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安全教育课程总结(合集7篇)

时间:2023-03-02 15:06:10
安全教育课程总结

安全教育课程总结第1篇

一、我省地方课程的主要目标

1.管理目标

——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精神,建立科学、规范、有序的地方课程开发、管理机制,增强与国家课程、校本课程的衔接与联系,构建**省完整的义务教育课程体系。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优化义务教育课程结构,整合课程资源,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有关要求得到落实。

---充分反映我省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结合5.12**大地震后教育重建对地方课程开设的客观要求,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形成**地方课程的特色。

——加强我省研究、开发基础教育课程的队伍建设,提高我省地方课程建设的能力。

2.教育目标

——增强学生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强化安全意识,形成健全的人格。掌握安全知识,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心理品质。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法制意识。引导学生形成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态度和技能,养成知法守法、勇于实践的良好品质。

——促进学生对**历史和省情的了解,增强学生热爱**、振兴**的责任感、使命感。

二、我省地方课程设置的原则

1.发展性原则。地方课程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设置课程门类和安排教学内容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成长的需要、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课程内容应与时俱进、不断更新。

2.整合性原则。按照《基础教育课程纲要(试行)》的规定,开发我省地方课程资源,重视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关内容及国家有关部委文件要求开展的专题教育进行整合和落实。

3.区域性原则。地方课程的设置应适应我省社会经济发展和学生现实生活的实际需要,充分反映**的历史和现状,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体现我省的地方特色。

三、地方课程的设置

我省地方课程共安排976课时,占义务教育阶段总课时的10.2%。根据上述目标和原则,设置“生活·生命与安全”、“家庭·社会与法制”和“可爱的**”三门课程,使用相应的教材。各课程安排及课时如下表:

**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计划表

年级

课程

生活·生命与安全

3

3

3

3

3

3

2

2

1

家庭·社会与法制

2

1

可爱的**

2

注:表内数字为周课时数

四、我省地方课程设置说明

1.生活·生命与安全

“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的总目标是: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逐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掌握必要的保护生命、维护身心健康与安全的知识和技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的内容安排是:“生命教育”、“心理健康”、“安全教育”、“环境教育”;1—6年级的课程内容还包括劳动、科技实践等;7—9年级的课程内容还包括劳动技术教育、国防教育等。“生活·生命与安全”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确定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认知水平和教育规律,保证各个学段的教学循序渐进、有机衔接。

2.家庭·社会与法制

“家庭·社会与法制”课程的总目标是:贴近学生生活,强调知识运用,通过学习家庭、社会与法制的相关知识,加强家庭伦理教育、道德观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法治观念,使学生具备必需的家政知识、社会意识和法律常识,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取向,初步形成学生适应现代社会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生活能力、法律素养和基本的社会活动能力。

“家庭·社会与法制”课程的内容安排是:以家政、社会实践、法制教育为重点,整合科技创新等专题教育内容。具体教学内容结合我省的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那些源于学生生活、利于学生发展、与现代社会发展趋势有关的内容。

3.可爱的**

“可爱的**”课程的总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厚重的历史和灿烂文化,了解**是一个多民族的大省,各民族团结和谐、共同努力创造了**今天的辉煌,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生活环境,增强学生热爱家乡、民族团结的情感和振兴**、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可爱的**”课程内容安排是:**的沿革、**近现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的经济发展、**文化特色、**及全国的少数民族、民族团结常识、**的地理环境、**的旅游资源等。

五、地方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1.地方课程的实施

从2009年秋季开始,我省义务教育各年级一律执行本方案。

地方课程是必修课程,各地要将地方课程与国家课程的实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方式的变革,注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生活中学习,增强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学校要根据地方课程实施的需要妥善解决师资问题,要鼓励教师承担地方课程的教学工作,加强地方课程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不断提高广大教师的地方课程教学与研究能力。

2.地方课程的评价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地方课程实施的评估,督促学校落实地方课程计划,切实开好地方课程;要把地方课程的实施纳入学校办学质量综合评估指标中;要将地方课程的教学作为教师考核、评聘和晋级的重要内容。

地方课程的评价应建立以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共同积极参与的机制。可采取考试、考查、演示、竞赛、成果展示、论文、档案袋等多种评价方式,评价方法要多样化;要重视对地方课程实施中的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评价,积极探索便于教师普遍使用和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积极自评和互评的评价方法,提高地方课程评价的有效性。

安全教育课程总结第2篇

本学期学校在各项工作中都能够认真贯彻教育局教育工作会议的部署,坚持以人为本,以加强管理和师德建设为主线,抓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抓师德,树立教师良好形象,抓安全,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和平台,抓投入,逐步改善办学条件,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稳步发展。为了总结经验,促进学校工作,我们特做如下总结:

一、德育工作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1)本学期学校开展了“师德教育”活动。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修改和完善《学校师德考评细则》,进一步规范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行为。

(2)学校认真抓好学校师德考核工作,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针对学校教师在行风中存在的问题,加大整治力度,抓好典型,以点带面,推动学校师德教育工作的开展。

(3)学校召开了学校师德教育经验交流会,学习推广师德标兵特别是本校师德标兵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学校师德工作的深入开展。

2、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

(1)进一步完善学校校本培训工作,探索学校校本培训的新方法、新途径,作好实验学校的典型示范作用。加强学校校本研究工作制度建设,制度并完善的校本培训制度,这样做极大地促进老师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2)加强学校制度管理。进一步完善学校教师考核管理制度,调整学校教师考核方案,制定 校本培训管理制度,达到既让教师满意,又要切实可行。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强化学校的育人功能

(1)为了加强学校育人队伍建设,学校建立以校长为核心,以分管德育的教育主任、大队辅导员、思品课教师及班主任教师为骨干的德育工作网络,从不同角度教育和影响学生,强化学校各部门各学科任课教师的工作“责任”。

(2)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学校结合新课程计划,开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以及法制与国防教育课程,注重在教学环节上的德育渗透。学校还将运用学生身边的题材开展法制研讨课,深化学生的法制观念,加强自我保护意识,并指导学生的守法行为,坚决杜绝在校学生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

