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SCI发表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一年级计算题(合集7篇)

时间:2023-03-08 15:33:16
小学一年级计算题

小学一年级计算题第1篇

一、正确建立数的概念是培养计算能力的基础

10和20以内各数的认识是计算的基础,只有学生理解了数的含义以后,才能顺利地进行计算。如认识数“1”,不只是教给学生读法和写法,还要使学生从具体的事物(一本书、一个书包、一张课桌……)中抽象出:凡数量是1的事物就用“1”表示,比1多1的数就是2,所以2在1后面,3比2多1,所以3在2后面……认识了每个数的含义,又掌握了数序,学生就可以由一个自然数求出它后面的自然数,如计算3+1,就想4比3多1,所以3+1=4。

数的组成和分解知识也是学习加减计算的基础。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自制的、、卡片等直观教具进行演示。比如教8的组成和分解,学生一面摆卡片,一面讲解:7和1组成8,8可以分成7和1……有时可让学生讲数的组成,如教师讲:“8可以分成几和几?”甲生讲:“1和7”;乙生讲:“2和6”;丙生讲:“3和5”;丁生讲:“4和4”。又如:一个学生讲:“1和7”,另一个学生马上接下去答:“合成8”。看谁讲得又对又快。学生掌握了数的组成和分解的知识,学习10以内的加减计算就比较顺利了;掌握了10的组成,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计算的速度也可以大大提高。

二、理解加减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方法,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课本中是结合认数引入学习加减法的。在认识“3”后学习加法;认识“5”后学习减法,以后每学一个数就出现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教学时,可以通过直观教具或集合图,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在学习计算时,应首先讲清算法和算理。如10以内的计算是利用数的组成和分解去想结果。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用凑十的方法计算,而且,课本上讲的是在大数上加小数的方法,如果遇到小数加大数时,可以根据调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的道理,算出结果。也可以在小数上加大数。如5+9,想成5 + 9 =14,只要方法正确,教师就应加以肯定。20以内的退位减法,课本是指导学生利用加减之间的互逆关系来计算的。如计算15-7,就想7+8=15,所以15-7=8。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后,要加强练习,逐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三、加强课堂练习,注意提高练习效果

当学生知道了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法和算理之后,必须通过练习使计算能力提高。如学完得数是14的加法后,先集中练得数是14的加法,再练得数与14相近或有联系的题目,如9+5、9+4、9+3、8+6、8+5、8+4等,使新旧知识相联系。实践证明,在这20个题目中,9加几的题和两个相同加数相加的题,学生错误较少。难题只有9个题,即:8+3、8+4、8+5、8+6、8+7、7+4、7+5、7+6、6+5等。教学时要反复出现,加强对比练习(如8+5与7+5,8+6与7+6等),化难为易。

对于学生计算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应该加以分析、比较,找出原因,如有的学生把16-7=9错误地算成16-7=11。错误的原因是6减7不够,学生把两个数对调算成7减6,即把加法中两个加数调换位置得数不变的知识用于减法。为此,要讲清道理,还要把两类易混的题目进行对比练习。如:

12-3=9 13-2=11

11-2=9 12-1=11

14-5=9 15-4=11

……

又如,有的学生对连加、连减的题目掌握不好。有时忘记或记错中间的结果,有时丢掉第一个数用后两个数进行运算等。教师应及时加以纠正。

四、结合计算能力的培养,要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讲解数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应注意加强学生的实践活动。如学习用凑十法计算9+2时,教师可先用教具演示,然后再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实物(小棒或圆纸片等),通过实践活动使他们明确:因为9和1能凑成10,所以要把2分成1和1,9加1等于10,10再加1等于11。由于计算方法和结果都是从具体到抽象概括出来的,所以以后遇到9加几的题目,或其它两个一位数相加的题目,如8+7、7+5等,都可以按照这个规律去思考。

小学一年级计算题第2篇

计算能力已经成为小学生必须具备的数学能力,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已经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随着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教学体制不断改革和完善。新形势下,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小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小学生计算数学题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多种问题,教师必须详细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学生计算能力培养方案。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培养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必须分层教学,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促进每一位学生成长和发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而且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主要原因是不够细心,审错题目或者写错数字,而且字迹潦草,计算后不认真检查,降低计算准确率。因此,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教师必须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日常计算训练中,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看,二是想,三是算,四是检查。其中看就是仔细核对数字,如果审题上出现错误,那结果一定是错误的。因此,学生审题时必须谨慎,避免写错,抄好题目后必须和原题多次核对。

