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质量经验交流汇报(合集7篇)

时间:2023-02-12 16:34:20
小学质量经验交流汇报

小学质量经验交流汇报第1篇

一、自学提示作用不大。学生只是匆匆读一遍自学提示,既没有记住也没有真正理解,自主学习时也不按照提示去做,更不按提示回答。提示没起到应有的作用。

解决策略:首先自学提示要紧扣学习目标、新知识点。二是让学生自己认真读一读,再找学生根据自己理解说一说,真正弄明白自主学习时都要做什么、怎么做。培养学生用心去读,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二、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深入不够。

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站在一旁要么似若无事,要么无目的巡视。

解决策略:要求教师深入到学生当中注意观察哪些学生没有进入状态及时提醒,哪个同学遇到困难需要我们稍做提示,帮助其完成自学,了解学生在自学时学到什么程度,这样,在下一步小组合作时教师的参与更有目的性。

三、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不好掌控。

在实践中我们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保证自主学习时间,就不能完成整节课的教学任务。这一问题曾长时间困绕我们,出现了完不成任务欠债积压。

解决策略:把自学环节延伸到课前——抓课前预习。每天给学生留好预习要求,预习要求可以是自学提示。学生在预习时做好笔记,并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划出来。课上我们给学生少量时间来回顾预习内容,重点还是思考预习中没解决的问题。这样既保证了自主学习的时间,又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了时间保证。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预习的效果越来越好,课堂效率也大大提高。课前预习自主学习习惯也逐渐形成。

四、小组合作交流无序,流于形式。

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有:

(1)随意性太强,只重视合作学习的结果,对小组学习的过程缺乏指导。(2)合作中没有秩序,分工不明确,甚至没有分工,没有达到互相交流,统一认识,加深理解的目的(既小组学习的目的);

展示汇报时没有体现小组成果,大多1名学生承担,只代表自己,没有小组意识,对问题没有明确的分工,参与率低;缺少组组互动。

解决策略:首先,注重方法指导,让学生学会讨论。

(1)合理分组:全班学生分成4—6人的学习小组,各组中均安排好、中、差三类学生。

(2)有序讨论:小组学习要在组长的组织下,分工明确,一个问题一问题的解决,达成共识或弄明白后再进入下一个问题。尽量让小组的每一个同学都承担一个问题,按顺序进行。汇报的时候也要体现这个顺序。小组学习还要让成员提出没有弄明白的问题,成员互相解答,都解决不了,可请教别组同学或带到汇报中提出,求得其他小组的帮助。这个环节最关键,它不仅决定小组学习的质量,更决定课堂效率,是确保每个学生当堂完成任务的保证。对此,我们集中力量反复实践。

现在我们是这样做的:

以三年级毫米的认识为例:

自学提示:

1、指出1毫米给同桌看。

2、仔细观察,1厘米里有几个小格?那么

1厘米=( )毫米。

3、你手中是否有厚度是1毫米的物品?量一量。

4、说一说,测量生活中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

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长分好工1号同学回答第一个问题,指出尺子上一毫米给同学看,其他同学有补充的:除了你指的另外每一小格都是1毫米,并连续指出几个。1题达成共识后2号同学回答2题,3号同学回答3题,4号同学答4题,处理方法同1号。然后组长再问一问谁还有不懂的,还有问题?小组汇报时也按这个顺序来汇报。

(3)、适度指导:教师要关注小组讨论,对最先结束的小组,要进行必要的拓展思维训练,对讨论相持不下或者不深入的小组要及时点拨,确保信息交流的质量,尽量做到防止时间空耗。

小学质量经验交流汇报第2篇

“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是通过发挥“小班讨论”的优势,弥补“大班授课”的不足,让师生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激发灵感、产生智慧、答疑解惑,实现教学相长。这种知识“传输式”与“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大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和良好的表达能力,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从而真正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作用。经过5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模式取得了突出成效,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小班讨论”后的“大班交流”十分必要。一是可以使不同的小班之间相互交流、学习和借鉴,开阔思路;二是使主讲教师对整个教学大班的讨论情况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便于下一步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三是使班级的组织力、动员力和凝聚力得到强化。“大班交流”环节是展现班集体风采与竞争力的舞台,为了使本班有突出表现,每个班都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凝聚集体的智慧,交流汇报的内容丰富充实,形式异彩纷呈。“大班交流”对整个“大班授课、小班讨论”教学环节而言,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交流”存在的问题

