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学科活动(合集7篇)

时间:2023-09-04 16:25:06
小学语文学科活动

小学语文学科活动第1篇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将综合实践活动与小学语文学科进行整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是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同时,应把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小课题研究,引入语文学科的学习与教学中来。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是通过引导学生对周围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性和综合性问题、现象、事件等的积极探索,主动获取直接经验,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的。那么,老师怎样才能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走进新课程呢?我们认为,只有让综合实践活动走进学科课堂,让综合实践活动与各门学科有机的融合,并能服务于各门学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才能有效的实施。

一、挖掘教材资源,参与实践活动。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也提出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是以语文教材为依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活动能够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走出课堂,走上社会,拓展视野。新课程的语文教材安排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首先挖掘教材中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因素,然后通过开放的、动态的语文课堂教学,创设开放的语文实践情境,通过有效的实施策略,促使语文与生活紧密联系,使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紧密联系,使课内外紧密联系,使语文教学不再壁垒森严,活化了语文课内学习。老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引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

例如五年级语文教材中综合性学习《走进信息世界》,让学生了解现代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学会选择信息,趋利避害;学会搜集信息、运用信息,善于和别人交流信息;了解信息传递方式的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人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影响。我们经常从电视或网络上获取信息,但这些媒体如果使用不当,会有一些不好的影响。请学生就怎样正确利用电视、网络等媒体的问题,展开讨论。这就要从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出发,例如,有的同学一回家就看电视,一直看到上床休息;有的沉湎于网络游戏,作业马虎潦草,甚至旷课等,通过大家讨论交流,尽可能提高认识。又如

二、注重整合方式,延伸实践空间。

活动是开展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载体。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坚持“以人为本,以活动为载体”的学做相结合的体验教育模式,把实践活动与“教材内容、现实生活、自主创造”等结合起来,认真落实实践计划,周密策划实践环节,精心设计实践形式,重点关注实践过程。新课改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样能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学习方式是学生在自主性、探究性和合作性方面的基本特征。陶先生认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科书,"我们的教育不限于学校的形式","整个社会是我们的学校,全部生活是我们的课程"。他极力主张把学生从学校这个"鸟笼"中放飞到大自然中去自由朝翔,到生活的大风大浪中接受人生洗礼。的确,生活是语文的源头活水,选择贴近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必然会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如我在教学人教版第七册语文《猫》一课时,又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扩充,开展了《观察一只可爱的动物》的语文活动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决定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介绍自己所认识的一只动物。这些内容和程序的组织,完全由学生自主安排和决定,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增强了学生阅读实践和提高语言实践能力的训练,促进了语文教学。

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创造了实践教育这一伟大的活动方式,教育从实践中走来,教育要走向实践。在实践中实现学习内容的综合化;在实践中改变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灌输为基本特征的传统教学模式,实现学习方式的革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坚实而全面的基础,塑造完善的人格个性。

三、联系生活实际,享受实践乐趣。

小学语文学科活动第2篇

摘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给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学科教育类课程提出了新要求,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学科教育类课程必须在课程结构、教材建设和实践教学等方面深化改革。

关键词:学科教育类课程;课程结构;教材建设;实践教学

学科教育类课程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流课程,传授语文学科教育知识、培养语文学科教育技能是它的两大基本目标,这两大基本目标之间的关系常常被表述为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语文学科教育技能的培养要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但实际的情况是“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这一地位被无形中当作为“重点”,需要在这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语文学科教育技能”往往成了陪衬。综上所述,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改革与结构重建,目前可以紧紧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即课程结构(内部学科构成)改革、教材建设改革和实践教育改革。

一、课程结构改革

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结构领域扩充,指的是要提升课程的内涵,丰富学科教育类课程涵盖的具体学科范围。以往构成学科教育类课程的主干学科往往是小学语文教学法或者是小学语文教材概说和小学语文教学概论,外加教育见实习作为实践教育课程,培养出的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轻松驾驭静态的语文课程。适应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现有的以小学语文教材概说和小学语文教学概论为主干课程的学科教育类课程必须提高研究与训练的规格层次,本着各有侧重、区分能级、明确阵地的原则,建设好着眼于宏观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小学语文课程论、教学设计和创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论和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语文课程资源和教育力量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的学科体系。以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领域扩充为基础,按照上述原则建构的学科教育类课程新格局,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四个方向和三块阵地”。