(3)加强班队主题活动。开展“读爱国主义书籍”“观爱国主义影视片”“唱爱国主义歌曲”“讲抗日英雄故事”“写爱国主义影视征文”等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爱国情感,提高首先素养。同时,学校还将以“感恩教育”“生活教育”为主题,结合重大传统节日如“教师节”等,开展一次“在体验中成长”主题活动,强化学生的自主教育。

二、教学工作

(一)贯彻新课程理念,促进“有效备课”。

1、开学初,我们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以《贯彻新课程理念,促进“有效备课”》为主题的学校新学期专题讲座,进一步明确备课要求,完善学校备课制度,指导教师采取读、画、查、写、研等五环节进入新学期的备课。

2、改革备课方式,采取集体备课、协作备课、独立备课、整合备课、反思备课等五种形式达到备课的创新。

3、改革检测备课方式,改终结性考核评价为过程性督促评价,采取在说课中检查备课,在平时听课中反映教师备课,在自我反思、年级及学科组评课中反思备课,在随机抽查中检查备课,从而提高教师备课能力。

(二)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1、加强理论学习,吸收新的教学信息,采取以自学为主,以集中学习为辅的学习方式,做好专题讲座和业务辅导,写出万字学习笔记。

2、加强教师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培训,要求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艺术,善于运用现代教学技术,注重学科知识与信息技术教育的整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机智。

3、组织教师深入研究课堂教学方法,做好四方面的研究,即,研究怎样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新课程理念,使教学活动变为学生的活动,研究教师怎样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支持者与帮助者,研究怎样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研究怎样在课堂上建立一个宽松的人性环境。

4、加大常规教学管理力度,采取听、看、反馈、考核等综合性听课研讨模式,开展年级组互相听课活动和年级组“同课异构’研究反思活动,引导教师观看新课程新课标教学录像,教师与业务领导共同研究新课标案例,进行案例分析,进一步落实教学常规,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经过近一学期来的行动推进,学校“主题多样,课例多种;视角统一,观点共识”特色化“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活动已经日趋成熟,推动的学校校本教研的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三)积极开展新课程研究,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

1、认真实施《新课程改革课时计划》,组织全校教师参加新课程改革专题讲座、研讨活动。指导教师进行“课改研讨课”,举行教学设计大赛、教学反思(教育故事)交流研讨会,领导带头做新课程新教材示范课,促使教师自觉地投入到新课程改革活动中来。

2、深入开展教研活动。

(1)开展教育科研八个一活动,使教科研成为教师成长的助推器,凝聚教师、调动教师积极性的胶合剂。在活动中,学校做好了资料的收集和储存工作,并把教师活动总结、感悟、反思、评析等材料装订成册。

(2)开展好常规性研究、提高性研究和前沿性教学研究工作,以“备课拉动、课题带动、案例推动、教材促动”为主要方式,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不断探索课程改革方法,积累教育科研经验,丰富课程资源,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科研能力。

(3)建立学校校本教研新模式,让教师在“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实现专业化发展。认真研究和总结近年来教学研究工作,为会议交流和今后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有益经验,使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三、体育、艺术、卫生工作

1、加强学校体育工作

(1)进一步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学生数据储存工作,解决《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过程中的测试、卡片填写及统计中的不规范的问题。

(2)加大投资力度,解决学校测试器材短缺的问题。

(3)开展了学校冬季跳绳、踢键子等体育活动,全校教师和学生全员参与,体现了全员健身的宗旨,提高了师生的身体素质,丰富了教师和学生的课余生活。

(4)学校坚持做好学校体育运动设施的安全检查工作,确保学生活动安全。杜绝了不安全的因素。确保学生在活动中的安全。

2、加强艺术教育工作

加强音体美教师的业务素质建设,积极参加全市音体美教师的基本功竞赛、优质课、优秀论文评选工作。

四、学校总务工作

提高防范意识,维护学校的安全稳定。

(1)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继续把其纳入学校日常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继续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层层落实责任。

(2)进一步完善值日值宿制度,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职责,实施领导带班责任制,带班、值班、值宿人员不得擅离职守。

安全教育课程总结第3篇

    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为首位,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刚要为指导,以深化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强化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师队伍素质为重点,充分发挥教研工作职能,扎实开展各项教学研究活动,完善学校管理机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工作重点及措施: 

   一、加强德育工作,切实提高德育教育实效。 

   1、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树立学校教育中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切实把德育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每一位教师都要在课堂上结合自身学科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办法,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将德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扎实做好。 

   2、充分认识班主任队伍建设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德育领导小组成员要密切关注各班可能出现的不良状况,指导帮助班主任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学校将召集班主任会议进行德育专题研究,相互交流经验,总结和推广校内优秀班主任经验。 

   二、强化教学与教研工作,继续扎实推进素质教育。 

  (一)、工作重点: 

   1、加强新课程改革与研究力度。以新课程理念为先导,以教学反思为重点,组织教师进一步解读新课程,实践新课程。摸索、总结行之有效的课程实施模式。全面试行《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继续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工作。 

    2、加强学校教育信息化工程建设,加快校园网资源开发,继续深入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的研究。   

    3、坚持"科研先导",加强校本教研的力度,着重在课程三维目标的落实、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和师生评价制度的改革等方面作出深入的探索。 

    4、加强校本培训,做到理论学习与基本功训练有机结合,做到信息技术掌握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做到发现问题与教学反思相结合。使培训工作制度化、内容化、科学化。努力构建学习型教师组织,锻造一支事业型、复合型、科研型的专业化教师队伍。 

    5、加强体卫艺管理,继续做好《体育与健康》达标工作,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6、在各科教学中注重加强环保、法制教育,以课堂渗透为主,并辅以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环保、法制意识。 

    7、强化质量意识,认真做好单元检测及质量监测工作,逐步规范备课、上课、作业批改等常规性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8、加强教导处的日常管理工作,使管理走向规范化、科学化,以点带面努力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水平。 

9、积极组织好第四届、第五届小学教师素质大赛工作。通过选拔推荐活动使广大教师人人积极学习教育理论,认真钻研业务,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形成积极参赛的良好氛围,努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 

  (二)、工作措施:  

   1、严格教学常规,优化过程管理。 

切实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严格检查、监控,做到强化平时,淡化期末。重点放在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辅优转差,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试行规范化管理,使教师业务学习、集体备课、交流研讨规范化、制度化。 

