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德育教研(合集7篇)

时间:2023-07-04 16:00:47
小学德育教研

小学德育教研第1篇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思想;德育教育策略

一、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当前的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希望,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不仅是社会主义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而且对我国将来的民族精神、社会风貌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小学德育工作是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构成部分。

经过三十几年的改革开放,国内的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而我国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评估标准和观念也应当顺应时代要求不断发展创新。国内现行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严重滞后,存在诸多不足和问题。主要有四个方面:①过分重视理论教育而忽略实践,这也是国内教育体制的通病。②教师难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德育工作成效不够明显。③德育工作的评价标准不够合理,部分要求偏向成人化,用成人的德育标准规范来要求小学生,学生身体力行的积极性不高。④学校德育的方式方法过于古板单一,没有构建多元化的教育体系,自然难以产生理想的效果。

二、小学德育教育策略

根据上文阐述的目前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所存在的诸多问题,并且结合本文作者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以下策略:

策略一:把小学德育工作融入教学实践当中去,秉承生活即教育德育理念,凸出教学实践的重要作用。目前,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不能仅仅局限在单一的课本知识,应当让学生自己走入生活,走进社会,主动参加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和分析自身存在的道德问题,学以致用。而且,在小学展开的德育实践活动必须是学生们易于接受和喜欢的形式,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循序渐进地渗透和融合德育,使学生们能够在简单趣味的实践活动当中不自觉地获得德育教育,有效地将实践与德育相结合,充分地发挥德育教育的作用。

策略二:明确德育主体,重视德育目标。学校应当明确认识到德育教育的主体是学生,必须关注学生的实际感受,研究学生是如何看待和理解问题,真正地重视学生的具体感受,从而凸显学生的德育主体地位,提升学生参与德育教育的主动性。同时,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和尊重,引导学生打开心扉。

参考文献:

[1]徐明聪.陶行知德育思想[M].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

小学德育教研第2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德育教育;全面发展;教学方法;教学思想

1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

小学体育课程教学除了需要完成既定的体育项目知识的教学外,还担负着学生的品质教育。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牵扯到的内容也较多,与小学生的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细心观察的话,小学体育的教学对学生忍耐力、意志力、宽容理解和修为操行有着直接的影响。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也有自身的优势,只是需要教师依据学情,巧妙的结合教学内容,不断的创新小学体育教学的模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耳濡目染的感受德育。体育课程教学不同于其他文化类课程,体育课更多的是活动课和实践课,这就少了满堂灌和说教式的授课,也是学生较为喜欢的课程之一,所以在这样的课堂渗透德育具有明显的优势。体育活动往往不是一个人完成的,需要与同学合作,那么在合作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交往,能够学会沟通与交流,懂得尊重和谦让等,这些就是德育的内容,也是德育的方法。小学体育课堂中的德育教育不是灌输而是通过直观的体验,所以效果要好得多。为了最大限度的提升德育的有效性,那么在小学体育课堂教师一定要创新教学模式,采取学生喜闻乐见和乐意参加的教学模式,比如体育比赛、小组合作、体育游戏、多媒体辅助授课等方式和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培养他们的个性,让学生的思想、想法、个性、爱好和特长得到尊重和发展,并通过这些实践性的教学活动给与强化,势必会大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德育有效性的提升。

2创新教学过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小学体育的教学来说,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在教学项目和教学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可变性,这门学科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变化,可以说体育课程教学中能呈现学生的个性,学生跟随着老师的授课,在创新意识上能有所提升。每一位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具有自身的个性,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正面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敢于展示自我,敢于探究,学会创新。在体育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除了需要体育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之外,还需要教师在此过程中学会及时的评价,做好课堂管理。小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赞许,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充满信心,才会主动的参与课堂教学中,他们的个性才会得到发展,所以教师尽量多鼓励,多引导,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构建平等、互助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师生构建良师益友关系。在宽容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就会主动的参与体育课堂教学,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会得到发展。在体育项目的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中,无论是个人项目还是集体项目,都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扩大交流,相互合作,在此过程中学生就必须学会交际,学会尊重,懂得全局意识,给学生和老师留下美好的印象,这些其实就是德育的过程,也是德育的结果。比如篮球和足球的练习过程中,学生要树立团队意识,有团队归属感,队员之间多交流,学会奉献自己成全队友,学会肯定别人,尊重对手等,这些体育项目的教学中除了要赛出成绩外,还要收获友谊,那么经过一段时间的授课和学习,学生的思想觉悟水平一定会大大提升。每一个体育项目都有一定的规则,任何人违反规则都是不行的,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一定的项目给学生讲解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让学生养成遵规守纪的好习惯,这些也是德育的范畴,通过这样的引导绝对比理论性的灌输效果要好得多来得快。

