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合集7篇)

时间:2023-09-01 16:37:10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第1篇

关键词:地形;水体;植物;生态化

中图分类号:J5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 :在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中国聚居环境建设中,风景园林的规划与设计曰是举足轻重。面对迅速发展变化的中国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市场,置身于如火如荼的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工程实践。明确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根本目标,具备掌握评判风景园林旅游规划设计方案的眼界标准,熟悉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作为一门学科的理论原理,从而发展创新、规划设计出更多的风景园林杰作,是每一位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实践的同行首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一关于园林地形的设计

地形是室外环境中的基础部分。他链接景观中所有因素和空间主线,从面使他们一直联系到地平线尽头或水体边缘。 地形的作用如同建筑物的框架,地形能系统地制定出环境的总顺序和形态。其他因素被看作叠加在这构架表面的覆盖物。 地形还可作为其它设计因素布局和使用功能布局的基础或场所,它是所有室外空阅相用地的基础。 平坦地区常具有-种强烈的视觉连续性和统一性。 平坦,起伏平缓的地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轻松感,..地形对任何规模景观的韵律和美学特征有着直接的影响。地形同样能影响人们对户外环境的范围和气氛的感受。与空间限制紧密相关的是视野限制。

风景园林师独特而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具有灵敏地利用和熟练的使用地形的能力。此外,风景园林业还标志着公众的使用和享受而改变和管理地球表面。在园林设计中,地形设计是塑造空间的基础,是其他要素的基础。在提倡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设计、低碳集约型园林的发展背景下,以及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传统设计方法缺少科学与量化的体现存在局限。

二 关于土壤的设计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要素,因而在设计中选择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就显得很重要。主要考虑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分析植物的生态学习性,选择适宜植物生长的土质。特别是在风景园林的生态恢复设计模式中,土壤因子很重要,一般都需要对当地的土壤情况进行分析测试,选择相应的对策。常规做法是将不适合或者污染的土壤换走,或在上面直接覆盖好土以利于植被生长,或对已经受到污染的土壤进行全面技术处理。采用生物疗法,处理污染土壤,增加土壤的腐殖质,增加微生物的活动,种植能吸收有毒物质的植被,使土壤情况逐步改善。如在美国西雅图油库公园,旧炼油厂的土壤毒性很高,以至于几乎不适宜作为任何用途。设计师哈格没有采用简单且常用的用无毒土壤置换有毒土壤的方法,而是利用细菌来净化土壤表面现存的烃类物质,这样既改良了土壤,又减少了投资。

三关于植物配置的设计

植物材料的选择根据生态位理论,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应充分考虑物种的生态位特征,合理选择配置植物种类,避免各个物种对空间和营养的争夺,种间互相补充,既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生长良好,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稳定的复层群落结构,又能形成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园林景观。根据各种植地不同的实际情况(如干旱、贫瘠、土壤密实、污染严重、病虫害严重等),有针对性、有侧重点的选择植物种类,尤其是高大乔木优势种的选配,直接决定了园林生态效益的发挥程度。园林生态设计中要求利用不同物种在空间和营养生态位上的分异来配置植物,充分利用空间、营养,各个种才能协调共生。因此,在植物材料选择时,应该因地制宜,发挥不同植物的各自优势,最大限度地满足植物生长所需要的生态条件,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进行相应的选择。

1 利用当地的乡土资源

乡土植物是指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及物种演替后,对某一特定地区有高度生态适应性的自然植物区系成分的总称。它们是最能适应当地大气候生态环境的植物群体。除此之外使用乡土物种的管理和维护成本最少,能促使场地环境自生更新、自我养护。还因为物种的消失已成为当代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所以保护和利用地带性物种也是时代对风景园林设计师的伦理要求。2 运用具有生态效益的植物

不同的树种其生态作用和效益也不相同,有的相差很大。因此,为了提高植物造景的生态效益就必须选择那些与各种污染气体相对应的抗性树种和生态效益较高的树种。 3 遵从生物多样性原理,模拟自然群落的植物配置物种多样性主要反映了群落和环境中物种的丰富度、均匀度、群落的动态与稳定性,和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与群落的相互关系。生态学家认为,群落结构愈复杂,系统也就愈稳定。因此,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设计多个种组成的植物群落,比单物种中群落更能有效利用资源,具有更大稳定性,即保持各物种多样性如动植物种资源多样性、各种文化特质多样性等,具有重要深远的生态环境意义。四 水的设计

园林水体赖以依靠的盛器,有两种主要的分别:自然状态下的水体。如自然界的湖泊、池塘、溪流等,其边坡、底面均是天然形成。人工状态下的水体。如喷水池、游泳池等,其侧面、底面均是人工构筑物。在风景园林设计中从生态因素方面对水的处理一般集中在水质的清洁、地表水循环、雨水收集、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水的动态流动以及水资源的节约利用等方面。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充分利用湿地中大型植物及其基质的自然净化能力净化污水,并在此过程中促进大型动植物生长,增加绿化面积和野生动物栖息地,有利于良性生态环境的建设。

五 关于生态化的设计

在风景园林设计中,应用生态学原理进行设计,保护自然环境不受或尽量少受人类的干扰,现有场地往往经过很长时间已经形成了新的动植物生态系统。在景观改造时,根据生态平衡原理,要充分的保护利用,尊重场地原有的自然环境的生态特征,尽可能将原有的有价值的自然生态要素保留下来并加以利用,组织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去。应用生态学原理,保护利用场地现有的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手法有:

1 尊重场所自然演进过程

现代人的需要可能与历史上该场所中的人的需要不尽相同。因此,为场所而设计常常不会模仿和拘泥于传统的形式。但是从生态学理论来看,新的设计形式仍然应以场所的自然过程为依据,依据场所中的阳光、地形、水、风、土壤、植被及能量等。设计的过程就是将这些带有场所特征的自然因素结合在设计之中,从而维护场所的健康。作为风景园林设计者应尽量保留原场所的自然特征,如泉水、溪流、造型树、已有地被、及名树、古木、水、地形等,这是对自然的内在价值的认识和尊重,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资成本,又能避免为了过分追求形式的美感, 对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2 基于生态调控原理,利用并再生场地现有的材料和资源生态调控原理中的循环再生,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贯穿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的始终,生态的风景园林设计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场地上的材料和资源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新材料的需求,减少了对生产材料所需的能源的索取。