   (1)、严把课堂教学关。 

   一是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学校做好经常性的巡课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定期开展课程计划执行情况的调查,督促教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切实按课表上好每一节课。教导处进一步落实巡课制度,发现违规行为,将严肃处理。 

    二是严格备课管理。本学期我们将继续进行集体备课。主备教师备详案,其它教师备简案的,在此基础上进行集体交流。要求主备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教材,熟悉教材的知识,结构,能居高临下地评价所教知识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要善于驾驭教材,创新性的处理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加强“主备人精备+其它人简备+集体讨论+个人修改”的集体备课程序管理,切实提高备课质量,以备课质量的提高促进上课质量的提高。教导处要定期对各科教师的备课进行检查。 

    三是严格作业管理。对于作业设计、批改,每位教师要认真对待,力求科学、客观、有效,严禁以罚做作业来变相体罚学生,作业要在落实以“精选精讲精练精批”和“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为要求的“四精四必”上下功夫,做到位。 

四是加强随堂听课。校长室、教导处成员要定期听教师的随堂课,加强对教师日常课堂教学质量的管理。随堂听课的重点是新教师和教学能力较弱的教师。  共3页,当前第1页1

    五、搞好总务后勤工作,为教学工作服好务。 

    1、确立精细化意识,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后勤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要加强校园管理,经常性巡视校园,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教育教学用品采购做到及早计划,及时申请,尽量保证及时购进,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2、抓好校园美化、绿化和环境卫生工作。 

净化美化校园育人的硬件环境,外化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做好校园美化、绿化工作。加强校园管理,呈现环境优势。落实校园环境卫生包干制,协助少先队大队部加强平时的督促检查,要做到在校园内地面常整洁、绿化无杂草、室内最优美。加强对师生的爱校教育,确立学校是我家的思想,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物;对各处室的物品及图书使用要认真登记,填好使用手册,及时入档。 

    3、继续做好财务管理,要按照“经济管理规定”,本着“精打细算、厉行节约”的原则把好经费开支关,严格请购、审批、验收、入库、报销制度。加强校物、校产的日常维护与管理,做到物尽其用。 

   六、活动安排: 

   二月: 

   1、制定各类计划。 

   2、教师集中学习培训(作语数期末试卷)。 

   3、对上学期成绩测试进行总结、反思。 

   三月: 

1、检查教学秩序和上课情况,尤其是学校课程及地方课程的开设情况。 

2、三八庆祝活动。 

3、学校春季田径运动会。 

4、组织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三至五月) 

5、组织素质大赛教师积极备战。 

6、教代会。 

7、踢毽子比赛。 

四月: 

1、清明节扫墓。 

2、消防演练。 

3、期中业务检查。 

4、组织安排期中知识竞赛。 

五月: 

1、教职工活动。 

2、继续组织好示范课活动及说课、评课活动。 

3、组织教师参加市优质课评选。 

4、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六月: 

1、“六、一”庆祝活动。 

2、国学及学校课程展示。 

3、黑扳报比赛。 

4、期末业务检查。 

5、制定期末复习计划;组织期末考试。 

七月: 

1、教研组、学科备课组总结交

流。 

2、课题阶段性经验交流总结。 

5、学校教学工作总结,安排放寒假。 

    (2)、严把质量分析关。 

重视考后改进措施的研究。考查的目的是促进质量的提高。要加强考后研究的力度。每次考查后,各教研组的老师都要坐下来,认真就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后进生的具体情况仔细地分析,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分析每位后进生知识的缺陷,交流各自改进的措施,努力做到考一次,研究一次,提高一次。 

     2、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师德与师能水平。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依法执教意识。本学期,我校要结合国家政治形势要求,组织广大教师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全面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育政策法规,以组内分散学习与全校集中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建立政治学习会议记录与个人政治学习笔记制度,定时检查,促使教师依法执教意识的全面提升。 

(2)、加大教育宣传力度,倡导敬业、勤业精神。大力宣传教育新风尚,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努力营造“学榜样、赶先进”的良好氛围。要继续提倡敬业爱岗、勤业奉献精神,引导广大教师增强事业心、责任心,努力使自己成为家长称心、学生舒心、学校放心的合格教师。 

    (3)、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各类继续教育培训,提高学历层次,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4)、组织教师参加进修教研部门组织的学习,及时掌握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改革最前沿成果,掌握最新的教育技术和教学方法。 

    (5)、加强做好新教师、年轻教师、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继续发扬老教师、骨干教师的传帮带的精神。在培训活动中强调诚心、虚心、上进心,即老教师诚心诚意地教,年轻教师虚心诚意地学,大家都有积极向上的上进心,形成人人帮、学人人、帮人人的教学氛围。 

    3、深化课改实验,提高科研质量。 

  (1)、继续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课题的实验研究,在实验中要努力做到四个结合:把考试改革与课程改革结合起来,确立整体的课程观;把夯实基础和强化能力结合起来,确立科学的评价观;把教师的科学传授和学生的主动学习结合起来,确立互动的教学观;把提高认识水平和培养情感素养结合起来,确立新型的师生观。 

    (2)、加强信息技术研究。 

    依据信息技术的要求,做到在课的质量、课堂运用、学校管理运用三方面有所突破,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深入进行教师远程教育和学生网络学习的指导研究,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生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利用我校现有的现代化教育技术设备,组织教师进行课件制作的学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共3页,当前第2页2

    4、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1)、继续开好学校课程,调动师生的兴趣点,让师生在活动中得到共同成长。    

(2)、注重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利用好学校阅览室,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 

   (3)、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和社区中去寻找、发现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然后进行交流和筛选,确立若干个“主题”,然后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调查、观察、上网、实验、咨询等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学期末要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汇报。综合实践活动要同少先队主题系列活动、信息技术教学、劳动技术教学有机结合,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在活动中得到全面提高。 

    三、推进体卫艺工作,促使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认真贯彻《体育、卫生工作条例》,树立“健康第一”思想,按要求上好体育课,加强“三操、两活动”管理,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合理安排锻炼内容,认真执行新的小学生体质检测标准。 