3以身示范,发挥教师的德育模范作用

对于教学活动来说,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是组织者、协调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交流的主体,在课堂互动的过程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开展德育教育的时候,自身的言行就是最为有利的工具。体育课堂,老师的各种表现,比如上课态度、对学生的心态、有无迟到早退现象等,学生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会通过一定的方式表现出来。德育重在言传身教,如果教师兢兢业业工作,积极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拥有高超的教学技艺,那么在学生心理就会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和威望。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是平等的,两者之间存在着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教育关系。只有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师才能使赢得学生充分的信任和尊敬,从而提升其人格魅力,加快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形成最佳的教育情境。

作者:王爱霞 单位:河北省定兴县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小学德育教研第3篇

小学的德育主要是养成教育,即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勇于接受挑战等良好的品德。而这些特点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因此,在整个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应逐渐渗透德育,强化学生们的道德素养,从而为学生们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对于刚入学的小学生而言,基础性的道德理论课程必不可少,在教学计划建立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们进行常规性的训练,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对于音乐课程内容而言,在教学建立的同时,可以通过旋律带动学生们的情感变化,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的真实性氛围,从而为学生们音乐素养的形成提供科学化的依据。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可打造使小学生通过聆听音乐进入课堂的教学活动。在拍打节奏的同时,让学生们坐好,然后在一个规定手势的指示下让学生们保持安静,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听力,还可为音乐课程的常规化训练提供充分性的保证。所以,在小学一年级音乐课程内容建立的过程中,丰富音乐教学的基本内涵并不是最重要的,应该激发学生对音乐内容的学习兴趣,感受音乐的文化,从而为整个音乐课程内容的建立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地投入到音乐欣赏中,通过心灵的感悟来完成教学目标的。

二、教师在德育渗透教学中的职责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更应起带头作用,做学生的大朋友,让学生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来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为此,教师应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一)研究教材,正确把握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时刻树立德育意识,认真钻研,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不少音乐作品都以讲一个做人的道理或宣传一些爱国主义、尊敬父母长辈等知识为主题,因此,教师要充分吃透教材,将这些德育教育很好地传递给学生。如在讲解《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时,应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激发学生们心灵中最真挚的情感。因此,在教学氛围营造的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从小事入手,激发学生们的最纯洁的爱。例如,在音乐欣赏结束之后,教师通过讲故事,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问学生:“如果妈妈生病了,你应该怎么做,才能关心妈妈呢?”学生可能就会回答:“我要帮妈妈扫地”“我要帮妈妈倒水喝药”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可以充分表达出对妈妈的爱,同时,本堂课程最核心性的内容也就有所体现了。接下来再教学生们学习歌曲时,学生们就可以充分投入情感,掌握基本的旋律,从而为整个音乐氛围的营造提供了充分性的保证,也使相关的德育教育得到了充分性的渗透。在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歌曲展现,使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

(二)运用多种教学理念渗透德育知识

在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想在根本上渗透德育知识,教师在课程讲解之前就应认真设计教学环节,结合教学的基本特点建立丰富的教学活动,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时产生一定的心理共鸣。多样化教学内容的建立,不仅可使传统的教学理念得到升华,还可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教育环境及德育思想教育的氛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加深学生们对音乐内容的印象,营造轻松化的教学氛围,通过歌曲内容的表述,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完成德育教学内容的指导,同时也可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三)教师应该认真备课及时反思

备课是教学最重要的保证,在一年级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备课时不需要将过多的注意力放在一些知识点中,而应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作为核心性内容,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接受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发现学生对相关的知识存在疑问,就应及时提问和反思,总结经验,从而寻找更适合小学音乐教学的方式。而教学反思的内容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反思过程可使教师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行为。

小学德育教研第4篇

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当中,不仅强调培养小学生的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对小学生人格特征的塑造与完善,主要目标在于全方面激发学生勇于创新、敢于拼搏的精神和气质。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小学生塑造情感与道德素养。在该文的研究过程当中,笔者结合当前小学体育教学现状,分析了德育教育在其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

小学体育教学;德育教育;措施

德育教育在小学教学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在体育教学当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的确值得深入研究。因此,在体育教学当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从而逐步树立平等意识,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

