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合集7篇)

时间:2022-08-06 03:02:16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1篇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与健全人格的教育,是关系到祖国下一代能否茁壮成长的大事。而严防学生因心理问题引发心理疾病和危机事件,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应常抓不懈。

我大卢小学教师深入家访,及时发现有可能心理问题的学生,并对遭遇突发事件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或学习困难而出现心理异常的学生、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性格过于内向孤僻的学生、有情绪困扰的学生进行了重点关注,建立了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常见发展性心理困扰学生,我们对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谈心,并做好记录。

当然,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学生的遗传因素有关,更取决于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环境的影响。作为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有责任扮演好“心理医生”的角色。很多心理危机事件在发生之前,当事人的语言或行为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迹象,因此是可以察觉并预防的。

下面,附重点排查对象:

(1)心理健康普测和心理健康摸底排查工作中确定的重点关注学生。

(2)患严重身体疾病,治疗周期长,个体感觉痛苦,仍在校坚持学习的学生。

(3)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或就业困难而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

(4)因各种原因受处分、经常旷课或经常联系不上的学生。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2篇

(一)有利于形成教师对学生的正确认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思想观念与心理发展还不十分成熟。因此在小学教育中将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进行整合有一定的重要性。首先,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必将通过行为方式表现出来,并且如果小学生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人际关系过于敏感,就会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通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以及德育工作,能够使教师明白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也不会因为一些小问题而把违纪行为当成是思想道德方面的问题,能使教师更好地教育学生。

(二)有助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以往的学校德育工作中,一般都采用知识传输型教育模式。这种简单的教育方法会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很容易造成学生的抵触心理。因此,作为教师可以将心理教育引入到德育教育工作中来,可以采用宣泄法、疏导法等方法,改变以往简单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工作。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心理沟通,以朋友的身份与角色为学生疏导心理上的问题,才能够使学生放下心里的包袱,主动接受教师的德育教育。

二、当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的整合现状

首先,关于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整合工作缺乏一定的方法指导。由于二者分别处于不同的学科领域,必须要打破学科的界限,并且在研究过程中找出两者的共性特点,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其次,对于不同学科的整合人才相对缺乏。比如一些学校负责德育教育的是政教处的工作人员,但是他们对心理学的知识了解甚少,而一些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者对学生的了解也不够,对于教育学方面也是缺乏一定的研究,而一些德育工作者多为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一定的教育实践,尽管有心理学的基础,但是他们不能够在实践中更好地指导学生。最后,当前的德育工作与心理教育的整合缺乏良好的环境支持。除了部分教师,一些家长以及校领导也都未能真正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应用,从而阻碍心理健康知识在德育教育工作中的发展。对于当前现状,需要经过长期的改革以及思想方面的渗透,使整合工作得到最大化地合理实现。

三、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的重要举措

(一)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在实践上的整合

要想将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进行整合,首先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在课程上进行整合。小学思想品德课程以传统的知识传授为主,教师可以把心理健康知识纳入到课堂教学体系之中。例如,首先,可将如何与人交往、如何正确看待自己等放到相关章节中来;其次,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利用相关的心理健康调查表对学生进行调查,做到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地对每位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分析;最后,学校还可以大力开展一些心理指导课程、道德事迹褒奖等相关知识讲座,大力宣传道德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二)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加以整合

每个人都离不开生活这个大舞台,它与每个学生息息相关。因此,要想很好地将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学生的生活为出发点,了解学生的生活经验,并通过观察学生的生活状况来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以此来指导德育教育工作的发展。

