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体育德育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3-02-18 16:11:29
小学体育德育论文

小学体育德育论文第1篇

小学体育教学中所用的体育教材与其他教材不同,它是保证体育教学活动理论联系实践的一种教材,教材内容所具有的理论部分有着较为鲜明的思想特征。通过这种理论部分,教师能够对小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想教育,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各种体育活动,树立不断锻炼的良好心态;还能够帮助小学生形成科学稳定的锻炼原则、方法,不断提升他们对各种自然以及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对各种体育教材进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属于教学内容的范畴。每个体育活动都具有自己的特点,体育教师要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德育。例如,通过排球、篮球等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维护集体利益、团结合作等优良品质,通过跳跃或者机械体操等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利用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渗透

体育教学具有其他教学所不具备的特点,例如,范围广、内容多、思想性强等,这就在一定程度上给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开展德育工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体育教学项目所具有的不同特点,让教师开展的各种教学项目所达到的效果也各不相同。所以,教师要能够不断对体育教学内容进行挖掘,从而保证德育的顺利进行。例如,各种球类活动不仅能够让小学生养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顽强勇敢的精神,还能够让他们在实际比赛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田径活动则可以培养学生坚忍不拔、顽强拼搏的精神。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主题来开展各种体育游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得到教育。

三、利用体育教学课堂进行德育

教师在体育教学课堂的各个环节都可以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活动,通过课堂各种常规类的教育活动,能够保证整个教学课堂朝着规范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通过教学课堂向小学生贯彻文明礼貌、组织纪律、安全教育以及思想作风等德育。在体育教学开始之前,就要提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在结束之后,还要进行相应的总结和评价。通过队形队列等相关的练习活动,能够培养小学生的朝气蓬勃以及组织纪律,从根本上提升他们动作的协调度以及准确度,让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各种动作做出反应。

四、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来进行德育

小学体育德育论文第2篇

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创设认知冲突,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学习内驱力,引导学生加入知识生产的动态过程,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吸收与内化。在德育教学中,我们应将教学的余光扫向学生的日常生活,从生活中寻找与德育教学相悖的冲突、矛盾,并将情境进行有意的对比,通过比较式的情境体验,引发学生们对道德现象的自觉关注,调动学生们德育学习的求知欲望。那么,我们如何创设认知冲突呢?我觉得最好的素材就是学生们熟悉不过的生活情境。生活情境是最生动活泼的“活教材”,是教材的“真人秀”。我们要做到的,就是将“真人秀”与“教材版”放在一起,通过这种认知冲突,让学生们自己去感知,自己去明辨。如,在三年级“诚信为本”的教学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已经明白“诚信为本”的重要性,但是不少学生认为只要在大事情上诚实就可以了,在一些小事上,如没有写作业、放学晚回家、偷吃零食等,是没有关系的。为此,我利用隔壁班同学因放学路上偷买零食,导致肚子疼,却因为害怕父母知其真相,不敢告知缘由,而住进医院的真实案例,引导学生们以角色扮演的情境呈现出来,其他同学则扮演教科书里的小老师,说一说小玲哪里做错了,为什么她会“自讨苦吃”。由此,将“诚信”由大缩小,引导学生们真正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道德品质。

二、营造探究时空,放飞学生个性之翼

信息大爆炸,不仅影响着我们这些师者,更直接地影响着我们的教学对象———这些接受能力更强、想象空间更丰富、实践行动更积极的小学生们。可见,在德育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的耳朵“竖起来”,还要致力于打造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的探究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要凸显我们德育的教学宗旨,“精神抖擞”地向学生传输“正能量”,同时,还要符合学生们的“口味”,充分彰显他们的主体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德育教学的主人。我在德育教学中,就时常取材生活,通过一些“时髦”的生活元素创设探究任务。如以微信平台创设“集赞接力”活动、以校园生活实例开展道德讲堂、在雷锋月等主题活动月开展“红领巾在行动”活动、在循环利用教学中开展“变废为宝”的智力大比拼等。如,在培养六年级学生“多读书、读好书”的阅读习惯时,我利用班级的计算机,设置了一个班级微信号,由班长进行账号管理,班级学生包括教师,都可以在微信号的朋友圈上分享自己的读书心得,也可以介绍自己读过的好书。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学生们头疼的读后感转换为三言两语的朋友圈,学生不仅乐意读,更加乐意写了。

