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发表咨询: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电动汽车论文

时间:2022-05-10 11:08:11
电动汽车论文

电动汽车论文:电动汽车充电电缆标准化分析

1充电电缆技术要求

1.1功能要求电动汽车充电电缆是连接电动汽车和充电桩的载体,其基本作用是传输电能。然而,随着充电技术的发展,为了更好的完成充电过程,电动汽车和充电桩之间需要进行通信,并且在必要时进行自动控制。因此,充电过程对充电电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充电电缆不仅需要具有电量传输的作用,同时需要将车辆以及动力电池的状态和信息传递至充电桩进行实时交互,在必要条件下,对充电动作进行控制,以便安全可靠地完成充电过程。

1.2安全性要求目前,电动汽车的安全性已经成为业界重点关注的内容。电动汽车的充放电过程,因时间较长、电流强度较大,电缆使用频率高,其安全性应受到高度重视。电动汽车充电电缆在保证良好的绝缘性能基础上,应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和耐老化性,同时,在燃烧时应具有良好的低烟阻燃特性,以保证将损失和伤害降到最低。

2充电电缆技术标准化分析

2.1标准现状目前电动汽车充电电缆产品生产制造的依据主要有美国ANSI/NFPA/NECArticle400、欧洲协调文件HD22等,我国绝大多数充电电缆产品以国际电工委(IEC)的IEC60245和IEC60227两个标准或者为该两项标准等同采用的国家标准GB/T5013和GB/T5023标准为参照依据。美国的Article400充电电缆标准制定的相对较早,主要依托于美国UL公司的UL62软电缆标准建立的产品标准,标准中规定的绝缘材料包括聚氯乙烯(PVC)、热塑性弹性体(TPE)、聚丙乙烯(EPR)等材料,护套材料包括PVC、氯化聚乙烯(CPE)、TPE等材料,标准中的材料、型号等种类繁多,具体的结构参数也大都是与UL线缆产品一致,标准相对比较宽泛,没有对材料、结构进行严格限制,只要能够符合充电电缆基本的性能要求即可。欧洲生产和制造的电动汽车充电电缆产品主要是依据欧洲标准协调文件HD22.4和HD22.12生产制造的。HD22.4规定了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乙丙橡皮绝缘和乙丙橡皮/氯丁橡皮及其相当混合物护套软电缆,HD22.12规定了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耐热乙丙橡皮绝缘和乙丙橡皮/氯丁橡皮及其相当混合物护套软电缆。两个文件的主要技术要求见表1。HD22.4和HD22.12两个协调文件虽然在结构等要求方面能够满足充电电缆要求,但是其并非是充电电缆产品标准,内容不能完全满足充电电缆全部技术要求和使用要求,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欧洲电缆制造商已经意识到需要独立的充电电缆产品标准来指导生产。IEC60245和IEC60227电线电缆标准分别为额定电压为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电缆和额定电压为450/750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国际标准,是低压电气装备线中最为重要的两个标准,标准中的部分绝缘材料和护套材料可满足充电电缆的基本技术要求,因此市场上大多数充电电缆产品均以该两项标准为依据生产,但随着充电电缆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使用要求的提高,该两项标准在充电电缆的技术要求方面也出现了较大的技术差异。

2.2标准适应性分析电动汽车充电电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经常移动,属于移动式软电缆,其需要有相当的柔软性,因此使用的绝缘材料和护套材料也需要具有很好的柔性。从这一方面考虑,在IEC60245和IEC60227两个标准中,规定的可在移动场合使用的电缆绝缘材料和护套材料,有部分材料(如PVC/D型聚氯乙烯混合物绝缘材料和SE3型橡皮混合物护套材料等)能够满足充电电缆的技术要求,因此,在早期研制和制造的充电电缆产品中,大多数产品引用该两项标准作为依据。由于充电技术的交互性,充电电缆不仅承担从连接的配电网络中传输能量至电动汽车,还具有传递车辆的信息(如充电电流控制、车辆电压信息、绝缘监测等)和充电动作控制等功能,是一类兼具能量传输和信息传递的综合型电缆。典型的三相充电电缆结构如图1所示。其中包含3根充电动力线芯、1根中性线、1根保护性接地线,2根作为监测用的小截面线芯,整根电缆的绝缘线芯为5大,2小共计7根。其中5根动力线芯为三相五线制供电模式,2根监测线芯担负起信息传递的作用。根据不同的充电模式,电缆能出现的芯数不同;在采用交直流复合充电插头模式时,充电电缆的芯数则会更多。而IEC60245、IEC60227标准中规定的电缆的最大芯数为5芯,绝缘线芯的数目少于充电电缆的需求;且为适应三相四线制、三相五线制的多芯电缆,其结构多为等截面的结构,而不是充电电缆的大线芯加小线芯的结构。因此,从功能和结构角度考虑,IEC60245、IEC60227中电缆的功能和结构要求已不能满足充电电缆的使用要求。

3充电电缆标准化方向

由于电动汽车充电电缆的使用要求不同于传统的电线电缆,目前的电线电缆标准难以覆盖充电电缆的所有使用要求因此需要制定独立的充电电缆产品标准,以推动产业健康发展。综合考虑充电电缆的机械性能要求、电气性能要求以及安全性、环保性和使用寿命等要求,新型的低烟无卤阻燃材料、聚酯型弹性体、聚氨酯材料等更适合用于充电电缆的绝缘材料和护套材料,已经成为充电电缆产品的发展方向。新型的无卤材料因不含有卤素,燃烧时无有害气体和腐蚀气体产生,同时具有发烟量少和良好的阻燃性能,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在机械性能方面,无卤材料和聚酯型材料与IEC60245和IEC60227标准中规定的材料相比,具有更高的机械性能,可以确保充电电缆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和寿命,新型材料的主要技术指标与IEC60245标准中规定的材料的技术指标对比如表2和表3所示,其中,IEV-1为无卤热塑性聚烯烃类材料或聚酯类材料,EVI-2为无卤热固性聚烯烃或乙丙橡皮混和物。充电电缆护套层由于具有保护电缆的作用,并且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较大外力的拉伸,因此需要更高的机械性能,新型的聚氨酯护套材料以及无卤阻燃热固性聚烯烃或乙丙橡皮混合物等护套材料,具有较高的抗张强度,明显高于IEC60245和IEC60227标准中材料的性能,其主要技术指标如表4所示,其中EVM-1为聚氨酯护套材料,EVM-2为无卤阻燃热固性聚烯烃或乙丙橡皮混合物,新型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而目前IEC还没有这两种材料的电线电缆产品标准。目前,新型的绝缘材料和护套材料已经成为充电电缆产品材料的发展趋势,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此外,聚氯乙烯材料、交联聚乙烯材料等在充电电缆中也已经具有一定的应用。为保证充电电缆产品的规范发展,相应的充电电缆标准应尽早建立,为充电电缆产品的研究和生产提供依据。

4结论

电动汽车充电电缆作为近期出现的新型电线电缆,具有独特的使用要求,现有的电线电缆产品标准不能够满足其性能要求,需要单独制定充电电缆产品标准,为研发和生产制造提供依据;新型的电线电缆材料能够满足充电电缆使用要求,适合用于充电电缆产品中,已成为充电电缆材料的发展方向,需要尽快制定以新型材料为基础的充电电缆产品标准。

作者:田超贺卢琛钰曲文波陈佶民单位:中国电器工业协会上海电缆研究所

电动汽车论文:电动汽车制动系统研究

1系统硬件设计

本系统硬件由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构成.其中控制电路由主MCU和监控MCU构成,完成点火和踏板中断信号、驻车中断信号、踏板位移信号、轮速信号、电机反馈电流信号等输入信号的采集.驱动电路主要由电机驱动控制电路和电磁离合器驱动控制电路构成.主MCU和监控MCU通过驱动电路控制和驱动制动电机和电磁离合器.主、从MCU采用Freescale基于PowerPC构架的32位处理器MPC5604和8位处理器MC9S08DZ128.主、从MCU通过模拟开关实现部分信号采集和电机以及电磁离合器的输出控制.其中采用3路模拟开关实现1路驻车信号和2路制动踏板位移信号的采集.采用16路开关信号实现4路制动电机和4路电磁离合器的控制.切换仲裁控制由监控MCU实现.主,从MCU之间通过SPI通信实现相互监控.当主MCU出现故障时,监控MCU通过模拟开关各个通道的开关切换,接管控制权实现对部分信号的采集和对电制动器执行器的控制.主、从MCU分别具有和整车的CAN通信接口,从整车获取相关信息,同时也将系统故障报警信息通过整车CAN网络发送到仪表控制单元实现故障报警.

2系统软件设计

本系统控制单元由主MCU和监控MCU组成.主MCU完成系统故障检测、电机电流闭环控制、常规制动控制、电子驻车制动控制.从MCU则完成简单的电机开环控制、常规制动控制和电子驻车制动控制.主、从MCU之间通过SPI通信进行相互监控.本系统软件设计部分主要介绍常规制动控制算法、驻车制动控制算法和系统冗余控制算法.系统软件控制流程图如图3所示.

2.1常规制动控制算法系统通过采集制动踏板位移判断驾驶员的制动意图,采集到制动踏板位移后,按照整车踏板位移和制动力曲线和前后轮制动力分配比例对前后轮制动力进行分配,再根据电制动器的减速比和效率推算出电机输出扭矩,然后根据电机堵转电流和输出扭矩曲线推算出电机堵转电流(本系统制动时,电机始终处于堵转状态)得到PID电流闭环控制的目标电流值,电流闭环控制算法根据目标电流值和反馈的实际电流进行闭环调节,直到反馈值和目标值在精度范围内趋于一致为止,接着进入下一个常规制动闭环控制。

2.2驻车制动控制算法系统驻车制动控制算法需要采集驻车制动开关信号、制动踏板位移信号、油门踏板位移信号、离合器踏板位移信号、档位信号、点火开关信号、发动机转速信号和车速信号等作为驻车状态和驶离状态的判断条件,从而执行驻车制动.根据手动驻车按扭开关信号、驻车状态和驶离状态的判别结果进行手动驻车、自动驻车和辅助驶离的驻车制动控制算法。

2.3系统冗余控制算法本系统采用主MCU加监控MCU的方式实现冗余控制,主、从MCU通过SPI通信方式定时通信实现相互监控,发送数据内容为事先设定的数据,当主、从MCU接收到的数据为设定数据时,认为被监控的控制器运行良好,否则认为出现故障,进行故障报警.当从MCU监控到主MCU出现故障时,通过模拟切换开关接管控制权,并进行常规制动和驻车制动的开环控制.

