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设备管理与维修论文(合集7篇)

时间:2022-02-07 11:38:07
设备管理与维修论文

设备管理与维修论文第1篇

关键词:农业机电设备;维修;管理

农业机电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工作环境不符或人为操作不当,会出现设备变形、腐蚀、老化等故障,降低设备工作效率,对农业生产的进行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应重视农业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1新时期农业机电设备现状

目前,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通过结构优化、专业技术推广等方式使农民通过科学技术手段获得更多的经济收益。同时,使用先进的农业机电设备,能够大大减少劳动力的需求,提高农业生产率。农业机械化能够解放劳动生产力、提高劳动效率、增加农业科技含量、促进环保型效益农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促进新时期农业可持续发展。随着信息自动化的广泛普及,农业机电设备被越来越多的农民使用并认可。在农业生产应用中,农业机电设备虽然有省时省力等优点;但由于机电设备的种类较多,结构相对复杂,每个生产厂家的生产方式存在差异,造成同类机电设备在使用时,所产生的运行状态也不尽相同。因此,对机电设备进行维修与管理时,需要根据不同类型设备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宜的维修方式,确保农业机电设备排除故障后能够迅速展开工作。对于不同的机电设备,在管理前均应建立专业高效的管理维修方案,以应对不同形式的故障维修。一般来说,农业机电设备的运行维修管理主要包括:周期性维修检测、科学性维修处理、事后维修处理和使用环境管理、设备备件应急库存管理、维修计划预测管理、维修后质量管理等。只有对农业机电设备运行维修相关因素实施有效管理,才能够实现对机电设备运行维修整体的全面管理,从而保证农业机电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正常应用。

2农业机电设备的维修

2.1周期性维修检查。在农业机电设备生产时进行维护检查,系统化排除设备中存在的故障和问题,减少对农业生产造成的不必要影响;无论在设备销售前还是销售后,都应周期性对设备进行维修检查,一般对设备进行运行测试,观察检测设备当前运行状态,判断当前运行是否正常,并在设备运行结束后,检测与运行前是否一致无误,经过综合的考察,确保设备的安全和无损。2.2维修设备要严谨。运用先进技术,提升设备质量,开发高效率的维修设备,改良现有维修方式的不足,用专业维修技术进行维修;正确对待设备检查时发现的小问题,对其进行正确处理,防患于未然。2.3设备故障处理。设备运行时出现故障,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对仍在运行的设备进行停止,分析故障根源,用专业维修方法彻底解决故障;如果使用者不能自行维修,则应该送到专业修理场进行修复,如果设备难以转移,则要请专业人员前来维修。

3农业机电设备的管理

3.1设备使用环境管理。对设备使用者需要进行农业机电设备使用的专业性指导,应有专业人员在农业机电设备使用中,检查运行环境是否符合设备环境标准,避免环境因素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在设备运行过程中,对运行状态和操作方法提出应该改进的意见和建议,确保机电设备的有序进行,确保农业机电设备安全、高效生产。3.2设备备件应急库存管理。在农业机电设备需要维修时,提前做好设备备件的库存,减少在维修过程中需要故障部件的额外准备工作,提升维修效率保证设备及时投入农业生产。农业机电设备库存备件的管理者应权衡好所需的备件采购,确保备件库存充足。3.3设备维修计划管理。在农业机电设备维修前,根据具体的维修情况制订所需备件、所需人力和时间等计划,确保机电设备维修有序开展。合理安排好人力、物力、财力能够减少机电设备维修耗费的时间,提高维修效率,使机电设备迅速投入生产运行。提前维修计划是一种预防性维修表现,能够从容应对故障,对设备迅速修复具有一定积极性。3.4设备维修质量管理。在农业生产中,设备维修的质量是后续工作能否顺利进行的保障。只有确保农业机电设备维修工作的全面、彻底,避免纰漏,才能确保设备在农业生产中的稳定性,由此可见,对设备维修后的质量管理,是不可忽视的。