“三个层次”是指包含与教育学、心理学基本原理结合紧密的语文学科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等学科,以中观研究和探索小学语文教育的一般规律为主的课程论、教学论等学科,以及针对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案的设计与研究的教材分析、教学设计等学科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按照从一般到具体的次序,越来越贴近小学语文教育实践,将课程开发、教育研究、教学技术、实践方法、课程评价等内容整合其中。“四个方向”是指具体课程设置主要围绕课程开发与研究、教育技术(主要指软性技术)、教育研究与设计、教育实践四个方面的内容,从不同的角度而又突出对学生进行语文教育专业知识能力的传授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影响。“三块阵地”是指课堂教育与训练阵地(包括必修课与选修课)、课外活动教育与训练阵地和教育实践阵地(包括到小学进行的见实习和参加社会语文教育活动等)。各个阵地学生和教师承担的角色任务各不相同。这样的课程格局既符合一般课程建设的理论模型,知识与技能、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造等多方兼顾,又体现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从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专业教育训练。

二、教材建设改革

,按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重新解读小学语文教材,诠释小学语文教育的规律,研究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趋势,开发设计小学语文课程,尽快建设紧扣小学语文教育实际、紧跟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步伐的教材体系,已经是当务之急。针对我国目前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专业建设实际和各地初等教育存在的地域性差异,新教材的编写和体系建设需要考虑如下因素:

一是教材应该由对一般教育理论、教育规律和对小学语文教育实践和教育规律具有深入研究和深厚修养的人员编写,理想的人员构成是高等学校研究初等教育专家和小学教育界的名师的组合。这样,既可以站在宏观的、理论的角度审视小学语文教育全貌,又可以站在微观的、实践的角度深入小学语文教育内部,编写出的教材则容易体现出一般学科教育理论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指导作用,又能够体现出课程的实践性特点。

二是教材要有鲜明的开放性,兼顾小学语文教育的普遍性和地方性差异,将反映小学语文教育一般规律、研究小学语文教育普遍现象作为必修课的主要内容,而将具体细部的问题诸如教学设计、活动创设等放在课外阵地或者教育实践阵地去完成,把广阔的课程开发空间留给不同地区、不同学校。

三是新教材要融会贯穿新课程标准精神,而不是对学生进行抽象的课程标准阐释与教育,通过足够量的课程开发、教学设计、活动创设等具体方案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程标准精神在小学语文教育实践中的融会与体现。之所以提出这样的教材建设构想,是因为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有着切身的体会和感受。?

三、义务教育

《语文教学标准》把小学语文教育当作师生不断探索、不断展开、不断体验的过程,客观上要求教师具有热爱语文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崭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具有比较强的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具有从事语文教育的综合能力。适应这些客观需要,学科教育类课程也要转变课程理念,应对挑战。致力于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特别是热爱语文教育的职业兴趣和情感,是小学教育专业特别是语文方向学科教育类课程的重要任务。

通过系统的语文教育专业知识的传授和语文教育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具有扎实的语文教育素养和具备语文教育探索改革的潜力,是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核心任务。《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握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实践性等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和努力建设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这些理念落实到对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上,用简要的话说,就是要尽全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教育实践能力。

实践教学以教师为指导和顾问,以学生为教育活动的实施者和承担者,以师生双方为评价者,由一系列语文教育实践活动构成,是复杂而且有创造力的活动。故而,学科教育类课程应树立重视和强化实践教学的新理念,将其作为专业特色教学。立足于系统的实践教学观,实践教学的活动形式,大致可以分为课堂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两大领域。课堂实践教学是指根据需要安排在课内进行的由学生为活动的设计者、操作者参与的语文教育活动,包括教学影像观摩、模拟教学、说课、评课和教学片断设计等活动类型。课外实践教学是指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外由学生独立完成的语文教育活动,包括教具制作与设计、教育调查、试讲与实习、教育方案设计、教学软件制作、友好班级活动、教学及研究信息收集整理、家教等活动类型。这些活动类型多样,基本模式是一致的,那就是定向与激励(提出目标并设法使学生自觉追求目标)、同化与图式(将新经验纳入自己的能力结构框架中,并且能够形成稳定的程序模式,产生正迁移作用)、反馈与评价(师生都能全面了解活动全程,并就活动的过程、方法、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和强化与创新(通过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巩固能力,并且能创造性独立开展语文教育实践活动)。