六 结语

在园林设计中既要考虑到场地整体环境对它的影响,又要考虑到建筑会反作用于环境,因此要建筑有度,合理考虑建筑的布局、奎问、形体及材质等。理想的建筑应该与自然相协调,尊重地形、水体和植物等要素。减少土方量,避免对现有生态格局的干扰.成为风景环境中的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还要考虑到生态化设计对未来风景园林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风景园林设计要素诺曼K.布思,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第1版 (1989年7月1日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第2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地形;植物;建筑设计;自然因素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最为重要的就是自然因素的融入。对于园林设计师来说,只有将这些自然因素融会贯通,做到“天人合一”,才能充分展现风景园林的自然魅力,将自然元素与人文元素充分结合并展示给游客。总的来说,不论是地形、植被还是水体等,都是风景园林必须考虑的自然因素。园林设计师只有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并将其纳入到研究领域,才能不断提高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水平。

一、地形因素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地形因素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设计师只有重视地形特点,才能设计出好的风景园林。

(一)地形因素与景观建筑布局的关系

对于园林建筑设计师来说,要想保持良好的园林景观,就必须在设计时综合考虑园林当地的地形因素。设计时应该充分尊重当地的地形特点,将园林建筑的布局加以控制,以便与当地地形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一般来说,如果园林当地地形起伏大,就应该将起伏因素纳入到设计范畴中来。除此以外,在设计时还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采用掩埋法,以确保园林建筑景观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互契合。

(二)以地形因素为基础,确保园林建筑的视觉效果

园林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地形因素,这是保障园林建筑视觉效果的基础。风景园林作为城市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同时也是人们放松心情,陶冶心情的重要地点。所以在设计风景园林时,必须将地形因素考虑进来,确保园林建筑的视觉效果。一般来说地形上的因素有两方面需要考虑,其一就是园林建筑设计与地形方面应该统一,确保天际线尺度能够体现出设计者的特点与思路。其二则是如果地形坡度较大的话,设计时应该显现出地形的起伏,并将整个地形作为风景园林的背景。这就要求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师能够结合地势特点,对风景园林的整体定位加以考虑,从而确保建筑风格的和谐、统一。

二、植物因素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一)风景园林建筑中的植物必须提高建筑的美感

植物因素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同样必不可少。如果建设设计师能够将植物因素应用的得心应手、恰到好处,则能够使其贴近自然,极大提高其美感。为了能够极大发挥植物因素的作用,园林建筑设计师不能忽视一草一木,必须将园林中的草地、灌木都加以利用,确保其在园林中发挥相应作用。

(二)植物因素的应用必须与风景园林建筑景观相协调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尽量保障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这就要求园林设计师必须确保园林中原有的植被不被破坏。但是这样可能就导致园林的绿化面积有所减少,影响园林建筑的整体布局。有鉴于此,园林设计师应该灵活考虑,兼顾园林美观与生态和谐统一。与此同时,风景园林中的建筑布局应该与园林中的植被景观相互搭配、协调。比如说建筑物在修建时可以适当增加一部分外部平台,以便种植相匹配的植物,不仅增加了园林的植被覆盖,还有效节省了园林挖掘的面积。很多时候现代园林都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比较“硬”的感觉,而植物作为一种“软”的介质,可以较为巧妙的弥补、中和建筑的这种冷硬,给人带来随和、温馨的感觉。所以建筑设计师要充分利用灌木、乔木以及草地的作用,将其蕴含的丰富生命力以及色彩展现出来,带给人们充足的活力。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要结合植被的分布特点与生长习性,将建筑物与其充分融合起来,以便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状态,从而为人们提供良好、温馨的栖息地。

三、水体因素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一)水所蕴含的文化可以丰富风景园林的内涵

除了地形与植被因素,水体因素也同样对风景园林的建筑设计有着重要影响。自古以来“水”就在我国蕴含着重要的文化内涵,所谓“上善若水”就展现着这一具有灵性的自然景观所具有的文化。在风景园林的景观设计中,就应该将水体的文化、意象特征加以考虑,确保风景园林的建设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二)充分发挥水体在风景园林中的装饰作用

设计师在考虑风景园林的建设设计时,同样应该重视水体的装饰作用。水作为建筑的重要北京,可以体现出风景园林的另行。我们可以看到水上城市威尼斯就将水充分利用,在充分发挥水的实际功用的同时还将水体作为装点威尼斯的重要工具。而在我国同样如此,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有诸多作品歌颂人与水的关系,所以将水体资源加以开发,作为风景园林中必不可少的自然景观是一项非常科学的设计与规划。此时设计师就应该注意,人们对于水具有一种依赖情绪,在设计时就应该对水体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在开发时注重水体与风景园林建筑的合理搭配,避免喧宾夺主。

结语: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风景园林建设设计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感受风景园林中自然元素所带来的感受成为众多人们日益渴求的精神内涵。但是众所周知,风景园林的自然元素运用也不是随意堆砌的,需要建筑设计师综合考虑,将其心灵美与对自然的感受相结合,并加以再现。这就要求建筑设计师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实践证明,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设计师必须将自然因素融会贯通,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展现自然元素的魅力,为浮躁的城市化增添一份自然景色。

参考文献:

[1] 邓位,林广思. 英格兰湖区国家公园历史遗产保护及游人中心公园规划政策编制[J]. 国际城市规划. 2014(06)

[2] 林广思. 岭南庭园艺术继承与创新――基于双溪客舍乙座别墅的考察[J]. 装饰. 2014 (07)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第3篇

