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实验教学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6-30 06:28:45
小学实验教学论文

小学实验教学论文第1篇

一、加强数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索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的积极倾向,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注意力就会优先集中,认识就会敏捷而深入,情绪就会愉快而高涨,思维就会活跃而有创造性,行为就会持久而永恒。数学实验教学是学生参与操作的探索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小学生的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得到满足,进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如我在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我设想在道北开一家“学生书店”,请同学们帮助老师设计书店,调查学生喜欢课外书的情况。在情境中让学生展开实验操作,现场写下自己喜欢的书籍的名称,小组合作统计出喜欢各类书的人数,并在实验操作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比较出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画“正”字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进行比较,从而清晰地知道其各自的特点。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使儿童把外显的动作与内隐的思维活动和谐地结合在一起,顺应儿童好奇、好动的特点,集中了儿童的注意力,激发了儿童学习的兴趣。再如,我在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的含义时,首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文具盒的盖面,数学课本的封面,课桌的桌面。然后比较文具盒的面与数学课本封面的大小,数学课本封面与课桌桌面的大小。再动口说一说面积的含义。在教学“面积单位”时,让学生动手摸,感知“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充分动手的同时,学会比较和测量面积。这样,通过数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但使学生深刻理解了所学的知识,而且促使学生智力活动的潜力得到充分的启迪、挖掘和发挥。

二、加强数学实验教学,调动学生全员参与。

教育的本质在于参与,即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中去,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主动的获取知识。而使所有的少年儿童的智能得到充分发展,是每个家庭的期盼,老师的希望,社会的需要。数学实验教学则能够提供使每个学生达到他们可能达到的最高学习水平的学习条件。在数学实验教学中,让每个学生玩自己手中的学具,看你有什么发现,提到玩,每个学生都感兴趣,无论他发现的结论是浅显,还是深刻,都是他最真实的体验和感受,都已充分调动了他的参与性和探究性。再者,有的学生理论知识不足,但动手能力较强。在实验过程中,他能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得到鼓励而增强学习的信心,消除“数学难、学不好”的恐惧心理,萌发要学好数学的愿望,引发学习动机,使他们以学为乐,主动进取,提高学习效果。

三、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数学实验教学的趣味性、直观性、新颖性,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他们的认知规律,容易使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下实现由喜欢数学到努力学数学,再到刻苦钻研数学的良性过渡。在每个层次的学习活动中,取得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形成不断进取、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在实验准备阶段,指导学生自制教具、学具,能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美感。如我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让学生准备一个长6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和一个底6厘米、高3厘米的平行四边形,从制作的情况看,有的学生是用废弃的硬纸被做的,有的是用做手工剩下的色卡纸做的等等。

选用的材料,制作的方法多种多样,但都做的精致、美观,把学习的热情延伸到课外,又为实验教学提供了物质保证。课堂上又通过自己的动手剪、拼,得出结论,使学生经历获得知识的全过程,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和创造的快乐,掌握科学的认知方法。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废物废料,变“废”为“宝”,使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实验过程中良好的实验常规,教师的严谨态度,正确示范,巧妙点拨,质疑解难等,对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首先使学生明确教具、学具不是玩具,懂得其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其次,对学具的准备要认真,运用要准确,收拾要及时,管理要妥善。培养学生自觉守纪,认真主动,勤于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的良好习惯,真正实现“省时、高效、低负”的教学目标。

四、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未来社会已越来越注重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见等。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之间团结、协调、合作、共事的群体协作精神,日益显示出其重要的地位。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尤其是分组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我没有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把全班学生分成了4人小组,每组商议选择自己喜欢的学具,小组长分工,有的动手折,有的动笔记录折出的分数,然后共同探究商议分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再全班交流,教师加以纠正和指导。最后形成规范的数学术语。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教师进行宏观调空,耐心指导,对学生的实验成果及时评比表扬。创设积极竞争的实验情境,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共同进步,充分发挥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往、交流与合作,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协作精神,树立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人生态度,克服独生子女的高傲独尊和对家长的依赖性强的弱点。

五、加强数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1世纪是人类依靠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新世纪。******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而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常常在外部动作技能的基础上发生、发展,是一个由外部的物质活动向内部的认知心理活动转化的过程。重视儿童解决问题的创造性,教师就要通过实验教学,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更大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把实验操作与思维联系起来,就可让实验操作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源泉,就可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对新知识"再发现",就可通过实验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如:我在教学《认识正方形》时,让学生充分利用课前准备好的正方形纸,想办法知道正方形的特点,看谁的方法多。有的学生通过测量发现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通过沿对角线对折、再对折,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用一条边与其他三条边分别相比,发现四条边一样长;有的学生将相对的两条边重合,再将相邻的两条边重合,说明四条边一样长……这样学生通过实验操作,发现了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既发现了新知,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小学实验教学论文第2篇

加强艺术学科教育的校本教研,充分发挥音乐、美术、体育三个学科组的骨干作用,强调艺术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实效性。加强艺术教育的评价制度研究,用艺术评价来推动艺术教育,增强部门、教师、班级对艺术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规范化的管理来扎实提高艺术教育的实施水平。