?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学科活动第3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课程结构 教材建设 实践教学

从培养中师层次的小学语文教师,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培养专科层次的小学语文教师,再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培养本科层次的小学语文教师,长期以来,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教育类课程(以下简称学科教育类课程)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整合。2001年9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给小学语文课程开发、教学理念、学习方式等带来了一系列崭新的变化。而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教师培养框架中无论是课程结构、教材体系、教育理念还是实践教育,变革步伐已经落后于小学语文改革与发展的步伐。适应于《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进一步整合小学语文学科教育类课程,改革课程结构,提升课程层次,已经迫在眉睫。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改革牵动的学科领域也比较多,从《语文课程标准》新要求来看,矛盾集中在课程结构上。

一、课程结构改革

主要解决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结构领域扩充的问题,应本着各有侧重、区分能级、明确阵地的原则,构建语文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新格局,提升课程层次和扩充学科结构领域,提升课程的内涵,扩大学科教育类课程涵盖的具体学科范围。以往构成学科教育类课程的主干学科往往是小学语文教学法或者是小学语文教材概说和小学语文教学概论,外加教育见实习作为实践教育课程,培养出的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轻松驾驭静态的语文课程。“各有侧重”是指适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课程开发、教学理念、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学科教育类课程各内部课程设置要具有对应性,并相对独立而又互相形成合力;“区分能级”是指不同学科在传授知识和训练能力、培养情感和价值观、探索过程和发现方法等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力量不同,教育影响的结果也有长效短效之分,学科教育类课程内部课程设置要综合考虑能级,实现学科的互补;“明确阵地”是指适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综合性、交叉性和自主性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内部课程设置要兼顾课堂教学主阵地、学校课外教育阵地和社会教育阵地,立足于不同的阵地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价值观的培养,促进学生语文教育知识学习和语文教育能力的形成。以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领域扩充为基础,按照上述原则建构的学科教育类课程新格局,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四个方向和三块阵地”。

二、教材改革

主要解决目前学科教育类课程教材存在的不足,以适应当前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需要,编写贯彻《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理念的新教材。当前小学教育专业所使用的学科教育类教材,存在很多不足。从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建设的角度看,目前缺少一套适合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需要的教材;从与小学语文教育关系看,当前使用的教材无论在体系上还是内容上与小学语文教育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对小学语文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的反映缺乏一定的前瞻性;从《语文课程标准》所体现的课程理念看,当前所使用的教材自身没有体现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三维统一,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研究也没有从这三个维度去解析。

三、义务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贯穿的语文课程理念,要求学科教育类课程要转变观念,进一步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语文教育实践的能力水平,培养学生从事小学语文教育的兴趣和情感。《语文教学标准》把小学语文教育当做师生不断探索、不断展开、不断体验的过程,客观上要求教师具有热爱语文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崭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具有比较强的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具有从事语文教育的综合能力。

课堂实践教学是指根据需要安排在课内进行的由学生为活动的设计者、操作者参与的语文教育活动,包括教学影像观摩、模拟教学、说课、评课和教学片断设计等活动类型。课外实践教学是指根据课堂教学需要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外由学生独立完成的语文教育活动,包括教具制作与设计、教育调查、试讲与实习、教育方案设计、教学软件制作、友好班级活动、教学及研究信息收集整理、家教等活动类型。这些活动类型多样,基本模式是一致的,那就是定向与激励(提出目标并设法使学生自觉追求目标)、同化与图式(将新经验纳入自己的能力结构框架中,并且能够形成稳定的程序模式,产生正迁移作用)、反馈与评价(师生都能全面了解活动全程,并就活动的过程、方法、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和强化与创新(通过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巩固能力,并且能创造性地独立开展语文教育实践活动)。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学科活动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