4结语

综上所述,先进的农业机电设备为农民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收益,对农业发展起着重要促进作用。但若确保农业机电设备的正常运转,则应建立科学的维修与管理方案,提高农业机电设备的运行效率,从而促进农业生产事业的健康发展。

作者:余德权 单位:龙陵县勐糯镇人民政府

参考文献

[1]张茂华.农业机电设备的维修与管理对策.乡村科技,2016,(20)

设备管理与维修论文第2篇

根据水利设备管理、运用、安装、调试、维护的典型工作岗位确定15个典型工作任务为:机械绘图、使用工具或设备加工机械零件、使用数控机床完成零件加工、机械系统结构分析与改造、液压与气压系统的分析与维护、机械设备维护、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机电设备故障检修、电气设备安装与调试、电子产品装接与调试、电气线路检查与维护、对设备电气系统进行局部改造和升级、机电控制系统分析与应用、水利机械故障检修、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机械故障检修。根据15个典型工作任务分解出44项职业能力。根据各项职业能力对应的知识机构,归纳出相关专业课程见表1。根据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的递进要求,确定实践性教学体系。基本技能包括测绘实习、万用表安装与使用实习、机械CAD实训;专项技能包括CAM实训、机械加工实习、继电接触器控制实习、普通机床检修实习、PLC应用实训、液压(气压)安装与调试实习;综合技能包括机电设备安装维修实习、毕业顶岗实习。

2.基于水利行业人才需求的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高职专业教学条件建设

2.1专业师资的配置与要求。

2.1.1专业带头人的基本要求(1)具备高职教育认识能力、专业发展方向把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研教改能力、学术研究尤其是应用技术开发能力、组织协调能力。(2)成为专业建设的龙头,具备最新的建设思路,主持专业建设各方面工作。(3)能够指导骨干教师完成专业建设方面的工作。(4)牵头专业核心课程开发和建设。(5)主持及参与应用技术开发课题。

2.1.2专任教师的配置与要求(1)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2)具有一定的课程开发能力。(3)具备较强的教研教改能力。(4)熟悉机电设备的原理、装配工艺等知识。(5)熟悉机械图纸和电气图纸;具有机电设备使用、维护、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等知识。(6)具备事故处理能力。(7)具备执行安全规范的能力。(8)熟悉水利水电机电设备的原理、装配工艺等知识。

2.1.3兼职教师的配置与要求(1)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2)具备熟练的机电工具设备的使用与操作能力。(3)熟悉机电产品生产现场的工艺实施、机电工具设备的使用与操作。(4)熟悉事故处理能力。(5)具备执行安全规范的能力。

2.2实践教学条件配置与要求。

2.2.1电工实训室训练常用电工仪器仪表使用。面积120m2,具备低频信号发生器、直流电源、三相调压器、直流单臂电桥、直流双臂电桥、可调电感箱、电流表、电压表、功率表、频率信号发生器、函数信号发生器及其他常用测量仪表。

2.2.2机械实训室训练机械原理、机械产品维修等基本技能。具备单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两级三轴线圆柱齿轮减速器、两级圆锥———圆柱齿轮减速器、单级蜗杆减速器,常用钳工设备、量具。

2.2.3电工基本技能实训室用于万用表安装与使用实习。面积60m2,具备低压电器、常用电工工具。

2.2.4机械零件测绘实训室训练机械制图与零件测绘基本技能。具备常用量具设备。

2.2.5低压电气实训室训练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的基本技能。具备电脑、常用PLC等设备。

2.2.6机床电气控制技术实习室训练电气控制线路常见故障分析与处理方法。具备各种机床电气控制线路等设备。

2.2.7机加工实训室训练金属的主要加工方法,所用设备和工具。具备普通车床、铣床等设备。

2.2.8金工实训室训练钳工基本技能。具备虎钳、电焊机等设备。

设备管理与维修论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设备维修管理、TPM&,RCM、设备房标识系统

 

0 引言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的深入发展,地铁设备维护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加剧,一方面作为大运量的公共客运设施,对设备安全性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设备维修作为其重要保障手段受到关注;另一方面交通论文,设备管理与维修费用已经不再是一项辅助性投入,而是构成企业成本的重要成分。

