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家长学校年度工作计划(合集7篇)

时间:2023-03-10 14:57:46
家长学校年度工作计划

家长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第1篇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也是孩子最亲近的终身教师。

家庭教育是人类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教先从家开始”,家庭教育不仅关系到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幸福,而且关系到国家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只有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才能提高学校教育质量。

开办家长学校旨在向家长宣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及改革发展趋势;讲授中学生生理、心理知识,探讨家庭教育正确方法;改善家庭教育环境,使家长掌握教育科学知识,树立新颖“教学观念”;交流家庭教育成功经验,从而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二、主要工作

1、领导重视、计划落实。成立以校长为首的家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制订家长学校教学计划。

2、完善社区网络。成立家长学校委员会。继续完善社会、家庭、学校三结合网络。及时反馈孩子在家庭、社会的有关表现,以利于学校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

3、讲授科学家教方法。积极开展理论学习,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努力提高家长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办学品位。

4、请家长探讨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倾听家长意见,改进学校工作。

三、参加对象

全校所有在校学生的家长。参加者应达60%。

四、组织领导

由家长学校校委会组织实施。

五、教学内容和日程安排

第一讲:20xx年3月,开学典礼。理论学习、形势教育、家教方法、家教内容等。

第二讲:20xx年5月,农村初中生毕业前培训与合理分流。

第三讲:20xx年9月,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

第四讲:20xx年11月,学生管理与监护责任的探讨与落实。

地点:各年级教师,学校会议室。

教师:家长学校所聘教师,分年级授课。

六、几点措施:

1、做好家长学校的前期准备工作。密切联系双安乡党委*府及各村委会,精心组织安排,使家长学校成功开办,办出特色。

2、学员点名制度:原则上各年级学生的家长都要参加家长学校学习。家长接通知后要按规定时间准时到校,在班主任处报到注册。

3、分发双安中学《家长学校工作计划》、《学员守则》和《优秀家长评比条件》等计划制度,要求家长加强自身修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给孩子做出榜样,努力塑造好家长形象。

家长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第2篇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教育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科学管理,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校联系,广开社会育人渠道,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跨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要点:

1.定时间、定内容,对家长进行家长学校讲座,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宣传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精神。

2.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宣传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明确为国教子的责任和义务。

4.传授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指导家长科学教子的方法。

5.帮助家长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教育水平,加强法制教育,规范家长自身的教育行为,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6.聘请专家讲课。

7.形式多样性、开放式,提倡家长共同参与,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帮助家长克服“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的倾向。8.创造条件让指导者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家长教育的方法。

9.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指导者队伍。

10.充分发挥优秀家长的示范、辐射作用,积极培养家长的先进典型。

三、工作措施

1.家长委员会管理扎实有效。本学年,我校将在上学期成立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委员们的联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研究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动态,商讨办好"家长学校"的措施和方案,及时反馈家教信息,收集并反映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协调并参与学校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的实效。

3.精心挑选"家长学校"的上课教师。学校将精心挑选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相当教学经验,并热心于教育科学的干部和教师担任家长学校的老师,保证师资质量,而且上课内容提前确定,认真备课,力求课上得精彩、实用,并形成系列化。

4.保证"家长学校"的学员的参与率。每次上课前一周以内,由校方发出书面通知,并及时信息反馈,家长可提前请假或调休,保证出勤率,*并加强签到和点名制度。为进一步推进家校联系,开家长会时,学校还将下发调查问卷,来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评价与建议。

5.采用多种形式,丰富"家长学校"的活动。

①.本学期初,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及工作的连续性,周密制定好教学计划,做到有序实施。②.按计划认真实施。能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座谈,问卷等方式来加强调查研究,进行客观分析,并将改进措施落实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③.开展咨询服务,对家长提出的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给予较好的解决或号召大家共同研讨,提高研究水平。

④.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在家长中广泛征集家庭育儿经验论文,并评奖择优刊登在学校《家校园》上,并积极向各专刊推荐。

6.抓好理论学习,切实提高全体教师及家长的家教理论水平。

①.每一位家长学校的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理论,了解新信息,掌握新知识,形成新观念,使我们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具有时代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②.本学年,我们将组织家长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向家长宣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使家长了解当前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新形势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当今的孩子有哪些迫切的需要,从而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从家庭教育的实际出发,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7.抓常规管理,切实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

①.继续抓各项制度的落实。做好家长学校的常规工作,健全家长学校档案、奖励、考核、教学等各项制度。②.丰富授课内容及活动形式,加强授课内容的针对性。为使家长学校的授课增强吸引力和实效性,本学年,从学生的需要、家长的需要出发丰富授课内容和活动形式。家长学校基本课程:

以家长学校的基本课程为基础,向家长们传授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办法,使家长们在提高家教理论水平的同时,*提高家教水平。本学年的基本课程为《家长必读》,从孩子的需要出发,关注孩子的生理及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从家长、学生需要灵活安排的课程:

只有想学生所想的、讲家长想听的,家长学校的授课内容才能贴近家长,吸引家长,提高授课的质量,达到授课的目的。为此,本学年我们将利用家长学校的授课及回执了解家长的需求,而后针对家长们的热点意见相应设置授课内容。

