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简短(合集7篇)

时间:2023-07-16 08:24:12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简短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简短第1篇

音乐是积聚灵感、催发情感、激活想象的艺术,它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小学音乐教案反思简短,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小学音乐教案反思简短范文1《外婆的澎湖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教参第九册第四单元第一课,这是一首曲调优美抒情的歌曲,在80年代台湾泄气的校园民谣中,成为深受大家喜欢的歌曲之一,它以充满激情的抒怀笔调表达了对美丽的外婆澎湖湾可爱家园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勾起了对童年美好时光的怀想。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是我充分感受到了课前深挖教材,巧妙构思,课前互动,灵活多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我觉得最成功的地方,一是将节奏贯穿整个教学,用节奏为课前准备,从易到难,并学习新节奏,为歌曲中的难点节[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Net]奏做铺垫;二是抓住歌曲的学习,让学生理清歌曲节奏,分段学习,循序渐进,按照一定的演唱要求来找出歌曲中的难点地方,仔细,逐个解决。

本课的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我首先通过欣赏澎湖湾的美景引入教学,让学生通过情境欣赏提高学生对歌曲学习的兴趣,通过初听,再听熟悉歌曲的旋律,学习第一段歌曲的时候,采用了按照节奏念歌词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读节奏,并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去,学生学习的兴趣较为浓厚。在演唱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准确的,有感情的演唱完整首歌曲,整节课学生都能积极配合教师教学,积极参加音乐活动,课堂教学气氛也较活跃,充满激情的演唱也感动着我,学生们在本课的学习中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虽然本堂课教学环节基本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还是有颇多不足的地方,在教学的过程中,语言还不够精炼丰富,语言过多难免有些累赘,与学生的互动还是欠佳。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特别是男生,G大调的歌曲音似乎高了一点,教学前没有及时意识到,应该可以再降一个调演唱。在演唱过程过,只注意到了节奏要把握,情感要把握,却没有把握住学生的歌唱气息,学生后来气息不够也没有及时给与纠正。

总之,本课教学环节较流畅,目标明确,但还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注意,并加以改正,我将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努力使自己成为教学上的“调味师”和“魔法师”给学生们带来教学上更大的快乐。

小学音乐教案反思简短范文2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则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实践与研究证明,小学音乐实施反思性教学是教师自觉探索解决音乐教学中的有关问题,不断提升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教师自我学习,提高业务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音乐课堂教学实践中,我通过对教学《龟兔赛跑》这一案例进行反思,具体地分析探索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集体协作等方面的反思与调整的过程与方法。

一注重音乐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反思。

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教学内容不仅具有音乐性、审美性,更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课堂教学内容只有充分利用现有教材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内容,调整教材内容以适合现代学生审美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学力水平重组教材,把充满生活情趣的内容充实到教学中去,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与审美愉悦,让教学内容真正使学生想学、爱学、乐学。在教学《龟兔赛跑》时,我安排了欣赏三段不同的音乐:第一段是兔子、小鸡和小猫;第二组是乌龟、鸭子和小羊;第三组是大象、小熊和老牛。第一步让学生聆听音乐并思考:这段旋律表现了哪一组小动物呢?第二步问为什么你会认为这是这组小动物呢?此时学生会根据他平时积累的经验告诉我们:大象的腿很粗,它走起路来很笨重,所以它的音乐听上去很强也很沉重,而乌龟呢,它爬得慢,但身体没有大象那么庞大,所以音乐听上去很平稳。而小兔子是一蹦一跳的,所以音乐听上去很轻松,也很活泼。第三步让学生聆听音乐模拟这一组动物走路的情景。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内化,体会音乐艺术的美感。

二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课堂目标的反思。

由于学生的需要、兴趣、经验和能力是多样化的,音乐课堂教学目标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科学的音乐教育观,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遵循学生的显示发展水平。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根据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灵活设计课堂教学的音乐审美、情感态度和知识技能目标,提高教学目标设置的合适度,增强教学目标实现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学目标的导向、调控、评价作用,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在设计《乌龟赛跑》这一课时定下了三个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的节奏、旋律,速度所表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小学音乐教案反思简短范文3在近几年的教学活动中,运用"学生是发展的人"等现代学生观看待学生,与学生交朋友;用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情来感染学生。在课堂不仅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更重要的是在与学生进行交流的过程当中也交流心灵对音乐的感受;在课下关心学生的生活,关心他们的思想,使学生喜欢和你亲近,也是在教学中采取因材施教的途径。但在课堂生的热情还缺乏激情,投入角色的程度还不够,这有碍与学生进一步的交流,这也是自己性格上的一大缺点,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课前准备充分,展示了教师的综合素质