二、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实际上就是学生根据自身掌握的数学知识,直接在头脑中计算出结果的方法。口算训练是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要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加强小学生的口算训练。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速度,教师应要求学生记住一些相对特殊的数字组合,主要包括:一是整十,二是整百,三是常用分数,四是常用小数,以上数字组合的记忆可以提高口算速度,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课堂练习是学生计算能力培养中比较关键的环节,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计算练习时间,每位学生都需要准备一个计算练习本,教师每天规定学生计算一定数量的题目,进而实现计算能力训练目标。计算能力训练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视算训练,二是听算训练,三是抢答训练,四是口算游戏,五是对抗赛,六是接力赛。

三、加强估算数学

估算可以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感,引导学生展开运算,更好地帮助小学生检查计算结果,这样可以降低计算错误率。

四、加强规律性训练

小学高年级学生必须熟练运算定律,小学计算运算定律有:一是加法交换律,二是结合律,三是乘法的交换律,四是结合律,五是分配率。以上计算定律应用范围比较广,可以计算整数、小数和分数,是学生计算中比较常用的定律。但是,应用计算定律之前,小学高年级学生必须理解计算定律的含义和应用方法,不同计算题目需要应用不同的计算定律。所以,应用计算定律之前,小学生必须严格审题,并结合题型选择计算定律,保证计算定律应用的合理性。

五、收集错题类型

在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时,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收集错题类型,也就是哪一类题型是计算中比较容易出现错误的,这类题型具有相通性,只有不断收集错题类型,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分析这类题型经常出现计算错误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调整对策,避免日后再出现错误。但是,易错题型纠正时难度较大,很多学生的计算方法已经根深蒂固,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多鼓励学生,减少批评性语言,如果在学生计算错误时,教师严厉批评,不仅无法收到成效,反而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鉴别能力。小学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任务,教师必须有耐心、有恒心。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教师必须加强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审题时必须谨慎,避免写错,抄好题目后必须和原题多次核对。要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加强小学生的口算训练。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速度,教师应要求学生记住一些相对特殊的数字组合。口算并不是死记硬背,教师必须让学生正确认识口算,掌握口算规律。估算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小学生估算能力的提高可以更好地保证计算的准确率,进而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沁柳.浅析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2,28:60.

[2]梁艳芳.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J].新课程学习(上),2013,02:116.

[3]宋强.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J].考试周刊,2013,08:74.

小学一年级计算题第3篇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学生 计算能力 培养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和积极性,还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每位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必须分层教学,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促进每一位学生成长和发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的心智不够成熟,而且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很多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出现错误,主要原因是不够细心,审错题目或者写错数字,而且字迹潦草,计算后不认真检查,降低计算准确率。因此,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教师必须加强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在日常计算训练中,要求学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一是看,二是想,三是算,四是检查。其中看就是仔细核对数字,如果审题上出现错误,那结果一定是错误的。因此,学生审题时必须谨慎,避免写错,抄好题目后必须和原题多次核对。

二、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

口算实际上就是学生根据自身掌握的数学知识,直接在头脑中计算出结果的方法。口算训练是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环节。因此,要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加强小学生的口算训练。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速度,教师应要求学生记住一些相对特殊的数字组合,主要包括:一是整十,二是整百,三是常用分数,四是常用小数,以上数字组合的记忆可以提高口算速度,进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课堂练习是学生计算能力培养中比较关键的环节,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计算练习时间,每位学生都需要准备一个计算练习本,教师每天规定学生计算一定数量的题目,进而实现计算能力训练目标。计算能力训练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一是视算训练,二是听算训练,三是抢答训练,四是口算游戏,五是对抗赛,六是接力赛。

三、加强估算数学

估算可以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数感,引导学生展开运算,更好地帮助小学生检查计算结果,这样可以降低计算错误率。

四、加强规律性训练

小学高年级学生必须熟练运算定律,小学计算运算定律有:一是加法交换律,二是结合律,三是乘法的交换律,四是结合律,五是分配率。以上计算定律应用范围比较广,可以计算整数、小数和分数,是学生计算中比较常用的定律。但是,应用计算定律之前,小学高年级学生必须理解计算定律的含义和应用方法,不同计算题目需要应用不同的计算定律。所以,应用计算定律之前,小学生必须严格审题,并结合题型选择计算定律,保证计算定律应用的合理性。