(三)通过与家长之间的相互配合实现二者的整合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3篇

一、发挥心理绘画日记的重要作用

从目前的发展现状分析,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主要开展途径是通过心理小报、广播和心理活动课等形式,也相继获得了不少良好的教育成效,在教育进程中充分发挥心理绘画日记的作用,能够收到锦上添花的功效。具体来说,其一,喜欢绘画是儿童的天性,我们要把握小学生的这一特征,通过绘画比赛的形式,以“我眼中的阳光生活”为主题,引导小学生在思考和挖掘生活中的美好善良、积极向上事件的基础上,运用手中的画笔将所思所想画出来,教师要给予必要的主题性的引导和帮助,并且根据比赛的结果采取必要的奖励措施,让学生在绘画的世界中挖掘心灵深处更纯真的美好。其二,在绘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布置绘画日记的方式,引导小学生将绘画时的心理状态以及画面的主题用文字表达出来,并且日记后面要有家长的评语,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出来与大家分享,在轻松、融洽的氛围中不仅能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而开展更切合实际的教育活动,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二、家校配合,双管齐下

要想获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成效,学校与家长就要密切地沟通和配合,在家校合作的情况下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以及品德能力的提升提供更多的活力源泉。这就要求教师加强与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掌握学生的家庭情况、父母之间是否和谐以及父母对孩子的态度等,并根据掌握的情况制定一系列的教育措施。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开设主题性的亲子活动、以“我眼中的幸福家庭”为主题的演讲活动等方式,调动家长与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主动性和热情,在活动中让学生和家长都能够感受到关怀和温暖的重要性,以此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及其对孝顺品德的深刻理解。与此同时,小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了家长的影响,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的重点还应当放在家长身上,这首先需要教师要通过工作之余的自我充电,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更加宽阔的视野,通过家长会、家长茶话会等手段掌握家长的教育理念、生活态度等,对不恰当的想法和规划,教师要给予合理的引导和建议,从而为小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和谐的环境和氛围。再有,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作用,校园的黑板报、展示牌里的内容除了陈列有关心理健康教育、德育内容之外,还要将家校合作的最新情况,包括图片、文字、图画等展示出来,让学生在随处可见的文化熏陶中逐步成长,也进一步提高了家长积极配合的热情。

三、结束语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4篇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环节。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以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指导和规范我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制定本实施规范。

一、指导思想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

(一)组织管理

1.县教育局德育工作办公室负责管理和指导全县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责组织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的心理健康教育评比活动。

2. 各乡镇、校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健全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乡镇教育管理中心要有人员具体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学校由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负责,建立由教务处、政教处(德育处)、团委(少队部)等部门人员参加的3~5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政教处负责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培训、比赛、科研等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和课程安排,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

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给予必要的关心与支持,并定期对计划进行评估,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对计划进行修正,使之更贴近学校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4. 学校有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有心理辅导室,形成以班主任、思想品德课教师以及团、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5. 各学校要依据本规范以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相关规定不断建立和完善适合本地实际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评价、心理辅导室管理细则等规章制度。

(二)队伍建设

1.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建立专业教师队伍。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其编制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专职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讲座或参与活动等方式指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团队辅导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各中小学可选调经验丰富、有一定心理学基础、值得学生信赖的政教、团队干部、班主任或思想品德课教师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3.县教育局将分期分批对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轮训,切实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同时在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等各类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建立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不。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

(三)实施过程要求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各校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合理设置不同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初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高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原则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要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1)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专题教育可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要根据计划开设心理辅导课,统一安排课时。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每班每学期开设心理辅导课不少于8节,初中和小学每班每学期不少于5节。为保证活动时间,中小学心理辅导课可通过选修课、班会课或专题讲座等多种途径予以解决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等。

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地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学校心理辅导课要建立定期跟进的研讨机制,有开课记录,并有对心理辅导课的效果评价以及改进措施,以全面提高心理辅导课的质量。

(3)建立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排解心理困扰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危机干预意识,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遵循心理发展和教育规律,向学生提供发展性心理辅导和帮助。

乡镇中心小学校及以上学校均要配备专用的心理辅导室,配置电话、电脑、桌椅、文件柜、图书资料等基础设施,有条件学校的可配备心理测量工具,心理辅导室内部环境良好。心理辅导室必须配备1名负责人,配备至少2名心理辅导教师。学校心理辅导室须定期开放,有专人值班,每周开放接待时间不少于5小时,学生可以通过预约、上门或来信等方式与心理辅导教师联系,对心理信箱中的学生或家长来信,心理健康教师要做到来信必回。开展心理辅导必须遵守职业伦理规范,在学生知情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使用可能损害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要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的倾向。学校心理辅导室要有个别或团体心理辅导情况记载和辅导内容记录,一案一表并有年度台帐,定期总结经验,评价辅导效果、交流辅导心得。