3系统机械设计

电子机械制动器作为该系统的执行机构,主要由制动电机、电磁离合器、减速齿轮、非自锁滚珠丝杆、制动卡钳、刹车片和刹车盘等组成[3].制动电机通过驱动减速齿轮,减速齿轮带动同轴的滚珠丝杆将转动转化为移动,将活塞推进并作用于刹车片,刹车片通过对刹车盘的挤压产生夹紧力,从而达到车辆制动的目的[4].当制动电机关闭输出时,非自锁机构在刹车盘的反作用力下自动反退,实现夹紧力的自动卸载.为了实现制动力的保持,本制动器采用了电磁离合器,电磁离合器一部分和制动卡钳固定,另一部分和电机输出轴固定,当给电磁离合器通电时,两部分吸合即可将制动电机输出轴端锁死,电磁离合器断电即可释放。

4系统测试

借助于现有的新型电制动试验台、辅助测试板和对基于以上硬件、软件和机械结构设计开发的控制驱动单元及电制动器组成的电子机械制动系统进行了动态测试,测试数据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系统制动距离大,减速度小,制动时间长,主要有以下原因:①制动电机只有60W,制动力最大只有2.4kN.②负载过轻,虽然车轮能够抱死,但是所加载的负载小,地面附着力小.制动力、车速、滑移率和时间关系曲线如图8所示.制动力随踏板位移变化呈平滑变化,制动力调节精度经测试为3%,响应时间124ms,达到最大制动力响应时间205ms.由于目前还未进行ABS测试,故滑移率一直为0.

5总结

该系统不仅实现了常规制动和电子驻车制动各项功能,而且运行可靠,制动力达2400N,响应时间124ms,达到最大制动力响应时间205ms,制动电机堵转时间可达3min,驱动电路功率管温度不超过40℃,电磁离合器温度不超过45℃.制动距离和减速度后期通过增加负载和电机功率可以满足轻量化电动车行车制动和驻车制动各项指标.该系统能够很好的模拟整车制动踏板位移和制动力曲线,并进行电子常规制动和驻车制动.配合目前正在研制的四轮新型电制动系统试验台,为后期进行四轮防抱死制动系统以及车辆稳定性控制系统开发奠定了基础.

作者:刘贵如王陆林张世兵高国兴单位:安徽工程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论文:小议电动汽车材料的发展前景

一、锂电池管理系统

1锂电池管理系统的四个方面。

1)锂电池组各界电池需要保障在均衡状态;2)对于锂电池充电中出现的过充电或过放电要严格防止;3)对于电池组可能出现的故障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诊断;4)电池组的负荷状态要及时准确地获得。

2动力锂电池管理系统功能。

实时采集的数据有单体模块电池电压,电池总电压、电池总电流、以及多点温度等。

二、锂电池充电装置的选择

1充电系统的要求。

1)锂电池的最大充电电流要确保,并且电池充电的安全保障也要落实;2)电池组能够实现快速充电的目的,且能通过电池管理系统,对锂电池组的初始电容进行测试,进而依据检测结果做出相应的判断,科学合理地选择电池充电方法;3)在保护电力的作用下,确保电充电系统的安全运行。并且当电流过大或温度过高时,保护电路均会做出相应的保护措施,自动断开相关的开关元件,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2锂电池充电方法的选择。

如图1所示,锂电池在充电初期时,电池端电压较低,这就需要采用恒流充电的方式,提高锂电池的实际充电速度。并且当锂电池电压达到限定额值时,需要转变为恒电压充电,这样就可以较好地避免电池出现过充电问题。最后,采用最后采用浮充充电使电池达到满充状态,当充电电流低于0.02C时停止充电。对于该方法,不仅避免了电池因过充而出现损坏的问题,而且提高了锂电池的充电效率。同时,浮充方式是电池达到充满状态,并且最大限度的利用了锂电池的有效电容,延长了电池的实际使用寿命。

三、锂电池与电动汽车的发展前景

在现代文明发展中,电动汽车已步入到实际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从实际来看,其推广应用的最大阻力在于如何解决高性能动力源技术,并且现已研发的电池产品在寿命和动力性能上均无法满足于要求[1]。传统汽车退出历史舞台,新能源汽车融入现代社会已成为必然,而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就是锂电池,这将会更加快速地发展,电动汽车的锂电池时代已悄然来临。

(本文作者:陈基、黄文杰单位:苏州威星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运用状况和决策

在“十五”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和“十一五”863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连续支持下,中国电动汽车领域自主创新取得了重要进展,形成了以燃料电池、混合动力和纯电动汽车为“三纵”,多能源动力总成控制、驱动电机和动力蓄电池为“三横”的开发格局,自主开发的产品已经开始进入规模化示范运行。截至2010年12月,全国累计投入示范运行车辆7097辆,累计示范运行里程23890万公里。此外,国家出台《关于开展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补贴试点的通知》,规定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每辆最高可享受5万元补贴,而纯电动车最高可享受6万元补贴。

2010年,国家电网已在全国27个城市建立75座充电站和6209个充电桩。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2011年,中国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数量将达到50万辆;到202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比例要占全部汽车的一半,约为6500万辆。《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和市场规模达到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500万辆。以混合动力汽车为代表的节能汽车销量达到世界第一,年产销量达到1500万辆以上。

一、长三角地区电动汽车应用现状

在上海世博会上,500辆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承担了园区内的公交零排放任务,载客总数超过1.2亿人次,运行强度达到上海公交车辆的10倍,电动汽车经受住了高温、高强度、高湿度、高安全要求的考验。电动汽车在长三角地区的发展自此如火如荼地展开,其又集中体现在各地充(换)电站、充电桩的建设。

由表1可知,目前长三角地区大多数充电桩和充电站仍在建设中,充电不便等因素使得电动汽车的个人或家庭用户还比较少,现在电动汽车主要应用在公交、出租领域。下面仅以在杭州投入运营的电动出租车为例分析电动汽车的应用现状。

(一)优势

杭州电动出租车上路半月以后,根据当地记者对其进行的追踪报道,电动汽车在性能方面显示了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没有马达声,很安静;二是动力性能也较好,车子起步和加速时动力都很强劲。

(二)劣势

1、动力电源使用成本高,续驶里程短。电动汽车满载后电量消耗大大超过理论数据,一组新电池跑不到原定的80公里。其成本之高也是显而易见的:按照普通出租车新车平均油耗每公里0.6元、旧车油耗每公里0.7元、电动出租车每公里成本0.5元、司机一个大班平均跑500公里来算,司机一天油钱在300元-350元,电动出租车则是250元左右。但是虽然能节省50元-100元,但最少要换6次电瓶,尽管每次换电瓶不到5分钟,但由于充换电站少,浪费在换电瓶路上的成本也不少。特别是,电动出租车每次拉客不敢随意跑,要挑短途客人,而开出租就要跑远途赚头才大。一位出租车司机陈师傅的看法更极端:“电动出租车就是政府的‘炒作’行为,每次充电跑80公里,用于私家车上下班开开还差不多,拿来跑出租?行不通。”

2、营业额低,缺乏吸引力,司机流失情况严重。经过半个月的运行,电动出租车最高的日营业额都未超过200元,有的甚至少于100元。而杭州在跑的一般出租车每天的承包费为350元,一个司机正常的月收入为3200元-3500元。虽然出租车公司对电动出租车司机实行新办法:每月1300元保底收入加上缴纳“五金”。但这个收入显然偏低,缺乏吸引力,又由于推出时间是春节之前,因此司机岗位有不少空缺——自1月26日开始真正在路上跑的电动出租车,实际只有10多辆。

二、长三角地区电动汽车发展中的问题

电动汽车发展的不足在上海等地的示范运行中或许并未得到充分暴露,但在半个多月的出租车运营中,如下几方面的问题突出显现出来:

第一,电动汽车研究开发不够,投入不足。某些关键技术(如电子控制技术)、关键原材料、关键零部件,中国汽车工业企业仍然未能真正掌握。在关键的电池、电机和控制系统,中国企业技术水平与产品成熟度,与外国企业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汽车用锂电池的轻量化、可靠性与外国有关企业的产品相比,差距明显。电池生产缺乏一致性。目前,已经在试运行的某些新能源汽车,实际上关键零部件仍然是从海外跨国公司购买的,成本仍然比较高。

第二,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基础设施和市场环境建设滞后。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标准、为新能源汽车运行服务的基础设施的技术标准制定,目前均落后于发达国家。最重要的配套设施——充电站建设滞后也成为阻碍电动汽车发展的一个因素。原因主要有:一是建设充电站的一次性投入大,回收期长,商业前景尚不明朗,直接影响了投资的积极性;二是充电模式不一(插电式、更换电池式等),加上“插电式”下的充电接口不尽相同,“更换电池式”下的电池尺寸大小不等,直接影响了充电站的标准化建设;三是大规模建设充电站的土地来源问题。

第三,电动汽车是否该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仍是一个争议,毕竟,它并不是真正的低碳、无污染、能源效率高的交通工具。新能源浪潮下“天使产业”工业文明发展到今天,资源枯竭和环境问题让人类开始焦虑下一个千年发展计划。核能、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登上了人类历史舞台,新能源浪潮在金融危机背景下风生水起。但是,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电动汽车所冠以的“新能源”和“低碳”这两个字眼。

首先,电动汽车不等于新能源汽车。其实,电动车的发展史比燃油汽车更长,世界上第一辆机动车就是电动车。后来,由于燃油汽车技术的迅速发展,而电动车在能源技术和行驶里程的研制上长期未能取得突破,从20世纪20年代初至60年代末,发展进入了一个沉寂期。70年代以来,由于中东石油危机的爆发以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日益关注,电动车才再度成为技术发展的热点。新能源是有严格定义的,《能源词典》的表述是“在新技术的基础上系统地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氢能等。”新能源是世界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是未来世界持久能源系统的基础。电力和天然气都是老能源、传统能源,况且电动汽车的动力——电,来自于电网,而电网82%的电力来自煤炭。所以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气汽车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能源汽车。否则,电动自行车是不是也可以称为新能源自行车?

