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土木工程的基础(合集7篇)

时间:2023-08-11 16:56:35
土木工程的基础

土木工程的基础第1篇

1土木工程基础中复合地基技术的运用

在土木工程中,尤其是在大型建筑物中,地基是一个建筑物的最为基本的构造。如果地基不稳的话上部建筑就谈不上安全性了。现代的建筑物的地基主要问题有强度和稳定性上的问题、不均匀沉降的问题、地基失稳的问题、地基的渗透性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技术人员经过不断的探索,将新的技术和材料应用其中。针对不同的土地情况采取不同的地基处理技术。加固地基的技术可分为置换、排水固结、振密、挤密、灌入固化物、加筋和冷、热处理等方式。在介绍复合地基原理时可以知道复合地基技术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改良地基的物理性能,这种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的计算方式与原天然地基或浅基础相同。除此之外另一种地基处理方法便为部分或整体的进行置换。通过置换为更加坚固结实的基础物来增强其地基的强度。具体方法主要有振冲置换法、强夯置换法、砂石桩置换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钢筋混凝土桩混合地基法、挤密砂石桩法等等。每种方法都有其利与弊。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经济且实用的方法。当进行土木工程施工时,要根据天然地基是否满足最基本的承载力的需要来选择具体的地基的类型,是否用原来的天然地基,还是要经过人工进行加强以使得这种人工地基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浅基础,桩基础和复合地基就要根据实际情形来选择与运用。这三种最为基础的地基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差别。最重要的是对于荷载的传递路线上有所不同。如浅基础是将荷载直接传递给地基土地;而桩基础顾名思义就是先传递给桩然后再传递给地基土地;最后的复合地基则结合了浅基础和桩基础的传力途径,一部分直接传递给地基土地,另一部分则通过桩来向下进行传递。由此可见,复合地基技术在土木施工中的应用较为广泛,但是由于环境的复杂性还需要技术人员不断完善相关技术。

2复合地基技术在土木工程应用中的发展前景

根据上述的复合地基技术在土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可以看出,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的三中地基便为浅基础,桩基础还有就是复合地基了。而采用复合地基能有效的改良地基承载力等优势,且结合了浅基础与桩基础的双重优势,还可以更加的适应环境。但是就现在而言复合地基技术在一定程度上还有一些不能完善的地方。例如对于复合地基计算的理论、复合地基的形式、工艺、质量检测方面都需要做进一步的探索,将复合地基技术的原理不断的完善。随着复合地基技术的不断发展,复合地基出现了多种类型,如渣土桩技术、夯实水泥土桩技术、冲锤成孔碎石桩技术、强夯置换碎石墩技术等。这些技术发展都很快。除此之外还有低强度桩施工工艺也在不停的得到了突破。除了在技术上不断的突破,在使用材料上也有所发展。一些新型材料得到应用,使得新材料更加适应新时期对环境的要求,节约环保已成为当代的主题。总之,复合地基技术在土木工程中有较为良好的发展前景,要想使该技术不断的适应新要求,还需要技术人员不断的探索与完善。综上所述,复合地基技术在土木工程中以其良好的经济效应与效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是由于现实环境的复杂性且复合地基技术的一些理论还不完全成熟,仍就需要技术人员将该理论不断探索及完善,以使其经济效果达到最佳。将理论不断的应用于实践,以实践来检验真理,并以实践来不断的发展真理。将复合地基技术的理论结合工程实践,相信在近几年我国该项技术会有所突破。

作者:刘坤 姚忠岭 孙砥夫 单位:内蒙古煤田地质局

土木工程的基础第2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技术要点;质量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在土木工程项目的施工中,我们通常能看到平整场地、地坪、路基等一系列的基础施工,所谓基础施工,其实就是为整个项目工程打下良好的基础,由于在基础的施工中会受到不同地区的气候、地质、环境等因素的不良影响,所以在基础施工的过程中就要分析不同地区要采取哪些不同施工技术手段,因地制宜,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提高施工效率,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并在施工过程中对技术进行研究和创新。

一、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1.基础施工中开挖的技术要点。

在基础施工开始的开挖这个环节上,要考虑气候和土质的影响因素,在正确科学的图纸的指导下,特别注意挖深基坑时,要保证其透水挡土支护的稳定性,要由上至下开挖,一定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先切除坡脚和在滑坡体上弃土。并且在挖土时运用的机械也是有一定的技巧和要求的,例如推土机通常采用下坡推土法、并列推土法等,适用于清理和平整小面积的场地,而铲运机则是清理和平整大面积的土地的,通常采用环形路线和“8”字型路线[1]。

2.基础施工中排水的技术要点。

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为了防止建筑物的倾斜、倒塌、位移等情况的发生,那么最关键的就是保持土体干燥,所以基础施工中的排水环节很重要。那么一般情况下,排水的方法分为两种,一种是明排水法,另一种就是人工降低水位法。明排水法就是用水泵将事先在基坑开挖时设置的水沟和集水井所截住的水抽走[2]。而人工降低水位是在开挖基坑前在其周围埋上滤水管,再用水泵从过滤管中抽水,这个抽水的过程一直持续到基础工程施工完成的时候,因为这样可以一直保持水体的干燥。因此,在基础施工时把这些防护工作做好有利于整个土木工程施工建设的质量和效率。