(4)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同时,学校要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他们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5)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的联系和合作,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材料的使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必须是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审定的。各种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材料的编写、审查和选用要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统一要求进行。各学校不得私自、违规使用未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审定的心理健康教材。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本校教育教学研究规划,建立本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大力支持学校管理人员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水平。同时积极参加相关课题申报和优秀成果评选。

(四)教育效果

经过循序渐进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心理健康意识和水平有所提高,形成心理互助的良好风气,全校师生对校园生活的满意度高。

(五)宣传工作与经费保障

1. 学校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包括心理健康宣传日(周、月)、专题讲座、新生适应性教育等,并通过宣传窗、黑板报、学校广播、专栏刊物、校园网站等载体向全校师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途径向学生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2. 学校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经费,并列入学校的经费预算,用于心理辅导室硬件建设、咨询员培养、咨询室开展日常工作所需。同时保证对心理健康教育基础设施(诸如桌椅、电脑、图书资料、心理测试软件等)的投入与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的安排做到逐年递增。

(六)档案建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档案由政教处(德育处)负责建立。主要包括:一是文件;二是管理制度;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性材料,包括工作计划、总结,会议记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材料、心理辅导室材料、利用校外资源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材料等;四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档案;五是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六是工作业绩材料。

四、检查考核与表彰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5篇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若干工作;科学发展观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1-0004-03

记者:王司长好。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落实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您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理解?

王定华:我们要落实的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在,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生动体现。以人为本体现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就要以中小学生为本,以学生心理为本。

第一,要坚持以中小学生为本。教育的对象是人。人不仅是学习知识的认知体,更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教育工作者必须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具有科学性、实践性与实效性。要以落实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第二,要坚持以学生心理为本。学生身心是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发展的。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揭示心理规律的科学,不仅要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探究,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我认为,以学生心理为本就是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和个性差异,根据心理学的普遍原理,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记者:我们深知王司长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独到的认识。根据您的研究和思考,能否就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阐释一下您的观点。

王定华: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专家学者积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有的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础。也有的认为,“心育”应该是与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平行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心育”就是“育心”,“育心”才能“育德”,有德才具备形成高尚品格和健康人格的基础。我认为,德育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狭义的德育,可与心理健康教育并提。不管用广义的或狭义的概念,都不能用德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许多是心理上出现的偏差,而不一定是道德品质缺失。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把主流的社会思想和道德精神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组成部分,德育为首。为了把德育的社会内容有效地转化为学生个体内在的思想品德必然要通过学生积极的心理活动。而在学生的个性心理活动发展中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等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心理结构发展是学生整体性的发展。德育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密不可分,不顾学生心理需求的德育必然是徒劳的。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阳光的心态,或坚忍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学生适应学校环境或社会生活能力的教育、引导或抚慰的活动。它是围绕学生心理健康而开展的教育,是提高或改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它所要预防或解决的是中小学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成长,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所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惑或问题。健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促进学生通过积极的心理活动将德育目标转化为道德思想和品格行为。

记者:教育部1999年颁发了第一个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即《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迄今已十年,请王司长谈谈对这十年发展历程的认识和对下一阶段的发展预测。

王定华:就全国来言,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期。美国学校心理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前八十多年中,美国学校心理学一直处于探索、混乱期,近几十年才渐渐进入了比较规范有序的时期,有了细致、完善的学校心理学理论与操作体系。在我国,面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实际上始于改革开放以后,而自教育部1999年第一个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算起,时间更短。因此,在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无人做”、“不愿做”、“不会做”、“不真做”的问题。不过,也有不少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和机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还是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为进一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累了经验。