其次,电动汽车不是中国现今的低碳环保车。不同的国家发展纯电动汽车其节能减排的作用是不同的。像挪威、瑞典、加拿大等电源结构以水电为主的国家,发展纯电动汽车等于以水电代油,能够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像法国这样电源结构以核电为主的国家,发展纯电动汽车等于以核能替代石油,可以节约石油、减排二氧化碳;像美国、英国等以油、气、煤、核等多种能源发电的国家,发展纯电动汽车节能减排效果不显著,但也不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中国目前一次能源消费的特点是以煤为主,这必然导致中国发电能源以煤为主,因此用纯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相当于用煤来代油,是用高碳能源替代中碳能源,由分散排放污染物走向集中排放污染物,由汽车排放污染物走向电厂排放污染物。研究表明,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一台依靠煤电充电的纯电动车与一台配有1.4TSI汽油发动机大众汽车相比,在整个链条上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基本相当。燃油汽车和纯电动汽车能耗折算成标准煤之后,两者的能源消耗量基本上是相等的。

所以,只有当煤炭从中国一次能源消费中退出之后,用纯电动汽车替代燃油汽车才是减排二氧化碳的。但是由于中国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而且在近日日本地震之后,中国核电发展战略的调整使得未来的电力供应愈加依赖于火力发电。用纯电动汽车去替代燃油汽车,很可能是可以减少石油进口,但却要增加煤炭进口,因此对进口能源的依存度并不会降低,进口能源的安全性也不会有什么根本性的变化。

三、电动汽车发展对策分析

针对上文提出的问题,本文试图在如下几方面对发展电动汽车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一,正确理清概念。发展电动汽车需要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和审视低碳的内涵。

首先,重新定义新能源汽车。只有真正利用新能源作为汽车的动力,才是新能源汽车。针对目前“新能源”汽车发展呈现一哄而上、遍地开花之势:地方政府为了政绩而大力推动,有条件的地区和企业在上,一些不具备基本条件的地区和企业盲目创造条件也在上,社会各界应用一种审慎乐观的态度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前景,冷静、更理性地讨论这个问题,制定统一的标准与规划进行适当的建设,以防掉进新能源的“”陷阱,过度投资,将严重的产能过剩、大量的环境污染遗祸子孙万代。

其次,审视低碳内涵。不能为了低碳而低碳,以发展低碳的名义做高碳——一味追求节能汽车的保有量,大力投资昂贵的充电站建设,忽视控制汽车消费这一根本性的节能减排措施,以及其他真正需要治理的环境问题。“低碳”的口号提出易、践行难,发展新能源或清洁能源时,要注重生产和制造能源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如果对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内涵不清、路径不明,盲目跟风不仅不能推动低碳发展,反而可能由于急功近利、草率行动,而干扰城市整体发展的秩序,让城市发展偏离既定的轨道,造成资源、人员的浪费。

第二,树立系统观念,将能源结构、整体的充电网络、工业标准以及各个环节的流程协同计划和控制,用类似于“电动交通”这样的系统工程的概念来取代“电动汽车”的孤立概念,寻找并发展适合中国资源禀赋、符合市场环境和需求的真正的新能源汽车。一是加速推出有关技术标准,降低中国廉价供国外进行电动车运营测试的社会成本;二是重点对稀土、锂等战略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强统一规划和管理,建立战略资源储备制度,提高开采技术,为电动汽车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第三,注重引导企业加大对于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和关键零部件的投入,向处于领先地位的国家学习,如汽车发动机方面:美国、日本和德国;新能源方面:欧洲和美国。对于共性关键技术,国家可组织力量进行联合开发,支持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的产业化,帮助国内车企解决关键零部件的供应问题,同时大幅度降低零部件的价格,从而降低整车成本,避免关键零部件为国外企业所垄断,为企业的自主研发开创有利条件。

第四,在真正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成功产业化之前,给予传统燃油汽车足够的重视。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还要以燃油汽车为主,更需要适度控制汽车消费,从而节能减排。

电动汽车论文:电动汽车创新网络

1引言

我国汽车产业面临环境和能源的双重危机。按照国家环保中心预测2010年汽车尾气排放量将占空气污染源的64%。从长远看,人类无法承受汽车工业发展附加的环境成本。同时,能源问题日益显现,有关专家粗略估计,中国石油最终可采资源仅为130~160亿t,只相当于伊朗一个中等油田,仅可维持40~50年。显然,进一步使用传统内燃机技术发展汽车工业将会给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环境保护造成巨大的压力。当代融合多种高新技术而兴起的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正在引发世界汽车工业的一场革命,展现了汽车工业的光明未来。

近年来,我国电动汽车研发与开发发展迅速,一些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已推出了电动汽车样车、电动轿车概念车,燃料电池中巴车也已经问世,进入了产业化初期准备阶段。但是距离真正的产业化仍然还有相当的距离,我国的电动汽车企业在技术水平、技术创新以及产业化等方面与国外的汽车企业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湖北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也较快。但是在一些核心技术领域还没有实现突破,如电池技术、动力驱动技术等,这些成为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瓶颈。湖北省电动汽车实现产业化的关键是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实现关键技术的突破,而技术创新的实现需要整合政府、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业、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有效利用其资源。

2创新的社会网络观

2.1社会网络的涵义

基于资源学说的理论认为,社会网络资本是不同于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的另外一种资本,并将社会网络资本定义为嵌入社会关系网络中的资源的总和。基于关系学说的理论认为社会网络是社会单位之间的政治、经济、管理以及文化、传统和人与人之间多种关系结合而形成的网络关系。社会网络具有动态性、植根性、中心性和开放性的特征。

基于结构学说的社会网络观点主要是指伯特的结构空洞理论。该理论认为,当网络个体处于结构绝对稀疏地带或相对稀疏地带,而其他个体均需凭借该个体作为纽带来形成联结关系时,则称该网络个体处于结构空洞位置,处于结构空洞位置的个体具有优势。这一理论强调行动主体在网络中所处的位置而不是与其他网络个体的相互关系,强调行动主体摄取资源的能力而不是占有资源的多寡与优劣,认为行动主体的竞争优势不仅包括资源优势还包括关系优势,而该优势取决于社会网络结构空洞数量的多少以及联系纽带的疏密程度。

社会网络中的关系强度会影响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如强关系和弱关系。强关系是指经常接触和情感密切的人或关系;而弱关系是指不经常接触和情感不密切的熟人或关系,它来自偶然的了解,也是一座桥梁。它提供了企业之间的惟一通道,创造了更加广泛的联系。

2.2社会网络对高技术创新的影响

高技术创新面临着巨大的资金风险、技术风险和产业化风险,而且技术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技术竞争和市场竞争日益国际化,进一步增添了高技术创新的风险。越来越多的企业构建技术创新网络体系,以获得组织体系以外的技术创新、知识、信息、研究基地等重要资源,并规避风险。

信息、知识不仅可以通过网络中的关系而传播,而且通过网络结构而流动。合作企业中的行为主体之间由于同归一处和相互信赖而增强了信任,逐步形成了知识的社会市场,促进了企业间的相互学习。在这个知识的社会市场中,企业可以从贸易、人才流动中获取创新信息,同时产生了知识的外溢,从而促进了高技术创新。

3湖北省电动汽车创新网络的构建

3.1湖北省电动汽车创新网络的构成

湖北省电动汽车创新网络是以国家863电动汽车专项为依托,以东风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为中心,整合政府、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企业、社会等多方面的力量而形成的(见图1)。

3.2湖北省电动汽车创新网络的结构

3.2.1基于关系强度的网络结构

湖北省电动汽车创新网络中的关系有的是强关系,有的是弱关系,分别形成了核心层、松散层和层(见图2)。

(1)电动汽车创新网络中的强关系。电动汽车创新网络中的强关系是基于相互信任和深刻的共同利益而形成的,如图2中“核心层”与东电公司的关系。强关系构成了东电公司的战略技术联盟,它们为电动汽车的技术创新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最重要来源和强有力支持。

“核心层”包括:①东风电动的母公司——东风汽车集团,它是东电公司是最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是湖北省电动汽车技术产业创新、信息和研究基地的最重要来源;②东风电动的主要股东单位,有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它们为湖北省电动汽车产业各专业技术上提供强有力的支持;③国家863电动汽车专项中两个混合动力整车项目及其零部件研究项目的具体承担单位,在该研究体系中,东风电动作为整车的设计研究单位起到总体组织协调的作用,不仅应对项目的研究进度负责,而且应对相关技术研究方向的选择起重要的引导作用。

(2)电动汽车创新网络中的弱关系。弱关系也是一座桥梁,它提供了电动汽车产业的相关企业之间的通道,创造了更加广泛的联系。如图2中“松散层”、“层”与东电公司的关系。

“松散层”主要指国家863电动汽车专项其他项目的承担单位。可以与它们开展多层次,内容广泛的技术及信息的交流,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技术座谈、互访和信息交换,探讨专利和其他知识产权交叉共享的新型合作机制,共同促进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该体系主要成员包括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研发群体、国际合作对象、专业性的国际电动汽车零部件。

“层”是与公司关联度较低的国内外同行业竞争公司,这里既面临技术和市场的竞争,又存在电动汽车知识产权(专利和专有技术)的相互隔绝和封锁,因此,其相互关系是竞争大于合作,合作形式将主要在信息情报的交流上。如在混合动力汽车研发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日本丰田公司、本田公司等,以及国内外其他高等学校和学术研究机构为公司提供重要的基础研究成果及其高水平的电动汽车创新人才。

3.2.2湖北省电动汽车创新网络的结构模型

结构空洞理论特别强调高科技企业(包括企业家)在创新网络中的关键枢纽位置。基于结构空洞理论指导的创新模式,表明当创新企业自身的创新力量较为薄弱时,社会网络资本可以弥补企业经济资本的不足。即使经济实力很强的企业也在努力寻求结构空洞以期挖掘更多竞争优势和创造更多网络价值。

由图3可以看出,湖北省电动汽车创新网络为完全开拓式的社会网络。东风电动汽车公司的任意网络节点1、2、3、4之间均存在稀疏地带或结构空洞,而东电公司正处于结构空洞中心。电动汽车技术创新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事业,以东电公司为中心的创新网络结构中,集聚了来自各个方面的力量,形成战略技术联盟,同时这些网络成员相互间也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开拓式的网络结构可以集聚更多的社会资源,以期寻求更多的创新资源,创造更大的网络价值。

电动汽车论文:我国电动汽车技术探讨

鉴于环境问题与能源问题的日益突出,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已造成严重的危害,雾霾、臭氧层空洞、冰川融化、石油采集过于频繁带来地壳的改变等,都在警示着怎样使得能源与环保和经济之间达到有机统一,是当今社会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重点问题。然电动汽车的开发与发展,凭借着节能减排与保护环境的两大优点,推动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此篇文章,主要是从电动汽车的类型与运用、电动汽车发展的前景以及对我国电动汽车的专利发展趋势,这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电动汽车的类型