宣传教育上的有关法规、大事的课程:

安排一些课程,继续向家长们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澄清家长法律上的一些错误错误观念,大力宣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使家长们了解课程改革的意义、目的、内容等。

③.加强家校联系,注重信息反馈。信息的反馈将直接影响到授课的效果。家长学校的教师要密切和家长的联系,通过家访、*校访、分析回执等了解授课的情况,为以后的授课改进提供依据。

家长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第3篇

家长学校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人类社会进入二十一世纪,教育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家庭教育是现代教育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科学管理,努力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促进家校联系,广开社会育人渠道,积极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一体化的教育体系,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德才兼备的跨世纪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工作要点

1.定时间、定内容,对家长进行家长学校讲座,向家长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宣传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精神。

2.宣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3.宣传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帮助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明确为国教子的责任和义务。

4.传授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指导家长科学教子的方法。

5.帮助家长提高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教育水平,加强法制教育,规范家长自身的教育行为,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6.聘请专家讲课。

7.形式多样性、开放式,提倡家长共同参与,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帮助家长克服“重养轻教、重智轻德、重身体健康轻心理健康”的倾向。

8.创造条件让指导者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家长教育的方法。

9.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功能互补、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指导者队伍。

10.充分发挥优秀家长的示范、辐射作用,积极培养家长的先进典型。

三、工作措施

1.家长委员会管理扎实有效。本学年,我校将在上学期成立家长委员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与委员们的联系,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研究当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动态,商讨办好"家长学校"的措施和方案,及时反馈家教信息,收集并反映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协调并参与学校管理,进一步提高管理的实效。

2.精心挑选"家长学校"的上课教师。学校将精心挑选在教育教学方面有相当教学经验,并热心于教育科学的干部和教师担任家长学校的老师,保证师资质量,而且上课内容提前确定,认真备课,力求课上得精彩、实用,并形成系列化。

3.保证"家长学校"的学员的参与率。每次上课前一周以内,由校方发出书面通知,并及时信息反馈,家长可提前请假或调休,保证出勤率,并加强签到和点名制度。为进一步推进家校联系,开家长会时,学校还将下发调查问卷,来了解家长对学校教育的评价与建议。

4.采用多种形式,丰富"家长学校"的活动。

(1)本学期初,根据学校工作安排及工作的连续性,周密制定好教学计划,做到有序实施。

(2)按计划认真实施。能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座谈,问卷等方式来加强调查研究,进行客观分析,并将改进措施落实到以后的工作中去。

(3)开展咨询服务,对家长提出的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给予较好的解决或号召大家共同研讨,提高研究水平。

(4)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在家长中广泛征集家庭育儿经验论文,并评奖择优刊登在学校《家校园》上,并积极向各专刊推荐。

5.抓好理论学习,切实提高全体教师及家长的家教理论水平。

(1)每一位家长学校的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理论,了解新信息,掌握新知识,形成新观念,使我们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具有时代性、前瞻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2)本学年,我们将组织家长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向家长宣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使家长了解当前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新形势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了解当今的孩子有哪些迫切的需要,从而从孩子的需要出发,从家庭教育的实际出发,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

6.抓常规管理,切实提高家长学校的办学质量。

(1)继续抓各项制度的落实。做好家长学校的常规工作,健全家长学校档案、奖励、考核、教学等各项制度。

(2)丰富授课内容及活动形式,加强授课内容的针对性。为使家长学校的授课增强吸引力和实效性,本学年,从学生的需要、家长的需要出发丰富授课内容和活动形式。

家长学校基本课程:以家长学校的基本课程为基础,向家长们传授家庭教育方面的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办法,使家长们在提高家教理论水平的同时,提高家教水平。本学年的基本课程为《家长必读》,从孩子的需要出发,关注孩子的生理及心理上的健康成长。

从家长、学生需要灵活安排的课程:只有想学生所想的、讲家长想听的,家长学校的授课内容才能贴近家长,吸引家长,提高授课的质量,达到授课的目的。为此,本学年我们将利用家长学校的授课及回执了解家长的需求,而后针对家长们的热点意见相应设置授课内容。

宣传教育上的有关法规、大事的课程:安排一些课程,继续向家长们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澄清家长法律上的一些错误观念,大力宣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使家长们了解课程改革的意义、目的、内容等。

(3)加强家校联系,注重信息反馈。信息的反馈将直接影响到授课的效果。家长学校的教师要密切和家长的联系,通过家访、校访、分析回执等了解授课的情况,为以后的授课改进提供依据。

7.抓课题研究,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工作的理论水平。

进一步继续深入、规范地做好的课题研究工作,以科学的方法指导家庭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开发和研究家庭教育的方法和理论,不断提高科研水平。

 

家长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第4篇

一、严格按创建家长学校的标准、期初定计划,建全领导班子机构,编好班级,安排专人负责,并做好点名、活动记载,建全各项规章制度,使家长学校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