为确保设备的可靠运行,减少和预防设备的故障,设备维护通常有两个目标:一是确定设备的维护策略;二是如何经济有效的落实完成现场设备的维护活动[1]论文服务。本文提出TPM&RCM相融合的设备维护策略,正是用来实现这两个目标,并将其灵活地应用到设备房标识系统中,从而有利于提高该系统维修管理水平。

1 TPM&RCM相融性分析

RCM(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Reliability CenteredMaintenance)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保持设备固有可靠性和安全性为目标,优化设备维修策略的过程和方法,即回答了哪些设备该修、修什么以及怎么修(维修周期)等问题。TPM(全员生产维护: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护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设备维护体系,确保维修活动的落实。

虽然RCM与TPM作为两种不同的维修管理模式具有不同的关注点,但是二者如果能够协同运作,可以达到拥有更精确、更全面的维护数据,突出更重要的维修计划交通论文,明确更明晰的设备维护责任论文服务。简单而言,通过两者协同,一方面,RCM通过数据收集及理论分析确定最经济可靠的维修策略,并依据故障后果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类,将设备房现场设备管理中可能会影响行车安全、影响运营服务质量的故障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并将其故障现象、原因、后果、处理方法等部分的摘要。

2 TPM&RCM相融的设备维护管理策略

针对设备维护的基本目标以及TPM和RCM相融合的基本原理,TPM&RCM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实施主要步骤包括:设备关键性分级分类、设备FMEA分析、维修周期优化决策、TPM可视化维修指导、规范化点巡检等,其中前三者利用RCM分析手段为TPM落实维修活动提供切实可靠的设备维修策略,而后两者则通过可视化规范化等手段实现这些维修策略的经济有效执行,且为持续的RCM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具体关系流程如图1所示。

3 TPM&RCM在设备房标识系统中的应用

3.1 设备分类分级

为提高设备维护的检修效率交通论文,节约维修成本,实现重点设备重点维护,TPM&RCM相融的维修管理策略首先依据巴累托最优的管理分析法对设备进行关键性分析,确定哪些设备需要进行维修策略优化,考虑到设备的关键性主要由设备的安全性、失效频率以及维护成本决定,因此,选择这三者作为关键性影响指标,按照下式判断设备的关键性得分:

(1)

其中,为某一设备的关键性,为指标的权重,可分别设为5、4、3交通论文,为指标的关键程度得分,可依据实际情况1-9打分评判论文服务。当时,判断该设备属于K类设备,时,属于I类设备,时,为O类设备,这里的KIO分类分别代表Key、Important、Ordinary。

3.2 可视化现场管理

在进行设备的维护维修时,维修人员常常会遇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无法准确的判断故障的原因;没有规范的维修作业流程;缺乏可视化的操作指导,容易导致错修漏修,维修工作效率低交通论文,也不利于设备的维护和数据信息的积累,因此,为实现维修活动经济有效的落实这一目标,有必要将RCM优化的维修策略等信息与TPM有机融合,采用特定的可视化标牌等手段指导现场维修活动,具体内容见下表所示:

表1 设备可视化维修内容

 

项目

可视化内容

维修操作流程图

设备关键性

K--红牌

I--黄牌

O--蓝牌

操作关键点

红色标

黄色标

蓝色标

作业方式

仪器检测

手动检查

目测

检修周期

双周

设备管理与维修论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设备维修管理、TPM&,RCM、设备房标识系统

 

0 引言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的深入发展,地铁设备维护管理工作所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加剧,一方面作为大运量的公共客运设施,对设备安全性可靠性提出更高的要求,设备维修作为其重要保障手段受到关注;另一方面交通论文,设备管理与维修费用已经不再是一项辅助性投入,而是构成企业成本的重要成分。

为确保设备的可靠运行,减少和预防设备的故障,设备维护通常有两个目标:一是确定设备的维护策略;二是如何经济有效的落实完成现场设备的维护活动[1]论文服务。本文提出TPM&RCM相融合的设备维护策略,正是用来实现这两个目标,并将其灵活地应用到设备房标识系统中,从而有利于提高该系统维修管理水平。