如今社会广泛使用的电动汽车,是指主要以电能带动电动机的运转,进而推动车辆的运行,电池是其主要供电设备,多有充电电池亦或是燃料电池两种类型。一般电动汽车可分为:纯电力型电动汽车、混合型电动汽车、燃料电池型电动汽车、太阳能型电动汽车这几大类型。在这些类型中,燃料电池型电动汽车与混合型电动汽车制作要求较高,组成结构较为复杂。比如燃料电池型电动汽车还可以分为:单一燃料电池型、燃料电池与蓄电池联合型、燃料电池和超大电容联合型等不同种类的电动汽车。

2电动汽车的特点与应用

基于电动汽车的类型不同,每种类型都有其自身的优点与局限性,下面将介绍不同电动汽车的特点与局限性以及实际运用。

2.1纯电力型电动汽车

纯电力型电动汽车,主要是靠充电蓄电池来维持运行,是完全脱离内燃机的一种电动汽车,具备:噪音小、零排放、集经济化与实用化一体的电动汽车,然有这些优点的纯电力型电动汽车未成为广泛使用的对象,主要因为它的局限性,如:充电时间过长,运行耗电量大,电量不足时无法实现快速补充。实际应用:三菱MIEV,奇瑞QQ,LEAF、比亚迪E6等均是纯电力型电动汽车。

2.2混合型电动汽车

混合型电动汽车,主要是将热动力和电动力配合使用的电动汽车,是一种既能使用蓄电池供电又能使用内燃机的汽车,具有降低内燃机耗油量以及噪音的特点,而在内燃机提供动力时,可实现为蓄电池充电,并且车辆在市区时可使用蓄电池供能,可以很好的实现零排放的环保要求,然拥有这些优点的它,双重使用方便的同时,也带来造价高、机体重、车辆的维修保养费用高的局限性。实际应用:丰田普锐斯、比亚迪DM等是混合型电动汽车。

2.3燃料型电动汽车

燃料型电动汽车,是以氢气制作燃料的电池作为供电能源的电动汽车,这种燃料型电动汽车与纯动力型电动汽车具有一些相同的特点,如:噪音小与零排放等优势,而不同之处在于,燃料电池不像蓄电池,不用担心无法及时充电,还能够长时间行驶。然因为燃料的制造与存储方面,以及完全依赖于燃料电池的原因,通常商家会选择燃料电池与蓄电池的联合使用,但这样也同样带来了,使车的结构复杂化,造价与维护保养费用高的缺点。实际应用:雪佛兰Equinox、长安志翔等为燃料电池型电动汽车的代表。

2.4太阳能型电动汽车

所谓的太阳能型电动汽车,就是将太阳能电池板自动吸取的太阳辐射,进行电能转换,以此来提供能量供车辆的运行,换而言之,太阳能型电动汽车是电动汽车的一个分之的存在。它的主要优势在于,符合当今持续性发展的主题,减低对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也拥有噪音低的特点;然局限性在于,阳光是启动运行的决定性因素,受到天气情况的制约,并且太阳能电池板对于阳光吸收慢,一旦运行,将会极大限制行驶航程,所以太阳能型电动汽车目前还在实验阶段,不过若能将太阳能与可插式充电相结合,在以后一定也会有不错的发展前景。

3电动汽车发展的前景

自“十五”计划提出以来,国家陆续制定了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措施,比如:“八六三”项目的辅助与电动汽车科技规划的指导,加快我国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为“净化空气工程”出一份力。政府在电动汽车的研发阶段就定下了“三横三纵”的指导思想,对于未来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进行具体指导,实现技术的转型,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制造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电动汽车。纯电力型电动汽车,是最有利于保护环境与节能减排的电动汽车,虽然在充电时间和用电量上存在不足,但这样的问题不会一直困扰着我们,如在制造技术成熟之后,降低成本与政府补贴相配合,利用电池置换的方式,降低广泛使用的难度,那么在未来一定可以成为电动汽车的主流。混合型电动汽车是当前可行性的电动汽车,兼顾内燃机与蓄电池的优点,这种成熟的电动汽车技术,为以后纯电力型电动汽车的使用打下结实的基础。燃料电池型电动汽车与太阳能型电动汽车发展前景,总的来说都是一种不能长时间运行的电动汽车,如果可以改进燃料电池的制作以及对于加强太阳能电池板的吸收,使运行时间加长,就可以为以后的纯电动汽车提供能源。

4电动汽车专利趋势分析

制约我国电动汽车发展又一大因素在于专利技术的基础与核心,我国在这些方面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下面主要对我国与国外专利技术进行比较介绍,希望从这些方面能够突破现在电动汽车行业的技术瓶颈。

4.1电动汽车专利技术分析体系

其实通过建设电动汽车的专利分析的框架体系,可以很好的对电动汽车进行深刻的了解,比如对电动汽车专利的数据进行合理、客观、科学、严谨的分析,以此达到以下两个目标:其一是通过这些专利数据的分析,找到我国与国外电动汽车专利的差距,为我国电动汽车行业生产出更好的高性能、低耗能的电动汽车,而提供技术改进的关键性支持;其次是这些数据对于研发电动汽车的公司、企业亦或是专业人士来说,都能够从中得到有力的帮助,加大对该行业发展方向的指导效果,研制出最有利的路线及其为政府提出有效的合适意见和建议,提升政策辅助减低生产成本,进而增加本国电动汽车在我国市场的竞争力,为经济发展扩展出全新路径。对此,这里主要介绍公司同国家两个层次之间的专利技术研究,即具体的公司研发运行情况同电动汽车运行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所用的研究数据来自于专利文献资料。公司研发分析的层次包含:高产的申请人、高产的发明人、以及相关发明人的分析;国家专利层次的分析包含:专利申请的整体分析、专利技术发展热点和发展趋势分析,以及专利技术质量分析,如图1。

4.2电动汽车专利的维持年份分析

从专利技术相关维持的年份文献来看,专利技术维持的年限,一般使用寿命都在13年以下,12年以上的专利技术维持年份仅有18件,这其中有17件是属于发明专利。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电动汽车专利IPC在各个阶段之中的维持年份的分布极其不平衡,维持电动汽车专利年份越高的,专利技术数量就越少,且不同类型之间差距较大。在各个专利技术维持年份不同阶段之中,可以明显看出B60L型号的维持年份专利数量最多。专利技术维持年份在第三年达到高峰,在此之后的维持年份一直处于下降趋势,特别是10年以上的电动汽车专利技术维持年份,主要集中在B60K及B60L这两个型号上,由此可得,这类电动汽车专利技术在其发展领域中出现较早,可谓是电动汽车专利技术发展的基础及核心。

4.3各国电动汽车的专利维持年份分析

将电动汽车行业各国专利授权量进行排名,对前十名的国家专利技术维持年份深入探究,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各国专利核心技术比拼竞争力的时代。我国电动汽车专利技术维持数量图,与他国相比可谓相当薄弱,并且我国的专利维持年份多集中在四年左右,然在8年以下的专利维持年份中我国的专利申请占据绝大部分,而在高年份维持专利中,日本与美国专利申请则占比例逐渐增加,我国在逐渐减低,间接说明如今电动汽车的基础性重要专利还是掌握在国外手中。

5结语

通过对电动汽车专利技术研究,结合电动汽车发展前景及各类电动汽车的特点与应用,使电动汽车的发展是在节能、环保、减排、经济与实用上改善人类生活环境条件,缓解国内石油资源的紧张状况,也为我国拉近与发达国家汽车行业的距离,提高我国电动汽车的市场竞争力。

作者:谢锐波 单位:韶关学院

电动汽车论文: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趋势及前景分析

摘要:社会不断发展,为了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大量的能源开发、消耗,从而造成世界性的能源危机。再加上大量的能源消耗,所产生的废气、废物造成水污染、土地污染、大气污染、全球气候变暖,已经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在这种情况下,发展生态产业,保护环境,研发可再生能源,开发节能产品,节约能源显得尤为重要。而汽车作为人们日常交通必不可少的工具,其消耗的能源为石油这一不可再生资源,排放的尾气是大气污染的一项重要指标,为了适应当前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汽车产业要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发展电动汽车技术,减少能源的消耗,开发利用新能源,降低大气污染。

关键词: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电动;汽车;技术

进入二十世纪,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被大量开采使用,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的问题,环境污染、大气破坏、能源临近枯竭等等。为了改变这一情况,适应社会发展趋势,各行各业都在进行改革、创新,这一创新表现在汽车行业,则表现为电动汽车的开发与使用。我国自八五计划开始,在研究电动汽车方面也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而且取得了众多的优秀成果。但由于技术及生产成本的限制,这些研究成果还未进行产业化的生产。而随着石油危机及使用化学燃料所产生的的环境问题的日益加剧,各国开始认识到转换能源,节能减排成为汽车发展的首要方向,而如何发展汽车技术,达到节能减排这一目的则成为汽车发展的难题。

1电动汽车技术发展概况

电动机车早在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就已诞生,电动汽车比内燃机早了半个多世纪。然而内燃机却后来居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代步工具,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早期的电动汽车与内燃机汽车相比,汽车机能非常差,设置简单,动力小,造成其没有什么实用价值,而且,十九世纪,正值石油开采初期,能源丰富,人们对石油的需求量较大,从而人们对节约能源与环境保护这一问题的认识不高,电动汽车的研究和发展一直处于较低的状态。而到目前,依据社会发展状况,能源短缺,甚至面临枯竭的危险状况,电动汽车的发展找到了一丝生机。而且随着人们对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认识不断提高,电动汽车发展的前景异常广阔。各国高度重视电动汽车的研发,加大对电动汽车研究的投入,力求掌握核心技术,走在能源节约的前沿,降低生产成本,抢占社会发展先机,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面对严峻的环境问题及能源不足的情况,我国在电动汽车研发方面加大了投入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许多专利技术获得认证,一系列电动汽车样品得以研制成形。特别是在电池、电机及电控等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后备技术的发展为我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但我国的电动汽车技术在取得发展的同事也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其中,最核心的就是动力问题。根据不同的动力设备有不同的电动汽车机型,到目前为止大概有三种机型,全电力制动汽车、多种动力混合型汽车、燃料电池动力汽车。全电动力是指使用蓄电池,完全依靠电力进行驱动的汽车,这类电动汽车存在的缺点为,电池使用寿命短,充电时间长,行驶动力不足;多动力混合机型汽车是指汽车动力系统包含两个及以上的动力系统对汽车进行驱动,这种电动汽车相比于全电力驱动而言,电池使用寿命较长,使用范围较广,使用电池的同时使用燃料,节约了能源,减少了尾气的排放,也使汽车的驱动力有较大的提升,是目前市场上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动力设备;燃料电池动力汽车相比于前面两种而言是效率最高的一种汽车机型,它能将燃料高效率化,而且做到了清洁的效果,但其不足之处为这种设备的要求太高,成本大,要实现产业化还需一定的时间。