根据2008年《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指导纲要》的目标建设要求,2009~2015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将逐步进入一个逐步普及的阶段。可以预见, 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培养将得到加强, 包括师资人数增多, 培训课程逐渐规范, 专业训练逐渐严格;学术研究将迅速进展, 政府投入增长, 科学研讨增加, 成果不断涌现;开展工作的途径方法将更加多样独特, 心理咨询室、网上咨询、校园环境、学科渗透、活动课、心理委员、心理剧、心理互助社团等都会发挥相应的作用。下面这个表, 大家可以看一看。

《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

记者:王司长对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回顾一语中的。那么,请您再谈谈中小学生心理状况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王定华:近年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须以人才的培养为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未来人才则是现在就读中小学的学生们。他们肩负着祖国的重托和民族的希望。这些孩子看上去衣食无忧,理应快乐幸福,但是在学习压力、网络信息、精神危机等面前,部分学生却出现了心理失衡的现象。

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些不良思潮、风气、行为时常沉渣泛滥,网络、影视、文学作品中的色情、凶杀、抢劫、黑社会等内容一直未能根除,打击不力时还有蔓延的趋势。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好奇心浓、模仿力强,法制意识淡漠,自控能力较低,对是非善恶美丑缺乏辨别,易受社会上不良人群和不良文化的影响。尤其是,网络暴力色情文化容易激起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和模仿欲望,从而可能采用粗暴、极端手段解决纷争,导致在校园内外出现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现象。一些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和班主任因工作不细,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心理方面遇到的问题,未能提前开展有效的教育疏导。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重少数优秀学生而忽略大多数,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陶冶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忽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或出现其他心理问题。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开展综合治理。但是,教育工作者不能怨天尤人,而应有所作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记者:您刚才提到美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我知道您曾长期在美国工作,也出版过两部关于美国教育的著作,可否简单介绍一下美国中小学这方面的情况。

王定华:近年来,随着美国就业压力增大、离婚率上升及学校课程加深等,美国学生犯罪、行为不端、离家出走、精神疾病、厌学逃学等较为普遍。针对这种情况,美国联邦教育部拨专款资助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科研项目。纽约、犹他、俄亥俄、田纳西等州教育厅每年督导学校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全美90%以上中小学校开展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或常设专门机构、专业人员担当此任,或雇用受过职业训练的心理专家对学生进行评估、诊断和干预。“9・11事件”后,纽约市教育局派出资深学校心理学家,逐校与学生、家长谈心,耐心进行心理辅导,排解人们心中的恐惧和不安。2002年,哥伦比亚大学一个特别调查小组就“9・11事件”的心理打击和影响对纽约市中小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纽约市4~12年级的学生当中每四个人就有一人至少患有一种恐怖袭击综合症。这些症状包括过于紧张、害怕、焦虑、情绪低落、害怕分离、喜用动作表达焦虑和紧张,以及因为过度害怕而袭击他人等。这些情况在距离世贸中心较近的学校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纽约市将这一调查结果送到华盛顿,请联邦政府开处方。2003年,联邦精神健康服务中心拨专款用于纽约市中小学生“9・11事件”所造成心理影响的康复计划。2008年,我再访美国时注意到,多年对伊拉克的战争让美国许多儿童少年难以理解,疑虑、困惑、烦躁不同程度地存在。许多地方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便采取一系列措施,与家长一道设法让学生平静下来,安心读书学习。看来,美国对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确实是重视的。

记者:王司长多次提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实效。那么,在下一步工作中将开展哪些切实有效的工作?

王定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实效、贵有长效。要建立健全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努力建设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校园和谐的育心氛围。只有建立了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办实事的长效机制,才能使这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首先,调查研究,摸清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此,2009年我司将指导开展四项工作。一是请各省对本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做法进行梳理和总结;二是请北京师范大学对全国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三是委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抽样对部分省份的教育行政及科研部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状况调查;四是委托一些单位或专家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项目。

其次,专业引领,技术支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作用。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荟萃了国内一批一流的心理学专家。他们德高望重,学术精湛,是今后指导开展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宝贵资源。这些专家往往事务很多,非常繁忙,因而需要建立一个合适的机制,调动他们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这些专家的作用。当然,这个委员会也需要吸纳一些从事具体工作的中青年同志,以对基层学校及时提供恰如其分的指导。此外,我们欢迎全国其他心理学专家也踊跃投身到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事业中来,为年轻一代身心健康成长贡献聪明才智,付出辛勤劳动。