这都得益于我校对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在集体学习与个人学习相结合中使自己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不断提高,才能在最短时间内作出有时效性,实用性强的教学课件,展示给学生;在集体教研活动和校推门课、研究课中不断提高自己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能力;在"四项精炼"、"三个反思"中形成了课前二次备课、课后反思的良好教学研究习惯。运用现代教学思想主动调整旧教材的教学内容,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为教学目的;这次尝试,使学生获得了欣赏音乐的方法和能力的培养,了解了更丰富的世界艺术遗产,为其今后享受音乐打好基础。

(二)学生对音乐课充满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何使学生始终保持对音乐的热情和学习兴趣,是我一直努力的方向。这首要得益于学生在音乐考察、研究活动中对学生较全面的评价和课堂教学中对学生闪光点及时、恰当的评价。尤其是课堂教学中有时效性和针对性地评价,主要是教师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反馈和学生的发言特点,有针对性、精心设计的评价,体现对音乐素养的提高,体现对学生个体发展的提高;这样的评价将使学生从中受益。

在对学生的关注还不够全面,这堂课上也丧失了不少教育学生的有利时机,这种时机转瞬即失,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增强教育的智慧,才会更好的把握时机,使更多的学生受益,使更多的学生对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充满兴趣。

(三)加强学生基本功的训练

学生对音乐活动充满兴趣,这对其终生享受音乐很有益,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这有助于音乐素养的提高,如何使学生拥有一幅动听或自然的歌喉,让他们终生在使用音乐中感到快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体的发育期,声音变化将会很大,所以尤其要注意学生声音的训练;在与隋老师的交流中我感受到训练学生轻声演唱的重要性。这不仅是为学校合唱队输送人才,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能在声音训练中亲身体验到音乐的美,并逐步掌握用自然、甜美的声音表现美的能力。在声音的训练中还可以从感性到理性的引导学生掌握音乐术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简短第2篇

【关键词】入境体情 导入 情境 范唱 动情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2A-0118-02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意义建构过程,是学生个体参与学习,并在与情境互动中得到应有发挥,从而构建起知识意义的过程。音乐教学是一种情感的艺术,学生学习意义的构建需要入境,W生只有进入一个特定的音乐氛围中,受到情绪的感染,才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获得心灵的启迪、激励、唤醒、感染与净化。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必须从音乐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精心创造或营造动人的音乐情境,触发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受到情绪的感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将学生带入歌曲的艺术境界之中,在尽情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中产生交互影响,提高艺术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让音乐课堂唱出动情之声。下面笔者以湘教版小学音乐《在葡萄架下》一课教学为例,谈谈自己的经验。

一、情境导入,带入意境

情境导入有效改变了传统的音乐课堂导入方式,使单调的导入变得生动起来,实现音乐学习的情景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通过情境自然地导入到课堂学习,这样不仅能有效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将学生带入音乐作品所创造的意境中,以积极的情绪投入音乐学习。教师在创设导入情境时,要善于打破单一的情境创设方法,丰富情境创设方法。既可以采用启发式、抒情谈导入,也可以通过图片、照片、录音、视频等直观教具辅助导入。

《在葡萄架下》是一首具有浓郁的新疆民歌风格的歌曲,为了充分展示新疆民歌的风情,将学生带入到歌曲的意境中,笔者穿着新疆少数民族的衣服,唱着《在葡萄架下》这首歌曲,载歌载舞地进入课堂。这样的导入既创设了生动的情境,又为学生进行了有效的示范,将歌曲的旋律、意境通过载歌载舞的形式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在情境中感悟情感。

二、范唱演示,进入乐境

范唱是音乐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范唱的目的是运用歌声感染学生,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情感,使学生对新歌的内容、思想感情和风格等形成一个完整的印象,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鉴别力。范唱要取得较好的效果需要教师积极创新,改变单一的教师范唱的方式,丰富范唱的形式,可采用学生范唱、音视频范唱等。学生范唱有助于激发音乐爱好者的学习兴趣,发挥音乐爱好者的学习禀赋。教师可以有目的地提前预告本课的学习内容,鼓励学生运用学习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学生范唱存在的问题,也可以成为教师指导的资源,通过指出学生范唱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突破音乐学习的重难点。此外,教师还可以运用网络学习资源进行范唱演示,对不同的范唱作品进行比较,帮助学生建立比较学习思维,提升学生音乐学习的高度与深度。

《在葡萄架下》一课的教学,在情境导入过程中,笔者就进行了初步的范唱,活泼、生气、富有民族风格的歌声,带给学生丰富的体验。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展示了一段《在葡萄架下》的MV(音乐视频),视频中演唱者辅以典型的、体现民族特色的舞蹈动作,学生在倾听范唱的过程中感受到这首歌曲与教师范唱在节奏、旋律及风格上的不同之处。两种不同演唱风格的范唱,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听辨能力以及音乐思维、鉴赏能力等,让学生充满感情地进入乐境。