语文学科是现阶段小学生课程教学内容构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切实做好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知识内容的教学实践活动,能够为小学生群体开展其他学科知识内容的学习体验活动,创造和提供坚实而充分的认知性基础背景条件,促进小学生群体实现良好稳定的成长发展。随着最新一轮新课标教学改革工作的快速有序推进,小学语文学科日常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率问题,逐步引起了相关领域研究人员的广泛密切关注,相关研究探索为今后一段时期之内我国小学语文学科教学实践工作的发展,创造和提供了坚实的支持条件,有鉴于此,本文将会围绕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问题展开简要的阐释分析。

1小学语文小学过程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

1.1切实有效提升小学生参与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的主观积极性

在小学阶段语文学科日常教学工作环节的具体开展过程中,通过对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程度恰当的引入运用,能够有效提升和诱发小学生个体参与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的主观兴趣,通过不断建立和强化小学生在参与具体化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中的主观兴趣,促进小学生自身的课程学习活动参与积极性水平实现幅度显著的改善提升,为小学生群体实现良好有序的成长发展,创造和提供坚实的这次条件。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高效深化运用,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在开展具体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中的相互交流协作水平,促进我国小学生群体实现良好有序的成长发展目标状态。

1.2切实提升小学生群体在参与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中的主体性水平

在具体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知识内容教学实践工作过程中,能够有效破除传统教育事业发展背景下,教师群体对语文学科课堂教学活动大时间进程和内容进程的绝对控制和干预性地位,切实满足新课标课程教学改革事业发展背景下,以生为本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工作实践控制要求,显著提升了小学生群体在具体参与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活动过程中充分的主体性地位,为小學生群体创造并提供了充足而宽裕的开展探究式学习活动的实践空间,确保在和谐稳定的教学实践活动环境氛围的保障和支持条件之下,小学生群体能够顺利获取到良好稳定的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内容的学习认知水平。与此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应用过程中,独立小学生个体之间通过围绕具体知识内容开展的探究和讨论活动过程,有效提升了彼此之间的认识和了解程度,为小学生逐步建构形成基础性的人际关系建构处理能力,创造和提供了基础性的支持和保障条件。

1.3切实提升小学生个体对语文学科知识内容的综合性学习掌握水平

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小学阶段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内容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小学生自身针对具体的语文学科知识内容要素形成的认知观点,通常可以借由参与学习小组内部的讨论以及评价活动过程,促进小学生自身在基础性思想观点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和修正,提升小学生自身所在班级的基础性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氛围,切实促进本班学生在围绕具体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展开教学呈现活动过程中,能够建构形成互相帮助的学习实践活动开展格局。要通过对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有效引入运用,不断优化和提升小学生个体的基础性思维模式、认知结构,以及实践活动精神,切实完善小学生个体对语文学科基础性知识要素内容的认知储备结构,确保小学生自身能够顺利实现良好优质的成长发展。

2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学科应用的具体策略

2.1切实提升学生分组过程的科学合理性

在应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开展小学阶段语文学科知识内容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小学生个体通常都是借由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形式的团队结构完成具体的学习体验任务的,在这一实践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师切实做好学生在分组处理过程中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对于确保小学生在开展语文学科知识内容学习体验过程中顺利获取到最佳的预期效果,具备极其深刻的实践影响意义。语文学科任课教师在具体开展学习小组划分和建构工作环节过程中,必须优先针对本班学生群体具备的性格特征、年龄特征、基础学习习惯、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基本知识内容认知掌握水平等信息展开全面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本班全体学生,按照合理化结构搭配的处理方式,切实划分为若干个小组合作实践组织,并确保小组成员在后续开展的合作学习活动体验过程中,能够实现基于学习能力和知识要素储备层次的互补提升。

2.2切实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性指导力度

在完成针对本班学生群体的合作学习小组划分工作基础上,教师要结合具体学习小组组成学生群体实际具备的基础性知识内容掌握认知水平,以及基础性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建构和表现状态,为每一个具体建构形成的合作学习小组,提出专门性的合作学习探究题目,并注意在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具体开展过程中,注意诱导和激发小组内容全体组成人员的学习体验活动参与积极性,以及主观能动性,确保最佳预期教学效果的顺利实现。

3结束语

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实施方案问题,本文具体选取小学语文小学过程中应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以及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语文学科应用的具体策略两个具体方面展开了简要分析,旨意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桂霞.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197. 