五、收集错题类型

在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时,教师必须让学生学会收集错题类型,也就是哪一类题型是计算中比较容易出现错误的,这类题型具有相通性,只有不断收集错题类型,教师才能引导学生分析这类题型经常出现计算错误的原因,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调整对策,避免日后再出现错误。但是,易错题型纠正时难度较大,很多学生的计算方法已经根深蒂固,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多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多鼓励学生,减少批评性语言,如果在学生计算错误时,教师严厉批评,不仅无法收到成效,反而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鉴别能力。小学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培养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任务,教师必须有耐心、有恒心。

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质量,教师必须加强学生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审题时必须谨慎,避免写错,抄好题目后必须和原题多次核对。要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加强小学生的口算训练。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速度,教师应要求学生记住一些相对特殊的数字组合。口算并不是死记硬背,教师必须让学生正确认识口算,掌握口算规律。估算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关键组成部分,小学生估算能力的提高可以更好地保证计算的准确率,进而提高自身的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吴沁柳.浅析如何提高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J].课程教育研究,2012,28:60.

[2]梁艳芳.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J].新课程学习(上),2013,02:116.

小学一年级计算题第4篇

一、口算教学中进行拓展

三年级要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在学生学习理解了口算的算理,明确了算法以后,教师将被除数的位数从三位改到多位,让学生想一想可以怎样算,为什么能这样算?例如:学习了300÷3以后,拓展到“如何口算3000÷3、30000÷3?”使学生明确“不管被除数是几位数,只要末尾有零”的一类口算题的算法。学习了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以后,拓展到整十数乘整百数、整百数乘整百数等口算。这样学生学到的口算方法就从一道题类化为一类题的计算。在进行以上拓展的时候并没有加重学生过多的负担,学生只要运用知识的正迁移就能很顺利地掌握一类题目的计算方法,在解决问题的时候遇到单位转化的问题,出现整百或整千数的计算,学生也能灵活解决了。学生学会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是很容易的,但只掌握这一种题目的算法,如果题目稍有变化,有些学生是很难迁移运用的。因而拓展口算教学,是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思维方式的好方法。

二、笔算教学中进行拓展

三年级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四年级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关于整数部分的笔算学习就全部结束。其实学生到了五年级进行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时候常常会碰到多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内容。比如计算圆周长面积的时候常常需要用到3.14这个数去乘,乘数的数位会变多,除法中被除数与除数的数位也会变多。如果在整数计算阶段进行乘数及被除数、除数位数的拓展,到了五年级,多位数乘除法的笔算方法就可以直接迁移到小数的计算中。如果在整数计算阶段不拓展,那么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碰到了多位数的乘除法计算题就不能正确计算了。乘法从两位数乘两位数拓展到多位数乘多位数分两步走:先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进行一次拓展,从三位数扩展到多位数乘一位数,让学生通过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迁移,明确多位数乘一位数,就要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然后到三年级下学期,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后拓展到多位数乘两位数,多位数数乘三位数。以上乘法笔算的拓展都不需要另外增加课时,只需在新授课时加入一两道题,进行算法迁移即可。而除法的笔算拓展内容需要一个课时,原因是对除法的笔算法则进行全面梳理,并且重点突出跟商0有关的笔算书写格式。除法笔算的拓展也分两步走:首先是三年级下学期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之后进行拓展,将被除数拓展到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本次拓展不需要增加课时,只要直接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新授课上增加一道四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学生就能将算法进行迁移了;到四年级上学期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这次拓展需要一个课时,帮助学生对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整体构建。实际上乘除法笔算的拓展不仅仅帮助学习五年级小数乘除法打基础,也促进学生在四年级阶段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能顺利计算。