2目前我国的电动汽车技术

电动汽车技术作为新时代快速涌起的一项新型技术,它是一种集合了多种技术形式的技术,既包括现代技术也包含了传统的汽车制造技术。其中有现代电子计算机技术、机械制造技术、新型动力设备技术等。电动汽车行业作为一相适应社会发展状况的产业,其目的是非常明确的,力求做到产业化、智能化。对于电池技术,一直是电动汽车的瓶颈问题,如何降低电池成本,提高电池使用效率的电动汽车发展的一大核心。就目前电池技术发展的状况来看,电动汽车市场使用的主要有铅酸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三种,在比能量上,锂离子电池的数值最高,车上循环寿命镍氢电池的次数较多,市场价格上,镍氢电池和锂离子电池的价格明显高于铅酸电池,在动力方面,锂离子电池也明显要由于前面两种,而且其安全性也有明显提高,综合以上几种因素,汽车电池应采用锂离子电池作为其动力部件。而目前最为清洁的燃料电池引起投入成本高,制造技术不完善,还无法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有了电池,还需要有驱动设备,汽车驱动机控制着汽车的整个驱动系统。汽车驱动系统要做到转速大,范围控制大。目前使用的电机有直流有刷、永磁无刷、交流感应、开关磁阻几种类型。在效率上永磁无刷和交流感应两种的效率较高,在转速上,交流感应和开关转速的较高,而且单位输出功率的成本也较低,其坚固可靠性也较好,虽然这两种的控制器价格相对而言较高,但从整体及汽车实用价值、电池使用效率及寿命考虑,选用永磁无刷驱动器是较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研发技术的发展让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市场化逐渐成为可能。而且随着能源缺乏的问题的加剧,环境的污染,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但在电池的充电效率及使用寿命方面还需加大研发力度。减少充电时间,提高使用效率,同时,对于我国而言,我国地形类型多样,既有平原丘陵,又有山地、高原等多种地形,为了适应多种不同的地形类型,还需加大汽车动力设备的研发力度,提高汽车动力,提高适用范围,实现汽车使用类型的转型,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3结语

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趋势之下,电动汽车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加大对电动汽车的研发力度,逐步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作者:丁搏 单位: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电动汽车论文:电动汽车经营模式研究

一、新颖经营思路

新颖电动汽车布设的充换电体系、配套服务网络,都供应了衍生得来的电力产品。这类完备的体系便利了平日以内的快速换电、完善合同管理、供应了延展的增值服务。在这之中,电力衍生出来的关联产品应能符合设定好的初始规格。这类衍生物含有充电电流;成套增值服务整合了各时段的评估测定、快速更换电能、查验电池安全、V2G框架内的合同管理。这类模式独有的特性为:它把供应服务的总时段、服务供应次数设定成计价参照。在这种根基上,供应了多样的衍生电力产品,供应增值服务。

二、衍生品的考量指标

电动车体充电可分成常规情形下的充电、直流快速充电。企业拟定的成套指标以内,依据不同场合把多样的充电流程细分成三大类别,一共分成五种。在这之中,单相交流特性的电流被设定成20A;三相交流设定成50A;直流路径下的快速充电,额定数值的电流应能超出520A。汽车充换电依托的成套设施,指代的是供电范畴内的搭配设备。这类设备含有区段内的充电站、更替电池的站点、系统以内的充电桩。与之对应,充换电特有的经营管控含有成套产品、设定服务价格。这类要素紧密关联着设定好的充电形式、多重电网影响、区段用户需要。从现状看,我们仍采纳惯用的售电路径:考量充电电量、更

替电池之后的增加总电量。这类模式没能涵盖着多层级的考量要点,并不适宜推广。为此,应变更为新颖的经营途径。

三、定价衍生产品

电力体系以内的衍生产品,都合乎拟定好的技术规程。这类产品应能保障最优的可靠水准,供应优质电能。新式价格计量拟定了细化的时间单位,而并不考量传统情形下的耗费总电度量。这类计费流程带有便捷的优势,节省建造成本,凸显直观优势。与此同时,它也便于更广范畴的消费者去接纳。对于衍生架构内的电力产品,应拟定如下层级的定价途径:若采纳第一层级的产品以便充电,则常会采纳充电插头、适当规格的充电桩等;依据耗费的时段予以计费。经过折算以后,每公里耗费掉的均衡金额相对都会偏低。若家居状态下采纳了这一范畴的产品以便充电,那么依据设定好的合同予以管控。依据规则来奖惩,减免必备经费,总体耗费仍会低于常常算得的每公里耗费。每公里以内的均衡经费,对比传统途径将会缩减15%左右。这种新式途径鼓励了购进更多的新式电动车,提升运用成效。

四、快速更换电能

电池平日的充电换电,应能提快原有的充换速率。这种快速换电,是未来进展之中的总体趋向。从真实视角看,快速换电应被归类为某一增值服务。这类增值涵盖了平日评估服务、电池查验及测定、快速更替电池、修复初始电池、优化电池特性。

1.提快换电速率。快速换电流程含有储备电池、充电工位替换、查验电池特性、换电必备的机器设备。更替原有的电池,是采纳满格电这样的新电池来替换耗费尽了的电池。在这个流程内,机械手会取出原有的电池,经过移动以后再去把满格电的预备电池安插在内,然后予以锁紧。这就补充了足量的可用电能。全程耗费的时段不会超出10分钟,简化冗余进程。

2.辨别电池特性。动力电池含有并联的、串联的细化单元。彼此单元之间,很难统一去放电。这种情形下,各时段的放电及充电都不会均衡。为此,应在最短时段内辨识电池的精准性,衡量它的寿命。查验得来结果,应被设定成后续评价的根据。采纳科学途径来测定电池,同时依照次数来收取经费。

3.修理破损电池。修理偏旧电池,优化它的性能,这类步骤包含除掉表层附带着的污点、深度放电以便恢复。这类修复被归类为新时段的探析热点,将被渐渐完善。

五、增添合同管理

电动汽车初始的保有量会渐渐递增。若保有量拓展至某一规模,那么同一时段之中,并网充电的车体会干扰着总体安全。为此,新颖管理应考量充放电耗费的总时段、带有成效的并网时间、耗费充放时间。采纳这一考量指标以备平日的细化管理。拟定合同应采纳V2G这一规格的文本,在宏观层级内持续予以充电,密切关联电网。伴随产业拓展,合同管理范畴内的V2G被归类为新颖的增值服务。这类服务整合了电网增值、各类用户增值。依托这类管理,应能随时查验并管控电网架构下的成套设备。车主及电能供应的企业要拟定这一合同,约定各类条件。例如:并网时段可被设定成晚8时至次日6时;充电量应被维持在80%这样的水准。

六、结语

电动汽车必备的新颖充换电流程,适应充换电范畴内的成套服务。它延展了灵活充电,满足快速换电。对于衍生产品、成套增值服务,都拟定了精准的、最适宜的价格,便于后续扩展。对于供电企业,有必要按照这一思路着手来拓展新颖的领域,合理调配资源。唯有这样,才能提快汽车产业的进展速率,供应持久保障。

作者:陈茂光 单位:潍坊科技学院

电动汽车论文:电动汽车技术论文

一、旧技术体系的不适应性

汽车发展的历史表明,上个世纪前三十年曾经兴盛一时的电动汽车与燃油汽车的市场地位发生了逆转,燃油汽车后来居上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千万家庭的宠儿,电动汽车则沦为在特定封闭区域使用的专用工具。导致这一逆转的原因与当今电动汽车遇到的困难并无二致。近百年来,电动汽车技术虽然在电池、电机、电控等各个方面都有长足的发展,其根本技术架构却无大的改变。在此期间燃油汽车不仅自身技术日臻完美,与其相配套的道路、停车场、加油站等服务设施也日益完备。今日,正像“汽车社会”、“汽车文化”等学术用语所蕴含的那样,汽车(主要是燃油汽车)不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生活必需品,也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此背景下如果无视电动汽车现存的诸多不便,奢望人们放弃燃油汽车改用电动汽车就等于要他放弃原有的生活习惯和价值观念,无异于让人弃用智能手机改用固定电话,让人弃液晶电视而改用黑白电视,其难度可想而知。因此,在发展电动汽车已经确立为国家战略的当下,重新谋定发展路线和发展策略应该成为当务之急。在我国这样一个汽车普及率不及美国的十分之一、三分之二的新车出售给初次购车者的发展中大国,电动汽车或许只有面向家庭的首辆车,也就是说能满足跨区域远程行驶需求才有出路。既然源于十九世纪的现行电动汽车技术架构无法满足这种需求,何不回到原点从零开始进行顶层设计,创造一个新的技术体系。