三、提供展示平台,倡导学生成功体验

小学生天真无邪,无惧无畏,这个时候的他们,更加愿意站在各种“教学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华与风采,即便支支吾吾、手舞足蹈,他们也乐在其中。在德育教学中,我们要抓住学生们这样的心理特征,在鼓励他们尝试、实践、探究的同时,还应该尊重他们的活动成果,肯定他们的创新实践,为他们搭建活动展示的平台,为德育教学打造最真实的宣传窗口,达到“一箭双雕”的教学目的。另外,我们还要建立健全的德育活动激励性评价体系,鼓励学生踊跃地展示自己或者小组的实践成果,吸引学生们积极地加入到“讲文明,树新风”、“争做道德小卫士”等德育活动中,并在体验的过程中获得学有所得的成就感,强化他们践行良好道德品质的信念。如,在元宵佳节来临之际,我就布置了一道“不一样”的作业,组织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元宵花灯,并在元宵当日,举行班级花灯会,选出“花旦灯”“创意灯”“传统灯”“环保灯”等最佳作品,在闹元宵后挂于班级学习园地。在这个实践活动中,我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书籍、电视、网络、请教他人等方式,收集资料,制作出风格各异、造型多变的花灯,并在每个花灯下都挂上一个灯谜。同学们积极响应,有的小组结合剪纸这项民间艺术,制作出精美的剪纸花灯,造型有窗花、生肖、灯笼等;有的小组则将传统与动画相结合,制作出了喜羊羊、机器猫、奥特曼等卡通花灯,俏皮可爱;有的小组则以生活材料为原型,制作出了书本中的小桔灯、南瓜灯等,创意无限。随后,我组织学生们利用少先队课时间,举行“展花灯,猜灯谜”的班队活动,在这个活动前,我拉上班级窗帘,让同学们的灯瞬间亮起来,为班队活动的顺利开展,渲染浓浓的元宵气氛。在气氛的烘托下,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趁机插入元宵佳节这个传统民俗节日的介绍,并引导学生们就元宵节的意义、庆祝方式展开热烈讨论,以此弘扬传统文化。在这个展示活动中,我围绕“花灯”这一实践成果,通过“话元宵(民俗知识大考验),吃汤圆(学唱童谣《卖汤圆》),赏花灯(花灯投票大比拼),猜灯谜(智力全开猜灯谜)”的活动主线,带领学生们度过了一个别开生面、印象深刻的元宵节。

四、结语

小学体育德育论文第3篇

1.运用多媒体为德育课程实施增添活性元素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不仅适用于其他学科的教学,同样适用于德育课程的实施,为德育课程实施增添活性元素。我们知道,对小学生讲党、社会主义的知识是抽象的,抽象的知识让小学生理解和掌握起来比较困难,也给小学德育工作者带来较多的困难,而利用多媒体进行知识讲解可使这些困难顺利解决。例如,2012年党的十顺利召开,为了向学生宣传和讲解党的十的内涵和意义,我们用视频出示“十的动漫教育片”。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在“时光穿梭一号”飞船的带领下,领略了祖国的壮丽河山和秀美风景,更深刻地感受国家十年来在各个领域发生的巨大变化。学生们目光炯炯、聚精会神,这说明以图像、声音、动画等组成的多媒体手段充分感染了现场的所有学生,彻底改变了以往单纯说教、理论灌输效果欠缺的无奈状态。