二、立足课堂教学,加强校本教研,培植校本课程,在艺术教育的课程实施上做文章

从广义上说,艺术教育融合和渗透在各学科教育之中,各学科表现出艺术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在小学阶段,艺术教育是以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学科为主导,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在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口语写作、空间抽象、科技动画等艺术素养的训练和培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说,各学科都是搞好艺术教育重要的根基,他们之间互相支撑、相互补充,是促进“艺术细胞”更加健康生长不可缺少的土壤。扎实搞好学科教育,提升课堂教学水平。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是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学科和主导学科,学校高度重视艺体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改变过去重语数外、轻艺体综合的思想,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的监管和考核,定期召开艺体专题工作会,定期进行艺体学科校本教研,通过学科教育质量的提升来推动学校的艺术教育。同时,重视挖掘语文、数学、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中的艺术因子,充分发挥各学科独有的艺术内涵和优势,强化学科教育的主阵地作用,真正提升艺术教育的水平。开设特色选修课,为艺术尖子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各种特色校本课程的开设,是搞好我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法宝”。学校把选修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进行规范管理,先后开设了合唱、管乐、鼓乐、乒乓球、花式跳绳、舞蹈、手工制作、剪纸、笛子、电子琴、篮球、科技制作、腰鼓、武术等20等多门选修课程,选聘校内外专兼职教师,制定课程计划,统一课程时间,明确课程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切实加强选修课的过程监管和考核评价。正是长期以强化对选修课程的研究和实施,才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现、展示、培养艺术才能的坚实舞台,培养了一大批艺术尖子,不但发挥着传、帮、带的重要作用,更为学校艺术教育注入强劲的活力和动力。着力打造全校性特色课程。选修课只能针对部分艺术特长学生,涉及面不宽,为此,学校一直努力在打造全校性特色校本课程上下功夫。结合“星光灿烂,卓越人生”的办学思想,学校通过认真论证,把“花式跳绳”作为特色校本课程实施。为规范管理,学校把“花式跳绳”纳入体育课程教学,专门研究和制定出台了《仁怀市实验小学花式跳绳特色校本课程实施意见》,明确了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并重点对课程实施提出了明确的意见,通过编制绳操、编制教材、组建跳绳队、举办跳绳节、进行达标测试、实施过关考级等一系列课程实施,把艺术与体育有机结合起来,让“花式跳绳”成为全校师生必修课程和必备的一门艺体技能。目前学校人手一绳、天天训练、人人训练的浓郁氛围正在形成。下一步,学校将重点在校本教材、特色大课间、跳绳艺术节、课程品牌等方面上下功夫,力争通过两三年的努力,真正把“花式跳绳”校本课程做出成效,做出特色,做出品牌。课程教学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主阵地,只有重视课程教学,加强课程研究,突出课程特色,才能实实在在提升艺术教育的工作水平。

三、搞好艺术活动,搭建成长平台,彰显个性特质,在艺术教育的特色载体上做文章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艺术教育不可缺乏的重要实施途径,因此,能否抓好活动这个重要载体,是艺术教育成败的关键。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我校高度重视各种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广大师生搭建良好的成长平台,让他们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激发艺术兴趣、提升艺术素养、享受艺术成果、体会艺术魅力、突出艺术个性,努力推动全体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大力实施“五名一语”工程。为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活动氛围,学校着力打造以“名歌、名曲、名诗文、名影视、名人传记、师生星语”为主要内容的“五名一语”工程,制定出台《仁怀市实验小学“五名一语”工程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艺术教育。每天进行“名歌、名曲”欣赏,了解歌曲作者、时代、写作手法、特色、风格等,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名人传记”以古今名人、英雄人物、时代人物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典型和榜样;制定“名影视”欣赏安排表,以班级、年级为单位开展“名影视”欣赏活动,让学生在艺术熏陶中培养勇敢、坚强、乐观、善良等优良品质;“师生星语”立足于让广大师生畅谈理想、敞开心扉、发表见解等。全面实施“品经诵典、书香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学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编制“品经诵典”教材,将其纳入课程体系,规范系统地开展诵读、赏析活动。在深入开展古今“名诗文”泛读活动的同时,学校把《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文学经典编制成校本教材,分别作为1~6年级深度朗读的经典诗文,逐字逐句进行解读赏析。为确保活动效果,学校对活动时间、要求、实施与责任、考核和评价等都进行明确要求,坚持每周二全校集中诵读制度和班级课前三分钟诵读制度。通过多年努力,“品经诵典”已经成为广大师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升文学素养、增强审美和鉴赏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成为我校艺术教育的一张“名片”。扎实开展“艺术节”“合唱节”等艺术教育活动。我校艺术教育的基本思想是: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艺术爱好和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一个艺术项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为此,学校对每届“艺术节”“合唱节”都高度重视,不管在表现形式,表演内容上都进行精心设计,重点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强调学生艺术兴趣的培养。每届“?艺术节”“合唱节”都为期两个多月,广大师生同台,自编自导自演,通过歌曲、舞蹈、小品、相声、课本剧等节目排演和摄影、美术、书法、手抄报、科技制作、动画制作等作品的创作,让广大学生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深受感悟和影响。为让更多学生能参与到艺术表演中,学校每届“艺术节”“合唱节”都通过班级表演、年级组展演、全校汇演等形式层层评选推荐,学校指导思想是不强求学生节目、作品有多好多精,更重视尽可能有更多的学生能站在舞台中央,亲身去感受艺术、展示才能、享受成功。同时,学校还利用“六一”“国庆”“五一”等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并通过参观、劳动、游览等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观、感受、欣赏大自然的美,来激发学生心中的“艺术种子”。正是由于高度重视各种艺术活动的开展,才使我校艺术教育获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果,学校先后荣获贵州省“贵青杯”艺术大赛最佳团队表演奖、仁怀市“红歌唱响校园暨红色经典诗文朗诵大赛”特别奖、校园集体舞第一名、第二届合唱节第一名、第二届艺术节一等奖、第三届艺术节一等奖等表彰奖励,广大师生在省、遵义市、仁怀市等各种艺术竞赛活动中多次创造佳绩。四、重视文化建设,营造艺术氛围,陶冶艺术情操,在艺术教育的环境创建上做文章润物于无声,育人于无形,环境的作用是巨大的。在艺术教育中,学校十分注重浓郁的艺术教育环境的打造,大力实施“用人文的环境吸引人”的治校策略,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艺术的因子。一是充分利用楼梯、走道、橱窗、墙壁、立柱等空间,以“明礼篇”“诚信篇”“求实篇”“创新篇”为主题,用文字、书画、图片、美工等艺术载体深刻表达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内涵。二是打造“主题花园”,重点在艺术性、人文性、主题性上下功夫,把花园建成师生的学园和乐园和艺术教育基地,优雅的“主题花园”是我校一张形象“名片”。三是通过线条、色彩、构图等艺术手法,绘制“文化教育长廊”,以学校围墙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法制宣传“”感恩万物”“红色文化”“启蒙思想”“健康常识”“科技普及”“礼仪知识”等主题教育,营造强烈而浓郁的文化和艺术教育环境。四是打造特色班级文化,班级文化着眼点要重点放在学生的感悟、成长和激励上,各班充分运用各种艺术手段,结合学生和班级特点来规划和设计班级文化,努力创造班级个性文化和艺术氛围。五是以办公室文化、功能教室文化、厕所文化作为重要补充。办公室文化突出学科特点、工作职能和人性关怀;功能教室文化突出教室的功能和个性;厕所文化强调规范性、知识性和雅致趣味等。

