今后的教学中,还要不断地细心研究、不断地探求好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任艳焱 单位: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大学计算机毕业论文: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核心能力培养方式

摘要:文中介绍了财经类应用型本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方式研究,主要从核心能力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及理论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教学方式和方法改革、素质拓展体系构建和质量保障体系几个方面加以阐述,该培养模式为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培养;核心能力;计算机

0引言

我国本科生完成学业的标准是比较系统地掌握本学科、专业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掌握本专业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及相关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这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标准,忽视了专业核心能力的构建与培养,因而导致各层次的本科大学都是一个标准。但现实并非如此,社会的行业与企事业单位各自有相应的衡量专业人才的标准。因而,对于高校来说,结合学科与专业的特点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厘定专业的核心能力来提升大学生的竞争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应用型大学区别于传统学术型大学的最主要特点是以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办学定位明确,办学特色鲜明。应用型大学无论是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还是师资选择,都将实践性和应用性贯穿始终。此外,在课程体系设置上,应特别重视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的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通过开设大量突出实践应用的课程,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理论和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一类学科,该专业学生不仅要具有广泛、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有比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想。作为金融特色鲜明的财经类应用型本科大学里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明确培养目标,进一步细化专业核心能力,突出专业特色,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强有力支撑,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强有力保障。

1财经类应用型本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能力的提炼

大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也具备类似特性:第一,大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具有内在性。每个专业的学生必定要掌握不同于其它专业的专业能力,这种能力将伴随其从事专业工作的全过程,这种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其专业工作的成败;第二,大学生专业核心能力要具有延展性。在校期间学生可能掌握了某种或某几种现阶段比较专而实用的技术,但对应的面不广,这就不能算专业核心能力。也就是说专业核心能力可以确保学生能在专业的不同层次和方向找到其合适的位置;第三,专业核心能力还应具有独特性。专业核心能力的独特性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体现,分别为培养目标定位,服务面向定位和学校办学特色。从这三方面考虑确定的专业核心能力使得竞争者无法模仿或模仿代价高昂,从而确保大学生能在某一专业领域保持领先地位。本校作为一所金融特色鲜明的财经类应用型本科大学,始终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为目标。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人才培养核心能力构建的过程中,以京津冀地区为调研中心,通过走访多家金融机构,深入了解金融机构对IT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通过走访多家互联网金融企业,参加中国计算机大会,全国互联网金融高峰论坛等各种会议,了解计算机服务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及计算机技术需求;走访软件开发及软件测试等IT企业和金融服务提供商,确定在软件服务行业所需的计算机技术;通过跟踪走访毕业生,分析毕业生的就业领域及就业岗位,了解我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的行业就业优势,凝练本专业特色为“IT+金融”,明确本专业的专业能力为计算机编程能力、算法分析与应用能力、硬件系统分析能力、金融信息安全技能、金融软件应用能力、软件开发与实施能力、软件测试能力;专业拓展能力为金融行业软件开发与实施能力及金融行业软件测试能力。

2财经类应用型本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模式

2.1构建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依托学校行业优势,结合学校办学特色,紧密围绕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德、智、体全面发展,适应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系统学习计算机理论和专业技术,熟悉金融、会计的基本知识及业务流程,受到良好的实践训练,具有基本的金融信息安全技能,具有较强的金融软件开发与实施、金融软件测试能力,能够运用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解决金融领域信息应用问题,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良好发展潜质的应用型人才。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1)知识要求:具备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具备金融、会计基础知识及金融业务流程规范知识;掌握计算机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计算机软件及硬件的应用技术;掌握金融软件开发与测试的基础知识。(2)能力要求:包括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其中专业能力又包括专业基础能力和专业核心能力。基本能力为具有实事求是、追求真理的思想境界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较高的情商;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具有职业适应能力;具有正确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具有计算机系统维护和办公软件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专业基础能力为具有计算机编程能力;具有算法分析与应用能力;具有硬件系统分析能力;具有金融信息安全技能;具有金融软件应用能力。专业核心能力为具有软件开发与实施能力及软件测试能力。专业拓展能力为具有金融软件开发与实施能力及金融软件测试能力。(3)素质要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具有法律意识,遵纪守法;热爱本专业,注重职业道德修养;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具有紧跟国际先进技术发展的国际视野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2.2构建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相适应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经过广泛的人才需求调研和专家论证,在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知识、能力、素质进行细分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专业核心能力培养路线图,并构建以“基本能力+专业能力+拓展能力”为核心的递进式能力培养体系,以期能真正达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为实现基本能力培养构建课程群,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教育、大学体育、大学计算机基础、专业导论、大学语文、应用文写作、大学英语、大学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二课堂课外拓展教育。为实现专业能力培养构建课程群,包括计算机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面向对象高级编程、离散结构、数据结构、算法分析与设计、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网络规划与配置、网络操作系统应用、金融信息安全技术、金融市场与机构、会计学、银行业务综合实训、网络数据库应用、企业级项目开发、C/S项目实训、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移动应用综合实训、B/S项目实训、软件工程、项目综合实训。为实现专业拓展能力培养构建课程群,包括金融业务软件设计、云计算与应用、移动金融应用开发、网络操作系统应用、金融软件测试。人才培养过程构建了课内实验、实践课、专业实训课的实践课程体系,并结合校外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以及社会实践、社会服务和学科竞赛的形式,形成课上课下、课内课外、校内校外三大实训平台为支撑的实践教学体系。

2.3开展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相适应的教学方式与方法改革

按照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定位,依托行业优势,紧密围绕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积极探索与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内容、方法与手段。(1)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始终秉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的第一主角,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学过程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形式,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学习意识的培养,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运用“任务驱动、结果导向”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在教学过程中,一改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研讨法、启发式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学方法引入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主动探索未知的内在动力,针对不同教学环境,灵活应用这几种方法,达到互相取长补短的目的。(3)依托金融特色案例,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教学软硬件资源,以验证型、综合型和设计型金融教学案例为依托,以“带+练”的方式带领学生分析案例、练习案例,培养学生“认真听、仔细看、积极练、勤思考”的学习方式。将所涉及的知识点分散到多个验证型案例中,并在综合型案例中体现整门课程知识点的综合应用,最后在设计型案例中引导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点的同时自学并扩充前沿技术。在整个教学实施过程中引导学生边听边看边练边思,既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4)以贴近学生生活的金融案例应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在教学案例的设计过程中,注重以贴近学生生活的金融案例为切入点,使用学生感兴趣的支付宝、微信红包、P2P网贷平台、学生众筹、滴滴打车、美团等特色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由被动式学习转向主动式学习。(5)以“校企合作”为平台,实现学生与企业、行业零对接。依托学校金融特色,充分挖掘行业资源,发挥行业优势,为学生打造实战平台。聘请行业专家为专业指导教师,并参与授课、开展讲座、指导学生参赛以及指导毕业设计等人才培养过程,此外,还安排学生到相应的行业、企业参加校外专业综合实训和专业实习,实现与行业、企业对接。(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将课程资源全部放到网络教学平台,学生通过学生账号登录后,能够查看课程的大纲、计划、授课说明书、课件、视频及教学案例外,还可以查看教师布置的实验,并能够按要求提交实验报告和实验结果,查看教师的评定成绩及反馈。教师可以通过登录网络教学平台,完成课程的大纲、计划、授课说明书、课件、视频及教学案例的基本资源的上传,同时可以完成对学生的实验下发、实验报告收集以及实验成绩评定的功能,此外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在线答疑。(7)积极推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任课教师将学习资料提前上传到网络教学平台,并为学生布置课前学习任务,教学过程以小组协作的形式,采用学生课前学习,课上学生讲,或老师提问题学生讨论,或学生问问题教师解答,或设置游戏环节及对抗赛等多种形式开展,课下学生复习、交流、总结,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8)课程考核加强学生过程评价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评价标准。同时,对于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通过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设计开发具有一定实用性项目,最终以提交设计作品和设计报告并参加答辩的形式完成考核。这种考核形式既锻炼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又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档撰写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4构建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相适应的素质拓展体系