三、简短评论,体会情景

音乐教师不仅要善于引导学生进入乐境,还要善于引导学生走出乐境,学会反刍,去体会情景,这样才能从感性回归理性,才能够脱离乐境的辅助,建立起理性的音乐思维。

《在葡萄架下》这首歌曲的教学中,学生在听了教师与音乐MV范唱之后,笔者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简明地发表自己对这首歌曲的印象,进行简短的评论。为了拓展学生的互动面,笔者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评论,各小组先进行小组内简短评论,并对小组评论进行总结概括,形成小组评论;在此基础上,再组织小组间大范围的简短评论,使学生之间进行充分的互动,扩大评论的范围,提升评论深度。大范围交流互动的目的是加深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认识,培养学生的艺术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与音乐鉴赏能力。

在学生简短评论的基础上,笔者采用讲讲议议的办法,就歌曲的内容、体裁、风格、节奏、有何民族特色等,再次有目的地让学生讨论新疆歌曲的特点。教师的参与有效地发挥了主导作用,增强了学生评论的针对性。师生共议,既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知识,又加深了学生对新疆少数民族的了解。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学习歌词,进一步帮助学生熟悉歌曲内容、感情和教学要求。在朗读歌词时,引导学生首先注意字、词的发音,其次结合歌曲的节拍、节奏、速度有板有眼地认真朗读,采用边朗读、边打节拍的方法来练习歌词,这样使学生很快领会意境,进入角色,体会情感,跃跃欲试。

四、学唱歌曲,享受美景

一首歌就像一处美丽的风景,音乐教师带领学生学唱就是带领学生进入音乐风景,引导他们尽情地去享受音乐风景之美。学唱歌曲是新歌教学的主要步骤,也是学生享受音乐美景的关键环节。学生学唱歌曲不宜直接进入,教师要善于铺垫,引导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反复地进行实践,为学唱奠定基础。学生在不断感受与反复实践的过程中,体验不断加强,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也得到进一步发展,从而提高歌唱技能技巧、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在葡萄架下》一课的教学,笔者采用听唱、自唱、试唱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首先由教师进行示范,学生在教师范唱的过程中认真听;其次,通过视频播放,学生模仿自唱,在这过程中,教师加强课堂观察,了解学生学唱过程中的具体情况,为进一步引导学生积累资源;再次,学生试唱,为了帮助学生了解自身试唱的情况,笔者采用试唱加录制的方式,将学生试唱的情况记录下来,再进行自我欣赏。它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对自己的试唱情况进行反思与比较,提高学生的听力,让学生学会把握节奏、节拍和速度,有利于学生音乐表现力和感受力的全面提高。

五、巩固练习,丰富情感

巩固是促进学生学习内化的一个重要过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入境体情,教师还要借助形式多样的巩固练习,丰富音乐课堂教学,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大胆创造,实现音乐课堂学习向课外延伸。

《在葡萄架下》的巩固练习,笔者采用交叉、渐离、检查、个别辅导等方法,设想几个简单动作教给学生,组织男生与女生、小组与小组之间的比赛,使学生手舞之、足蹈之,使教学达到高潮。同时,笔者还引入竞争机制,在小组比赛的基础上,各选一名素质较高的男、女生上台演唱,师生加以评述,肯定长处,补其不足,最后将学习成果制成光盘,有效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圆满地完成了这节课的教学。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简短第3篇

1、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

小学音乐教学首先教学生学会识谱。然而,我们的学生大多来白农村,学生的音乐基础掇差,他们除了跟老师学唱几首歌外,对简谱和五线谱等一些基本音乐知识了解极少。简谱的实用性以及小学音乐教材中大部分都是简谱写成,决定了对学生进行简谱、五线谱(尤其是简谱)的教学是音乐课的首要任务。在此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简谱中的七个基本音名和唱名掌握较快,只要通过简短认读和适当竞赛就能激励学生牢牢记住。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学习简谱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根据它来学唱歌曲,就像学习26个字母是为了能拼读音节一样,所以还必须学习音符的时长知识,在进行这项教学时,我先详细说明简谱中音的长短是由横线多少决定的,如果一个音符要唱两拍,那就在这个四分音符的右边加一条短横线。如果唱三拍就加两条横线,横线越多,时值越长,如果音符的时值变短就在音符的下面加短线,下面的短线越多,时值就越短。再辅以具体的乐句进行教学。对于四、五年级的学生这样还好接受些,但像“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这样的概念对于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却是既抽象又枯燥的。因此,我努力营造了一个让学生自身感受、想像的音乐环境:首先,我让学生们分辨出声音的长短,如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大钟的声音长,小钟的声音短等等。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我再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昕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这种以兴趣促训练,以训练促巩固,最后达到音乐基础知识的传授,培养音乐素质的目的,虽方法一般,但却很实在、有效。