小学实验教学论文第3篇

1.努力提升小学教育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

在小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实验教学面临的最主要的尴尬是对实验教学的思想重视程度普遍不高,针对这一状况,要努力提升对实验教学的重视度,积极宣传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努力在实践过程中增强实验教学的地位,要实现实验室管理的现代化首先要实现管理思想的现代化,必须用系统论的思想、开放的思想、动态的思想来处理中小学实验室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2.建立完善的实验课规章制度

学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建立和健全实验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以此来规范和调整实验室系统内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可概括为人与物和人与人两大关系),明确有关人员在实验室管理工作中的职责范围和行为要求,保证实验教学活动有组织、有秩序的运转,圆满完成教学任务。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应体现和适应现代化管理的基本要求,应随着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而逐步加以完善。

3.增加实验教学投入

实验教学计划的实施得不到全面贯彻和实施,课时少是其原因之一,因此,增加实验教学的课时数是十分必要的,可适当增加实验教学的课时数,同时,也可利用组织课外活动等形式进行走出实验室的教学实验。此外,还要加大仪器设备的购置经费的保障,更新、维护和消耗性经费,教师的劳动保护和保健经费等资金投入和保障。

4.增强实验教学的紧迫感和教学的责任感

建设和谐社会主义需要大量实践型专业人才,人才的基本素质十分重要,尤其是动手实践素质,光有理论,动手能力差,是无法适应现代化的社会需求的,因此,实验教师要进一步加强教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创新教学形式,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让学生真正通过实验了解科学,通过实验提升自我的素质,激发学生热爱实验课的激情。

5.加大对实验人才建设和培养的力度

小学在人才引进时要提高实验方面的人才引进重视程度,有计划、有安排,引进实验专业人才,或通过培训、联谊赛等形式,组织实验教师和其他学校教师进行互动和交流,积极走出去,扩大视野,努力提高学校实验教学整体水平的提升。此外,要逐步实行实验教师持证上岗制度,有计划地对实验教师进行系统的业务培训,学校和有关部门应为实验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创造必要的条件。

6.创新教学方式,提高实验教学水平

实验课要加大教学的创新力度,提高实验教学水平,作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实验课教师应该进一步了解学科的基本知识;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对实验的要求;熟悉所有实验的名称、目的、步骤、难点、重点、所需器材、进行的时间等;熟悉所有仪器的名称、规格、使用方法、零配件、结构、与其他器材的配套、用于哪些实验、维护保养要求、简单的维修常识等。二是积极提高自我的组织协调能力;提升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维修和自制教具能力;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装备;能熟练地利用计算机进行实验教学和实验室管理。三是加强和学生、任课教师的互动性,学生是实验教学活动的主体,实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为主,积极启发学生的热情和激情。四是利用现代化教学的辅助手段,积极将多媒体计算机、视频展示台、彩电等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和多媒体教学软件列入了实验教学中,辅助实验教学、控制实验过程、进行模拟实验等方面。

小学实验教学论文第4篇

小学语文“导放式教学”课题研究

二、开题时间

二00一年九月

三、实验目标

以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语文课程标准和新大纲精神为指导,创造生动、开放的教学环境提供给学生充分发展的空间,加强语文实践活动,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生自主、能动、富有个性的学习中培养语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四、实验基地

中心小学

五、实验机构

课题组顾问:

课题组组长:

课题组副组长:

课题实验指导组:

课题组成员:

六、实验步骤

1、理论学习,更新观念

通过学习课改《纲要》、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现代教育理论和各地的素质教育经验等,明确教改方向,更新教育观念,确立新课程背景中的新思维、新视角,明确实验目的,制定实验的具体方案与措施。