二、做好宣传工作,利用召开校董会、毕业班家长座谈会、学校广播、宣传栏大力宣传创办家长学校的重要意义,使家长们由不清楚到逐渐明白,思想上提高认识,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严格按家长学校的教材进行上课,讲究课堂实效,教学中注意结合生活实际,做到教学方法得当,教学效果良好。家长们经过参加授课,能从中受益匪浅。

四、邀请有关部门的领导来校讲座,如董事长、老人会会长、企业家、村领导等来校讲座,激发家长们的学习兴趣,增强对知识和人才培养的认识,提高他们对家乡教育事业的热心。

附:各月份工作安排

二月份:

1、建立建全家长学校的领导班子

2、组织教员学习“家长学校教材”

3、宣传办家长学校的意义

4、开学典礼

三月份:

1、家长学校授课

2、家教活动

四月份:

1、家长学校授课

2、家教活动

五月份:

1、授课

家长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第5篇

[关键词]人口问题;计划生育管理。

上世纪70 年代末开始,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随着国家取消高校学生在校不准结婚的禁令,允许高校学生合法生育等规定和意见的相继出台,高校如何将在校学生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范围,使高校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走上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轨道。

一、新中国人口增长的概况及控制措施。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总数从1949 年的5 亿增长到1964 年的7 亿,再从1964 年的7 亿到1974 年的9 亿,然后又从1974 年的9 亿到1995 的12 亿,然后再从1995 的12 亿到2005 年的13 亿。从增幅特点看,1949 年到1964 年的15 年时间,由5 亿增加到7 亿,每增加1亿用了7 年半的时间,从1964 年到1974 年10 年的时间里,由7 亿增加到9 亿,每增加1 亿用了5 年的时间,从1974 年到1995 年21 年的时间里,由9 亿增加到12 亿,每增加1 亿用了7 年的时间,从1995 年到2005 年10 年的时间,由12 亿增加到13 亿,每增加1 亿用了10 年的时间。另外,按照目前总和生于率预测,中国人口仍将已年均800 万- 1000 万的速度增长。那么,按照这个速度,到2010 年和2020 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 7 亿和14. 6 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再2033 年前后,大约15 亿左右。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我国人口增长幅度呈现出由慢- 快- 较慢- 更慢的特点,计划生育国策的实行使中国在30 年内少生了将近4 亿人,计划生育使中国13 亿人口日晚到4 年,使世界60 亿人口日晚到4 年。我国人口过度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这归功于计划生育工作的成功开展。

20 世纪70 年代末开始,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开展了一场全方位,持续性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国策,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依照法律法规合理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1980 年9 月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正式;1982 年9 月中共十二大报告将实施计划生育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002 年9 月1 日,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总结20 多年的工作经验与成果,正式为人口与计划生育立了法。2006 年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其核心内容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我国政府加强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对外交流与合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或者只收养一个子女后不再生育的夫妻,可以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或者乡( 镇) 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核实,报县(区)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独生子女家庭享受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的待遇。我国各省市地区根据国家的计生条例规定,制定适合当地的独生子女优惠政策。有些地区农村独生子女农户,还享受下列待遇:(1) 优先列为家庭经济发展的重点扶持对象,在资金、技术、培训、信息等方面予以支持、优惠;(2)组织劳务输出时优先安排;(3) 在调整自留地、自留山时给予照顾,分配集体收益时,增加一人份的份额;(4)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可以对独生子女学生减免杂费;(5)对贫困家庭,在扶贫贷款、以工贷赈、扶贫项目和社会救济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我国的独生子女优惠政策推动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落实,在全社会形成实行计划生育光荣的良好氛围。今天,中国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的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把生育水平降到了更低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生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全面控制人口增长到稳定低水平生育的转变,并且正在或者将要实现从稳定低生育水平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转变,成功的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中国人口的有效控制促进了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对稳定世界人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持续提高人口综合素质。

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生态性条件之一,人口也是教育发展的生态性条件之一,并且是构成教育潜在对象的总体。马寅初早在1959 年就说:在人口问题上,我们要赶的是“质”,不是“量”;他的《新人口论》的中心论点就是:在中国不仅要控制人口的数量,而且要提高人口的质量。在中国人口过度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如何持续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是我们综合治理人口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教育投入问题被列为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为了保障教育投入的稳定性,我国各级财政认真落实并出台的筹措教育经费的各项法律规定和政策,保证做到《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不断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拨款占国民产值的比例。

1995 年至2001 年,全国教育总经费平均每年增长16. 26%,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幅度,保证了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九五”期间,全国教育总经费累计为14941. 25 亿元,是“八五”期间6025. 24 亿元的2. 48 倍。2001 年,全国教育总经费达到4637. 66 亿元,比2000 年的3849. 08 亿元增加788. 58 亿元,增长20. 49%,是1996 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从1998 年起,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连续五年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仅此一项,中央本级财政1998 年到2000 年实际增加教育经费183 亿元,五年累计可超过400 亿元。在中央决策的影响下,约有20 个省、市提出,省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每年增加1 至2 个百分点。1998 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2949 亿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1565 亿元,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1. 41 个百分点,1999 年比1998 年增长了13. 56%。同时,我国政府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等以各种形式投资教育、扩大教育资源的来源和渠道,以增强教育发展后劲。