1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全方位地培养小学生的素质,挖掘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特殊性,将德育和体育教学结合在一起,从而保证学生的思想意识得到拓展,鼓励其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促使其热爱生活,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长此以往,学生能够在行动上更为积极主动,并且关心集体、遵守纪律,在精神上也能够培养学生勇于拼搏的品质。基于小学体育教学的性质上来看,其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教育教学功能,这门学科在培养学生优秀品格方面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实践过程上来看,教师的积极引导,以及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设计,能够对于小学生进行身心方面的引导和影响。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应当具备良好的品德,规范教育言语,通过认真的态度来影响身边的学生。另外,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当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带动起这门学科的改革与进步,使其能够符合时展的潮流,并且更加贴近学生主体人格完善的需要。在以往的教学活动当中,很多体育教师都没能注意到体育教学当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所在,单纯地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却忽略学生道德方面的培养。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渗透德育教育,无疑能够强调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引起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学生在掌握重点体育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提升综合素质。就现有状况来看,在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当中,无论是校领导还是体育教师,都在观念上面出现了一定的偏差,不能深刻地意识到体育教学当中渗透德育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就使得现阶段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当中无法发挥应有的价值。主要问题体现在德育教育在体育教学当中的地位缺失、德育教育方式尚且停留在传统的层面上、材料当中的价值点没有得到完全地挖掘等,伴随着类似的问题的不断滋生,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渗透德育素质的培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程度。

2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措施

2.1提高教师素养与能力

2.1.1注意教师的形象和语言

小学生主体具有一定的可塑性特征,其不仅善于模仿,而且具有非常灵活的思维,想象力丰富。体育教师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当中,其素质会对于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体育教师应当关注自己的言行举止以及自身形象。与此同时,应当对于学生倾注爱心,学生就能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于自己的热爱和期待。

2.1.2提高自身道德修养

在小学生眼中,教师的榜样作用是极为明显的,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也会得到学生的模仿,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应当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首先,应当对学生予以热爱,从而使其能够真正热爱体育事业,如果教师不能够热爱学生,那么学生也就不能够对这门学科产生兴趣,还有的教师将自己的情绪带入到课堂当中,学生也会受到影响,不能帮助学生调动起积极性。其次,体育教师应当具备高尚的人格,对于学校当中规章制度要予以支持,并且全方位落实到实处去。

2.1.3提高自身专业素养

体育教师本身应当具备扎实深厚的体育专业知识,以此来调动起来学生的积极性。体育教师应当对于基础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全方面的把握,从而正规完成教学当中的动作,帮助开展适合小学生的体育活动,从而对于活动当中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掌握。与此同时,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之下,体育教师还应当保持自己的知识水平不断前进,在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对于当前体育发展的形式进行分析,还应当时时了解我国体育文化发展史,使得这些内容能够及时补充到教学当中来,以良好的形象来感染学生。

2.2结合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与活动渗透德育教育

2.2.1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体育文化的发展始终处于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中,经历了悠久的演变、传承与发展,所以,在实际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体育文化发展历史。以此同时,我国当前的体育教材内容极为广泛,所以,教师应当挖掘其中深刻的内涵,结合不同教材的特点,以及同学的实际情况,对于德育教育进行有计划的渗透。

2.2.2合理运用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在体育课程当中,很多活动都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这样。并且体育教学当中,学生通过集体游戏和活动,能够不断地提高自我,流露真实的情感,借助于这些,能够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集体观念,这对正确对待个人与集体、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必要的。譬如说体育课中的球类比赛,能够帮助他们进行团结协作,并且形成互相配合的集体主义精神。与此同时,关于这一过程中所涉及到的游戏教学情境,也应当进行一个合理有效的设立。一直以来,小学生都对于游戏活动比较感兴趣,对于小学游戏教材,其中蕴含着一定的思想性和情节性。在进行这些游戏的时候,可以适当地融入爱国主义教育,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形式的教育应当与游戏内容本身相契合,并且尽可能地与现实生活相契合。

2.2.3有针对性评价中进行德育渗透

对于学生的鼓励与赞美,能够让学生放下心理包袱,积极地参与到活动当中,这对于提高学生自信心有着不容小觑的作用,不仅能够让表现突出的孩子不断进步,也能够让成绩不太靠前的孩子继续努力。尤其是在举办运动会的时候,给予学生一定的鼓励和表扬,能够使得学生放下心理包袱,全面参与到运动当中,也能够帮助学生积极努力。有的教师在面对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予以严厉的批评,这种方式是不可取的,很可能会使得学生自暴自弃,甚至会有悲观的情绪。尤其是对于小学生群体而言,其心理并不像成人一样成熟,所以,很可能会因为教师的批评,带来非常悲观的情绪。因此,在对于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一定要顾及到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避免出现言行不合理的现象。

3结语

总的来说,在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背景之下,如何有效地进行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各方面关注的焦点,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已经是当务之急。对于小学体育学科而言,对于德育教育的渗透也是势在必行,对于教师而言,应当掌握基础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融入德育教育的重要理念,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对学生开展有效、及时地疏导和调节,真正做到寓德育于体育教学之中。

作者:刘庆华 单位:东莞松山湖实验小学

参考文献

[1]田野.德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51).