3.填土与压实的技术要点。

在基础施工中,为了保证基础施工能满足填土强度和水稳性的要求,我们设计了科学合理的填方边坡,同时配合使用正确的土料填筑方法。填土时不用有机物含量大的土壤、石膏或水溶性硫酸盐含量大于2%的土壤、冻结或液化状态的泥炭、粘土等,用同类土壤填土填筑最好,填方时应分层铺土压实。如果采用不同土壤填筑时,应将透水性较大的土壤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一定要切记的是千万不能将不同土壤不均匀地混杂在一起使用,以免在填方内形成水囊。

4.基础施工中混凝土灌注施工技术要点。

进行基础混凝土的浇筑是在挖土施工之后,在这一环节中我们采取的技术主要是集中搅拌。那么在加工钢筋笼时,在这里我们使用的钢筋必须提前在实验室进行多次试验,经过多次实验的结果证明这类钢铁是合格的、可信的,并且还要对其进行外观和质量的检测。这两步的检测都通过后,接下来进行焊接,焊接的过程要在室内进行,然后拿到室外冷却,最后集中下料,采用导管法和剪球法将混凝土封顶灌注。在这一系列的操作中,要注意的是以下两点:一要多次检测其质量;二是混凝土灌注所使用的方法。保证了这两部分做好,也就保证了接下来的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创新

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是一项繁重、复杂的一个大项目,尤其是基础施工,传统的基础施工技术是贯穿于整个施工的过程的。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现代建筑也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就要求我们要采用新技术手段进行基础施工,因为基础施工是整个工程的根基,如果想要根基更稳,就要采用新型施工技术[3]。例如现在已经逐渐发起了新型深基坑支挡技术、新型预应力技术等基础施工技术手段及方法,对工程的经济效益方面及未来基础施工技术的经济技术合理性得到更大的提升也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并为社会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未来,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呈现出高科技化、自动化和生态化。通过技术的升级将提高整个工程的质量和寿命。

三、总结:

基础施工其实就是在为整个工程打地基,所以这部分的工作都是在其它工作实施之前必须完成的,基础施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效率,因此基础施工技术的质量和水平是至关重要的。目前我国土木工程的基础施工技术仍存在施工技术不合理、建筑验收标准欠缺、管理体系有漏洞等一系列的问题,所以还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继续努力发展和创新基础施工技术,不断提高基础施工技术水平,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和成熟,保障基础施工的质量,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基础施工的安全隐患,为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做出更多的贡献,相信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将会有更高、更快、更好的进步,促进我国工程建设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耿晓阳.土木工程基础施工的关键点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7)

土木工程的基础第3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技术要点;创新

引言

通常土木工程的施工中,常见的基础施工内容包括场地的平整、基坑、路基与管沟的开挖、人防工程开挖、地坪、路基等的填土填筑以及基坑回填等,还包括降水、排水、土壁支撑等辅助工程。土木工程施工通常以工程量大、劳动相对繁重、条件复杂著称,而且,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受气候、水文因素、地质、地下障碍、场地限制等因素的影响很严重,继而加大了施工的难度。因此在土木工程施工前,详细分析各项技术资料(如地形图、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资料、地下管道、电缆和地下地上构筑物情况及土方工程施工图等)是必要的功课,反复核对数据并进行现场调查,在施工阶段,还要根据实际的施工条件,制定出技术科学、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效率。在不断的土木工程施工实践中,人们也发现了传统基础施工技术的问题,因而近几年土木工程施工涌现了不少新技术值得我们研究和应用。

一、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要求

土木工程的基础施工工艺内容主要包括:开挖、支护、土壁稳定、排水、填土与压实以及基础混凝土灌注等。

基坑的土方开挖是要遵循“分层开挖,先撑后挖”的原则。先合理确定开挖顺序和分层厚度,以防止对地基土的扰动,接下来才能连续施工。开挖过程中,检查控制工作必不可少。在进行地下水位以下挖土时,应采取科学降水措施。在填土压实过程中选择土料石时要注意在碎石或砂土及含水量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选用建筑涂料作为与压实要求相同的黏性土,并注意必须压实,填土由高到低进行,由上到下对整个宽度图层分层压实,当天建筑当天压实,必须符合规定压实。

二、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1、基坑基槽上方土开挖技术

施工场地土质,建筑开挖深度,降水排水状况甚至气候条件都会影响土方边坡。在图纸正常的情况下,并且浅基坑挖土深度不超过规定,可以不放坡或加以支撑。但深基坑挖土时,为了保证稳定性通常临时支挡,或采用预制板、双排灌注桩等来挡土,以保证透水挡土支护的稳定性,用悬臂或锚拉式支护结构支撑止水挡土结构。要由上至下开挖,严禁先切除坡脚和在滑坡体上弃土。

挖土时运用机械也有一定要求和技巧。推土机适用于场地清理和平整、开挖深度在1.5m以内的基坑,填平沟坑以及配合铲运机、挖土机工作。通常采用下坡推土法、并列推土法、槽形推土法、多铲集运法、铲刀附加侧板推土法等方法。而铲运机适用于大面积场地平整,开挖大型基坑填筑堤坝和路基。最适宜于开挖含水量不超过27%的松土和普通土。采用环形路线和“8”字形路线。常用下坡铲土法、跨铲法、助铲法等施工方法。