人类可持续的希望在于人类自身发展能力的持续发展。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现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由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硕士、博士教育;从在职知识更新,技术技能培训、继续教育、转换职业教育、老年教育、教育网络等等。

我国建立富有灵活性和弹性的高等教育、教学制度、终身教育体系,为全民创造多种多样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选择机会。

仅1999 年高校扩招33. 1 万人,并逐年扩招。已逐步将我国人口资源“包袱”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在《2003 - 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进一步提出了“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构建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这标志着我国将进入一个国民综合竞争力与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我国人口综合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推动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落实。[ hi138\Com]

三、高校校园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高等学校是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人员中知识分子比例远远高于其他群体,对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也有其自身特点。笔者任职的华侨大学,校园里居住着各种不同类属的人员(编内职工、编外职工、境内学生、境外学生、临时工、家属等等)。特别是2001 年国家对高校招生取消了年龄限制;2005 年9 月国家取消高校学生在校不准结婚的禁令;由此,教育部再次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其中明文规定:“学生在校期间结婚不再需要获得学校同意……可登记结婚”。2007 年,国家出台的《关于高校在校学生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把高校在校学生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范围,允许高校学生合法生育,从法律、法规和政策等不同层面上保护学生合法权益。随着这些规定和意见的相继出台,面对大学生结婚和生育都成为可能,高校的人员结构,人们的思维方式,婚育观念,较之从前有了较大的变化,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高校计生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我校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学校行政工作内容之一,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为学校的一个常设机构,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党委书记亲自担任,小组成员由学校几个重要行政职能部门的领导所组成,学校各部门的党政一把手均为本部门人口与计划生育第一责任人,真正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把手工程”的管理机制在学校的具体落实,从而构筑了以宏观调控为主导的校园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新模式的第一层面框架体系,确保了学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的全面贯通。为了更好配合属地在校园里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我校于2005 年6 月修订出台了两份校级文件《华侨大学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暂行规定》、《华侨大学教职工免费享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施细则》,两份文件充分明确了各个部门的人口宏观调控管理和综合治理工作的任务职责以及个人的义务、权利和福利。学校积极配合属地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整合资源,优化工作环境,发挥学校医院承担计生“三查”工作,减轻属地街道办事处计生工作量,节约国家资源和师生的时间。我校将当前在城乡开展的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引进高校,加强学校计生管理人员培训,共享服务资源。学校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经费纳入学校财经单项预算,从而确保了国家计划生育奖励政策的顺利贯彻,让响应国家号召,实行计划生育的教职工真正得到实惠,形成实行计划生育光荣的良好氛围。

为了使在校学生也能享受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我们通过调查、分析和研究高校学生在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方面的需求,及时把已婚学生也纳入计生管理服务,具体措施与效果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建立已婚学生数据库;二是已婚学生可以享受同教职工相同的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即全年免费享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相关检查;三是根据国家修订简化公民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大学生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结婚的,也不要经过学校的同意或者证明,就可以直接到其户籍所在地的民政局办理登记结婚。学校拨款设立相关课题,支持计生管理人员开展研究工作,笔者初步探讨在高校开展计生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1. 构建高校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运行机制。探索适合高校师生特点和需求的工作模式,计划生育工作实行宣传教育为主,避孕节育为主,经常工作为主,从宏观调控、中观服务、微观自治三个层面构建的新型生态高校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运行新机制。

2. 加强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和网络平台建设。

利用高校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和资源,推进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和婚育服务的信息化。在校园网开通两个计生专题栏目:

(1)计生政策法规———主要是宣传计生政策法规;(2) 计生服务指南———主要是提供计生服务信息以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相关知识。

3. 普及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针对目前高校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形式单一、宣教内容笼统、在生殖健康方面的咨询服务较少,宣教机制力量薄弱、宣教时间存在短视效应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地进行计生宣传教育。创建和完善校园计生专题栏目,定期滚动式张贴计生墙报,及时向师生提供生殖健康咨询服务和技术服务,宣传计生政策法规、计生服务指南;在学生中开展生殖健康知识的课程与讲座、举办专题论坛、设立学生咨询室等。

4. 加强学生计生管理与服务。建立已婚学生数据库,制定将学生纳入管理的具体措施,提高计划生育管理的效率。

随着国家对高校招生取消了年龄限制和取消高校学生在校不准结婚的禁令,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纷纷要求学生持有婚育状况证明,在属地民政局还不能够规范地出具婚育状况证明的情况下,学校本着对学生极端负责任的科学态度,率先大胆使用统一格式的证明书,为全校学生出具婚育证明未婚证明,方便学生就业等。

5. 设立计划生育公益金可行性研究。用于有关计划生育特殊情况的扶持和救助,促进计划生育工作开展。

6. 成立计生协会互助中心,妥善解决计生社会问题。大学必须保持社会精神堡垒的圣洁姿态,做引领社会前行的火炬,大学的使命之一是促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作为大学的计生办不仅要好大学内部的计生管理工作,大学的计生办更有责任和义务去探索和研究:1. 如何针对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两大严峻社会问题———养老和就医问题?