[2]吴鹏玉.基于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4(36):117-118.

小学德育教研第5篇

一、通过言传身教渗透德育教育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为人处世作为一种形象的示范,会直接成为指导学生思想、行为的一种心理暗示。小学生年龄小,思想单纯、幼稚,品格、行为习惯正处于养成时期,老师是他们学习模仿的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直接或间接给他们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到学生一生的人格发展。因此,教师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真正为人师表。在具体的教育活动中,做到先正己,后正人。必须从内在知识、思想、气质到外在风度、习惯、言行举止等方面,全面加强自身修养,同时要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时时反省,提升自身道德修,做到先正己。是注意在平时有意识的抓住时机或者巧设时机对学生实施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形成健康高尚的良好品格,做到后正人。

二、通过教材教学进行德育教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必须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著名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也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必须把德育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师要紧紧围绕课文中心思想,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每篇课文在讲授基本知识的同时渗透着一个德育主题,如助人为乐、诚信友爱等,在教学中,教师要在教给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从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中领悟做人的道理,树立正确、积极、健康、向上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三、通过实践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小学德育教研第6篇

关键词:小学数学;德育教育;数学教学

【分类号】G623.5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是师生交互的过程,有智慧火花的碰撞,亦有道德光芒的闪烁,在师生交互中促使学生德育养成。数学教师掌握小学数学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关系,渗透德育教育,增强小学数学学科德育教育艺术性,增强小学数学教育实效性。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自己的教学做法。

1.激发数学学习动机,明确德育目标

小学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德育教育地位,指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数学教学中帮助学生树立科学人生观、世界观是重要教学任务。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小学生身心特点,考虑小学生学习能力,阐明数学知识用途,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刺激学习动机,调动学习积极性,内在驱动学生学习,让数学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学生能够应用数学知识思考生活,发展德育智慧,实现数学教育目标。

如,在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中,笔者制定德育教育计划,在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导下,结合数学学科特点实施德育教育,开展有目的性的德育教育,在数学教学中贯彻辩证启蒙教育,通过德育教育培养学生思想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德育教育计划中,笔者的具体做法包括结合数学教材,开展爱国教育;结合数学实际应用,开展学习目的教育。小学数学教育,帮助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有效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奠定高素质发展基础,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德育教育,将知识学习和问题解决有机融合,理解数学知识的同时,刺激学生数学学习动机,明确德育教育目标。

2.挖掘德育教育内容,强化德育意识

小学数学教育内容具有统一性、辩证性与客观性,数学知识中蕴含着大量德育教育内容,实施德育教育首先要钻研教材,挖掘德育教育内容,把握德育教育因素,掌握数学科学体系,梳理数学知识内在联系,整体把握数学中德育教育脉络。总之,挖掘数学知识中德育内容,发掘数学德育教育思想,有针对性的开展德育教育,收获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效果。

如,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通过切割、拼接对比分析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面积,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观察比较后,得出平行四边形底、高、面积之间的关系,归纳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学生经过转化、联系、比较等推导,获得辩证唯物主义观的数学教育,在数学教学中强化德育意识。

3.指导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德育品德

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活动,以学生学习态度、目的、方法等衡量德育教育,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德育,是小学数学进行德育教育主途径。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教师有效指导,帮助学生实事求是的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学习精神,提倡学生谦虚好学,有机结合数学知识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学习活动和德育教育,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如,《解简易方程》教学中,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简易方程ax±bx=c的解法,明白简易方程计算道理,能够正确解析方程,提高学生简易方程的计算能力,渗透方程中蕴含的不同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观点。教学中,笔者书写板书:4x+3x=(4+3)x,从式子中可以看出包括两个未知数,让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思考简易方程的计算过程。学生经过合作学习,得出以下情况:(1)4x表示4个x,3x表示3个x,4x+3x一共是(4+3)个x,也就是7x;(2)先求一共有多少部车:4+3,再求一共多少元,就是(4+3)x=7x。W生的思考既有联系,也有区别,计算结果均正确。然后,笔者让学生进行小结,简易方程中包含两个未知数的加减,可以结合乘法分配律,根据方程式意义,相加或相减未知数前的因数,再乘以未知数,计算结果。从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中,可以看到学生具有合作意识,培养学生联系与区别意识,是德育品德养成的过程。