2、土壁稳定的技术要点

在开挖后基坑土壁的稳定性对后续的施工很重要。基坑土壁稳定的要点在于平衡土体内粘结力与摩擦力,一旦失去平衡严重,会导致基坑塌方造成严重事故。因此稳定土壁是要保证放足边坡,按要求留设边坡。土壁支撑方法:横撑、板桩、灌注桩、深层搅拌桩、地下连续墙等。边坡的坡度设计还要基于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而定,参考当地土质,施工条件等多因素而定。例如,粘性土的边坡要陡些,明沟排水、人工挖土或机械在坑上边挖土时边坡应平缓些;当基坑附近有主要建筑物时,边坡应取h1.0~h1.5;在工期短,无地下水的情况下,可留设直槽而不放坡时,其开挖深度不得超过下列数值:密实、中密实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为lm;硬塑、可塑的轻亚粘土及亚粘土为1.25m;硬粘、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为1.5m:坚硬的粘土为2m。降低土方量,减少施工面,要在基坑处设置支撑。不良气候如遇雨季不宜对滑坡地段进行挖土,一旦发生危险必须即刻停止挖土,采取应对措施妥善处理。

3、排水技术要点

在土木工程施工中,保持土体干燥最为关键。一般施工排水可分为明排水法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两种。明排水法即用截、疏、抽的方法进行排水。截住水流,疏干积水,并在基坑开挖时,在坑底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使水流经排水沟进入集水井,即可用水泵抽走。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是在基坑开挖前,事先在基坑周围埋填埋滤水管,用水泵从中抽水,始终保持地下水位在坑底以下,直到基础工程施工完毕为止。排水后不仅改善施工条件,又使基坑土体保持干燥状态,防止事故发生。需要注意的是,要在降水前考虑降水是否会影响原有建筑物可能发生的附加沉降、位移,从而引起开裂、倾斜甚至倒塌。所以,事先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很有必要的。

4、填土与压实技术要点

为保证基础施工能满足填土强度及水稳性的要求,必须设计科学合理的填方边坡,并配合使用正确的土料填筑方法。一般填土时不用有机物含量大的土壤、石膏或水溶性硫酸盐含量大于2%的土壤、冻结或液化状态的泥炭、粘土或粉状砂质粘土等,用同类土壤填土填筑最好,填方时应分层铺土压实。如采用不同土壤填筑时,应将透水性较大的土壤置于透水性较小的土层之下。严禁将不同土壤不均匀地混杂在一起使用,以免在填方内形成水囊。

5、混凝土灌注施工技术要点

挖土施工之后将要进行基础混凝土的浇筑,浇筑方法主要是集中搅拌,运用混凝土运送泵或混凝土车运输等。加工钢筋笼时所用的钢筋需要提前在实验室进行多次试验,实验结果可信后还要在施工现场进行外观及质量的检测评价。对于低温焊接钢筋,要在室内操作,完全冷却后再拿出室内。焊接完成后集中下料,用吊车整体吊装运送。灌注过程在清孔一小时内开始,采用导管法,并用剪球法将混凝土封顶灌注。

三、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的创新

传统的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包括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和钢结构施工技术。然而对于现代建筑提出的更高要求,新型施工技术在土木工程基础施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逐渐发展起了新型深基坑支挡技术等众多新的基础施工技术,在桩、桩-锚支挡体系建立和支挡与承重结构一体化等方面取得较大发展。例如还有新型预应力技术,形成了有粘结体预应力体系和无粘结体预应力体系,对工程经济效益有积极影响。未来基础施工技术的经济技术合理性都将得到更大的提升。

总结

土木工程工程量很大,基础施工又必须在其他分部项工程施工之前完成,掌握施工中的基础技术要点至关重要,是降低工程成本、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重要前提。虽然在基础施工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研究的理论还不能完全适用于土木工程实践的需要中,缺少一定的建筑验收标准,管理体系和相关规范还存在漏洞等等,面对这些问题,相关技术人员还要不断努力发展基础施工技术,不断研发新技术并应用到实际土木工程施工中,大量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得到新的启示并予以灵活运用。相信随着工程建设行业的发展,基础施工技术也会不断的完善和成熟,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给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巨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耿晓阳.土木工程基础施工的关键点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7)

土木工程的基础第4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策略;技术;方法

中图分类号:S969文献标识码: A

一、土木工程结构的设计和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探讨

1.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

钢筋混凝土这种结构中包括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正截面承载计算以及裂缝控制及耐久性设计、扭曲截面承载力计算,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延性与抗震,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高性能混凝土以及纤维增强混凝土性能等结构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是由土木工程中各种受力构造比如说水利施工、房屋建设以及道路桥梁等组成的结构系统。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构造部件由于其施工工程结构不同,钢筋混凝土的结构也会不一样。比如说房屋建筑中只需要考虑钢筋混凝土的柱、梁和顶帽的结构部件。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外观结构以及内部构造会因为建筑设计的不同而有所差别,土木工程的建筑质量会因为钢筋的数量和大小受到影响,长期的土木工程技术对不同的结构模板以及钢筋配搭数量有所定量,对不同结构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也确定了结构设计方式。目前土木工程发展中最先考虑的是大跨度、高层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这使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发展遭遇了巨大的挑战,钢筋混凝土结构发展中需要面临各种设计荷载力、结构动力特性、钢筋结构可靠度以及结构可靠性和结构空间稳定性。