2.结合多媒体的引导,激发学生对主题教育的学习兴趣和行动欲望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们的一切意图、一切探求、一切理论都会落空。”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抓住“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特点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品德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宝贵营养,它的最佳落脚点就是德形于行,作为小学德育工作者,就得抓住过程性的时效,寻求良好途径,唤起学生的道德意识,激发学生的行动欲望。多媒体技术手段的渗入就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它可以将抽象的文字教材变为图像、视频和动画等,从而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愉悦的、可以多向交流的虚拟学习情境。例如,每年三月学校在开展诚信教育时,许多班级传统的导入方式多以教师谈话为主。时间一长,学生就会兴致平淡,效果甚微。当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后,学生们精神饱满、兴致勃勃,变换的画面、多彩的视频和富有感染力的声响等整体化结合,一下子扣住了学生的心弦。一个个平凡岗位上的诚信模范人物,不仅让学生们方便快捷地了解诚信的内涵与作用,更在真实具体的视频中看到社会各行各业优秀人物的诚信典范,感受到诚信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向榜样人物看齐,将诚信的品质扎根于心底,并产生将诚信落实于行动的欲望。

3.多媒体的恰当运用对小学德育课程实施有着助推作用

小学生正处于身体、心理发育和成长的重要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这个重要阶段形成,因此需要各方面的积极教育和引导。多媒体的运用能让“长而慢”的德性培养提速,对德育课程的实施起着助推的作用。在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方面,用多媒体引入的励志故事、生动漫画、灵动配音等,都能引发学生更加关注自身的行为习惯。在人文精神方面,多媒体的介入往往让单一的人格教育变得有形象感、有意境感。如进行“小季布”班级故事会时,在津津有味地聆听完教师对季布“一诺千金”的故事介绍后,学生们其实很想知道季布的真实模样和生活背景状况。教师相机而动,用多媒体出示了具有诚信品质的季布的线描画与油画的高大形象,画面完整地勾勒了他的生活模样及威武风范,学生们的崇敬之情越发明显。在环境教育方面,校门口的LED屏,滚动播放当天或当周的德育宣传语,让学生在日常活动时,见屏便能警醒自身言行。可见,多媒体运用对德育课程的实施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在主题实践活动中运用多媒体应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前,一定要有清晰的思路:明确多媒体手段尽管是那么先进、那么独特,也只是快速有效地完成教育目标的一种辅助手段。教师永远都是活动的控制者和操作者,学生永远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1.把握最佳时机,避免顾此失彼

在“告别陋习,美化校园”的活动中,我们运用多媒体技术作了两场活动的比较。一场是让学生观看一段时长40分钟的视频,再回头来让学生评判视频中行为习惯的对错。另一场则是看一段视频暂停一下,教师就刚才的视频让学生谈谈感受,引出其中蕴涵的道理。一番探讨过后,再继续播放下一段视频。结果发现,第一场起初的十分钟,学生个个聚精会神,融入其中。但当一个片段放完后,剩下的时间就可以用松散无效形容了,大多数学生出现了观看疲惫、思维不积极的状态。而第二场采用片段式播放,每个片段的间隙,教师及时抓住教育目标的最佳点拨时机,引导学生一起探讨每个片段所折射出的育人道理。学生参与积极,现场气氛热烈,还不时掀起进一步观看的热潮。因此,多媒体技术在实际操作中要把握一个正确的运用目标,避免视频播放的时间过长而导致学生失去兴致,更失去教育的最佳良机。