1.部分同学参与度低。“大班交流”实践的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这堂“集体交流课”成了各班班长或者学委汇报的“个人展示课”,部分同学对总结交流漠不关心,对汇报的内容不理不问,只顾埋头做自己的作业或看其他学习资料,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这部分学生参与度低,也导致“大班交流”缺乏台上台下的互动,课堂气氛沉闷,使“大班交流”的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2.个别汇报同学准备不够充分。个别班级的总结汇报表现为应付差事,流于形式,将小班讨论的内容泛泛地罗列展示,观点零散,缺乏全面的总结提炼,对听众的吸引力不强。一部分客观原因是负责汇报交流的同学的理论功底不强、表达能力有限,更主要的原因是“大班交流”的形式比较呆板,不具备强大的吸引力,没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只成为汇报同学额外的差事甚至被看作是负担。3.汇报和互动超时。“大班交流”过程中,好的讨论主题和精彩的汇报往往会超时。一方面由于汇报同学缺少演讲经验或总结提炼能力,尽管教师在提前布置“大班交流”时一再强调遵守汇报时间,大部分汇报同学还是会超时;另一方面,当汇报内容引起听众兴趣,形成互动之后,提问和回答环节都会占用较多时间,导致“大班交流”无法在2课时时间内按进度完成。4.观点交锋过于激烈。在各班的“小班讨论”中,很难避免观点偏激或立场尖锐对峙的情况出现,当这些观点和对峙拿到“大班交流”课堂时,很可能会进一步演变为班与班之间的激烈对抗。“大班交流”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深入交流的同时,也给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掌控课堂气氛带来了一定的难度。5.讨论主题分散,点评困难。通常“小班讨论”的大主题由课程组事先统一确定,任课教师布置后,具体的讨论题目由班级同学自己确定。“大班交流”过程中经常是6个自然班讨论6个甚至更多的问题,绝大多数问题都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和复杂的认知角度,也有一些问题和社会现象并不为大家所熟知。一方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功底和思想水平是一个考验,另一方面也给教师统一点评造成困难,全讲、全评时间有限,不讲、不评又缺少必要的引导。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交流”的实践经验

小学质量经验交流汇报第3篇

一、小学科学课堂“热闹”浮华的表象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需要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热闹”的场面,但更需要学生理性的思考和踏踏实实的探究。科学课堂教学要去掉虚假的热闹,应该建构有效的教学课堂。

(一)实验型科学课的“热闹”假象在实验型的科学课上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个一种非常普遍的科学实验课堂。学生一起讨论,然后交流汇报一下,难道就是合作学习,就是自主探究了吗。从表面上看,在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室里人声鼎沸,热闹的课堂景象产生。教师很害怕安静的课堂,努力引导学生把课堂变成热闹的竞赛场地。但是,认真地观察这种热闹后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同学并没有明确的研究目的,就是拿着棍子到处胡乱地敲打,嘻嘻哈哈的表情,很多小组成员中还有意见不统一的,学生们就互相争执,学生没有意义的争吵,反映出学生没有良好的个人素养,不会倾听,没有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这样的讨论无疑浪费了大量的课堂时间。学生在这样的讨论中,并没有学到探究事物的方法。二十分钟过去后,教师开始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这时还有许多学生继续做着实验,并没有马上停下来。汇报的小组,也没有按照一定的顺序汇报,课堂显得很无序。

(二)知识型科学课的简单“热闹”知识型科学课以学习知识为主,科学知识具有客观性,可以用事实或证据反复予以验证,适合集体传授,而人文知识则关涉个人情感、道德及审美等领域,往往潜隐于教学内容之下。“知识型”的科学课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形成认识浅薄,在课堂的实际教学中教师一味追求科学课堂的简单“热闹”。由于很多教师往往将学习科学知识作为唯一的教学目标,而忽视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发展。在知识型的科学课堂上,学生热烈地讨论,积极地参与,踊跃地回答问题。“热热闹闹”的课堂,有些教师常常这样引导:今天这节课,比一比,谁的发言最积极?评一评,谁的表现最好?听到教师的赞扬,学生应该是感到非常自豪的表情,但是两个学生面无表情地坐了下去。教师浅显地定义科学研究的过程,会让学生产生对科学研究错误的认识。没有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的研究有什么高深的,也没有让学生体会科学研究是要经过复杂的过程,学生不会产生热爱科学的感情。这样的课堂,学生只明白了科学研究的简单过程,没有任何实质的内容和深层次的情感认识。