1 TPM&RCM相融性分析

RCM(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护(Reliability CenteredMaintenance)是以最少的资源消耗保持设备固有可靠性和安全性为目标,优化设备维修策略的过程和方法,即回答了哪些设备该修、修什么以及怎么修(维修周期)等问题。TPM(全员生产维护: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为目标,以全系统的预防维护为过程,全体人员参与为基础的设备维护体系,确保维修活动的落实。

虽然RCM与TPM作为两种不同的维修管理模式具有不同的关注点,但是二者如果能够协同运作,可以达到拥有更精确、更全面的维护数据,突出更重要的维修计划交通论文,明确更明晰的设备维护责任论文服务。简单而言,通过两者协同,一方面,RCM通过数据收集及理论分析确定最经济可靠的维修策略,并依据故障后果的轻重缓急进行分类,将设备房现场设备管理中可能会影响行车安全、影响运营服务质量的故障进行根本原因分析,并将其故障现象、原因、后果、处理方法等部分的摘要。

2 TPM&RCM相融的设备维护管理策略

针对设备维护的基本目标以及TPM和RCM相融合的基本原理,TPM&RCM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实施主要步骤包括:设备关键性分级分类、设备FMEA分析、维修周期优化决策、TPM可视化维修指导、规范化点巡检等,其中前三者利用RCM分析手段为TPM落实维修活动提供切实可靠的设备维修策略,而后两者则通过可视化规范化等手段实现这些维修策略的经济有效执行,且为持续的RCM分析提供数据支持。具体关系流程如图1所示。

3 TPM&RCM在设备房标识系统中的应用

3.1 设备分类分级

为提高设备维护的检修效率交通论文,节约维修成本,实现重点设备重点维护,TPM&RCM相融的维修管理策略首先依据巴累托最优的管理分析法对设备进行关键性分析,确定哪些设备需要进行维修策略优化,考虑到设备的关键性主要由设备的安全性、失效频率以及维护成本决定,因此,选择这三者作为关键性影响指标,按照下式判断设备的关键性得分:

(1)

其中,为某一设备的关键性,为指标的权重,可分别设为5、4、3交通论文,为指标的关键程度得分,可依据实际情况1-9打分评判论文服务。当时,判断该设备属于K类设备,时,属于I类设备,时,为O类设备,这里的KIO分类分别代表Key、Important、Ordinary。

3.2 可视化现场管理

在进行设备的维护维修时,维修人员常常会遇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无法准确的判断故障的原因;没有规范的维修作业流程;缺乏可视化的操作指导,容易导致错修漏修,维修工作效率低交通论文,也不利于设备的维护和数据信息的积累,因此,为实现维修活动经济有效的落实这一目标,有必要将RCM优化的维修策略等信息与TPM有机融合,采用特定的可视化标牌等手段指导现场维修活动,具体内容见下表所示:

表1 设备可视化维修内容

 

项目

可视化内容

维修操作流程图

设备关键性

K--红牌

I--黄牌

O--蓝牌

操作关键点

红色标

黄色标

蓝色标

作业方式

仪器检测

手动检查

目测

检修周期

双周

设备管理与维修论文第5篇

[关键词]AFC系统;设备管理;维修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地铁AFC站级设备管理概述

1) 地铁AFC设备简介。地铁AFC系统设备一般分为线路中心级设备和站级设备。站级设备包括车站计算机 (简称 SC)、半自动售票机(简称POST)、自动售票机(简称TVM)、闸机 (简称 GATE) 和便携式验票机(简称PVU),具有数量多、使用量大、直接面向乘客服务等特点。

2) 设备综合管理是在设备维修管理的基础上,运用设备综合工程学的成果,吸取现代管理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的新成果,而逐步发展起来的设备管理理论和方法,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益和实现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小为目标的一种新型设备管理模式。设备综合管理强调对设备的一生进行管理,强调设备管理工作中技术、经济、组织三个方面的内容。