专业核心能力不是狭窄的“技术能力”,与专业核心能力相适应的良好的综合素质也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素质拓展的内涵不仅包括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技术创新的专业素养的拓展,还应包括社会综合能力的扩充训练以及身心品质的全面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过程素质拓展体系将第一课堂和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素养。比如课程设计大赛、宿舍文化微视频大赛、指法大赛以及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挑战杯大赛等;组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全面素质。此外,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的研究或者横向课题研发,并对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给予相应的学分认定,提升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2.5构建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相适应的质量保障体系

应用型人才培养离不开掌握了本专业核心能力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因此,通过选派教师在企业一线挂职、鼓励教师考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等不同形式,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将对老师们教学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也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学生通过到企业实习、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能够将课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使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真正落地,在实践中得到检验。

3结语

财经类应用型本科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方式突出“IT+金融”的培养特色,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线下与线上相补充,校内与校外相对接的形式开展,提升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后序将继续研究如何有效的利用校外实践基地进一步开展深入合作。

作者:曹莹 郑艳娟 苗志刚 何志强 齐晓娜 单位:河北金融学院信息管理与工程系

大学计算机毕业论文:大学计算机基础自主学习探讨

摘要:随着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普及,迫切需要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进行课程改革,探索一种适合应用型本科教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实施方案尤为重要。我们采用了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并为学生构建多维度的教学学习平台的新方案。初步实践表明了方案在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以及机房利用率有着非常好的效果。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基础;自主学习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面向全院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课程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知识和一些常用办公自动化软件的操作技能。从2014级开始,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计算机基础技能实训》全面取代原有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新课程1个学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辅导答疑方式完成。该方案在2014级新生中开始实施,已初步取得一些经验。

1改革的出发点

原有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内容主要由理论知识和实践两部分组成,理论知识主要包括: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方法(含进制转换)、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数字媒体与应用、信息系统与数据库等多方面的知识,知识的覆盖面广。学生通过本部分的学习对计算机信息处理的相关技术的基础有一个粗线条的全景式的了解,对该部分的要求是学生可以知其然而不必知其所以然。实践部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以及Word、Excel、PowerPoint、IE浏览器等常用软件的使用[1]。理论知识涵盖范围广,但知识浅,教师在课堂上较难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在国内的大部分地区,计算机的教育已从中、小学开始实施,无论是理论还是操作学生都有一定的基础,削减《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时、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已势在必行。

2改革的基本思路

虽然进入大学的新生大多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基础,但由于中学教育长期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信息基础课程在中小学教育中并未得到学生的重视,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而且,由于新技术和软件新版本的出现,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需要一定的引导。为此,我们希望为学生自主学习该课程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他们提供引导和帮助,我们设计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1)为课程设计一个网络学习平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是现代年轻人必备的一种技能。我们将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设计一个专用的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创设一种类似真实的环境,促进学生在其中进行积极的探索,进行知识的主动学习。学生可在线查看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课件,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平台还将以图文及视频的方式向学生介绍计算机的发展简史以及计算机的最新发展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及时检查自己的学习成果,平台将提供课程相关的自测题,学生可在线测试并及时获知成绩;同时平台将为学生提供计算机基本操作的相关视频,学生可以边学习边练习;学生可以凭借电子邮件和论坛与他人进行沟通,探讨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2)为学生自主学习编写一个引导性的教材教材将从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出发,以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为重点,主要介绍windows7、office2010系列软件的操作及应用。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我们将打破了从基础、原理到各项内容的常规教学体系,突出操作能力训练,以各部分的知识点为基本划分,设计若干实验内容,采用任务驱动的模式,结合较详细的图解,引导学生在完成实验任务的过程中,掌握基本操作。同时在每一个知识点适当添加讲解,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达到以点带面的学习效果。在实验内容的设计上将分为基础型和综合型两种,学生通过基础实验,在向导的引导下熟悉基本操作;综合型实验只提供样张为学生设定操作目标,由学生自主完成,从而进一步巩固学习效果。3)开放实验室,并为学生提供答疑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省级重点计算机基础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免费上机机时,同时安排教师进行答疑辅导。4)采用无纸化的上机考试利用现有的考试软件,组织实施无纸化的上机考试。考试内容同时包括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际的上机操作,并侧重操作。为鼓励学生认真学习,每年拟组织2次考试,期中和期末各一次,取高分为最终成绩。

3方案实施

2014年9月,我们对2014级的新生初步实施了此套方案。学院专门安排了3个固定机房(约200台机器)给学生自主学习;同时,每个新生分配了24个免费机时,学生可在本学期内自行分配该机时使用时间。为了引导学生,每日安排2名专职教师在固定机房值班,随时为学生答疑解惑。在机房开放的前几周,来机房学习的人数很少,为了督促学生认真学习,我们在期中(第11周)安排了第一次考试,第一次参考人数是5650人,考试均分是53.6分,及格率是40%(成绩分布如图1所示)。第一次考试成绩公布后,学生的学习状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来学习和参加答疑的同学明显增加了,为满足同学的需要,学院又临时增加了开放的机房数。期末(第17周)我们组织了第二次考试,学生根据自己的第一次考试成绩选择报名或不报名。第一次参考人数是4306人,考试均分是67.8分,及格率是72.1%(成绩分布如图2所示)。取两次成绩的最高值作为学生的最终成绩。

4小结

通过这一轮的实践,我们感受最深的是:让学生自主学学计算机基础,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机房资源的利用率。改革前,无论学生基础如何,都要求学生同步参加学习,课堂上认真听讲的同学不多,机房上机时,一个班级会有过半的同学在玩游戏,使想认真学习的同学也无法安心学习,同时老师要花很多的精力来维持课堂秩序。在自主学习的机房,我们欣喜地看到,所有同学都在认真练习,几乎没有一个同学在玩游戏。我们也发现一些不足:目前的试题结构中,理论题偏少(只占15%),这样势必会影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为后继的程序设计课程留下知识的空白点,增加后续课程的学习难度。我们将进一步丰富网站内容、改进教材,为学生构建一个立体的、多维度的学习平台。同时改进考核知识的比例,增加理论知识的比例,使学生真正夯实基础,为后继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

作者:李铭 屠立忠 池学敏 李艳 许俊 单位:南京工程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

大学计算机毕业论文:大学计算机应用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应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也逐渐深入。其不仅能够通过实践教学的方法,让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地揭露。而且还能对教学的环节进行辩证的分析,从而达到大学计算机基础应用的目的。该文主要针对大学计算机应用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案例设计方法。

关键词:大学计算机;应用课程;案例教学;应用

案例教学法最先在哈弗大学被运用,然后逐渐被引用到国内,并且实践于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其具有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的特点。在诸多领域都有十分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计算机课程教学方面,其独到的教学方法以及案例分析,让计算机的课程教学更加形象贴切,通俗易懂。对整个课程都有不可忽略的作用。

1计算机课程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概况

1.1案例教学应用的作用

案例教学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升计算机教学的效率。其不仅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且还让学生养成了自主案例分析的意识。这对于大学生计算机应用课程具有不可忽略的作用,因为在案例教学应用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有效地联系自己的实际的情况,对课程进行细节性的把握,然后分析自己计算机课程中的不足,从而取长补短。其二,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案例教学的方法能够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有效增强,尤其是在编写程序C语言等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其课程内容本来就十分枯燥。而案例教学法却能够较好的打破这一传统的因素,其生动的案例分析,再加上以行动为导向的诱导,必然能够让大学生对基础课程的理解更加深刻,而案例教学法则起到了很大的引导作用。

1.2案例教学应用的特点

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首先,在进行案例教学分析时,其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例如:学生在进行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的时候,计算机教师可以采用相关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指导,尤其是在一些程序编写中,以前别的学生所常犯的错误,教师可以进行重点的案例模拟,这样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也会进行重点关注,让学生在基础课程中的学习中对于学习内容能够进行具体的把握,在上机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以前的案例进行具体的操作体验,例如:在OFFICE的上机学习中,对于EXCEL的案例教学中,学生对于很多符号以及功能都不太熟悉,这个时候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快速地掌握计算机的基础课程。尤其是在案例教学的模拟方面,教师可以采用远程控制,对学生的计算机界面进行有效地控制。通过以往教学案例,让学生对计算机的知识进行学习和解析。从而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1.3案例教学的内容