2、实验探索,寻找规律

通过试点班级的探索实验,寻找各类课型的开放教学规律。定期召开研讨会,调整完善各类课型的操作要领,并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阶段性总结,撰写有关论文,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

3、总结经验,全面推广

广泛征集各界人士对课题研究的意见和建议,召开课题研究汇报会,全面总结经验,并逐步在全县范围内推广。

七、实验内容

1、师生关系——民主、平等、融洽

构建宽容民主、平等对话、人道和谐的师生的关系,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型,教师要满怀期待地尊重每一名学生,真心诚意地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师本身既作为指导者,更要作为参与者;既重视对学生的指导,也重视从学生的学习中吸取丰富的养料。这种新型师生关系,将为新的学习方式的形成提供宽松的人际关系和心理环境,促使学习成为师生互相交流、彼此沟通、相容互补、互动共进的过程。

2、教学目标——全面、明确、可变

跳出传统教学预设的固定不变的目标,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学生的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份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允许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

3、教学过程——多重、活跃、互动

打破教学过程即上演“教案剧”的传统,关注学生整体,关注学生需求,注重对环境的创设,对学生积极性的激发,重视对学生的实时观测,对教学程序的适时调整,使课堂生意盎然,学生的主体意识被真正唤醒。

4、教学内容——需求、趣益、自择

教学内容要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即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同时要着眼于“开放”。一是超越课堂,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引导学生去直面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走向生活广阔的大天地,充分感受自然、感受社会、感受人性的和谐与优美,让学习焕发出“生命活力”。如课上,我们可以和学生讨论读书的心得,讨论西部开发、描绘未来景观……课下,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走进明山秀水,拥抱自然;到农村去体验生活;到工厂企业中去了解职工生活、生产状况。当然,最重要的还要引导学生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活生生的社会现象及生活内容带入自己的课堂,写进自己的考卷,把生命的内在感悟转化为一种精神产品。二要超越教材,打破语文教材作为唯一语文课程资源的神话,只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只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只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特点”的文章(摘自《标准》),都可以拿来让学生学习,做到学好教材又超越教材。

5、教学时空——开放、灵活、多向

一是根据教学内容及实际需要,教师所掌握的教学时间应更富弹性,该长则长,该短则短(有的课可用一课时完成,有的课则需要多课时完成)。二是教学不仅局限于课堂内进行,根据目标的需要,教学可以由课内向课外乃至校外延伸。在室内进行教学活动,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打破单一的“秧田式”座位编排方式,进行座位的各种组合,使固定空间变为弹性空间。

6、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开放教学方式,即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认为,开放性教学的实质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探索过程。只有主动参与,才能真正实现“人的发展”。所以,在教学时应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把思考、发现、批判的权利交给学生,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小学实验教学论文第5篇

小学科学教学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精神,引导学生学会动手,学会探究的重要手段和教学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操作,学会自主学习和探究小学科学实验中要充分发挥科学实验室的作用,在教学中要利用实验室现有的物质条件和现代化教学设备,把现代化教学实验和实物科学实验结合起来,更好地去发挥实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小学科学是向学生普及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课程,上好科学课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和对科学追求的梦想。在科学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好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学习气氛,让学生更好地喜欢科学的学习。科学实验室是做好科学教学实验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深入发展,小学科学实验室得到了加强和完善,多数小学都配备了小学科学实验室。实验室是小学科学实验的基本条件和要求,小学科学实验室要严格按照相关教学大纲的标准配备,对于30个班级中等规模的小学,起码要有两个专用实验室和一口仪器室,每口实验室的实验桌凳24套以上,保证2人一桌,一人一凳;仪器室要有16个仪器柜以上。对实验的设备和物品也应该按教学实验要求去配备,保证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在实验室和仪器室完备的同时,有条件的学校还要有一个实验准备台。

配备专职的实验室管理人员,也是建立规范实验室的一个重要条件,由于小学科学在许多学生家长和老师的观念上认为是一门副科,所以实验室建立起来后,只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摆上了实验设备后就没有人去管理,老师在做实验前,要自己找实验用品,自己去准备各种实验用具。老师自己用完实验用品后没有规范摆放,导致下一节课的老师到处找不到自己要用的实验用品,时间长了,许多老师就不去做实验了,小学科学的实验在很多时候流于形式。高兴就去做,不想做也就不做了。有了专职的实验室的管理人员,提前按照实验计划,为老师准备好实验器材和用品,老师上课时不用自己去准备,做起实验就很方便了。

二、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提高科学实验效果

小学科学教学中叙述最欢迎的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小学科学教学中有许多地方必须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去创设教学情景。在科学实验中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做好实验。现代教育技术在呈现方法和效果上,比原始教育技术的实物实验要更生动,更形象,也更容易吸引学生。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习都要依赖于现代教育技术。