2. 如何综合利用现有各种社会资源,促进统筹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方式方法出台与实施? 这两个研究方向是符合2006年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的三大核心内容: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 号)。

[3]《中国计划生育手册》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家长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第6篇

[关键词]人口问题;计划生育管理。

上世纪70 年代末开始,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随着国家取消高校学生在校不准结婚的禁令,允许高校学生合法生育等规定和意见的相继出台,高校如何将在校学生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范围,使高校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走上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轨道。

一、新中国人口增长的概况及控制措施。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总数从1949 年的5 亿增长到1964 年的7 亿,再从1964 年的7 亿到1974 年的9 亿,然后又从1974 年的9 亿到1995 的12 亿,然后再从1995 的12 亿到2005 年的13 亿。从增幅特点看,1949 年到1964 年的15 年时间,由5 亿增加到7 亿,每增加1亿用了7 年半的时间,从1964 年到1974 年10 年的时间里,由7 亿增加到9 亿,每增加1 亿用了5 年的时间,从1974 年到1995 年21 年的时间里,由9 亿增加到12 亿,每增加1 亿用了7 年的时间,从1995 年到2005 年10 年的时间,由12 亿增加到13 亿,每增加1 亿用了10 年的时间。另外,按照目前总和生于率预测,中国人口仍将已年均800 万- 1000 万的速度增长。那么,按照这个速度,到2010 年和2020 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 7 亿和14. 6 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再2033 年前后,大约15 亿左右。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我国人口增长幅度呈现出由慢- 快- 较慢- 更慢的特点,计划生育国策的实行使中国在30 年内少生了将近4 亿人,计划生育使中国13 亿人口日晚到4 年,使世界60 亿人口日晚到4 年。我国人口过度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这归功于计划生育工作的成功开展。

20 世纪70 年代末开始,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开展了一场全方位,持续性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国策,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依照法律法规合理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1980 年9 月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正式;1982 年9 月中共十二大报告将实施计划生育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002 年9 月1 日,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总结20 多年的工作经验与成果,正式为人口与计划生育立了法。2006 年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其核心内容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我国政府加强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对外交流与合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或者只收养一个子女后不再生育的夫妻,可以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或者乡( 镇) 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核实,报县(区)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独生子女家庭享受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的待遇。我国各省市地区根据国家的计生条例规定,制定适合当地的独生子女优惠政策。有些地区农村独生子女农户,还享受下列待遇:(1) 优先列为家庭经济发展的重点扶持对象,在资金、技术、培训、信息等方面予以支持、优惠;(2)组织劳务输出时优先安排;(3) 在调整自留地、自留山时给予照顾,分配集体收益时,增加一人份的份额;(4)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可以对独生子女学生减免杂费;(5)对贫困家庭,在扶贫贷款、以工贷赈、扶贫项目和社会救济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我国的独生子女优惠政策推动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落实,在全社会形成实行计划生育光荣的良好氛围。今天,中国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的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把生育水平降到了更低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生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全面控制人口增长到稳定低水平生育的转变,并且正在或者将要实现从稳定低生育水平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转变,成功的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中国人口的有效控制促进了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对稳定世界人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持续提高人口综合素质。

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生态性条件之一,人口也是教育发展的生态性条件之一,并且是构成教育潜在对象的总体。马寅初早在1959 年就说:在人口问题上,我们要赶的是“质”,不是“量”;他的《新人口论》的中心论点就是:在中国不仅要控制人口的数量,而且要提高人口的质量。在中国人口过度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如何持续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是我们综合治理人口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教育投入问题被列为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为了保障教育投入的稳定性,我国各级财政认真落实并出台的筹措教育经费的各项法律规定和政策,保证做到《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不断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拨款占国民产值的比例。

1995 年至2001 年,全国教育总经费平均每年增长16. 26%,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幅度,保证了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九五”期间,全国教育总经费累计为14941. 25 亿元,是“八五”期间6025. 24 亿元的2. 48 倍。2001 年,全国教育总经费达到4637. 66 亿元,比2000 年的3849. 08 亿元增加788. 58 亿元,增长20. 49%,是1996 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从1998 年起,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连续五年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仅此一项,中央本级财政1998 年到2000 年实际增加教育经费183 亿元,五年累计可超过400 亿元。在中央决策的影响下,约有20 个省、市提出,省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每年增加1 至2 个百分点。1998 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2949 亿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1565 亿元,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1. 41 个百分点,1999 年比1998 年增长了13. 56%。同时,我国政府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等以各种形式投资教育、扩大教育资源的来源和渠道,以增强教育发展后劲。

人类可持续的希望在于人类自身发展能力的持续发展。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现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由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硕士、博士教育;从在职知识更新,技术技能培训、继续教育、转换职业教育、老年教育、教育网络等等。

我国建立富有灵活性和弹性的高等教育、教学制度、终身教育体系,为全民创造多种多样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选择机会。