案例教学主要是让学生根据以往的案例分析,然后结合自己学习的状况进行相应的学习方法的改变以及创新。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计算机教师的案例教学内容通常为以往教学中所出现的教学问题以及教学的对策,这些对于学生而言都是宝贵的教学经验。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吸收和借鉴更多的案例方法,从而在学习中不断地完善自我和突破自我。而对于很多学生而言,案例只是起到了一个引导以及借鉴的作用。但是案例教学中,其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例如:在进行CAD等大型软件的学习时,案例教学要求学生从细节出发,对案例进行反复的学习以及参考,并且在对案例进行解析以及参考时,本就是一个学习过程。案例教学法还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由此可见,案例教学的内容十分丰富,其让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2计算机课程中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

案例教学法虽然满足了学生情景式的学习,但是也存在不少弊端。案例教学法毕竟是从感性到理性。就是说案例教学法是从实际例子入手,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和自身所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在与基础课程相融合的过程中,其依然暴露出一些问题。

2.1教学时间较长

在进行案例教学法时,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准备。而且后期针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和讨论也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可能对于课程来说进展会比较慢,一学期的教学任务可能会无法完成。在案例教学中,其要求的课时较多,不然很难起到融会贯通的效果,而且部分案例存在冗杂的问题,这就更加浪费了课堂的宝贵时间,让其无法与基础课程进行较好的融合。

2.2对教师素质要求极高

案例教学法在课堂上的灵活度较高,在学生进行讨论遇到分歧时需要老师能够给出有力的答案。所以老师必须具备本专业较高的学术水准。而且由于是案例分析,课堂上不可控因素增加,很容易失控。如果老师不具备较强的课堂控制力,那么很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案例教学法也就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3对学生自身专业素质要求高

对学生实施这一教学法时,学生自身也需要具备一些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最好就是那种有一定专业知识积累的高年级学生。这样在老师进行这一教学法时学生才能明白并且配合好老师进行案例分析。缺乏知识积累,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学生无话可说,没有东西表达自己观点。很容易导致案例教学法的失败。案例设计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水平。学生自身的水平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如何使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是一个问题。教师在设计案例时,当然案例主题还是需要适应教学目的的。但是在学生接受能力这一方面,教师设计的案例就应当具备层次感。针对不同学生的水平分别设置不同的任务。举一个例子,任务设置可以分为基本任务和高级任务。基础任务就交给一些水平一般的学生,至于高级任务就由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完成。不同的学生完成不同的任务,不仅可以使绝大多数学生达到基本要求,还能使学生在任务中都学到东西,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2.4案例比较乏陈无味

现在很多老师在使用这一教学法的时候使用的案例大多是教材上的。学生新鲜感不够,缺乏较强的兴趣。所以教师在使用案例教学法的时候,除了准备的案例符合所学习的主题外,最好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度。毕竟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必须让学生身历其境的感受这一过程。这样一来,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自身专业素养。与此同时,案例跟不上时展的步伐。现在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软件硬件的不断更新。对案例教学法的要求也在不断加深。在进行案例教学法的时候要注意案例的时代性。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案例库,及时满足学生的求欲望。在教学时最好能够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3浅谈大学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的应用

大学计算机基础案例教学法设计。在大学中,计算机的基本掌握是每一个大学生必备的职能。毕竟在科技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后的工作中,计算机更是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所以哪怕是一些看起来和计算机风马牛不相及的工作也应该掌握计算机一些基本的知识。在大学中,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制作软件是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实践性很强的章节。很多学生对于计算机的了解其实并不多,最多就会玩玩游戏。帮助学生快速上手是现在学校里尤为重视的一个问题,将案例教学法融入这些章节中,充分发挥案例教学法的特点、优点。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计算机这些概念性比较强的知识,就是解决方法之一。下面就以Word,Excel,PowerPoint的知识点为例,结合案例教学法,展示案例教学的魅力所在。

3.1Word案例:毕业论文

Word文字处理软件适合于制作于各种文档,可以让用户轻松的处理文字、数据、图形等对象。一般情况下,大学生都需要撰写自己的毕业论文,所以对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熟练掌握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以毕业论文为案例来进行教学能够充分引起学生的兴趣和重视,对其知识点的掌握度也会提高。最重要的学生可以学以致用,这样对学生本人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都具有现实意义。还有就是学生以后出去工作还是需要接触论文、简历、公文、信函、传真、报刊、书刊等一些Word文档,所以针对这一块的学习学生的重视和掌握度非常重要。下面就详细介绍案例教学法是怎么应用于实际教学。首先要给学生传阅已毕业学生的纸质版毕业论文,给学生一种直观的认识。然后按照学校的具体规定,引导学生如何按照规定写出符合规定的论文。例如如果按照这些规定,论文需要到达什么效果、完成论文需要进行哪些操作、完成这些操作又有什么知识点需要掌握。这些是课堂上学生需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为正式上机课打好理论基础。在上机课中,首先在给学生做一些典型的示例后,让学生自主的在上机课中按照理论课中的要求完成任务。最后根据学生提交的作业进行点评,对涉及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这些大概就是案例教学在Word中的应用,其实通过案例教学为学生创立情景式的学习中,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我能动性完成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轻松而且让学生比较容易掌握知识点。

3.2Excel案例:学生成绩统计

Excel可以进行各种数据的处理、统计分析和辅助决策。是现代比较经常使用的软件之一,在大学中学生接触最多的应该就是考试成绩了,其实它广泛应用于金融、财政等众多领域。很多学生在学习和工作的时候都被要求熟练掌握这一软件,所以对于Excel的学习也是大学生的重中之重。毕竟在进行任何工作的时候都需要进行评估和归纳,Excel的作用不可小觑。那么Excel在实际操作的步骤有什么,该如何应用其实都是现在一些学生或者说走上工作岗位的人的一些问题。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完整的学习过这个软件。现在这一技术就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例来介绍案例教学在Excel软件中的应用。帮助大家理解一下Excel的该如何学习。在进行Excel软件学习时,首先给学生一份原始成绩然后为学生提供做出的结果,让学生可以直观的感受自己需要完成的任务和任务完成后需要达到的效果。慢慢一道学生完成这些需要进行那些操作,都有那些步骤。因为有些步骤比较难理解,所以在课堂上一定要着重讲解这些步骤,以便学生在上机课的时候不会出现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情况。在上机课的时候,要首先把步骤讲解一遍,完整的给学生演示一遍操作流程,最后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在把学生的作业收上来后,进行评估,对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对于学生出错的点要及时进行纠错。

3.3PowerPoint案例:毕业答辩

PowerPoint简称PPT,它是一种比较直观有力表达自己观点以及演示成果、传达信息的演示文稿制作软件。它的容纳性比较好,利用PPT可以制作和文本、表格、图片、视频、音频、组织结构图、图标等为一体的演示文稿。在现在的工作和学习中,PPT扮演着重要角色,学生接触它比较多的应该就是毕业答辩和主题演讲还有就是老师的讲课课件。走入工作中后一般要求在进行自己的工作计划展示和一些公开场合的展示会是都会运用到PPT。所以对PPT的掌握也是必不可少的。下面就以教学案例法来展示PPT的学习过程。以毕业答辩为例,一般情况下的毕业答辩都会被要求做一个十分钟左右的PPT,那在学生学习制作PPT的时候,可以先为学生展示一些比较优秀的毕业生PPT。然后就实例告诉学生如何选择模板,设置配色方案,动画设置,切换设置。为了让PPT看起来更加生动有趣可以插入音频和视频,告诉学生详细的方法如何制作比较完美的PPT。最后在上机课的时候,让学生自己时间操作,在把学生的PPT作业收上来之后,详细点评每一位学生的作业,及时告示他们作业中的不足之处。方便改进。这些就是教学案例在PPT中的应用,其实就是在学生学习这门软件的时候给学生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例子,一个模板,让他们有学习的对象,然后告诉他们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方便学生切实可行的操作这门技术,这其实就是教学案例法的核心所在。

4结语

大学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十分关键,其不仅能够让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掌握更加牢靠,而且还能让学生对课程的理解更加深刻。在进行案例分析法的应用时,应当对当前案例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且要看到其应用过程中的问题所在。对各种案例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全面提升案例分析法在计算机课程中的应用效率。