再次,总结经验,培育典型,适时召开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真正的成果来自基层。我们要尊重基层教研人员和广大中小学教师的首创精神。注意发现好的典型,善于总结成功经验。在合适的时间,召开一次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现场会,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逐步形成星罗棋布的局面。

记者:我们在多种场合听王司长讲过,心理健康教育已不再讨论要不要做的问题,而需要考虑“怎么做”的问题。您认为各基层教育部门应该在哪些方面切实解决“如何做”的问题?

王定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真正搞好,需要发挥各地、各校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在此,我只是宏观地提几点建议,与大家共勉。

第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领导,建立起有效的工作机制。要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人力支持,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还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作为对学校考核的指标,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无人做”的问题。

第二,各地中小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工作计划中,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尊重科学规律,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要以为青少年学生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实践,认真探索,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和切合性。要为专业教师提供相应的条件和空间,让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成为优秀教师愿意从事的专职或兼职岗位,让心理健康教育为更广泛的人群所理解和接受,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愿做”的问题。

第三,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把这项工作当成崇高的事业,不断提高专业修养,注重对学生关注问题的研究,让咨询辅导走到学生们的心坎上。对专职教师要进行专业提升培训,对兼职教师要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培训,使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掌握改变学生心理和行为的方法和技巧,切实化解心理危机,引领心理发展。这样,就可以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会做”的问题。

第四,要做好对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特殊需要,把握关键环节,采取相应措施,真正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对于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子女、学习困难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教导;对于受到汶川地震影响的学生们,要持续给予关注,根据需要提供合理的心理援助;对于存在心理疾患或行为偏差的学生、工读学校的学生、有暴力倾向的少年,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法制教育。也就是要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真做”的问题。

总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在实效,贵有长效。广大教育工作者都要重视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工作水平,在服务中小学生全面发展上出高招、见实效。要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作为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切实抓紧抓好。我深信,心理健康教育有用有效。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6篇

一、领导重视,机构成立,相关文件出台

根据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我市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开

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为进一步推进并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日常化的开展,2002年10,市教育局成立了以教育局田中朝副局长为主任的“**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达了

永教[2002]151号“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并颁发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运行机制及管理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等级评估方案(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员任职资格及优秀心理辅导员评比办法(试行)》、《中小学心理辅导室主任任职基本条件、职责》等具体操作规定和办法,确保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二、统一部署,明确要求,切实开展

为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认真落实省教育厅《关于认真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我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有关指示,推动和落实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们制定了《**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指导原则,主要内容、主要途径,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无目标性和错误操作。

三、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完善了管理办法

为使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到位,责任到人,我们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三级工作网络。一级工作机构,市教育局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实施、管理、指导、考核工作;二级工作机构,各学区辅导中心、市直属学校成立“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本学区、本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管理、指导工作;三级工作机构,各中小学成立“心理辅导室”,具体实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在管理中,我们做了如下规定:(1)首长负责制原(!)则。各中小学校长、各学区辅导中心主任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2)日常化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及管理工作中,使之成为学校日常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3)全员参与原则。学校的每一名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和发展负有责任。(4)督导原则。学校必须主动、积极地争取和接受上级指导中心及专家的督导,以克服自身工作中的盲目性或可能出现的偏差,提高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及学科教师的心理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我们把学校领导、心理辅导员、班主任、学科教师均列为考核对象,心理健康教育将作为名校长、优秀班主任、先进教师的考核条件之一。

我们还规定了考核的内容、方式和评奖办法,使考核措施具体化。

四、加强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素质

为尽快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实施健康教育的能力,我们开展了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训活动,争取到2005年,有10%的教师获得省教育厅认证的心理辅导员上岗资格证书,100%的教师接受过一轮培训。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确定**市教师进修学校为培训责任单位,负责教师的培训工作。