【关键词】地形;植物;水体;园林建筑设计

引言

风景环境中的自然景观要素在建筑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构成场所特征的重要因素。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素体现在: 地形是依托和根本,水体最具可塑性和表现力,植物是活力和生命的体现。因此,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如何更好地分析、解读自然景观要素是实现建筑与环境良好对话的基础。中国自古以来也有“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观念,崇尚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1、地形

地形在《辞海》中的地理学解释为“地貌”,地形限定了风景园林建筑的生成形式,如穴居建筑、台阶建筑、覆土建筑等。不同的地形对风景园林建筑的布局、功能及体量影响非常明显,是连接风景环境中所有要素的主线。

1.1 风景园林建筑布局及体形设计受地形的影响

我国传统的风景园林建筑多追求体量尺度上的“宜小不宜大,宜藏不宜露”,使得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这正是对待自然的谦和设计态度,即通过对建筑布局、体量的控制,尊重原有地形,因地制宜地进行建筑适应性设计。另外,传统建筑常借助廊的连接顺应地势而建,与地形和谐共处。

风景园林建筑应具有合宜的尺度、体量,并利用地形、地势、地貌及周围环境考虑建筑布局,灵活组织建筑内部空间的竖向关系,利用地形减小建筑的体量所产生的压抑感,保持与自然的平衡。如筑台、错层、跌落、架空等形式; 还可将建筑物的长轴沿等高线布置、采取水平延展的体量或者连续的界面处理; 可巧妙运用踏步、平台等形式,通过与地形的有机结合,形成尺度宜人、具有领域感的环境,使建筑生长于此地并成为地域性景观。

1.2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以地形的视觉协调为依据

地形可被当做视觉要素来使用。从视觉角度出发,把建筑和地形放在一起时,构成了明确的天际轮廓线,因此对建筑的体量、外形轮廓与地形之间审美关系研究的重要性就非常重要。在考虑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时,必须深入研究这些关系,形成良好的天际线,这对环境的整体性设计至关重要。当地形的尺度远远超过建筑时,形成建筑以地形为背景,建筑形态与自然地形之间就是“图与底”的关系; 当地形的尺度与建筑尺度相接近时,要尽量使建筑配合自然地势,与地形相互协调。

地形既有利于建筑结合环境形成有序的空间序列,同时也可以屏蔽设计中的不利因素,因此在设计中可通过对地形的适当改造,引导人的观景视线,使其更好地服务于风景园林建筑设计; 还可对建筑群体布局进行适当分割和恰当分区,这不仅有助于满足功能上的要求,还可以减小单体建筑的体量,缓解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这些都是风景园林建筑对地形的回应。如果不考虑地形因素,一味追求建筑的新奇特,势必造成对天际线和整体环境乃至生态平衡的破坏。

20 世纪 90 年代兴起的地形建筑,立足于建筑与基地自然环境和场所精神的关系,探索人工建筑与自然地貌之间的模糊性,尝试形成建筑与大地重新统一的新形式。

1.3 地形坡度制约下的山地风景园林建筑设计

地形坡度对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影响非常大,作为以坡地为显著特征的山地风景园林建筑是最为常见的建筑形式。在坡度较小的平坡地( 坡度在3%以下) 和缓坡地( 坡度 3% ~10%) ,建筑布置不受地形约束,可以取得日照朝向和较好的景观视野,土方量一般不大; 中坡地( 坡度 10% ~ 25%) 和陡坡地( 坡度 25% ~50% ) 地形能够提供俯视周围景观的制高点,对视线具有导向性和开阔性的观景特性,建筑群布置受到较大限制,建筑内部一般设梯级。日本美秀博物馆选址于自然保护区,建于山腰陡坡上,建筑高度限制在 13 m 以内,80%的建筑面积埋于山体之下,与地形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同时建筑面向宽阔的湖山景色( 图 1) ; 而地形凹地则给人以内向和领域归属感,有利于形成安全稳定的生活状态。

图1 日本美秀博物馆

地形坡度还可以疏导风向,从而影响建筑及场地的通风情况,这对于山地风景建筑设计尤为重要。可以通过 GIS 对地形地势进行分析,再根据某一类用地的坡度指标,在场地内形成此类坡度用地的适用范围,确定适于建筑、道路、广场等用地坡度的地域。

建筑设计的初始阶段,必须先对地形进行分析研究,通过解读分析,把握场地的结构特征,才能从宏观上及技术层面与地域环境、气候等自然因素实现良性契合。

2、植物

植物是风景园林建筑场地环境中重要的自然要素,不同的植物在大小、形态、色彩、质地以及所体现的性格特征上都有变化,它们丰富多彩的效果使得植物在整个风景园林环境中成为最富于变化的因素之一,尤其是在生态环境备受关注的今天,绿色植物更应借助于各种技术手段融入建筑设计。

2.1 植物配置影响建筑布局和空间建构

在风景环境中,设计应尽可能不破坏植被以维系原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基于此,建筑布局要紧凑以避免占据过多的绿化面积。同时,建筑物的布局还应灵活多变,与基地环境和自然植被相适应。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应通过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的接地面从而保护自然生境。同时,建筑外环境中可修建平台等架空方式以此减少对土方的挖掘,也体现了对自然场所生态系统的尊重,能够达到风景建筑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目的。合理、适度的植物配置也能分隔、限定、建构和完善建筑外部空间界线和范围,增强空间连续感和整体感等。作为软性的设计素材,乔木、灌木、草地等都可衬托硬质界面的风景园林建筑,丰富建筑的质感和色彩,协调不同的建筑立面和地面铺装处理等,形成宜人的风景建筑环境。同时,树干则如同支柱,以虚体的方式限制空间。

2.2 植物特征提高建筑的审美效用

植物要素具有把人、建筑、大自然联系起来的能力,具有对建筑形体及其他视觉要素统一起来的作用。从美学的角度看,植物通过季相变化的生长特点能够使建筑具有层次丰富的动态变化,可以在整体环境中将建筑形体延伸到自然风景中,也可以把室内外空间联系起来,在整体环境视觉审美设计中起到协调的作用。