作者:赵松 段晓允 单位: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

大学计算机毕业论文:大学计算机基础自主学习体系研究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和利用计算机这个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其成为更具竞争力的人才,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近年来,由于大学入学新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再加上计算机课时特别是实验课时被逐步缩减,给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我校从2008年起,开发了一系列的"计算机基础自主学习平台",采用教师课堂授课和学生课后利用该平台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但通过对几年下来的教学质量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自主学习平台虽然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满足了学生课后巩固学习效果的要求,但由于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自主学习平台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并没有完全达到我们预期的效果。从另一方面来看,自主学习平台仅仅成为学生课后学习的工具,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完善教学内容等方面却没有起到相应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引入了"形成性评价"这一思想,构建了一个以形成性评价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自主学习体系,并对该学习过程中产生的大数据进行多维度的分析,从中发掘可以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数据,并对相关群体进行干预,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一、形成性评价思想

“形成性评价”这个概念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就由美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斯克里文在其《评价方法论》中提出了。形成性评价(formativeevaluation)i是通过诊断教育方案或计划、教育过程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为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提供反馈信息,以提高实践中正在进行的教育活动质量的评价。在学生课后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利用“过程控制”理论,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监控和分析,阶段性的形成对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将结果反馈给教学组织部门、授课教师和参与学习的学生,为下一步的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提供决策支持。

二、以形成性评价为核心的自主学习体系的建立

围绕形成性评价为中心,建立一套全方位、立体化的网络自主教学平台,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整个体系的建设由教学资源组织、训练方案设置、自主学习平台建设和决策支持系统等方面组成。

(一)教学资源组织

教师需要对课程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归纳,形成以知识点为中心的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的组织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这就要求授课的教师认真的准备,并按一定的要求保证资源的质和量。对于同一知识点,需要保证有多个可训练的资源。

(二)训练计划制定

以教学内容为中心,形成教师课堂讲述、课后学生自主学习与自测和阶段性考核为方案的立体化教学模式。通过集体备课,细化计划的方案,分步骤进行相应模块的实施:1)依据教学进度划分教学单元,以教学单元为中心,开展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学生通过对教师精心组织的教学资源的学习,可以巩固课堂学习的效果,同时通过自我知识发现来拓展学习的内容。2)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学生自我测试,了解自身当前知识掌握情况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布置的单元内容或者自主的选择已学习过的内容(以知识点为中心),进行自我测试。测试完毕后,自主学习平台系统会给出本次测试的正确率和能力排名。通过对这些数据结果的认识,学生可以清楚的了解自己当前的学习效果情况。由于是自我测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再次进行测试。通过对多次的自我测试过程以及每次测试后的反馈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学生会不断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相应的学习效果必然得到提升。3)通过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考核,掌控教学计划实施情况通过阶段性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自测来反映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教师也可以获取这方面的信息。但是,自我测试的进行是完全自主的,不能够很好的反映学生真实的学习效果,因此,为了更好的掌控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应定期进行阶段性的考核。教师在组织考核资源时,应选择代表知识点的典型例题对学生进行统一测试,以获得学生真实的学习状况。阶段性的考核的频度不需要太高,一般每学期2次左右即可。

(三)过程控制参数的形成和干预措施

通过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自我测试和阶段性考核中形成的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数据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可以形成以下一些过程控制参数,并分别给予相应的干预措施:1)学生学习态度分析通过对教师布置的单元练习任务的完成情况的分析,可以统计出未完成该项任务或者是根本没有参加学习的学生信息。对于这部分的学生,我们可以认为他们是在学习态度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可以根据统计出来的名单,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干预。2)学生学习能力分析对于整体错误率较高和自测与阶段性考核排名靠后(可以通过设定的阈值由系统自动筛选)的学生,我们认为应该是学习的能力方面有一定的问题。对于这些已完成训练任务,但是完成质量较差的学生,我们提供了“预约答疑”的方式,给予他们能和教师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惑。3)教学内容分析通过对各知识点掌握情况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有些知识点的整体掌握情况较差。这样的数据就反映出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某些知识点的讲述出现了一定的问题。通过动态的对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分析,教师能够不断的修正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效果。4)整体性差异分析在教学计划实施的过程中,可以对每个教师的教学对象做整体性知识掌握情况分析,对比教师之间的教学效果。分析与平均值有显著差异的教师,对其教学过程进行评估,分析其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三、结果和讨论

在该教学体系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认为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认识:

(一)身份转换

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教学组织者,不再是以往单纯的“教师讲什么,学生学什么”的状态。教师精心的组织教学资源,以自主学习平台为纽带,建立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基于系统给出的教学过程控制数据的分析,对产生的问题做出及时的响应。另一方面,学生从传统的知识被动接受者转变为知识发现者。学习过程中详尽的成绩数据和排名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主动的进行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层次。

(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系统平台提供的自我评价数据,正确的认识自己的知识掌握情况,以便调整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三)可控的教学过程

在大数据分析的支撑下,依据详细的指标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都可以及时的得到响应;

(四)高效的教学效率

以数据为中心,形成了学生、教师、教务和学工为一体的教学框架,多部门协同工作,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四、结论

建立以形成性评价为核心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自主学习体系,通过对收集到的教学信息化的大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及时的获知教学过程中反馈的信息,为后续的教学活动提供决策支持。学校很多学科都建立了自主学习平台,希望我们的做法,给其他学科提供一些借鉴。

作者:华东 罗建平 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大学计算机毕业论文:大学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学改革研究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按功能进行分类,计算机软件技术又可以分为7类,第零级是硬联逻辑级,第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和六级分别是微程序级、传统机器级、操作系统级、汇编语言级、高级语言级以及应用语言级。本文章主要对第一级也就是微程序级进行分析,探讨出提高大学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学质量和效率,为社会建设培养出专业计算机软件技术人才,使计算机行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一、第一层次大学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一)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落后

现阶段第一层次大学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学的内容过于单一,教学方法缺乏科学性,这就导致很多学生不愿意上计算机专业课或者对计算机专业课没有浓厚的兴趣,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方法比较陈旧,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主要包括:理论知识的重点讲解和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等,学生可能会对这些教学内容产生厌倦的情绪,不利于培养他们对第一层次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课的兴趣和意识,不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无法发挥出第一层次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学在大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二)缺乏教学环境和教学设施

现阶段我国很多大学都不具备适合学生进行第一层次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教学环境,较大程度阻碍了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活动的内容受到限制,没有办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设施准备;持此之外,计算机软件技术质量都不能满足教学要求,学生学习计算机软件技术的专业知识主要来源于教材书本,教学书本过于重视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的限制了学生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会使学生丧失兴趣,从而对提高大学计算机技术软件教学质量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作用。

二、提高第一层次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对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学的认识,转变思想

在新课程将改革教学模式下,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思想,加强校领导对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学的重视度,使他们能够听取计算机教师的发展意见,解决教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高教师的地位,增强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热情,使老师能够把重心都放在教学上,最大限度的挖掘教师潜力。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自己的教学态度,认真上每一节计算机软件技术课,传递给学生正确的计算机知识,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兴趣,最终实现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学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创新的学习方式,采取一些科学、合理的方法对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好处进行宣传,使学生极其家长都能深刻理解到计算机软件技术学习的重要性。将兴趣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完成新课程改革教学模式下的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学要求。

(二)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单一、枯燥是现阶段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学的突出问题,新课程改革实现了教材内容的改革,在这种条件下,课堂教学也要适当补充教学内容,丰富内容,在课堂中安排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项目,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丰富教学内容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和兴趣,也要根据不同地域的特点和传统,只有这样,才能使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学内容更加富有特色,从而实现计算机软件技术课堂教学的目标,使学生在寓教于乐的课堂教学中体会到课堂教学的乐趣。课堂教学中也应该适当增添一些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也可以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使学生在轻松自由的氛围中进行计算机软件技术学习,可以有效的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三)优化计算机软件技术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学,应该结合现有技术和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计算机软件技术,对实践操作的计算机软件进行不断升级,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紧跟软件技术的发展潮流,并增强学生自行研究计算机软件技术的积极性和热情,将这种学习态度应用于实际学习中,可以有效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除此之外,学校应该定期组织计算机软件部门的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派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师在其他学校进行学习,学习其他教师优秀的教学经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三、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计算机软件技术的重要性,不断优化和创新计算机软件技术,可以使国家处于国际竞争的有利地位,尤其是现在或未来的世界竞争,竞争主题已经变成知识的竞争,计算机软件技术作为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信息网络平台可以实时查询资料,真正扮演好信息交换媒介的角色,为改革大学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学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但是,现阶段第一层次大学计算机软件技术教学中的问题开始凸显出来,这些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作者:喻文烨 陈振宇 单位:南昌工学院