仅1999 年高校扩招33. 1 万人,并逐年扩招。已逐步将我国人口资源“包袱”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在《2003 - 2007 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进一步提出了“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构建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这标志着我国将进入一个国民综合竞争力与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我国人口综合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推动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落实。[论文网 LunWenDataCom]

三、高校校园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高等学校是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人员中知识分子比例远远高于其他群体,对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也有其自身特点。笔者任职的华侨大学,校园里居住着各种不同类属的人员(编内职工、编外职工、境内学生、境外学生、临时工、家属等等)。特别是2001 年国家对高校招生取消了年龄限制;2005 年9 月国家取消高校学生在校不准结婚的禁令;由此,教育部再次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其中明文规定:“学生在校期间结婚不再需要获得学校同意……可登记结婚”。2007 年,国家出台的《关于高校在校学生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把高校在校学生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范围,允许高校学生合法生育,从法律、法规和政策等不同层面上保护学生合法权益。随着这些规定和意见的相继出台,面对大学生结婚和生育都成为可能,高校的人员结构,人们的思维方式,婚育观念,较之从前有了较大的变化,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高校计生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我校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学校行政工作内容之一,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为学校的一个常设机构,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党委书记亲自担任,小组成员由学校几个重要行政职能部门的领导所组成,学校各部门的党政一把手均为本部门人口与计划生育第一责任人,真正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把手工程”的管理机制在学校的具体落实,从而构筑了以宏观调控为主导的校园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新模式的第一层面框架体系,确保了学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的全面贯通。为了更好配合属地在校园里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我校于2005 年6 月修订出台了两份校级文件《华侨大学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暂行规定》、《华侨大学教职工免费享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施细则》,两份文件充分明确了各个部门的人口宏观调控管理和综合治理工作的任务职责以及个人的义务、权利和福利。学校积极配合属地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整合资源,优化工作环境,发挥学校医院承担计生“三查”工作,减轻属地街道办事处计生工作量,节约国家资源和师生的时间。我校将当前在城乡开展的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引进高校,加强学校计生管理人员培训,共享服务资源。学校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经费纳入学校财经单项预算,从而确保了国家计划生育奖励政策的顺利贯彻,让响应国家号召,实行计划生育的教职工真正得到实惠,形成实行计划生育光荣的良好氛围。

为了使在校学生也能享受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我们通过调查、分析和研究高校学生在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方面的需求,及时把已婚学生也纳入计生管理服务,具体措施与效果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建立已婚学生数据库;二是已婚学生可以享受同教职工相同的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即全年免费享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相关检查;三是根据国家修订简化公民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大学生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结婚的,也不要经过学校的同意或者证明,就可以直接到其户籍所在地的民政局办理登记结婚。学校拨款设立相关课题,支持计生管理人员开展研究工作,笔者初步探讨在高校开展计生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1. 构建高校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运行机制。探索适合高校师生特点和需求的工作模式,计划生育工作实行宣传教育为主,避孕节育为主,经常工作为主,从宏观调控、中观服务、微观自治三个层面构建的新型生态高校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运行新机制。

2. 加强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和网络平台建设。

利用高校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和资源,推进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和婚育服务的信息化。在校园网开通两个计生专题栏目:

(1)计生政策法规———主要是宣传计生政策法规;(2) 计生服务指南———主要是提供计生服务信息以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相关知识。

3. 普及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针对目前高校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形式单一、宣教内容笼统、在生殖健康方面的咨询服务较少,宣教机制力量薄弱、宣教时间存在短视效应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地进行计生宣传教育。创建和完善校园计生专题栏目,定期滚动式张贴计生墙报,及时向师生提供生殖健康咨询服务和技术服务,宣传计生政策法规、计生服务指南;在学生中开展生殖健康知识的课程与讲座、举办专题论坛、设立学生咨询室等。

4. 加强学生计生管理与服务。建立已婚学生数据库,制定将学生纳入管理的具体措施,提高计划生育管理的效率。

随着国家对高校招生取消了年龄限制和取消高校学生在校不准结婚的禁令,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纷纷要求学生持有婚育状况证明,在属地民政局还不能够规范地出具婚育状况证明的情况下,学校本着对学生极端负责任的科学态度,率先大胆使用统一格式的证明书,为全校学生出具婚育证明未婚证明,方便学生就业等。

5. 设立计划生育公益金可行性研究。用于有关计划生育特殊情况的扶持和救助,促进计划生育工作开展。

6. 成立计生协会互助中心,妥善解决计生社会问题。大学必须保持社会精神堡垒的圣洁姿态,做引领社会前行的火炬,大学的使命之一是促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作为大学的计生办不仅要好大学内部的计生管理工作,大学的计生办更有责任和义务去探索和研究:1. 如何针对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两大严峻社会问题———养老和就医问题?