4.注重数学社会应用,增强德育能力

数学学科在生活中有极强的应用性,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如资源问题、人口问题、管理问题、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等,均有很大的实际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注重数学知识在社会领域的应用,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社会问题,无形中培养学生社会道德意识,增强德育教育,充分利用数学教育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让学生思考生活,关心社会,用数学服务社会,增强德育能力。

如,《数学广角――植树问题》教学中,让学生应用已学数学知识,剖析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问题――植树问题。案例:在全长为100米的小路上,让学生植树,每隔5米植树一棵,两端均栽树,一共需要栽树多少棵?学生思考,因为两端都要栽树,因此栽树棵数与间隔数相差为1,那么得出:100/5=20棵。经过计算得出最后的结果,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德育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实施德育教育,需要立足小学生身心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小学数学学科特点,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素材,制定德育教育计划,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动机,明确德育目标;挖掘德育教育内容,强化德育意识;指导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德育品德;注重数学社会应用,增强德育能力,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耳濡目染,点点滴滴,顺其自然,潜移默化,有机渗透,实施德育教育。让德育教育走进小学数学课堂,带领小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迈入社会,塑造心灵,播种明天,托起希望,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奠基。

参考文献:

小学德育教研第7篇

现阶段,影响小学德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外界因素,主要是学校因素的影响,部分学校对提升德育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不够重视,重点在于语文和数学学科,认为德育是副科,无需重视,对德育教师的要求也不高,开展好教学工作就可以,对其教育科研能力不关注,平常也极少组织德育教师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寻找课题进行科研。另一方面是教师自身因素,现阶段,在小学教育活动中,不少学校并没有专门的德育教师,而是其他学科教师在负责,对教育科研能力重视程度一般,并且还需要负责其他学科的教学,能够用于教育科研的时间有限,很多教师都不愿意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用于教育科研中,没有较强的教育科研意识,比较重视的是如何开展教学,提升教学质量,但是没有意识到教育科研课题也是来源于教学或生活,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来说意义重大。

二、提升小学德育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策略

1.转变小学德育教师的德育观念

提升小学德育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首先小学德育教师需要转变德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与坚定的德育教育理念。小学德育教师在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之后,在具体的德育教学中,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德育素养与自我道德修养,真正的实现“教书育人”,实现德育教学的目标与价值。小学德育教师在提升教育科研素养时,需要注意自身的的教学过程,在传统的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过于依赖教材,在德育课堂上照本宣科,只是纯粹的讲解教材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接受学习状态,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这样的德育教学模式无法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也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在新课程改革下,强调小学德育教师应该树立现代化的德育观念,由于道德源于生活,并且在生活中能够体现,因此,小学德育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结合生活教学,在生活中发现科研课题,然后开展科研活动,提升自身是教育德育能力。

2.提升小学德育教师的专业素养

小学德育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其德育专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的德育素质决定了教育科研能力的高低,并且关系到德育教学质量。虽然在教学大纲中要求学校重视德育教育,但是专业的德育教师并不是很充分,小学德育课程往往作为一门副科,其地位与语文、数学学科相比较低,并且有的德育课时还被其他学科所占用,教学效果一般。作为一名小学德育教师,在提升教育科研能力的同时,需要拥有良好的德育专业素养,学校需要给德育教师设定一定的资格门槛,加强职前、之后培训,提高小学德育教师的专业素养。让小学德育教师拥有一定的教育科研意识,在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善于发现教育科研课题,然后对课题进行研究分析,从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课题的不断科研,逐渐培养和提升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3.提高小学德育教师的反思能力

小学德育教师在培养和提升自身教育科研能力时,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反思,因为很多科研课题都来源于具体的教学实践。因此,小学德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反思意识,提高反思能力,并且贯穿于整个德育教学活动中。小学德育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反思,发现细节,总结教学不足和教学经验,发现教学问题,然后可以和其他德育教师一起针对这些不足或问题组织开展教育科研活动,以提升自身的教育科研素质为目的,重点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不足与问题。小学德育教师的每一节课都是宝贵的教育科研资源,通过课后的自我反思,不仅能够发现自身的问题,还能够发现学生的学习问题,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科研活动。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