大学计算机毕业论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探讨

1教学方法简单

当前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仍然停留在理论教学、实验教学是模式上,尽管使用了多媒体教学课件,但教学效果不够明显。没有采取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改革模式,不能满足实现讨论式、案例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的目标。

2教学改革

2.1课程总体目标

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充分考虑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别性,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学时、学分依据理工、经管、文法、艺术、师范等类别进行了区分设置。坚持从“工具论”上升到“方法论”,从单纯的“实用技能”转变为“思维训练”与“能力训练”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理念,以“互联网+”为切入点,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培养学生计算机思维能力、互联网思维能力和解决专业问题能力。

2.2构建课程体系

由于“互联网+”代表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行动的推进,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将要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大学一年级的第一个学期所有的专业共同开设《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大学一年级的第二个学期依据专业的不同开设不同的课程。理工类开设《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财经管理类专业和文法类专业开设《数据库应用技术》课程、艺术类和师范类开设《多媒体技术应用》课程。根据专业的目标,后继将要开设1—3门相关的计算机课程。师范类专业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数学专业开设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及有关算法的课程、自动化专业开设有关嵌入式系统开发的课程、制造类专业开设有关物联网技术方面的课程、财经管理类开设有关电子商务网站的课程。通过针对不同专业开设不同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培养学生具有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的应用能力。

2.3教学内容改革

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中,理工类专业课程内容侧重信息检索技术,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跟踪学科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和获取信息的能力。经管类专业课程内容侧重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培养学生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文法类课程内容侧重Internet基础与应用,培养学生有效利用网络进行信息的能力;艺术类课程内容侧重多媒体技术,培养音频、视频信息的采集和处理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增加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技术等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具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专业实际问题的理念和思维方式。开设的第二门课程应依据专业类设置不同的课程,为了更好地为专业服务,尤其与现代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有关的专业,探索与互联网+的实际应用问题,通过算法实现和设计满足专业需求的教学案例,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求解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能力。

2.4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案例来组织课程讲授知识点,以应用为主线加强能力训练和思维训练,坚持理论够用和注重算法实现的原则;采取案例驱动教学方法,在实验室进行互动教学,边讲边练,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巩固学习效果。课堂教学通过精彩教学案例带动知识点,讲、学、练相结合,实现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活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物联网等有关最新技术发展融入课堂教学,使学生了解计算机最新应用技术,开阔了视野;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精讲”。针对专业不同开设的实验项目,如In-ternet实验、高级排版实验、PPT多媒体作品实验、电子表格实验、多媒体应用实验、迭代递归算法实验、二分查找实验、计算积分算法实验、数据库应用实验等项目。通过实验项目完成相应的案例,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采取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改革方式,探索“互联网+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模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3结束语

本文总结目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思路和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的思想应用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教学中,必能将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所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专业进行紧密结合,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当前经济的需求。在未来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我们仍然需要对教学改革不断进行创新、探索和研究。

作者:王振福 郑志秀 单位:大庆师范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大学计算机毕业论文:大学计算机网络教学初探

一、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

社会对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育教学就要跟进,开展创新教育,转变教育教学的目标。新时期的大学计算机网络教育教学目标要由传统的教给学生计算机网络知识转变为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也就是说要把教育教学的目标由知识目标过渡为能力目标。这就需要教师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不能再像传统教学中那样只是注重教师的教而忽略学生的学,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强制性的措施强迫学生进行死记硬背,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这样只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不佳,学习失去动力,在课堂学习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所处的这种被动的学习状态不仅不利于学生的知识学习,更不利于学生的能力成长。为了更好地实现学生能力成长,我们必须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开展创新教育,把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应用于大学计算机网络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兴趣。在大学阶段,由于学生对计算机网络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老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学生毕竟是处在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础阶段,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掌握还不是很牢固,在运用计算机网络知识的时候,许多学生对计算机网络还有一定的畏惧情绪,在进行计算机网络学习和创建时还有一定的心理障碍,这个时候老师应当对学生多一些鼓励和引导,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心。我们还要研究教育教学方式方法,把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和大学计算机网络教学实际和教学目标结合起来,把教学目标调整为培养学生的能力上来。

二、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探究创新能力

传统的大学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注重知识的学习,忽视学生的学习感受和缺乏对学生展开能力的培养。在创新教育的要求下,教师的教学要进行调整,教学内容不要局限于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内,而应当根据情况适当做出调整,拓展学生的知识和视野。创新教育下,对于教学内容的创新,我们应当根据计算机网络教学大纲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文化背景知识计算机网络知识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网络知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受计算机网络的文化背景。我们要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网络背后的文化背景,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了解,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使用习惯。为此教师可以把中西计算机网络文化的背景差异进行对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计算机网络教学中,我们应当注重加强学生对计算机网络文化背景知识的学习,这样不仅有利于增进学生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更能够在进行学习时培养兴趣和积极性。2、鼓励学生搜集资料,扩展知识面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计算机网络教学不能只是局限于课本上的知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搜集资料,扩展知识面。教师在讲到一些专业术语时,可以通过实例讲解,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加深专业术语的了解,进一步扩展知识面和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坚持,就能够有效的培养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探究创新能力。

三、高效开展计算机网络创新教学

在传统的大学计算机网络教学方法中,老师一般采用灌输的方式,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课程所提倡的创新教育下,老师应当对教学方法做出调整,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当改变那种老师主讲模式,把课堂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交流互动。在学生遇到生僻术语时知道主动的查找资料,自己理解,自己寻找答案。最后,老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点评。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激励策略的积极作用,鼓励学生的学习表现,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质疑的精神。总而言之,大学计算机网络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我们教师自己要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创造性的教学打破传统教学的束缚,转变教育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作者:宋鹏 单位: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信息技术中心

大学计算机毕业论文:大学计算机教学过程反思

一、当前大学计算机教学过程的状况

大学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最根本目标,就是希望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并且注重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操作能力的培养。大学计算机教学的主要内容有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学生能够熟练的使用计算机,并且能够对一些相关的软件熟练的掌握并使用等。大学计算机教学相对来说难度不高,但是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比较强,需要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技能操作。当前我国大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主要可以从以下几点体现出来: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然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将计算机教学的主要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且加以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目前,我国大学计算机教学的硬件设施已经比较齐全,能够满足教学的需求,以及学生的发展需要。可是当前大学计算机教学仍然有着很多问题。老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将知识进行灵活的调整,计算机教学内容相对比较老旧,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没有足够吸引学生的地方。因此,当前大学计算机教学应该不断的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使其更加的灵活生动,具有趣味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就是当前很多大学在评价教学好坏和学生成绩的时候,过于看重分数,这样的评价方法并不全面。严重的制约了学生的发展和计算机教学的改革。

二、大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由上文可知,目前大学计算机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首先,大学计算机教学缺乏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计算机教学应该建立在基础知识上进行实际的操作,这样一来才能够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由于老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造成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十分不理想。很多大学生对于课本知识已经全面掌握了,可是到了实际应用的时候会遇到很多的问题。针对这种问题,学校应该计算机实践教学课程,创造学生进行实践的条件。其次,学校并不注重对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讲解,而且电脑的老旧,不能满足当前教学的需要。由于电脑不断的普及,很多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电脑,这就使得学校错误的认为,每个学生对电脑的基本知识都了解,而且并不重视更新学校机房的电脑。而且严重的压缩计算机教学的课时。针对这一问题,学校应该重视对学生灌输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培养。同时要对计算机进行及时的更新换代。最后,学校计算机教学内容十分的落后,教学方法少。计算机技术的发展速度十分快,每天计算机都会进行更新、改进。但是在大学计算及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教学内容十分的落后,而且伴随这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老师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讲解计算机知识,造成了一种“填鸭式”教学的模式,使得学生对其失去了兴趣。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老师能够实时的掌握计算机技术的变化,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学。与此同时,学校还要加强对教师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水平。