[2]叶廷.小学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13):176-177. 

[3]柴利江.小学(中段)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和调控策略[J].学周刊,2016(07):79. 

[4]吕翠花.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西部素质教育,2016(10):117. 

小学语文学科活动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教学改革 内容 方向 课程结构 教材建设 实践教育

学科教育类课程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主流课程,传授语文学科教育知识、培养语文学科教育技能是它的两大基本目标。这两大基本目标之间的关系常常被表述为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语文学科教育技能的培养要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但实际的情况是“语文学科教育知识是基础”这一地位被无形中当作为“重点”,需要在这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语文学科教育技能”往往成了陪衬。综上所述,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改革与结构重建,目前可以紧紧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即课程结构(内部学科构成)改革、教材建设改革和实践教育改革。

1.课程结构改革

主要解决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结构领域扩充的问题,应本着各有侧重、区分能级、明确阵地的原则,构建语文学科教育类课程的新格局。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结构领域扩充,指的是要提升课程的内涵,丰富学科教育类课程涵盖的具体学科范围。以往构成学科教育类课程的主干学科往往是小学语文教学法或者是小学语文教材概说和小学语文教学概论,外加教育见实习作为实践教育课程,培养出的小学语文教师能够轻松驾驭静态的语文课程。而《语文课程标准》在理念上将语文课程当作一个不断开发、不断深化的动态过程,对教师的课程资源的研究与开发、教学方案的设计与整合等方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要求很高。适应贯彻《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现有的以小学语文教材概说和小学语文教学概论为主干课程的学科教育类课程必须提高研究与训练的规格层次,本着各有侧重、区分能级、明确阵地的原则,建设好着眼于宏观课程开发与研究的小学语文课程论、教学设计和创新的小学语文教学论和协调学校、家庭、社会三方语文课程资源和教育力量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的学科体系。“各有侧重”是指适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师的课程开发、教学理念、教学评价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学科教育类课程各内部课程设置要具有对应性,并相对独立而又互相形成合力;“区分能级”是指不同学科在传授知识和训练能力、培养情感和价值观、探索过程和发现方法等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力量不同,教育影响的结果也有长效短效之分,学科教育类课程内部课程设置要综合考虑能级,实现学科的互补;“明确阵地”是指适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综合性、交叉性和自主性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内部课程设置要兼顾课堂教学主阵地、学校课外教育阵地和社会教育阵地,立足于不同的阵地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和价值观的培养,促进学生语文教育知识学习和语文教育能力形成。以课程层次提升和学科领域扩充为基础,按照上述原则建构的学科教育类课程新格局,可以概括为“三个层次、四个方向和三块阵地”。

2.教材建设改革

主要解决目前学科教育类课程教材存在的不足,适应当前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需要,编写贯彻《语文课程标准》课程理念的新教材。当前小学教育专业所使用的学科教育类教材,存在很多不足。从小学语文教育专业建设的角度看,目前缺少一套适合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需要的教材;从与小学语文教育关系看,当前使用的教材无论在体系上还是内容上与小学语文教育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对小学语文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的反映缺乏一定的前瞻性;从《语文课程标准》所体现的课程理念看,当前所使用的教材自身没有体现出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三维统一,对小学语文教育的研究也没有从这三个维度去解析。

因此,按照新的《语文课程标准》重新解读小学语文教材,诠释小学语文教育的规律,研究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趋势,开发设计小学语文课程,尽快建设紧扣小学语文教育实际、紧跟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步伐的教材体系,已经是当务之急。针对我国目前小学教育专业语文方向专业建设实际和各地初等教育存在的地域性差异,新教材的编写和体系建设需要考虑诸方面因素。