3) 地铁AFC站级设备管理。地铁AFC系统作为地铁主要设备系统之一,其站级设备具有直接面向乘客服务、数量众多、智能化与精密化水平高等特点。AFC设备不是以产品生产为目的,其设备管理的目标是在保证设备的服务性能前提下,充分使用设备为乘客提供服务,并实现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里维修费用最小。由于AFC站级设备直接面向乘客服务,大面积、长时间的停机故障会直接影响车站运营与乘客出行。因此站级AFC设备需要保持设备运作性能良好,减少故障发生。维修人员除快速修复故障外,还要在日常管理中充分利用设备正常停用时间做好检查、维护,对导致故障发生的主要零部件进行调整、更换甚至改造,以提高设备性能。对于老旧设备,通过综合评估,制定大修或者报废计划,以保证经济效益。总之,地铁AFC设备需要进行综合管理以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与服务水平。

二、AFC站级设备综合管理内容

1) 设备前期管理。设备前期管理是指从设备规划到设备投入使用这一阶段的全部管理工作,包括设备计划编制,投资技术经济论证,设备选型、招标采购、订货,设备的安装调试、验交建帐,设备初期使用效果的分析等工作。在设备的需求分析以及设备设计初期,安排设备维修人员和车站服务人员参与相关环节,结合已有线路设备的使用、维修经验提出要求与建议,在需求与设计前期为后续的设备管理打下基础。

设备样机成型后,由上述相关人员对样机的内部空间设置、模块安装等内容进行确认,确保模块的拆装、维修检查等具有足够的空间与条件。同时对于设备的装配、外观等影响前后台操作的内容进行检查。通过反馈,在设备设计期间减少故障发生的部位,为后续的设备维修做好充分预想。设备安装调试阶段,由设备维修人员和车站服务人员对设备的安装位置与情况进行确认,留意周围的位置是否满足乘客使用、维护维修的可实施条件。同时,在安装调试过程中,对设备内部模块装配、线缆连接防护等内容做好检查把关,在设备投用之前消除一些可能导致设备故障的因素。设备安装调试后,需进行施工验收、功能验收、压力测试等多项测试,对设备的安装情况以及软硬件功能进行检验,确保设备满足功能需求。同时,在各种测试中发现设备问题,要求供货商及时进行修改。最后进行设备交付,做好设备签收、设备台账的整理和设备履历的建立,为后续的设备管理打好基础。

2) 设备使用过程的管理。设备使用过程的管理是AFC设备管理的主要环节,通过对设备特性的分析,结合各类管理理论与手段,全面了解设备的状态,不断优化维修的时机与内容,可以使设备得到合理维修,以最小的投入保持设备的运行性能。a.正确使用设备:在日常的使用当中,车站服务人员直接对设备进行操作。操作是否规范,将影响设备的使用性能与寿命。操作不当或者超负荷使用设备,均会对设备造成损害。因此需要编写设备操作手册,指导并规范其操作行为,避免不当操作导致对设备的损害。b.合理维修设备:AFC站级设备一般维修可以分为故障修、预防修和专项修。故障修就是在设备出现故障不能投入使用时,由维修人员对故障进行处理,使设备重新投入使用。由于AFC设备数量较多,在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故障,而一些乘客的不良使用行为(例如使用的硬币带有粘性物质等) 也会触发设备故障。故障修需要维修人员快速修复设备,恢复设备的性能。预防修是以时间以及设备状态为依据,预先设定检修工作的内容与计划,利用设备的正常停机时间进行提前维修。预防修是设备的主要检修内容与手段,一般包括多种不同检种。预防修根据设备各零部件的结构特点、使用频率、组成零部件的运作特性等,事先制定维护检查的内容与周期,通过清洁、整理、检查、调整、对老化件提前更换等手段在设备发生故障之前消除故障因素,恢复设备性能。另外,通过对故障修记录的统计分析,掌握各个模块、部件的性能状态,作为定检计划的补充,尽量避免设备的过修或者欠修的情况。专项修是根据设备的实际情况,对状态劣化、难以恢复其生产工艺要求的部件进行功能恢复的针对性计划维修,主要是对设备的关键和主要部件进行部分拆卸、检查、更换或修复失效的零件,必要时对基准件进行局部维修和调整精度,从而恢复所修部分的精度和性能。开展专项修前,需要进行综合分析评估模块状态劣化的部位与原因,确定专项修的内容与方式。开展专项修后,需要对完成情况、效果等进行评价,不断跟进完善。c.合理改造与升级设备: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出于各种原因,需要对设备升级改造(例如,在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零部件因为材质不合理导致设备经常性故障停机等)。在充分论证适用性、经济性以及可行性之后,可以进行针对性的改造,已达到减少故障、方便使用、提高安全性或节能降耗等目的。d.配套的规程编写、人员培训以及物资管理:作为设备管理的技术基础,需要编写设备的操作手册、检修规程、维修手册等技术文本,以指导与规范各项设备管理活动的行为。同时需要做好人员的培训,使规范能够真正得到实施。另外,还需要加强维修人员技能的培养,以提高维修质量,减少设备故障停用时间。e.做好备件、材料的预算与采购,为各项维修提供物质支持与保障,通过采购物资的构成分析,结合设备状态,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或者委外维修以节约维修成本。