设计中通过在建筑物屋顶、墙面以及外环境中种植植物,不仅可以遮阳,而且能够使建筑物与风景环境融合,产生建筑与植物一体的天际轮廓线。植满草皮的坡屋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建筑物的体量,让植物自然衍生在屋顶上,使得建筑与环境形成统一的视觉关系。

2.3 植物群落修缮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植物的多样性有利于保持环境生态平衡,同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也能够改善建筑环境的微气候条件,达到降低建筑物的能源消耗的目的。建筑设计还可以通过增加绿地面积和绿量进行生态补偿。法国普罗旺斯的一处生态建筑( 图 2)的垂直花园通过合理的搭配种植,满足了气候、季节及植物观赏性的要求。花园底部是下层植被―――蕨类植物、矾根属植物、冷水花属植物等; 再往上是易在岩石斜坡上生长的植物―――岩白菜属植物和景天属植物; 最高处是完全暴露在岩石上的植物―――松柏类、小檗属植物和枸子属植物。绿化良好的保水性和蓄热性缓解了空调热负荷压力。

图2 法国普罗旺斯生态建筑

屋顶花园、垂直花园等竖向绿化能够解决建筑用地与绿化面积的矛盾,减少雨水流失,改善建筑微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结合竖向绿化系统的建筑设计,应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特征和地理环境,对建筑的结构形式、构造方式及外墙材料等进行合理的选择,并要充分考虑设计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植物移植等问题。比如,吸热性过强的材料可能导致植物周围温度过高而死亡,过于光滑的面砖不利于某些植物的攀爬。

3、水体

水对人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为人服务的风景建筑设计应包含亲水设计,在其中可以充分运用水的空间美学及精神功能,通过水的循环利用、雨水收集等方法补偿生态环境,增强生境营造。

3.1 建筑与水互为“图―底”,布局灵活

水体具有较大的景观价值,以宽阔的水面作为背景,建筑漂浮其上而产生建筑和水的融合,在风景建筑设计中是常用的手法。著名的水城威尼斯因为“水”而使得整座城市成为风景的建筑( 图 3)。

图3 威尼斯水上建筑

人是向往水的,设计中应体现人与水最适合的关系,这就需要结合建筑的点景、观景等功能进行设计。建筑群体外部临水,呈开阔、外向的空间布局,建筑在水面的衬托下向外伸展,视野开阔、流畅。

滨水风景建筑设计中,首先应关注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质和量的保护,充分发挥亲水或临水陆地的有益条件,弱化建筑尺度,虚化建筑界面以减少与自然的矛盾,在空间处理上与水体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使建筑场地在规模和视觉上达到最为合理的存在状态。

3.2 利用水的可塑性构筑空间逻辑

丰富而有特色的水体能够为空间增添活跃的气氛和效果,也能够引导和组织建筑空间。

水体呈点的形式时,应灵活考虑水与建筑尺度的关系。点水既可作为庭院空间的中心景观,也可作为建筑入口的标志景点。在贝聿铭先生设计的苏州博物馆整体布局中,新馆巧妙地借助尺度合宜的水体,与紧邻的拙政园、忠王府融会贯通,将各类建筑要素穿插起来,柔化了生硬的建筑材料,并形成良好的交通组织( 图4) ,建筑与水体相映成趣。

图4 苏州博物馆

水体呈线性时,往往具有一定的方向性,从而可以引导人的视线,步移景异,体现了风景建筑空间的序列。设计中还可利用线状水体来组织空间的韵律和节奏,利用水体的宽窄、岸线的曲直和水体的不同形态求得变化,形成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尾的丰富空间层次。通过线状的水将不同的风景建筑及空间灵活相连,这样就起到了脉络的作用,建筑也成为水体引导下的景观。

水体呈面的形式时,一般作为建筑背景将风景建筑及景观衬托出来,这时建筑群体包裹水体或被水体托付。建筑可以以水面为中心布局,建筑环水而建,通过水面的向心性被连接到一起,使得建筑之间关系拓朴有机,耐人寻味。

总之,水景建筑空间的设计,首先基于建筑的功能和空间逻辑,在此基础上再从体量、尺度等环境点具体考量; 研究水位与地形的关系使岸线优美,与用地建筑完美契合。

3.3 利用水的文化特性赋予建筑场所意义

水是文化的起源,世界上的文明古国大多是在江河流域诞生的。一片引人入胜的水面无论置身其中抑或极目远眺,都会愉悦人的身心。水在中国古代,始终被认为与万物生命有很大关系,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水能够营造空间氛围,可以赋予建筑以精神上的象征意义,给建筑增添灵性。中国传统园林建筑中对水的处理从形到意,追求着自然韵味,满足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促进了生态、人文的有机聚落的建立。

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水体的利用可提供开放通透的视线,产生柔和宁静的感受,强化建筑的场所意向,给人们以认同感和依赖感,产生审美意境和共鸣,水的视觉和实用功能得到了最为充分的运用。湖南一滨水风景建筑( 图5), 建筑埋入山体中,与山体、水体、自然植被等自然环境融为一体,随着时间的流逝,绿色攀缘植物会将建筑全部隐藏起来。

图5 滨水风景建筑鸟瞰

4、结语

风景园林建筑具有观景和点景的双重功能,一方面它为人们提供欣赏风景的场所,同时它本身也是一种景观,融于风景园林环境中成为被欣赏的对象。设计中既要考虑到场地整体环境对它的影响,又要考虑到建筑会反作用于环境,因此要建筑有度,合理考虑建筑的布局、空间、形体及材质等。理想的建筑应该与自然相协调,尊重地形、水体和植物等要素,减少土方量,避免对现有生态格局的干扰,成为风景环境中的有机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李爱国. 风景建筑设计对自然景观要素的解读及回应[D]. 南京: 东南大学,2005:16.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第4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地域特征;分析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1132172

风景园林建设作为现代城市景观建设的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域特征风景园林设计具有影响作用。本文从地域特征分析入手,对地域分析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应用进行分析,促进我国园林城市的逐步完善和发展。