2、要细心倾听音乐的和声效果

和声,同时发生的音响,可作为旋律的背景。和声的变化可加强单位音乐的动力,也制约着音乐的性格,它在一定程度上表示了作品的广度、深度和力度。听音乐的和声音响好似感到光、色、景、情的变化和安静、庄严、激动、压抑等的情绪交替。和声音响的强弱、稳定与不稳定、协和与不协和以及和声节奏的张弛、明暗等能表现渲染音乐思想情感的矛盾冲突的戏剧效果,它也是一种表现手段。如《保卫黄河》这首大合唱歌曲,作曲家用复调手法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加强了音乐的发展气势,造成此起彼伏、前后呼应的效果。

3、要细心倾听辨别音乐的音色

音色,指音乐中声音的音质,即不同人声、不同乐器以及入声、乐器组成的音响上的特色。音色的变化与对比,可以丰富、加强音乐的表现力。一般来说,每个人要熟悉各种乐器组合的音响的音色,就要多听、多比较,因为作曲家在创作时运用什么声部、乐器.运用怎样的配器手法,就好似画家在绘画时用色彩一样,都是为表达作品内容服务的。如六年制小学音乐课本中的欣赏《龟兔赛跑》,这是中国福利会上海儿童艺术院史真荣为儿童写的一部童话故事音乐,作者根据童话《龟兔赛跑》的故事情节,采用模拟和描述性的手法作了音乐的叙述,以管弦乐器特有的音色和表现力,塑造了小兔子和乌龟的形象以及它们各自的动态,乐曲发挥了管弦乐队丰富的表现力。生动地描绘了大树林的清晨龟兔赛跑的热闹场面以及大树林中欢乐愉快的舞会情节。音乐通俗易懂,特别是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小学生一边听故事一边听音乐,更能激起他们丰富的想像,从中感受不同乐器的音色表现的不同音乐形象,理解音乐所表现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自觉地培养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经常赏听实际音乐的声响,培养训练感受音乐的能力,才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水平。

4、恰当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倡教育以审美为核心。在音乐课程中,欣赏这一教学领域被视为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因为音乐欣赏课具有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价值。但是当提到“音乐欣赏”时,大部分的人不是自谦“缺乏细胞”,就是自讽“鸭子听雷”。音乐教师也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音乐欣赏怎么教?“为什么学生总是在欣赏音乐时表现出一副茫然的表情,要不然就是坐立不安,漫不经心?”教学实践证明,在音乐欣赏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不仅能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而且也扩展了学生想像和思维的空间。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如果能巧妙的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则会取得许多积极的效果,创造一个良好的艺术氛围。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5、在已有知识、经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简短第4篇

【关键词】导课 激趣 简约 点睛

一堂好的音乐课总有独特和亮丽的地方值得大家回味和引发思考,这也许是我们所有教师努力追求的。正因为如此,一堂课的导课和拓展环节往往使每位教师煞费苦心。但一堂音乐课怎样能做到精彩的导课和简约的结尾,最近观摩一些音乐优质课和示范课的同时,不仅使我对这个问题产生了思考。

一、精彩的导课、事半功倍

“精彩”在字典上的翻译是“优美、出色、神采”。那么我们的音乐课的导课如何能做得出色、神采呢?

1、首先抓住音乐课的“神”,以“乐”激趣

音乐课的“神”也就是音乐课当中所要传递给学生的“乐”。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对音乐的解释——“音乐是凭借声波振动而存在,在时间中展现,通过人类的听觉器官而引起各种情绪反映和情感体验的艺术门类。”

通过这一句的解释我们可以获取的信息是: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通过时间的展开使聆听音乐的接受者情感带来不同的体验。我们都知道音乐是一种无形的,利用特定的音响不断变化来唤起欣赏者的联想和想像从而产生一定的情感。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能给人快乐的体验,心情得到愉悦。因此,我们可以得知音乐的“神”就是美妙的声音,而“乐”我们可以理解为这美妙的音乐带给学生快乐的体验。那么,一堂音乐课的导课环节如何以“音”来唤起学生的“乐”呢?

如有一节课,课题为人音版第九册的歌曲教学《雨中》,执课教师设计的导课是让聆听大自然的雨声,不同的声音体验让学生分辨出小雨、大雨和暴雨等。看似简单的聆听雨声,其实已经让学生从中感受到了声音强弱、声音大小的变化以及雨声节奏的不同变化。在听辨雨声和模仿雨声中学生也对要学唱的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位教师导课的时间不长,却抓住了这首歌曲音乐节奏的“神”,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乐趣。

说到音乐课的“神”,有些老师总是把导课内容设计的脱离了音乐的本体。在设计导课的时候总喜欢用一些美丽的图片、视频或者是教师的语言来代替学生聆听音乐。我们试想:一堂音乐课几十分钟的时间对于学生学习音乐、聆听音乐和感受音乐实在不算多,所以,我们在设计导课的时候不要再占去学生感受音乐的时间,拿一些音乐以外的东西来冲淡音乐课的“神”,那么对于学生的以“乐”激趣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