2、以《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为指导,提前筹划、积极准备,认真举办好我校春季田径运动会和“六一”儿童节艺术展示活动,在组织形式和内容上有所创新。组建校级田径运动队,做好集中训练的具体实施工作,力争在本学期全镇小学生运动会上取得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 

3、加大校园环境卫生和学生个人卫生检查力度,组织好一年一度的学生体检工作,做好“六种常见病”的预防工作。各班主任要积极对相关情况作出迅速反映,杜绝常见传染病在校园内大面积流行。 

四、强化安全意识,保障学校财产和师生人身安全。 

学生安全教育始终是我们学校工作的头等大事。我们要牢固树立学校安全重于泰山、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讲政治的高度,把维护学校安全和稳定放到重要位置。我们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加大安全教育和舆论宣传力度,坚持“月月讲、天天讲,长讲不懈,常讲不厌”。强化安全意识和各项安全管理措施,努力创建“平安校园”。本学期我们还将实行门卫保安值班制度,切实保障学校财产和师生人身安全。 

    1、要加强师生安全教育,以安全法律法规为重点,以安全常识为内容,针对师生特点,有计划、多形式开展安全法规、安全常识教育,不断增强师生的自我安全防范意识。要特别重视对学生交通安全教育,饮食卫生安全教育,课间活动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2、认真做好学生卫生防疫工作。积极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对全体学生进行体格健康检查,建立和完善学校健康档案。学校小伙房要严把食物进出关,严禁三无产品入库,加强食品卫生安全教育,要利用板报、橱窗、广播等渠道对学生进行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教育。  

    3、要把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内容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大力加强校园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落实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文明、安全的良好环境。 

    4、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安全活动,提高广大师生安全意识及自我防范意识。本学期计划召开至少一次消防安全演练,各班至少召开两次安全教育主题班,其中包括一次交通安全主题班会,积极争取召开一次法制教育大会,根据上级安排积极开展好学校安全月活动。 

安全教育课程总结第4篇

1.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目标的构建

《新课标》已经非常明确的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目标和具体学习领域的学习目标,并划分了水平一到六个层次。我们在探索生命安全教育如何更好的融入体育课程过程中应该在现有的课程目标和学习领域目标的基础上进行更好的融合,力争使生命安全教育成为目前高校体育课程的有益补充。同时,由于,在高校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是针对大学生目前和将来生活空间特点而进行的特定性教育,和之前小学、初中、高中学习阶段的生命安全教育不具有连贯性,所以,在具体的水平层次划分过程中没有必要去刻意套用《新课标》中的水平一到六。根据以上原因,在现有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和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下针对性的内容:

1.1课程目标

通过高校体育课程中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学习,学生将:

1.1.1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力争防患于未然;

1.1.2正确认识各类城市中常见的安全事故、掌握几种常见的避险技能,力争面对突发事故时处乱不惊、从容应对;

1.2学习领域目标及水平层次

生命安全教育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学习领域目标仍旧参考《新课标》中运动参与目标、运动技能目标、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进行划分。同时,在具体内容中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补充。由于,本研究的教育对象具有针对性(高校大学生);教育方式为融入到现有的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来,学时数量具有一定的限制性。因此,在具体的水平层次划分的时候为了学习目标更加明确、更具有操作性,只进行了两个层次的划分。

2.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的构建

生命安全教育是指针对遭遇突发性时间、灾害性事故的应变、应急能力,避免生命财产受到侵害的安全防范能力,遇到人身伤害事故的自我保护、防卫能力,以及法制观念、健康心理状态和抵御违法犯罪能力的教育[2]。虽然,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内容从不同的角度审视有不同的分类方式,但是,总体上来讲主要从认知教育和技能教育二个方向进行开展。由于,生命安全教育对象不同,以及教育对象所处的生活空间不同,在具体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也应该更具有针对性,这样在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的过程才能有的放矢,同时,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可操作性。例如:针对处于云南、四川等大山里面的生命安全教育对象应该更重视地震、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事故的知识和技能教育;针对处于城市中的生命安全教育则更应该传授大楼火灾、城市内涝以及交通事故灾害等的避险技能和安全救护技能;针对小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需要更加注重避险技能的培养;对于大学生的生命安全教育需要在掌握避险技能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针对男性同学进行生命安全教育需要着重培养避险技能,而针对女同学则更应该培养良好的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意识等等。

2.1本研究根据生命安全教育的定义和高校体育课程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目标,初步确定了4个一级指标,分别为:避险技能教育、救护技能教育、运动安全技能教育和珍爱生命教育。

2.2根据以上4个一级指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初步提出20个二级指标,然后,结合相关专家面谈结果筛选出14个二级指标,见表2。2.3根据高校大学生目前和将来主要生活空间为城市这一特点,把14个二级指标进一步细化为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内容。例如:火灾逃生技能教育中的火灾特指大楼火灾逃生技能教育和使用电器引起火灾而应该具备的避险技能;水灾逃生技能教育中的水灾特指:城市内涝造成各种灾害的避险技能和人或车溺水后应该具备的避险技能教育;而救护技能则以最常见的包扎和固定、搬运伤员、人工呼吸和心脏复苏为主要教授内容。

3.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教学计划的构建

3.1教学计划的内涵和特征教学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制定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文件。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总方向和总结构,具体规定了教学内容的顺序、教学时数等。首先,教学计划应该具有可操作性;其次,教学内容顺序和教学时数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最后,应该因地制宜,从现有教学资源实际情况出发。

3.2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计划制定原则

3.2.1教育内容尽量融入目前课程,尽量少占用单独学时数由于,受到国家高校教学和学生培养方案改革的影响,绝大多数高校体育课程的学时数集中在28—36学时/学期。从整体数量来看,高校体育课程总学时数量偏低。所以,在进行生命安全教育相关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尽量融入到目前的专项课程中去,少额外占用新的学时数。

3.2.2更充分、有效的利用室内课教学传统体育课程的教学主要以技能传授为主,所以,主要的教学形式为室外课教学。但是,南方高校经常因为下雨天气;北方高校因为恶劣风雪天气,无法进行正常的室外课教学。同时,传统的室内课教学又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可以把生命安全教育的相关内容融入到室内课教学中来,既能充实体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又能顺利利用现有资源实现生命安全教育内容的融入。