3) 设备报废管理。设备的寿命一般以故障出现的频率来考察判断,设备故障率高,维修成本就高。当故障率高到需要付出更高的维修费用才能保持设备所带来的效益时,维修就失去了意义,需要对设备进行报废。AFC设备报废,应该根据国家以及企业相关规定,对设备的残值、可维护性、可改造性等进行综合论证判断,按企业流程进行论证实施。

三、结束语

设备管理是一门综合性学问,对AFC设备的管理,需借鉴与应用各种设备管理理论与模式,同时也需要结合设备的使用要求与特点,摸索更加合适的管理套路,真正实现设备的保值与高效应用,降低维修成本,延长设备寿命。

参考文献

设备管理与维修论文第6篇

【关键词】煤矿;机电设备;维修;实践

目前,基于国内煤炭生产和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与实践水平,决定了我们采取对设备寿命周期进行全过程管理办法来使设备运行达到最佳效益和最长使用寿命。因此,我们必须要完善设备维修管理系统的信息反馈和处理的管理,充分有效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为设备维修管理服务,还需要利用企业部门来动员全员全过程都参与到设备的维修管理中去。积极引进科学评估方法(比如:系统论、信息论、决策论等)和先进的检测技术(比如故障诊断技术、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未来的维修管理将朝着更加的科学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我们设备维修管理与实践努力实现的目标。

1、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现状

设备维修与维护保养是确保设备系统正常运行的主要方法,是企业的管理的一项核心工作。而我国煤矿机电维修管理模式发展是与生产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当前,大部分煤炭企业已完备地制定了设备维修管理规章制度及其专有机构,先进的机电设备故障诊断与运行状态监测技术也在引进利用。然而,从整体上看,我国大部分煤矿企业采用的设备维修管理方式比较落后,依旧根据时间来规划的维修管理模式,这种方式维护低效,严重影响了安全生产的正常运行。从目前的研究来看,仅仅从理论上以单个零部件的可靠性维修方法进行了简单的探析,还有是通过经验总结一些故障现象来分析。还没有对煤矿机电设备的可靠性维修进行系统全面的研究,主要是缺少设备元器件的可靠性、维修性的基础数据和完备的理论指导。