三、简便运算中进行拓展

四年级学习了混合运算以后,学生开始学习整数计算中的简便运算,到了高年级这些简便运算就从整数拓展到小数与分数中。教材编写时,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性,四年级上学期课本上只要求学习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下学期学习乘法分配率,整数阶段的简便运算就结束了。书上虽然没有涉及减法与除法的性质,但是学生学习了加法与乘法的运算律,是否能避免将这些简便方法进行负迁移呢?学生遇到有些复杂的简便运算题涉及减法与除法的性质时,教师是否就题论题讲完题目就算了呢?到了高年级小数的简便运算的学习是否只限于加法与乘法的简便计算呢?基于这三点,我觉得讲授完整数的简便运算后需要拓展,而且拓展的内容较多,需要增加一些课时来帮助学生对比消化,以达到灵活运用。在四年级上学期学习加法与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后,需要增加减法的性质与除法的性质,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加法与乘法运算律,又可以避免学生将这些运算律进行负迁移。

小学一年级计算题第5篇

拓展即开拓展示。从学生的学习能力来看:小学低年级的计算主要为中年级的计算学习打基础,也就是说中年级的计算的算理与算法其实是在低年级算理算法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延伸。从知识的前后关系上看:整数的计算内容到中年级基本结束,学生升入高年级主要接触的是小数与分数的计算,而小数计算的方法以整数的算法为基础,因此整数计算的基础扎实了,才更有利于小数计算的学习。从学习方法上看: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知识点合理进行拓展,有利于学生形成举一反三的学习能力。

一、在口算教学中进行拓展

三年级要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学生在理解了口算的算理,明确了算法以后,教师可将被除数的位数从三位改到多位,让学生想一想可以怎样算,为什么能这样算?如学习300÷3以后,拓展到3000÷3、30000÷3,使学生明确“被除数不管是几位数,只要末尾有零”的一类口算题的算法。学习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以后,拓展到整十数乘整百数、整百数乘整百数等口算。这样学生学到的口算方法就从一道题类化为一类题。在进行以上拓展的时候并没有加重学生过多的负担,学生只要运用知识的正迁移很顺利就掌握了一类题目的计算方法,在遇到单位转化的问题,出现整百或整千数的计算时,学生也能灵活解决了。假如按照书上的计算要求不进行一点拓展,如果在计算中稍有变化,有些学生是很难迁移运用的,只要出现被除数或者乘数稍有变化,学生就会因为没有学过而不知所措。因而在口算教学中加入拓展,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思维方式的好方法。

二、在笔算教学中进行拓展

三年级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四年级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关于整数部分的笔算学习就全部结束。其实学生到了五年级进行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时候常常会碰到多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内容,比如计算圆周长面积的时候常常需要用到3.14这个数去乘,乘数的数位会变多,除法中被除数与除数的数位也会变多。如果在整数计算阶段进行乘数及被除数、除数位数的拓展,到了五年级,多位数乘除法的笔算方法也可以直接迁移到小数的计算中。如果在整数计算阶段不拓展,那么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碰到了多位数的乘除法计算就不能正确计算了。进行乘除法笔算教学拓展的方法也不一样。乘法从两位数乘两位数拓展到多位数乘多位数分两步走。先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进行一次拓展,从三位数扩展到多位数乘一位数,让学生通过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迁移,明确多位数乘一位数,就要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然后到三年级下学期,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后拓展到多位数乘两位数,多位数数乘三位数。以上乘法笔算的拓展都不需要另外增加课时,只需在新授时加入一两道题,进行算法迁移即可。而除法的笔算拓展内容需要另立一课时,对除法的笔算法则进行全面梳理,并且重点突出跟商0有关的笔算书写格式。除法笔算的拓展也分两步走。首先是三年级下学期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之后进行拓展,将被除数拓展到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本次拓展不需要增加课时,只要直接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新授课时增加一道四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学生就能将算法进行迁移了。在四年级上学期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时,这次拓展需要另立一课时,帮助学生对于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整体构建。实际上乘除法笔算的拓展不仅仅是帮五年级小数乘除法打基础,也是让学生在四年级阶段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能顺利计算。

三、在简便运算中进行拓展

四年级学习混合运算以后,学生开始学习整数计算中的简便运算,到了高年级这些简便运算从整数拓展到小数与分数中。教材编写时,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性,四年级上学期只要求学习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下学期学习乘法分配率,整数阶段的简便运算。课本上虽然没有涉及减法与除法的性质,但是学生学习了加法与乘法的运算律,是否能避免将这些简便方法进行负迁移呢?学生遇到有些复杂的简便运算题涉及了减法与除法的性质,教师是否就题论题讲过就算了呢?到了高年级小数的简便运算的学习是否只限于加法与乘法的简便计算呢?基于这三点,我觉得学习了整数的简便运算需要拓展,而且拓展的内容较多,需要增加一些课时来帮助学生对比消化,以达到灵活运用。在四年级上学期学习加法与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后,需要增加减法的性质与除法的性质,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加法与乘法运算律,又可以避免学生将这些运算律进行负迁移;下学期主要是学习了乘法分配率以后与上学期所学习的乘法结合律要进行对比强化,让学生正确建模,达到分辨清楚的效果。