3.3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根据教学计划的内涵和特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和制定原则,组织相关专家座谈,制定了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教学计划。

4.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实施过程

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教学计划能否顺利进行、教育目标最终能否完成,关键的落足点在于,本计划能否保质、保量的顺利实施。同时,本计划得实施是否具有可操作性也是检验教学计划是否科学、合理的重要标准。

4.1避险技能教育的实施过程

身体素质包括: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和灵敏性素质。一个人身体素质的好坏虽然与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与后天的体育锻炼关系更为密切。通过正确的方法和适当的锻炼,可以从各个方面提高身体素质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因此,所有的高校在开展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过程中无论课程形式怎么变化,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都会安排一定的身体素质练习课时。而生命安全教育中的避险技能归其本源仍然是一种运动技能,避险技能的掌握仍然需要具备一定的身体素质。因此,在进行避险技能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主要通过融入体育专项课身体素质练习的形式,针对不同灾害逃生过程中需要重点利用到的身体素质,采取更具有针对性的练习方式和方法,既可以达到避险技能教育融入现有体育课程中来的目的;又可以不增加原有学时数;同时,又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避险能力。因此,在本研究中,在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开展生命安全教育实施计划中,没有安排专门的学时数,而是把避险技能的学习融入到体育课身体素质练习中来。

4.2救护技能教育的实施过程

救护技能教育的实施过程主要采用“情景还原”的模拟练习方式,在室内或室外进行。具体实施地点根据本学期教学计划进行。例如:包扎和固定练习则可以利用下雨天在室内进行传授;搬运伤员技能练习则主要在室外进行相关内容的练习等。同时,由于救护技能教育中的四项技能是之前体育课程中基本没有涉及的内容,需要另外在体育课程中增加相关学时,并且在技能学习过程中按照由简入难的原则安排学习进度。救护技能教育中的四项救护技能。虽然,在内容选择上貌似很简单,但是,这四项技能是我们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在救护资源匮乏的条件下,是最具有可操作性、最有实效性的救护技能。

4.3运动安全技能教育的实施过程

运动安全技能教育中的体育设施安全检查和运动保护技能的学习。这一部分内容和目前体育与健康课程部分内容完全重叠。因此,不需要再特意的实施此过程。

4.4珍爱生命教育的实施过程

珍爱生命教育中生命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的实施过程,主要采用:结合新闻热点,传授相关知识的形式。力争使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具备一定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珍爱生命教育中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实施过程主要采用:融入体育专项课中进行传授,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团队精神。力争使广大学生在面临突发事故的时候能够果断、冷静并勇于担当。

5.高校体育课程中开展生命安全教育的效果评价措施

生命安全教育只是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重要补充,并不是专门的一门课程。因此,在制定教学效果评价方法的时候应该尽可能的融入到现有体育课程考核体系中来,避免喧宾夺主的尴尬局面。

5.1融入体育课考核

避险技能教学效果融入到体质监测考核结果,进一步融入体育课考核,避免重复考核;运动安全技能教学效果直接按照体育课考核体系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责任意识和团队精神的考核根据教师观察和学生互评融入到体育课程平时分的考核中。

5.2模拟情景考核

救护技能教学效果主要采用“模拟情景”的方式进行随堂技能考核,不再单独占用学时数;

5.3理论测试

生命意识、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以及部分避险、救护常识的教学效果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随堂进行。

6.结束语

安全教育课程总结第5篇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教育和体育局“2136”总体工作思路,以“五个达标校、示范校“创建、“三个校园”建设和“五个专项工作提升”为抓手,以“改革创新、提质增效”为工作主基调,勇于实践,深入指导,强化落实,注重内涵,有效促进了全镇教育的整体提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现就全年教育工作汇报如下:概括起来主要是“七突出,七推进”。

一、突出学做结合,推进主题教育常态化

总校支部紧紧围绕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工作重点,促进基层党组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主题教育决策部署。以“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为总体要求;明确“学习教育、调查研究、检视问题、整改落实”四项具体任务;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武装头脑,修养党性,坚定信念;做到“三结合”:与学校工作实际相结合、与本职工作相结合、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确保“四个到位”:学习到位、宣传到位、贯彻到位、落实到位,促使主题教育常态化开展。

结合主题教育,开展了以下系列活动:召开了专题部署大会1次,组织党员干部集中学习8次,交流研讨6次,通过重温入党誓词、参观革命纪念馆、深入调查研究、讲专题党课、检视剖析问题、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看望慰问老党员、问题整改落实等丰富的形式和内容,强化主题教育效果。

二、突出责任落实,推进安全管理全覆盖

一是双责机制全落实。形成了以“一把手校长”负总责,各部门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全体教师及员工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塔式”责任体系;建立了长效安全机制,分工明确,责任具体。

二是技防设施无死角。全镇各校根据学校实际监控布控涉及校园门口、校园内学生活动区域、楼道、食堂。做到“四个确保”:确保布控无死角、确保有专人负责、确保一键报警、监控24小时实时运行、确保安保设施齐全能用、确保消防设施设备定期更新维护。

三是安全管理无盲区。本年度投资2万余元,各校在已有的双控机制建设基础上又进一步进行了完善和整改,并由专家进行了审核鉴定,重新编制了各项应急预案,并将双控机制建设与象牙塔的使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校、教师、家长的互动,全程了解学生在校情况、校园内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重新申报食堂分级提档计划,确保了安全管理无盲区。

四是安全教育全程化。总校结合本镇实际,进一步提升安全管理实效性,采取了一下措施:1、制度引领;2019年3月份总校出台了《实施安全精细化管理提升安全工作实效“二十要、二十不准》,2019年11月份总校又出台了《总校中小学幼儿园学校安全工作“十到位”要求》。2、会议推动。总校每月召开一次专题会议,并结合季节特点下发季节安全重点提示。3、活动落实。各校通过主题校班会、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应急演练等举措确保安全全程化得到落实。

三、突出抓实抓细,推进常规教育有提升

以“三个校园创建”为主要抓手,以良好行为习惯养成、规范学校管理,打造充满生机活力校园、坚持立德树人,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为主要内容,促进学校特色、内涵发展。