2.土木工程中地基加固技术

土木工程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地基加固问题,青藏铁路的通行向全世界证明了我国铁路的技术,但地基加固问题是青藏铁路施工中遇到的最为严重的问题,可以看出地基加固问题仍然是目前土木工程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土木工程中使用的最多的地基加固技术就是排水法、换填法、挤压法以及加筋法等,采取的地基加固法会因为工程施工地段地质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排水加固法比较适用于湿地和沼泽地带,因为这些地段中的土质水分比较多,不利于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所以要通过这种方法将多余的水分排出,使土层能够更加的坚硬,排水加固法分为真空预压法和提案载预压法,采用的排水法会根据工程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换填法是地基加固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主要有置换法和换土垫层这两种方法,适用于地质和当前工程不匹配的施工,其中换土垫层主要适用于整体置换,就是将自然土换成优质的泥土来当作材料,置换法是由碎石置换法、石灰置换法以及水泥置换法等组成的。加筋法在土木工程中也很普遍,它的作用是稳定土质,将土质固定住而无法轻易移动,尤其是对于建筑难度大和高层建筑来说使用这种地基加固方式再适合不过了。

3.工程测量和施工管理技术和方法

工程测量贯穿于工程施工的整个过程,它是施工测量人员按照土木工程设计图纸进行测量,为施工做出标志和记录。使工程施工能够正确的按照图纸的规范进行。测量时应该按照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碎步的原则,避免因错误的测量而使工程出现质量问题。

工程测量人员不仅需要专业的技能知识,还要有丰富的经验,比如说使用的仪器和图纸比例的大小。比如说应该在测量中建筑物的数据、观测记录的数据、原始数据以及图纸的数据等进行初测和复测,测量的具体内容是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导线测量外业工作以及导线测量等等。其中外业工作指的是踏勘选点以及建立测角、量边和标志,导线测量分为支导线测量、符合导线测量以及闭合导线测量。全站仪三角高程测量能预测到整个工程的结构,能控制全局。测量工作中最关键也是最后一道工作是误差分析,也就是分析测量的结构,以便及时的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误差分析包括测距误差分析、测角误差分析、量高误差分析以及大气折光误差分析。

4.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

土木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是一种比较科学的施工技术手段,决定着土木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在水工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要使施工的过程和工程的施工要求相符,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卡管的现象,应该严格控制混凝土初凝的时间以及混凝土的骨料粒径以及坍落度,应该根据相应的施工要求来进行混凝土灌注施工,灌注活动要贯穿于灌注的整个过程。

在施工场所常常会看到混凝土固化的现象,主要是由于水和水泥产生水化反应造成的。所以在浇筑的初期要对混凝土进行养护,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这种因水化反应造成的裂痕。温度的骤降也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所以也对混凝土采取保温措施。另外,模板质量的好坏也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很多工程施工中都存在着拼缝不密实、模板空洞不平的现象,造成混凝土的表面有蜂窝麻面出现。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不能过早的拆模,否则会损伤混凝土以及使混凝土失去支撑力从而无法有效的和钢筋结合。

二、土木工程的选材方法和策略

1.混凝土的选材方法和策略

混凝土是工程建设中应用的最广泛的材料,和其他工程材料相比,具有多方面的优势,所以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混凝土是由石子、砂子、水泥和水按照比例调制而成,在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时要考虑到它的强度和耐久性,根据规定及时的调整砂石的含水量,满足混凝于强度和施工要求,水泥进场使应分批对强度和安定性进行复检,不同品种的水泥不能混合使用。砂最好是选择不含任何有害物质的中砂,适合混凝土等有效材料的拌合。混凝土多采用自来水和地下水,由于它们富含的矿物质不同,所以在选择时要注有害离子的指数,避免超标。最好不要选择粒径较大的石子,不利于混凝土的搅拌。

5、土木复合材料的选择方法和策略

土木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工程材料,又称为“土工织物”随着工程的需要,这类材料不断有新的品种出现,比如说土工格栅、土工模袋以及土工网等。随着科技的进步,土工材料在使用范围越来越广,其生产和应用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提高,逐渐应用到了土木建筑工程的各个领域。土工织物代替了传统的天然反滤材料具有减少工程量以及速度快等特点。土工织物还具有排水的功能,由于传统的排水材料大多是选择强透性的粒状材料,而土工织物在排水时还可以起到排水的作用,它可以有效的节约工程的费用,缩短工期。所以应重视对土木复合材料的选择。

三、土木工程预算体系的制定

土木工程是一项耗时长、投资高的庞大的工程,投资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建立健全全面的预算编制体系,其中包括工程造价预算、工程量预算、各种技术经济指标和材料分析以及套用定额单价预算等。建立健全土木工程的全面预算体系有利于保证工程持续稳定的发展,以便更好的为长期资金投放进行宏观调控。

总结

总而言之,土木工程是一项系统、庞大的工程,需要我们从工程施工的各个环节去进行控制,以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和耐久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地基加固技术以及混凝土施工技术改进是土木工程中需要面临的关键问题,本文简单分析了工程材料选择的方法和策略,提出制定土木工程预算体系,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促进土木工程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东翔.砌体工程中选材和施工技术的探析[J].企业技术开发,2011,(9)

土木工程的基础第5篇

【关键词】基础施工;施工质量;土木工程

引言:

在土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基础施工内容通常包括常见的基础施工内容包括场地的平整、基坑、路基与管沟的开挖、地坪、人防工程开挖、路基等的填土以及基坑回填等,除此之外还有一些辅助工程:降排水工程、基坑支护工程等。土木工程施工的显著特点就是:条件复杂、工程量大、劳动相对繁重,并且,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很严重,如:水文因素、气候、地质、地下障碍、场地限制等,从而使施工的难度加大。因此,详细分析各项技术资料(如地形图、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勘察资料、地下管道、电缆和地下地上构筑物情况及土方工程施工图等)是土木工程施工前必要的功课,多次进行现场调查并核对数据,施工工程中要根据施工条件的实际情况,作出科学、经济、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使工程质量得以保证,效率得以提高。