二、小学科学有效课堂的建构

在科学课中,课前实验材料的准备,教师对于教材的把握和对学生积极的评价,对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的培养,都是教师控制有序科学课堂的关键。课前通过哪些途径做材料的准备?如果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怎样建立科学合理的实验小组?如何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都值得深入探讨。

(一)课前实验材料准备充足以实验型活动为主的科学课,课堂上要进行大量的活动。因此,实验材料的准备环节至关重要。科学探究活动的展开离不开大量的材料作支撑,充足的材料是对教材的有益补充,是探究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在材料的准备上,可以让学生自己准备,也可以师生共同准备,甚至让家长帮助准备,调动一切力量,准备好实验材料。精心准备合适的实验材料,组织学生有目的进行实验,课堂上的实验活动一定会有序。

(二)教师认真研读教材教师若不熟悉教材,把握不住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设计随意,课堂教学往往会混乱。教材是学生获得科学知识、提高探究能力的基本载体,是学生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科学价值的重要资源。课前教师认真研读教材,仔细琢磨,认真推敲,才能驾驭课堂,才能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让学生更有序地经历探究学习的过程。教师还应积极营造安全和谐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科学探究的需要与动机,确保科学探究学习的有序进行,把探究过程中的不安静因素控制好。

(三)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实验时学生无目的的研究,造成时间的浪费,当教师安排学生汇报交流的时候,场面很混乱,实验后的汇报交流,虽然教师已进行组织,但很多学生仍然还在实验上,忙于实验器材的摆弄,要么只想把自己的实验结果说出来,而不关注其它同学的汇报,这就失去了汇报交流的意义。在科学实验课中,几乎所有的学生实验都要求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来完成。所以,实验小组的管理,也就成了课堂有序的关键。课前教师可以将分好的小组进行编号,在课堂汇报交流时,学生可以按照编号有序地进行汇报,避免了学生交流时的混乱。培养学生实验前明确实验的目的、实验的要求、实验所用的材料以及实验的操作方法等良好的实验习惯。在进行观察实验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观察什么。在实验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些什么,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所要求观察的主要内容,课堂自然会安静下来。

(四)教师积极的评价教师是学生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教师的及时评价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促进作用。教师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进行表扬、肯定,对不足之处给予批评,能使课堂教学得到调整和改进,能使探究活动达到最终的目的和效果。在实验课上,学生往往对实验器材兴趣很浓,没开始实验探究就已经在摆弄器材,此时,就可以借助表扬其他学生的办法来激励其及时改正。及时、有效的评价在调整课堂节奏,有序地展开探究活动上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我们把每次评选出来的优秀小组加以表扬和鼓励,把他们作为全班的榜样,引导其他小组向他们学习,这样就能造就和谐安静的课堂氛围了。合理的课堂秩序是实验活动有效进行的前提,课堂上不能盲目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而忽视了课堂的总目标。课堂热不热闹,不是判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标准。让学生做一个安静的思考者。

小学质量经验交流汇报第4篇

关键词:科学实验 合作能力 培养

合作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互之间的配合和协调而实现共同目标,最终个人利益也获得满足的一种社会交往活动。而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儿童合作意识的土壤。因为科学课中的大量观察、实验,多是以小组形式进行,这样增多了学生讨论、交流和操作的时间,使学生的活动依靠团队合作进行。在每个团队中有的同学思维敏捷,有的同学语言表达力强,有的同学操作技术过硬,所以进行小组实验时可以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学会合作。

一、实验前,教师创设合作氛围,使学生产生合作的欲望

实验前向学生讲当代社会绝大多数的发明、创造都是群体攻关的产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如诺贝尔奖颁发以来的75年中,在286位获奖者中,2/3的科学家是与他人合作而获奖的。我国“两弹一星”等的试验、发射成功更是许多科学家合作的结果。再提出要求, 看哪组相互配合得好,最先找到实验方法,观察到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果,及时给予精神奖励,如发小红花或多记分,最后请领先的小组介绍经验,取得优秀成绩不仅仅是因为某个同学的敏捷,而主要是大家合作的结果。使学生体会到:每个人的努力都将关系到集体的荣誉,关系到竞争的成功与否,认识到每个人都要为小组的成功尽力。