一抓制度建设,突出一个“细”字。制定了《总校关于“责任校园、秩序校园、活力校园”创建活动实施指导意见》、编制了《总校<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指导手册》《总校关于在中小学德育专项活动,助推“三个校园建设”有效化活动方案》、《总校关于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在一日常规》,《总校中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要求》,转发了《班主任班级管理经验》、《著名教育家魏书生班级管理制度》、《中小学幼儿园会唱歌曲》和《衡水中学100条管理细节》及《班级管理制度范例》等一系列方案计划、制度规章,对于创建“三个校园”工作有了具体的抓手和制度保证。

二抓规范管理,突出一个“精”字。各校在各方面管理上基本做到了无空缺、无死角,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基本达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人人有责任,责任有落实的管理格局;向管理规范化,精细化迈进了一大步。

三抓活力校园,突出一个“实”字。

做到“八个坚持落实好”:坚持落实好“3311”读书工程、坚持落实好社团活动和“体艺2+1”项目、坚持落实好“三节一会”、坚持落实好课程的创建、坚持落实好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坚持落实好体育大课间活动、坚持落实好课前一支歌、坚持落实好重大传统节日活动的开展。

四、突出多措并举,推进课堂改革务实效

具体体现在“四个注重”:

一是注重教学常规的管理与落实。彻底转变由重视教师的教转变为重视学生的学。将教案变为导学案,总校统一制定模板,设计课前导学、课中学习、当堂达标、课后提升、媒体设计等内容,改变备课方式;以落实“1335”课堂教学总体要求,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以巩固提升作业和实践创新作业等多样化作业形式改变作业方式;以落实“课前三拼和课后三清”制度改变辅导方式;以教师的日常小测、学校的月测和总校的期中期末抽测相结合改变检测方式;

二是注重课堂教学的指导与培训。主要采取日常听课、巡课、主题化听课、重点培养对象听课、选拔评比性听课等方式经常深入课堂进行教学指导。每学期不少于30人;针对学科课堂教学、作业的设计、学习小组的建立与管理、多媒体的使用、EN课件的制作等来自日常教学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专题性培训,每学期不少于1次。

三是注重个人研修与骨干培养。通过抓教师自学、抓培训导学、抓平台互学、抓反思助学不断提升个人研修水平;通过搭台子、压担子,青蓝结对等方式,加强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培养后续骨干力量。

四是注重校本教研与课题研究。本着实际、落实、实效的“三实”原则,以课题为引领,以问题为抓手,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扎实有效开展校本教研。形成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人人愿参与的良好教研氛围。

五、突出勤俭节约,推进后勤服务保运转

今年面对经济困难的巨大压力,总校遵循“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勤俭节约、量力而行”的原则,加强财务管理,做好预算和支出,能不开支的绝不支出、能自己解决的全力解决,必须办的绝不拖延,能推迟解决的尽量延缓,同时加强食堂和营养餐的管理,全力做好“保民生、保重点、保运转”,创建后勤不后,服务为本,勤俭节约型校园。

六、突出精准扶贫,推进脱贫攻坚见效果

在全县脱贫攻坚的重要时间节点,总校始终以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聚焦“两不愁、三保障”为工作重点,做好教育扶贫。通过学生资助、营养餐计划的实施、一对一帮扶、三包制度落实、千名教师大家访等一系列举措,确保学生资助、控辍保学不落一人。总校和全体教师自筹8千余元用于学生资助和困难家庭帮扶,助力全县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

安全教育课程总结第6篇

关键词:毕节学院;安全工程;课程体系

作者简介:范育青(1980-),男,江苏灌云人,毕节学院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讲师;汪华君(1970-),男,山东聊城人,毕节学院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副教授。(贵州 毕节 551700)

基金项目:本文系毕节学院教学研究与改革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JG2010001)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1-0077-02

一、我国安全工程专业现状及其课程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安全专业的高等教育是培养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主要途径,也是安全科学发展的基础和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保障。我国安全工程教育始于1958年,并于当年设置了工业安全技术、工业卫生技术专业,1983年根据需求建立了矿山通风与安全本科专业,1984年在前面3个专业的基础上确立安全工程本科专业。[1]近年来,我国的安全专业高等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全国开设了安全工程本(专)科专业的院校有100多所,但由于安全学科是一门综合理、工、文、法、管、医等学科的新兴交叉学科,目前全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大纲。各院校在课程设置上存在较大分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各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开设专业基础课总共有74 门,专业课113 门,差别非常大。

此外,安全科学的交叉学科特性及各高校本身具有的不同行业特色,使得不同院校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呈现出不同的特色。[2,3]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人才培养观念的转变以及社会用人机制的变化,传统的课程体系已经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要求。[4]

因此,如何从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构建合理且具有特色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已经成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

毕节学院(以下简称“我校”)坐落在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是毕节试验区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承担着为毕节试验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的重要功能。2010年8月4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出席毕节学院“创先争优”座谈会上时也指出:“服务毕节试验区是毕节学院的根脉所系。”

随着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矿产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以及“工业强区”战略的实施,毕节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我校2010年增设了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开始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高级安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服务。

1.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文件指出:“深化教学内容改革,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课程体系。要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继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

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根据国家教育方针,培养适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知识,具备安全监察与管理、安全检测与监测、安全设计与生产、安全评价理论与方法、安全教育与培训等工作能力,并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在学校本科教学思想与培养目标的指导下,在充分调研国内其他院校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提出了2011版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案,将课程体系分为五大模块:通识教育模块、专业基础模块、专业主干课程模块、专业方向模块和实践教学环节。在课程体系安排上,对各类课程学时学分做了重新分配,主要为了减少专业主干课学时、总学时及总学分,增加通识教育、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学时及实践教学环节学分。

(1)通识教育模块。旨在进一步夯实基础、拓宽口径,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贯通和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身心素质。通识教育课程包括必修和选修两类课程。

通识教育必修课程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英语、计算机基础、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普通化学等课程,占总学时40%。通识教育选修课程分为人文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与技术类、体育艺术与素质拓展类等系列。该类课程每学期由学校教务处统一修订,要求学生至少选修8学分,占总学时6%。