2.把握一个最佳的切入点,避免泛泛而谈

多媒体技术在实际运用时,要使学生过目不忘,就要有预先的一些特殊策划,那就是把握一个最佳的切入点,使这个亮点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如在举行六年级毕业典礼活动时,大屏幕上出现了六年前这批学生入队时的一个个场景。学生们很惊讶地看到儿时稚嫩的同伴与自己,一会儿嘴角抿笑,一会儿又闪着泪光,更有许多学生与身旁同学拥抱抹泪。这一环节的视频再现将现场氛围推向了高潮,充分激发了学生对童年的真切回忆;过往青涩的美好时光,更激起大家对母校的深情留恋。全体六年级师生及家长们无不热泪盈眶,心潮澎湃。这里,童年入队时珍藏的视频再现,就是学生精神成长、道德提升的最佳切入点,是多媒体合理运用的关键所在。

3.把握一个恰当的度,避免滥用失色

当多媒体技术运用在晨会、班队会等德育阵地时,教师就要正确处理好新旧教学媒体的关系。首先要知道,在积极倡导新媒体运用的当下,并不是否定与排斥传统教学媒体的功能和运用,而是应怀有“拿来主义”的精神和方法,使现代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促进、合理补充与有效辅助,力求达到1+1>2的实际效果。其次,在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时,切不可将传统的课堂讲授演变成现代多媒体的“另类灌输”,要注重有效性和科学性,把握好一个恰当的“度”。比如,在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考虑重难点的内容,更要兼顾学生实际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规律,使得德育效果达到最优化。

三、结语

小学体育德育论文第4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育小学体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学科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要求现代社会培养大批新型优质人才。因此,现代社会新教育的发展,对学校体育赋予新的历史使命。遵照邓小平同志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要求,我们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的需要去考虑学校体育的任务,即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还要把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贯穿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

小学时代是学生发展身体,增长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它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教育属性。就我国教育方针而言,在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中,体育并不单独存在,而属于德、智、体、美、劳五育有机联系的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早就指出:“未来的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资本论》)马克思认为体育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材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说,体育同学校的其他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把德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是非常必要的。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特别是体育课同样存在着许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机,我们应当利用一切有利的时机,及时地、有目的地、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教师的个人形象中的教育时机

1.教师的仪表。教师上课就必然要在学生面前“亮相”。学生要从教师形象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决定向你学习的程度。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在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体现出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有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2.教师的语言。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和学习兴趣,但切忌低级趣味。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养成文明用语的习惯。

3.教师的态度。尊重学生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性较差或不重视体育锻炼的学生要耐心帮助,绝不用讥讽的语言来刺激他们,更不侮辱谩骂学生。与此同时还要教育其他学生关心和尊重他们。对体育骨干、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对待学生培养学生的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二、教学组织中的教育时机

1.课前准备。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课前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上必然是杂乱无章,学生无兴趣,教学效果差。除认真备课外,场地器材的布置要井井有条,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与学习习惯。

2.调动队伍。在调动队伍时要提倡让兄弟班组先行通过,切忌抢行或互相穿插,对本班调队中互相谦让的组长及时给予表扬,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互相尊重,讲礼貌的教育。

3.分组教学。在分组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互相帮助的良好作用和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必须反对对别人的缺点评头论足,说长道短的不良习惯。

三、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教育

1.短跑教学。在起跑教学的前要重讲明起跑在品德上的要求,一实事求是,在规则上要求——必须听到枪声后才能起动而绝不能猜口令,存在侥幸心理而采取投机行动“抢跑”。有意识地培养精力集中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品德。

2.耐久跑教学。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吃苦。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吃苦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3.跳跃障碍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在纵箱分腿腾越教学中,从一些同学的素质、技术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可他们就是不敢过箱。在跳跃练习中过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还可以把横杆升起不少,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很大作用。我们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有意识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和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

小学体育德育论文第5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学渗透

前言

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以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可能性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体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想品德及完善个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无论其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都为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及可能性。

1、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中都接受体育教育,通过体育教学,保证了学生从幼儿园直到大学连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2、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达出来的。而体育与健康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有些学科所不能及的,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广泛的、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可能性,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具体途径与方法如下:

1、教师言行。

(1)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教师上课就必然要在学生面前亮相,学生能从教师形象中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决定向你学习的程度。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证明了良好的师德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导于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学过程。因此,笔者认为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三规范”:

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

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

规范行为——举止大方,遇事得体。

(2)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学生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2、组织教学

(1)建立切实可行的课堂常规。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的课堂常规应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严格的课堂纪律、严格的考勤制度和严格的考核制度。通过认真实施使学生接受严格的要求与训练,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服从组织的良好习惯。

(2)课前备课。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课前不做好充分准备,课上必然杂乱无章,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效果必然差。其中,课前场地布置要井井有条,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布置场地、器材和使用,送还器材。这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新生入学,新学期临时代课,都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这项工作,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从中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要向学生讲清楚学校各种场地、器材的使用方法、要求及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要求学生看明白有关场地、器材的标志牌上注明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可通过校内、外具体事例重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

(4)分组及不分组轮换和分组教学。在分组及不分组轮换调队时,要提倡让兄弟班、组先行通过,切忌抢行或互相穿插,对本班调队中互相谦让的组及时给予表扬,培养学生互相尊重,讲礼貌的文明行为。在分组教学时,特别是分组轮换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培养体育骨干的组织能力,提倡认真观摩、学习别人的长处,热情帮助、保护同伴改进技术的好作风。这样既有利于提高练习质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优良品德。

3、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教育。

通过教学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现代体育教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活泼愉快,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的优良作风。

(1)通过对体育教学的目的、饮食、营养与健康、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等知识的介绍,组织学生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观看反映我国体育事业巨大成就的录像,收听广播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学生勤奋学习、积极锻炼身体的自觉性,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基础。

(2)耐久跑教学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机。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长跑、怕吃苦的比较多。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不给怕苦者留有余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例如,在实际练习中分析不能跑守全程的原因,有的是身体偶然不适;有的是体力分配不合理,前半程太快;也有的是怕苦怕累,稍有疲劳就不能坚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平时对他们的了解,在处理上应有所区别,对平时一贯认真刻苦而偶然不知的同学无需批评;对体力分配不合理的,应告诉失败的原因和如何分配体力;而对怕苦怕累者除进一步讲清道理外,应让其补跑一次,使其既能认识到自己意志薄弱的毛病,抓住顽强意志这一环节,经过几次反复的工作即可初步解决。

(3)在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在实践中实例很多,例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从一些同学的身体素质、技术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而他们就是不敢过器械。在跳高练习中,过较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作用,所以我们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4)在球类项目的教学中,结合其集体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应变能力、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让学生感受到球类比赛的胜负是靠集体力量和互相之间的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正确对待对方的犯规,决不允许施以报复的手段;要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误判,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

三、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

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探讨,目的就是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从思想上热爱体育,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行动上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从精神上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

小学时代既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代,又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发育尚未发育完全,思想存在极大的可塑性。因此,就学校来讲,不断深入,全方位地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显得十分重要,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体育教师不仅承担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还承担着学生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竞赛和课余训练等工作,这些课外体育工作更拓宽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领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全面捕捉德育渗透的时机,加强德育渗透,根据实际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地表扬、鼓励与批评,使学生对立正确的行为规范,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渐养成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重视加强与各班主任、德育处等工作人员团结协作,使学生通过学校体育受到连续、科学、全面的教育。

学教育是促进学生认识客观现实能力迅速而健康发展的主要客观外因。学校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涵丰富而积极的教育功能。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事实证明,在教师的主持引导作用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影响,就能发挥体育运动自身积极的教育功能,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能力,磨练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的积极作用,并能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产生良好的迁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语、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行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由于职业的特点,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加强政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也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还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水平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更高要求。