小学一年级计算题第6篇

一、在口算教学中进行拓展

三年级要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学生在理解了口算的算理,明确了算法以后,教师可将被除数的位数从三位改到多位,让学生想一想可以怎样算,为什么能这样算?如学习300÷3以后,拓展到3000÷3、30000÷3,使学生明确“被除数不管是几位数,只要末尾有零”的一类口算题的算法。学习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以后,拓展到整十数乘整百数、整百数乘整百数等口算。这样学生学到的口算方法就从一道题类化为一类题。在进行以上拓展的时候并没有加重学生过多的负担,学生只要运用知识的正迁移很顺利就掌握了一类题目的计算方法,在遇到单位转化的问题,出现整百或整千数的计算时,学生也能灵活解决了。假如按照书上的计算要求不进行一点拓展,如果在计算中稍有变化,有些学生是很难迁移运用的,只要出现被除数或者乘数稍有变化,学生就会因为没有学过而不知所措。因而在口算教学中加入拓展,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养成良好思维方式的好方法。

二、在笔算教学中进行拓展

三年级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四年级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关于整数部分的笔算学习就全部结束。其实学生到了五年级进行小数乘除法计算的时候常常会碰到多位数乘多位数的计算内容,比如计算圆周长面积的时候常常需要用到3.14这个数去乘,乘数的数位会变多,除法中被除数与除数的数位也会变多。如果在整数计算阶段进行乘数及被除数、除数位数的拓展,到了五年级,多位数乘除法的笔算方法也可以直接迁移到小数的计算中。如果在整数计算阶段不拓展,那么学生在解决问题中碰到了多位数的乘除法计算就不能正确计算了。进行乘除法笔算教学拓展的方法也不一样。乘法从两位数乘两位数拓展到多位数乘多位数分两步走。先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进行一次拓展,从三位数扩展到多位数乘一位数,让学生通过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迁移,明确多位数乘一位数,就要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数。然后到三年级下学期,学习两位数乘两位数以后拓展到多位数乘两位数,多位数数乘三位数。以上乘法笔算的拓展都不需要另外增加课时,只需在新授时加入一两道题,进行算法迁移即可。而除法的笔算拓展内容需要另立一课时,对除法的笔算法则进行全面梳理,并且重点突出跟商0有关的笔算书写格式。除法笔算的拓展也分两步走。首先是三年级下学期学习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之后进行拓展,将被除数拓展到多位数除以一位数。本次拓展不需要增加课时,只要直接在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新授课时增加一道四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题目,学生就能将算法进行迁移了。在四年级上学期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时,这次拓展需要另立一课时,帮助学生对于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整体构建。实际上乘除法笔算的拓展不仅仅是帮五年级小数乘除法打基础,也是让学生在四年级阶段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能顺利计算。

三、在简便运算中进行拓展

四年级学习混合运算以后,学生开始学习整数计算中的简便运算,到了高年级这些简便运算从整数拓展到小数与分数中。教材编写时,考虑到学生认知水平的局限性,四年级上学期只要求学习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下学期学习乘法分配率,整数阶段的简便运算。课本上虽然没有涉及减法与除法的性质,但是学生学习了加法与乘法的运算律,是否能避免将这些简便方法进行负迁移呢?学生遇到有些复杂的简便运算题涉及了减法与除法的性质,教师是否就题论题讲过就算了呢?到了高年级小数的简便运算的学习是否只限于加法与乘法的简便计算呢?基于这三点,我觉得学习了整数的简便运算需要拓展,而且拓展的内容较多,需要增加一些课时来帮助学生对比消化,以达到灵活运用。在四年级上学期学习加法与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后,需要增加减法的性质与除法的性质,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加法与乘法运算律,又可以避免学生将这些运算律进行负迁移;下学期主要是学习了乘法分配率以后与上学期所学习的乘法结合律要进行对比强化,让学生正确建模,达到分辨清楚的效果。