2、其次,要抓住时间性,直奔主题

音乐导课除了要抓住音乐的“神”,还有一节课设计的艺术性。一堂课的时间有限,导课要简短直奔音乐主题。在短短的几分钟内就要提出一堂课的中心内容,然后在后面的教学环节中逐次展开。但是有些老师往往在导课环节煞费苦心,把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做的复杂化了;还有教师为了突破一节课的重难点,在导课的环节反复的联系重难点,往往偏离了教学的主要内容。记得有一堂课《时间像小马车》引起了听课老师的争议,讲课教师一上课就给学生出示一匹马由远及近的动画,让学生感受声音的渐强和减弱的处理。本节课声音渐强和减弱的处理只是在处理歌曲时涉及到,但是这位老师不停地围绕着强弱变化进行教学,足足占去了课堂的15分钟,在这十五分钟内一直是引导学生拍手和跺脚来感受声音的变化,这些活动缺少了学生对本课歌曲的听觉感受,因此,歌曲教学内容没有很好地完成。这是因为时间的把握上没有分配好,教学设计的艺术也有时间分配的艺术在里面,一节课的导课要在短时间内达到引入主题的最佳效果。教师在设计导课的时候不需要给学生“埋伏笔”、“设悬疑”等,只需要用音乐去感染学生,展现导课的精彩。

3、导课要符合学生的认知音乐的规律。

音乐课的导课要关注学生学习音乐的特点,激趣质疑使学生对本堂课的内容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学习老师,导课时能把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激发出来,那么,这堂课已经成功了一半。如:有一节二年级的音乐课《有趣的休止符》,教师在导课时首先根据学生好动、好模仿的特点设计了一个随着音乐做动作的游戏。具体是:要求学生随着音乐的强弱和快慢,做不同的动作,最后落在了音乐当中有停顿,学生的动作是停止。由这个游戏引出了“有趣的休止符”。这个导课占用的时间不多,很自然的就引出了休止符,并且由学生的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有趣”。这种导课不仅遵循了音乐的实践性,最重要的是关注了学生认知音乐的规律和特点,这种导课的精彩自然呈现了出来。

二、简约的结尾、画龙点睛

一堂课好的开始引人入胜、好的结尾画龙点睛。怎样才能做到在短的时间内起到“点睛”呢?那就是“简约的结尾、并不简单。”自从课改以来,音乐课一直追宠的是花样的表演形式,许多老师往往在课的拓展环节更是用尽所能,一会为歌曲伴奏、一会又为歌曲进行创编等等,总之,一堂课的结尾弄的学生眼花缭乱、老师手忙脚乱。

记得在一次全省音乐优质课的评比当中,《我是小音乐家》这节课的拓展内容深深的吸引了我。这位老师在学生已经学会歌曲的基础上,并没有为歌曲创编许多东西,而是随着歌曲的音乐感觉又为歌曲的节拍、速度和节奏做了小小的改变,马上使学生对歌曲有了全新的认识,并深深的打动了学生,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了浓浓的兴趣。在这个环节中,老师既不手忙脚乱,学生也能清晰的感受到同一首歌曲带给他们不同的魅力。其实,花样的表演并不是音乐课的本身,音乐课应该突出的是用美妙的声音打动学生、感染学生,这才是我们音乐教师要关注的。另外一节器乐课也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这是一节竖笛教学《竖笛声声》。在课的结束部分,执课教师也没有过多地对知识进行拓展,而是师生一起演绎了乐曲的合奏,老师现场吹起了萨克斯走到了学生们中间,和学生们一起合奏课堂上学的乐曲,虽然乐曲很简单,但是在老师萨克斯的伴奏下带给学生的是音乐的美感和音乐创造的成功喜悦,这正是我们音乐课上所要追求的“画龙点睛。”

一堂音乐课的结尾真的不需要多么的复杂,简约的结尾同样能带给我们无尽的遐想、简约的结尾同样带给我们不简单的思考,简约的结尾同样能给学生留下不一样的感受。所以,老师们让我们真正地从音乐出发,以音乐为本,从学生的兴趣入手,只有这样我们的音乐课才能精彩,才能展现出音乐的魅力。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简短第5篇

关键词: 小学音乐欣赏课 音乐欣赏 教学方法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所谓情感体验,指在音乐欣赏过程中,欣赏作品或演唱作品时引起的一系列情感反应。学生的情感随着音乐的发展产生共鸣与起伏,并从中得到心理上的艺术满足,从而获得真正的心灵陶冶。音乐教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感受力、鉴赏力、分析力和审美能力,又能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必须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一、注重“听”的艺术,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现代音乐家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只有不断倾听,才会感知音乐、认识音乐、理解音乐,进而产生共鸣。学生的每一次聆听都要带着不同的问题,可以辨别乐器,可以听主题出现了几次,可以感受乐曲的情绪等,还可以以“听”为主线,结合其他辅助教学手段。