1 地域特征分析

1.1 地域特征的构成要素

地域特征是某地区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2方面都存在着众多与众不同的特色标志。地域特征的构成要素主要分为地域性、整体性、人文性特征[1]。地域特征是某地区的基本标志,也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融合发展的重要体现。地域特征中的主要因素之间既相互制约又相互融合。一旦其中一方发生了变化,另一方面也会随着变化,这种相互牵制的作用和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得到明显体现。

1.2 地域特征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的联系

地域特征自然与人融合发展的重要体现,是自然界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相互平衡的重要形式。风景园林规划是在地域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建设,同时也是继承和发展地域特征的手段;从风景园林规划的准则来看,园林设计以尊重为主,改造为辅[2],由此可见地域特征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具有引导辅助作用;地域文特征中包含多种丰富多彩的设计理念,是自然发展与历史发展的综合体现。对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具有创新指导作用。

2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地域特征分析

2.1 自然环境特征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地域特征中自然因素分为自然环境因素和植被因素2方面。自然环境他也正中包括气候特征、水文特征、地势特征等方面[3],L景园林设计师设计时,注重把握这些因素独立特征与联系。例如:气候特征。气候特征是自然发展的最基础性特征,不同的气候特征使园林规划设计的规模,植被等产生影响。例如:东北地区气候以干燥为主,南方气候以湿润特征为主。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时依据地区气候特征,选择园林设计的建筑材料,园林内部植被种类;或者不同的地势类型,比如:平原和盆地地区进行园林设计时,也会对园林设计中植被,构图形式等产生影响,风景园林设计要达到设计效果,充分发挥园林设计的意义,充分结合自然因素,实现园林设计综合性设计发展。

2.2 植物特征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植物是风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因素的变化会对园林设计中植被的设计产生影响,植被种类自身也会对风景园林产生影响,园林设计师进行园林设计时,对植被的选择不仅要从基础性园林进行分析,注重不同植被之间的会产生不同的园林效果。例如:我国北方风景园林设计中通常将银杏树种植在主道两侧,秋季里,洒落一地的银杏叶成为风景园林中一道亮丽的色彩,增添了风景园林的欣赏性色彩。此外,风景园林设计中园林设计中植被错落有致的排列方式也会增添园林的美感。丰富现代园林建设创新性特征。

2.3 地域人文情怀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地域人文情怀包括历史文化、传统思想、民俗习惯等多种人文情怀,园林设计师进行园林设计过程中应当注重将这些地域人文情怀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融合在一起,园林设计景观设计中蕴含大量“人”的因素,体现园林设计人文性色彩,例如:我国传统园林建设中[4],通常会将“一双,一对”的传统理念作为园林设计的因素之一,这种地域人文情怀的体现充分体现了现代园林建设人文人文情怀色彩,增强了风景文化建设中人的因素特征,体现了园林建设的主要特征,也是防东方文化的重要体现。风景园林设计师进行园林设计时,注重将人文情怀与自然因素融合在一起,充分体现了风景园林设计与地域特征的完美融合。

3 结论

地域特征是当地自然特征与人文特征的双重性体验,对风景园林设计中地域特征的分析能够引导设计师对园林设计中地域特征因素综合分析,实现城市景观建设综合性发展,增强风景园林设计的人文情怀和地域特征,促进城市建设低碳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玲.中国汉传佛教山地寺庙的环境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2.

[2]丁晨D.城市视角下世界园艺博览会环境景观整合规划策略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第5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人性化;自然地域元素

做好风景园林设计对城市环境与绿化发展规划十分重要,而且风景园林设计还强调人文艺术性及“风水”学说。所以,市政相关部门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工作时,应把人性化、人文艺术性与自然地域元素相结合,以绿色植物和地理环境为基础,开发与设计出更多优秀的地域特征与人性化明显的风景园林作品,并借此突出当前风景园林的地理环境以及社会发展。

1 人性化与自然地域元素的设计理念

1.1 人性化风景园林设计理念

风景园林设计的基本要求是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精神生活,但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又不能拘泥于形式层面,务必要做到人文艺术色彩、人性化的精神层面需求。同时也要保证风景园林在城市规划发展中的实效性,否则会导致城市风景园林整体水平下降,与最初目的相违背。此外,风景园林设计阶段基于人性化设计的差异化区分也十分重要,可以对城市风景园林规划进行年龄段人群的区分,规划与设计不同用途及风格的风景园林,对应儿童可以设计动画人物或是益智、早教类的园林剪裁,对应老年人可以设置乘凉、散步、休闲的风景园林区域,以此突出风景园林设计的人性化。

1.2 自然地域元素设计理念

我国幅员辽阔,东西与南北横跨伸展面积都很大,又属于多民族国家,而且包括各种地理类型,造成我国拥有非常多种独特的自然地域元素特色。我国当前的风景园林设计对于自然地域元素设计的融合还较少,缺乏较为完善与全面的设计体系和标准。将自然地域元素设计理念内化到人性化设计中,对设计的战略部署与规划进行妥善的构思与研判,主要包括因地制宜、注重生态、以人为本等方面;利用地方特有的自然地域元素进行优化、新技术应用,使其成为一种多方面、经济效益较高的风景园林设计[1]。

2 风景园林设计现存缺陷

2.1 风景园林设计风格较少

随着我国近些年来的绿色发展意识观念的提升,全国各地已然发展出非常多规模不同的风景园林了,但缺乏拥有独特风格、体现人性化与个性化设计的风景园林,造成全国各地风景园林大致相同的现象出现。许多地区的风景园林的设计甚至被地方政府干扰,出现“腐败化”,为了政府官员而设计的风景园林,这与风景园林的建设目的大相径庭,这样的风景园林必然缺少特色风格、自然地域元素与人性化需求。

2.2 风景园林设计效仿现象频出

我国近年来城市化发展进程的飞速推进导致人们缺乏对于特色娱乐与休闲结合的风景园林的设计理念,也少于对此的研究,很多风景园林的设计方案与实际建设都处在学习、效仿与借鉴的阶段,甚至是直接效仿国内外风景园林设计方案,无法在设计层面提升,长期进行下去会导致风景园林设计与实际需求不符甚至是弃用,催生人民群众的不信任感与抱怨。