三、针对当前大学计算机教学问题进行反思

根据以上提出的有关大学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首先,要根据实际社会需要,以及当前的发展需求,计算机的实际应用水平进行教学内容的及时更新和改革,不被落下,大学计算机教学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为计算机发展速度十分快,可谓是瞬息万变,在进行大学计算机教学的时候要注意根据实际变化,及计算机使用范围及相关内容对课程进行改革;其次,注重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自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再次,明确教学的主体,学生是教师开展教学内容的主要对象,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身上,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然后,开展多样的教学活动,建立灵活的评价方法和体系,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最后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培养学生的积极性。

四、结论

大学计算机教学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的教学课程,开展这项课程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帮助学生掌握计算机技术,和操作方法,为以后的学习、工作等提供便利的条件。大学计算机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课程,努力提高大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促进大学生更好的就业。大学计算机教学一定要进行全面的规划,改革。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对大学计算机教学内容以及课程进行及时的更新,不断的转换教学方法,真正的促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

作者:焦宇 单位: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计算机毕业论文: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现状与改革剖析

相较于飞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更新始终处于较慢的水平。例如沈阳农业大学2013年才开始讲解Windows7操作系统,之前一直都在讲授WindowsXP系统。2013年的教学内容更新,距离WindowsXP系统的12年,距离Windows7的也有3年多的时间,这就会造成教学内容和计算机发展进程的脱节,学生学习的知识过于陈旧以致应用不到实际生活当中。

1和社会市场的要求不一致

随着计算机在企业中日常办公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进行无纸化办公,极大地提高的办公效率。所以企业对于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逐步的在提高,例如Office套件、Visio、ERP类软件等都是极为常用办公软件,但就目前高校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设置来看,只有非常小的一部分大学的授课内容涉及到了Office套件及其他较为实用的软件操作。

2改革提议

2.1扩展教学内容、课程内容,更贴近社会需求

计算机基础教学不止应该仅着眼于基本的计算机系统操作,更应该扩展到对于目前社会广泛使用的应用软件领域,如Office,Photoshop和Premiere等软件。这样可以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将专业软件应用到以后的生活中去,这样才实现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真正价值。

2.2扩展课时量

目前各大学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都在32到40学时之间,普遍课时较少,难以满足相对庞大的教学内容。因为计算机基础课包含的计算机知识较为分散,涉及到了不同的计算机软件的教学,所以在短时间内很难让完整细致的教授给学生。建议增加课时量,分学期进行教学,并设置不同延伸领域的选修课供学生兴趣学习。

2.3加快更新教学内容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一定要紧跟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缩短教材的更新周期,及时的淘汰陈旧的内容,增加最新实用的知识。使所讲授的知识能够真正让学生应用到日常对于计算机的操作当中。

3结束语

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是整体提高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延伸内容到专业软件领域,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的讲授与指导。

作者:武越 单位:沈阳农业大学

大学计算机毕业论文:网络资源与大学计算机教学论文

1有利于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随着Internet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包罗万象的网络资源丰富了人们的知识眼界、扩展着人们的思路。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比如:在学习网站课程的章节中,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获得设计师们高超、成熟的网页制作技术,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快速的掌握网页涉及的技能和方法,能够提高自身对知识的学习和其他计算机技能的提升。

2网络资源在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利用网络资源丰富课程学习形式

首先,远程教学。远程教学作为当前现代化教学的一个方面,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网络资源,可以在高校计算教学中开展远程教学,利用多媒体手段进行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远程教学模式,提升教学质量和效率;其次,合作教学。通过合作教学能够提升教学效率,进而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习。通过网络资源,如QQ群、微信群、微博等形式,加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线上互动,针对一些疑难问题可以一起讨论,沟通合作,互通有无;再次,自主学习。网络教学资源的引入,为大学生的自主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对于课堂一些不理解的内容,学生可以课下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强化自身的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在PS课程中,学生可以登陆一些PS论坛,学习一些PS高手的技术和手法,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2.2利用网络资源提供丰富教学资源

首先,为任课教师提供辅助教学资源。大学计算机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要求,利用网络资源搜索、下载课程教学相关的资料,并通过一些备课工具如PPT工具对网络资源进行运用,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其次,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教程。大学生在计算机学习中,通过网络资源获取一定的学习资源,然后根据课程相关内容进行知识的融合和补充,如果学生在课堂上内容不理解,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课下进行二次学习;再次,配合教材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量。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实时性的特征,为了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不断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量,为提升计算机教学水平的提高奠定重要的基础。

2.3利用网络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要主体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为大学生计算机学习提供一个优质的教学环境。首先,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互动式学习,可以利用多种网络形式进行学习,互通有无,实现网络资源的高效利用;其次,要加强对网络资源的监督管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在多媒体网络快速发展的同时,网络资源的良莠不齐也随时出现,所以,高校老师和学生在引入网络资源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对各种网路资源进行辨别,合理对资源进行取舍,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再次,避免对网络过分依赖。对于高校计算机教学而言,网络资源非常重要,但是我们也不应该过分依赖,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有选择性的选取,确保计算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21世纪以来,网络资源的飞速发展为大学生计算教学起到了尤为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任课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根据学校的课程实际,将网络资源的具体内容合理、有序渗透到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才能够提升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够实现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作者:李凤巧 单位:锡林郭勒职业学院

大学计算机毕业论文:地方大学计算机实验教育方式

随着社会地方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对地方大学计算机专业对学生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掌握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掌握程度已成为衡量当代大学生能力结构的重要标志,为了满足社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培养具有高素质和计算机应用性能力的专门技术人才,是我院地方大学计算机实验教学的主要目标。

我院是一所地方综合性大学,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是当前我校的办学宗旨。为实现“为学生成功奠定基础”的办学宗旨,学校凝练了“一二三四”人才培养体系。“一”就是一个培养目标: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性人才;“二”就是把握好两大关键环节:建设高水平的课程体系,营造良好的成才环境;“三”就是培育学生三项素养:高度的责任心、持续的进取心、强烈的好奇心;“四”就是发展学生四大基本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谐能力。为实现“为地方发展提供支撑”的办学宗旨,学校提出了全面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规划,并提出了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为个人提供再学习机会的三个服务层次,并提出为地方发展提供四大支撑:即人才支撑、技术支撑、文化支撑、思想支撑的发展思路。为了实现我院提出的全面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发展规划,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对计算机专业信息人才的发展需求,培养出具有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的发展目标,笔者在长期从事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基础之上,对计算机实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探索,提出几点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与同行们进行商榷。

1验证性实验教学

验证性实验教学法是计算机实验课程教学最基本的方法之一,其实验课程是以验证性为主,目的是验证计算机专业理论课教学的正确性、逻辑性、实践性,强调理论实践的重要性,是计算机专业实验课教学和理论课教学之间相对独立而有机的结合方法,加强了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理论课知识的巩固和理解,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动手能力,并提高学生对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2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

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机实验教学中最主要的方法之一。它囊括了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和公共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的实验教学。它是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传授知识与训练技能相结合的过程,它起到了计算机基础理论课教学和其他教学环节不可替代的作用。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基础的通用性、技术性、实用性、应用性等基础知识实验,指导教师根据计算机基础实验课程教学计划和实验项目内容的具体要求,对基础实验项目内容进行筛选和取舍,采取了循序渐进、步步深入、深入浅出的指导方法,并安排学生难度适中、操作方便并普遍适用的实验,使学生尽快深入、扩展、系统撑握计算机基础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计算机设备和仪器仪表的操作方法、维护法和使用方法、应用基本技能与编程技能,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处理实验数据结果整理等基本能力。

3计算机综合实验教学

综合性实验教学法是指多门专业课程融合的实验教学法。实验指导教师根据实验内容归类梯次训练逐步深化的要求,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完整性、系统性、统一性、时代性总体设计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根据实验内容的要求,把实验内容相近或类别相同的实验进行重新组合,如把平面设计、网页静态设计、网页动态设计,C语言程序设计与C++,计算机辅助设计,数据库等,将分散于各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整体化、系统化,实现多学科的知识融合,采取由浅入深、逐步推进、融会贯通等方法,以提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4计算机创新型实验教学