小学体育德育论文第6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育小学体育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新型学科在各领域的广泛运用,要求现代社会培养大批新型优质人才。因此,现代社会新教育的发展,对学校体育赋予新的历史使命。遵照邓小平同志对教育战线提出的“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要求,我们要从学校教育塑造人的任务和适应未来的需要去考虑学校体育的任务,即体育教育除了向学生传授体育的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还要把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贯穿始终,把育人放在首位。

小学时代是学生发展身体,增长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期。它突出的特点,就是其本身所具有的特殊的教育属性。就我国教育方针而言,在学校整个教育体系中,体育并不单独存在,而属于德、智、体、美、劳五育有机联系的整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早就指出:“未来的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资本论》)马克思认为体育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材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说,体育同学校的其他教育一样,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学校教育中把德育教育放在重要位置是非常必要的。学校的各项体育活动,特别是体育课同样存在着许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机,我们应当利用一切有利的时机,及时地、有目的地、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教师的个人形象中的教育时机

1.教师的仪表。教师上课就必然要在学生面前“亮相”。学生要从教师形象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决定向你学习的程度。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在庄重严肃的风度,又要体现出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有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2.教师的语言。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奋性和学习兴趣,但切忌低级趣味。通过教师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他们养成文明用语的习惯。

3.教师的态度。尊重学生本身就是对学生的一种教育,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性较差或不重视体育锻炼的学生要耐心帮助,绝不用讥讽的语言来刺激他们,更不侮辱谩骂学生。与此同时还要教育其他学生关心和尊重他们。对体育骨干、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对待学生培养学生的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二、教学组织中的教育时机

1.课前准备。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课前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上必然是杂乱无章,学生无兴趣,教学效果差。除认真备课外,场地器材的布置要井井有条,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与学习习惯。

2.调动队伍。在调动队伍时要提倡让兄弟班组先行通过,切忌抢行或互相穿插,对本班调队中互相谦让的组长及时给予表扬,利用这一时机对学生进行互相尊重,讲礼貌的教育。

3.分组教学。在分组教学时要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互相帮助的良好作用和学生干部的组织能力。必须反对对别人的缺点评头论足,说长道短的不良习惯。

三、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教育

1.短跑教学。在起跑教学的前要重讲明起跑在品德上的要求,一实事求是,在规则上要求——必须听到枪声后才能起动而绝不能猜口令,存在侥幸心理而采取投机行动“抢跑”。有意识地培养精力集中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品德。

2.耐久跑教学。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吃苦。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吃苦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

3.跳跃障碍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在纵箱分腿腾越教学中,从一些同学的素质、技术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可他们就是不敢过箱。在跳跃练习中过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还可以把横杆升起不少,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很大作用。我们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有意识培养他们的心理素质,培养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和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

小学体育德育论文第7篇

关键词:体育教学、德育、教学渗透

前言

在小学体育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毫无疑问的,半个世纪以来,国家一直是这样要求的,广大体育教师也一直是这样做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发展,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德育与体育又是学校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是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在体育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信念、情感和意志品质,有的放矢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

一、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可能性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其特点是寓教育于体育活动中,体育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想品德及完善个性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无论其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都为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及可能性。

1、体育学科是学校中开设年限最长的一门学科,也是各学科中唯一的一门从幼儿园一直开设到大学的一门必修课程。学生在整个学校生活中都接受体育教育,通过体育教学,保证了学生从幼儿园直到大学连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2、学生的各种思想意识和言行等一般不是表现在口头上,而是从他们的实际行动中表达出来的。而体育与健康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是通过各种身体练习和活动进行的。教师根据学生反映出来的言行,及时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渗透,既具体又实际,其效果是有些学科所不能及的,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体育学科的教学内容本身就具有广泛的、较强的思想性和丰富的教育因素。它处处与人的思想道德、意志品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二、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

在体育教学中既要发挥其德育渗透的优势,有效利用其可能性,还要根据事态形成发展过程适时进行教育,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当在课中把握住有利的时机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具体途径与方法如下:

1、教师言行。

(1)教师的仪表和教师的语言

教师上课就必然要在学生面前亮相,学生能从教师形象中体察到教师的气质,对事业的热情和信心,从而决定向你学习的程度。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既要有一般教师计策严肃的风度,又要充分体现其职业的特点——健康而朝气。通过教师的仪表来感染学生,并增强学生对仪表美及其重要作用的正确认识。

教师用语要文明、简练,应是有较强的逻辑性,幽默是可取的,但切忌低级庸俗。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来影响和感染学生,使学生养成文明用语的良好习惯。

“亲其师,信其道”、“身教重于言教”,这两句话证明了良好的师德形象在课堂教学中的深刻意义。教师的举止言行、仪表服饰、神态气质甚至习性,无不作为信息传导于学生的大脑,反馈于教学过程。因此,笔者认为体育课堂教学时应做到“三规范”:

规范语言——使用普通话和文明用语。

规范仪表——衣着合乎运动特点,精神饱满。

规范行为——举止大方,遇事得体。

(2)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

体育教学中教师之间的配合显得十分重要不仅要共同研究教学工作,而且要经常在一个“大课堂”里一起上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往往会使学生联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来,所以教师之间必须互相尊重,密切配合,互相帮助,使学生从体育教师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中学到助人为乐、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教师尊重学生、关心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表现,又是一种教育手段,在塑造学生的灵魂中是一种巨大的力量。特别是对那些能力较差、组织纪律较差,以及不重视体育学科学习的学生要耐心帮助,决不能用讽刺的语言刺激他们,侮辱谩骂学生。在教学中应创造机会给技术水平较差的学生锻炼的机会。例如,在体操练习的最后讲评时,除找出较好的学生示范小结外,还可以请虽然完成动作较差,但在某一环节有所进步的同学,再做一、二次练习,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要求大家热情鼓励。这样有利于增强他们完成动作的信心和感到集体的温暖。对体育骨干和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则从严要求,绝不能袒护他们的缺点。

教师关心并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来说虽说是外部条件,但能促使学生内心产生积极的情绪,从而转化成为学生接受教育的内部动力,培养学生对人、对事的正确观念。

2、组织教学

(1)建立切实可行的课堂常规。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的课堂常规应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严格的课堂纪律、严格的考勤制度和严格的考核制度。通过认真实施使学生接受严格的要求与训练,不断规范自己的言行,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培养学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服从组织的良好习惯。

(2)课前备课。认真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刘前不做好充分准备,课上必然杂乱无章,学生没有兴趣,教学效果必然差。其中,课前场地布置要井井有条,做到既美观又便于组织教学,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有条不紊的工作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布置场地、器材和使用,送还器材。这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从新生入学,新学期临时代课,都应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做好这项工作,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从中受到良好的劳动教育。要向学生讲清楚学校各种场地、器材的使用方法、要求及进行课外体育活动时要求学生看明白有关场地、器材的标志牌上注明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可通过校内、外具体事例重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爱护公共财物的教育。

(4)分组及不分组轮换和分组教学。在分组及不分组轮换调队时,要提倡让兄弟班、组先行通过,切忌抢行或互相穿插,对本班调队中互相谦让的组及时给予表扬,培养学生互相尊重,讲礼貌的文明行为。在分组教学时,特别是分组轮换教学时,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培养体育骨干的组织能力,提倡认真观摩、学习别人的长处,热情帮助、保护同伴改进技术的好作风。这样既有利于提高练习质量,又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优良品德。

3、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教育。

通过教学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现代体育教育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学生活泼愉快,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正确对待个人和集体、成功和失败的优良作风。

(1)通过对体育教学的目的、饮食、营养与健康、全运会、亚运会、奥运会等知识的介绍,组织学生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申办成功,观看反映我国体育事业巨大成就的录像,收听广播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学生勤奋学习、积极锻炼身体的自觉性,为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奠定了基础。