2.3 风景园林设计团队专业素养不高

风景园林项目在设计阶段的方案与规划相对于实际实施更加重要,关乎整个项目的质量与其在城市环境规划中的作用。但是当下许多风景园林项目的建设在前期设计阶段并未经过专业的设计,很大一部分项目直接全权交给施工企业来执行,而一般的施工团队并不会拥有风景园林的设计专业素养,或是为了利润不聘请专业的风景园林设计团队,导致风景园林设计处在一种恶性循环之中,无法得到提升与进步,甚至出现浪费资源的情况[2]。

3 人性化与自然地域元素结合设计应用探究

3.1 实现风景园林设计的人性化需求

在风景园林的设计阶段,设计、规划与建设人员和团队必须根据实际用途与使用人群进行全方面的人性化设计,提升风景园林的综合实用性。随着全国各地风景园林的出现,大量相似风格与特色的风景园林层出不穷,难免会造成社会群众的“审美疲劳”,而且城市规划与现代化进程也难以优化,所以风景园林必须通过独具一格的人性化设计才能突出重围,提供人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满足。风景园林设计团队需要充分分析与探究风景园林的用途、人群与人性化需求,努力实现风景园林设计的人性化需求与特色呈现,比如城市花园这一类型的风景园林设计,其主要用途是居民休闲、散步或是晨练,出于人性化设计必须使其与居民生活区交通便利性提升、活动区域的划分、人行步道的比例与设置等等,设计人员如此重视人性化设计便能有效实现风景园林设计的人性化需求。

3.2 完善与优化风景园林设计

风景园林的整体与局部细节上的把控直接影响风景园林的质量与效果,而且在风景园林设计方案中体现对人性化考究的细节更能满足风景园林设计对于人性化设计的需求。因此,可在设计阶段更加注重细节方面,完善并优化风景园林的设计。比如设计对路线长短、浏览时间有不同需求的路线,并合理且清晰明了地设置指示牌,进行游览道路的规划与人民群众的引导,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的同时,优化风景园林人性化设计;还可以对风景园林中的树木、绿色植物、花朵等加上说明牌,提供相关品种名称及产地分布情况等,或是设置二维码进行树木知识的传播,可以优化游客的游玩体验,还能加深游客对树木、绿色植物的认识,让游客觉得不虚此行。此外,还可以合理运用灯光,实现夜晚营造氛围的目的,能更好地提升风景园林的档次感、体验感以及层次感。锻炼区域与游览道路也要加强细节优化,充分考究市民群众的人性化需求,提升到风景园林的设计中来[3]。

3.3 加强风景园林个性化特色设计

风景园林的个性化设计顾名思义就是需要呈现出自身的特色与个性化体验,不顾风景园林的发展,一味地进行效仿、借鉴将会严重阻碍风景园林设计的进步以及个性化特色的形成,无法结合当地居民群众以及自然地域元素也就难以产生个性化特色。首先要将当地自然地域资源做好分析与探究,从本地特色、人文艺术、自然地域元素着手进行优化风景园林的个性化设计,尽可能在满足风景园林的使用与人民群众人性化需求的同时,提升风景园林个性化特色。

3.4 多元化风景园林设计理念

在风景园林的设计阶段中,要科学合理地进行多元化风景园林设计,风景园林板块与区域的科学布局与划分能有效提升风景园林的实用性。单一供观赏、散步的风景园林俨然无法完全满足社会群众的需求,要深入了解多元化风景园林设计理念,从当地实际情况出发,做出多元化的、适应性强的设计方案,满足人们与风景园林建设的需要。

3.5 强调当地自然地域元素

在新时代的风景园林设计中,必须要考究当地的自然元素,许多风景园林的设计由于设计风格定式或是极力追求某个绿色植物的设置,完全忽略该绿色植物与当地环境的适配程度,直接从原始森林或是野外移植过来的树木或是绿色植物可能无法适应当前风景园林,造成绿色生态文明建设目的无法完成,还会提高养护成本造成资源的大量浪费。所以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应强调当地的自然地域元素,对风景园林的树木设置、草坪配置以及生态系统进行统筹规划,使其能形成运行较为稳定的生态系统,降低养护成本,实现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最终目的。风景园林的设计不仅关乎于此地的生态系统还能带动产业的发展,设计师可以购买当地花农销售的树木、草坪、花卉,以实现风景园林设计与当地自然地域元素结合,降低植物不适应性带来的影响。而且这样还能实现就近原则,在降低了运输时间和成本的同时,减少运输过程中对苗木造成的损伤,还可以带动当地花卉培育产业的发展,加强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的考究与平衡,提高经济效益[4]。

3.6 考究生态环境进行布局

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以及生态系统来说,风景园林的设计对其也有重要的影响。风景园林中草坪的设置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仅可以利用草坪的特点实现水土保持、净化空气,还可以降低气温提供水汽促进降雨,再生能力强、养护成本低使得生态系统较为稳定,在实现风景园林设计需求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也有所帮助。所以要在实际设计中加强风景园林的生态环境构建以及层次化体现,实现高低层次不同的植物群落生态,使得风景园林呈现出完整的、多样性完好的生态环境及其体系,提高风景园林设计的必要性。

3.7 人性化需求与自然地域元素配置

近些年风景园林设计的发展深受人性化设计理念的影响,但是依然存在实现不力的状况,有害气体及尾气的吸收、地下根系的生长、涵养水源的作用并不能得到较好地体现。务必从风景园林的生态系统、环境气候、水文条件、适用人群以及居民使用需求入手,做好人性化需求与自然地域元素的结合与配置,解决人与自然和生态之间的隔阂,促进生态园林的发展并实现其人性化以及科学性、实效性。

4 结语

总之,新时代的风景园林设计一定要摒弃传统、糟粕的部分,努力实现设计上的人性化与自然地域元素结合,尽量摆脱效仿与借鉴的环节实现整体风景园林设计水平的提高,打造出属于中国风景园林设计的独特风格与标准,实现人民群众生活满意度的提升与安居乐业的最终愿景。

参考文献

[1]李晓晨.人性化理念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运用[J].全文版:农业科学,2018 ,000 (001 ):148-149.