二、新技术体系探讨

在续航里程短、充电时间长这两个妨碍电动汽车远程行驶的关键障碍中,续航里程虽然受电池技术制约难以比肩燃油汽车,但续航150公里~200公里还不难实现。这个距离相当于在高速公路上驶过三四个服务区或大多数人日常行驶两三天的路程,只要电力耗尽时快速得到供给,驾驶电动汽车500公里一日往返、1000公里朝发夕至亦非难事。如此,快速电力供给就成为问题的焦点。既然沿用先开发出电动汽车而后为其配套电力供给体系的传统发展策略不能解决问题,那么运用一下逆向思维,先规划一个满足需求且容易实现的电力供给体系,然后再开发适应这一电力供给体系的电动汽车会怎样。出现总理所讲的“颠覆性技术”也未可知。说到快速电力供给,首先需要界定电力供给的快与慢。多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于燃油汽车加油所需的数分钟时间,电动汽车的快速电力供给采用这一标准顺理成章。从物理学原理来看,现存的三种电动汽车电力供给方式中,快速充电相对来讲接近这个标准但也需数倍于加油耗时的30分钟(80%),普通充电所需的数小时可说是天壤之别,只有换电方式符合标准。有报道说特斯拉换电站一分半钟可以完成一次换电操作。自从曾经的明星换电运营商BetterPlace破产以来,支持换电的观点似乎已经销声匿迹。但是,既然特斯拉又开始换电了,事情看来尚存回旋余地。多数专家认为BetterPlace的换电方式一是换电站建设运营成本高,二是电池不能在多种车型间通用,使其最终走向破产。BetterPlace的失败说明它的换电方案和商业模式行不通,但是如果据此断定换电方式行不通特斯拉首先不会认同。达成一个既定目标从来都不止有一种方法,能否成功在于能否寻找到技术可行、经济合算的解决方案,将问题简单化的最有效手段莫过于“分解”。例如古代印刷书籍采用雕版印刷技术,一页印版雕成书页的内容布局、字的形状、大小无法更改,一部书的雕版需要具有高超技艺的雕刻工匠耗费大量时日,因而书籍昂贵。活字印刷技术普及之后,一套字模可以反复用来铸造铅字,而后随意排成印版,字模和铅字的通用性保证了印刷成本的低廉。如果说快速电力供给是电动汽车的必然选择,BetterPlace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实现电池通用化,而将雕版上的字符分解为一个个铅字可以破解通用化难题,那么何不尝试一下将电动汽车的大箱电池组分解,代之以多个(比如说十个2kWh的)参照电动自行车锂电池标准的小箱电池。以小箱电池为基础可以构建一个简单的快速电力供给体系。只要电池体积和重量都适合人力搬动,而且借用电动自行车锂电池适合快速装拆的安装结构,换电作业就可以采用纯人工方式。从人工换电出发,继而将换电站的充电功能剥离出去,剩下的数个收纳电池的专用周转货架和两三个操作人员就能构成一个典型的简约换电站。接下来要做的是,将从各个换电站剥离出来的充电服务汇集到一个大型的储能电站,充分利用夜间电网的低谷电力为电池充电。最后用货运车辆在换电站与储能电站之间往返穿梭,为各个换电站运来充满的电池并带走放空的电池。在这样一个类似WI-FI无线局域网架构的电力供给体系中,如果说换电站好比WI-FI热点、储能电站好比无线路由器、货运车辆好比无线电波,一个个标准电池好比“无线电波”所携带的数字信号,那么电动汽车就相当于移动终端。可以预见,流通的商品从电转化为标准电池、消费者支付满电电池和空电电池之间的差价,上述电力供给体系各个利益相关方都能获得显而易见的经济收益。第一个受益者是电动汽车的购买者,不为电池付费却可以尽情享用别人提供的电,自然也就无需关心电池的价格寿命几何。电池制造者则不再因百来个“鸡肋”般的订单而苦恼,可以日复一日地生产同样的电池。电动汽车制造者不再为选用多大的电池而殚精竭虑,可以按自己的喜好灵活设计续航里程,只需考虑如何将所需个数的电池塞进车里。城市的管理者不必再为从哪里挤出充换电站的建设用地、为如何压迫小区物业放行充电桩安装、为可能到来的配电网增容改造而苦恼,只需将电动汽车的基础设施建设交给电力供给体系的运营者就万事大吉。电力供给体系的运营者的收益则更大。先是从“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无休止口水官司中脱身,不说“鸡”也不说“蛋”,转而建造一个相当于自然界中“野生原鸡”进化地位的储能电站,先收获着电网峰谷电价差的利益,随着电动汽车拥有量的增加逐步转身为充电工厂,等到流通中标准电池寿命期来临梯级利用自然而然地发生,充电工厂再一次转化为储能电站。其次电力供给体系运营者不必烦恼换电站如何“建”只需筹划“搁”在哪里,只要能腾出几十平米的场地,加油站、公共停车场、居民小区、工厂商场都可以加入换电站的行列。

不仅如此,这些换电站的数量、换电站的地点和容量可以随时根据形势的发展任意调整。长远看,不仅这样的储能电站很容易与风力光伏电站相融合,如果将标准电池看作一个大的“充电宝”其应用领域甚至可以涵盖日常生活、生产的方方面面。有了电力供给体系和适合人工换电的小箱标准电池,接下来的课题就是能否将这些标准电池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源系统。其关键在于处理好三个问题:一是电池的安装位置,二是电池固定可靠便于快速更换安装结构,三是电池与电机之间的电气连接关系。对于采用一个大箱电池的电动汽车而言,考虑到车内空间和车辆重心、轴荷,其安装位置大多利用座椅下的空间安装在车辆下部中间位置。当采用多数个标准电池时,安装位置不仅可以在前后座椅下面还可以在引擎仓或者行李箱的边角处分布安装,设计者的选择自由度大大提高。若说电池安装结构,QB/T4428-2012《电动自行车用锂离子电池产品规格尺寸》所定电池外壳滑槽及配对的安装滑道是现成可用的,既安装可靠又方便插拔。至于电池与电机间的电气连接关系则需要多些文字加以说明。电动汽车以数个小箱标准电池为电源,除去上面所述种种以外还可为解决高电压触电风险、简化整车电池管理系统、简化电池热管理等电池相关问题创造机会。通常的电动汽车为在限制过大电流的条件下保证驱动电机的输出功率,单个大箱电池的工作电压多在300V以上。将电压分解给十个小箱标准电池,每个标准电池的电压就低于40V,处于安全电压范围内。如果不将这些电池串联一起而是分别经逆变器接入驱动电机,高电压的弊端就可以彻底根除。驱动电机可以相应地将定子绕组分解为十个分绕组,工作时各个分绕组产生的磁通势相叠加与原绕组相当。各个标准电池分别接入驱动电机还可以带来一个好处,电池均衡的对象不再是整个电源系统而转化为各个标准电池,所涉单体电池数量仅为整体电池的十分之一。更有意义的是,十个标准电池分别经逆变器接入具有十个分绕组的驱动电机,其功效相当于用十个小电机共同承担电动汽车的驱动。从理论上讲可以分别控制每个分绕组参与或者不参与驱动,利于电动汽车应对多种复杂工况。尤其是在电动汽车起步或者加速时确保全部分绕组参与驱动抑制大电流冲击,巡航行驶时控制各个分绕组逐次停歇方便相应的小电池散热,当某个分绕组或者为其供电的标准电池发生故障时其余分绕组继续工作就能避免电动汽车突然失速。

三、总结

总之,既然欠缺远途行驶能力是源于十九世纪的现行电动汽车技术架构的系统性缺陷,那么基于现有电池技术构建新的、技术可行经济合算的、涵盖电力供应和电源及驱动系统的电动汽车技术架构,或许是化解电动汽车诸多难题的有效路径。

作者:庄森 禹茜 单位:郑州大学

电动汽车论文:电动汽车产业经济论文

一、发展规律

1.环境可承载规律。

决定汽车产业的发展规律中环境的可承载规律也影响重大。随着现在各大城市的污染逐步加深,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将环境恶化的原因归结到汽车的使用上。因此,必须找到一种低污染或零污染的交通工具,这样才能解决实质问题。

2.技术推进规律。

电动汽车作为新一代的交通工具其技术组成不仅包含了原有的机械技术、驱动技术和控制技术,还使用了最新的电力电子技术和信息技术等高端科技,这些技术的全面发展是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的重要因素,并且为其发展打下基础。

3.市场拉动规律。

每一个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产品的实际使用价值,只有产品的使用价值得到认可才能够促进产品的再生产,而产品的使用价值是需要通过销售市场来体现的,任何一个产业都会遵循这个规律。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高涨,想要推动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必须要注重对其市场的培育和开发。

二、与我国国情相结合

我国的国情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于他国的特点,具体表现在:人口数量大、人均资源量小、经济增长方式以粗放型为主、市场体系尚不完善、相关法规尚不健全等。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发展要做到主动与我国的国情相结合,改变以往被动适应的固有方式,让产业和经济两方面和谐发展,以科学的发展理念为指导,依照国情制定合理的产业化途径。

1.与我国能源现状相结合。

随着近些年我国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长,年均石油进口量不断上升,汽车燃油消耗量逐年增加,发展电动汽车产业首先要解决能源消费结构的问题,缓解我国的能源危机,保证能源的安全稳定。

2.与我国环境现状相结合。

新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注意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人类的重要性。进行产业化的电动汽车发展过程要注重其与环境的适应能力和相互融洽程度,适应我国的环境特点,发展零排放的低能耗工程。

3.与我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相结合。

面对目前我国汽车技术依旧没有实现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的国情,电动汽车产业在发展之初,要牢牢把握住各国均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的情况,积极地加大研究投入,让产业化带动我国的电动汽车技术走在世界的前列,增强我国的汽车工业国际竞争力。

4.与我国汽车市场现状相结合。

近10年,我国汽车产业呈现狂飙式发展,汽车销量从2001年占全球4.3%,到2010年攀升至23.5%,成为全球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大国。未来10年我国汽车将进入第二个高速增长期,我国将逐渐步入“汽车社会”,迎来汽车消费大众化的时代。据专家预计,至2015年国内汽车的产能将达到3800万辆,消费量将达到3000万辆,我国汽车消费将占全球汽车总消费的25%左右。这为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电动汽车产业在开始发展之初,认清我国汽车市场的现状和经济规律,充分利用汽车市场的竞争机制,减少国家政策对市场竞争的过度干预,在短期内促进电动汽车产业按照市场规律得到最快发展。

5.与我国汽车法律法规体系相结合。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要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在维护汽车产业利益的同时努力把产业的附加影响降到最低。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相关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从政策层面看,我国已经将新能源汽车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颁布实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提出,2020年中国将构建起支撑电动汽车大规模产业化的关键零部件产业体系,这必将为促进我国整个电动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三、与国际电动汽车产业接轨

为了发展汽车工业常常需要通过市场来换取技术,中国市场的发展受制于别国的先进技术。因此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之初,应当积极投入电动汽车技术的研发,争取在世界上取得超前的地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相应的工作。

1.以技术研发为基础。

首先,要将核心技术作为追求的主要目标和研究投入的主要方向。只有掌握了产业的核心技术才能够真正掌握产业的“命脉”,实现产业链的水平分工,给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

2.注重调整汽车产业结构。

将结构调整贯穿于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始终,在产业化发展的全过程中,要注意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问题,政府部门不要将注意力集中在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上,而是多关注高科技的核心产品和技术,通过充分的思考来指导产业的健康发展。

3.积极进行产业转移。

产业化的发展不仅需要全球的资源,更需要全球的市场。从国内外环境看,国际汽车产业呈现由汽车制造向汽车研发转移的趋势。我国作为新兴国家的代表,将从电动汽车产业研发转移中获取更多机会。我们需要适时地制定出产业发展的规律和策略,不失时机地走“引进来、走出去”的特色发展道路。

四、市场经济体制下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措施

1.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对于未来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和制度,也要结合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必须坚持“两条腿走路,双管齐下,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一方面,要以空前的热情和努力大力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另一方面,高度重视传统汽车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升级。