3.义务教育

《语文教学标准》把小学语文教育当作师生不断探索、不断展开、不断体验的过程,客观上要求教师具有热爱语文教育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崭新的语文课程理念,具有比较强的课程资源开发的能力,具有从事语文教育的综合能力。适应这些客观需要,学科教育类课程也要转变课程理念,应对挑战。致力于培养学生热爱教育事业,特别是热爱语文教育的职业兴趣和情感,是小学教育专业特别是语文方向学科教育类课程的重要任务。随着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推进,教师资格证书制度正逐步推广并不断完善,教师这一职业逐渐提高对从事教育事业人员的素质要求。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并巩固未来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思想,使其乐意为小学语文教育事业不断增长才干,增进专业学识,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热爱教育事业特别是热爱语文教育”这一呼声不仅不能降低,而且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增强感染力和感召力。

小学语文学科活动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高;策略

语文是众多学科的基础,熟练掌握语文知识对其他学科的理解和分析也是大有裨益的,语文教学是教育金字塔的基础,如果不能理解并掌握语文知识,那么一切的教育都将无从谈起。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勇于创新,善于引进先进的科技和教学理念并应用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推动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一、转变观念,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长久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存在一个误^,那就是语文教师在课堂讲解中一直是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自己为主体,按照自己的构想来决定讲解的方式和内容,而忽略了学生的感受和反馈,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甚至产生了对语文的厌倦心态,这是极不可取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转变观念,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问答式等以互动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除此之外,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注意学生的反馈,不能在课堂中自娱自乐地唱独角戏,要注重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根据学生的反馈和建议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和内容,学生才是教育的主人公,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教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因此,尽快探索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是必要的,只有正确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学生的自我价值,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推动语文教学的发展。

二、讲究语言艺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是语言的艺术,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使自己的语言形象直观。语文是一个注重理解和思考的学科,当中有很多抽象和晦涩难懂的知识,只有用形象直观的语言才能把知识化繁为简,深入浅出,尤其教学对象是小学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更应该注重讲解的语言艺术。语文本身就是一门艺术,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要注重自己的言谈举止之外。在生活当中,也应该注重自己的文化素质培养,只有语文教师自身具备了一定的文化底蕴,才能吸引并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语言的艺术就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兴趣的一把钥匙。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师是学生和语文知识之间的纽带,为了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效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语文知识的教学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主动地接触并探索语文知识,进而产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语文教育是教育的重中之重,语文是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学科,每一门学科离开了语文的理解和分析都是难以存在和发展的。语文是母语,很多人以为母语没有必要花费过多的精力和时间。其实不然,文字记载着历史和知识,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该为之骄傲自豪的存在。

1.尊重学生,平等相待

小学阶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具有自我意识,小学教师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应该用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当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了认可和尊重时,学生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教师的信赖感和好感,从而产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达到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目的。

2.转换角度,换位思考

小学教师在举办和语文知识相关的活动时,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将心比心,从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探索学生真正的需求,只有真正把学生当作活动的主体时,学生才能更加容易投入其中,更能理解蕴含在活动中的知识。反之,如果采用不适合学生的活动主题,学生就不能主动加入活动中,感受不到活动的乐趣,甚至会令学生产生抵触情绪,甚至开始厌恶语文学科,这和举办活动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在举办活动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娱乐,在活动中应该包含着一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让学生在娱乐之余体会语文的魅力所在。

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行实施,小学语文教学也必须随之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善,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转变观念,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教育的主体,小学教师应该注重自身的文化素质培养,这样才能为学生做一个良好的模范,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讲究语言艺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应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通往语文知识宝库的桥梁。毫不夸张地说,语文教学水平关系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对祖国的整体教学水平提高具有重大影响。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学科活动第7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策略