2、维修管理基本模式

当前机电设备的维修管理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门学科。它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自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后就有了维修的问题。最开始因为设备简单,维修与维护的费用低,手段一般是发生故障后再维修的管理模式,即出现了故障再修。但是后维修的后果导致维修期间的时间浪费,影响了生产。工业革命之后,生产技术和工艺的不断更新,流水作业生产的广泛应用,生产严重赖于设备的正常运行,故障后维修管理所造成损失逐步凸现出来。预防故障发生的管理模式就被提出了。科技进一步发展,精细化的生产引进了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管理模式。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管理模式是预防维修管理模式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是确定设备在其运行条件下维修需求的方法。它更加地注重故障的原因、影响、预防三方面的研究,通过运用现代维修计划软件来监测设备运行状况,然后制定出详细的维修计划和方案,设置维修与维护的备忘录。该模式颠覆了设备损坏后再被动维修的模式,这方法采用计算机辅助可靠性维修技术,提高了设备运行可靠性,确保了设备在要求的寿命周期内安全、高效地运行,这样可以基本消除故障维修耽误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随着新型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以及故障预防技术的发展,现代设备向自动化、智能化程度不断提升,对故障预知的要求不断提高,新型的故障预测与管理系统开始被广泛研究。由于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故障诊断技术和先进理论方法(如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等)的逐步完善与成熟,新的预知维修管理模式被提出,这将成为未来煤矿等行业现代化设备维修管理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重点。

3、煤矿机电设备管理与实践

当前我国煤矿机电设备还停留在预防与现场维修相结合,还没有实现免维修,零事故,但我们的煤矿机电设备维修者们在大量的实践工作中,结合实际总结出了很多切实可行的经验,值得我们探讨和学习。这些工作方法和现场维修经验是广大煤矿机电设备维修者集体智慧的结晶。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浅谈一些机电设备管理与实践的个人理解。

(1)日常维护和修理在煤矿生产实践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的基础,是煤矿生产的重中之重。作为一个煤矿企业,必须把机电维修管理与现场操作作为安全生产的头等大事,确定机电维修的总体目标,建立、健全机电维修责任制,修改、校定、细化机电维修标准,做到机电维修工作有标准可依,有标准必依,实现机电维修工作的科学化、标准化、精准化。

(2)管理制度的完善。通过建立完整的维修制度,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横向到纵向,覆盖了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的方方面面,有利的从制度上保障了煤矿机电设备维修工作,为煤矿实现安全生产,机电设备本质安全,打造机电设备零事故现场,为实现煤矿本质安全奠定了基础。

(3)提高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通过实践经验总结,及结合我国煤矿现有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要提高煤矿机电设备维修从业人员的素质应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我们要制定详细的、科学的员工培训计划和完善员工岗位考核制度,督促鼓励员工进行自我能力提高,给员工提供自我升造的机会,使从业人员的素质快速提高。

4、结论

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再合理,还是存在一些无法排除的人为因素,管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和工作心态都是潜在影响因素。本文主要研究了目前煤矿企业的维修管理模式及其发展,总结了维修管理的工作实践经验。本文认为今后的维修管理工作应当加强煤矿机电设备使用和维护的管理人员的培训,建立健全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工作制度,应用现代监测仪器等硬件大力开展煤矿机电设备可靠维修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改革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实现科学化、现代化、智能化的维修管理。

参考文献

[1]段力权.关于煤矿机械维护维修的几个问题[J].山东煤炭科技,2011,(3).

设备管理与维修论文第7篇

摘要 本文介绍了设备维修管理在生产企业或维修专业化企业中的重要性,本文引入协同理论(synergetics)的要素和方法来研究设备维修管理中的关键问题,以应用协同论去构建一个协调的组织系统以实现设备维修管理的工作目标,以期降低经济成本和提高设备效率。也对指导企业优化设备维修管理能提供新的思路和启迪。

关键词 协同论;序参量;设备维修管理;备件管理;协同体系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1-0102-01

0 引言

社会的进步和知识的新陈更迭,使我们有新的理论探求生产管理中复杂的问题和矛盾。机器设备是企业创造利润的基础,利润产生必须要保证设备运转正常,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协同论是一门新兴学科,把协同理论引入设备维修管理中,剖析设备维修管理中的各种因素,应用新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1 引用协同论对设备维修管理的分析

设备是企业生产的重要基础和技术保障,设备维修管理是维修组织计划、维修费用管理、备件管理等的集合。由于设备备件种类多,寿命及消耗损坏率不同,需求量不同,加工及订货周期存在差异和不确定性,备件是设备维修管理的重要环节,也说明设备维修管理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搞好备件管理可以减少维修停机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科学的供应和储备备件可以减少企业对资金、人员、场地占用。