(2)专业基础模块。旨在为学生打造一个宽阔的专业知识基础平台,主要包括:机械设计基础与制图、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语言程序设计、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工程燃烧学、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工程地质学、测量学、电工与电子技术等课程,占总学时21%。

安全教育课程总结第7篇

过去的一个学期,我们学校的总体成绩非常的理想,各项测试很多都达到指标,而期末测试好,很多学生的成绩出现上升。这都是很好的现象。

所以这个学期我们学校一定要励精图治,将我们学校的各项指标都提上去,特别是学生的成绩一定要出现大范围的进步,不能再出现上学期很多学生的成绩不好的现象了。另外学校评比也要进步。

过去的一年是xx教育“大发展,大提升” 的重要一年,也是我镇基础教育快速发展迎来良好契机的一年。为之,我们中心小学面向全区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思路,全面实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区教育局的各项工作安排和精神指示,全面实施科教兴镇战略,继续坚持求实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之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进一步推动着我镇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快速地发展。

 

一、围绕“两情两德”教育活动,深化师德行风建设。

   

这一年里,我们一直把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不断提高教师的敬业奉献精神,树立高尚的师德风范,创设良好的工作氛围当作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来抓。我们以区教育局开展的“两情两德”教育活动为契机,严格按照区教育局的活动要求和周密部署,多渠道多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切实加强教师的师德行风建设,提高学校管理和教师育人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1、讨论反思,增强师德意识。首先,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包河区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及细则(试行)》等有关文件和规定,明确每位教师理应具备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和具体目标。其次,学习和讨论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理解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和人民所赋予教师的丰富内涵和神圣使命。再次,开展师德建设大讨论活动,重点围绕教育思想、思想道德等八个方面的内容,以组织开展座谈会的方式让广大教师的思维在碰撞中摩擦出理性的火花,逐步提高思想认识。最后,让每位教师反思自己的从教经历,主要着力点是从教育教学、工作态度、对待学生、教学评价、日常生活、社会活动等方面找出差距、问题和不足,并据此制订出详细的整改计划和措施来。

   

2、师生互动,凸显“两德”内涵。我们将教师的“情”与“德”和学生的“情”与“德”有机地结合,开展了师生双向互动、角色体验等活动。其一、开展“爱生月”活动。组织全体教师开展“爱心献学生”活动,每位教师和班级每一位学生做一次心灵沟通;每位教师志愿者与一名贫困家庭学生建立结对帮扶关系并开展一次“小手拉大手”爱心帮扶活动。教师们以实际行动展示着自己高尚的师德水平和道德素养,受到了学生们的无限尊敬和爱戴。其二、开展“近师周”活动。学校通过“学校开放日”、“教师生活一日行”等方式安排一周的时间让学生和家长走近教师、了解教师、亲近教师;然后在“家长学校”中开展“我眼中的好教师”征文活动,发动学生及家长描述老师的工作、学习、实践等生活情况,并将优秀征文稿件在校园广播网中展播。

   

3、开门评议,发挥监督指导作用。在活动中,我们始终不忘运用群众舆论监督的力量来检测和评议师德行风建设的成效。主要通过如下两种方式:1、组织“教学开放周”活动,邀请当地的村(居委会)、有关单位和学生家长代表观摩学校的常规管理及课堂教学,并留下宝贵的指导意见。2、设计问卷调查表,组织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评价教师、评价学校等活动,查找教师本人和学校自身在师德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整改措施。

   

4、与时代背景相结合,拓宽师德外延。我们跳出教育局圈定的活动框框,不断创新,努力寻找与时代背景相结合的“切入点”,从而拓宽师德外延。本年度,我中心校党支部被评为区先进党支部。

   

二、狠抓教科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生命线,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渠道。我镇抓住课改这个契机,加大教研组织的研讨力度,强化课堂改革过程管理,提高教学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始终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来抓。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我们加强对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理论的学习教育,使其尽快地理解新课标、领会新教材,掌握新教法,适应新课程改革新形势的需要。同时,我们着力推行教师成长和专业提升计划,在注重培养骨干教师的同时,更加注重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加大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力度,努力推进“名师工程”、“青年教师培训工程”等。首先,我们给青年教师分析定位,定向培养,为青年教师外出学习、课题研究提供优先权,然后通过老带新、传帮带、拜师结队等形式,使青年教师尽快地跨越教育教学“平原”上的种种障碍,逐步胜任自己的工作岗位,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模式和育人经验。

(1)

以下内容与本文【2010年小学全年发展工作总结】相关,可查阅参考:规范民办学前幼儿教育办学行为工作总结

农村信用社新聘员工培训工作总结

大学第四届学生会工作总结

体育兴趣小组工作总结

局行风评议工作总结

2010年初一美术工作总结

“乡土素材在农村初中生写作中的运用研究”工作总结

居委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计划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2、强化教学过程常规管理,增强质量意识。我们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强化教学法规意识,采用“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学校自查与中心校督导相结合”的方法,加强课程计划的执行和管理,做到“开齐、上足、上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我们通过巡课、推门听课的方式加大对课堂教学的监控力度,加强教学常规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在教学管理中,我们坚持“月查制度”,以教研组为单位,将检查情况与月考核有机挂钩,建立动态的评价激励机制,重点突出“四抓”,即抓备课、抓上课、抓作业、抓辅导,从而使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能形成强大的质量保证体系。

   

3、搭建广阔平台,让教师在历练中逐步成长。本学年,我们通过举办专题讲座、理论学习、观看优秀课堂教学实录谈体会,学校领导深入教学第一线,开展随堂听课、评优课活动,以及组织公开课、讨论课、观摩课、集体备课、经验交流会等,引导广大教师狠抓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努力打造规范课、特色课、精品课。并且,通过举行课堂教学评比,论文、优秀案例评比,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基本功锻炼,有效地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使一些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4、坚持以“研”促教,规范校本研修。校本研修是实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经途径。我们建立了从校级、校际、镇级到片级、区级的五级研修网,并构建起完善的校本研修管理制度,严格做到“五定”,即定时间、定内容、定人员、定场所、定记载,并对校本研修实施五级管理,即校长管理,教务处管理,教研组管理,备课组管理,自我管理,从而确保了校本研修的持续、规范运行。

   