(2)耐久跑教学是培养学生顽强意志品质的良好时机。现在的学生独生子女多,生活条件比较优越,多数学生缺乏艰苦的锻炼,怕长跑、怕吃苦的比较多。教师要认真进行思想教育,深入了解情况,从严要求,有意识培养他们吃苦的精神,不给怕苦者留有余地,让他们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例如,在实际练习中分析不能跑守全程的原因,有的是身体偶然不适;有的是体力分配不合理,前半程太快;也有的是怕苦怕累,稍有疲劳就不能坚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及平时对他们的了解,在处理上应有所区别,对平时一贯认真刻苦而偶然不知的同学无需批评;对体力分配不合理的,应告诉失败的原因和如何分配体力;而对怕苦怕累者除进一步讲清道理外,应让其补跑一次,使其既能认识到自己意志薄弱的毛病,抓住顽强意志这一环节,经过几次反复的工作即可初步解决。

(3)在跳跃、障碍跑或支撑跳跃等项目的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勇敢果断、不怕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在实践中实例很多,例如,在支撑跳跃教学中,从一些同学的身体素质、技术来看,完成动作是没有问题的,而他们就是不敢过器械。在跳高练习中,过较低杆时技术动作很好,但横杆一升高动作就变形了,这是因为精神因素起了作用,所以我们通过这些项目的教学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勇敢果断的意志品质。

(4)在球类项目的教学中,结合其集体性和竞争性的特点,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应变能力、团结合作,充分发挥集体力量,让学生感受到球类比赛的胜负是靠集体力量和互相之间的密切配合,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学生正确对待同伴的失误,正确对待对方的犯规,决不允许施以报复的手段;要正确对待裁判的漏判、误判,要站在公正的立场上对待裁判对双方的判罚。

三、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

对体育教学中德育渗透问题的探讨,目的就是挖掘其特殊、鲜明、持久的教育功能,以提高学生思想觉悟,激励学生积极科学地参加各项体育锻炼,使他们从思想上热爱体育,逐步形成终身体育意识;从行动上积极主动参加体育锻炼,关心集体,团结互助,遵守纪律;从精神上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不怕苦、不怕累、克服困难、努力拼搏的坚强毅力。

小学时代既是长身体、长知识的黄金时代,又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生理、心理发育尚未发育完全,思想存在极大的可塑性。因此,就学校来讲,不断深入,全方位地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显得十分重要,在学校体育工作中,体育教师不仅承担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还承担着学生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竞赛和课余训练等工作,这些课外体育工作更拓宽了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领域,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全面捕捉德育渗透的时机,加强德育渗透,根据实际及时对学生进行恰当地表扬、鼓励与批评,使学生对立正确的行为规范,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辨别是非的能力,逐渐养成自我教育的良好习惯。重视加强与各班主任、德育处等工作人员团结协作,使学生通过学校体育受到连续、科学、全面的教育。

学教育是促进学生认识客观现实能力迅速而健康发展的主要客观外因。学校体育运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蕴涵丰富而积极的教育功能。体育是培养学生品格的良好场所,体育可以批评错误、鼓励高尚、陶冶情操、激励品质。事实证明,在教师的主持引导作用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影响,就能发挥体育运动自身积极的教育功能,即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能力,磨练学生意志,陶冶学生情操的积极作用,并能对其它学科的学习产生良好的迁移。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指出:“为了对学生给予道德上的影响。教师本人必须是有高尚道德的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体育教师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因此,体育教师首先应是一个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人,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注重自己的仪表,以良好的教态,文雅的评语、强烈的事业心、认真的工作作风去影响、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一种感性的、潜移默化的巨大力量,从知、情、意、行几方面影响着青少年的成长,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另外,由于职业的特点,体育教师既要不断加强政治、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也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的掌握,还要加强身体素质训练,不断提高运动技能、技巧,使自己的教育水平适应二十一世纪的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