[2]邢祯安.浅谈风景园林设计中的人性化理念[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 ,000 (033 ):2282-2282.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第6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建筑;设计;自然因素

风景园林建筑作为园林建筑设计领域的方向之一,在园林建筑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以独特的理念,将风景作为园林建筑工作考虑的因素之一,而这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事业和生态环境建设紧密联系,符合一定的自然发展规律,因此这一园林建筑方向在这个以生态建设为时代潮流的社会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此,在其建筑的构思与设计层面,就要充分考虑人们对自然生态的种种诉求,将建筑地周围的自然因素通通考虑进封建园林建筑的设计中,才能使其建筑的实际建设活动向人们期望的那样稳步发展。

1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地形元素

1.1 地形与景观建筑布局的关系

我国的地形与地势复杂多样,在一定程度上呈规则变化分布,因此在实际的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环节就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当地的具体地形特色来构思相应的建筑设计,以便使该设计能够全方位与当地的实际地理环境相契合,进而使风景园林建筑彰显其独特的生命力,同时也能够满足人们的诉求。而具体来说,设计师要结合当地的实际地型特征,让其园林的嵌入能够完美地协调进当地的地址生态环境领域,从而实现园林建筑与地理环境的和谐共存,互为补充,从而衍化出更为强劲的生命力。在面对地势相对起伏大的地貌时,可以适当地将这种自然的起伏结合到自身的建筑设计中来,如在起伏较为明显的表面设立一个雕塑等,通过这样巧妙的方式将起伏合理盖化,从而保持建筑的设计美感,带给当地游客群体完美的视觉享受。

1.2 地形在提升视觉效果方面的作用

园林建筑设计中必须考虑地形因素,这是保障园林建筑视觉效果的基础。风景园林作为城市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标志,同时也是人们放松心情,陶冶心情的重要地点。所以在设计风景园林时,必须将地形因素考虑进来,确保园林建筑的视觉效果。一般来说地形上的因素有两方面需要考虑,其一就是园林建筑设计与地形方面应该统一,确保天际线尺度能够体现出设计者的特点与思路。其二则是如果地形坡度较大的话,设计时应该显现出地形的起伏,并将整个地形作为风景园林的背景。这就要求风景园林建筑设计师能够结合地势特点,对风景园林的整体定位加以考虑,从而确保建筑风格的和谐、统一。

2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植物因素

2.1 植物在风景园林建设环节起到的作用

与风景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植物了,植物群体与风景相辅相成,并且互为补充,其作为风景自身的一部分而存在,为风景增添旺盛的生命力以及视觉张力,而风景以一种和谐的方式将其囊括到自身当中,使其在视觉上与周边的其他自然元素和谐地融为一体,在一定程度上对植物施加一定的约束力,使植物的生长更为规范化,从而变相增加当地风景的和谐感与质感。因此在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植物是必不可少的一个自然因素。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风景园林建筑设计时应该将其列入自身的考虑范畴之内,使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的某些细节以相应的植物为中心,通过植物的修剪与规划种植,为风景园林建筑增添一份独到而和谐的天然美感,而在此环节之中,树木与花草的作用都不可忽视,要尽量将全部的植物都利用起来,以确保植物在设计环节所发挥作用的最大化。

2.2 植物与建筑的协调性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该尽量保障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这就要求园林设计师必须确保园林中原有的植被不被破坏。但是这样可能就导致园林的绿化面积有所减少,影响园林建筑的整体布局。有鉴于此,园林设计师应该灵活考虑,兼顾园林美观与生态和谐统一。与此同时,风景园林中的建筑布局应该与园林中的植被景观相互搭配、协调。比如说建筑物在修建时可以适当增加一部分外部平台,以便种植相匹配的植物,不仅增加了园林的植被覆盖,还有效节省了园林挖掘的面积。建筑设计师要充分利用灌木、乔木以及草地的作用,将其蕴含的丰富生命力以及色彩展现出来,带给人们充足的活力。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要结合植被的分布特点与生长习性,将建筑物与其充分融合起来,以便达到一种和谐统一的状态,从而为人们提供良好、温馨的栖息地。

3 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的水体因素

3.1 水体与风景园林建筑的关系

环境的自然因素复杂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其主要还是以承载风景和建筑的土地、与建筑相契合的植物以及维持当地生态平衡与有机物生存的水分为主要构成成分,因此相对土地元素以及植物元素而言,水体的作用也是不容小觑的。水体本身便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以其为基点,深入挖掘,便不难发现水体在整个风景园林建筑所存在的生态系统中还起着维持该地生态平衡的作用,因此在设计环节就务必要考虑到水体的规划,尽量在不破坏水体质量与其文化意义的情况下对其进行相应的建设活动,将其文化内涵自然地添加进风景园林建筑的设计之中,以彰显水体的重要性。

3.2 水体在风景园林建设进程中起到的效果

设计师在考虑风景园林的建设设计时,同样应该重视水体的装饰作用。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就有诸多作品歌颂人与水的关系,所以将水体资源加以开发,作为风景园林中必不可少的自然景观是一项非常科学的设计与规划。此时设计师就应该注意,人们对于水具有一种依赖情绪,在设计时就应该对水体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在开发时注重水体与风景园林建筑的合理搭配,避免喧宾夺主。

结束语

总而言之,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与新时代背景之下人们的生活环境的营造息息相关,将其周边的自然元素作为建筑设计环节的考虑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风景园林建筑所在地的生态开发建设,有利于维持当地的生态平衡,有利于带给人们以赏心悦目的美感,同时还有利于我国整体园林建筑事业的革新与进步。因此相关部门应予以其一定的重视态度,给予其一定的经济和政策支持,同时集中对施工人员和相应的技术人员进行一定的技术和思想培训,使其能够将全新的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理念完美地融合到自身的设计之中,进而从这一角度推动我国风景园林建筑事业的发展与革新。