2.加快核心部件的技术研发力度,尽快掌握核心技术。

政府应以更大的力度支持电动汽车的技术开发,毫不放松地紧跟世界前沿技术,巩固己有的优势地位,加大科研的力度,走一条“吸收-引进-创新”的道路,形成国内电动汽车核心技术,防止产业发展在技术上受制于人。

3.培育国内消费市场,提高消费者成熟度。

促进电动汽车消费的关键是降低产品价格。从汽车市场看,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汽车产业发展潜力最大的地区之一,目前北京、成都等5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巨大的消费潜力是我国电动汽车产业不断发展的基本保证。推广电动汽车需培育国内消费市场,电动汽车只有在消费者的广泛使用中才能不断得到改进,其社会效益也才能得到体现。

五、结语

纵观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电动汽车的发展已不单单是在汽车行业内部的经济发展,而是上升到了国家战略高度,它的发展也将带来一场低碳环保的技术革命和创新。所以我们应该合理应用各方面的推动力量,最大限度的发挥国家政策和市场的巨大推动力,不断的革新电动汽车技术,满足市场的新需求,优化产业的资源合理利用,促进电动汽车产业良性发展。

作者:干波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电动汽车论文:试议电动汽车技术与推广应用

一、电动汽车充电站的技术特点

1.充电站技术要求供电系统技术要求:供电系统为充电站提供电源,它的容量要满足充电、照明、监控、办公等用电的要求。充电系统技术要求:(1)充电机安装要求:充电站点应考虑安装防雨、雪的顶棚,以保护充电设备;充电机安装在室内时,为防止温度过高,应安装通风设施;充电机应安放在距地面一定高度的地方,满足防雨、防积水要求;(2)电气连接:结构上防止手轻易触及露电部分;插座在屋檐防雨线外或室外时,安装高度应在离地面0.4m以上的位置。插座要安装在合适的防雨箱内(防护等级IPX3及以上)或者采用其他防雨形式。计量要求:对充电机输入端计量时,可采用有功电能表,准确度为0级。

2.充电方式慢充模式(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都随车配备了车载220V充电器,只需外接220V单相电源插座即可充电。充电电流为10A,功率为2千瓦。充满16千瓦时容量的电池需8~9小时,充满70千瓦时的容量的电池约需40小时。快充模式(目前只适用于纯电动汽车):汽车快速充电需建设专用充电站场。单台汽车充电采用380V,100A电流进行充电,充满时间在1个小时以上。

二、国内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情况

国内电动汽车充电站试点建设情况上海市电动汽车充电站试点建设情况上海市,早在2006年即开始对电动汽车技术标准进行专项研究,并针对电动汽车发展的瓶颈问题,在电动汽车能源供给系统、电动汽车示范运行、动力电池应用等方面积极开展研究。在充电模式方面,上海市倡导采用分散式慢充模式在夜间对电动汽车进行充电,以充分发挥对电网的移峰填谷作用,避免集中大电流充电对电网的冲击影响。上海市在充电站试点建设方面走在国内前列,漕溪电动汽车充电站已于2009年8月下旬正式向社会开放,它是国内第一座具有商业运营功能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站内设置了4台路边充电机和5台停车场充电机。充电站采用了车载充电和非车载充电两种方式,充电服务对象涵盖了从小型乘用车到大型商用车的各种车型。目前充电站主要为上海市政府班车、社会电动公交车汽车、上海动力公司营销车(移动式营业厅)、电力工程车等44辆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

三、电动汽车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

1.充电站的快充模式问题目前电动汽车充电站基本均采用0.3C慢充模式,充电主要对象是公共巴士(一般采用换电池的方式)、工程用车等对充电时间要求不高。而大规模采用电动出租车、公务车和社会乘用车,如果仅采用慢充模式充电时间较长,客户充电缺乏便捷性。充电站需要采用快充模式,目前在快充模式下对电池性能、充电标准、现场操作规程以及运营经验方面的影响和论证还比较欠缺。

2.消防系统设计问题由于锂离子电池燃烧剧烈,需要特殊的消防手段和措施。充电站的消防系统须包括烟雾监测系统,消防砂坑和干粉灭火器,还需配置电池牵拉设备,以便将燃烧的电池拉出车外(。锂电池着火会发出白光,温度很高,采用普通的泡沫灭火器无法灭火)。

3.电磁辐射问题电动汽车充电站电磁辐射较强,会对周围环境造成影响,特别是影响通信系统(上海漕溪站的充电机运行,就曾经导致其他充电机不能启动)。

4.谐波的治理问题电动汽车充电机是一种非线性设备,会产生谐波电流,导致电网电能质量下降。当充电机运行产生谐波超出相关标准规定的指标时,可采用常规的谐波治理方法如:加装有源滤波装置等进行治理,使电能质量符合一般用户接入公用电网的要求。同时也可以考虑采用整流变压器来代替原有配电变压器,从而起到抑制谐波污染的效果。5关于充电接口问题由于目前各电动汽车及充电机生产厂商的充电接口尚未统一。

四、结论

充电站、充电机和充电接口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是今后影响电动汽车推广应用的主要障碍。今后我国要实现充电机生产和充电接口的标准化,建成充电网络为电动汽车的大规模应用奠定基础。并积极开展关键技术、标准规范、配套政策等相关研究。开展电动汽车供电系统、充电系统和电池系统等标准规范的研究和制订工作,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决策支持。为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贡献。

作者:江浩瀚郑剑南单位:国网邢台供电公司

电动汽车论文:电动汽车运营模式投资收益评估

1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实现手段

通过更换和改造采集终端及智能电表,实现电力公司经营区域内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全覆盖、全采集、全费控”,开展基于用电信息采集的高级分析与应用。

2营销互动化建设

2.1营销互动化建设必要性营销互动体系的核心是营业厅互动化建设,其主要内容是依托营业厅标准化建设,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在标准化建设基础上选择试点开展互动化建设。营销互动化建设运营更便捷客户服务,提高电网企业信誉和客户满意度、提升营销业务标准化、智能化水平,电力企业客户服务和营业管理质量将得到大幅提升。

2.2营销互动化建设实现手段它通过人机对话、互联网、手机等方式实现自助缴费及业务查询办理,解决营销人员与顾客隔离的问题,从而缩短营销路径,能有效降低营销成本。

3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建设

3.1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建设必要性推行电动汽车充电站(桩)建设,是实施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举措。若本地有新能源产业基地更是得天独厚的资源。它的建设和运营将引导能源消费方式转变,促进节能减排目标实现,进一步开拓电力市场,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消费结构比重。

3.2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建设实现手段积极利用社会资源,推行电动汽车充电站(桩)建设。利用电能绿色能源特色,抢占环保旅游市场先机。充分考虑充电设施的示范效应,其选址重点考虑选择在人流密度较大的商业或住宅区域,企事业办公或公司营业区域,推动社会公众对电动汽车及其能源供给方式的理解和认识,科学实施工程设计,规范外观视觉标识,建设成标准化工程,提升国家电网公司企业形象。

4智能园区建设

4.1智能园区建设必要性开展智能园区建设是降低客户生产能耗、提高用电效率的重要方式,通过对客户用能设备的实时在线监控,结合电网运行和企业生产的情况,对采集数据进行挖掘分析为客户提供专业用能服务,有助于实现电网对客户负荷的全面协调与综合控制,并实现电网与客户的双向互动。漯河是一座食品加工、盐化工为主的轻工业城市,第二产业产业结构比将接近80%,是中国食品名城。现已发展形成门类齐全、大中小结合、食品加工及盐化工全面发展的产业体系。漯河以食品加工主导的特征明显,公司辖区内食品加工企业较多,并新增以盐为基础的化工企业,提高企业用能效率能对缓解能源紧张,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4.2智能园区建设实现手段实现对产业集聚区内客户的电能进行电量指标分配、监测、预警,提升客户电能使用效率;确保客户负荷正常供应,使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引导客户有序用电,开展需求侧管理,积极配合政府完成节能减排目标;通过实时监测和分析客户的耗电情况,为客户提供专业的用电服务,降低客户用电成本。通过智能园区试点建设,对入住产业集聚区企业开展能效分析,提供专业的用能服务,合理安排生产流程,提高电网设备利用效率,缓解电网负荷压力,削峰填谷,提高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促进节能减排目标实现。

5智能小区建设

5.1智能小区建设必要性智能小区以中低压通信网络为支撑,将各种用电设备、信息采集设备和计算机连接起来,实现客户和电网能量流、信息流和业务流的实时双向互动,并且系统地管理互联的设备,构筑了舒适安全的用电环境与居住空间,满足了人们家居用电需要,提高电能在日常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并且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和分布式电源的系统接入,满足节能减排的发展需求。

5.2智能小区建设实现手段以投建试点为主要方式,构建基于电力光纤到户的小区低压通信网络,实现用电信息采集、小区配电自动化、智能家居等业务功能的接入,并且通过智能小区综合业务管理平台对小区内各项功能应用进行统筹管理和展示。通过建设小区配电自动化提高小区供电可靠性;通过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实现自动抄表和计费、收费;建设多种交互平台,实现信息双向流动,为客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用电和增值服务;通过家庭智能交互终端对用电设备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

6结语

发展用电智能化建设,是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电力公司“一强三优”的发展战略目标,构建“三集五大”体系,推动实现“两个转变”。通过用电智能化建设,具备以下成效:1)实现电力客户与电网的双向互动通过用电环节的用电信息采集、智能园区、智能小区等项目建设,实现电力和信息等的双向流动,实现电网与客户的双向互动,进一步提高供电优质服务水平。2)开拓电网增值服务通过用电环节的智能园区、智能小区、电动汽车充电站等项目建设,为小区客户提供“三网融合”、智能家居管理等业务,为工业客户提供电力定制、能效管理,积极贯彻需求侧管理要求,进一步扩展电网企业的服务空间。社会效益1)充分展示电力公司企业形象,提高服务质量。通过智能化建设,实现电网安全、可靠、灵活、高效,保证客户可靠供电,为社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充分展示电力公司企业形象。2)节能减排,提高电能在终端消费的比重。

积极开展能效管理,提高客户用电效率,特别针对高能耗企业,开展用能诊断,提供能效和节能服务,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方针,提高电能消费比重。经济效益1)开拓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通过建设电动汽车充电站,满足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提高电能在终端能源的消费比重;通过智能园区项目建设,开展供电增值服务,进一步拓展公司新的盈利增长点。2)、指导客户合理用电,减少电费支出通过实时了解客户用电特性,依托用电环节智能化建设,积极开展需求侧管理,适应国家阶梯电价、分时电价等电价政策,为客户合理制定用电策略,减少电费支出。