协同论是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理论,创立者是德国著名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Hermann .Haken)。协同论所研究的对象一方面是多子系统的联合作用产生在宏观尺度上的结构和功能。设备维修管理就属于多子系统的范畴;另一方面协同论又是由许多不同的学科进行合作来发现自组织系统的一般原理,协同论对揭示不同系统的演化发展具有普适性意义。

协同论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3个方面:

1)协同效应,指复杂开放系统中大量子系统相互作用产生的整体效应。设备维修管理是包括:人员、物资、资金、技术方法等的复杂开放系统,各子系统或组织之间同向合作,相互配合协同得好,系统的整体功能就好,反之由于各子系统不能发挥应有功能致使设备维修管理陷于混乱,系统遍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2)伺服原理,即序参量支配子系统行为,快变量服从慢变量。在设备维修管理中,备件相对于组织维修方案、维修资金、维修设备和维修技术人员培训等条件,备件准备是一个慢变量。备件需要计划、采购、生产、运输、储存等因素因而时间周期较长,其中还有不可预知的因素制约。因而备件管理就是设备维修管理的一个序参量;序参量是协同论的核心概念,在系统演化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尽管影响系统的因素很多,但从中找出序参量就能掌控整个系统的发展方向。分析得出设备维修管理的序参量是备件管理,备件管理的序参量是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中存在着“不确定性” 包括计划突变、交货延迟、物流迟滞、订单取消等。我们在整个系统下建立一个自备系统以补充“不确定性”,使整个管理系统能向有序的期望的方向发展;

3)自组织原理是指系统在没有外部输入的条件下,在具备自组织实现的条件下,其内部子系统之间能够按照某种规则自动形成一定的有序结构或完成系统功能。自组织是管理系统自我完善的根本途径,我们建立自备系统另一方面也是使系统具备自组织实现的条件,能使系统的自组织发挥效用。

2 设备维修管理协同体系的构建

设备维修管理协同体系是为了企业设备维修备件供需平衡,备件库存量合理控制。从备件来源渠道,控制库存的方法入手分析,综合影响系统的内外因素,结合当前的科学信息技术而构建的。设备维修管理的理想情况是当设备因故障停机,通过检修发现有不能简单修复的备件,使用替代备件恢复设备正常功能,构成检修闭环。但是这要以牺牲管理经济成本,增大企业的资金、人员、场地的占用为代价。如果没有替代备件就需要通过材料计划从市场或厂家购进,在当前市场中,供应链系统可以实现备件管理的标准件、通用件的供给;备件需要计划、运输等一系列程序才能到位。到位后再构成检修闭环设备恢复使用。协同体系的自备系统功能是实现设备中、小备件的制造和关键特殊件、大型件的修复的维修管理。自备系统的实现需要具有规模相匹配的加工和修复设备。自备系统的自组织模式就是在本企业内利用先进的机械设计制造技术,通过设计软件获得电子版的二维、三维零件图纸的尺寸、加工工艺和数控加工程序来制造加工零件。利用修复技术实现因磨损、变形等失效的零件,自备系统可以提高维修企业的自我技术能力。

3 结论

本文引用协同论对设备维修管理进行了分析、构建了设备维修管理协同体系。它是以往在企业备件管理中不足的有益补充和延拓,它可以减少供应链环节中的消极影响,降低企业备件管理成本并相应的促进了企业利用先进制造和修复技术的能力。如果专业维修企业兼有设计制造的功能,一方面企业的技术和生产力发生了质的飞跃可以发展产品生产;另一方面普及应用新技术,推动技术创新。

参考文献

[1]张友诚,张翠凤,亓和平.现代企业设备管理[M].北京:中国计划出社,2006,5(5):146-153.

[2]机械工程师手册编委会.机械工程师手册[M].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9(5.6):1295-1296.

[3]Hunt,V,Daniel.Dictionary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troduction to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USA,Elsevier Science Publishing Co.,Inc,1987(1):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