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上课就能抓住学生的心,使之在一种自然、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产生主动学习的强烈愿望,使他们充分感知教学目标,无疑会对后面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教师在把握教材和大纲要求后,课前让学生自己动手收集资料,调查了解与教材内容相关的人与事。把课程资源拓展到课堂之外,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充分调动学生资源、社会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主动思考、主动学习、主动探求的欲望。例如,在暑假期间给学生布置作业,让学生对自己生活区的社团文化、文艺活动进行走访调查。同学们回校后讲了不少体会,甚至有的同学还以此为题材写了歌曲,在同学们中传唱,由此同学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更浓了。可以用游戏、课前预备、故事、多媒体等方式为学生创设情境,有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原有的认知和情感体验,从情感上激发学生对教材产生共鸣,为下一阶段的体验进行情感储备。再如,上《在农场里》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故事引入展示农场里的意境图,引发学生回忆,从情绪上产生亲切感,然后迁移思考农场里还有什么动物?让学生懂得应保护大自然,善待每一种动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一个能适当进行体验的环境,既可以是真的,又可以是模仿的(如模仿不同动物的模样、声音),关键在于引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使之产生兴趣,消除环境中的不相关因素,从而使学生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当前要学习的知识体验和探求上。

三、音乐知识技能的传授

小学音乐教学首先要教学生识谱。然而,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音乐基础较差,他们除了跟老师学唱几首歌外,对简谱和五线谱等一些基本音乐知识了解极少。简谱的实用性及小学音乐教材中大部分歌都由简谱写成,决定了对学生进行简谱、五线谱(尤其是简谱)教学是音乐课的首要任务。在此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简谱中的七个基本音名和唱名掌握较快,只要通过简短认读和适当竞赛,就能激励学生牢牢记住。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学习简谱的最终目的是学生能根据它学唱歌曲,就像学习26个字母是为了能拼读音节一样,所以必须学习音符的时长知识。在进行这项教学时,我先详细说明简谱中音的长短是由横线多少决定的,如果一个音符要唱两拍,那就在这个四分音符的右边加一条短横线,如果唱三拍,就加两条横线,横线越多,时值越长,如果音符的时值变短,就在音符的下面加短线,下面的短线越多,时值就越短,再辅以具体乐句进行教学。四、五年级的学生还好接受些,但“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一拍”这样的概念对于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却是既抽象又枯燥的。因此,我努力营造一个让学生亲身感受、想象的音乐环境。首先,让学生分辨声音的长短,如,猫叫声音长,狗叫声音短;大钟的声音长,小钟的声音短等。使学生得到感性认识,接着让学生闭眼聆听老师发出的不同节拍的走步声和跑步声,由学生用拍手、跺脚的方式把昕到的模仿出来,从而完成由声音感知到动作感知的过渡。这种以兴趣促训练,以训练促巩固,最后达到音乐基础知识的传授、音乐素质的培养的目的的方法,虽一般,但很实在、有效。

四、通过“唱”主题旋律,品味音乐内容

音乐主题旋律是一首乐曲或歌曲的核心音调,音乐的发展、变化都与主题息息相关。学生在演唱主题旋律时,往往注入自己的感受和情感,这样既了解了音乐风格与特点,又激发了他们对欣赏课的兴趣。因此,在欣赏过程中,我们应该牢牢把握主题旋律,带领学生“熟悉――学唱――感受”。

在欣赏《蜗牛与黄鹂鸟》时,我为主题旋律创编了歌词,当学生唱熟了主题音乐后,我要求他们听到乐曲中出现主题音乐时,边唱边加上蜗牛和黄鹂的动作。通过这样的活动,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器乐曲《我们的祖国是花园》是根据维吾尔族的一首儿童歌曲的旋律改编而成的,学生对这首儿歌非常熟悉,在欣赏前可让学生先唱唱这首歌曲,然后在聆听器乐曲时让学生跟着轻声哼唱,这样学生会很容易理解乐曲在情绪、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上的变化。

五、恰当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音乐欣赏兴趣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简短第6篇

关键词: 小学音乐教学 自我反思 自主学习

音乐是艺术,而音乐教学更是艺术教学中的艺术。音乐反思性教学是指运用教育教学的有关理论,对课堂教学的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科学的分析和思考,从中归纳出成败得失,为不断优化后续教学提供重要的条件。只有不断地自我反思,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内容的选择、组合、调整,教学目标的设计、达成,教学策略的合理、优化,才能使教后反思真正起到反思、调整、改进后续教学的积极作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音乐审美能力,所以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是很有必要的。