语文学科是小学阶段学生必修的一门学科,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当积极探索优化与提升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措施及其方式方法。我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也进行了大量探索,现从“生活化理念”“趣味化理念”和“情境化理念”三种教学理念的运用入手,针对有效提升自身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做法进行探讨,旨在以个人见解抛砖引玉,引发更多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鸣,推动大家都能采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高效组织语文教学活动,以确保语文学科合理组织与开展的同时让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一、引入生活化理念,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当积极引入生活化的教育理念,即挖掘学生生活中所蕴含的语文教育资源并在语文教学实际中加以灵活运用。这样既能为学生创设一种亲切熟悉的学习氛围,从而调动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而且还能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生活情境,促进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至这一情境中,去理解、去运用,进而提升自身的实践运用能力,这一举多得的良好教学效果正是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的有力证明。例如:在某次语文课上,我为学生展示了众多生活中常见的广告词,像药品广告为“咳不容缓”、山地车广告为“骑乐无穷”、眼镜广告为“一明惊人”、驱蚊器广告为“默默无蚊”、透明胶带广告为“无可替带”,等等。随后,我鼓励学生根据所学到的语文知识挑出这次广告中的错别字,并进行改正。这一任务的布置可谓是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与语文学习之间建立起了极为密切的联系,在推动学生积极参与“找茬”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让他们把所学的语文汉字知识进行了灵活的运用,同时更使得他们形成了一个重要的认识,即每一个汉字都有它们自己的运用规律,我们要写正确的汉字。如此,学生既复习了汉字知识又养成了端正的汉字书写观念,语文识字教学的质量得以保障。再如:在平时的语文写作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极挖掘生活中可用的写作资源,并将其写到自己的作文之中。像在以“我最难忘的一件事”为主题的写作教学活动中,学生认真思考日常生活中留给自己最深刻影响的事情,由于每个人有不同的生活经历,他们所想到的内容也有极大的不同。有的学生想起了国庆阅兵期间自己在电视上看到的阅兵场面,接受检阅的战士们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出了恢宏的气势;有的学生想起了自己某次跟妈妈一起回老家,看到姥姥家种的辣椒又红又小,便摘着吃了一个,没想到这一品种的辣椒特别辣,当时辣得自己都说不出话来,嘴唇更是像着了火一般,感觉变得又厚又麻木,没有了感觉……从生活实际出发,学生的写作素材与资源得以丰富与扩充,而且其写出来的文章也变得贴合生活,富有真情实感,文章质量也能因此得以显著提升与优化。引入生活化理念对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价值有目共睹。

二、引入趣味化理念,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引入趣味化的理念,即结合所学的语文内容灵活组织一些趣味化的语文教学活动,以此为学生营造一种有趣的学习氛围,促使他们对语文学习产生热情,并在积极参与、全身心投入的过程中,切实提升他们的语文学习效果,可以说,趣味化理念也是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例如:在教学《狐假虎威》这一寓言故事的时候,我除了带领学生学习其中的生字词,还特意带领学生进行了一次情景扮演的活动。有的学生扮演正在寻找食物的老虎,有的学生扮演被老虎逮住的狐狸,还有的学生扮演森林里的野猪、小鹿、黄羊、兔子等等。正在寻找食物的老虎发现了从自己身边窜过的狐狸,送上门的食物让饥饿的老虎迫不及待地想要吃掉这只狐狸。就在危急时刻,狐狸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只见他问老虎“你敢吃我?”。看到狐狸不但不怕死,竟然还质问自己,老虎也愣住了,脱口而出“为什么不敢?”……在惟妙惟肖的表演过程中,学生不但有效梳理了整个寓言故事的发展脉络,而且还对里面各个角色的表情、心理、动作等等细节有了细致的认识与了解,因此,他们很容易就能理解森林里的百兽并不是怕狐狸,而是害怕狐狸后面跟着的凶恶的老虎,而狐狸就是仗着老虎的威风才把百兽吓跑的。如此一来,《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故事的主旨内容就很好地被学生理解与吸收了,相较于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寓言故事中心思想的做法,趣味化的情景扮演活动让学生玩得尽兴,同时收获了深刻的学习认知与理解,这便是恰当运用趣味化理念,提升小学语文学科教学质量的优势所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通常较为简单,适合孩子们进行情景扮演,为此,教师可以从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课堂扮演活动,以让他们在有趣的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学好语文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