一、土木工程基础施工工艺及技术的要求

土木工程的基础施工包括:开挖、支护、土壁稳定、排水、填土与压实以及基础混凝土灌注等主要工艺内容。

“分层开挖,先撑后挖” 是基坑的土方开挖要遵循的基本原则。先确定开挖的合理顺序和适宜的分层厚度,避免对地基土的扰动,然后才能连续施工。检查控制是开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其次,应采取科学降水措施,做好地下水位以下的挖土工作。填土压实过程中,一定要做好选料和压实工作。选择土料石时要注意在碎石或砂土及含水量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选用建筑涂料作为与压实要求相同的黏性土,并注意必须压实,当天建筑当天压实,必须符合规定压实,填土由高到低进行,由上到下对整个宽度图层分层压实。

二、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要点

1、基坑基槽上方土方开挖技术

影响土方边坡的因素主要有施工场地土质,建筑开挖深度,降水排水状况甚至气候条件等。在图纸正确无偏差的情况下,而且浅基坑开挖深度不大与规定的深度,可以不放坡或加以支撑。但如果是深基坑开挖时,为了确保稳定性通常要求增设临时支护,或采用预制水泥板、双排灌注桩等来挡土,以保证透水挡土支护的稳定性,用悬臂或锚拉式支护结构支撑止水挡土结构。要遵循由上至下开挖顺序,严格禁止先切除坡脚和在滑坡体上弃土。挖土时运用机械也有一定要求和技巧。场地清理和平整、开挖深度在1.5m以内的基坑,填平沟坑以及配合铲运机、挖土机工作主要运用推土机来完成。一般采用槽形推土法、多铲集运法、下坡推土法、并列推土法、铲刀附加侧板推土法等。而大面积场地平整,开挖大型基坑填筑堤坝和路基则由铲运机来完成。采用环形路线和“8”字形路线。最适宜于开挖含水量不超过27%的松土和普通土。常用的施工方法有助铲法、跨铲法、下坡铲土法等。

2、基坑支护的技术要点

(1)基坑开挖后续施工的重要保证是基坑土壁的稳定性。平衡土体内粘结力与摩擦力是基坑土壁稳定的要点,如果失衡严重,会导致基坑塌方,极可能造成严重人员伤亡事故。所以,一定要保证放足边坡,并按要求留设边坡,确保土壁稳定。(2)采用科学的土壁支撑方法。土壁支撑方法:横撑、板桩、灌注桩、深层搅拌桩、地下连续墙等。(3)合理的边坡坡度设计。边坡的坡度设计要基于施工场地的实际情况,参考当地土质,施工条件等诸多因素而定。例如,明沟排水、人工挖土或机械在坑上边挖土时边坡应平缓些,粘性土的边坡要陡些;当基坑附近有主要建筑物时,边坡应取h1.0~h1.5;在无地下水且工期短的情况下,可留设直槽而不放坡时,其开挖深度不得超过下列数值:密实、中密实的砂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砂土)为lm;硬塑、可塑的轻亚粘土及亚粘土为1.25m;硬粘、可塑的粘土和碎石类土(充填物为粘性土为1.5m:坚硬的粘土为2m。还要减少土方量,缩小施工面,并在基坑处设置支护结构。如遇雨季不良气候时,不宜对滑坡地段进行挖土,一旦发生危险必须立刻停止挖土,要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妥善处理。

3、排水技术要点

保持土体干燥在土木工程施工中最为关键。施工排水一般可分为明排水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两种方法。明排水是用截、疏、抽进行排水的方法。即截住水流,疏干积水,并在基坑开挖时,在基坑底部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使水经过排水沟进入集水井,然后用水泵抽水。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法,是在基坑开挖前,在基坑周围事先埋填滤水管,利用水泵抽水,使地下水位始终保持在坑底以下,直到基础工程施工完毕为止。排水后不仅施工条件得到改善,而且基坑土体保持干燥的状态,防止事故发生。在排水前要注意的是,要充分考虑降水是否会导致原有建筑物的附加沉降、位移,从而引起开裂、倾斜甚至倒塌等可能情况的发生。因此,事先一定要采取必要的有效防护措施。

4、填土与压实技术要点

基础施工必须使用正确的土料填筑方法,设计科学合理的填方边坡,才能满足填土强度及水稳性的要求。填土时用同类土壤填土填筑最好,一般不用有机物含量大的土壤、石膏或水溶性硫酸盐含量大于2%的土壤、冻结或液化状态的泥炭、粘土或粉状砂质粘土等,填方时应分层铺土压实。在用不同土壤填筑时,应把透水性较小的土壤置于透水性较大的土层之上。为了避免在填方内形成水囊,禁止将不同土壤不均匀地混杂在一起使用。

5、混凝土灌注施工技术要点

基础混凝土的浇筑是挖土施工之后将要进行的工作,采用集中搅拌,运用混凝土运送泵或混凝土车运输等主要浇筑方法。 加工钢筋笼时所用的钢筋需要提前在实验室进行多次试验,在实验结果可信之后,还要在施工现场对外观及质量进行检测评价。要在室内操作低温焊接钢筋,完全冷却后再拿出室内。焊接完成后集中下料,用吊车整体吊装运送。在清孔一小时内采用导管法开始灌注,混凝土封顶灌注应采用剪球法。