作者:王银慧单位:河南省电力公司漯河供电公司

电动汽车论文: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落实市委九届九次全会关于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放在首位,为全面贯彻落实《省电动汽车发展行动计划》粤府函〔2010〕50号)精神。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实施新兴产业倍增计划的要求,加快我市产业升级转型步伐,推动经济进一步发展,根据我市电动汽车产业的现状,提出如下意见。

包括LNGCNG新能源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本意见所称电动汽车。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重要意义

能源资源瓶颈制约日益突出。面对当前能源、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稳步快速发展。世界发达国家都把发展电动汽车作为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坚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电动汽车的研发与应用已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整体趋势,成为汽车产业新的发展方向。

国家陆续出台了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和《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等政策,国家、省都把加快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作为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应对能源问题的重要战略措施。去年以来。明确提出支持和鼓励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推动电动汽车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推广。今年国家工信部还牵头制定了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对今后十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进行规划。

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加快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电动汽车产业是战略先导产业。对培育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经济稳定增长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各区县各有关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电动汽车产业的重要意义,把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加速崛起作为转变我市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举措,作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发展新兴产业的重要途径,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抓手,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重点,加大支持培育力度,努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为经济发展增添新的动力。

二、市具备发展电动汽车的基础和条件

(一)国家电动汽车试验示范区建设运行取得效果

国唯一一个“国家电动汽车试验示范区”落户我市。12年来,1998年。市主要在公务、出租、公交三个领域开展试验示范,运行里程超230万公里,具备了电动汽车运行、试验、示范所需的充电、维护、车辆故障检测与排除等能力;建成了电动汽车平安性能检测实验室”电动汽车整车性能检测实验室”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性能检测实验室”电动汽车试验示范区数据处置及网络通讯中心”拥有了电动汽车运行试验、检测试验数据库。

(二)拥有电动汽车关键技术

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市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主导相结合。电动汽车技术贮藏取得一定的突破。落户我市高新区的汕头兆成电动车辆技术有限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车用动力电池、大功率驱动电机、智能控制器十大核心技术并取得了专利。自主完成了第一辆实用性纯电动轿车原型车(ZC7010A改装试制和试验。国新能源有限公司拥有电动汽车动力总成(锂离子动力电池与稀土钕铁硼永磁电机合成)电控管理系统等30多项专利和核心技术。另外,市还拥有21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相关企业,这些企业具备较强的生产能力,例如猛狮电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

市已经拥有了生产或者改装新能源汽车整车及局部关键零部件的各种技术,总体来说。具备电动整车生产能力,产业发展有一定基础。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实施《省电动汽车发展行动计划》抓住全球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充分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以自主创新为核心,产业化和示范应用为重点,坚持以市场为主和政府推动相结合、以企业为主体和政策扶持相结合、产业发展和产品应用相结合,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将汕头建设成为具有一定产业规模、拥有自主品牌、技术领先的国内电动汽车产业基地。

2基本原则

立足加快推进我市电动汽车发展,1坚持服务国家战略与发挥自身优势相结合。加快促进重大项目落地建设。

集聚一批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企业,2坚持技术创新与产业集聚相结合。逐步形成产业链。

营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综合环境。3坚持政府推动与企业投资相结合。

大力扶持相关企业,4坚持以示范运行带动产业的方针。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协调引导建设电动汽车生产基地,争取在市达到生产满足以上示范运行的电动汽车整车的能力,实现以示范运行带动外地生产,外地生产支持示范运行,更进一步促进电动汽车产业的全面发展。

(二)发展目标

达到示范应用的电动汽车2464辆的规模,其中:新能源(LNG公交车1613辆,新能源(LNG乡村出租车431辆。中心城区设立4条纯电动公共汽车示范路线,纯电动运行示范车辆60辆;纯电动出租车200辆;南澳岛纯电动公交车20辆,纯电动旅游观光车120辆,纯电动自驾体验车20辆。建设满足上述示范应用车辆运行的充电站2个,电池更换站16个,至2012年。LNG加气站15个。

初步建立适应电动汽车发展要求的配套设施网络、产业支撑体系和政策环境;实现电动汽车在乡村公交系统的规模应用,2015年。电动轿车进入家庭;初步建立以骨干企业为核心的电动汽车产业链,形成一定规模的电动汽车整车生产能力,局部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建成较为完善的电动汽车配套设施网络、产业支撑体系和政策环境,用10年左右时间。电动汽车实现幼稚的市场应用,拥有1家以上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核心技术的国内电动汽车龙头企业,形成规模和技术水平领先、产业链完整的电动汽车产业集群。

四、电动汽车产业培育发展的路径

(一)以示范运营为手段.

全面扩大电动汽车的示范运营的范围和数量,全面推进公交客车、经济型电动轿车、公务车等示范运行,原有电动汽车示范运行的基础上。实施财政资金对示范运行车辆的补助,进一步夯实示范运行的基础。联合供电、供气相关企业建设充电站和加气站,鼓励相关企业建设充电站和电池更换站,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电动汽车应用基础设施的建设,逐步完善配套设施。进一步开拓电动汽车的市场,使市场开发和技术幼稚过程相吻合,以幼稚产品带动市场开发,以幼稚市场促进产品研发,加快市场化进程。

(二)以关键零部件为核心.

鼓励自主创新,加大力度扶持拥有电动汽车核心技术企业的发展。培育知名品牌,打造电池、电池资料及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循环产业链,带动电动汽车整车研发和生产。开展新能源汽车关键技术攻关,汽车用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氢能源汽车高压泵及电机、LNG储气箱及相关高性能资料等关键技术和产品上形成突破。以纯电动汽车为方向,促进和引导整车生产商进入我市,以零促整,实现整车、电池及关键零部件全面发展。

(三)建设电动汽车产业基地(园区)

园区用地规模3km2根据国家和省的相关政策,澄海区岭海工业区周边规划建设汕头市电动汽车产业基地。制定和落实园区相关的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措施,引导外地企业和吸引国内外的优秀企业落户,重点引进电动公交车、电动专用车、电动轿车等电动汽车整车项目及关键零部件项目。鼓励国内外研究机构在基地设立研发中心,逐步建立和完善电动汽车技术研发体系,大力培养电动汽车专业人才和熟练工人,建成国内电动汽车重要生产基地。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推动我市新能源公交事业发展;核准了国新能源有限公司“稀土铷铁锂电池、稀土铷铁硼永磁电动机、电控与电池管理系统一期项目”立项;积极引进美国正道汽车公司在汕头设厂;整合外地资源,近年来我市先后引进和扶持了一批具有核心技术的企业。近期市政府又引进深圳广聚能源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性合作伙伴。引导猛狮电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拥有核心技术的汕头兆成电动车辆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合作。市电动汽车产业的培育,当务之急是要克服困难,千方百计推进项目的实施,加快整车生产能力建设。要尽快与深圳广聚能源有限公司签订新能源公交车合作细则,发展我市新能源公交事业。要加快落实国新能源项目用地,加快推进猛狮和汕头兆成合作项目。要更加主动与美国正道公司接触,争取他下决心在汕头投资建设电动汽车项目。

(五)健全电动汽车产业的支撑体系

加快性能检测实验室、动态电磁兼容检测实验室、混合动力检测实验室、燃料电池检测实验室、排放性能检测实验室和碰撞性能检测实验室等六个实验室的项目前期工作进度,加快建设国家新能源汽车检测中心。尽快实施“电动汽车平安性能检测实验室”电动汽车整车性能检测实验室”电动汽车动力系统性能检测实验室”电动汽车数据处置及网络通讯中心”简称三室一中心)功能完善项目。形成可按国家规范及相关国外规范、行业规范、相关技术要求和试验规程,实施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检测试验和考核的能力,为国家电动汽车检测试验中心得到认证和授权打下基础。加强产学研结合,加快建设电动汽车公共技术基地、完善检测和实验平台。

五、有关措施保证

(一)整体工作支持措施

落实责任。市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统筹协调领导小组要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各项政策的组织实施工作。各相关部门要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支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切实把支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细化、分解工作目标和任务,建立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二)应用推广支持措施

实施政府优先推销,1加大电动汽车的政府推销力度。并逐年扩大推销规模。

2鼓励支持国有企业等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购买和使用电动汽车;积极支持公交、出租、公务、环卫和邮政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单位申请国家、省电动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

3鼓励支持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桩、电池更换站、LNGCNG加气站等配套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三)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支持措施

加快突破关键技术瓶颈;支持整车集成开发、关键零部件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1支持电动汽车的示范和推广应用。支持电动汽车企业的产学研联合攻关。

以及组建省、市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等。2鼓励和支持电动汽车企业申报863计划、97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新产品、部级重要科研设施和基地、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

支持电动汽车的改扩建项目、引进技术和装备项目,3鼓励发展科技含量高、引领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优先给予用地、信贷等支持。对符合产业政策的环境友好型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支持企业享受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等。4支持符合条件的电动汽车企业申报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型企业。

发展总部经济。鼓励相关电动汽车企业在市设立地区总部,5支持企业在汕设立企业总部。并按相关政策给予资助与奖励。支持具备条件的区县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支持基地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

(四)检测服务支持措施

落实责任,1加强电动汽车检测试验、共性技术开发服务等方面的能力建设。筹集资金。加快推进国家新能源汽车检验检测中心建设。

2鼓励支持电动汽车企业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效果转化为地方规范和国家标准。

(五)财政金融和人才支持措施

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1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市财政每年预算安排一定资金,重点支持关键核心零部件和整车技术研发,支持电动汽车运行(补贴)电动汽车示范推广及配套设施建设,支持高端人才的引进等。专项资金的使用由市发展改革和财政部门共同管理。支持符合条件的电动汽车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申报国家各类专项补助资金。落实国家和省已出台税费减免政策,引导企业用好国家、省相关减免税政策。

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充分发挥市担保体系的作用,2拓宽融资渠道。支持骨干企业通过多渠道筹集资金。鼓励引进外资投入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为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支持,促进电动汽车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3积极引进人才。发明条件引进电动汽车产业领域的国内外优秀领军人才和技术团队。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建设电动汽车研究基地和创新平台。

(六)完善电动汽车政策环境

研究对纯电动汽车停车费和道路通行费实行优惠的可行性和操作方法。尽快出台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停车优先、充电价格优惠以及办证绿色通道等政策的具体设施细则。