例如,著名特级教师曾宝俊老师执教的一节课《力》。当时听得很迷糊,因为导入部分就一个实验活动:用弹弓击倒一堆纸杯。其实我一直在思索,何必花上25分钟去用弹弓击倒?一节课就40分钟,接下来怎么办?后面15分钟做什么?怎么来得及?课上完了,仔细一反思,不由得笑了,原来在这25分钟内,学生通过玩弹弓,已经认识到了力有大小,有方向性这两个最重要的知识点,而且是在不露痕迹的时候,玩得最开心的时候,曾特就像和他们聊天一样,随口让他们得出了结论,这个环节真如他的讲座所言———“我的课,眼里只有学生,没有后面的听课老师”,是啊,课堂是为了谁?当然是学生,不是说说而已,曾特说到了也做到了。有了这个巧妙的开端,后来的生活应用,学生简直就成了一群科学天才,无论以何种形式去考他们,他们总是能够把力的各种各样的探究活动做到位,甚至可以做到极致,还有部分学生要不是下课铃声响了,他们也许会自己就开始设计验证一些奇思妙想了……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不仅学生意犹未尽,我也一样。想想吧,如果是用视频播放,那还会有这样的效果吗?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做好科学实验,要利用各种多媒体技术,把视频、音像、录像,图片等各种手段结合起来,几种现代化手段可以“各取其长,融为一体”。例如,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研究透镜》教学的实验教学中,有位教师结合现代化的科普知识的《潜望镜的秘密》,从潜望镜的秘密开始导入课文:先观看一段视频,潜艇中的士兵通过潜望镜观察水面的敌情,然后画面在潜望镜上定格,让学生对潜望镜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接着组织学生进行研究透镜的实验,让学生自己利用潜望镜去观察事物的变化和效果。在学生自主实验以后,再组织学生集体进行潜望镜的观察实验。接下来的探究活动中,让各小组分别使用潜望镜,通过观察实验,自己归纳总结潜望镜的秘密,教师在巡视之后,使用课件对学生学习略作提示,学生立刻想到了潜望镜可能还隐藏着其他秘密,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老师切换到了另一张幻灯片,原来上面是刚才学生能想到的一些方案的示意图,也有个别没有想到的,学生们一看都很感兴趣,立即在后面的实验中接着进行探究。本节课在这部分教学环节中,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与教学结合得恰如其分,既不束缚学生的思维,又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三、小学实验操作要重视教学引导

小学科学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和尊重科学的态度,引导学生在科学的海洋里去探索和追求,实现科学的梦想。在实验过程中,老师既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学习引导,做好实验的指导。在实验过程中不是老师的包办代替,整个过程中要以探究活动为主体的前提下进行,教师只是略加点拨,主要是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和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会观察和探索,学生自主的、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很容易就抓住学生的心,让他们边做边玩,边玩边学。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老师要及时发现实验中的问题,及时加以指导,要求学生按规定做实验。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具有两个方面,要一分为二地看待。同样是现代化的设备、技术,也不一定什么时候都能起到积极作用。也就是说,现代教育技术本身固然有优点,但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能被我们所用,运用合理的情况下,可以起到积极作用,反之,可能起到消极作用。对此,还是应该多用发展的眼光去看,从长远角度想,结合实际情况,多考虑现代教育技术自身的两面性,然后在实验教学中作出合理的选择。在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同时,我们还要充分利用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去做好科学实验,不能因为现代化设备就可以放弃真实现象的观察和实物的利用。

小学实验教学论文第6篇

一、实验的基本作法

调查研究表明:农村自然教学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教学仪器设备少。但农村学校也有许多有利的教学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自然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为开展自然教学提供了观察、考察、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场所;自然课中50%以上的内容都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学生对农村的自然事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等等。所以,我们特别注意引导实验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一)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材料。

自然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怎么办?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选择可以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如用红薯藤替代天竺葵学习“扦插”,用菜青虫替代蚕学习“养蚕”等),并列成“教学材料结构表”印发给当地乡、村小学自然教师使用,以便教师课前准备和要求学生自带材料,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直接感知各种自然事物。实践证明:这些作法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广大农村自然教师反映:“教学材料结构表”实用性强,易操作,便于兼职教师课前作准备,同时也改变了因缺乏教学材料,只能靠老师演示实验、学生看的状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增加了学生了解家乡自然事物特点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二)利用农村土地较多的条件,师生动手建设、管理生物园。其作用是:

1.生物园能为教学提供观察实验的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按教学需要分类、分期栽培植物,饲养小动物,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解决了学生因缺乏实验材料无法亲自观察、实验的矛盾。

2.生物园是学生进行栽培、饲养等学习活动的基地。自然教学大纲要求尽可能创造条件,联系实际,让学生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学习自然知识,这一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有了生物园地,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在生物园地中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如嫁接、扦插、喂养小兔等,从而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学知识,学技能。

3.生物园的建设能紧密结合当地生产实际,为当地发展经济服务。在生物园的建设中,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进行培植花木幼苗、果树、药材等经济作物的实验。例如,荆门市马河镇铁坪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扦插葡萄、石榴两万多株,种植香菇45蓬;新州县旧街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种植半枝莲、舌干等药材,还进行芽接板栗的实验;利川市黄泥坡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对珍贵树种“珙桐”、“水杉”进行繁育实验,他们还学习扦插大黄杨树苗,成活率达85%……学生在亲自参与栽培植物的实验活动中,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增强了科学种田、科学饲养的意识,学习了一些实用技术,直接或间接地为参加当地经济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总之,生物园不只是教学的基地,其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三)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环境考察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

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实验教师注意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自然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能源矿产、岩石、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自然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自然课取得了综合的教学效益。

(四)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补一些有利于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家乡自然条件科学致富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家乡的自然资源──如家乡的地形和作物、家乡的地热资源、家乡的水域、家乡的药材、家乡的茶等。

2.家乡人民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如柑橘的保藏。

3.科学致富的内容──如池溏的综合利用、兔的饲养、种甘蔗、种、生物防治等。

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把学生带到田地边、池塘旁、饲养场和农村专业户中,让学生边考察、实践、边学知识,使学生对家乡了解更全面,感情更深厚,并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科学致富的意识。