小学一年级计算题第7篇

关键词:计算教学;计算能力;兴趣;习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8-253-01

在小学教育教学工作中,小学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中最基础的教学任务,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也关系着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更关系着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态度,意志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因此,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计算教学就显得异常重要。

一、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特别是低年级学生,本来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就十分有限,所以首先要激发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为了提高低年级学生对计算的兴趣,教师必须做到寓教于乐,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在教学乘法的口算时,课前可以用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或者采用男生女生竞赛的方式,也可以用开火车、抢答等方式进行练习,以提高学生的兴趣。笔算练习也可以采取多种练习方式,如指名做题、限时计算、纠错练习、同桌相互出题等进行。学生做练习多了,可能就会产生疲倦,这时再利用一些小游戏、小比赛让学生学习兴趣再次提高起来,这样一来,低年级学生对计算的学习兴趣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计算教学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帮助学生厘清算理,揭示运算规律

在小学低年级计算教学中,首先要帮助学生弄清算理,揭示运算规律。低年级学生是直观思维占主导,然后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心理学家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思维发展,就需要在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之间构架一座桥梁,充分发挥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如在进行“9加几”教学时,就可以让学生拿出小棒一起来摆一摆、数一数,让学生在自己动手操作中自主发现“凑十法”,为后面继续学习“9加几”打下基础,总结出9加几的运算规律。再如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顺序,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相应的计算步骤及方法都要讲清楚,让学生理解透彻,学生才能在弄清算理和掌握规律的基础上,正确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计算。

三、重视错题的分析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反复认识、知识再现、循序渐进和实践的过程,出错总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容易遗忘。例如,计算退位减法时,从前一位退了1,可计算时却忘了减1。同样,计算进位加法时,满十了又忘了进位,或是忘了加1,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忘退或漏写的错误较多。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找到做错题的原因,可以借鉴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的方法――写评语。在学生出现错的地方进行圈注,加上评语导出错因,让学生知道错的原因是由于自己马虎大意,还是哪方面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造成的,学生找到错题的原因后,再把错题重做一遍,这样就会对错题再次加深印象,并得以巩固。教师要因人、因题地对错题原因进行必要的分析,如果大部分学生都做错了,教师就要集中进行讲解,分析错误的原因;对基础较差、常做错题的学生,教师要多花时间在课后进行辅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进行自我反思。在这一环节,我建议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纠错的本子,把每天作业中出现的错题记在本子上,并纠错,以便经后复习使用,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并长期坚持。另外,还要把学生经常错的题目或类似的题目进行针对性训练,再次检验学生的作业效果。“改错”不能只是满足于学生分清了错误原因,改正了错误,而且要达到预防效果,教育学生对这些错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四、培养低年级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让低年级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切实有效的办法,要帮助学生养成以下良好计算习惯。

1、“一看、二想、三计算”的计算习惯。计算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事情,来不得半点马虎,但恰恰低年级学生没有这一良好习惯,拿到一道计算题,没有看清数字,没有弄清楚运算顺序,就算起来了,哪能不出错?例如:学生在计算3-3÷3这样一道简单的计算题时,由于马虎,结果算成了0。如果在计算时,只要仔细一点,很容易看出这道的计算顺序是先算除,再算减,正确结果是2。难道是这个学生不会计算吗?不是,完全是不认真造成的。所以,在低年级学生计算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一看、二想、三计算”的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让低年级学生从小养成打草稿的习惯。低年级学生在计算时,不喜爱打草稿,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老师布置了作业,有的口算,有的在书上、桌子上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有的干脆观望,等待别人的结果,这些都是不良的学习习惯。书上要做的和老师要求做的计算题,必定有一定的练习目的,有些甚至有一定的难度,除去有少数学生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所以教师就要从小要求低年级学生养成打草稿的习惯,教师还要走下讲台,督促学生落实,久而久之学生才会养成这一良好习惯。

3、让低年级学生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一道题初步计算完了,不能算计算完全结束了,学生在计算中,难免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要求学生进行仔细的检查。比如,数字看错了没有,运算顺序错了没有,写错了没有等,有的还可以进行检查和验算,看结果是否正确。

小学低年级的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计算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