2. 如何综合利用现有各种社会资源,促进统筹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方式方法出台与实施? 这两个研究方向是符合2006年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的三大核心内容: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论|文|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 号)。

[3]《中国计划生育手册》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

家长学校年度工作计划第7篇

[关键词]人口问题;计划生育管理。

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实行计划生育,有效地控制了人口增长。随着国家取消高校学生在校不准结婚的禁令,允许高校学生合法生育等规定和意见的相继出台,高校如何将在校学生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范围,使高校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走上健康、有序、持续发展的轨道。

一、新中国人口增长的概况及控制措施。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劳动力资源最丰富的国家。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口总数从1949年的5亿增长到1964年的7亿,再从1964年的7亿到1974年的9亿,然后又从1974年的9亿到1995的12亿,然后再从1995的12亿到2005年的13亿。从增幅特点看,1949年到1964年的15年时间,由5亿增加到7亿,每增加1亿用了7年半的时间,从1964年到1974年10年的时间里,由7亿增加到9亿,每增加1亿用了5年的时间,从1974年到1995年21年的时间里,由9亿增加到12亿,每增加1亿用了7年的时间,从1995年到2005年10年的时间,由12亿增加到13亿,每增加1亿用了10年的时间。另外,按照目前总和生于率预测,中国人口仍将已年均800万-1000万的速度增长。那么,按照这个速度,到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口总量将分别达到13.7亿和14.6亿,人口总量高峰将出现再2033年前后,大约15亿左右。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我国人口增长幅度呈现出由慢-快-较慢-更慢的特点,计划生育国策的实行使中国在30年内少生了将近4亿人,计划生育使中国13亿人口日晚到4年,使世界60亿人口日晚到4年。我国人口过度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这归功于计划生育工作的成功开展。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开展了一场全方位,持续性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国策,鼓励晚婚晚育,提倡一对夫妻生育一个子女,依照法律法规合理安排生育第二个子女。1980年9月中共中央《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正式;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报告将实施计划生育定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2002年9月1日,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总结20多年的工作经验与成果,正式为人口与计划生育立了法。200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其核心内容是: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我国政府加强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对外交流与合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法律、法规,自愿终身只生育一个子女或者只收养一个子女后不再生育的夫妻,可以提出申请,经所在单位或者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核实,报县(区)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批准,发给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独生子女家庭享受国家和各级政府制定的待遇。我国各省市地区根据国家的计生条例规定,制定适合当地的独生子女优惠政策。有些地区农村独生子女农户,还享受下列待遇:(1)优先列为家庭经济发展的重点扶持对象,在资金、技术、培训、信息等方面予以支持、优惠;(2)组织劳务输出时优先安排;(3)在调整自留地、自留山时给予照顾,分配集体收益时,增加一人份的份额;(4)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可以对独生子女学生减免杂费;(5)对贫困家庭,在扶贫贷款、以工贷赈、扶贫项目和社会救济等方面给予优先照顾。我国的独生子女优惠政策推动着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落实,在全社会形成实行计划生育光荣的良好氛围。今天,中国在经济还不发达的情况下,有效的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把生育水平降到了更低水平以下,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生长率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全面控制人口增长到稳定低水平生育的转变,并且正在或者将要实现从稳定低生育水平到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转变,成功的探索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道路。中国人口的有效控制促进了国家综合国力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改善,对稳定世界人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持续提高人口综合素质。

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目的,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生态性条件之一,人口也是教育发展的生态性条件之一,并且是构成教育潜在对象的总体。马寅初早在1959年就说:在人口问题上,我们要赶的是“质”,不是“量”;他的《新人口论》的中心论点就是:在中国不仅要控制人口的数量,而且要提高人口的质量。在中国人口过度增长的势头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如何持续提高人口的综合素质,实现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是我们综合治理人口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确立,教育投入问题被列为中央有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位置。为了保障教育投入的稳定性,我国各级财政认真落实并出台的筹措教育经费的各项法律规定和政策,保证做到《教育法》规定的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不断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拨款占国民产值的比例。

1995年至2001年,全国教育总经费平均每年增长16.26%,高于国民经济的增长幅度,保证了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九五”期间,全国教育总经费累计为14941.25亿元,是“八五”期间6025.24亿元的2.48倍。2001年,全国教育总经费达到4637.66亿元,比2000年的3849.08亿元增加788.58亿元,增长20.49%,是1996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从1998年起,中央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连续五年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仅此一项,中央本级财政1998年到2000年实际增加教育经费183亿元,五年累计可超过400亿元。在中央决策的影响下,约有20个省、市提出,省本级财政支出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每年增加1至2个百分点。1998年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2949亿元,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1565亿元,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1.41个百分点,1999年比1998年增长了13.56%。同时,我国政府鼓励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等以各种形式投资教育、扩大教育资源的来源和渠道,以增强教育发展后劲。

人类可持续的希望在于人类自身发展能力的持续发展。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现已建立了较为完备的国民教育体系,由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大学教育、硕士、博士教育;从在职知识更新,技术技能培训、继续教育、转换职业教育、老年教育、教育网络等等。

我国建立富有灵活性和弹性的高等教育、教学制度、终身教育体系,为全民创造多种多样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选择机会。

仅1999年高校扩招33.1万人,并逐年扩招。已逐步将我国人口资源“包袱”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进一步提出了“实施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构建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教育目标。这标志着我国将进入一个国民综合竞争力与教育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