一、把握学生的心理特征,调控课堂纪律

在低年级的音乐课堂上,前几分钟学生配合得不错,但是很快课堂就“热闹”得难以控制。记得在第一节音乐课的时候,因为我并没有很好地了解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上课后15分钟还没有进入主题,使课堂出现闹哄哄的情况,当时的我只会发脾气,最后出现比较僵的局面,不但学生对老师的好感消失,而且影响到教学质量。后来我查阅了相关书籍,知道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他们由于年龄小,集中课堂学习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因此必须把握好课堂的前15分钟,以便提高课堂效率。为此我对自己的教学安排做了相关的调整,通常把师生问候、练声及复习前一首曲目的时间把握在前5分钟。通过简短的导入然后直奔主题,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掌握本节课的重点及难点知识。导入必须引起学生的兴趣,低年级学生对于动画视频导入、故事导入或者聊天的方式导入都是相当感兴趣的。因此,把握好学生的心理特征,就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果事半功倍。

二、先唱歌后识谱,强化听觉

在音乐课中,学生对于学唱歌谱从来都不感兴趣,反而觉得既困难又乏味。刚开始我对这种情况摸不着头脑,一味地反复地教唱歌谱,可是学生唱两三遍后就不想唱了,我以为是他们想偷懒。

音乐学习的各个方面都涉及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因此先唱歌、后识谱与先识谱、后唱歌在教学目的上并不矛盾。而传统的教学流程是先识谱、后唱歌。通常情况下,针对有一定识谱能力的学生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可达到良好的效果。但是我发现,其实很多学生对简谱并不了解,如果采取先识谱后唱歌的方式学习,则不但学生会对该曲目丧失兴趣,而且白白浪费课前15分钟的宝贵时间。对此我做了以下调整:在教唱新歌前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并让学生和着音乐做简单的律动,使学生对音乐有听觉上的印象,为下一步学好歌曲做好铺垫。然后让学生欣赏歌曲、感受音乐,从而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再通过让学生唱歌,不知不觉地解决歌谱中的难点,降低学生的识谱难度,让学生感觉识谱并不难,从而增强自信心,加深对音乐课的热爱。

三、注重提问方式,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讲音乐课时,我觉得只是我一味地在讲,根本没有留意学生究竟明白了没有。后来经过反思,我认为,音乐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必须舍弃一切单调、枯燥、令学生感到厌烦的内容和模式,使受教育者在良好的心态、轻松的气氛和愉快的环境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教师应当更新观念,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因此,教师如何更新观念,转变思路显得尤其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提问技巧,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想出答案。比如:音乐课本中经常出现创编歌词,这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练习。它要求学生参照本身的歌词,再通过自己的思考,想出别有意思的歌词套到歌曲里面。每当学生唱起自己编创的歌词时,都显得特别兴奋。因此,在音乐课上,老师应该不断创造更大的空间让学生自主发挥,让学生互动,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四、让乐器和舞蹈走进课堂

在音乐课中我发现,每逢课上接触到乐器或者舞蹈,学生都十分感兴趣,但是总跟不上节奏。

乐器和舞蹈在课堂的恰当运用,不但可以把课堂的气氛变得活跃,而且乐器和舞蹈能够很好地培训学生的节奏感。对于刚刚接触音乐的学生,他们会觉得学习节奏是一大难点,如果只是简单叫他们跟着老师来拍掌,这样枯燥的学习是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因此在某些节奏性强的歌曲中,我会尝试多用乐器辅助,先让学生跟着我用嘴和手同时打节奏,并强调嘴和手要一致。然后我再做乐器示范,最后在每组学生中挑选几位当众表演。通过他们的表演和我的引导,下面的学生很清晰地看到台上哪位学生打的是正确的,哪位是错误的。反复地练习几遍,学生便很快把节奏和乐器配合起来。而且这样的学习节奏,会让他们感到趣味性增强了,学习变得简单了。而在某些民族歌曲的学习中,我会简单地介绍该民族的舞蹈手型或脚位,也是配合演奏乐器的方式进行,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跟着歌曲舞动起来。

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小学音乐教学反思简短第7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小学;创造教学

音乐创造教学,也称为创作教学,是指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为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而运用各种音乐材料学习音乐的教学活动。我国教育部新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将“鼓励音乐创作”作为一种基本教育理念,在每节课的音乐教学活动中要融入音乐创作教学理念,通过创设具有创造性的教学内容、行使和情景,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挖掘创造性思维潜能,来参与到音乐创作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1.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小学音乐创造有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音乐的特点决定了音乐教育具有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优势,学生要进行音乐创造就要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也渗透着创造的因素,通过日积月累的音乐学习、音乐创造,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其次,可以激发小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要想培养学生音乐创造能力就必须得先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在创造教学的过程中总是会给学生带来很多的乐趣和惊喜,可以让让学生在参与创造的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从而慢慢培养起浓厚的学习兴趣。最后,小学音乐创造教学可以深化学生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理解、运用。音乐创造是建立在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深化掌握和理解基础之上的,同时音乐创造又是对已掌握的音乐知识巩固、运用和迁移,只有具备丰富的音乐知识和娴熟的音乐技能才能进行有效的创造。