学校工作,德育为先。为更好地开展校园德育工作,提升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我镇以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为目标,充分调动学校少先队和德育处组织的活动优势,以生动活泼的主题活动弘扬社会主旋律,丰富和活跃校园德育氛围。

   

1、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为主题。全镇各校先后举办多种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如国旗下讲话,学雷锋先进班级、先进个人评选,“学雷锋”手抄报展等活动,并结合“北京奥运,你我关注”的教育主题,各校举办了“迎奥运,促和谐”的爱国主义读书征文活动和有奖知识竞答活动,并充分利用妇女节、劳动节、建队节等重要节日,通过举行队活动、出版宣传栏、开展主题活动等形式,培育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家乡的民族情感和集体主义观念,激励学生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和志向。

   

2、融德育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中。“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各校以少先队总队为龙头,开展集体默哀三分钟活动,并运用班会、主题队会、校园橱窗、校园广播等形式在学生中开展“我为灾区人民献爱心”活动、举办“我与汶川心连心”的演讲、图片展、地震知识讲座等活动,从而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与祖国和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高尚情操。义城中心小学陈国平老师身患黑色素肿瘤,全镇立刻行动起来,开展了“大爱无疆,与爱同行”募捐活动,此举培养了学生们奉献爱心、扶危济困的道德情感。此外,各校在校园广泛推广校园集体舞、古诗童谣创编操、“科普大篷车”进校园、与城区学校小朋友开展“手拉手”互助活动等等,一派和谐文明、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校园文化氛围正在迅速形成。

   

3、充分发挥各自的特色优势,开展形式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义城中心小学结合学校当前正在申报包河区特色学校,积极开展了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实践活动。通过专题讲座和出版专栏,发挥“绿色小卫士”作用,开展环保集体签名活动、“秸秆禁烧”宣传活动、美化校园活动、美化社区清洁活动、美化教室布置比赛,以及进行“绿色奥运”主题创意展,还通过支教老师的专题培训和指导,引导学生们利用废旧物品进行再次利用,设计出服装、玩具、教具等。再如,南徐小学利用与校毗邻的义城敬老院这一德育教育基地,向学生们进行尊老爱幼教育,并利用“九九重阳节”开展送温暖活动,等等。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长期有效地开展,切实提高了广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公德意识。

   

四、强化安全工作,创建平安校园。

   

1、健全管理网络,完善各项制度。学校高度重视安全工作,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专人负责安全,认真贯彻执行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签订了安全目标责任书,层层落实了各校的安全工作责任。并制定了安全工作计划,完善各项安全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校园突发事件预警机制,落实各项应急措施,制订了《学校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处置预案》,提高了全体师生员工的防范意识和安全应急能力。

   

2、加强安全教育,落实长效管理。 我们重视抓好学校的安全教育,充分利用班会、少先队活动、活动课等途径进行学科渗透,通过讲解、演示和师生紧急疏散演练,对学生开展安全预防教育,使学生接受比较系统的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触电、防食物中毒、防运动伤害、防火等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同时,以建设平安、卫生、文明、和谐校园为目标,认真落实校园管理各项措施,定期对校舍、教学设施等进行安全常规检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改;并综合治理校园周边环境,规范学生出入校门的行为,消除安全隐患。【2】

以下内容与本文【2010年小学全年发展工作总结】相关,可查阅参考:规范民办学前幼儿教育办学行为工作总结

农村信用社新聘员工培训工作总结

大学第四届学生会工作总结

体育兴趣小组工作总结

局行风评议工作总结

2010年初一美术工作总结

“乡土素材在农村初中生写作中的运用研究”工作总结

居委2010年工作总结和2011年工作计划

到 栏目查看更多内容 >>

   

3、重视健康教育,加强传染病的防控工作。我们积极配合卫生防疫站和当地的卫生部门做好麻疹、腮腺炎等春、秋季节流行传染病的接种工作,向学生开展相关的宣传预防工作,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等等。本年度,全镇无一例重大安全事故发生。本年度,义城中心小学被评为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

   

五、调整结构布局,完善硬件设施建设。

   

本学年,为了支持滨湖新区“大建设,大发展”,我们大胆地调整结构布局,将办学条件落后、生源严重不足,已不能适应我镇发展步伐的周坎小学整体并入南徐小学,并利用暑期对周坎小学的全部校产和师生进行了清理和分流,此举既集约化了我镇有限的办学资源,又使全镇目前的结构布局渐趋合理化、科学化,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拥护。由于周坎小学的融入,南徐小学的办学条件与硬件设施严重不足的问题逐渐凸现,为此我们积极争取资金8万元为该校配备了600套崭新的课桌椅,并争取到资金20万元用于该校的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兴建,不日此项工程即将上马。另外,我们已报告区教育局,拟打算下学期为义城中心小学新建一条塑胶跑道和一座水冲式厕所。届时,我镇的校园环境和整体面貌将焕然一新,学校的长足发展与生存空间将显得更为广阔。

 

在以后岁月里我们中心小学一定要坚持“创学校特色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方针路线,坚持把中心小学打造成义城镇教育品牌的发展战略,多方筹措资金,争取政府和教育局的支持,完成中心学校的整体规划。狠抓常规,提升教研水平,深入贯彻“教学是中心,教学质量是生命线,课堂教学是主渠道”的思想,脚踏实地查找不足,实现教学质量再升一个台阶。

  

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形式内容创新、富有时代气息的活动,加强师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爱家乡、爱学校教育,法制教育和国防教育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狠抓师德教育,努力铸造一支德才兼备、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的队伍,培养造就一批校内外有影响的骨干教师,并通过组织骨干教师上观摩课、指导青年教师等形式,发挥其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带动、导向、辐射作用。实施科研创新策略,整体提高教学质量。继续加强学校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巩固区“科研先进单位”成果,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积极开展校本教研,以教研促教改,深化素质教育。

这就是我们的学校的!

(3)

以下内容与本文【2010年小学全年发展工作总结】相关,可查阅参考:规范民办学前幼儿教育办学行为工作总结

农村信用社新聘员工培训工作总结

大学第四届学生会工作总结

体育兴趣小组工作总结

局行风评议工作总结

2010年初一美术工作总结

“乡土素材在农村初中生写作中的运用研究”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