计算机创新型实验教学法是指自主性、开放性、综合性实验教学法。由指导老师根据实验教学计划的安排,讲授实验课程的基本思路、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进行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科研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并采用启发性的教育方式,以提高学生搞科研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按照完整的课题形式,自主选择课题,自行设计实验课题研究方案,自主拟定技术路线,并应用各种实验方法与手段,综合应用自己所学的课程知识,进行分析、归纳与总结,得出相对客观的研究结论,并以研究论文或实验报告的形式,完成课题研究任务。这种方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在以后从事工作中,为自己搞科研打下良好的基础。

5计算机实验教学考核

实验教学考核法是针对学生通过实验教学学习后,对他们的实验学习成绩、学习效果、掌握程度进行综合评估测试的一种基本方法。考核标准我们可采取两种方法进行。一种是采用五级记分制:分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第二种是采取百分制:90分以上为优秀,90以下至80分为良好,70分左右为中等,60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考核成绩可分为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加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比可占总分的60%,期末考试成绩可占总分40%。考核的办法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平时成绩考核的内容主要包括实验课出勤时率、基本操作能力、实验结果、实验报告、自主实验能力、自我创新能力等。具体内容包括:第一指实验项目内容提前完成或按时完成,并有正确理解或创新思想;第二指实验项目能基本完成任务,能够正确地独立操作和理解程序,回答问题基本正确。第三指实验项目内容完成稍晚,能够大体说明实验编程过程,操作或编程方法基本正确,但问题回答不够全面。第四指实验项目完成时间滞后,不能独立操作和编程,对实验程序解释不清楚。期末考试成绩主要采取笔试和实验相结合的两种方式进行。

6计算机实验教学组合法

计算机实验教学组合法是充分利用学生课外空余时间灵活掌握实验教学内容的一种方法。它的表现方法有三种。第一、利用开放性实验室,将课内教学内容与课外实验相结合,将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将自主安排与统筹安排相结合,以提高学生自我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能力。第二、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功能,安装计算机实验模拟、仿真学习软件,将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为学生提供课外实验的学习机会,巩固和提高学生的实验教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能力。第三、成业计算机专业业余爱好组,实验室给予必要的平台支持,专业指导教师给予恰当的指导,学生们可根据自主性和个性化的需要,将实验教学的内容与自主创新设计的内容结合起来,将向社会横向服务的任务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结合起来,学生们通过自主学习以及社会实践,既不但掌握了实验教学的基本内容和专业知识,同时,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了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解决了社会实践问题的能力。

计算机实验教学是计算机专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实验教学的质量好坏和教学方法的对与否对学生掌握计算机专业知识有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长期工作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和摸索出一套我行之有效的实验教学方法,才会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在这里我只是根据在长期从事计算机实验教学中,提出一些浮浅的体会,希望能为同行们起到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

大学计算机毕业论文:小议大学计算机实验室教学改革思路

【摘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实验课,开展“开放性、研究性”教学。实验课程从理论课程体系中脱离出来,独立开设,改革实验内容体系,系统地构建实验课程模块,转变以人为主的管理方式,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提高实验教学的时数在总培养时数的比例,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和自主性学习,通过建立全天候开放实验室管理平台,实现实验室全天候开放、实验内容开放。鼓励学生早进实验室,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

【关键词】实验室教学改革强化创新

一、实验教学体系和工作概况

实验室是进行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计算机实验教学在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IT人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高速进展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以及国际间的人才竞争,人们对实验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上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因此,在以培养创新人才为核心,开展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加强能力培养的同时,应十分重视实验教学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实验教学是教学任务中的重要环节,承担着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能充分锻炼和提高学生动手创新能力的知识领域。实验室应建立健全实验教学大纲、教学任务书、实验课程表、实验项目管理等各种教学档案,符合评估标准。实验教学内容上要适应学科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更新并注重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教学环节的每个实验均应有实验报告和批阅,每科实验成绩均在该课成绩中占有一定比例,有相应的考核方法,形式要结合每门课程的特点,均有成绩记载。

计算机学科发展变化日新月异,是其他学科所无法相比的。只有根据计算机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紧跟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更新实验教学大纲和教材,促进教学内容的重组和体系更新,才能使学生既学到专业基础知识,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又能紧跟当前技术主流,强化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造就应用型、实用型的计算机人才。

二、实验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传统模式的实验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往往是按照教师设置好的设备和仪器,根据实验指导书上规定的方法和步骤按部就班的进行。这种模式的实验教学存在一定的弊端,如单一的进行固定实验的操作,影响学生思路的开拓,因此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受到压抑,同时也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创新思维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针对上述情况,开发设计型实验成了当务之急。学生通过设计型实验,学习从被动变主动,查资料、设计调整电路、学习仪器的使用等,实际动手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反映非常好,同时也有效的遏制住少数人混实验的现象发生,提高了实验效率。

综合实验是近年来实验教学改革的产物。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学习和掌握实验原理、目的及实验方法,而把相关几个实验按其规律组成一个小的系统,使学生在实验课上对所学知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通过实践证明它们对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精神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素质教育,部分实验独立设课很有必要。实践表明,独立设课开放式实验教学方式,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增长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有利于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自我创新精神的培养。

实验教学改革根据计算机科学技术、现代教育发展趋势和对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目标,我们对实验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将每一个实验课程的实验项目分为3个层次进行实验内容重组,即“基础验证型、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精选基础型实验,加强综合设计型和研究创新型实验,编写配套实验教材,实现多媒体辅助教学,并依此构建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强化,理论教学是实验教学的基础,二者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我们认为关键的必须的验证性实验仍需保留,设计型、综合性实验必须要有。处理好这些关系,是将实验教学提高到一个高水平的重要方面。

三、目前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式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学逐步由教学科研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变,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对于本科生,实验教学是重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教学向学生传授的是认识世界的方法,实验学习是学生接受知识,培养能力,开发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当前国内各学校都在做实验教学的改革探索,我们也一直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初期的实验室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仪器设备陈旧、分散、规模不够;且部分实验的实验内容、实验板逐渐老化,对本科生的专业素质培养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针对上述基本情况,我们的思路是优化实验教学体系,尽快开发新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装置,逐步增加设计型、综合性的实验,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实验教学平台。

根据我们学院各个专业的课程特点,我们的实验教学分三个层次:

认知型:即验证性实验。部分课程的理论教学中都会有一些关键的结论需用实验来说明,因此必要的验证性实验是应当保留的。

设计型:综合所学知识,培养设计能力,是工科大学本科生的培养目标,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方法。

综合型:系统的概念对信息类专业的学生十分重要,根据认识规律从器件到单元电路到小系统到大系统,通过这类实验给学生建立系统的基本概念。

根据各个课程的内容特点,合理设置不同层次的实验内容,既要符合认识规律,又要满足教学要求,还要尽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实验教学改革思路的进一步探讨

1.科学合理地安排实验课,开展“开放性、研究性”教学。实验课程从理论课程体系中脱离出来,独立开设,改革实验内容体系,系统地构建实验课程模块,转变以人为主的管理方式,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提高实验教学的时数在总培养时数的比例,加大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项目,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训练和自主性学习,通过建立全天候开放实验室管理平台,实现实验室全天候开放、实验内容开放。鼓励学生早进实验室,在导师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

2.开展实践教学质量的评估研究,从知识与能力方面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多方面、多角度探讨全面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体系方法,全面衡量学生的实验技能与创新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学生成绩的评价包括实验态度、实验操作、实验设计(综合设计性实验)、实验结果和分析等,从多角度、全面地考查和评价学生的成绩和能力。

3.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自身特点的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强化整体、质量、开放和创新意识。从制度、体制上保证实验内容、实验场地、实验设备等实验教学资源和时间上实行开放,提高实验场地的使用率、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和使用率,发挥实验室资源的最大效益。实验室的全方位开放,是实验教学质量、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力保障。