2.小学音乐创造教学策略

2.1营造活跃宽松的教学氛围 释放学生的创造意识

小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但是传统教学模式下遵守课堂纪律的观念深入小学生内心深处,在课堂上的表现多为静坐听老师讲课,少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创造性也受到了抑制。在音乐教学中的创造教学要改变这一课堂模式,尽量营造一种宽松、活跃、自由的学习环境,不要给予学生过多的束缚,鼓励小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畅所欲言。老师要以平等、友善的情感来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师生关系,良好的情绪可以让人浮想联翩、思维活跃,进而激发创造性。比如在教学“大自然的声音”时,老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教学工具,播放一些大自然之声的画面给学生看,带学生进入到一个缤纷多彩的美丽世界中,让学生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放松学生的身心,营造一种宽松的教学氛围,接着老师摆上各种乐器,并告诉学生大自然有很多美妙的乐章,我们通过制造乐器可以演奏出跟大自然类似的声音,同时我们也可以根据大自然的气息和情景来创造出应景的乐章,这时候小学生的思维会进入到各种创作的思考模式,老师再适时的给出引导,比如让学生用乐器演奏出滴水的声音,树叶沙沙响的声音、风吹的声音、虫鸣鸟叫的声音,这样在一片活跃、宽松、自由的氛围中,引导和激发小学生的创造潜能。

2.1注重小学生对音乐的体验过程 提升创作兴趣

音乐艺术具有形象性,但也具有抽象性,小学生的抽象能力比较有限,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仅凭老师在讲,小学生是很难可以做到准确理解和把握的,音乐创造就更加无从谈起了,因此,对小学生而言,音乐教学更要注重让学生用心去体验、亲自去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才有助于创造技能的提升。小学生知识和人身阅历毕竟有限,创作成果肯定是比较稚嫩的,更加达不到专业音乐创作人所要求的完善水准,但创作作品不是创造教学的最终目的,教师不可过分要求创作的成果,创作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不管小学生创作出来的音乐质量高低如何并不重要,而是要鼓励他们,让他们体验创作过程中的乐趣和成就感,从而让学生在体验中发展思维、锻炼创造性思维能力。只有学生与音乐情境融为一体,参与到音乐创造活动中去,主动探索、领悟、体验音乐,才能收获创作带来的成就感、愉悦感,从而激发更为强烈的创造欲望。

2.3从创作技巧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针对小学生的音乐教学不能简单的采用灌输讲解的方式,也不能像专业的音乐学校那样过分强调音乐技能的学习,而是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锻炼,再从模仿、即兴创作、听觉想象等几个方面培养小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第一,模仿。小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实质上模仿是创造的必经阶段,模仿是一个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比如,让学生根据例句格式创作歌词或短的乐句,根据歌曲的曲调创编歌词等等;又比如,老师在放音乐给小学生听的同时,一边可以做体态律动动作,让学生模仿,经过一段时间的模仿积累之后,老师再放其他音乐时,学生就能够根据歌曲曲调创编体态律动动作了。第二,即兴创作。即兴创作常常与即兴表演相联系,是在没有做事先准备而根据情境需要所做的创作行为,即兴创作能够锻炼学生快速反映的思维能力。比如,老师通过一个简短的节奏:X X X|X X X|,然后让学生创编文字:小朋 友|快快 来|,或者老师按节奏读短句,让学生说出节奏类型,也可以用歌声或乐器进行“节奏问答”和旋律问答活动,通过简单的即兴创编活动,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受到创作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激情。第三,听觉想象。老师要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持有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先想象自己创造的效果,然后再与实际音效作比较,通过这样的反复训练,可以使学生的内心听觉与创造能力得到同时的发展。比如先让学生听一首歌曲的旋律,然后让学生根据旋律节奏来描述自己心中所想象的音乐所要表现的是什么样的一个场景和意境,最后再让学生根据旋律和场景来创编歌词,以此来锻炼 学生的创造能力。

3.结束语

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是时展的需求,为适应时代的要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贯彻创造性教学策略,将创造性教学策略贯穿在音乐教学的欣赏教学、歌唱教学、器乐教学等领域,贯穿于音响与音乐探索、节奏乐句创作、选编前奏和间奏、创作短小歌曲等方面,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兴趣。

参考文献:

[1]何晓铃.浅析小学音乐课堂创造教学方法[J].考试与评价,2012(0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