二、实验的成效

我省在农村自然教学方面,经过了几年的研究与实验,已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提高了教师素质。

教改实验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研究能力最好的培训班。在参与教改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钻研教育理论,了解教改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据不完全统计:参与实验的260多名教师90%学习了《儿童心理学》、《探究──研讨教学法》、《小学自然教学法》、《教学论》等专著,广泛搜集了有关教改的资料,特别是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的资料。至1993年11月,实验教师在市以上公开发行的刊物发表教学

论文或经验总结57篇,其中在《课程·教材·教法》、《湖北教育》、《小学自然教学》等省内外刊物上发表13篇,有2篇论文参加了全国小学自然教学研究会农村小学自然教学论文评比,分别获一、二等奖。85%的实验教师承担过省、市、县(区)的公开课、观摩课任务,共100多人次,其中3人获省优秀课奖,60多人获地、市(县)优秀课奖。通过实验,除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外,还促进了当地农村自然教研活动的开展,发现和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据不完全统计:实验前,骨干教师仅占本地任课自然教师的12%左右,到1993年已上升到27%,其中青年骨干自然教师,由占骨干自然教师的15%上升到65%。这样,就充实了骨干教师队伍,较好地解决了困挠学校的自然教师“断层”问题。还有一些教师因在实验中乐于奉献,成绩突出,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仅宜昌市就有4名教师的事迹被湖北教育杂志和小学自然教学杂志刊登。

(二)提高了自然教学质量。

随着实验的深入,这些地方自然课的实验教学、实验园地的建设与利用、课外实践活动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和对家乡的资源、环境、经济的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自然、研究自然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立志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这些地方的“四小”活动(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空前活跃,一些学生撰写的小论文在报刊上发表,自制学具被教学仪器部门推广。仅宜昌市和荆门市的小学生就撰写考察报告、观察日记和小论文800多篇,自制学具、标本几千件,40多篇调查报告和观察日记在省、市(县)一级刊物上发表。

(三)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实验点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在种植、饲养等实践活动中学到的科学知识,掌握的先进技术介绍给农民,帮助农民拓宽经济发展的路子,使庭院经济和农业生产取得良好的效益。例如: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地处山区,临近的8个村都有煤窑,农民的经济收入较高,生活富裕。铁坪村却一个煤窑也没有,村里虽然也挖了几口矿井,但都没有找到煤。1993年元月,实验教师在教学《能源矿产》一课时,把学生带到马河煤矿井下参观,学生对煤的形成、煤的地质环境以及开采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回校后,他们制定了考察铁坪村两座山的计划。通过三次课外考察活动,同学们发现小林湾这个地方的岩石层分布很有规律,岩石的颗粒粗糙、均匀、表面松散,一些岩石黄中带黑,夹有闪光的黑色物质,此外,还发现了大量物化石,上面有植物叶的痕迹。学生根据这些发现,联系自然课本中关于煤的形成的知识,推想小林湾可能有煤。为了进一步证实推想,学生们把采集的黑石头和黑土带到学校,做成煤块放在炉子里烧,发现重量减少了35%,进一步证实了这些黑色土石里含有煤。同学们把这次考察的情况写成《小林湾矿产资源考察报告》交给了村委,引起了高度重视。1993年3月,村里请湖北省勘测院在这个地方进行勘探,证实这里确有丰富的煤。

这个学校的实验教师还把学生带到青峰寨上《植物与环境》这一课,通过实地考察,同学们发现流传中的山青水秀、树木参天的青峰寨,如今已名不符实,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这主要是当地农民乱砍滥伐树木造成的。同学们把考察的情况和建议写成考察报告,交给村委。村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1993年修拦沙坝七座,并在山边种植了根系发达的树木,有效地防止了水土进一步流失。同学们还把这些情况向农民宣传,增强农民保护环境意识。

钟祥市张湾小学的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林场,聘请技术员讲解植物怎样过冬的知识,并结合实际在生物园进行柑橘过冬的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之后,学生及时把保护柑橘过冬的方法介绍给家长,帮助家长和邻近农民用科学的办法保护柑橘过冬。1992年冬季,邻近村因没有采取措施保护柑橘,柑橘树冻死了80%,而这个村仅冻死了17%。农民们说:“娃娃们帮了我们。”

新州县旧街小学实验教师带学生到生物园进行种植药材的实验取得成功,学生掌握了种植、管理半枝莲、舌干、白钱草三种中药材的方法。实验班51名学生有45名和家长一起在自家田地种植这三种药材,都获得成功,取得了投资少、见效快的经济效益。如今,这个村家家户户都种植了舌干、半枝莲、白钱草、药用等药材。

枝江县东林小学的实验教师在生物园和学生一道进行芽接板栗,扦插葡萄、大黄杨,嫁接梨树苗的实验,都获成功,直接经济收入一千余元。他们及时把这些技术介绍给农民,受到农民的欢迎。

在学习有关动物知识的课文时,一些实验点的教师还聘请当地兽医和饲养员给学生讲解家禽、家畜常见病的防治方法。学生通过实践,也能在家给家禽、家畜看病了。特别是春秋两季鸡、猪瘟发病季节,学生还主动到农民家协助农民为猪、鸡治病,宣传预防的方法,减少了经济损失,受到了农民的赞扬。