参考文献

[1]王辉.浅析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应考虑的几个自然因素[J].城市建筑,2013

[2]李艳丽,李庆国.风景园林建筑设计中应考虑的自然因素[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

[3]朱巧.生物友好型风景园林建筑设计研究[D].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风景园林设计要素第7篇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艺术元素

一、构成艺术的产生及理念

1、构成艺术的产生

构成艺术是一种美的形式。美是大家所熟知的,它源于艺术,发展于艺术。设计又是什么呢?谈到设计还要追溯于20世纪初的包豪斯,当时德国魏玛市的公立包豪斯学校,也就是后来到设计学院―――这个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它的成立标志着现代设计的诞生。包豪斯的首任院长建筑设计家格罗皮乌斯提出“艺术与技术的新统一”口号,使欧洲长时间的现代主义探索最终在此形成了一个完备的体系。

2、构成艺术的理念

构成概念的产生起源于俄国的构成主义运动,也称之为“至上主义”运动。构成的理念在现代风景园林中的体现。风景园林设计曾几何时从我们身边悄然兴起,大到城市小到地方,其实对于我们风景园林是既古老而又年轻的,在我们熟知的人类文明历史长河里,园林的形式就早已呈现。从周文王建的灵囿,到现今遗留下来的历史明园;西方的古埃及到保存下来的皇家园林都是风景园林设计深深的历史渊源。现代主义相当程度的受到当时德国国立包豪斯学院构成艺术理念的影响,也就是就是将技术与艺术和谐的统一,而现代风景园林设计应很好的将技术与艺术进行统一,对于艺术的设计形式构成艺术理念应更好的掌握融入。

二、构成艺术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遵循的原则

1、整体和谐原则

整体和谐原则包含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代风景园林各基本要素的内在和谐,二是现代风景园林的整体风格的统一。在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中,应该把握好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协调。

2、以人为本原则

现代风景园林的设计主要是满足人们的功能需求、审美需求等,通过运用结构艺术设计的理论体系来不断的实现功能与审美的需求,充分展现其设计的美感。

3、体现地域特色原则

地域性特色原则是将城市的发展方向及特点以园林造景的方式呈现出来,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现代的构成艺术进行创新,以一种崭新的面貌体现出现代的园林景观特色,这对于地域文化的发扬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构成艺术的基本元素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1、点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形态基础

万事万物均由点而构成。在设计领域中,点不仅代表一般意义上的点,还代表所有体量相对小的艺术形态。点在艺术设计过程中为设计者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而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点既可以代指风景园林中某个盆栽植物、独立艺术雕塑,也可代指一个耸立于园林中心的重要景观植物。点为所有艺术设计中最为基本的构成元素,设计者对于点的合理设计,可体现其审美价值,吸引观赏者的注意力与赞赏,同时也为重点的园林景观做了强化表达,发挥其行进路线的引导作用。点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最基础的重要内容,可以强化风景园林的动态艺术美,从而为园林营造出极佳的视觉效果。

2、线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视觉语言

线是通过点构成的,无数的点连接在一起即为线。线可分为两种形式,即曲线和直线。直线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可分为斜线、水平线和垂直线,而曲线则可分为几何曲线与自由曲线。线的不同表现形式可为人带来不同的视觉感受。比如直线在风景园林中通常会给人以壮观宏伟的感觉,再经轴线强化,可增强风景园林场地的庄重感与仪式感,其中最佳代表案例为北京故宫中的轴线运用。曲线在风景园林设计中通常表现出轻松、休闲的风格,适合应用于休憩、娱乐的园林景观场地中。

3、面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整体效果

面是点与线组成的结果,而在风景园林中,面的形态包括点和线各自的具体表现。面这一元素的应用和设计,对于整个风景园林设计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面”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主要分为园林景观规划中具体景观物体小面设计和大面设计。首先,在大面景观设计中,要研究风景园林的规划面积及区域,设计出满足景观园林要求与各项功能的方案。可通过对园林各大要素重新组合与分配,再通过景观轴线和景观节点,将现代风景园林的景观面相连接为一体,体现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性视觉效果。因而,在使用构成艺术中的六大元素时,要根据不同的规划设计,表现不同的效果和美观形式。比如,直线形面应用于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可表现出一种简洁有序的审美感,而使用曲线形面可营造一种舒适自然的审美感。小面设计是指在现代景观园林具体风景设计中,通过植物墙、连续阵列或者景观墙的构筑形成景观效果,使得园林参观者实现被景观适当遮挡,而不至于一眼望穿。同时也可通过排列景观面,衬托或者引导参观者的景观视线,突出园林中重要的景观点。

4、体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三维形态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体的应用随处可见,小到座椅、花池,大至景观雕塑、独立景观建筑,均为现代风景园林对于构成艺术中体的运用。体可从多个角度展示园林的艺术美观,强化园林景观的艺术效果,因而体的应用可增加园林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5、色彩为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之基础内容

所有风景园林设计均有色彩,且人们对色彩有突出感受,因而色彩应用于风景园林设计中,不仅可丰富游客情感、烘托园林氛围,还能表达设计师情感与意图,展示该区域特色。此外,在应用色彩元素时,要注意色彩的立体结构、变化特征及与周边环境是否协调,为参观者提供多层次美观。

6、空间为现代园林设计之视觉要素

空间包含平面、色彩与立体三项视觉要素,而构成艺术的基本要素――空间,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可使园林具备加强的层次感,如围合与区分草坪、灌木等,可增加景观园林的空间感,是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常用手法。

结束语

构成艺术融入园林建设中,可将城市园林的建设更具观赏性。并在景观园林建设中提高园林建设质量,更加满足人们对精神世界的需求。构成艺术的基础是景观园林设计的核心。在构成艺术的影响下。风景园林的建设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扩大。以更好的满足现代社会生态化、回归自然化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