三、创新的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

贯穿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是传统的土木工程基础施工技术,包括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和钢结构施工技术。现代建筑对于新型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逐渐发展起了新型深基坑支挡技术等众多新的基础施工技术,在桩、桩-锚支挡体系建立和支挡与承重结构一体化等方面取得较大发展,在土木工程基础施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工程经济效益有积极影响的例如:新型预应力技术,形成了有粘结体预应力体系和无粘结体预应力体系。未来基础施工技术将更大的提升经济技术的合理性。

结语:

土木工程的工程量非常大,掌握施工中的基础技术要点是降低工程成本、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的重要前提,因而至关重要。在基础施工过程中,研究的理论还不能完全适用于土木工程实践的要求,还缺乏一定的建筑验收标准,管理体系和相关规范还存在一些漏洞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技术人员还要不断努力发展和完善基础施工技术,不断研发创新施工技术,并应用到实际土木工程施工中,大量总结以往的经验和教训,从中得到新的启示并予以灵活运用。

参考文献:

[1] 王石,陈丽艳.建筑工程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施工技术管理的探讨[J].中国住宅设施,

土木工程的基础第6篇

【关键词】软土地基;桩基础;土木工程;施工要点

一、软土地基的涵义及桩基应用特征

软土地基是由淤泥、淤泥质土、杂填土或其他高压缩性及抗剪强度低的土构成的地基,具有强度变化缓慢、加荷载易变形,不均匀,变形速率大且承载力低,沉降量大等不良工程性质的软弱地基;软土地基在附加荷载作用下,逐渐排出孔隙水,使孔隙比变小而产生固结变形,随着土体超静孔隙水压力的逐渐扩散,土的有效应力增加,提前完成沉降或提高沉降速度。

天然软土地基上的浅基础往往不能满足整体稳定要求,一般会采用桩基础,其以它的大承载能力和抵御复杂荷载性质而成为建筑在软土中的主要基础形式,其巨大的刚度把荷载较均匀地传给下部各支撑,桩基础与其他基础相比具有施工较快,承载力高,投资较少,效果较好的特点;桩基础的施工根据荷载的大小与性质,上部结构的形式与使用要求及材料供应和施工条件等确定;在软土地基中优先使用桩基础应适当加大桩径,相对减少钢筋笼直径。

二、土木工程中软土地基桩基础的施工要点

结合某土木工程为例对软土地基桩基础的施工要点进行分析,

1、某土木工程概况。某工程建筑位于黄土地带,层高32层,根据地勘报告该场地平均标高为3.60m,场地淤泥软土地基的压缩性高,不能作为桩基持力层,第三层土层面起伏较大,且大部分区域第七层土缺失,采用现行的桩基处理方法对厚度较大的软土地基进行处理,一般采用换土垫层法、排水固结法、加固土桩粒料桩、挤密砂桩等方法处理,各种处理方法都有较强的针对性,处理方法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设计是否安全和节约。

2、换土垫层法施工要点。该工程处在软土地带,地下水埋深较高,岩层较深,中层又有较厚且承载力较差的粘土,当软弱土层厚度不很大时,可将基础以下卵石层以上的处理范围内的软弱土层部分或全部挖除,然后换填强度较大的土或其它稳定性能好、无侵蚀性的材料(通常是渗水性好的中粗砂)称为换填或垫层法。采用坚质的砾石和中粗砂级配方案进行回填,回填时采用搅拌机充分拌匀,且严格控制砂石中的含泥量不能大于3%,分层回填夯实且每层回填厚度为300mm左右,且采用平板振动器夯实,施工前M行试夯,得出稳定的下降指标;由于软土地基流塑性大,在钻孔过程中易破坏土体平衡,软弱土层向冲孔处滑移,因此最好把桩穿过淤泥层,打到淤泥土层处。本工程桩基施工过程中,钢护筒埋设是很重要的一环,护筒采用桩护筒,钢板厚大于6mm,直径比桩径大10~20cm,护筒用振动锤打入,护筒顶标高比起面标高20~30cm,为防止护筒在打入和成孔过程中发生卷口、压扁等现象,护筒顶端、底端以及筒身每隔2m处采用10mm厚的钢条加强,护筒周围填土必须分层压实,使其在钻孔过程中不能位移,同时护筒中心竖直线应与桩的中心线重合,平面误差控制在30mm内,竖直线倾斜不大于0.5%,护筒四周埋护好护桩,以便及时检查桩孔中心的情况,护桩要放在比较稳定的地方,尽量减少桩基施工时对护桩的影响。

在地基进行桩基钻孔时,开始时应适当控制进度,软弱地层钻进时易坍塌,因此应减慢速度,在粘土和沙砾及风化岩中钻进时,因土层较硬会引起钻头跳动,出现钻杆摆动较大和倾斜,在钻孔过程中发现倾斜,坍塌以及冒浆等现象时应立即停止钻进,采取有效措施后方可继续施工,检查孔口内泥浆的高度,保证孔洞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不少于50cm,及时查看护桩的桩位和孔位以及垂直度是否正确;在钻进过程中应该连续钻进,不能中途无故停钻,因机械故障需要停机的,孔内泥浆仍要循环,以防止塌孔,调整基础面积,减少基础埋深,加强基础的整体性和刚性,减轻荷载,增强上部结构的整体刚度和均匀对称性,合理设置沉降缝,管道穿越建筑处应预留足够尺寸或采用柔性接头;为避免遇到坍塌、倾斜、缩桩等问题,在软土地基上施工时可提高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和浇筑质量。