一些实验点的师生,还把在实验中总结的利用当地条件科学种植、科学饲养的经验,以及从报刊杂志上搜集的科技兴农信息,编成“信息小报”,印发给农民,为农民拓宽了经济发展的路子,增强了农民科技兴农的意识。仅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的同学,1993年就自办“信息小报”8期,提供科学种植、饲养的经验和信息100多则。

以上事例说明,尽管自然是小学教学中一门“小学科”,但只要我们认真从农村的需要出发,研究和改进教学,也是能为当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

三、几点体会

几年的农村自然教学研究与实验,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观念的转变只有在教改实践中方能实现。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束缚,自然课在农村得不到应有的重视,不开课或挪作它用的现象较为普遍。据各地汇总的资料表明:实验开始前,自然课开设率仅为65%左右,1993年开设率达到96%,全省90%的县市达到100%,大部分农村小学还从一年级开设了自然课。导致以上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些地方的教育部门和教师,通过实验,对自然学科的“教育性”逐步有了明确的认识。我省12个地、市的调查数据表明:这些地方94 %的自然教师和学校领导,认为自然课是培养学生素质必不可少的课程,参与自然教改的热情高涨。92%的学生认为“自然课能学到许多科学知识,许多有趣的东西,学习态度由“无所谓”转变为“爱学、想学”。

总之,通过实验,教师和学生的认识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表明:实验工作确实

有效地促进了教育观念的转变。

(二)农村教育要在立足农村实际的基础上求发展。

基础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我国现有小学的90%以上在农村,农村教育必须改变“只抓少数,忽视多数,脱离实际”的单纯升学教育,向着素质教育转轨,从而较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实现这种转变,必须立足于农村实际。我省的农村自然教学的研究与实验就是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从农村实际出发,要把握住两点:一是农村自然教学质量的提高要依据农村实际找出路;二是对学生的培养要联系农村实际求发展。实践证明:只有立足于农村实际,充分发挥农村有利的自然条件进行自然教学,才能使广大农村小学生受到“科学启蒙教育”,使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得到培养;才能全面发挥自然教学的作用和功能,较好地体现“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思想;才能使自然课得到当地农民和政府部门的欢迎和有力支持,从而开创农村自然教学的新局面。

(三)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地开展教学研究,是自然学科的教学任务得以真正落实的重要保证。

小学实验教学论文第7篇

一、实验的基本作法

调查研究表明:农村自然教学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教学仪器设备少。但农村学校也有许多有利的教学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自然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为开展自然教学提供了观察、考察、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场所;自然课中50%以上的内容都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学生对农村的自然事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等等。所以,我们特别注意引导实验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一)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材料。

自然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怎么办?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选择可以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如用红薯藤替代天竺葵学习“扦插”,用菜青虫替代蚕学习“养蚕”等),并列成“教学材料结构表”印发给当地乡、村小学自然教师使用,以便教师课前准备和要求学生自带材料,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直接感知各种自然事物。实践证明:这些作法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广大农村自然教师反映:“教学材料结构表”实用性强,易操作,便于兼职教师课前作准备,同时也改变了因缺乏教学材料,只能靠老师演示实验、学生看的状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增加了学生了解家乡自然事物特点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二)利用农村土地较多的条件,师生动手建设、管理生物园。其作用是:

1.生物园能为教学提供观察实验的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按教学需要分类、分期栽培植物,饲养小动物,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解决了学生因缺乏实验材料无法亲自观察、实验的矛盾。

2.生物园是学生进行栽培、饲养等学习活动的基地。自然教学大纲要求尽可能创造条件,联系实际,让学生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学习自然知识,这一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有了生物园地,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在生物园地中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如嫁接、扦插、喂养小兔等,从而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学知识,学技能。

3.生物园的建设能紧密结合当地生产实际,为当地发展经济服务。在生物园的建设中,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进行培植花木幼苗、果树、药材等经济作物的实验。例如,荆门市马河镇铁坪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扦插葡萄、石榴两万多株,种植香菇45蓬;新州县旧街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种植半枝莲、舌干等药材,还进行芽接板栗的实验;利川市黄泥坡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对珍贵树种“珙桐”、“水杉”进行繁育实验,他们还学习扦插大黄杨树苗,成活率达85%……学生在亲自参与栽培植物的实验活动中,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增强了科学种田、科学饲养的意识,学习了一些实用技术,直接或间接地为参加当地经济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总之,生物园不只是教学的基地,其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三)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环境考察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

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实验教师注意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自然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能源矿产、岩石、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自然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自然课取得了综合的教学效益。

(四)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补一些有利于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家乡自然条件科学致富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家乡的自然资源──如家乡的地形和作物、家乡的地热资源、家乡的水域、家乡的药材、家乡的茶等。

2.家乡人民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如柑橘的保藏。

3.科学致富的内容──如池溏的综合利用、兔的饲养、种甘蔗、种菊花、生物防治等。

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把学生带到田地边、池塘旁、饲养场和农村专业户中,让学生边考察、实践、边学知识,使学生对家乡了解更全面,感情更深厚,并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科学致富的意识。

二、实验的成效

我省在农村自然教学方面,经过了几年的研究与实验,已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提高了教师素质。