二、实验时,教师给予适当安排,让学生在合作中体会成功

1、通过实验中的交流强化合作的能力

科学教学中,观察、实验、思考的活动比较多。这些活动大多需要分组、分工合作完成,通过实践发现这些活动最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合作能力。例如《用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水加热》的实验中,让学生在讨论如何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的基础上做实验。我静观各组的学生,发现大多数学生讨论后在组长的安排下既有分工合作,又有密切配合,并就各自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交流,做到了人人动手、动脑、动口。而有的小组的同学没有经过讨论直接抢着做实验,由于操作秩序较乱,因而实验现象观察得也不够仔细,讨论也进行得不够充分,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我抓住时机让学生讨论哪种方法最好?为什么?以后遇到这样的活动应怎样做?同学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合作的好处,因而在以后的学习中合作意识、合作能力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

2、通过实验中的互助体会合作的好处

学生实验可以分个人实验和分组实验,个人实验有利于独立思考,独自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但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的操作、不当的方法就得不到及时发现和解决。而分组实验刚好避免了这一缺点。在分组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地进行交流,互相帮助,这就强化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教师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就要有意识地把学生单独能完成的实验活动适当的复杂化,变成只有在多人合作的情况下才能完成的实验。

3、通过轮流汇报共享合作的喜悦

实验结果的汇报建立在对实验现象与数据深入讨论分析的基础之上,实验汇报既可以检验结果,更可以看出小组合作的实际效果。在汇报中,发言者所汇报的内容是代表本组的集体智慧的结晶,他汇报的好坏将会影响到整组的荣誉。特别是当小组轮流汇报时,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就会促使小组内部加强合作,以得到比其他小组更有价值的实验成果。而当发言者把成果展现在他人面前并得到他人肯定时,在心理上就容易产生一种喜悦的满足,这时候,让大部分同学参与汇报,就可以把这种喜悦普及。基于此种原因,在实验总结中,我特别安排了轮流汇报的环节,由各个小组派代表到讲台上汇报小组实验结果并回答其他小组的质疑与提问。通过与同学的交流,再加上老师适时适当的肯定,学生就更容易获得成功的乐趣。尤其是对成绩比较后进,动手能力比较落后的学生来讲,不是集体的力量,自己是不能对实验现象回答的如些完整的。当他意识到这种成功的喜悦来源于集体的合作力量时,就加深了他对合作的正面印象,他的合作意识也能越来越强烈。

三、实验后,学生互评,让学生体会合作的满足

学生之间相互合作,最了解各自在实验探究中所发挥的作用,所以学生之间的评价,最能反映出学生在实验探究中的作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要谈论自己的见解,还要认真听取别人的见解。这样更能促进彼此的良好合作,优化合作关系,有利于提高小组的学习效率,有利于强化合作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实验结束后,再让这些学生指出这些组在实验过程的优点和缺点及操作不规范的地方,对小组的合作情况作出评价及分析,使学生与学生之间牢固树立了合作的意识,加强了组与组之间的交流。

小学质量经验交流汇报第5篇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校教学计划中一相非常重要的活动课题,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开展了三个学期,并切已经纳入我校的教学计划,按照每周3课时、每学期48课时的课时量,将其分为期准备16课时、中期活动16课时、期末总结16课时三个阶段。

本学期我们学校又有新的学年加入此项活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是一次社会活动,全体实验年级利用假期时间走出校门,走出课堂,走进了社会这个大课堂的不同角落,他们积极热情地对待自己的这项活动。

在本次活动的初期准备阶段,各个班级的班长和其他的班级干部协同班主任老师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保证了这相活动的有序进行。活动期间,同学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用我们中学的独特视角和方式了解社会、感知社会,在活动中同学们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发展,实践能力、劳动能力、对事物的辨认能力、交往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活动中,学生们学到了校园里、课堂上无法获取的知识和能力。

这次活动的末期是整理材料,书写实践报告,这一阶段小组同学撰写实验报告,首先在班级交流,然后各班选出三个优秀小组,每个小组又在学校的交流中经过评选,最后42组仅选出24组参加汇报。