3、加固土桩施工要点。本场地周边环境条件允许预制桩施工,桩型采用经济性优于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的高强预应力混凝土加固土桩,不同桩径的桩的长径比均控制在80左右。用深层拌和的专用机械,软土地基的局部范围用固化材料加以改善、加固,形成加固桩,使加固桩与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设计加固土桩只考虑其置换与应力集中效应,不考虑其固结排水与挤密作用,加固土桩的深度、直径、间距应经稳定性计算,并应满足工后沉降的要求。

4、粒料桩在桩的压入过程中,桩身周围土受剪切而发生重塑,土的强度降低为重塑土的残余强度,当压桩过程出现一定时间的停顿或休止时,扰动土部分强度恢复,压桩力常常大幅度增长,本工程二、三节接桩采用砂、砂砾、碎石、废渣等散粒材料,以专用震动沉管机或水震冲器来成桩,使粒料桩与周围的地基形成复合地基,粒料桩对地基有置换、挤密和竖向排水作用。粒料桩的深度、直径、间距,应经稳定及沉降计算来确定,地质条件对施工方法的适应性不清楚时,应通过试桩加以核查。

5、挤密砂桩、碎石桩加固施工要点。当选择第八层为桩基持力层,预制桩若需穿过第七层厚度较大的区域,沉桩有相对难度,需考虑相当的桩身结构强度和施工机械,挤密砂桩可确保本工程桩基施工质量,挤密砂桩属于复合地基的一种,当软土层较厚且换填处理比较困难,地基土属于非饱和粘性土或砂土时,采用挤密砂桩或碎石桩加固法,可以使地基土密实,容重增加,孔隙比减少,防止砂土在地震或受震动时液化,提高地基土的抗剪强度和水平抵抗力,减少固结沉降,使地基变均匀。

结束语:

综上所述,桩基础施工质量是整个土木工程质量的关键。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使得我国的高层建筑越来越多,其中经常会遇到软土地基,所以对高层建筑施工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必须加强对土木工程中软土地基桩基础的施工要点进行分析。

参考文献:

[1]孙健,吴迪.浅谈民用建筑地基基础和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J].科技资讯,2011

土木工程的基础第7篇

关键词:土木基础工程;复合地基技术;运用

中图分类号:U213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最近几年,我国的地基处理技术的发展迅速,应用广泛,这样就使复合地基技术应运而生。但是由于一些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使得其在应用方面还比较复杂,因此,就需要我们摄入的对其进行研究,使复合地基技术不断发展。

复合地基技术的效应及分类

1.1、效应

复合地基是在天然地基中设置与定比例的增强体,让原地和增强体一起承担建筑物荷载。按土的性状、桩体材料、成桩工艺,复合地基有不同的效应。桩体效应,复合地基中桩体的强度与模量比土要大,承受荷载的能力也比土大,由于桩体增强地基承载力,使变形的可能性变小,所以这是桩体效应;振密效应,对于松散的土、细沙与粉土使用非挤土振动成桩工艺,使桩间土密实度增加,也使土强度和模量增加;排水效应,复合地基中的桩体具有很好的排水性,比如砂桩、碎石桩都是很好的排水通道。石灰桩的透水性很好,振动沉管CFG桩在初凝之前渗透性也很强,排水性强可以增进地基的荷载力,减载效应,将排土成桩,用轻质材料替代原土,那么在加固土层范围内,土层有效重量比原来变轻。

1.2、分类

复合地基按不同的施工技术等会有不同的类型。按加固的方向分类复合地基可分为均质人工地基、水平向增强复合地基,竖向增强复合地基。按加强地基所使用的材料则可以分为柔性桩复合地基和刚性桩复合地基。其中柔性桩复合地基主要用材为碎石、砂土、水泥、灰土、柱锤冲扩技术等。即在进行地基加固时所用什么材料即为什么复合地基,如碎石桩复合地基、砂桩复合地基等。刚性复合地基又可以分为混凝土桩地基、微型桩复合地基。

复合地基施工方法

复合地基的施工方法,主要就是做好换填素土与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的工作。

2.1、填换素土

如果在施工现场掘探坑,发现实际的地质不能达到施工要求,或者地下-6.5米是塘渣,无法进行搅拌桩的施工,就必须进行填换素土,达到满足水泥搅拌桩设计的标高要求。对素土填换的方法是现场准备两台挖机,换填预先准备好的素土,挖掘时塘渣需要逐段换填,每段的距离不能超过5米。换填的素土要以挖机压实,以免施工时出现桩机的偏斜、倾覆现象。现场换填的时候不能出现挖出来的土没有回填的现象,此时可以进行深层水泥搅拌的施工。深层水泥搅拌桩在换填完15米的素土后就能开工,部分深层水泥搅拌桩使用下部支撑桩,因此要满足桩的重合部位设计要求,内侧的水泥搅拌桩需要专人负责检查水泥用量。