我国人口综合素质的提高,进一步推动计划生育工作的有效落实。

三、高校校园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高等学校是社会上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其人员中知识分子比例远远高于其他群体,对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也有其自身特点。笔者任职的华侨大学,校园里居住着各种不同类属的人员(编内职工、编外职工、境内学生、境外学生、临时工、家属等等)。特别是2001年国家对高校招生取消了年龄限制;2005年9月国家取消高校学生在校不准结婚的禁令;由此,教育部再次修订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其中明文规定:“学生在校期间结婚不再需要获得学校同意……可登记结婚”。2007年,国家出台的《关于高校在校学生计划生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了把高校在校学生纳入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范围,允许高校学生合法生育,从法律、法规和政策等不同层面上保护学生合法权益。随着这些规定和意见的相继出台,面对大学生结婚和生育都成为可能,高校的人员结构,人们的思维方式,婚育观念,较之从前有了较大的变化,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高校计生管理工作提出新的挑战。

我校将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学校行政工作内容之一,人口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为学校的一个常设机构,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党委书记亲自担任,小组成员由学校几个重要行政职能部门的领导所组成,学校各部门的党政一把手均为本部门人口与计划生育第一责任人,真正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把手工程”的管理机制在学校的具体落实,从而构筑了以宏观调控为主导的校园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新模式的第一层面框架体系,确保了学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的全面贯通。为了更好配合属地在校园里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我校于2005年6月修订出台了两份校级文件《华侨大学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暂行规定》、《华侨大学教职工免费享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实施细则》,两份文件充分明确了各个部门的人口宏观调控管理和综合治理工作的任务职责以及个人的义务、权利和福利。学校积极配合属地开展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工作,整合资源,优化工作环境,发挥学校医院承担计生“三查”工作,减轻属地街道办事处计生工作量,节约国家资源和师生的时间。我校将当前在城乡开展的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优质服务引进高校,加强学校计生管理人员培训,共享服务资源。学校把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经费纳入学校财经单项预算,从而确保了国家计划生育奖励政策的顺利贯彻,让响应国家号召,实行计划生育的教职工真正得到实惠,形成实行计划生育光荣的良好氛围。

为了使在校学生也能享受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我们通过调查、分析和研究高校学生在计划生育和生殖健康方面的需求,及时把已婚学生也纳入计生管理服务,具体措施与效果集中在以下三方面:一是建立已婚学生数据库;二是已婚学生可以享受同教职工相同的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即全年免费享受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相关检查;三是根据国家修订简化公民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大学生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结婚的,也不要经过学校的同意或者证明,就可以直接到其户籍所在地的民政局办理登记结婚。学校拨款设立相关课题,支持计生管理人员开展研究工作,笔者初步探讨在高校开展计生管理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1.构建高校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运行机制。探索适合高校师生特点和需求的工作模式,计划生育工作实行宣传教育为主,避孕节育为主,经常工作为主,从宏观调控、中观服务、微观自治三个层面构建的新型生态高校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运行新机制。

2.加强计划生育档案管理信息化系统和网络平台建设。

利用高校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和资源,推进计划生育档案管理和婚育服务的信息化。在校园网开通两个计生专题栏目:

(1)计生政策法规———主要是宣传计生政策法规;(2)计生服务指南———主要是提供计生服务信息以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相关知识。

3.普及人口与计划生育宣传。针对目前高校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形式单

一、宣教内容笼统、在生殖健康方面的咨询服务较少,宣教机制力量薄弱、宣教时间存在短视效应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地进行计生宣传教育。创建和完善校园计生专题栏目,定期滚动式张贴计生墙报,及时向师生提供生殖健康咨询服务和技术服务,宣传计生政策法规、计生服务指南;在学生中开展生殖健康知识的课程与讲座、举办专题论坛、设立学生咨询室等。

4.加强学生计生管理与服务。建立已婚学生数据库,制定将学生纳入管理的具体措施,提高计划生育管理的效率。

随着国家对高校招生取消了年龄限制和取消高校学生在校不准结婚的禁令,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纷纷要求学生持有婚育状况证明,在属地民政局还不能够规范地出具婚育状况证明的情况下,学校本着对学生极端负责任的科学态度,率先大胆使用统一格式的证明书,为全校学生出具婚育证明未婚证明,方便学生就业等。

5.设立计划生育公益金可行性研究。用于有关计划生育特殊情况的扶持和救助,促进计划生育工作开展。

6.成立计生协会互助中心,妥善解决计生社会问题。大学必须保持社会精神堡垒的圣洁姿态,做引领社会前行的火炬,大学的使命之一是促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作为大学的计生办不仅要好大学内部的计生管理工作,大学的计生办更有责任和义务去探索和研究:1.如何针对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两大严峻社会问题———养老和就医问题?新晨

2.如何综合利用现有各种社会资源,促进统筹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方式方法出台与实施?这两个研究方向是符合200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的三大核心内容: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中发[2006]22号)。

[3]《中国计划生育手册》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