活动中我们又聘请了孙茂霞、丁庆波、马玉平、刘敏、孙宗渊、李鹏、贾清松、范雪、尚云芳、孟小微、10位教师做初评评委,此后,黄校长和教务处主任对这次活动进行了三次检查。最后学校的成果汇报交流又聘请了范雪、王静、孟晓薇、丁庆波、马玉萍、贾青松为评委,李鹏、孙宗渊为记分员,同时还请到了宋玉洪、仁莹为这次活动全程照相。

本次活动在上次活动的基础上有了明显的进步。上学期一个学年就选出了29组参加汇报,本次我们学校两个学年选出24组进行汇报,很显然,我们对这次活动的要求提高了,汇报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汇报的能力也比以前更进步了。他们的成绩证明了“没有辛勤的一天,就没有最后的收获。

小学质量经验交流汇报第6篇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校教学计划中一相非常重要的活动课题,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开展了三个学期,并切已经纳入我校的教学计划,按照每周3课时、每学期48课时的课时量,将其分为期准备16课时、中期活动16课时、期末总结16课时三个阶段。

本学期我们学校又有新的学年加入此项活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是一次社会活动,全体实验年级利用假期时间走出校门,走出课堂,走进了社会这个大课堂的不同角落,他们积极热情地对待自己的这项活动。在本次活动的初期准备阶段,各个班级的班长和其他的班级干部协同班主任老师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保证了这相活动的有序进行。

活动期间,同学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用我们中学的独特视角和方式了解社会、感知社会,在活动中同学们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发展,实践能力、劳动能力、对事物的辨认能力、交往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

在活动中,学生们学到了校园里、课堂上无法获取的知识和能力。这次活动的末期是整理材料,书写实践报告,这一阶段小组同学撰写实验报告,首先在班级交流,然后各班选出三个优秀小组,每个小组又在学校的交流中经过评选,最后42组仅选出24组参加汇报。

活动中我们又聘请了孙茂霞、丁庆波、马玉平、刘敏、孙宗渊、李鹏、贾清松、范雪、尚云芳、孟小微、10位教师做初评评委,此后,黄校长和教务处主任对这次活动进行了三次检查。

最后学校的成果汇报交流又聘请了范雪、王静、孟晓薇、丁庆波、马玉萍、贾青松为评委,李鹏、孙宗渊为记分员,同时还请到了宋玉洪、仁莹为这次活动全程照相。

本次活动在上次活动的基础上有了明显的进步。上学期一个学年就选出了29组参加汇报,本次我们学校两个学年选出24组进行汇报,很显然,我们对这次活动的要求提高了,汇报的质量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同学们的实践能力和汇报的能力也比以前更进步了。他们的成绩证明了“没有辛勤的一天,就没有最后的收获。

小学质量经验交流汇报第7篇

综合实践活动是我校教学计划中一相非常重要的活动课题,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已经开展了三个学期,并切已经纳入我校的教学计划,按照每周3课时、每学期48课时的课时量,将其分为期准备16课时、中期活动16课时、期末总结16课时三个阶段。

本学期我们学校又有新的学年加入此项活动。这次综合实践活动是一次社会活动,全体实验年级利用假期时间走出校门,走出课堂,走进了社会这个大课堂的不同角落,他们积极热情地对待自己的这项活动。

在本次活动的初期准备阶段,各个班级的班长和其他的班级干部协同班主任老师进行了周密的安排,保证了这相活动的有序进行。活动期间,同学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用我们中学的独特视角和方式了解社会、感知社会,在活动中同学们的各种能力得到了发展,实践能力、劳动能力、对事物的辨认能力、交往能力等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在活动中,学生们学到了校园里、课堂上无法获取的知识和能力。

这次活动的末期是整理材料,书写实践报告,这一阶段小组同学撰写实验报告,首先在班级交流,然后各班选出三个优秀小组,每个小组又在学校的交流中经过评选,最后42组仅选出24组参加汇报。

活动中我们又聘请了孙茂霞、丁庆波、马玉平、刘敏、孙宗渊、李鹏、贾清松、范雪、尚云芳、孟小微、10位教师做初评评委,此后,黄校长和教务处主任对这次活动进行了三次检查。最后学校的成果汇报交流又聘请了范雪、王静、孟晓薇、丁庆波、马玉萍、贾青松为评委,李鹏、孙宗渊为记分员,同时还请到了宋玉洪、仁莹为这次活动全程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