教改实验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研究能力最好的培训班。在参与教改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钻研教育理论,了解教改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据不完全统计:参与实验的260多名教师90%学习了《儿童心理学》、《探究──研讨教学法》、《小学自然教学法》、《教学论》等专著,广泛搜集了有关教改的资料,特别是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的资料。至1993年11月,实验教师在市以上公开发行的刊物发表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57篇,其中在《课程·教材·教法》、《湖北教育》、《小学自然教学》等省内外刊物上发表13篇,有2篇论文参加了全国小学自然教学研究会农村小学自然教学论文评比,分别获一、二等奖。85%的实验教师承担过省、市、县(区)的公开课、观摩课任务,共100多人次,其中3人获省优秀课奖,60多人获地、市(县)优秀课奖。通过实验,除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外,还促进了当地农村自然教研活动的开展,发现和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据不完全统计:实验前,骨干教师仅占本地任课自然教师的12%左右,到1993年已上升到27%,其中青年骨干自然教师,由占骨干自然教师的15%上升到65%。这样,就充实了骨干教师队伍,较好地解决了困挠学校的自然教师“断层”问题。还有一些教师因在实验中乐于奉献,成绩突出,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仅宜昌市就有4名教师的事迹被湖北教育杂志和小学自然教学杂志刊登。

(二)提高了自然教学质量。

随着实验的深入,这些地方自然课的实验教学、实验园地的建设与利用、课外实践活动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和对家乡的资源、环境、经济的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自然、研究自然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立志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这些地方的“四小”活动(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空前活跃,一些学生撰写的小论文在报刊上发表,自制学具被教学仪器部门推广。仅宜昌市和荆门市的小学生就撰写考察报告、观察日记和小论文800多篇,自制学具、标本几千件,40多篇调查报告和观察日记在省、市(县)一级刊物上发表。

(三)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实验点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在种植、饲养等实践活动中学到的科学知识,掌握的先进技术介绍给农民,帮助农民拓宽经济发展的路子,使庭院经济和农业生产取得良好的效益。例如: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地处山区,临近的8个村都有煤窑,农民的经济收入较高,生活富裕。铁坪村却一个煤窑也没有,村里虽然也挖了几口矿井,但都没有找到煤。1993年元月,实验教师在教学《能源矿产》一课时,把学生带到马河煤矿井下参观,学生对煤的形成、煤的地质环境以及开采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回校后,他们制定了考察铁坪村两座山的计划。通过三次课外考察活动,同学们发现小林湾这个地方的岩石层分布很有规律,岩石的颗粒粗糙、均匀、表面松散,一些岩石黄中带黑,夹有闪光的黑色物质,此外,还发现了大量物化石,上面有植物叶的痕迹。学生根据这些发现,联系自然课本中关于煤的形成的知识,推想小林湾可能有煤。为了进一步证实推想,学生们把采集的黑石头和黑土带到学校,做成煤块放在炉子里烧,发现重量减少了35%,进一步证实了这些黑色土石里含有煤。同学们把这次考察的情况写成《小林湾矿产资源考察报告》交给了村委,引起了高度重视。1993年3月,村里请湖北省勘测院在这个地方进行勘探,证实这里确有丰富的煤。

这个学校的实验教师还把学生带到青峰寨上《植物与环境》这一课,通过实地考察,同学们发现流传中的山青水秀、树木参天的青峰寨,如今已名不符实,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这主要是当地农民乱砍滥伐树木造成的。同学们把考察的情况和建议写成考察报告,交给村委。村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1993年修拦沙坝七座,并在山边种植了根系发达的树木,有效地防止了水土进一步流失。同学们还把这些情况向农民宣传,增强农民保护环境意识。

钟祥市张湾小学的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林场,聘请技术员讲解植物怎样过冬的知识,并结合实际在生物园进行柑橘过冬的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之后,学生及时把保护柑橘过冬的方法介绍给家长,帮助家长和邻近农民用科学的办法保护柑橘过冬。1992年冬季,邻近村因没有采取措施保护柑橘,柑橘树冻死了80%,而这个村仅冻死了17%。农民们说:“娃娃们帮了我们。”

新州县旧街小学实验教师带学生到生物园进行种植药材的实验取得成功,学生掌握了种植、管理半枝莲、舌干、白钱草三种中药材的方法。实验班51名学生有45名和家长一起在自家田地种植这三种药材,都获得成功,取得了投资少、见效快的经济效益。如今,这个村家家户户都种植了舌干、半枝莲、白钱草、药用菊花等药材。

枝江县东林小学的实验教师在生物园和学生一道进行芽接板栗,扦插葡萄、大黄杨,嫁接梨树苗的实验,都获成功,直接经济收入一千余元。他们及时把这些技术介绍给农民,受到农民的欢迎。

在学习有关动物知识的课文时,一些实验点的教师还聘请当地兽医和饲养员给学生讲解家禽、家畜常见病的防治方法。学生通过实践,也能在家给家禽、家畜看病了。特别是春秋两季鸡、猪瘟发病季节,学生还主动到农民家协助农民为猪、鸡治病,宣传预防的方法,减少了经济损失,受到了农民的赞扬。

一些实验点的师生,还把在实验中总结的利用当地条件科学种植、科学饲养的经验,以及从报刊杂志上搜集的科技兴农信息,编成“信息小报”,印发给农民,为农民拓宽了经济发展的路子,增强了农民科技兴农的意识。仅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的同学,1993年就自办“信息小报”8期,提供科学种植、饲养的经验和信息100多则。

以上事例说明,尽管自然是小学教学中一门“小学科”,但只要我们认真从农村的需要出发,研究和改进教学,也是能为当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

三、几点体会

几年的农村自然教学研究与实验,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观念的转变只有在教改实践中方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