4.树立“优化课内、强化课外”意识,提倡“科学研究渗入实验教学”。中心按照体现基础性、先进性、系统性、综合性的原则,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更新、重组。改革教学组织形式,创造学生自主学习、参加课题研究的条件,依托教师的科研条件和指导力量,将科学研究渗入实验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知识,培养学生的反向思维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探究未知新知识能力的提高,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5.在加大力度引进既有IT企业工作经验,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双师型人才的同时,也注重培养本院青年教师,坚持学院自我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提高中心实验教学队伍整体水平。同时不断充实和扩大专职实验教学管理队伍,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实验教学与管理人员的培训,形成一支高水平的实验室管理队伍,使中心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和科学化。

6.加强校企共建,丰富实验实训项目,拓展实训内容,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了充分发挥高校与企业相结合的优势,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和共建,使实验教学、科研创新和技术开发密切结合,强化实验教学与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实验室可与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联合实验室不仅能为大学生提供实验创新的场所,同时也为大学生参加程序设计大赛、软件设计竞赛、计算机仿真大赛、电子工艺实训等提供平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更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充足的准备。

大学计算机毕业论文:大学计算机教学内容体系建设与改革

摘要: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需求空前高涨。在现行的计算机教学内容体系下,计算思维模式的运用已经在教育领域达成基本共识,认可计算思维所带来的教育价值与教育目标。笔者则是从计算思维的具体运用入手,谈大学计算机教学内容体系建设与实践改革途径,在多角度提出计算机教学内容的优化方法,视图打破传统计算机教学内容体系构建方面的困惑。

关键词:计算机思维;大学计算机;教学体系;建设;改革

1引言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承担着向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的重担。大学计算机教学内容体系构建作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备技能,其教育教学目标逐渐明确。计算思维模式下大学计算机教学面临新的发展局面,但该思维模式下大学计算机教学导向教学思路并不十分清晰。针对这一问题,基于该思维模式下对大学计算机教学内容体系进行建设与全面改革,提出改革途径,为推动大学计算机教学实践奠定基础。

2计算思维与创新教育

从自然科学领域出发,计算思维与理论思维、实验思维并称为三大科学思维。不同的学科教学对不同的思维将会产生影响。计算思维可以说是一个本质的能力,当今社会的发展中所有人都需要具备这一项基础能力。作为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发挥出计算思维的本质与内在价值。计算机思维视角下应该做好创新教育的延伸,挖掘计算思维当中的内在特点与价值,从而为新思想、新方法的产生奠定坚实基础。面对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要求,高校应该针对现阶段高等教育的基本要求做好应对复杂局面的准备,以全新的方法去培养创新型人才,并将计算思维融入到大学计算机教学中,为实现教学内容体系构建与教学改革提供保障。

3大学计算机教学内容体系建设与改革必要性

3.1现行教学体系的不足

高校现行教学体系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其一,以教为主的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无论是传统的讲台、黑板、教材的教学方式,还是当前多媒体充分运用的现代辅助教学手段,其本质都是以教师为主体去完成教学信息的传递。即便是实践课程,也多数集中在以教师讲解的教材内容为主,学生到机房进行实际操作,学生创新思维无法得到体现;其二,以技能传授为主。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大学计算机教学内容得到更新,技能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去参与、去学习、去感受,让学生学会怎样学、如何学,较少关注学生的兴趣动向以及对内在原理的掌握程度,不利于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其三,只关注结果的考核不利于计算思维的养成。大学计算机教学实践考核内容偏侧重于对知识的记忆,理论考核内容多以选择题为主,这种固化的考核方法不利于大学计算机教学学生计算思维的养成。因此,迫切需要通过大学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改革要求,来全面提高大学生计算思维。

3.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计算思维模式下大学计算机教学内容的建设与改革,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作用显著。其一,符合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求,能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其二,在信息快速流通的背景下,知识的更新周期发生改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掌握计算机问题的解决方法,才能够启发学生去主动的思考,提高自身对于问题的解决能力,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要求。

4计算思维模式下大学计算机教学内容体系建设与改革途径

4.1知识与思维的协调优化

知识与思维需要全面的协调优化,如在大学计算机教学内容中所提到的最小集合,其内涵的知识结构与内容覆盖面较宽。如果在该教学内容的传授过程中以知识灌输的方式完成讲解,则教学内容及知识点无法彻底讲完。例如“符号化-计算化-自动化”知识单元当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如果按照知识来介绍,则每一个知识点当中的内容都可能需要几个学时来完成,仅仅一个二进制和编码就可以讲授很多内容。但换一个角度来看,从计算思维角度来分析这些教学内容则简单很多,学生对于信息的理解上主要用O和I来表示,由计算机做好处理工作,这便能够压缩很多内容,关注知识的贯通,形成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与思维形态。在以计算思维的处理与引导下,“知识”能够随着“思维”讲解而介绍,“思维”随着“知识”的贯通而形成,这种教学内容的取舍与优化,对大学计算机课程十分关键与必要。

4.2大思维小技巧的应用实践

计算机学科教学中存在诸多“小技巧”,这些技巧有一些需要教师的传授,有一些需要学生本身做好深度挖掘。可以说,任何一种表示方法或者算法都是充满技巧性的,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还是以“符号化-计算化-自动化”知识单元为例,为什么几个门电路可以形成“加法器”?为什么符号可以参与到运算当中并且结果还正确?这些都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从中总结小技巧,调动对于大学计算机教学内容的积极性。然而,大学计算机第一门课程还是应该更多的关注计算机学科当中经典的计算思维,以该思维模式为核心,更多的吸引与鼓励学生在新的环境下形成一种创新性思维,即“大思维”。“大思维”与“小技巧”的应用应该同时着眼于实际,为大学计算机教学提供改革所需条件。

4.3宽度教学与深度

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一项重点内容,思维的基本特性决定着它所能够带给人的启迪作用,为学生提供一个想象的空间。计算思维模式下大学计算机教学内容的构建与改革,要求实现宽度教学与深度拓展。从大学计算机教学的角度出发,宽度教学指的是能够从社会/自然生活中的广义计算讲起,进一步讲解到计算机技术与计算系统中的计算,将生活当中的各项基础原理应用到计算机概念当中,这种映射的方式,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快速地掌握与理解大学计算机教学中的基础内容与知识点,另一方面也能够让学生理解大学计算机知识点内容的实现原理与具体层次,全面强化计算思维的深层次理解。所谓深度拓展,则能够从深层次上去探究本质问题,包括思维的本质与思维的应用等,强化思维对于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并在思维的影响之下为教学内容体系构建打下基础。

4.4思维与实用的相互转化

计算思维模式下谈及大学计算机教学内容体系建设,要求思维因素与实用性内容的相互转化。以科学的计算思维为前提,引导与鼓励大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突出表现为大学计算机知识点的灵活运用。在早期的研究理论当中,认为大学计算机教学并不具备实用性价值,如何运用计算机知识点才具备实用性价值。从这一观点可以看出,认知上显然是狭义层面的。经过多年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实用性内容的价值逐渐被改变,可以说其既是容易掌握的,也是不容易掌握的。容易掌握的内容主要是指在对基础的“思维”了解与掌握之后,对具体操作的掌握是容易的,各种软件、硬件以及网络等计算系统都是遵循着某种思维设计而成。提及不容易掌握,则是计算机语言本就是处于动态的变化之中,想要在演变中把握一丝规律,则显得较为困难。但根据计算思维发展特性这些问题能迎刃而解。

4.5原理与案例的教学实践

相较于传统的学科而言,大学计算机教学的内容是一种动态化形态,会根据新概念、新原理的产生而发生变化,且这种原理多来自于社会与自然,在抽象化的处理之后进入到不同层次的计算系统之中。正是这种新概念与新原理的存在,才使得学科知识的掌握十分必要。对于某一些原理,可能是一个词或者一个描述语言,但其背后的价值与内涵却被忽略。但如果与案例进行结合,则能够将多种概念进行全面的解读,在案例的教学当中引出新的计算学科术语,引发学生从一个较浅的理解层次逐步过渡到一个较深层次。原理与案例的教学实践看似是对大学计算机教学方法的变革,实际上也是对思维养成与教学内容改革的全新探索。

作者:袁赟 单位:邵阳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