2.确定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的继续教育或技能培训相结合,

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确定了培训方式的多元化。外出进修学习、聘请专家学者来**讲学、校本培训和自学讨论已经成为了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实施教育能力的主要途径。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郑日昌教授以及浙江师范大学、浙江教育学院的专家相继应邀到**讲学。大批的教师到杭州、宁波、金华等地进修学习。

4.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师德教育、校长培训、教导主任培训、名师培训、新教师上岗培训、初级教师培训、教师资格培训、教育科研培训、新课程培训以及其他培训工作之中,成为培训的主要内容。

5.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个案征集和评比为手段,内化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能力。中心成立后,我们已经搞了一次论文征集、一次个案征集活动,收到论文、个案近300篇,教师已经树立了心理健康观念并自觉运用于实践。

6.培训活动有声有色。第一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受到了全市中小学的大力支持和教师们的热烈响应,有176名教师参加了培训。第二期学校心理辅导员的培训活动也即将展开。本学期我们将组成讲师团,开展巡回讲课活动,对全市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7篇

一、指导思想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

(一)组织管理

1.县教育局德育工作办公室负责管理和指导全县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责组织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的心理健康教育评比活动。

2. 各乡镇、校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健全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乡镇教育管理中心要有人员具体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学校由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负责,建立由教务处、政教处(德育处)、团委(少队部)等部门人员参加的3~5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政教处负责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培训、比赛、科研等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和课程安排,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

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给予必要的关心与支持,并定期对计划进行评估,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对计划进行修正,使之更贴近学校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4. 学校有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有心理辅导室,形成以班主任、思想品德课教师以及团、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5. 各学校要依据本规范以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相关规定不断建立和完善适合本地实际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评价、心理辅导室管理细则等规章制度。

(二)队伍建设

1.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建立专业教师队伍。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其编制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专职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讲座或参与活动等方式指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团队辅导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各中小学可选调经验丰富、有一定心理学基础、值得学生信赖的政教、团队干部、班主任或思想品德课教师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3.县教育局将分期分批对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轮训,切实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同时在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等各类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建立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不。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

(三)实施过程要求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各校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合理设置不同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初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高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原则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要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1)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专题教育可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要根据计划开设心理辅导课,统一安排课时。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每班每学期开设心理辅导课不少于8节,初中和小学每班每学期不少于5节。为保证活动时间,中小学心理辅导课可通过选修课、班会课或专题讲座等多种途径予以解决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等。

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地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学校心理辅导课要建立定期跟进的研讨机制,有开课记录,并有对心理辅导课的效果评价以及改进措施,以全面提高心理辅导课的质量。

(3)建立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排解心理困扰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危机干预意识,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遵循心理发展和教育规律,向学生提供发展性心理辅导和帮助。

(4)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同时,学校要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他们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5)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的联系和合作,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材料的使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必须是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审定的。各种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材料的编写、审查和选用要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统一要求进行。各学校不得私自、违规使用未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审定的心理健康教材。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本校教育教学研究规划,建立本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大力支持学校管理人员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水平。同时积极参加相关课题申报和优秀成果评选。

(四)教育效果

经过循序渐进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心理健康意识和水平有所提高,形成心理互助的良好风气,全校师生对校园生活的满意度高。

(五)宣传工作与经费保障

1. 学校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包括心理健康宣传日(周、月)、专题讲座、新生适应性教育等,并通过宣传窗、黑板报、学校广播、专栏刊物、校园网站等载体向全校师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途径向学生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2. 学校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经费,并列入学校的经费预算,用于心理辅导室硬件建设、咨询员培养、咨询室开展日常工作所需。同时保证对心理健康教育基础设施(诸如桌椅、电脑、图书资料、心理测试软件等)的投入与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的安排做到逐年递增。

(六)档案建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档案由政教处(德育处)负责建立。主要包括:一是文件;二是管理制度;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性材料,包括工作计划、总结,会议记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材料、心理辅导室材料、利用校外资源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材料等;四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档案;五是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六是工作业绩材料。

四、检查考核与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