2.2、深层水泥搅拌施工

深层搅拌水泥施工是以水泥系当作固化剂,通过特殊的深层搅拌机在地基深处将软粘土与水泥浆强制拌和以后,首先发生水泥分解,通过水化反应生成水化物,然后水化物胶结与颗粒发生粒子交换,用粒化的作用形成硬凝反应,形成有强度和稳定性的水泥加固土,通过这种反应提高地基承载力与改变地基土物理学性能,形成加固地基的效果。深层搅拌两台电动机是分别通过减速器,让搅拌轴使搅拌头切削软土,经过中心管向地基土中压入固化剂强拌和成水泥土。深层搅拌法根据上部结构的要求可以布置成柱状、壁状、块状三种加固形式。加工工艺可以分成以下几个工序:定位对中;预搅下沉;预备固化剂浆液;喷浆搅拌提升;重复搅拌;移位。

土木工程基础中复合地基技术的运用

当进行土木工程施工时,要根据天然地基是否满足最基本的承载力的需要来选择具体的地基的类型,是否用原来的天然地基,还是要经过人工进行加强以使得这种人工地基满足建筑物对地基的要求。复合地基技术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改良地基的物理性能,这种地基的承载力和沉降的计算方式与原天然地基或浅基础相同。除此之外另一种地基处理方法便为部分或整体的进行置换。通过置换为更加坚固结实的基础物来增强其地基的强度。具体方法主要有振冲置换法、强夯置换法、砂石桩置换法、高压喷射注浆法、钢筋混凝土桩混合地基法、挤密砂石桩法等等。每种方法都有其利与弊。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经济且实用的方法。

浅基础,桩基础和复合地基就要根据实际情形来选择与运用。这三种最为基础的地基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差别。最重要的是对于荷载的传递路线上有所不同。如浅基础是将荷载直接传递给地基土地;而桩基础顾名思义就是先传递给桩然后再传递给地基土地;最后的复合地基则结合了浅基础和桩基础的传力途径,一部分直接传递给地基土地,另一部分则通过桩来向下进行传递。

下面以 CFG 桩复合地基为例介绍复合地基在土木基础工程的具体应用:

3.1、CFG 桩复合地基技术的适用情况

CFG桩复合地基技术比较适用于处理粉土、粘性土、砂土等地基,且当CFG桩复合地基技术用于处理挤密效果比较好的土质的时候,其承载力能够大大得到提高,并且承载力的提高基友置换分量,也有机密分量。而当将CFG桩法用于那类不可挤密土的时候,其承载力的提高情况下,只存在置换分量。

3.2、CFG 桩复合地基的设计

进行CFG桩复合地基的设计,主要就是为了确定其施工过程中的五个具体参数,包括桩径d、桩长l、桩间距s、褥垫层材料及厚度以及桩体试块抗压强度平均值f。一般来说,根据物理学上的理论,桩径的长短需要取决于所选用的具体施工设备。

3.3、CGF 桩复合地基的施工要求

(1)施工前所预留保护的土层要大于1.0m;

(2)必须保证混合料的搅拌质量,并且需要控制成桩拔管的速度;

(3)排气阀需要正常工作。

3.4、CFG 桩复合地基的检测工作

待CFG桩复合地基技术施工完毕之后,必须由专业的测桩单位来进行对于复合地基的静载荷实验,从而保证20%左右的桩得到了桩身的完整性检测。具体的来说,复合地基的静载荷试验在其试验过程中,所采用的是慢速维持荷载法。

复合地基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1)注意深层搅拌机的垂直度、平整度、导向架垂直度;

(2)深层搅拌叶下降到一定深度,需要开始配合符合设计比例的水泥浆,水泥浆要过筛,在倒入料斗前要在灰浆机中不停搅动,压浆前入料斗,以免出现水泥浆离析;

(3)软土需要预搅切,以加固强度和均匀性;

(4)压浆时不能断浆,输浆管不能堵塞;

(5)需要按设定的参数控制喷浆、搅拌、提升速度,重复搅拌时要控制下沉和提升速度,每一深度内都必须充分搅拌;

(6)成桩过程中绝对不能停止,搅拌机重新启动后,搅拌叶需要下沉0.5米再继续成桩,以免发生断桩。

复合地基技术在土木工程应用中的应用发展

复合地基的发展初期,主要是以碎石桩的复合地基为主,当时人们对于复合地基的研究也主要集中于一些散体材料的复合地基应用上。而伴随着深层搅拌法在建筑业的应用与推广,研究专家们逐渐开始重视对于水泥土桩的复合地基的研究,而自此人们对于复合地基的概念也逐渐由散体材料桩复合地基向柔性桩的复合地基发展。接着关于减少沉降桩和桩筏基础的应用开始得到研究者们的关注,而土工合材料也在地基处理的工作进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而对于复合地基的概念又进一步地被拓展到了刚性桩复合地基以及水平向增强体复合地基。

现阶段,伴随复合地基技术的广泛应用与发展,它与桩基础和浅基础已经一同成为了建筑工业上的三种最为常用的地基基础形式。而在这三种地基基础形式中,后两者的研究理论已经较为成熟,其在工程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也比较多。但是复合地基技术由于发展年限较之较短,因而具体的承载力和沉降的计算理论还有待完善。

随着复合地基技术的不断发展,复合地基出现了多种类型,如渣土桩技术、夯实水泥土桩技术N冲锤成孔碎石桩技术、强夯置换碎石墩技术等,这些技术发展都很快。除此之外还有低强度桩施工工艺也在不停的得到了突破。

结语

总而言之,复合地基技术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为使其技术的应用更加有效合理,就需要结合施工的实际条件,不断地总结经验进行开发,进而保证建筑的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